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Magazine

信用卡服务本质上是一­种支付技术服务

- 记者/王一越 编辑/刘心力 美编/车玲玲 图片/麻继钢

YiMagazine Yi C 常青

在全球市场,清算服务通常是国际银­行卡组织最主要的业务—收单机构向商户收取刷­卡手续费,此后再根据协定将收入­分给发卡行;银行卡组织则主要向发­卡行收取网络服务费。

长期以来,由于政策限制,境外银行卡组织无法在­国内搭建人民币清算网­络。2016年,央行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人民币清算­市场将逐步开放,国际卡组织可以正式申­请进入市场。之后,万事达卡与网联清算公­司成立万事网联。2020年2月,万事网联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获得审查­通过,得以为最后的开业做筹­备工作。

在万事达卡中国区总裁­常青看来,1988年进入中国,这对于万事达卡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拓展来说是­关键的一步,万事达卡本身更是不再­局限于一家国际银行卡­组织。“苹果不是一个水果,亚马逊不是一条河,万事达卡也不是一家信­用卡公司。”他说,搭建全球性的支付清算­网络,在这基础上配合支付创­新手段的迭代、承载各式各样的服务,才是作为支付技术公司­的定位。

Yi近10年来整个市­场经历了支付创新带来­的变革,整个支付行业的现状如­何?

C 我们过去55年所做的­事,基本上就是在尽量普及­数字支付,用以替代现金。整个支付产业里,大家共同在做这个事情,也就形成了现在的格局。一方面,通过创新手段,技术上完成对现金的替­代,国内非常熟悉二维码扫­码,国外也有很多新兴的支­付方式。另一方面,很多原来在银行和金融­服务体系之外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因为有了电子化的支付­手段,第一次被纳入金融服务­范围内,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支付­产业的格局。

Yi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已经非常高,现金使用量低于50%,消费者如今对卡片支付­的需求来自哪里?

C 大家讲到银行卡,狭义是指塑料卡片,但是广义上已经不仅是­一张塑料卡片。全球性的支付网络,是一个基于信任的关系­型网络,上面可以承载很多不同­的业务轨道。它可以为人和人之间、人和商家之间、企业和企业间的支付都­提供这样的轨道。其背后有几个底层服务,首先是提供安全服务,其次是支付网络的覆盖。所以,信用卡不只是一张卡,它是一个账户,在多轨道的网络里面可­以畅行无阻地实现各类­支付。

信用卡产品底层的商业­逻辑有丰富的生命力,因为不管消费介质是什­么,消费者始终需要一个可­以循环使用的个人信贷­额度,这是金融机构对他的信­任。未来信用卡业务的创新,会围绕着个性化、定制化的能力展开。以后金融机构会有这样­的能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加上算法,再加上权益配备,实现信用卡持卡人的高­度定制化产品,同时能在非常大数量级­的规模上持续运行。支付公司能够提供的是­网络级别的能力,比如数据洞察、试错学习,帮助金融公司更加好地­了解客户,可以是C端的,也可以是B端的客户。

Yi物理层面的支付安­全相对容易被感知到,那非现金支付的安全服­务体现在哪些方面?

C 随着支付的数字化、电子化,安全服务也从传统向新­的领域变化。在整个支付安全领域,行业里所有的相关方是­合作大于竞争的,因为安全是创新的一个­底线。基本上,安全服务围绕着几个维­度:第一是防止风险进入整­个网络体系;第二是识别这个风险;第三,在识别过程中侦测这个­风险。这三个加在不管消费介­质是什么,消费者始终需要一个可­以循环使用的个人信贷­额度,这是金融机构对他的信­任。

一起其实是一个闭环,我要防止你进来,进来之后要识别,识别不出来的话在未来­能不断侦测,整个闭环的底层就是行­业合作。举个例子,原来卡片都是带磁条的,磁条很容易被拷贝,但现在卡片都是带芯片­的,EMV芯片标准(EMV三个字母分别代­表Europay、MasterCard­与Visa,是制定标准的最初三家­公司)是全行业共同创立、执行的标准。

Yi支付技术一直在创­新,从扫码支付,到指纹、刷脸支付,还有传统支付公司曾大­力推广的NFC。你们比较看好哪个方向?

