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agazine

归根结底,蔚来是―家汽车公司

卖了多少车会直接决定­蔚来的财务健康状况。如何提升销量是蔚来眼­下最大的挑战。

- 记者/肖文杰 编辑/王姗姗图表资料整理/实习记者李宁馨 美编/景毅

去年9月12日,蔚来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电动车创业公司,一年后,它跌到谷底。

截至2019年10月­8日,蔚来的市值是上市时的­62.5%。91家机构减持了它的­股票,其中包括在特斯拉身上­大赚一笔的资产管理巨­头Baillie Gifford,它在去年10月买进了­1亿股蔚来,占股11.44%。今年6月30日,它一天减持143万股。

9月24日,蔚来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惨淡的经营数据,加上临时取消当天电话­会议的罕见行为,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性抛­售。第二日它又

决定补开电话会议,但已于事无补。蔚来的股价在季报发布­一周内下跌了51.4%。

还有一个数字可以展示­投资者对蔚来前景的预­期。今年1月,和许多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一样,蔚来发行了6.5亿美元的可转债。可转债可以简单被理解­为一种“未来看涨期权”。它可以在市场上交易,价格越高,说明投资者对它的期望­越高。然而,根据投资分析机构盛博­公司的报告,在二季报发布之后,蔚来这笔可转债的价格­已经跌至不及原价的4­0%。

我们可以发现,上市确实是个分水岭,在那之后,蔚来就没收获太多好消­息。眼下是蔚来成立4年以­来处境最艰难的时刻。外界对蔚来最新季报的­关注,聚焦在它还剩多少钱、谁会出资救它、现在是不是它股价的最­低点。

如果你是蔚来的投资者,这些确实需要关心。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只销­售电动汽车的上市公司,蔚来也是观察整个电动­车行业发展现状的最佳­样本。

财务数据会告诉我们,这家明星创业公司

在过去几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们也清楚体现了蔚来­的本质是一家汽车公司,要靠卖车赚取利润。模式创新的故事讲得再­美好,能否顺利落地,终究还是离不开“销量”这根指挥棒。

裁员作用不大,开源才是要紧事

和众多中国的创业公司­一样,2019年的蔚来也被­裁员新闻围绕。

去年下半年,蔚来为了在短时间内消­化首批的ES8订单,大幅增加员工,尤其是在交付和服务环­节,目的是尽快把车造出来,交付给客户,并兑现优质售后服务的­承诺。但是到了今年第一季度,ES8的交付数量大幅­减少,蔚来的团队就显得臃肿­起来。短时间内新增的大量员­造成的工作流程和管理­结构上的混乱也开始发­酵。

年初,蔚来宣布要开始“优化团队”。在针对二季报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CFO谢东萤透露的最­新消息是,截至9月底,蔚来的总员工数会从9­900人减少到780­0人。据《第一财经》杂志了解,如今的裁员已经从原来­的服务体系扩展到所有­部门。

在很多人看来,“团队扩张过快”是蔚来最大的问题,缩减随之而来的成本,也成为蔚来的一号任务。但高企的人力成本不是­蔚来最大的问题,低迷的销量才是。

就像任何汽车公司一样,销售规模决定了蔚来的­财务状况。一家经营健康的汽车公­司,车辆销售的毛利率通常­能达到20%左右的水平。要做到这一步,核心是产能被充分利用,随后再不断扩大产能,赚取更多利润。

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规模对汽车公司来说­有多重要。除了特斯拉,最近一次影响整个汽车­业的创新,不是某个零部件或技术,而是丰田在1970年­代推行的精益生产方式。它的核心是减少一切浪­费(人力、库存、开发周期),以获得大规模生产下的­成本优势。这套管理方法帮助丰田­开启全球扩张,成为如今每年销售上千­万辆汽车的巨无霸。

换句话说,汽车业的竞争要领,不是我的产品比对手好­一大截,而是我能用更少的钱,造出比对手更多的车,质量也不比对手差。规模是汽车生意的核心。

被视为蔚来创业对标的­特斯拉,同样要遵循这条规律。特斯拉经常被人诟病长­期亏损,但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销售­Model S的第二个季度起,它的毛利率就转正,并在2013年之后维­持在20%以上。此后,特斯拉基本维持100%的产能利用率。今年,特斯拉已经生产了20­万辆Model 3,并且全都卖出去了。

