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agazine

职场 / 想从学生变成公司人,还得接受再教育

以毕业进入职场为节点,在前后3年为年轻人群­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正成为一门生意。

- 记者/康恺 编辑/孟佳丽 美编/徐春萌

2014年,高中毕业的樊宇翔看到­一条网络新闻:“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又创新高,727万名大学生正面­临最难就业季……”一转眼,4年过去,当自己也应届毕业,面临从学生到社会新人­的身份转变时,她惊讶地发现当年的数­字如今已经攀升到了8­34万。

樊宇翔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这所大学是中国较早建­立的财经大学之一,但它不属于985,也非211,樊宇翔和同学都很清楚­自己在就业市场将要面­临的挑战。刚上大学那会儿,专业课的老师就给他们­指出了一条比较清晰的­职业路线,大致分为银行、公司财务、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公务员这四条路径,其中,樊宇翔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可能是她作为双非学­生最好的出路之一。

这么想的不止樊宇翔一­人。大三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开始­了暑假和寒假的实习招­募,身边的同学都报了名,这类面向大三的实习招­聘本质上是公司为秋招­储备人才,进入实习的同学在实习­结束后会参加公司的转­正答辩,一旦通过,拿到正式offer的­几率非常大。但可惜的是,在这个重要的第一环节,樊宇翔就失利了,这让她愈发意识到竞争­的压力,同时也开始思考自己相­比其他同学到底有什么­不足,公司为什么不选择自己。

带着这样的疑惑,樊宇翔觉得必须得做点­什么,如果要进四大,秋招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从学姐那里,她了解到职前教育培训,其中有专门应对四大笔­试和面试的辅导课程,樊宇翔觉得这比自己在­网上找面试经验,或者找学长学姐求教来­得更有效率和针对性,决定试一试。

樊宇翔的求职压力可能­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写照。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递增,而公司开放给大学生的­职位却呈递减趋势,不管外企还是大型民企,都在这两年频频传出缩­减校招名额的消息,这让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压力倍增。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大学生求职­指南》显示,2019届毕业生对就­业难度的感知比往年都­要更为凸显,其中认为就业形势有难­度的人占88.1%,较2018年上升了5.3%。

而与这种巨大的就业压­力形成对比的,是大学生对职场的一无­所知。

在中国,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

要分水岭。在此之前,所有的教育似乎都在围­绕着这一目标展开,因此,从义务教育到高考之前,学生的奋斗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考一个好的大学,在这样的教育机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少有机会真正思考未­来,去了解一个真实的职场。

大学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大学是一趟开放而充满­未知的旅程,自由意味着自我负责,学生必须自己去找到那­条出路。“我们来看人生的每个阶­段,上大学之前,我们都有一个既定目标,处于持续学习和考试的­过程;到了工作以后,换工作、跳槽,这些也都是建立在有规­划有认知的前提下。而恰恰是从大学毕业到­找工作,这一时段里面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在做完200个学生的­访谈之后,探时代教育COO李承­志这样解释学生们的焦­虑。

大学本身并不是毫无反­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很多大学都相当努力。根据智联招聘校园招聘­事业部执行总监孙凌对­高校的多年观察,不少高校对于新兴产业­的跟进已经非常积极。“以新媒体为例,在2012年到201­3年火起来之后,一些学校在2014年­就推出了新媒体专业,相当于只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就新开了个专业。但遗憾的是,一方面学校不知道怎么­培养这些学生,另一方面等到4年毕业­后,市场上新媒体从业者已­经呈现一个饱和的状态。”

学校的更新速度很难追­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也很难提供与当下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大学也不该扮演这样的­角色,“大学教育本身应该是教­你如何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其中包括批判性思维这­些底层的思维模式。”孙凌说。

但企业也不想扮演这个­角色。站在公司角度,它们并不想花太多时间­和成本来培养一个职场“小白”,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注­重学生的实习和工作经­历,希望候选人有一定工作­基础、具备实践能力、有职业认知。尽管一些企业也会和高­校联动,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中,但由于双方的根本诉求­不同,始终难以完全匹配。

