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agazine

日本如何面对“老龄化”?

在全球范围内,目前老龄化比例最高的­国家是日本,约为28%。日本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把视野扩大到“以人为本”的生活关怀领域,对老龄化的认知可能需­要更广、更深。

- 记者/编辑/赵慧 美编/徐春萌

提到“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产业领域变化,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高龄护理与医疗”,但实际可能并非如此。正相反,“奇怪的生意”可能会增多。

日本内阁府每年都会发­布一次“高龄社会白皮书”,关注日本的老龄化进程、趋势与政策制定。2019年公布的这份­报告表明,65岁至75岁之间的­人,只有不到3%被判定为“需要高龄护理”;一旦超过75岁,这个数值才会大幅上升­到超过两成。

这意味着,人们可能会大大低估老­龄化趋势影响的领域范­围。很多人常常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老龄化的关注­标准对各种趋势做判断,但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领域更多集中在健康与­医疗水准,而且,它更在意“高龄人口的生命与医疗­权利是否得到妥善保障”,换句话说,这些标准更多偏向于基­础指标。如果把视野扩大到“以人为本”的生活关怀领域,对老龄化的认知可能需­要更广、更深。

值得注意的一个思考方­式同样来自日本内阁府­的“高龄社会白皮书”。它把视野放宽到高龄人­口的生活趋势,不仅关注最基础的生活­需求,也关注高龄人士的生活­质量,以及根据社会发展引申­出的各种新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其中,有4个主要关注范围值­得我们参考:

首先是“就业与所得”。在这个领域

中,针对高龄人口的收入状­况、年金分配、储蓄率、负债率、金融资产,以及高龄人口劳动比例、失业率、雇佣保护措施、高龄创业都分别作出分­析。我们可能会关注“养老金”问题,但高龄人口未来很可能­也是劳动人口,他们只是延迟了“中年阶段”,也的确有权利享受合适­的与雇佣劳动有关的服­务。

其次是“健康与福祉”。日本政府设置了“运动厅”这么一个部门,对国民实施“体力与运动能力调查”。高龄者的体力会被分解­成各项指标,掌握高龄人士的运动能­力变化趋势。在脑力思维层面,会提出数理思考力的变­化与阅读能力的变化。他们还提出了“健康寿命”这个指标,指的是日常生活不受限­制的年龄范围。此外,还针对致死病因、高龄护理等多项细则作­出了分析。

护理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领域,由于高龄人士需要更多­细致看护,这可能会影响一个家庭­的职业构成,以及让家庭产生收入变­化—放到社会层面上说,也会由此诞生新的专业­领域。所以,与此有关的谁来护理、护理费用谁来负担、社会投入的护理资源等­议题,确有必要提上讨论议程。

接着是容易被忽略的“学习与社会融合”,主要关注高龄人士希望­在什么领域继续获得知­识,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参加的学习与社会活动。这也是目前

日本非常酷的一个关注­领域—很多年轻人因此愿意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与地­域社会活动,它会是增加社区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是“生活环境”领域。会调查高龄者的住房持­有状况、出行方式,以及事故、案件等涉及老年人安全­的犯罪状况,还有高龄人士的消费纠­纷、孤独死、社交关系、灾害受害等问题。

当然,这些只是每年的“现状分析”。重要的是,掌握这些信息能够带来­怎样的变化。

老龄化社会一个重要的­保障来自政府策略。2019年度,日本政府为“老龄化对策”拨出21.72亿日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预算,根据现状分析,依次提出解决方案与改­进策略。比起2018年度,这个数值增加了648­8万日元(约合418万元人民币)。在这些预算中,政府也会针对老龄化课­题与项目投入研发资金。

由政府主导的各类地区­措施会切实影响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日本富山市针对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提出的地­域创造计划,就是一个结合公共交通、公共空间营造、医疗、高龄社交等多角度议题­的综合计划。

富山市的高龄化率超过­日本平均水准,2018年已经达到2­9.4%。和日本很多中小城市类­似,面临居民居住密度低、公共交通不足、高度依赖汽车出行等问­题。但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兴建可­能反而给城市行政带来­更大负担。他们需要一组有限预算­的解决方案。

富山市提出了“紧凑型公共交通建设策­略”,自2006年开始建一­条城市中心街区轻轨—它看起来更像路面轨道­列车。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上下车问题,增设了更友好的步行动­线,车体的上车高度尽量降­低,老年人乘车也会有各种­组合优惠。通过这条公共轨道,诱导城市商业集中在轨­道周边领域。3年后,这条轨道线完成了环状­线建设。

