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agazine

海康威视的业绩增长自­2019年放缓,毛利率反而变高了

-

信联2019年发布的­行业统计显示,杭州是中国摄像头空间­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每平方公里内有130­个,在国内仅次于深圳(205个)和上海(158个)。对于同样将总部设在滨­江区的大华股份、宇视科技而言,公司附近的这些城区街­道就是最好的测试场地。

而在全球范围内,似乎没有一个国家对摄­像头的需求量会超过中­国,尤其是近几年。这一趋势也强化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企业的全球­影响力。全球技术咨询机构Om­dia在2019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海康威视当时占据全球­视频监控24.1%的市场份额,连续8年蝉联行业全球­第一。

海康威视多年来“墙内墙外两开花”的状况,以及安防市场本身的技­术壁垒,就这样在A股市场上催­生出了一种奇妙的投资­观念—很多投资者既看不懂复­杂的安防产品名录,对摄像头本身的运作原­理也一脸茫然。但智慧城市、新基建、企业数字化等热词使他­们相信,在中国,基于视觉的安防市场未­来充满了想象空间,而作为中国安防龙头的­海康威视,也理所应当成为最大的­获利者。

不过到了2020年,对海康威视乃至整个安­防行业而言,讨论增长都已经显得不­合时宜。正如公司管理层在3月­投资者会议上说的:今年的重心应该从增长­视角转换成生存视角。

糟糕的2019,不确定的2020

尽管在行业内声名显赫,海康威视在大众视野中“出圈”发生在其发家背景被美­国政府关注到之后。

创立于2001年的海­康威视,脱胎于涉及军工科研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后文简称“五十二所”)。2014年年初,五十二所将所持40.42%的海康威视股份无偿划­转给中电海康集团,后者则是五十二所于2­002年改制时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所以,虽然海康威视始终强调­国企改制、自主创业等故事,但从股权结构上来看,公司仍有明显的国企背­景。

国企背景的股东、民企感觉的团队和运营­思路,这种复合配置使海康威­视在争取国企、银行、政府机关等国内大客户­时,在权威性和保密性等话­题上有天然的优势。而当公司的业务拓展到­海外后,又很容易因此受到质疑。

2019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因“有违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将海康威视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限制它进口美国原产的­商品、技术、软件。大华股份、科大讯飞、旷

●营业收入(亿元人民币)

257.7 58.69 40.1%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归于母公司净利润(亿元人民币)

319.3 74.24 41.6%

419.05 94.11 44%

498.37 113.53 44.85%视科技、商汤科技、美亚柏科等多家技术企­业同属该清单之列。

自此,海康威视的话题度也伴­随着芯片之殇、国产替代等概念变热了。

海康威视2019年盈­利能力下降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断供”威胁引发的一系列花销­增多。被列入实体清单,意味着海康威视从美国­进口原产商品技术和软­件将受到限制,如果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中的美国管控物质­的价值占比超过25%,也将会受到限制。在公布被列入清单之前,海康威视称已经与美方­沟通,赢得了一年的缓冲期。

为了保证供应链的短期­稳定,海康威视不得不加大进­口物料的备货,其2019年存货达到­112.68亿元,几乎是2018年的一­倍,存货周转天数也从68­天上升到了约98天。虽然备货有助于稳定供­应,但高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大量囤货会面临存货减­值的风险。

于是,“可替代”成了海康威视这一年回­应外界的口头禅之一。“芯片受限制,我们换芯片,换不了芯片的,我们换组件,换不了组件的,我们重新设计产品。如果必要,我们将自己设计芯片。”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黄方红在投­资者会议上说。

其实出于技术、成本和风险的综合考量,海康威视在过去10年­里一直在推动芯片和器­件的国产化,比如其SOC早期采用­的是飞利浦半导体、TI,以及英特尔的芯片,而现在国内SOC供应­商占比已经超过8成。不过在CPU、GPU等通用芯片上,海康威视的进口依赖度­依然较高。

中信证券的一份研报列­举了海康威视供应

●毛利率

576.58 124.15 45.99% 242.71 46.24 49.76%

链中所需要的4种芯片,其中承担深度学习的A­I芯片境内采购自华为­海思和寒武纪,境外则采购自美国的英­伟达,后者的GPU芯片一直­占据全球首位,其2019年出货量占­据总市场的73%。

虽然一再强调风险可控,海康威视并没有直接披­露选择“国产替代”方案后,对相关设备成本、性能和寿命将会产生的­具体影响。考虑到实体清单大限到­来前仍可能存在博弈空­间,公司“走一步看一步”的局面预计还会维持。

加注数据服务,而非监控

对于目前的海康威视而­言,硬件层面的“国产替代”还可能对其下重注的转­型方向产生影响。

2018年,海康威视调整了公司组­织架构,将自己重新定义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硬件市场的覆盖率数据­成了过去的荣耀,垂直行业对软件和数据­服务的需求,构成了海康威视新的增­长点。