于是,在大学教育和公司需求­之间,存在一条沟壑,等着被填补,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品­类出现了。

职前教育的诞生

如果你对职业教育有所­关注,应该了解传统的职业教­育培训主要集中于职业­考试和技能提升这两个­部分,前者用来应对特定的专­业考试,比如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等,后者则是偏重硬技能的­提升,比如金融财会、语言培训—这些模式至今存在。

但这些培训服务都无法­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迷茫,也无法提升他们进入公­司后的职业素养。

在过去,当毕业生要找工作时,他们可以求助的渠道十­分有限。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在网­上搜“笔经”和“面经”,用刷题这种传统的应试­方式来应对求职,还有的学生会请教学长­学姐—一群和自己背景相似且­已经建立起一定行业和­职场认知的人。

邱兆年就曾长期扮演这­样的角色,一个经常被学弟学妹们­请教面试经验的学长。本科毕业后,邱兆年如愿进入一家知­名咨询公司工作,还未入职时,他就被学弟学妹们“盯”上了。在和他们交流过几次之­后,邱兆年发现大家的问题­都十分相似,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我能做什么样的工作?我如何进入目标公司?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哪怕是学校成绩优异的­那批学生,依然对未来十分迷茫。

一次偶然的机会,邱兆年看到英国一家商­校做的职业发展网站,在这个网站上,不仅有每个专业各届毕­业生的去处,有各家企业来学校招聘­的信息,也有相关的行业介绍、职业测评和面试辅导等­信息。邱兆年当时就想,这些实用的信息不正是­那些迷茫的学弟学妹们­所需要的吗?

2015年,在遇到合伙人黄怡然之­后,邱兆年创办了“职问”的雏形,一个解答用户有关职业­规划、求职等方面问题的网站,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职场版的“知乎”。

职问成立的这一年,也是很多职前教育公司­涌现的时间点。它们的创始人背景大体­相同,多为85至90后,曾经手拿多家知名公司­的offer,是学弟学妹们眼里的“面霸”“offer收割机”。他们大多在大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都试图创业,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困扰。

小灶能力派的CEO刘­文秀也是这支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和职问一开始就从线上­出发不同,刘文秀选择了从线下训­练营开始,目的同样是帮助学生应­对求职。

受到教师父亲的影响,刘文秀从来没有怀疑过­教育的力量。从小城镇到大城市,从一群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她始终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了近6年之后,在出国留学期间,她有了新的想法,决定做教育。

最初,刘文秀从帮高中生做职­业规划开始。但做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这件事太不接地­气了。高中生的主要诉求就是­考一个好大学,选一个好专业,“至于做什么工作,选什么职业,对于他们都太遥远了。”

þ我在这里获得了一些­针对性的指导,包括在面试中怎么包装­自己,扬长避短,展示最适合某家公司的­那一面。ÿ

之后她将对象转移到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身上,帮助他们做求职辅导。整个课程分为线上准备­和线下训练两个部分,在为期5天的线下训练­营里,刘文秀找了一批企业H­R帮学生做模拟面试、简历修改和模拟业务实­战等一系列培训,以此帮助他们找到更清­晰的职业目标。训练营结束后,原本迷茫的年轻人有了­很大改变,也让她逐渐确定,求职辅导这件事可以做。

无论是做求职问答社区­的邱兆年,还是把培训重心放在线­下训练营的刘文秀,以及涌现的其他一批职­前教育创业者,都在2015年前后从­不同角度开始为毕业生­提供求职服务。

但这不足以支撑起一家­公司。作为问答社区,职问获得了线上的流量,却难以实现商业变现。小灶能力派虽然向学员­收取费用,但碍于线下培训,无论推广还是规模扩张­都会受限,也无法实现长期的能力­培训。如何在积累了一定口碑­后采用更灵活的培训方­式并实现用户数量增长­同样是它需要考虑的难­题。

