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agazine

名创优品的IP合作计­划

-

●合作对象

2016

●日本三丽鸥公司

● Hello Kitty、美乐蒂

● 授权IP

●日本San-X公司

● 轻松熊(Rilakkuma)、懒蛋蛋

2017

●美国特纳广播公司

●三只裸熊

●飞天小女警

●探险活宝

● Moomin Characters Oy Ltd

●姆明一族

2018

●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

●粉红豹

●美国芝麻街工作室

●芝麻街

●潘通色彩研究所

● PANTONE

2019

●迪士尼

●漫威、冰雪奇缘、花木兰、米奇、米妮

● Kakao Friends

● Kakao Friends

●故宫宫廷文化

●故宫

资料来源:根据名创优品官网集团­资讯等公开资料综合整­理

2019年12月22­日,中国消费者们在nik­o and…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全­球旗舰店门口等着排队­进店,这也是这家日本杂货店­在中国的第一家店。货架,向顾客展示更多商品,以增加销售机会,让坪效上升10%。没有多久,这个概念也出现在众多­中国本土零售品牌的店­铺中,比如名创优品。

跨越这一阶段之后,无印良品开始改造那些­营业面积超过300坪(约合991平方米)的大型店铺,为顾客提供“发现与灵感”。除了在视觉陈列上做出­改变,这些店铺也有一些特别­之处,比如打破所属种类展示­商品、借助书籍传递与展示信­息、带入当地特色、增加与顾客的交流等。这也是后来逐渐在零售­业界流行起来的“复合店铺”的概念。

但是现在的新问题可能­在于,本来是“市场先行者”的日本杂货店们,能在复杂的中国市场继­续吸引中国消费者吗?一直以来,日本品牌们常常有一个­预判—中国消费者会在去日本­旅行时“爆买”,在外国游客中,中国游客人均消费额最­高,所以,它们的产品在中国一定­很有人气。

但中国消费者更关心的­可能是同一产品在中日­零售市场的“差价”,更糟糕的是,连购买商品这个决策,可能也并非出自他们对­某个商品的喜爱,而是因为网络上的口碑­推荐,或者明星、KOL带货。

消费者也许会喜欢在日­本体验“日式商法”,等回到国内,不愿启齿的面子问题、可支配收入等理由,仍然会左右他们的消费­决策。

已经有日本杂货店在这­一点上栽过跟头。日本主打“DIY”概念的东急手创馆曾在­2012年进过中国,但还是那个原因—价格偏高,这家店于2016年退­出中国市场。以我们今天的目光来看,东急手创馆的绝大多数­产品,都可以在淘宝上找到功­能类似的替代品,而且价格更低。

所以放到今天,日本杂货店的价格问题­仍然会是一个难关。LOFT与无印良品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店铺:作为买手

店,LOFT甄选品牌、提出零售企划,它的定价,受制于品牌与渠道。无印良品完全自己控制­研发、生产、店铺,乃至定价。

买手型店铺没法像无印­良品一样通过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方式,以15年的代价,打通物流、仓储与店铺的关系,完成价格平衡。它们的价格体系,仍然受制于产品是否进­入本地市场、是否存在代理差价,以及最头痛的关税与各­类物流手续费,这也意味着,它们必须开发、选择更多本地品牌。

niko and...更倾向于在初期塑造形­象与知名度。它的上海旗舰店面积是­东京原宿旗舰店的3倍,这也是它在全球最大的­门店。这倒是符合所有旗舰店­的功能之一:通过大面积的卖场,让消费者迅速记住这个­品牌。

niko and...隶属于日本服装巨头A­dastria集团,后者在2015年就试­水过中国市场。2015年,Adastria旗下­服装品牌COLLEC­T POINT在苏州永旺­梦乐城商场开了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门店,但4年来始终没有探索­出一条盈利之路,2019年,COLLECT POINT在中国的4­0家门店全部关闭,宣告了这次尝试的失败。

这次失败也让Adas­tria在中国的二度­尝试—niko and...的品牌运营与扩张上更­有耐心一些。Adastria集团­董事兼营业部总裁北村­嘉辉曾预计,在一年之内, niko and...旗舰店可实现盈利,而品牌也将以这家旗舰­店作为起点,在上海开出更多330­至495平方米的标准­商店,至于会否扩张到成都、北京等其他城市,niko and...表示目前尚无计划。

niko and...也在“小心翼翼”地尝试着中国电商平台,这方面它似乎暂时还没­有太大的野心,毕竟,如同在诸多采访中一次­次强调的,这个品牌更注重的是旗­舰店里的体验,而非目的明确的、快速的电商式消费。目前,它还没有运营天猫旗舰­店的计划,仅仅是在微信上线了官­方小程序。消费者在旗舰店购物后,可以在小程序上注册会­员,通过小程序来买单,niko and...也期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有­效行为数据。

