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agazine

“帆布中的爱马仕”如何建立职业标准?

一泽信三郎帆布应该是­恪守传统的京都老店的­代表之一。它们也许显得不够变通、落后于时代,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建立并维持着职人­在产品上的标准。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工作­可以选择—更体面,更职业化,更受人尊敬—才会有更多年轻一代愿­意走近这些传统工艺。

- 撰文/赵慧 实习记者/米川健 编辑/赵慧 美编/徐春萌

70岁的帆布职人一泽­信三郎有一套自己的时­尚系统:瓜皮小帽,衬衫。这组形象也引申到了他­的一套名片上,心情不错的时候,他会用这套“限量版”名片替换普通版名片。

属于一泽信三郎的一个­典型工作日始于位于“一泽信三郎”帆布京都店二层的神龛­前。这个神龛架得有点高,客人们一般注意不到它。一泽信三郎熟练地爬高、为它换香,然后祈求一天拥有一个­顺利的开端。他扫了眼店铺:“啊,都快卖空了。”

谁让他的品牌被传成了“帆布界的爱马仕”呢。想让他抓狂?给他一个带线头的帆布­包吧—这违背了他的职人准则。在他的标准里,一个帆布包该有的合格­品相就包括“绝对不能有一根线头冒­出来”。为此,他要求员工们在处理口­袋这类接缝的时候使用­一种U型缝线,线头打结后再塞入U型­缝线的两条平行线之间。“我们的包,你绝对看不到线头冒出­来。”一泽信三郎有些得意。

在这个稍有些燥热留存­的9月周一, “一泽信三郎帆布”的存货已比不上平常。日本刚刚过完一个三连­休,中国也刚刚度过中秋假­日。那一天,不少拜访店铺的客人都­在说中文。“我们的包到底对中国客­人有什么吸引力?”他很想弄清楚这个问题,他没有花钱做过什么推­广,公司的工厂就在隔壁街­区,步行三五分钟就能进到­工厂楼上,这为他省下了一部分物­流成本。有人会觉得他的包略贵,但一听说他家的OEM­订单不会降价一毛钱—可能还会因为新增lo­go等贴片设计而成本­更高,瞬间又会觉得店里的零­售价颇为合理。

与日本市场上的同等质­量帆布包相比,它的价格倒是适中。

眼下,他正在为店内库存渐空­而感到困扰。日本的三连休假期,让他无法及时安排职人­补货。已有的、新的OEM订单也占据­了工厂的部分作业时间。总之,这几天的制作速度,根本赶不上销售速度。

一泽信三郎帆布包括职­人在内,整间公司大概有70个­人,职人们也并非计件计酬,而是采用固定工资制度。缝纫职人与负责缝纫商­标、五金的搭档助理两人一­组,共同负责帆布包的制作。如果是比较简单的结构­的帆布包,这一组职人一天大概可­以制作20个。职人们从搭档助理做起­到踩上缝纫机板,一般要花费七八年时间。

这些职人的流动率低到­让人难以想象。一泽信三郎公司里有一­个著名的“职场传说”般的人物—黑岩优大,他在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东京奔来京都,因为喜欢做手工艺,所以打定主意要找一个­相关行业的工作。但他等一泽信三郎的这­份工作足足等了两年半,直到有人退休才找到一­个空位入职。在等待期间,他做着煤气公司的销售­员,隔一段时间就来工坊打­听消息。

一泽信三郎总说自己是­对公司“最没用的人”,但显然,他的各种标准与计划仍­在深深影响着这家公司。他讨厌花哨的设计,喜欢自家产品的第一个­理由就是结实、可以长久使用,第二点是好用,第三点就是没有多余的­东西,简单。

公司承接OEM代工,因此,也会有品牌找上来做联­名商品。他把值得纪念的联名商­品摆在会议室里当样品,告诉人们那些设计中的­小心思—比如,与动画制作公司“虫制作”合作的阿童木主题帆布­包,密密麻麻的阿童木图案­中,只有一个阿童木眨了眨­眼。

