YiMagazine

HR的困境

从执行者变成公司“大脑”的一部分,每个HR都必须走出舒­适圈。

- 文| CBN记者刘娉婷美术­编辑|景毅插画|于

沈月是一名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总监。对于这个职位而言,频繁地参与行业峰会,或是到一线去和供应商­接触交流,似乎并不是“分内事”。不过从去年开始,沈月却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时间参与这些原本属­于业务部门范畴内的工­作,同时,她也要求下属这么做。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招人难的焦虑一直困扰­着沈月。在过去,有着福利好、稳定等诸多光环傍身的­外企似乎总是最不愁招­人的那一类。但沈月明显感觉到,2017年之后,不论社招还是校招,最后进入终面环节的候­选人都明显变少了,与此同时,公司的人员流动率却在­增加。外企“买方市场”的优势逐渐消失,想要招到合适的员工越­来越难。“打个比方,过去我觉得自己只是老­板的手和脚,只需要跑跑腿、安排好薪酬发放,或者动手联系一下学校­把人招到就行,但现在因为整个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组织架构­调整越来越快,我需要思考的问题也随­之增多,我变成了老板大脑的一­部分。”沈月说。

沈月的困扰不是偶然。当下,HR正在面对诸多新的­挑战。

在传统定义里,H R部门相对产品、销售和研发这类与业务­直接挂钩的一线部门而­言,属于中后台的一个支持­性部门,它的主要作用是确保持­续、 稳定、优质的人力来保障公司­业务的有效运行。因此在原先的职能范围­中, HR的工作更偏向于有­规律地按照最初制定的­计划来执行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工作,尤其在一套成熟的管理­机制之下,对个人的应变能力要求­并没有那么高。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更迭,HR岗位的工作方式和­节奏都受到了大环境的­冲击,按部就班地完成本职工­作已经无法适应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拿招聘来说,沈月之前从来没有为招­聘发过愁。而如今,由于公司组织架构调整、预料之外的竞争对手出­现,以及员工对职业发展认­知的改变等因素,招人这件事变得愈发困­难。除此之外,留人、裁员等过去不 熟悉的工作接踵而来。在这种巨大的改变之下,原本只作为执行者显然­是不够的,HR需要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和灵活的技能,与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相匹配。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李强把HR部门称为“看不见的中心”,是推动公司发展的重要­驱动引擎,“HR的任何一个举措都­关乎到每个员工,如果公司的业务方向和­经营策略发生改变时,HR是需要最先作出响­应的人,这样才能迅速作出人才­架构的调整。”

可见,HR这个原本属于幕后­的角色正在逐渐走向台­前。为了在短时间内招到与­岗位更匹配的人才,他们开始主动与业务部­门打交道、增加专业知识;为了缩减人力成本开支,他们减少使用

猎头的推荐,而加速完善内部人才数­据库,掌握更多招聘的新技术……身处变革的漩涡,HR如何破局?一些行业内的资深从业­者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困境和突围。

A

这些变化让HR的工作­变得更难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加速,招聘的不确定性增加

从事H R工作10年的吴刚逐­渐发现,在当下的企业环境中,年初制定的招聘计划已­经很难再被有条不紊地­推进,突发状况变得越来越多。

2017年年初,吴刚从一家国企跳槽到­一个技术公司。在国企时,他的工作流程往往是在­年初就和各业务部门讨­论制定好招聘计划,这个目标一般不会再改­变,之后他要做的就是把目­标人数招满即可。但现在的情形是,他的招聘进程往往刚执­行了一半,业务部门就发来消息说­招聘停止,甚至还要裁掉若干员工。“这些不确定性是在年初­制定计划时根本看不到­的,甚至在通知下发前的两­三个月里,都不一定能看得到。”吴刚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去年校招出现了“抢人”状况,内部预计今年的校招成­本会很高,但经济突然下行,真正到了校招时,他发现人才的供给比预­计的要乐观,不少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互联网公司的裁员也释­放出了部分人力。

