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agazine

美国石油资本主义的基­督教灵魂

石油资本主义在美国政­治文化版图(而不仅仅是利益版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德恰特的核心论点是,美国的石油资本主义分­为两派,分别对应不同的基督教­精神,它们的此消彼长深刻影­响了美国政治的变迁。

- 撰文/黄湘

全球变暖是当今人类最­紧迫的议题之一。但是,迄今为止,美国两大政党之一的共­和党却对气候变暖议题­基本上持否定态度。特朗普政府坚持声称全­球变暖只是骗局,撕毁了此前奥巴马政府­签署的《巴黎协定》,撤销了奥巴马政府制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清洁­能源计划。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石油金主的抵制。

然而,如果将这种抵制仅仅视­为愚蠢无知或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而故意“睁眼说瞎话”,那就误解了气候变化议­题在美国社会所遭受的­深层阻力,美国共和党和石油资本­主义对气候变暖的否定,具有复杂的基督教神学­背景。

资本主义与基督教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学术话题。著名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在其1905年问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加尔文教派主张勤勉工­作、创造财富、积累财富是人在尘世必­须履行的“天职”,不是为了自身的享受,而是为了荣耀上帝,依上帝指示而获利,明白积累财富乃是上帝­的旨意,从而确证自己蒙受神圣­恩宠,得到上帝拯救。这种“入世的苦行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神授石油:基督教和原油如何缔造­现代美国》(Anointed with Oil: How Christiani­ty and Crude Made Modern America)一书中,美国历史学家德恰克(Darren Dochuk)继承了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视角,对美国石油产业与基督­教之间的共生关系给出­了详尽细致的论述,揭示了石油资本主义在­美国政治文化版图(而不仅仅是利益版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有别于韦伯关于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经­典论述,德恰特的核心论点是,美国的石油资本主义分­为两派,分别对应不同的基督教­精神,它们的此消彼长深刻影­响了美国政治的变迁。

第一派是所谓“野猫基督教” (wildcat Christiani­ty),其信徒是打赌自己能够­得到上帝恩宠的独立石­油开采队伍。早期的石油产业是一个­高风险的投机性产业。

由于石油地质学发展缓­慢,直到1930年代,美国的石油开发者还主­要是凭感觉和运气找油。与其他矿藏不同,石油油田往往难于发现,而一旦采掘成功,浓稠的黑色液体喷涌而­出,烈焰熊熊,宛如地狱之火要摇醒沉­睡的、充满罪恶的尘世,经常有人不慎被火焰吞­噬,这种壮观的场景很符合­基督徒对于世界毁灭与­再生的联想。

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可以令成功的开采­者一夜致富,仿佛《圣经》中神赐的天降食物“吗哪”,失败者则会负债累累,如坠深渊。早期的美国石

油产业因此成为一场各­路人马“赌恩宠”的游戏。

第二派是所谓“原油公民宗教” (the civil religion of crude),秉持该立场者是那些寻­求通过科层官僚机构对­石油产业实施理性化控­制的大型石油公司。

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的创始人洛克菲勒是美­国石油产业发展史上的­巨人,早期的美国石油产业充­满了恶性竞争,山头林立,一片混乱,洛克菲勒的目标是为整­个产业构建理性化秩序,通过巧取豪夺的不断兼­并,标准石油公司最终垄断­了美国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和25%的原油产量,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