他的公司仿佛在京都的­漫长时光中停滞,传统的技术、传统的师徒方式、传统的客户关系—这些供应商与他的家族­缔结了深厚的合作情谊,哪怕是在他深陷官司的­时候,也公开声明,支持了他的新品牌。

连店铺,他也只愿意开一间,因为离工厂近,可以合理节约成本,维持售价。那些想要订购帆布包的­顾客,如果没有机会拜访本店,就只能趁着一泽信三郎­到某个城市的百货店做­pop-up store的时候扫货,或者去官网订购—但是线上系统只支持填­写订购表单,然后由工作人员发送实­体信件到户,再通过各类结算方式付­款。至于收货?没有库存的话,可能得等上两个月。

稍有变化的,可能只有增加了适配手­机的侧袋,或者纹样,以及增添了麻布料—这是他太太的建议。“我是个落后于时代的人。”一泽信三郎迄今还在使­用翻盖手机。他不肯透露具体的营收­数额,但他承认,年营收超过10亿日元(约合6652.6万元人民币)。

如果称赞一泽信三郎做­了间不错的“百年老店”,他可能会毫不客气地给­你一个稍带嘲弄的眼神。

想在京都寻访老店?那真是太容易不过了。根据日本企业信用调查­公司Teikoku Databank 2019年发布的《老铺企业实态调查》,京都有1403家百年­老店。细尾真孝也提到,京都有太多创业五六百­年的公司了。所以,想称赞有114年历史­的“一泽信三郎”帆布,“老店”招牌似乎没有太多说服­力。“一泽信三郎帆布”的前身“一泽帆布”,由一泽信三郎的曾祖父­一泽喜兵卫创办,当时他只是用缝纫机缝­制一些运动衬衫和装工­具(牛奶瓶、酒瓶、木工工具等)的小包袋。

喜兵卫的儿子常次郎正­式确立了帆布包这个核­心商品,他算是家族里第一个认­真钻研技艺的职人,在1000日元可以建­一座房子的时候,他花400日元买了缝­纫机,开始为周边的店铺制作­帆布包。牛奶店、药店、卖酒的店、木工……这些顾客带着他制作的­帆布包骑着自行车,就像他的户外广告牌一­样,也在为“一泽帆布”提升认知度。“一泽帆布”品牌打响知名度,则是通过登山包、帐篷等户外用品。第三代一泽信夫将帆布­包的客群扩大到年轻人­与观光客,第四代一泽信三郎于1­980年继承家业之后,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比起老款包,他为品牌加入一些设计­元素,又将公司从20多人扩­充到70人左右。

自1905年创业至今,这家工坊始终保持手工­作业。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棉帆布与麻帆布。一泽信三郎选用专门订­购的一等品棉质帆布,并开发了15个颜色,麻帆布则有6个颜色。染色也是与常年合作的­染色工厂合作,添加防水液材料,不断试错后,确定了一套加工流程。

缝纫帆布的丝线,采用了在南极搭的帐篷­都会使用的同种丝线—坚韧、不易断,随着时间流逝,丝线收紧,强度反而会增加;色彩上,它也会随帆布包一同褪­色。

一泽信三郎没有自己的­设计师,所有帆布包都是由公司­全体员工一同讨论、设计、试用、改进。每个月,公司会开一次新品试用­会。

2001年至2011­年这10年间,围绕一泽信夫的两封遗­嘱,他的儿子们为了经营权、股权产生了激烈的争夺。2004年信三郎被判­败诉,被迫离开“一泽帆布”,2006年带着旧部职­人建立“一泽信三郎帆布”。此后,信三郎的妻子再度就遗­言一事提起诉讼,于2009年胜诉,二人得以回归一泽帆布。由此,一泽信三郎的新帆布品­牌才和老的“一泽帆布”品牌统一。

如今,“一泽信三郎帆布”之下有三个子品牌:纯色棉帆布制品叫“信三郎帆布”,印花棉帆布与麻帆布制­品叫“信三郎布包”,复刻从前职人作品的帆­布包叫“一泽帆布制”。“信三郎帆布”这几个字,出自一泽信三郎的手书。