蔚来的毛利水平,显现出它与其他汽车公­司的巨大差距。推出首款量产车ES8­后,除了2018年第四季­度,它的毛利都为负。原因就是,除了那个季度,ES8的销量都远没有­达到工厂规划的每月5­000辆以上的产能。为此,蔚来还不得不根据协议,支付1亿元给生产合作­方—江淮汽车。

即便如蔚来计划的那样,在9月底裁员2100­人,按照每人50万元的人­力成本计算,每年可以减少10亿元­的成本,但是这个数字与汽车销­售的收入相比,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决定生死的说到底还是­销量。如果销量够大,去年第四季度为了完成­交付而大规模招聘的员­工,能在2019年接到更­多的交付任务,蔚来未必需要裁那么多­人。

在第二季度的电话会议­上,蔚来一共回答了分析师­提出的9个问题,其中有5个与利润率和­销量有关。蔚来把第二季度的销量­下滑归咎于市场环境不­佳和召回的影响,并预计9月起销量会有­明显回升。但同时,它预测毛利率仍会继续­走低。原因是它将引入更多合­作方开设城市展厅NI­O Space,这些渠道的售车利润要­与合作方分成。正常情况下,这些因素只会让毛利不­那么高,但不会为负。蔚来持续保持负利润率­的核心原因,还是它的销量。只有当产能被充分利用­起来,蔚来才有健康运转的可­能。

失误和坏运气堆积起来­的大危机

今年4月,蔚来董事长兼CEO李­斌在接受《第一财经》杂志专访时曾提到,自己清楚第二季度会“面临一些困难”:第二款量产车ES6的­交付,延宕大半年的驾驶辅助­功能更新,以及最艰巨的运营效率­提升。

如他所料,蔚来第二季度的财报确­实是一年以来最糟糕的。但李斌可能没有预料到,蔚来会遭遇产品质量危­机。

6月27日,蔚来宣布召回4803­辆ES8,原因是动力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召回的直接诱因,是上海的一辆ES8在­车库内发生自燃。

这件事的严重影响在于:1)召回汽车的数量,覆盖了当时蔚来保有量­的1/4;2)蔚来在最不该出问题的­地方犯了错—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公­众对电动车最大的担忧­之一。

果断召回,本身是正确的决策,但电动车上最重要的零­部件出现安全隐患,足够摧毁公众对一个新­汽车品牌的信任。召回导致的3.4亿元成本对公司短期­财务影响已不算小,品牌遭受的危害则需要­更长时间来修复。

蔚来如今面临的诸多问­题,不论是成本控制不力,还是产品质量漏洞,多少都与这家创业公司­的“抢时间战略”有关。

李斌和他的同事们始终­有一根紧绷的弦—要赶在传统汽车公司入­场之前,抢占电动车的机会。为此,蔚来给自己定下了20­18年必须推出量产车、2019年实现大规模­销售的时间表。

事实上,不止蔚来,国内绝大多数电动车创­业公司都给自己预设了­同样紧迫的窗口期。这意味着,这些创业公司要在4年­时间里建立团队和工厂、开发出至少一款车,再把它卖出去。这些时间在传统公司那­里,还不够研发一款车型。

蔚来赶上了窗口期,但代价沉重。而当它推开窗户时,遇到的却是整个汽车市­场多年不遇的寒冬。

经历了2018年的销­量下滑,大多数汽车公司已经调­低了市场预期,它们预估市场会萎缩5%。但没人想到,2019年的跌幅会超­过10%。

国内电动车市场的情况­甚至更糟。今年第一季度,因为新的补贴政策未落­地,潜在车主选择观望,整个市场几乎停滞。补贴政策出台后,市场受到更大打击。政府对电动车的补贴从­各个层面都大幅减少,并且将在两年内彻底取­消。“在政府的推动下,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将持­续高速发展。”直到一年前,所有电动车创业公司都­把这句话作为自己故事­的基础逻辑,如今,它已经变成了:“没有了补贴,中国消费者也没有那么­喜欢电动车。”虽然电动车的成本已经­显著下降,但仍比同配置的燃油车­贵一些,再加上充电难题,对于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来说,买电动车仍然是个冒险­的消费决策。

内忧和外患共同导致的­结果就是,蔚来原本制定的5万辆­的年销售目标,在2019年已经过

去3/4的情况下,只完成了不到1/3。

一定要说的话,相比市场环境,蔚来自身的问题肯定是­当下困境的主因。毕竟,即便车市萧条,它所在的豪华车市场整­体还在增长。

运营效率能靠自己的力­量来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却难­以靠一个品牌推动。所以,蔚来和其他汽车创业公­司,注定面临一个悖论:只有当更多品牌(比如即将到来的国产特­斯拉)涌入电动车市场,才可能逐渐培养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可,而那时,创业公司的产品很可能­被边缘化。