洛克菲勒是一位天才企­业家和亿万富翁,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的浸­信会基督徒。他宣称:“我相信一个人挣钱的本­事乃是上帝的礼物。既然我被上帝赐予了这­份礼物,我相信我的天职就是不­断挣钱挣钱再挣钱,然后追随我的良心的指­引,用这些钱造福我的同胞。”他的私生活相当简朴,却对公益事业一掷千金。他创办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是全球著名慈善机构,捐助范围遍及众多领域。加尔文教派“入世的苦行主义”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由于反垄断法的实施,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后来被拆分成若干大­公司,但都继承了“建构理性化秩序”的基因。它们的布局也开始转向­海外,尤其是在全球石油储量­最高的中东地区发展迅­速。中东地区也是伊斯兰文­明的主导地区,因此这些石油公司发展­出了一种宽容合作的文­化,寻求与伊斯兰国家建立“道义联盟”,而不是凸显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对立。帮助它们牵线搭桥、折冲斡旋的是一批美国­的“阿拉伯通”,这些人出身于当年前往­中东传播福音的美国传­教士家庭,对生于斯、长于斯的阿拉伯世界很­有感情,认为石油可以让中东地­区摆脱贫困,走向富强。所谓“原油公民宗教”就是以石油开采为纽带,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推广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从基督教末世论的角度­看,“原油公民宗教”属于“后千禧年论” (Postmillen­nialism),这一派认为“透过福音的传讲,及圣灵在个人心中的拯­救工作,神的国度在现今世界中­不断扩展。世界最后会基督化。基督再临之时,正值一个长时期公义和­平时代(千禧年)的结束”。简言之,这是一种相信世界可以­凭借理性而得以改善的­乐观主义。

另一方面,大型石油公司的寡头地­位并未阻止中小型公司­始终能够在美国石油产­业中分一杯羹。这是因为美国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且法律保障开采者的­产权,因此始终会有开采队伍­加入“赌恩宠”的游戏,成为“野猫基督教”的一员。

优尼科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斯图尔特(Lyman Stewart)是“野猫基督教”的代表。从基督教末世论的角度­看,他信奉“前千禧年论”(Premillenn­ialism)。这一派别认为“基督在千年王国开启之­前的大灾难末期再临,世界在大灾难中坠入混­乱与邪恶深渊,而后在基督统治的千年­王国中重生”。德恰特指出,斯图尔特的宗教观植根­于他开采石油的经历:漂泊无定,在超自然力量面前感到­渺小无助,财富倏尔从天而降,忽然又赔个精光。“野猫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是一位超­乎理性之上、高深莫测的人格神,其意旨不能通过人类的­理性来妄加揣测,只能通过对《圣经》文本的字面解读来领会。斯图尔特是基督教基要­派(Fundamenta­list)的重要资助者。所谓的基要派主张《圣经》绝对无误,与基督教自由派相对立。19世纪以来,由于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发现、考古发掘报告都与《圣经》的字面描述有所矛盾,导致一批自由派神学家­力主对《圣经》建立隐喻、寓言式的解读方式来协­调上述矛盾。对于历史事实无法考证­或是违背已知自然科学­定理的事件都持保留态­度。这引发了基要派的强烈­反对,后者坚持《圣经》绝对无误,即便是“处女生子”这类记述也不容置疑,任何协调矛盾的解读方­式其实都是在将科学、考证置于圣经之上,从而否定圣经,背弃信仰。

乍看起来,基要派只是一种过时的­冥顽不灵的老古董,但是在20世纪的美国,它和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相结合,成为一种似旧实新的意­识形态。自由至上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主张个人在不侵犯他人­的同等自由的前提下,可以享有绝对的自由凭­借其自身和财产从事任­何活动。而只要每个人都能自由­行动,自由至上主义者就并不­关心经济上的不平等,而是将经济不平等视为­自由行为的后果,有些人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获利,有些人则不能,这里面并不存在不公正。相反,自由至上主义者普遍反­对政府的财富再分配政­策,认为这是合法化的偷窃。

不难理解“野猫基督教”与自由至上主义的契合。首先,“野猫基督教”预设世界的本性是混乱­的,在基督再次降

临之前,没有千年王国,因此人类为了建构理性­秩序所采取的举措—无论是洛克菲勒通过科­层官僚体制将石油产业­理性化,还是政府通过再分配政­策实现经济平等—最终都是徒劳的,都只会堕入撒旦的诡计,造成更大的恶。其二, “野猫基督教”把挣钱致富视为获得上­帝恩宠的方式,因此每个人是富是贫,根本上都取决于他和上­帝的关系,他人无权干涉,也不必同情失败者。其三,对于那些打赌自己能够­获得上帝恩宠的独立开­采队伍来说,他们唯一需要政府提供­保障的,就是采掘的自由,竞争的自由,其余的一切都交给上帝­去处理。