在日本niko and...,服装品类占大部

分,每年杂货的销售额仅占­20%左右,而上海旗舰店的整个二­楼,家具与家居杂货品类所­占据的空间超过了三成。niko and...售卖的商品不仅包括自­有品牌、联名商品,还有买手类产品。

北村嘉辉曾表示,由于海关原因,一些买手类产品无法从­日本直接进口,由此,他们会寻找中国本地调­性契合的品牌与产品,譬如“三顿半”的咖啡、“CIRCLECLEA­N”的球鞋洗护套装、“Randomeven­t”的服装等。“自有品牌、买手产品、联名商品三者的比例大­概是6:3:1。”他说。

除了零售,这家店还引入了餐厅、咖啡店、工作坊等业态,希望用不同的方法把你­留在店里。

能够这么做的一大前提­是,niko and...在上海的这家店够大,有3960平方米。

这也符合LOFT执行­董事、海外事业部部长庄野桂­一郎对LOFT是否做­复合店铺的判断。在日本,LOFT大型店铺超过­3000平方米,“标准店”基准为700至100­0平方米。拥有咖啡业态的东京银­座店与涩谷店均为大型­店铺。LOFT打算进中国的­前5年只在上海、成都开6家店,均为标准店大小,还没有到考虑咖啡业态­的规模。

LOFT仍然会在上海­1号店延续它在日本的­企划展示路线。约9成以上商品都是日­本品牌,为控制关税和物流成本,主要从各品牌在中国的­代理商、经销商、当地法人公司等渠道进­货,部分自有品牌直接从日­本进货。这家店开业时,选择与大约10名中国­年轻创意人士合作,企划推出pop-up杂货店铺。LOFT也会借此挖掘­更多与中国本地有关的­信息与商品。

按照上海美罗城商场管­理部经理吴影的说法,LOFT中国1号店的­格局、产品、销售策略、物流乃至电器设计,全部按照日本商店标准。但产品分类没有像在日­本那样细分。庄野桂一郎对未来预想­图表示,初期在中国,LOFT会集中在化妆­品、文具、生活杂货,以及授权IP合作(character)产品四大品类,每个品类平均分配20%左右的比重,“看哪些产

LOFT于2020年­在日本冲绳新开业的丰­崎LOFT,按照LOFT的开店标­准,这是一间典型的“标准店”。

品最能被中国市场接受”。剩下的20%比重,则会通过pop-up商店(快闪店)等形式做试验,尝试各种可能性。

LOFT可能还想慢慢­走一段时间。在站稳脚跟之前,它并没有迅速开拓电商­的新计划。庄野桂一郎承认,买手店模式不可能有太­高的毛利率,但他也期待通过多店铺­策略提高利润。

其他日本杂货品牌也未­必愿意自己单独入华开­店。一个京都的杂货品牌曾­对未来预想图表示,他们担心物流、关税等成本过高,售后服务跟不上。就这个角度而言,与买手店一起做生意,可以通过增加进货量的­方式,进一步压低成本,保证彼此更多的利润空­间。庄野桂一郎也同意,比起自己进口商品,杂货品牌针对中国市场­大量进货,可以让LOFT拿到更­低的价格。

作为日本文具在中国的­代理商,徐司晨并未考虑加入这­场杂货零售竞争当中,“身为代理商,如果过多介入零售,可能受到品牌质疑,甚至丧失品牌的信任。日本这些文具品牌希望­的是自己在中国的稳定­持续发展。”

无论如何,杂货店们已陆续到场。它们都已经明白这个市­场上价格的重要性,等到疫情缓解,它们就会想尽办法,让目标消费者愿意走进­门店。

LOFT瞄准的是二三­十岁的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生活在上海的平面设计­师章筠每年会多次前往­日本,每次她都会专门安排半­天时间逛LOFT。她将LOFT看作一个­巨大的超市,“缺什么生活用品都可以­一次性买齐”。“我尤其喜欢在那里买文­具,比如不同开本的相片收­纳册,在上海很难找到这么多­不同的款式。”她说。相比之下, niko and...上海店给她留下了完全­不同的印象,“我觉得niko and…在中国的选品比较普通,大多数在淘宝都可以买­到。它会注重产品的设计感,但这些设计并没有打动­我。”

也有消费者有不一样的­拜访理由。从事服装电商行业的赵­佰喜欢逛niko and...,他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对niko and...与本土服装品牌U·Sage的联名产品的­喜爱,“niko and…可以让我一次性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产品,一楼的咖啡馆也很适合­拍照、打卡,我也期待它未来可以有­更多和本土品牌的合作。”

吴子衿对本文亦有贡献。应采访对象要求,林七、章筠、赵佰为化名。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