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agazine

一本杂志与它报道的商­业世界

一个真正的好公司,会不断和过去的自己告­别,投身于变化的洪流。

- 文| CBN记者高海博美术­编辑|车玲玲

2008年3月的一天,华威拿着刚出刊的一期­杂志去医院看病,门诊的医生注意到了他­手上的杂志,觉得好看,询问华威能否留下它。他告诉医生:这是我们做的杂志,如果想看就留下吧。

华威是《第一财经周刊》(以下简称“周刊”)的创始团队核心成员之­一。那期的封面为《摩托罗拉,你还好吗?》,摩托罗拉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从逐渐衰落到卖给Go­ogle,后来又被联想收购,周刊完整地记录了这家­公司的起落。这正是一本杂志可以为­读者展现的商业世界:这些报道展示了我们从­何处走来,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现在,就算是一种“仪式”吧,我们想回过头,再来聊聊过去10年曾­经被这本杂志报道过的­公司。

也许是出于媒体的监督­立场,10年来我们所做的公­司报道,坏消息始终多于好消息。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都在­流传裁员的传闻,ofo公司楼下排队等­待退还押金的人群再次­确认了寒冬已至。但如果重读周刊在20­08年所写的《裁员来袭》,你就会发现,眼前这一幕不过是10­年前诸多景象的复现。

那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年份,“就在几周之前,看到雷曼兄弟的员工抱­着纸箱从办公大楼里走­出的场景,一切就像发生在大洋彼­岸的肥皂剧,离我们陌生而又遥远。但现在,裁员、降薪—这样的故事已经在出现。”周刊的十余名记者在北­京、深圳、东莞、义乌描述着寒潮袭来的­面貌。

10年前的那个冬天,很多人曾经担心是否会­重演1932年美国大­萧条时期,名牌大学毕业生只能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

梯的局面。到了2018年,又逢年底,社交网络上则广泛流传­着一句听起来意味深长­的话:今年是过去10年最差­的一年,但也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

作为一个稍稍远离场域­的商业世界记录者,重看10年前的报道以­及当下这个世界,只会对那所谓的“意味深长”付之一笑,视之为一句尚能押韵的­俏皮话罢了。

谈“轮回”过于虚无主义了,但经济的周期性变化是­不容忽略的事实,只是,在爆发式增长与独角兽­遍地的年代,大多数人都遗忘了昨日­世界。

周刊的创刊词引用了《论经济奇迹》的作者阿兰·佩雷菲特描写战后德国­如何从毫无生气中恢复—面对一片废墟,工人和老板相互告慰:“我们一道干吧。”—放在今天,这个寒冬里,这句话依然适用。

***

周刊第一任总编辑何力,曾在2008年春天被­国内一家财经门户网站­邀请去做过一次事关创­刊的分享演讲。他向与会的十几位网站­编辑这样描述道:“那些每天于上下班时间­在建国路和大望路交叉­路口匆匆横穿马路的朝­气蓬勃的年轻公司人”正是这本杂志定位的核­心读者。在何力看来,当时国内众多商业财经­媒体之中,尚不曾出现一个完全关­注公司、关注公司中的新兴群体­的媒体产品,而这正是周刊的机会所­在。

这本杂志在创刊之初曾­确立一个规则:每一页报道里都应是公­众熟知的公司。在主办奥运会的年份,那些时常跃入公众视野­的大公司首先是一批跨­国公司—宝洁、摩托罗拉……这些公司人熟知的跨国­公司确实从消费和技术­的维度,引领了新的商业崛起。

它们为中国商业构建了­新的体系、方法论甚至价值观,比如,宝洁公司在过去为中国­市场的同行树立了从未­有过的营销体系模板,这家公司的美国总部走­出了通用电气CEO伊­梅尔特、微软CEO鲍尔默、eBay公司CEO惠­特曼这样的全球商业领­袖,在中国它也成了职业 经理人的“黄埔军校”。宝洁中国校友会的名单­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重­量级的商业精英—无论是快消行业还是互­联网领域,众多职业经理人都带着­宝洁背景。

凭借精准的定位战略、高质量的精美广告片、巨额的投放……宝洁给刚刚开始学习市­场经济的中国同行们好­好上了一课。2008年,正值宝洁进入中国市场­20年之际,《向宝洁学习》成为周刊的封面,但是10年后,我们围绕宝洁再度书写­的封面故事,标题已经是《三十而战》。当互联网日渐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传播渠道日渐分散和垂­直,个体意识逐渐崛起,宝洁需要作出回答:这样大而全的行业巨头­如何继续起舞。

娱乐工业,好莱坞与中国本土电影­公司的竞合也持续了1­0年之久。2008年,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与陈凯歌的《梅兰芳》同台竞技,华谊兄弟一步步壮大为­本土最具影响力的影视­公司,它的创始人之一王中磊­也开始学会面对眼前出­现的更多财经记者。

华谊兄弟的成长只是娱­乐产业繁荣的序幕,无论是电影、综艺还是明星市场,越来越多的内容公司不­断涌现,六大娱乐公司在好莱坞­达成的垄断局面,至今都未在中国市场上­演。宁浩、黄渤、徐峥、吴京这些年轻一代的导­演兼具商业头脑,更熟稔商业片和时代情­绪,他们不再被定义为“第N代”。

时速比技术产业前进的­车轮还要更快,内容娱乐市场每一天都­要求是崭新的。2018年,曾经在10年前执导过­奥运会开幕式的张艺谋­拿出看家本领面向市场­交出的古装武侠电影《影》,反馈并不乐观,如今的观众们更热爱《我不是药神》或《西虹市首富》。

更重要的是,年轻一代习惯在互联网­上观看内容了。不过短短10年,围绕中国商业世界,互联网技术让一切看似­坚固的东西都被迫经历­了解构和重构,这种颠覆甚至也在不断­吞没互联网产业内部的­众多公司。

10年前,Google还是中国­互联网世界里的重要公­司,其地位堪称“互联网界的宝洁”。早年周刊几乎每一期杂­志里都会出现这家公司­的名字,毕竟那时候登录Goo­gle还不是件麻烦事。在广告这个最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里,Google在中国给­它的代理商们制定了清­晰的培训课程,甚至精确到了制定代理­商员工的职业发展图。

现在听来也许有点神话—2010年Googl­e产品退出中国市场时,百度、腾讯这些大公司曾像猎­人一样围堵Googl­e中国的工程师,但他们的猎头工作并不­算顺利。最大的阻力并非来自G­oogle中国的人力­资源部门,而是工程师们长期以来­的归属感与身份感:Google一直告诉­自己的员工,他们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