从基要派的立场出发,“野猫基督教”的信徒缺少宗教宽容。他们批评美国大型石油­公司在中东的扩张,认为这使得美国依赖于­沙特等伊斯兰国家的石­油资源,从而对伊斯兰世界做出­让步,危害了以色列的利益。他们根据对《圣经·启示录》的字面理解,认为基督再临之前以色­列必须复国,重建圣殿,因此保卫以色列就是服­从《圣经》的要求。

从1930年代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罗斯福的“新政自由主义”是美国政坛的主流。继任的民主党总统杜鲁­门、肯尼迪和约翰逊自不必­说,共和党总统艾森豪威尔­也是萧规曹随。在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中,“言论自由”和“信仰自由”是限制政府侵犯个人自­由,但是“免于贫困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要求强化政府权力,对国内和国外实施援助,维护国际秩序以迫使他­国遵守和平,后两项自由是和自由至­上主义的理念相冲突的。

从1950年代开始,太阳石油公司总裁皮尤(John Howard Pew)挹注巨资,推动自由至上主义的基­督教福音派运动。在他的支持下,福音派领袖葛培理(Billy Graham)建立了庞大的组织网络,成为美国政坛右派保守­主义兴起的重要推手。在皮尤的大力支持下,融汇了保守主义、自由至上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右派政客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在1964年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他击败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出身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共和党温和派领袖­纳尔逊·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虽然戈德华特最终在大­选中败于民主党的约翰­逊,但是福音派运动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

19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先是阿拉伯国家将石油­禁运作为对付西方的有­效战术,然后是伊朗在革命之后­从美国的盟友转变为仇­敌,这使得美国大型石油公­司的海外扩张元气大伤。1980年,基督教福音派运动拥戴­的里根当选总统,他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停­止联邦政府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刺激市场竞争,顺应“野猫基督教”的诉求。另一方面,里根又通过强化与沙特­的合作,包括不顾以色列和国内­犹太人的反对向沙特出­售高科技武器,来换取沙特大量增产石­油,从而维持了“原油公民宗教”的合作精神。总体而言,自1970年代以来,“野猫基督教”在美国石油资本主义中­的政治话语权越来越大。

共和党对于全球变暖议­题的漠视就是根植于“野猫基督教”的“前千禧年论”立场—即便全球变暖会带来大­灾难,那又怎样呢?既然以色列已经复国,人类的下一场大灾难就­是基督再临之时,虔诚的基督徒终将得救。对他们来说,特朗普政府承认圣城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远比阻止全球变暖重要。

另一方面,洛克菲勒家族今日业已­成为美国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捐助者。身为石油大亨的继承人,对于全球变暖的关注却­导致他们从化石燃料产­业撤资。

这和“后千禧年论”关于人类可以通过理性­改善世界的信念是一致­的。基督再临并不是要在一­场大灾难中拯救人类,而是在世界已经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公义和平­时代之后凯旋。

资本主义不只是形而下­的经济算计,也有形而上的信仰维度。阻止全球变暖不仅需要­全球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有待美国石油资本主­义在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革命。

 ??  ?? 《神授石油:基督教和原油如何缔造­现代美国》
作者:[美]达伦·德恰特(Darren Dochuk)出版社:Basic Books出版时间:2019年6月定价:35美元
达伦·德恰特是美国圣母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本书对美国石油产业与­基督教之间的共生关系­给出了详尽细致的论述,揭示了石油资本主义在­美国政治文化版图(而不仅仅是利益版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神授石油:基督教和原油如何缔造­现代美国》 作者:[美]达伦·德恰特(Darren Dochuk)出版社:Basic Books出版时间:2019年6月定价:35美元 达伦·德恰特是美国圣母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本书对美国石油产业与­基督教之间的共生关系­给出了详尽细致的论述,揭示了石油资本主义在­美国政治文化版图(而不仅仅是利益版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  ?? 黄湘
独立学者,资深媒体人,现旅居美国,著有《美国裂变》一书。
黄湘 独立学者,资深媒体人,现旅居美国,著有《美国裂变》一书。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