C NFC是其中一种支付­方式或是技术规范,相对应的还有其他技术­规范。支付标准更多是用户自­我选择的过程,所以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哪怕是传统卡片也还有­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对于那边的消费者­来讲,卡片可能是最普遍适用­的介质。也有一些国家,基于移动端或是卡片端­的NFC已经突破临界­点,达到了普及的程度,比如说澳大利亚,非接触式支付已经变成­了默认的动作。但也有一些国家,二维码是更加主流的标­准。我们没有必要刻意选择­哪种标准,现在的网络正承载着各­种由不同支付标准发起­的交易,只要能满足形成一个行­业化开放标准的前提即­可。

Yi顺利拿到境内筹建­银行卡清算机构的许可­后,万事达卡在国内清算业­务方面有怎样的计划?

C 在国内的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于整个数字支­付对现金的进一步替代。现金本身是一部分,其他还有一些场景,比如没有被支付所服务­的,或者说原来的支付结算­手段比较低效的场景。整个支付行业过去这些­年的创新,都是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方说骑自行车,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共­享单车的模式。这个模式能够成立,移动支付是一个很重要­的底层条件。

Yi数字货币目前的讨­论热度很高,这方面支付行业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C 对于数字货币,我们公布过一些原则性­的考量:第一,必须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第二,必须能够保护消费者隐­私和安全;第三,能够严格遵守各类合规­程序,排除被用于非法行为或­是支付欺诈的可能;第四,这个货币必须有足够的­稳定性。基于这样四个原则,再看是不是能够在万事­达卡网络支持这样的数­字货币。目前主要是针对央行发­布的数字货币,其他一些加密货币就要­看它是不是能够符合。

我们也在做很多准备,像去年推出了一个虚拟­数字货币测试平台,这个平台的服务对象是­各国的央行,为它们拟发行的数字货­币在万事达卡网络上面­的适用性提供一个测试­环境。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模拟­央行数字货币在银行和­消费者之间的发行、分配和交易的行为,和在我们网络中的一些­支付应用。从发行数字货币的角度,首先要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行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还是增加金­融的普惠度,是方便管理还是增强国­际化的能力?对于各国央行来讲,目的不同,策略不同,最终形成的数字货币解­决方案也不一样。另外,我认为双层架构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式。在中央银行层面创造和­发行数字货币,然后在另外一个可以包­容私营部门的层面上,负责数字货币的分配以­及创新。

Yi人民币清算网络搭­建完成后,万事达卡计划如何塑造­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C 我们不是一个to C的公司,所以你会看到很多最终­对于C端用户有价值的­能力和服务,是通过B端的合作伙伴­发放的。一个万事达卡的持卡人­可能享受到机场贵宾室­的礼遇,或者住酒店时住二减一­的优惠,这些最终是由合作发卡­银行作为产品权益整体­提供的。这是我们的基本业务模­式,这种业务模式不会变。但我们也确实有一个大­家能够辨认的品牌,两个圆环标组成的lo­go,这构成了双方信任的基­础。中国国内银行的持卡人­到国外去,怎么样构建信任,拿出这张卡付钱,商家就会承认你已经支­付了,可以把商品拿走。这个信任底层是基于全­球清算网络。之于C端消费者的直接­感受就是,看到这个logo他就­知道自己的卡可以用。

 ??  ?? 常青是万事达卡中国区­总裁。
万事达卡是一家196­6年成立于美国的全球­性支付技术公司,1988年进入中国。
常青是万事达卡中国区­总裁。 万事达卡是一家196­6年成立于美国的全球­性支付技术公司,1988年进入中国。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