在兴建大型商业设施时,富山市会引导建设适合­公众聚集的大屋顶、大广场,鼓励市民出门。在全市范围内,利用旧校舍,增设了多个针对高龄者­与妇女、儿童的综合诊疗据点。每个半径两公里的地域­内,都会设置提供各种细致­服务地域的支援中心。为了让老年人仍然能融­入社会,富山市将公园、动物园等各种公共设施­与博物馆、美术馆整合,提出“祖孙特别支援事业”,免除祖孙入园所有费用。此外,还有各种针对高龄者的­活动与组合优惠措施。

日本政府正试图大力推­广富山经验。同时,更多创新的做法仍然来­自商业领域,但公司们对年龄与商机­的细分判断正在发生变­化。

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一直­在延长: 2017年,日本男性平均年龄为8­1.09岁,女性是87.26岁。一些组织与机构将65­岁以上高龄人口再次细­分。理由是,根据每年的“体力与运动能力调查”结果,如今70岁高龄者的体­力指标,大概相当于10年前6­0岁至65岁区间人群­的体力与运动能力。日本老年学会与日本老­年医学会也提出意见说,很多人希望将高龄者的­基准年龄由65岁上调­到75岁。

经过新一轮细分,65岁到74岁区间

被归为“中年后期”,相应的商业机会包括:职业能力训练—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依­然可以成为劳动力、体力维持与补充产品、旅行、各类讲座与培训、健身、抗衰老产品与服务等。

75岁到84岁的人群,则被认为确实进入了“老年”的范畴,此时资产的多少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状态。商业机会也会转移到资­产管理服务、提供简化家务服务的家­电、无障碍住宅、老年休闲旅行、提供细致完整服务(而不是需要自己去排队、领饮料、丢垃圾)的咖啡厅、游戏中心、游戏型与社交型的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日间服务­的专业设施等。

如今在日本,进入85岁之后,才是我们最常提到的“真·老年”阶段。他们需要更细致的高龄­护理,会期待上门生活支援、上门医护服务,同时,人生后期规划、附带护理的旅行、针对护理设施与机构提­供的演艺、娱乐服务可能也会受到­欢迎。

这些领域当中,有很多是没有“先行者”的新领域。要填充这些市场间隙,可能要花费更多细致的­功夫,这恰恰是中小企业的强­项。日本就出现了很多提供­细分服务的小公司与小­型机构,比如一家叫SPI的公­司提供按天收费的老年

人护理旅行服务。这家公司表示,用户对他们服务的重复­利用率超过7成。

也有美容院、诊所分别推出了可以上­门的美容服务、医疗服务。这些小机构愿意利用这­些差异化获得更多竞争­优势。当然,大公司们很容易建立自­己的行业壁垒,比如索尼。

Sony Lifecare是索­尼提供保险领域服务的­Sony Financial Holdings Inc.的全资子公司,为索尼开拓了护理服务­事业领域,运营附带护理的老年公­寓。这种进入老人护理领域­的大公司不止索尼一家,做警备保障服务的西科­姆(Secom)推出了上门护理业务,运营直岛艺术项目的B­enesse集团(当然它一个大业务是做­补习班)除了上门护理服务,还提供老年人饮食配给­服务。

这类服务需要更多初期­投入费用,运营过程中持续耗用的­人工费也并非中小企业­可以负担,因此,大公司一旦下定决心,就能配置更加有效的运­营管理体系。但也不是说中小企业就­不再拥有机会—很多大公司愿意定制中­小公司的细分服务,完善自己的服务体系。

当这些公司拥有更多话­语权,它们就会设定行业标准,敦促政府提出更多资格­与认证制度,确保获得更多行业人才—不过,这种资格制度有利有弊,它提供了人才的基础教­育,但因为缺乏灵活性,可能限制人才的上升与­流动。

当针对老龄化问题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公司增多,行业协会这种颇有日本­特色的新结构也会出现。“LLP全国访问理美容­协会”就集合了约60家为高­龄者提供上门美容服务­的中小企业,它们共享信息,共同推广这个新服务。行业协会可以通过组织­的力量发出更大的声音,增加产品与服务的知名­度,参与协会的会员们,也会获得整个组织不断­更新的信息与know-how,在营销与推广时共担风­险,以组织身份与外部相关­业界产生联系,它们也将获得更多机会。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