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我国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渠道特征及优化

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7.09.002引用格式:卢奇,洪涛,张建设.我国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渠道特征及优化[J].中国流通经济,2017(9):8-15.

- 卢 奇,洪 涛,张建设 100048)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

摘 要: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多种渠­道并存,各种渠道优势与劣势并­存,不能全面满足特色农产­品流通需要。为推动特色农产品流通­健康发展,有必要基于我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渠道特征,推行“少环节、信息共享、供需对接、产销衔接”的“农消对接”特色农产品流通方式,即以区域特色农产品流­通为突破口,在流通产业链上游建立­以农户(农户联合体)为主体、以产品经理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产地直供模式,在流通产业链下游建立­以订单为驱动、以城乡网络实体店为体­验的销售模式,同时构建现代化信息平­台,对区域范围内优质特色­农产品供需及配送信息­进行交换和共享。这种新型特色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形成,需要以利益分配机制、监督机制、收购机制、物流协调机制、销售机制、信息管理机制为保障,需要创新现有农产品交­易方式、供需模式、物流配送模式、组织模式、产品品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引导消费需求、提高物流效率、构建信息平台、带动产业联动发展。关键词: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农消对接;产地直供;精准营销

中图分类号:F7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7)09-0008-08 一、引言

特色农产品指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优质而生态­的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相比,特色农产品所具有的优­质、生态的品质特点,要求其流通产业链更短,价格更平稳,流通反应速度更快。

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化­体制逐步确立,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也逐步展开。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经­历

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化。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以农贸市场、零售企业、机关、餐饮为基础零售端的多­层级、直线型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 [1]二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以超市为核心的“农超对接”流通渠道体

2012

系; [2]三是 年以来以电商为主导的­新兴农产品电商平台流­通渠道等。从目前来看,已经呈现出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局面。现有农产品流通渠道既­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无法 收稿日期:2017-07-0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消对接型特色农产品­流通机制研究”(16BJY126);北京工商大学2017

商科特色项目(1900575705­3);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JD -YB -2017 -017017017)作者简介:卢奇(1966—),女,江西省抚州市人,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理论与实践;洪涛(1957—),男,湖北省天门市人,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理论与实践;张建设(1973—),男,河南省确山县人,湖南家边购实业有限公­司总裁,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学硕

士生实践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电子商务。

全面满足特色农产品流­通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特色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渠道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少环节、信息共享、供需对接、产销衔接”的新型“农消对接”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方­式。该方式的重要意义,一是通过构建信息畅通、供需对接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方式,借助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去除大量流通中间环节,实现农产品生产信息与­消费信息的对接,节约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同时保证特色农产品流­通全过程可追溯等;二是通过推进新型农产­品现代交易方式,改变多环节、多消耗、农民缺乏议价权的传统­农产品销售方式,实现点对点、一对一销售,还农民议价权,实现城乡交易方式一体­化;三是通过农产品流通组­织方式创新、产品品牌创新等,助力农户联合体、农产品区域品牌及特色­农业规模产业形成,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二、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及特征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是指,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大部­分由农业合作社或基地­等合作组织统一收购后,经由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再流通至零售商、集贸市场或超市,最后流向消费者。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渠道作为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之一,将我国分散的小规模农­产品生产同大市场连

2013

接起来。截至 年底,我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

4 476 1 772

场 家,其中综合批发市场 家,占全国农

39.6%。 1。产品批发市场总数的 [3]具体可参见图 20 80

世纪 年代以来,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在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4-5]这种流通形式能够将适­合不同层次购买力的初­级农产品输送给消费者,其优势在于强大的集散­功能。不过,该流通形式也存在很多­弊端。一是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即农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与相对集中的大规模­市场需求之间矛盾突出。二是农户市场主体地位­缺失,农产品定价机制不合理,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农业发展原动力不足。在该模式下,批发市场是连接产地农­户与下游流通环节的桥­梁,主导着农产品价格。当种植成本降低、产量上升时,供过于求,批发商会趁机打压产地­价格,使之与销地价格相背离;当种植成本上升、产量下降时,供不应求,产地价格上升,批发商也会随之提高销­地价格,保护自身利益。三是供需产业链冗长,供需信息不衔接,流通过程所涉及的利益­方过多,导致流通环节冗长。在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整个链条中,涵盖生产者、批发商、制造商、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等六大参与主体,参与主体过多,导致农产品在各流通环­节层层加价,最终损害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四是农产品流通产业链­不可回溯,缺乏安全保障体系,农产品品质特性很难得­到保障,流通过程中的收益风险­增加。五是农产品交易方式落­后,以现货交易为主。(二)以超市为核心的“农超对接”流通渠道

20 90

世纪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连锁超市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2011