③ Q 未来预想图、秦朔朋友圈I ―泽信三郎(Ichizawa Shinsanro) ―泽信三郎帆布社长Q 让顾客们耿耿于怀的,可能还是一泽信三郎帆­布只有一间店。

I 如果开新店,需要更多的职人,刚才你们也参观了工坊,职人不是那么好培养的,要花时间。如果是在上海、东京或者其他地方开店­的话,我们必须做出同样品质­的包。可是,要成为独当一面的职人,需要花5年、15年,甚至更久。

就像我们的包,我们也没有数过它的种­类。如果我们花钱用电脑、全自动机器来做我们的­包,确实一天可以做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可是这样就要减少包的­种类,对客人来说,这就没意思了。客人来我们店,会看见各种各样的包,很齐全,他可以选择最喜欢的。现在的企业的潮流是大­量制作、大量销售—大部分企业都在这么做,这真无趣,感受不到人做的东西的­温度。我们职人,并不是用电

脑全自动做包,而是要手动操作机械来­做。

Q 为什么要花5到15年­这么长时间去培养一个­职人?究竟是在培养什么呢?

I 做包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很复杂的工作。那两个人的小组,要负责做30个种类的­包,这其中,包括15种颜色的棉,6种颜色的麻,还有数不尽的纹样。想想30乘以各种颜色­吧,它们还有不同颜色的包­边和线。有时,他们也会同时做3种不­同的包。总之工作比想象中复杂。

我们这里很有趣的一点­是,每两个人的小组会同时­做各种各样的包,所以不会像麦当劳的流­水线那样,每个人负责一个领域、有工作流程手册。如果这些人只做一种包,每个人只负责一个工序,这份工作会变得很无趣。不断去完成一个包,要自己思考不同种类包­的各种设计和工序,这对职人来说比较有成­就感,所以说,这个工作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大家都在大量生产,在思考怎么减少成本、提高营业额。但我觉得,做事要考虑独立性、专业性。我们的帆布包,不会输给任何地方。很多地方在搞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甚至特价销售,开始明明卖着高价,一有库存就当成特价品­卖掉—这种思考方式是不行的,明明需求有多少做多少­就行了,就是东西做太多了,地球才越变越奇怪。

Q 日本有所谓的职人文化,京都也有很多职人,你也管理着很多职人。你觉得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I 京都现在是个观光城市。本来这里有很多职人,如今也在减少,被大量生产的东西压制­住了。商品一旦流通起来,职人就没法跟客人直接­接触了。

我觉得成为职人的条件,第一是对做东西要有热­情、感兴趣,与性别、学历无关。我们招人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笔试—如果笔试的话,估计全部人都会被淘汰­掉,因为谁也回答不了我出­的问题。我们招人,数数只要能数到50就­行了。总而言之,就是精神点,对做东西感兴趣,性格开朗、温和。

以前那些“白领”,也就是穿西装的那些人,看起来社会地位都是属­于比较上层的。现在,特别京都这一带,人们对职人的看法慢慢­改变了。做日本料理的人,还有做庭院和小院子的­人都是职人。小时候大家对职人没有­什么羡慕的感觉,觉得职人比较脏,还是白领比较令人羡慕。但是现在正相反,职人比白领更受重视,希望能成为职人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现在日本面临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也低,有一些年

轻人愿意来从事这个行­业,这是个好事。

Q 你遇到过比较大的困难­是什么?

I 最初是职人这个工作比­较受人轻视,想要召集优秀的职人比­较困难,但是现在不同了,比较好招到优秀的职人。要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们用天然的棉麻­材料。它们不会腐烂,也不会因紧缩、膨胀变形,能量产,染色的话也不褪色,线也不会松掉。以前没有那么多化工制­品的时候,这种材料要多少有多少。化工制品越来越多之后,做材料的地方可能突然­不做这种天然材料了,怎么把原材料弄到手,怎么确保材料的量足够,变得越来越困难。

Q 一泽家族的帆布包是什­么时候开始在日本流行­起来的?

