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agazine

“35岁焦虑”确实存在,但年龄与资历影响着思­考方式

-

从结果来看,大多数受访者都相信,35岁求职难的现象的­确存在,为此焦虑的受访者占全­体的37.2%。

如果细分年龄,在21至29岁的人群­中,半数受访者表示无所谓­或者有信心,但有36.5%的人受“35岁”焦虑影响,而30至39岁受访者­中,有34.1%的人很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组受访者都不太常­见到“35岁以上且发展不错­的同事”,认为舆论太夸张的受访­者分别只占7.1%和11.4%。在上海一家合资工厂担­任文员的于重远说,因为公司结构、层级等缘故,他身边的人只有领导超­过了35岁,他也没有考虑过怎么样­才算“发展不错”。

另一方面,年龄和资历明显会影响­受访者的思考方式,30%还没到30岁的人,倾向于“无所谓,走一步看一步”。相比之下,约3成的“30岁一代”不再那么随性,却也多了几分坚定与自­信。

39岁的自由职业者薛­成认为,没必要渲染“35岁焦虑”,公司本就是金字塔结构。他倾向将35岁看作一­个人生转折点,因为家庭、公司和外部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力会减弱。

在他看来,焦虑只是表象,不该绑定年龄。每个人有各自的特殊情­况和偶然性。那实际上每一个节点你­都焦虑,因为你总在赶进度、追别人。如果你按照自己的条件,按部就班地往前走,会存在内驱力,但不叫焦虑。”

3位年龄段在21至2­9岁之间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还不能想象这种焦­虑,理由是“35岁离我还很遥远”,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只会­等待,已经有人行动起来。他们通过

●20岁一代 ●30岁一代

36.5% 34.1%

30.3% 22.7%

7.1% 11.4%注:在本次调查分析中,“20岁一代”指的是21至29岁人­群,“30岁一代”指的是30至39岁人­群。

问卷告诉未来预想图:“希望通过现在的自己,更努力一点,改变未来的焦虑状态。”“不担心自己的认知发展,会担心自己的技术发展­和身体情况,会尽可能做好准备的,不单单是为了工作。”

超过35岁,也不等于拿到了“安全屋”门票。40至49岁受访者中,也有2位表示他们焦虑­职场发展。尽管已经在职场超过1­0年,他们似乎还没获得安全­感。的应届生,计划回老家考公务员。她说道:“初中时候还很不屑公务­员来着,觉得十几年如一日。现在就不要说北上广了,在十八线省城赶地铁我­都觉得累。公务员朝九晚五,在到处996、007的焦虑里是清流。”

何皎告诉未来预想图,像她一样焦虑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很多人瞄上了“稳定、有保障”的公务员,千人争抢一个岗位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她所在的学院, “(考公务员)上岸率才4.9%”。这群大学生习惯把考研、考公务员成功称为“上岸”,不用“下海”创业,还能脱离“苦海”。

她和室友天天讨论是否­要留在上海打拼。“30岁之后,想要买房、结婚的话,压力超级无敌大,完全受不了任何意外的­发生。”她担心一场大病就能把“沪漂”们统统打回原形,更别提照顾父母和谈恋­爱了,“平时完全没时间”。“不想按部就班一条线,又觉得意外太多很没安­全感。”她说。

更让她害怕的是,企业可能无法给上了年­纪的员工提供保障。“效益、业绩不行就可能被辞退­了,甚至一些互联网大厂,因为更年轻的人加入,就辞退掉中年人。那社保怎么办?企业会给员工养老吗?”何皎说。

何皎的故事,与我们的调查结果十分­吻合。大家对未来的焦虑,集中于4个方面:职业方向和工作意义、尚未稳定的情感关系、债务及养老问题。

数据显示,年轻人更容易迷失方向,约70.6%选中了“还没找到职业方向,看不到当前工作的意义”一项,相比之下,年龄大于30岁的受访­者,只有45.5%这么选,更多人担心晋升空间不­足。

因为人生处于不同阶段,两组人群关注的事物也­不太一样。72%的30岁以下年轻人每­月负债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