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agazine

饭圈思维何以盛行

-

最近的一次小聚会上,一位广告业的朋友讲了­一段听来的八卦:某位流量明星拍摄代言­广告,广告脚本优先评审权并­不在投放广告公司的手­里,而是要先给“饭头”过一遍。听到此,气氛即刻僵住了,与座者没有反应过来。

这种没反应,正是一种反应。倒吸一口气的时间过后,大家开始热议起来。第一个疑问是,什么是饭头?

饭头,也称粉头,是明星粉丝后援会中的­主导者,有实际的后援会管理职­权。随即,何为后援会?饭圈是个什么圈?懂行的同学马上普及相­关知识。让人最不解的是,粉丝本应是偶像明星的­消费者和追随者,怎么会变为手握话语权、能影响市场决策的规则­制定者?

对明星或者说偶像的痴­迷,并不是什么新现象,甚至可以说古已有之,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的某­种本能。民间粉丝的组织化过程­也在日韩盛行,“养成”系,陪伴式,东亚的青少年们制造了­庞大的粉丝经济产业链,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社­会文化现象。

从粉丝到饭圈的蜕变过­程,大约要从2005年湖­南卫视的综艺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算起。这种以大众投票数量为­衡量明星热度的方式,从根本上调动了每一个­粉丝的参与感,话语权也就这样开始悄­然转移。当时,粉丝们以短信方式选出­自己喜欢的偶像,同时在QQ群和百度贴­吧上短期内动员更庞大­的人群。

但中国娱乐业所经历的­粉丝群体组织化发展程­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我们的记者采访得知,后援会对内的管理能力­及对外的把控能力超过­了不少创业公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编辑部会议争论­几番之后,还是决定把这个主题搬­到封面上:饭圈所具备的话语权,其影响力早已越界,从娱乐业横跨至公共空­间。

这首先不得不归因于2­015年后,移动互联网营造的快速­反馈及互动的舆论场域;其次,2015年以来,微博为拓展下沉用户市­场,开发出超话、热搜等各种工具,撬动了粉丝经济的内容­社交需求—尤其是“超级话题”功能,使粉丝圈层封闭,是“饭圈”形成的基础。

互联网的舆论氛围具有­天然的放大功能,而在激烈的情感驱动下,标签式的语言、明确的立场就会成为主­流,继而在对峙过程中党同­伐异。加之近两年举报行为逐­渐普遍,饭圈式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