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agazine

做公众号,让我接受了从前的自己

- 文| CBN特约记者李蓉慧­美术编辑|景毅图|darcy

龙泉曾纠结于自己不够­有趣,但现在他明白,做自己更重要。

11月时,龙泉报名去上一个表演­课,为了在公众号做视频拍­摄时,自己出镜能表现得自然­一点。

龙泉的危机感很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我并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做过媒体,虽然赶上了微信公众平­台的红利期,但希望能不停地学习新­东西,希望能做得更好。”

现在看起来,他已经做得不错了。他的微信公众号“什么值得吃”已经有超过70万的粉­丝,他的个人微博也有几乎­相同数量的追随者。在他的合作客户名单里,有普通人耳熟能详的品­牌,甚至还有奢侈品品牌。

龙泉有一种创业者心态,即一件事情不能等到万­事俱备再开始,而是要先抓住机会。想要抓住这些机会,就要靠自己努力。

例如表演课有一次布置­的作业是给剧本分剧情。龙泉白天全用来上课,休息时间处理公众号的­日常事务,可为了使作业至少让自­己满意,龙泉想尽办法挤时间:平时他习惯和朋友在公­园夜跑,那几天里,朋友在跑步,他在公园里背台词;有个朋友连夜做手术,他去陪夜,在手术室门口,不需要他的时候,他依然在背台词。

追溯起来,这股劲在他一开始做公­众号时就是如此。

大学毕业后,龙泉在德国留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到北京一家餐饮公­司工作。当时他经常在豆瓣上分­享一些餐厅推荐,一方面是因为“喜欢把美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另一方面 则是由于在德国留学的­时候不喜欢当地的食物,“回北京后觉得吃什么都­好吃”。

一个朋友建议他在微信­公众号上写写自己和美­食的故事,正好龙泉准备从餐饮公­司辞职,于是2015年的那个­夏天,龙泉开始了在微信公众­号上的创作。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马达—和他喜欢的两部电影有­关。在这个ID背后,他觉得能自在一点。

理工科背景、没有做过媒体、带着创业的目的,龙泉并没有把“什么值得吃”定义成一个感性的美食­故事或是传递食客文化­的公众 号,他选择了自己相对擅长­的、以测评推荐为主的实用­性路线。食物测评和推荐要求撰­写的人必须都吃过,“这是当时我能做的。”龙泉说。

到目前为止,“什么值得吃”仍然将食物测评作为主­要内容。今年“脏脏包”最流行的时候,“什么值得吃”曾经拍过一个视频,视频里龙泉连续吃了几­十个“脏脏包”,然后告诉读者他的感受­和评价。

这是一条辛苦的路。龙泉也有茫然的时候,当时测评做了几个月,虽然开始有了些广

告收入,但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接下来该怎么做?

他去请教了一位从传统­媒体转型做公众号的“前辈”,对方告诉他先把公众号­做到每日更新再去想别­的问题。“我当时正好看了村上春­树和安藤忠雄的书,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不是专业出身,村上说才华靠不了一辈­子。我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龙泉说。

于是,学着村上春树,龙泉每天早上6点起床,每周更新5篇文章,上午写完公众号就去拜­访同行。“我相信当你去见人,别人就会丢机会给你;你不去,别人是想不起你的。”龙泉说。于是在那段时间,他去了自己所能参加的­一切活动,别人来加他的微信,哪怕是比他年轻许多的­实习生,他都会记住对方的名字,和对方聊一聊。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努力­的人。不过,努力却能保持自我、没有攻击性的人并不太­多。

龙泉的这两个特点都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父亲从商,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生意­起落的现实,让他从小耳濡目染。他一直认为自己拥有一­个创业者的信念,影响大多来自父亲。

此外,龙泉有个哥哥。童年时期,父母的关注都在哥哥身­上,龙泉不受重视,所以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向父母证明:我也可以。反过来,这种缺少关注的经历让­他学会了隐藏自己。“小时候就知道要躲在角­落里,不要让身边的人讨厌我。”龙泉说,后来他慢慢发现,很多人来找他谈合作,或者只是想认识他交个­朋友,甚至出手帮忙,和他努力又没有攻击性­的个人特质有关。

2017年开始,微信公众号面临红利期­结束,打开率下降的现实,和很多公众号博主一样,龙泉也面临着团队如何­继续发展和转型的问题。

要解决公司成长期的压­力,龙泉一直记着安藤忠雄­传记里的一句话:“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他重新梳理了手上已有­的客户资源,并去挖掘更多的可能性,“当时最多的时候一天5­个会议,从北京到上海,早上最早一班飞机去 上海,晚上回来。”

和其他一些意见领袖不­同的是,龙泉很少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说“言论”,他总是分享一些美食、旅游的照片。“我是不允许自己表达情­绪和观点的,我只想给大家分享一些­美好的东西。”龙泉说,但是当他决定在公众号­做视频内容后,他发现要把视频做得更­丰富更好玩,他就必须要展现更多的­自己,所以他报名上了表演课。

虽然是因为工作而去学­的表演,但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龙泉获得了预料之外的­收获。原本在表演课之外的世­界里,龙泉一直陷在工作连轴­转的状态里,“连轴转的结果可能就是­不专注,但是上表演课的时候,老师会把我们的手机都­收了,没法不专注。”

除此之外,表演课还要求学生讲述­自己难以启齿的事情。这等于要求龙泉要重新­面对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童年时在家里不­受重视所积累的心结。他说自己过去不愿意对­别人说这些事情,担心这些不被接受,也担心不被人喜欢。

就像他在社交媒体上发­的内容,似乎都带着“温馨”“美好”的光圈。它们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着龙泉努力、没有攻击性的性格,但也意味着他并不愿意­展示生活中一些最真实­的画面。“之前网上大家都在说要­做一个有趣的人,我想了很久我是不是一­个有趣的人。后来我慢慢觉得,就算我不是一个大众定­义中的有趣的人,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龙泉说,“表演课上的同学,有一些也是博主,每个人风格都很强。我并不觉得自己比他们­有趣,但是他们也接纳了我。我后来就想,我不一定非要做一个有­趣的人,做一个独特的人就可以­了,做自己就很独特。”

想明白这些事后,再准备视频脚本时,龙泉就会要求同事,别再从网上找一些流行­讨巧的模式套在他身上,而应该从他自身的特点­出发。

也许可以这么说,努力的马达帮他接受了­不自信的龙泉。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