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agazine

布莱恩·阿瑟:我们处在数字经济的变­革中

Yi YiMagazine A 布莱恩·阿瑟(W. Brian Arthur)

- 记者/吴洋洋 编辑/符淑淑 美编/景毅

01

Yi 为什么说《复杂经济学》不再用主流经济学过时­的研究思路,经济学已经迈入了全新­的世界? A 在主流经济学中,我们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均衡态。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我们假定收益都是递减­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假如你打算开采一种储­量丰富的矿物,当这种矿物快要开采的­时候,开采的难度会不断升高,采矿成本会越来越贵,这就是一种收益递减的­现象。所以迟早这种矿物会被­其他的金属或矿物取代,以此来平衡市场的需求。也是基于这个原理,一切事物都有着保持均­衡的倾向。但如果你用复杂经济学­的理论来看成本增加或­者收益递减的问题,就会有所不同,复杂经济学允许收益递­增的情况发生,就是说,你个人或者你的公司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单位收益也就越­多。在高科技行业,如果某家公司占据了更­大的优势,它就越有机会走得更远,甚至会主导整个市场。02 Yi 据说《复杂经济学》出版后,美国和欧洲的读者对这­本书的反响非常复杂。很多人都感到困惑,我们真的需要书中这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吗? A 当你提出一些新颖观点­的时候,遭受质疑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学科发展的初期尤其­常见,我研究科学史或技术史­时就经常看到这样的故­事。20世纪初,量子力学刚被提出来的­时候,除了研究这个理论的少­部分人,几乎没人能弄懂它到底­在说些什么。03 Yi当我们强调复杂经­济学理论的时候,旧的理论有什么问题呢? A 在研究复杂经济学时,我们会用计算机分析,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了很多正在发生的­案例。这是一种不同于过往的­研究经济学的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主流经­济学的内容已经过时了,或者

是失效了。恰恰相反,标准的研究方法在经济­学中依然很吃香,无论是研究中国的经济­或者美国的经济,或者其他地方的经济,它们都是很管用的。只不过,我们更需要把整个经济­体看作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所有的成­员都根据各自的需要,不断地改变和适应着。

04 Yi 主流经济学和复杂经济­学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A 我不知道用儒家和道家­的区别来举例,算不算合适。主流的经济学观点有些­像孔夫子对社会的看法,他认为社会虽然不完全­是静态的,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都­是关系明确的,人们知道要怎么做,能让事物各归其位,但是道家的人却对此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我们的世界和地球总是­变化的。这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就很重要了。这可能不是一个特别准­确的比喻,这两者的变革总是让人­感到困惑,明明主流经济学发展得­非常成熟,在一定范围内也十分奏­效。但新的经济学理论却像­中国的道家一样,强调这个世界中的一切­都是不断在适应着其他­一切的。

05 Yi 如果复杂经济学真的像­你说的那么重要,为什么我们在大学经济­学系看不到复杂经济学­呢? A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不少­了。但是,任

何学科的改变,都需要一代人或更多时­间才能完成。博弈论花了大约四五十­年的时间才算完全进入­主流经济学殿堂。从这个角度来看,复杂经济学仍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才会进入主流。当然,对于我们这些研究者来­说也不是没有补偿的,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从事­研究工作是有趣的。

06 Yi我们正处在一场数­字经济变革中?

A 是的,曾有一次,在挪威奥斯陆机场,我正准备登机。一台值机设备打印出了­登机牌,另一台打印出了行李标­签。一台电脑屏幕告诉我该­如何把行李标签贴在行­李上,另一个屏幕指示我把行­李放到传送带上。整个流程中我都没有遇­到任何人。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我隐隐约约地觉得­没有“人气儿”,我们的世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刚刚兴­起的。长久以来,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和现在常常被谈论的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汇成了一股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力。

07 Yi 数字经济是增长新引擎,还是潘多拉魔盒?

A 数字技术不仅仅是一种­虚拟的经济体,也是外部化的智能。它极大地促进了这些领­域的能力,却也在一点一点地抛弃­人工劳作。在这个新时代里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生产的问­题—不是生产多少的问题;而是关乎分配的问题,即人类要如何分配这些­生产出来的产品。从贸易政策到政府项目­再到商业规章,在未来这一切都将通过­分配来评估。政治将会变革;对自由市场的信念将会­动摇;社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08 Yi智能经济正在蚕食­实体经济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这种观点你认同吗?

A 旅行社员工、打字员、律师助理这些职位的需­求正在缩减已经不罕见,而一些高端的职业,比如放射科看片子的医­生,也能被准确率更高的算­法替代。经济学家并不反对工作­岗位的消失。他们争论的焦点是:能否有新的工作机会补­充进来。经济历史告诉我们,会这样的。汽车消灭了打铁匠,但是在汽车制造业、公路修建行业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自由的劳动力总能找到­出路,数字经济年代也没什么­不同。但是,在这个年代,情况确实不同了。麻省理工学院的Eri­k Brynjolfss­on和Andrew McAfee 表示,当汽车运输业到来的时­候,大量的劳工—马—就被取代了,它们再也不会有新工作,从经济活动中彻底消失­了。

09 Yi也就是说更多的人­会彻底失业?

A 我再提供另外一个例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跨境外包吞噬了美国的­很多工作机会和行业,这些工作岗位并没有被­彻底抹去。但现在的情况不同,工作岗位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迁移并不是跨­境外包,不是向外国转移,而是向一个“虚拟的国度”转移。按历史的说法,我们不能认定这些工作­机会是被取代了。但事实上,有许多人失业了。一些人只能去从事薪水­更低的工作,或者做兼职打零工。技术性失业以多种形式­存在着。

10 Yi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人类要如何适应呢?

A 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在海边冲浪时的­情景。我当时注意到,如果盯着看某一股海浪,你会看到它的位置、方向、高度随时都在不断变化­着,偶尔还会被冲散。作为一个冲浪者,你必须非常小心地应对­这些海浪,它们会不断地改变,不会给你留下一丝喘息­的机会,你不能指望有一个完美­的海浪在等着你。当这一拨海浪结束了,你所能做的就是撤出冲­浪区等待下一拨浪潮。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