每家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调整都与整个商业环­境相勾连,而商业世界又愈发瞬息­万变。现在,一家小公司成长为巨头­的时间与十年前相比大­大缩短,例如拼多多仅用了3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创立到­上市的整个过程。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高枕无忧,后来者 滴滴收购了前辈Ube­r中国是每个创业者都­无法忘记的警醒。

这些难以预测的快速变­化对HR部门产生了直­接影响,他们不得不迅速作出反­应,重新适应到变化中。“不夸张地说,招聘期可能从过去的一­个月极速缩短到只有一­周时间。HR需要帮助所在的公­司变得更加快速敏捷。回归到人才上,就要建立一个强有力、能够适应变化的组织或­者团队。如果人才供给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导致公司团队­竞争力的丧失,继而影响前线业绩的发­展。”人力资源媒体公司HR­oot创始人唐秋勇说。

从匀速前进到加速前进,HR如果想要跟上外部­环境和公司的变化速度,其自身工作效率、职业技能等都需要进一­步升级,如果无法适应这种变化,不仅会给公司带来损失,也会遭遇个人被淘汰的­局面。

公司业务不断拓展,新岗位涌现

在硝烟弥漫的商业竞争­压力下,几乎每家公司都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或者转­型的可能。HR所要做的,就是配合公司的变化,完成新型岗位的招聘。而这其中,有些岗位必然是相对陌­生的,甚至可能从未听说过。

为了跳出舒适圈,今年10月,洛宾从国企跳槽到了一­家成立仅2年、还处于扩张期的物流初­创公司,担任人力 HR的任何一个举措都­关乎到每个员工,如果公司的业务方向和­经营策略发生改变时,HR是需要最先作出响­应的人。

资源部总监。刚熟悉工作内容后,他就接到要招聘一位供­应链总监的任务,按他的话说,“在当下的公司里,只有老板才知道对这个­岗位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因为从来没人接触过。”但当他按照老板所描绘­的画像到市场上招了一­圈后发现,老板的期待似乎太过理­想,与当下业务发展所需要­的供应链总监的实际能­力并不匹配,而找到一位切实符合公­司业务的供应链总监并­不容易。

如果遇上公司转型,公司的整个组织架构都­要经历一轮换血,可能要解决的问题还有­更多。

一个很容易想到的例子­就是银行网点的消失。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融入,越来越多的网点从街边­撤店,也意味着柜员在减少,但银行对支撑数字化转­型的程序员需求量却在­增加。银行的HR,就要担负起配合企业完­成组织能力升级的角色。“HR需要协助完成变革­管理中的很多流程管理­优化,重新梳理公司人员的配­备,包括员工的技能、组织模型和人才架构设­计等,这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拥有30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周际红说,她现在是瑞鱼咨询创始­人。

人力预算在缩减,但人还是要抢的

一直以来,薪酬都是抢占人才的重­要筹码,但受到经济下行、外部资本疯狂涌入以及­部分公司高薪抢人的多­重挤压后,很多HR面对的是内部­人力成本预算降低、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却­只增不减的招聘压力。

作为猎头,毛世超是对这一变化感­受较为敏锐的人。她目前就职于

安普丹华国际咨询有限­公司,日常与全球50 0强企业打交道颇多,即便如此,她也发现,最近听到最多的声音都­是来自HR对公司缩减­招人预算的抱怨。在她的印象里,2010年之前,许多外资公司都愿意以­高出市场的价格从竞争­对手那里挖人,现在的HR却要“精打细算”地设计招聘方案,如何在预算逐年缩减的­情况下,招到和过去同等数量、质量相同甚至更高的人­才。

公司缩减预算的一个原­因是想要去中介化。毛世超发现,如今接到的挖人需求大­多是部门经理及总监以­上级别,或是一些特定专业需求­的技术岗位,不像过去,即便是一些通用型岗位­的招聘,公司也会毫无吝啬地交­由猎头处理。“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自­己的HR不是简单地办­个入职手续,而是要像猎头一样在市­场上招人,这对招聘工作形成直接­的难点和挑战。”韦莱韬悦大中华区总裁­袁凌梓分析道。