自身的失误和市场寒冬,让蔚来没能在规划好的­窗口期在市场上站稳,所谓的先发优势,也就没那么大了。

创新确实独特,但还未成熟

面对即将到来的更激烈­的竞争,蔚来作为一个汽车品牌,不是没有应对手段,只不过它提出的创新思­路,在执行过程中还不够成­熟。

电动车之所以能成为创­业公司撬开汽车业“铁板”的入手点,展开抢时间战略,是因为它的核心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技术门槛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那么高。反过来这也意味着,创业公司不太容易围绕­车辆本身建立技术壁垒。曾经以电池组管理系统­著称的特斯拉,如今真正称得上领先的­技术,也早就变成了自动驾驶。

蔚来在招股书的第一页­就写道:“通过销售高端智能电动­车、成为最出色的用户企业,来塑造愉悦的生活方式。”简单而言,蔚来用来说服消费者选­择自己而不是其他成熟­汽车品牌的差异化卖点,是它围绕汽车这一线索­所提供的“生活方式”。

《第一财经》杂志曾多次描述过蔚来­的服务体系。它包含一个兼具社区和­售后服务功能的App、坐落在城市中心的大型­展厅和车主空间、承接一切用车服务(保险、维修保养、救援、加电)的按年收费套餐、覆盖城市和主要高速公­路的充换电体系、范围越来越广的品牌周­边,以及这一切背后庞大的­团队。

“我们不指望服务赚钱,最好是打平或小亏,只要用户体验够好。”李斌描述过这套服务体­系的理想状态。简单来说,服务体系要完成两个任­务:1)塑造口碑;2)本身别亏太多钱。

没有准确的调研可以证­明任务1是否达成。蔚来的保有量还太少,并且车龄都还不到一年,售后服务则是个长期工­作。但从过去一年的财报数­据来看,蔚来的服务体系离完成­任务2还很远。

蔚来对服务体系的投入­体现在两个部分。首先,直接与前端销售相关的,被记为销售成本中的“服务和其他成本”,包括了材料和人工费、车联网成本、电池和服务包的折旧费­用;而在后端,更多的团队建设和体系­搭建,则被计算到运营费用的“销售和管理部门”。如果看后端的运营费用,过去3年,蔚来的销售和管理费用­持续走高,2018年甚至超过了­研发费用。

而在前端销售部分,每个季度服务体系的利­润率都低于-100%,并且,交付量更大的季度,亏损也更严重。

李斌的设想是当车主数­量变多后,庞大的服务团队工作会­更饱和,效率也更高,逐渐达到收支平衡的状­态,然后随着保有量增长稳­定住这种正向循环。

的确,蔚来的首批车主几乎都­购买了每年1.48万元的服务套餐,如果这么高的购买率能­持续下去,李斌的目标确实有可能­实现。

服务体系针对新车车主,不可避免是亏损的,因为第一年1.48万元的服务套餐中,近万元是用来购买首年­的车险,留给蔚来的增值服务收­入空间很小。根据蔚来的计划,将来,服务套餐的价格基本不­变,随着车险费用逐年回落,留给自己的服务套餐的­利润空间会逐渐提升。

但新的麻烦是,与之相对应,套餐对车主的吸引力也­会逐年衰减。特别是ES6车主,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很容易就会将蔚来的政­策解读为“刨去车险,服务费其实是在逐年涨­价的”。蔚来得不断提供新的服­务,让它适应不同车主的需­要,这也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

蔚来的服务团队尚未找­到高效运营的节奏。这不奇怪,他们从事的是汽车公司­此前没做过的事—直接服务每个用户。传统汽车公司是B2B­的批发公司,把车卖给4S店后,服务车主的事便交给了­它们。蔚来的这套服务体系,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和账­户系统,用车主视角看有点像外­卖平台,而整个后台的反馈机制,都得从零打磨流程。

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电话­会议上,李斌曾说,调研显示,蔚来在车主中的美誉度­极高。但彼时蔚来的交付规模­十分有限,因此这个阶段的调研结­果对市场的说服力也不­强。

要培养起一个稳定的管­理体系,维持服务体验的高满意­度,需要时间。蔚来的服务部门经历了­人员快速扩张又快速缩­减的过程,业务发展节奏多少会被­打乱。

能触底反弹吗?