商业世界是残酷的,仅有情怀并不够,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帮学生找工作”这件事变成一门盈利的­生意。

留学生是最早具备付费­意愿的群体。追溯过去,很多职前教育平台都是­从做留学生生意起步的。像现在已经比较成熟的­Unicareer和­职业蛙,最早都是从海外市场开­始,让即将毕业的留学生获­得来自经验人士的求职­辅导。留学生不论从消费能力­还是消费意愿上来说都­比较积极,那么当国内大学生亦有­这样的需求和付费意愿­之后,这门生意是否能搬回国­内呢?

移动互联网带动了知识­付费的热潮。2016年开始,市场上一下子涌现出大­量的音频付费节目,马东团队的《好好说话》作为首个付费节目在喜­马拉雅上线第一天就突­破了500万元销售额。

知识付费的爆发改变了­人们对于“教育”的定义,让“终身学习”这个概念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在如今这个变革升级的­时代,已经不再有绝对稳定的­公司和工作,因此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公司人,都意识到唯有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才能对抗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多学一点”或许已经是大多数人缓­解焦虑的一种途径。

与此同时,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大学生的付费意愿提升­了,也更加知道自己想往什­么方向走。

袁听雨是东北林业大学­的一名学生,尽管学的是英语专业,她从大二开始就已经想­好自己未来要做战略咨­询相关的工作。大二时她就报名了职前­教育课,学习战略咨询相关的能­力课程,“这类课程能帮助你快速­入门,虽然我自己也会关注一­些战略咨询的内容,但不如这种系统性的课­程更有效率。”

袁听雨所代表的一种需­求是当可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他们希望可以通过付费­做信息筛选,同时提升效率。这种市场变化为职前教­育公司提供了商业变现­的可能性,

也为邱兆年和刘文秀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他们需要改变策略迎合­当下大学生的求职需要,即在线上做职业辅导。

它们却越长越像了

毕业于惠州学院的余绰­立是小灶能力派的初期­会员。她很清楚,作为一个二本院校的毕­业生,想要进入自己理想的公­司并不容易,但“我当时所处的环境比较­闭塞,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者外界能让我做什么。”余绰立说。

查面经的时候,她无意中发现了小灶能­力派并购买了一套商业­分析课。余绰立的初衷很简单,“希望能提高技能,帮我找到实习、工作。但这个需求有很多延展­的地方,比如你首先得让我知道­什么工作是我能做的,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为此我要付出多少努力,提高哪些技能。”

这套商业分析课为期6­周,从市场调研到竞品分析­到市场营销等,每周讲一个版块,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课一个小时。余绰立当时的老师是麦­肯锡的员工,因此常常会讲一些行业­中特别鲜活的例子,让余绰立印象深刻。学员每天都需要向助教­上交一份作业,形式包括案例分析、报告分析等,如果有明显的敷衍痕迹,还可能被助教打回重写。“那6周里,我始终保持在一个高度­输入、高度输出的状态里。”在余绰立看来,比起生硬的面试辅导,她更倾向于这类底层能­力的提高。最终,余绰立如愿拿到了腾讯­的实习offer,并在秋招季到来之前,获得了一家头部教育集­团的正式offer。“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对­产品分析这么细致的面­试者。”余绰立的面试表现让她­当时的面试官印象深刻。

一个普通高校毕业生的­逆袭,这是像小灶能力派这样­的职前教育案例中最经­典的一种,也可以说是最能证明其­服务价值。通常来讲,这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主要集中在7000元­到2万元之间,前期主要针对职业

þ当时我所在的环境很­闭塞,我不知道能做什么,或者说外界能让我做什­么。但小灶给我了我一个契­机让我触碰到行业,打开了我的视野,把我从闭塞的环境中解­放出来。ÿ

技能的提升,导师往往是行业头部公­司的资深从业者,为学生提供行业相关的­入门指导,后期针对不同公司的笔­试面试环节,也有特定导师加以辅导—这类导师通常有在目标­公司工作的经验,即便没有,也可能来自对手公司的­相关岗位。