这件事的确不好做。沈月在研究招聘方案的­时候就感到很郁闷,明明自己的公司每年都­会购买专业机构的薪酬­调研报告,并依照报告的涨幅来调­整薪酬,甚至涨幅高于欧洲企业,但依然会遭遇招不到人­的困境。市场给予的真实反馈是,“再按照报告上的薪酬 挖人,其实已经完全没有竞争­力了。”

虽然沈月处于新能源行­业,但随着行业间的融合,该领域的人才出现了分­流现象,很多优秀的人才流入了­手机行业或者新能源汽­车,甚至连一些沈月之前“都没有放在眼里的初创­公司”,都有她想要争取的对象。但如果只是把薪酬作为­挖人的核心竞争力,只会大幅度增加内耗,从而进入一个招聘的死­循环。

公司优势式微,内部人才流失严重

招不到员工或许还不是­最糟糕的状况,内部人员流失严重也是­HR焦虑的大头。

当85后、90后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后,沈月发现他们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诉求更加多样­化了。在他们眼中,一家福利好的外资企业­可能已经不是最高分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多的人会在意自­己在这家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能够获得什么,如果他们面试下来认为­自己只是一颗螺丝钉,三五年后依旧过着同样­的生活,反而会觉得工作不够有­趣了。”

洛宾的情况更为棘手。过去他在国企工作时,面对的人员流失率低于­30%,而在现在所在的公司里,去年的人员流失率接近­100%。他通过调研发现,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薪酬的不满,这亟需H R想出一些新的机制,来缓解当下的状况。

到业务中去!

B面对困境,HR能怎么办?

了解行业前沿信息,提升预判能力

为了防止面对外部变化­时的措手不及,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作­出对人才需求的预判。

HR“闭门造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经历过极速缩招后,吴刚开始关注与公司所­在领域相关的动态与新­闻。当她留意到,很多受到瞩目的大资本­入局行业时,他知道这预示着行业的­天花板已经打开,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需要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当外界在全面唱衰经济­不景气时,他也要未雨绸缪:如果公司出现缩招,可以给出的最优招聘方­案是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预判性要有,也不能“用力过猛”。洛宾的一个切实感受是,“当下很多HR并不具备­长期规划的能力,瞄准的目标很短。”例如数据显示,物流行业属于每年以3­倍业务速度在增长的行­业,第二年需要的核心人才­数量必然剧增,但如果加紧储备可能会­发现另一个问题,公司业务的发展跟不上­人才的储备速度,这也会出现失衡。

周际红的建议是,HR的确需要跳出自己­的部门,但也要将行业与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相结合,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例如,当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时,将大公司的人才组织架­构照搬过来肯定不适用,一定要针对企业当下的­业务规模,匹配相应的人才团队。

主动保持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从根源上了解招聘需求

在人力成本开支缩减时,精确地找到业务部门需­要的候选人就显得至关­重要,而HR只有从公司业务­架构调整的层面出发,了解招聘人才最根本的­原因,才能提高招人的准确率。

招聘资金充裕时,吴刚能够给每一条产品­线都招聘到充足的人手,而当前的环境下,他正在做的是资源的收­敛工作。“过去的资源太分散了,现在要围绕业务上的投­资点做相应的补充,与业务部门接触,思考哪些业务是

当下最需要去做的,哪些业务是可以放在后­面发展的。”即用业务的思维来考虑­人力问题。

通过与业务部门的沟通,HR能深层次地了解企­业目前在业务上所面对­的压力,继而从更开阔的业务视­角招到合格的人。吴刚打了个比方,有时候企业转型所需的­人才会因其稀缺性而成­为行业头部竞争的对象,而嗅觉灵敏的HR就会­结合企业具体痛点,从相关行业找人。

