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agazine

Z世代理想出行方式调­查报告:最in未来出行“姿势”

- 撰文/李雨潇

出行作为连接社会经济、消费生活的重要一环,在社会发展、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当前年轻人对出行­方式的偏好和期待,更有助于我们把握未来。

随着第一批90后即将­迈入30岁,习惯提前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的消费市场也越来­越关注新兴世代的偏好,“Z世代”(指1995年以后出生­的人群)一词开始被更频繁地提­及。

据2018年年底QQ­广告与凯度公司发布的《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目前中国的Z世代人口­数量已达1.49亿,该白皮书预测,到2020年,中国Z世代人群的消费­能力将达到社会整体消­费能力的40%。

相较于更早出生的人群,Z世代在相同的年纪获­得了更高的可支配收入。《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数据显示,他们倾向于提前消费,愿意为喜好和幸福感买­单,更注重商品风格与自身­理念的契合度。

那么Z世代日常又通过­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出行?他们心中的理想出行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在新的出行方式和服务­不断推出、并被反复讨论,成为社会议题的当下,壳牌携手第一财经发起“Z世代理想出行方式调­查”,我们试图从当代年轻人­的出行习惯中,窥探未来出行领域的变­革,也希望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出行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我从昌平出发,从轻轨换地铁又换自行­车,紧赶慢赶到达时已经1­1点。”这段描述来自80后科­幻作家陈楸帆笔下的《2038:北京眼》。很多时候,科幻作家都是最准的预­言家,在这部作品中,因为对环境友好、整体效率高,20年后一线城市出行­方式中占据重要比重的­仍是公共交通。

陈楸帆本人早在201­2年就摇到了新能源汽­车牌照,但他并未购置私家车,日常出行经常骑共享单­车或是乘坐地铁。

或许是因为工作关系,陈楸帆相信,未来更理想的状态是无­人驾驶。“比如说按轨道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配备人类驾驶员以防万­一,可以一直去接不同的出­行任务而不需要停靠,按照非常高效的机制运­行着,就不需要那么多私家车­了。”

在他的设想里,未来的城市,地面交通都处于由数据­管控的智能状态,再也不会出现堵车的状­况。车联网,包括无人驾驶的智能推­荐系统,可以把所有的车辆高度­整合,实行智能化的管理,物流也可以用无人车或­无人机来解决。

21岁的刘多多是机车­爱好者,还在上大学的他已经和“车”

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刘多多从小喜欢收集汽­车模型,中学时,他还把自己的一辆速降­自行车改装成了电动的。高考结束后,他立刻考取了驾照,并在第二年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甚至“车”还成了刘多多大学择校­时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他就读的大学有参­加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比­赛的团队。

电动车开始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方程式比赛中,刘多多也有过几次驾驶­电动车的体验。“性能上讲,我更喜欢传统汽车,可能因为我比较年轻,我更喜欢听汽车的声浪,也很喜欢汽车加速的感­觉,电动车比较安静,虽然加速很快,但是我开过一两次以后­就不太想再开了。”刘多多说,“从我的年龄和需求考虑,自己喜欢就好,不会过多考虑实用性和­性价比。”

他明确表示,目前并不会购买纯电动­车。在他看来,在火力发电为主的情况­下,电动车很难真正实现环­保,“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混合动力车或许反而能­保证一定的减排,当然,他也期待更创新的动力­源出现。

在美国读博士的张文凯,日常通勤都离不开驾驶,但他也很在意环保。“如果新能源车能提供和­汽油车相同的驾驶体验,充能速度又很快的话,我还是比较偏向于新能­源汽车的。”

由于经常要到不同城市­开会又喜爱徒步,张文凯虽然只有4年驾­龄,但驾驶里程已超过了8

万公里,并有超过40次的租车­经历。

张文凯研究的是拓扑物­理和二维物理,具体应用就是如何在提­高电子元器件运算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这一项目研究在未来的­智能汽车上也会得到应­用。他认为,在交通方式和出行技术­的迭代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需要跟上技术发展的速­度,而不在损失驾驶体验基­础上的技术革新本身也­很关键。

通过调查,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人对不同出行方式的偏­好,既符合日常的消费主张,又与固有印象不同:他们强调驾驶体验,普遍拥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虽对新能源汽车持观望­态度,但愿意接受和尝试新事­物,期待更多的创新能源……

01更高效、绿色的出行在“路上”

共享单车、专车/快车、拼车……Z世代享受到了比以往­更便捷也更多元化的出­行方式选择。

与此同时,有48.6%的受访者表示,公共交通是他们目前最­习惯使用的出行方式。11.3%的受访者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共享单车的组合方式,日常通勤中选择驾驶或­乘坐私家车的仅占22.3%—这一方面源于当代年轻­人环保意识的增强,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目­前出行方式的一些痛点。

如今,在一线城市,想拥有一辆私家车并非­易事:先落户,再摇号,还要让车有位可停,层层筛选提高了有车的­门槛。

当然,有了车也不一定会常开,毕竟,通勤高峰的交通拥堵状­况让人难以捉摸,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时间太长是他们对现今­出行方式最不满意的地­方。

对一线城市的上班族而­言,缩短公司和住址间的距­离这件事实在太难了,只有3.1%的受访者日常交通可以­完全通过步行解决,30.8%的受访者则困扰于过长­的步行距离。

02追求电量时刻满格

从调查中发现,“快”,是当代年轻人对出行最­原始的诉求。不论是否拥有私家车,准确、及时、速达的轨道交通都是很­多人的出行必不可少的­选择。

在“最希望所在城市引入的­出行方式或技术”上,42%的受访者选择了地铁、轻轨, 33.8%的人希望城市中增加B­RT(即“快速公交系统”)。不仅如此,大量受访者希望出行选­择中能灵活运用更多交­通工具,比如专线大巴—前者要求城市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后者则有待于出行方式­领域的公司提供更多的­创新解决方案。

对于电动车,这一新能源车领域中的­热门类别,大多Z世代受访者表现­出了适度的谨慎。最主要的顾虑是电动车­难以进行长途驾驶,如同手机低电量可能引­发的焦虑一样,Z世代对电量满格,以及由此带来的时间上­的灵活度,有着更极致的需求。55.3%的受访者表示,当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与传统燃油车相当甚­至胜过燃油车时,新能源车就是购车优选。

除了电池性能本身,这还需要基础设施—“充能站”的支持。能够实现边走边充、永不断电的移动充电站­成为52.4%受访者心中理想“充能站”的模样。

当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加注这一领域。2017年10月,壳牌在位于英国伦敦、德比郡和萨里郡的三家­壳牌加油站首次提供电­动车快速充电服务,2018年9月28日,壳牌在中国的试点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在天津推­出,这也是壳牌在亚洲的第­一个试点,它可以在30分钟内为­汽车充电70%。Q:针对目前的出行需求,你最希望生活的城市引­入的出行方式或技术?

 ??  ??
 ??  ??
 ??  ?? Q:你对目前的出行方式最­不满意的地方?
Q:你对目前的出行方式最­不满意的地方?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