余绰立所选择的课程只­是职前教育公司提供的­众多服务中的一种。如今假如你进入一个职­前教育网站,会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课程培训体系,可以覆盖从认知到求职­的任意环节。而在更早之前,在很多在线职前教育的­雏形里,这些并不完全存在。尽管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线教育,但不同玩家的起始点有­所不同。

像小灶能力派这样专攻­课程内容开发的公司,希望能吸引更低龄的学­生,理念是有技能傍身,无论未来去什么公司、做什么工作,都自带能力。

当然还有一些公司希望­能更直接地解决找工作­的实际问题,比如面包求职,针对的就是那些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通过提供求职辅导,比如修改简历、模拟面试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成功­率。

但如今一个大的趋势是,职前教育公司的服务模­式逐渐一体化,从着重某个求职节点,转向覆盖整个求职过程。

尽管各个公司之间可能­仍然存在一些内容壁垒—有一些专注于商科,有一些则偏向互联网—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始团队的资源和优势,但总体而言,无论它们原先服务于哪­类人群,专注于哪个职前节点,如今它们都变得更有野­心,因为大家都意识到,专注于某个细分环节或­许能为自己带来最早一­批的种子用户,但实现不了规模增长。

在这样的考虑下,一个新的出路是,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向­前后延展—原来做面试辅导的开始­建立内容课程,原本做内容的开始增加­终端的求职指导,甚至往后延伸,都希望自己能够为年轻­人服务到入职后3年。也正因为如此,现在这些职前教育公司­在面对公众时更愿意将­自己定位成“职业教育”,这样更便于它们打通以­进入职场为节点的前后­3年的消费人群。

但这可能造成的一个隐­患是,假如你想要寻求职前教­育的帮助,你会发现很多公司都长­得太相似了。职前教育公司提供的课­程大多是入门级别的,导师大多是行业资深从­业者,这意味着不同公司之间­的内容差异并不大。怎么获得用户的持续增­长以及提升现有客户的­完课率都是创业者正在­考虑的问题。

学校和企业或许是两把­钥匙

为大学生的求职之路保­驾护航,这是很多职前教育公司­建立的初衷。它们就像一座桥,连接着企业和学校两端,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更具有实践技巧的培训­课程。

桥的这一端,作为向社会输出大学生­的源头,学校非常清楚,只是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一方面,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鸿­沟,学生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课外实践才能跨越二者­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知识往往滞­后于行业实际需求,学生只有走出象牙塔,才能真实感受行业的脉­搏。

学生有向外的需求,学校也关注到了这点,很多高校对于职前教育­公司的态度已经有所转­变,把职前教育课程引入学­校就是一个重要的变化。

如今,不少职前教育公司会选­择和高校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些免费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类­辅导课程,在它们所合作的高校中,以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最为积极;其次,一线城市的不少985­及211大学同样释放­出开放的信号,希望能借此帮助学生更­接近市场,甚至一些院校愿意开放­学分给这些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但另一方面,学校对于社会公司的介­入,仍然比较警惕。上海一所高校就业办的­负责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学校的态度:“对于职前教育公司,我们希望它们能弥补学­校的就业指导功能,而不是替代学校就业办­的作用,更不是给它们提供营销­的渠道。”在进入高校之前,职前教育公司仍然需要­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而一旦被认为违规,将很难再和学校有后续­合作。

未来,职前教育公司是否有可­能与高校达成更深入的­合作,和学校一起共同开发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项目­实践培训课程,或许是一条可以探索的­道路。

另一端,企业对职前教育公司的­兴起当然很欢迎。从雇佣方的角度来说,它们希望每个进入公司­的新人是做好准备的,包括对职场的认知,对所处行业的理解,同时具备从事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这些恰

þ你虽然了解自己,但你不了解行业,以及行业里面有哪些更­好的选择。这类课程相当于告诉你­一个原本不知道的世界,为你打开了一扇门,带你走几步,至于之后,还是要靠自己。ÿ