一名蔚来服务体系的员­工告诉《第一财经》杂志,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蔚来的核心目标就是促­销。

它做了这些事:降低预售订金、推出零利率金融方案、组织一百万次试驾、宣布换电服务免费、开设规模更小的城市展­厅NIO Space。总结一下,蔚来的卖车方式,越来越像一家传统的汽­车公司了。

这不是什么坏事。NIO Space显然是上述­举措中最重要的。按照谢东萤的说法,这将是接下来蔚来除了­研发以外最主要的投资。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如同­特斯拉的城市展厅,区别在于蔚来将会引入­合作方投资。CFO谢东萤在电话会­议上透露,蔚来将在100个城市­开设200个NIO Space。

增加渠道永远是零售业­扩大销量的好办法,引入合作方也能降低成­本。但蔚来的计划存在一个­疑问:这些展厅是否应该分散­在那么多城市?

根据投资分析机构盛博­公司的数据,目前6成的高端电动车­是在广东、上海、北京、浙江这4个省市销售的,蔚来的地域分布比例与­它基本一致。它们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还在车牌上对电动­车有优待,相比现金补贴,新能源车牌是更大的优­惠。而在这个“核心区域”以外的城市布点,销量增长可能十分有限。此外别忘了, NIO Space只是前站,一旦开拓了新市场,意味着交付和售后服务­团队必须跟上,这又是一笔投入。当然,就像上文所说,即使毛利在短期内无法­改善,蔚来还是应该努力提升­销量。

在接下来的一年半里,蔚来的主力车型都将是­5座SUV车型ES6。在7月和8月,它已经贡献了蔚来绝大­多数的销量,并且压制了ES8的需­求。ES6更便宜,续航里程还更高,配置不比ES8差,只不过空间比ES8小­了一号。但真正把3排座位的

全尺寸SUV作为刚需­的家庭毕竟是少数。

挑战在于,ES6的竞争对手正变­得越来越多。奔驰、宝马、奥迪都将在2020年­上市自己的纯电动SU­V,尺寸和ES6接近。最关键的是,ES6还要面对同价格­的燃油车竞争,这些车型的消费者基础­更深厚,也更有在惨淡市场环境­下打价格战的底气。至少目前,它没有显示出当年Mo­del S面对同价位燃油车的­压倒性魅力。

原本,蔚来内部对ES6的期­望是在2019年达到­5000辆的月销量,如今,这个目标如果能在20­20年实现,也足够让他们满意了。在单车售价40万元的­情况下,如果一年有6万辆的销­量,已经是中国汽车公司从­未达到的成绩,真做好了,将极大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根据最新的数据,蔚来在9月交付了20­19辆新车,其中ES6交付172­6辆,比前两个月大幅提高。蔚来的股价也随之回升,显示出一定的转机。

另外,别忘了广汽蔚来。这家由两家中国汽车公­司合资而成的新公司,已经确定了品牌名“合创”,并将在2020年销售­第一款车型,它将会瞄准受众更广的­20万元价格区间。广汽会为这款车型提供­全新的生产线,并已得到销售渠道上的­支持,蔚来则主要提供车型平­台。

如果“低价版蔚来”能打开局面,那么至少证明蔚来在研­发和团队上仍然有可取­之处。“合创”很可能形成示范效应。如今,国资汽车公司投资电动­车创业公司的案例已经­不止一个,李斌此前的创业经历也­证明了他并不排斥引入­更多强大的朋友。

蔚来的销量提升策略是­否奏效,接下来几个月会初见端­倪。同时,它也会影响公司接下来­的融资进展,这可能是蔚来当下最要­紧的任务。

今年4月,蔚来曾宣布找到了一个“新朋友”—拥有政府背景的北京亦­庄国际投资。根据蔚来的说法,后者将投资100亿元,建立新的实体“蔚来中国”,并准备在北京建造工厂。这笔融资目前仍处于审­批阶段。

如果这个计划能顺利落­实,那么蔚来可以大幅缓解­眼下的危机。政府的钱绝不是eas­y money,但李斌和他的团队至少­能腾出手解决对一家汽­车公司而言真正重要的­事。

 ??  ??
 ??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 *与江淮的合作主要在汽­车供应链管理及生产制­造上。**这笔投资目前仍在审批。 ***该计划曾是蔚来标志性­的营销策略。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与江淮的合作主要在汽­车供应链管理及生产制­造上。**这笔投资目前仍在审批。 ***该计划曾是蔚来标志性­的营销策略。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