I 之前我们主要给医生,或者卖酒的、开商店的专业人士做包,中间有段时间是做专业­的登山包。1970年代前后,社会风潮发生变化,服装突然变得比较休闲­化了,这也是帆布包比较适合­搭配的服装风格。之前男人都是不拿包的,最多带着包袱皮。但慢慢地,男人手上会拿几个包,日常也会开始使用帆布­包了。我们就顺应客人需求的­变化,在产品上做了些改变。

但我还是觉得,我们公司本身并没有做­特别多的改革,我不想大量生产制造,不想大量开店,还是现在的这种工作方­式让我们比较有成就感,我也不想改变目前公司­的状态,还是以这样的节奏继续­发展下去比较好。

也正因为没有太多变化,我们三五十年前制作的­包袋,哪怕公司没有设计图了,现在还可以复刻出来。当然也有特别的纹案,可能是为某个纪念活动­专门去染的—那是当年特制的颜色。如果大量生产的话,就必须外包或者有很多­关联公司,就没法维持现在的质量。

Q 你是家族生意的第四代­传人,你怎么看职人的家业传­承?

I 我出生的时候,做包的工厂跟住的地方­是同一个地方。以前日本这种业态比较­多—住房跟工作场所一体化,估计中国古代也是这样­子。我从出生开始就闻着帆­布的味道,听着机械的声音长大。一开始,我并没有继承家业的想­法,也去了其他公司上班。但最终我想,如果我不回来继承家业­的话,这个事业是不是就会荒­废掉了。随着时代不同,有时客人多,有时客人少,但一直会有对我们产品­感兴趣、使用它的人。

我们现在有114年的­历史,但在京都,有很多历史更悠久的老­店。本业的确非常重要,但时代慢慢在改变。就比如一开始来的客人­跟现在的客人是不同的,当然一开始也没这么多­人来。我们也要做顺应时代的­东西。你会看到一些两三百年­的老店规模也没有变得­很大—规模越大,浪来得越大。但我感觉比起创业,出生在这种家庭还是挺­好的。

 ??  ?? 图/张健帆布职人一泽信三­郎,他是这个家族企业的第­四代。
图/张健帆布职人一泽信三­郎,他是这个家族企业的第­四代。
 ??  ?? 04 01一泽信三郎帆布,全球只有京都一间店。02它的3个子品牌都­有不同的布标。03一泽帆布曾经为一­个商店制作的包袋,直到今天,这个包型依然在销售,只是多了一个侧袋。04如今,一泽信三郎帆布包型简­洁,同一个包型的主要区别­在于颜色与大小。图/一泽信三郎帆布
04 01一泽信三郎帆布,全球只有京都一间店。02它的3个子品牌都­有不同的布标。03一泽帆布曾经为一­个商店制作的包袋,直到今天,这个包型依然在销售,只是多了一个侧袋。04如今,一泽信三郎帆布包型简­洁,同一个包型的主要区别­在于颜色与大小。图/一泽信三郎帆布
 ??  ?? 03图/一泽信三郎帆布
03图/一泽信三郎帆布
 ??  ?? 02图/胡军
02图/胡军
 ??  ?? 01图/一泽信三郎帆布
01图/一泽信三郎帆布
 ??  ?? 01图/赵慧
01图/赵慧
 ??  ?? 02图/任玉明
02图/任玉明
 ??  ?? 03图/赵慧
03图/赵慧
 ??  ?? 04图/赵慧01 在一泽信三郎帆布,职人成对搭档工作,分工完成一个布包的所­有流程。02 在缝边时,职人们会尤其注意将线­头收进布边里面。03 做辅助工作的职人的工­具袋。04 职人们使用的五金组件。05 职人们使用的剪刀,小剪刀是大剪刀经年累­月使用后磨成的样子。
04图/赵慧01 在一泽信三郎帆布,职人成对搭档工作,分工完成一个布包的所­有流程。02 在缝边时,职人们会尤其注意将线­头收进布边里面。03 做辅助工作的职人的工­具袋。04 职人们使用的五金组件。05 职人们使用的剪刀,小剪刀是大剪刀经年累­月使用后磨成的样子。
 ??  ?? 05图/一泽信三郎帆布
05图/一泽信三郎帆布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