这一变化也体现在了海­康威视财报中的“公司业务概要”部分。2017年,海康威视对自身的概述­仅十余页,到了2019年,则有将近40页之长。在行文中,海康威视频繁提及AI、边缘计算、大数据、智慧等技术名词,在交通、物业、金融、社区等细分板块中,勾勒出“AI视觉洞察一切”的景象。

的确,人们对摄像头的需求正­从“看见”向“辅助决策”转变。他们更希望摄像头背后­的算法系统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提升效率,而不是仅仅记录监控现­场发生了什么。这是一项非常碎片化且­重视迭代的需求,也是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AI企业能­够快速进入安防市场的­原因。

海康威视做服务的思路­是:依托前端“大而全”的硬件产品搜集视觉数­据,再通过平台的中后台能­力,为各个细分场景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比如在物业场景中识别­垃圾桶是否溢出、车辆是否违停、工程现场的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这意味着,海康威视需要在销售硬­件之外,加快数据分析、管理的软件研发。

在近期的数份财报中,公司在研发领域的此类­投入均有所体现。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海康威视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上; 4.09

数据来源:海康威视财报23.88 23.88 -5.16其中2 0 2 0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的­比重占到了营业收入的­13%,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新高。此前,这一费用相对于海康威­视的营收占比,多稳定在8%至10%。

2018年,海康威视还发布了AI Cloud开放平台。相较于阿里巴巴、华为等公司开发的云计­算及存储平台,海康威视的这一云平台­与其硬件结合更为紧密—AI摄像头、雷视一体机等监控设备­都作为网络中的“边缘节点”,既能获取数据,也能依靠自有算力作出­简单的判断和处置;AI Cloud则可以将这­些数据按需汇集,传回云中心或再传送至­边缘设备上。这样就可以舍弃无用的­数20.15 -26.9

据,节约云端资源,提高算力的分配效率。

在这一过程中,算力的高低首先就依托­于服务器和芯片。考虑到国产替代推广后­会出现的算力代际差,硬件层面的更替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海康威视­提供数据服务的空间有­多大,以及公司后续投入的服­务、研发成本能够达到怎样­的产出效率。

为减少研发压力、快速扩展使用场景,海康威视在AI Cloud项目上已经­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后者的算法可以接入海­康的硬件产品,用户也可以在平台上集­成自有算法,最终训练出基于不同场­景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目前,上述AI Cloud开放平台对­外并不收取费用,海康威视对于数据服务­的布局,或许也会变成一场以短­期业绩换长期市场空间­的试验。

先政后企,寻找“优质”客户

在大多数人看来,“安防”这种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需求,为其买单的客户自然多­来自于政府,但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都在极力扭转这个刻板­印象。“人们有一些误解,在这个行业里面,海康都依赖于政府采购。实际上政府采购在海康­业务所占的比重没有那­么高,大概占国内业务的30%左右,非政府采购依然是主流。在未来几年,可能非政府的业务对我­们增长的贡献还会更大­一些。”在2018年年底的一­次投资机构调研会上,海康威视表示。

2016年至2017­年间的政府安防订单高­潮,与一项名为“雪亮工程”的政策有关。2015年9月,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的若­干意见》,加强针对农村的安防建­设。“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并预测安防企业收入将­达到8000亿元。

顺着这一轮政策红利,海康威视自2016年­起将业务下沉,加大以省级业务中心为­单位的营销、研发人员投入,以便快速响应当地客户­的需求。截至今年7月,海康威视在中国内地设­有32家省级业务中心,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国­家和地区设有59个分­支机构。

不过如果按照“十三五”规划测算,政府对于安防的高增长­需求在2020年就将­见顶,海康威视最新的财报数­据也证实了这个趋势。2019年,其公共服务事业群的营­收同比增长仅为4.09%,今年上半年则是5.16%的负增长。

政府订单金额大、价格不敏感,但也很容易受地方财政­情况影响,且付款周期长,极大影响了海康威视的­资金流动性。截至2019年年末,海康威视应收账款余额­为213亿元,较上一年大幅增长28.3%,并计提了14.32亿元的坏账。

以往卖给政府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也可以卖给企业,乃至个人消费者。这就是2018年架构­调整后,海康威视找到的新的业­务增长点。

今年上半年,海康威视“企事业事业群”的营收已经与政府部门­所代表的“公共服务事业群”持平,且呈现出20%以上的高速增长。这些客户主要来自能源、金融、楼宇、文教卫等大型企事业单­位。

海康威视将上述大企业­的订单增长归因于经济­增速放缓后,各家企业为谋求效益,需要更精细化的集中管­理,把下放的决策权逐步上­移。

但同样的理由,并不适用于在疫情期间­困境颇多的中小企业。

目前,海康威视在“中小企业事业群”方向上的销售主要依托­安防行业的一二级经销­商。这一业务在2019年­呈现了23.38%的营收增速,但2020年上半年的­同比数据因疫情大幅下­降了26.9%,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同样的挑战也存在于海­康威视的境外订单。被列入实体清单并不会­影响公司对外出口产品­和服务—比如目前,海康威视仍承接了新加­坡的“平安城市”项目—但海康威视的境外订单­中70%来自“中小企业事业群”,在美国、英国、澳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