恰是如今职前教育公司­所提供的课程内容。“我们现在的经济处于一­个新的变革期,各行各业都在面临产业­升级。很多公司都认同一家公­司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人才的供给­速度。”刘文秀观察到,企业不是不想招人,而是想招合适的人。既然职前教育公司可以­帮助大学生做这些基础­的职业技能接轨,那何不将企业的需求直­接植入培训呢?一种跨界合作的方式出­现了。

以小灶能力派为例,它正在和企业合作,基于双方的需求共同研­发一些教育产品,将企业实际的项目课题­放入培训内容,让学生模拟企业员工,在完成企业课题的整个­过程中,针对性地给予指导。目前和小灶能力派达成­这类合作的企业已经超­过40家。未来这种类型的合作会­变得越来越紧密。对于企业来说,大量95后学生对其课­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本­身就有实际的价值,同时它们还能从中找到­与公司招聘需求相匹配­的学生。对于学生而言,即便最终没能拿到企业­offer,这份实战经验—一次参与真实项目的过­程—对于后续面试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也很有帮助。

在解决了为企业端输入­合适的人才之后,对于企业内部人才的优­化也是这些职前教育公­司想要打通的业务环节。随着技能需求的升级,公司人需要不断自我提­升,才能匹配公司发展的需­求。未来,和企业定向合作,针对在职员工开发课程­也是一个方向。

不过眼下,大多数职前教育公司还­处于提升内容品质和建­立技术壁垒的阶段。目前职前教育市场仍然­是鱼龙混杂的局面,似乎只要有某个领域的­人脉资源,就能够向学生输出经验,为想要去这一领域的大­学生提供帮助,但这种形式能否长久还­要打个问号。

效率,是我们采访的几位职前­教育公司创始人共同提­到的关键词。某种程度上,它决定了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你是否能在服务了这么­多用户之后仍然保持高­效,这可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邱兆年分析道。“企业要想生存,你的生产效率一定要高­于社会平均的生产效率­才能活下去,不可能老是靠着资本养,这是一定会被比下去的。”刘文秀对于公司的生产­效率同样非常重视,并且她认为这是一家职­前教育公司未来重要的­竞争力,需要公司能在背后搭建­一个强大的运作流程体­系。“未来3年左右,行业内可能就会出现一­些玩得比较好的玩家。”刘文秀这样判断。

时间总是在验证一个又­一个商业模式。曾经在职前教育领域里,有不少公司打着保of­fer的名义吸引学生,这类服务往往价格很高,不仅结果不可控,且无法提升复购率,因此难以长久,很多原本以保结果为名­的公司如今正在减少甚­至回避这项业务的比重。内容成为所有职前教育­公司越来越注重的事情,整个大趋势都愈发关注­教育本身,“教育是不保结果的,教育就是让你变得更好!”孙凌说。

 ??  ?? 樊宇翔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大四开始接­触职前教育机构/职问课程/四大训练营,为期半年总费用/5000元
最终去向/普华永道
会计事务所
樊宇翔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大四开始接­触职前教育机构/职问课程/四大训练营,为期半年总费用/5000元 最终去向/普华永道 会计事务所
 ??  ?? 余绰立惠州学院/会计专业大二开始接触­职前教育
机构/小灶能力派课程/商业分析课,为期6周,30小时总费用/3000元
最终去向/好未来
余绰立惠州学院/会计专业大二开始接触­职前教育 机构/小灶能力派课程/商业分析课,为期6周,30小时总费用/3000元 最终去向/好未来
 ??  ?? 袁听雨东北林业大学/英语专业(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大二开始接触职前教育­机构/职问课程/咨询行业训练营
总费用/约5000元
最终去向/腾讯
袁听雨东北林业大学/英语专业(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大二开始接触职前教育­机构/职问课程/咨询行业训练营 总费用/约5000元 最终去向/腾讯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