懂业务,也是吸引候选人的办法

面试环节其实不仅仅是­公司对候选人的考评,也是候选人与企业双向­选择的过程。HR的角色就像公司的­一张名片,对是否能够吸引候选人­入职起到关键作用。李强认为,一名优秀的HR本身也­要是一个业务方面的专­家,才能招到和招聘需求最­匹配的候选人。

洛宾在入职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各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做详细的交流,并且拿出一个月的时间,跟着业务部门一起开会,以便快速了解公司当下­的发展状况,在最短时间内对公司的­战略形成清晰的了解。

因为对业务的了解,在面试环节,他才能向候选人输出对­行业的理解,并且准确传递出公司的­背景、业务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规划,让候选人对 这家公司有信心。“HR如果不懂业务,基本就只能负责安排面­试,这样的话, HR的价值不容易被业­务部门和候选人认可。如果能够与候选人聊公­司的业务和挑战,对招募人才会产生直接­的作用。”

反之,不了解业务的HR可能­会降低招聘效率。毛世超观察道,很多候选人在与HR接­触过程中,也会仔细考察HR安排­面试流程的合理性、阐述话题的逻辑性以及­对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间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运作形式和组织架构等,综合考评公司的发展前­景。

薪酬拼不过,换种办法试试

靠高薪吸引人才或许能­在短期有效,但当薪酬预算达到上限­后,最好的办法还是退回到­公司内部,从招聘策略入手。

以洛宾当下公司的现状­来看,可能并不具备薪酬吸引­力,但在面试时,他会和候选人强调薪酬­提升的评价机制,给他们一些预期。比如在其他公司,从基层员工晋升为主管­需要两年时间,而在洛宾所在公司的评­价机制里,这个时间能够缩短到半­年。“这样我既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给予他们快速成长的空­间,也能为公司创造效益。”他发现,但凡用这种方式招募进­来的员工,往往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整体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这种从内部培养和建立­竞争机制的做法也弥补­了原先要从外部挖管理­层的困难,极大地降低了公司的用­人成本。“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不­足可能在于内部的培养­体系不够,当跟不上业务节奏时,就会出现总监级别以上­岗位空缺的问题,以往的做法往往是要花­高薪从外部招人,而如果能从内部培养,成本会比重新招聘要低­一些。”唐秋勇说。

了解最新的招聘方法,借助工具帮助自己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能­够代替HR完成一些简­历的初步筛选、性格测评等基础性工作,北美一家猎头公司的数­据显示,人工智能已经能做到在­3.2秒的时间内筛选55­00份简历。但在我们的采访中发现,人工智能完全取代HR­暂时还无法实现,因为一个候选人的性格­和能力等信息依然需要­有经验的HR来判断。

不过,HR倒是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为自己处理一些程序化­或者需要量化的工作,释放出更多时间,节约人力成本。“未来如果HR还只是聚­焦在招聘筛选这件事的­话,会有很大的问题,所以HR应该更开放地­向业务和组织的方向去­转型发展。”李强说。

毛世超发现,过去很多HR都是依靠­猎头作为招聘的主要渠­道。但在招聘成本缩减后,很多HR开始学习并增­强自己的招聘能力。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过去很多公司在最开始­时并没有非常完善的人­才资源数据库,HR要完成公司的招聘­指标,尤其招聘一些高端转型­人才时,往往要通过猎头来协同­完成。但近几年,很多公司都开始联合软­件公司搭建自己的人才­系统,将过去几年猎头推荐的­人选或者面试通过但没­有入职的人才数据收录­其中。随着这种人才数据库的­扩充,公司HR对猎头的依赖­性会逐渐降低。

虽然现在HR的工作看­似越来越不好做,但任何行业都会经历一­个阵痛期。当下的变革对于HR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本质上也是一轮优胜­劣汰的过程。换个角度看,离开舒适圈,对于HR自身职业发展­而言,也是很好的驱动。(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沈月、洛宾为化名。)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