年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农超对接”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农超对接”模式是指,超市作为零售终端与农­户参与的农村合作社之­间通过“直供”或“直采”的形式完成农产品流通,该模式去除了生产地和­消费地批发市场的介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流­通的效率和收益,降低了流通的成本。

2。具体可以参见图

目前,我国已有的大型连锁超­市辐射范围广,客流量大,农产品销售能力强,货源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我国以超市为核心的“农超对接”型流通渠道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农户+合作社+超市+消费者”模式。该模式以家乐福为代表,农

户通过合作社与超市对­接,其优点是成本低,但需要第三方物流的介­入。二是“农户+中介型农产品公司+超市+消费者”模式。该模式以沃尔玛为代表,农户通过农产品中介公­司与超市对接。其中,中介公司负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包装以及物流,按订单对超市进行配送,其优点是损耗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但中介公司参与利润分­配会增加超市的成本。三是“农户+基地+超市+消费者”模式。该模式以麦德龙为代表,农户通过基地与超市对­接。

与传统的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相比,“农超对接”型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要优势如下:首先,从农户视角看,由于是通过经纪人、合作社、农产品中介公司或基地­与超市签订供销协议,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把订­单量纳入考虑范围,可以合理而有效地确定­种植规模,规避农产品市场供求波­动、价格波动等不可预测因­素给农户造成的收益风­险;其次,从超市视角看,超市避开层层批发市场­与农产品生产端实现连­接,既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又可降低流通成本;其三,从消费者视角看,消费者可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质量安全有保证­的农产品,可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消­费者利益。

不过,该模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从生产端看,目前我国农户是小规模、较分散的生产模式,而超市采购量巨大,“小生产、大市场”矛盾依然突出,农户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并未真正得到体现;其次,从流通产业链条[6-7]与流通要素看,从农户到超市再到消费­者的流通产业链依然是­一条直链,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流通过程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并未真正­打通,供需信息依然失衡,且产品质量不可回溯;其三,从消费端看,该流通渠道尚未在消费­端建立 真正的农产品体验店,产品配送只能依靠社会­物流,既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消费体验的要求,也因社会物流配送成本­过高,最终推高农产品价格。

(三)新兴的以电商为主导的­农产品电商平台流通渠­道

2012

年以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平台、农村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形式的集中爆发式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信息平台建设、以电商为主导的“百乡千村”工程等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催生了一大批新兴农产­品电商平台。[8]

1.

综合类电商平台以阿里、京东、一号店、苏宁等为代表。综合类电商平台在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中的占比­超过80%,拥有雄厚的资本、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巨大的客流量等,用户购买成本较低。不过,这类平台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农产品大多由第三­方卖家销售,综合类电商平台仅提供­交易场地,无法控制所交易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二是平台卖家众多,在农产品品质和价格等­方面并没有统一标准,只能通过顾客评价加以­了解,会在某种程度上纵容商­家以次充好和造假的行­为。

2.

垂直类电商平台以天天­果园、沱沱工社、中粮我买网等为代表。垂直类平台只专注于某­个品类的农产品,且产品定位比较高端,大多已经建成自有物流。该类平台的优势,一是自建物流配送时间­短,效率高,且可以做到全程冷链,损耗较小;二是只关注农产品的一­个品类,或是拥有自营农场,或是与供应商签订契约,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有­保证。该类平台的劣势,一是品牌影响力较小,客流量不能与大型综合­类电商平台相比,特别是建立初期,为打开市场,需要巨大的推广成本;二是自建冷链物流,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会出现重复建设等­问题;三是某些垂直类电商扎­堆布局,呈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自身特点不明显。

3.

物流切入型电商平台以­顺丰优选为代表。顺丰优选受益于顺丰快­递,有着其他电商无法企及­的优势,一是顺丰快递在快递行­业有着极好的口碑和极­强的品牌影响力,快和安全作为顺丰最大­的特点,恰恰符合农产品配送的­要求,从而可以很自然地为顺­丰优选吸

引大量忠诚度高的客户­群体;二是顺丰快递在国内相­对完备的物流仓储体系­成为顺丰优选配送的天­然优势,可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过,顺丰优选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与其他电商相同,其建立初期需要巨大的­推广成本;二是需要与农产品供应­商达成紧密而稳定的合­作,以保证充足而优质的农­产品供应。

4. O2O

生鲜电商平台以沃尔玛、家乐福、永辉等为代表。目前,多家大型连锁超市,如沃尔玛、家乐福、永辉等触电农产品电商。沃尔玛和家乐福均自建­了互联网平

APP,用户通过APP

台 下单,即可足不出户购买到超­市优质的农产品。永辉也与京东到家合作,进行超市优质农产品配­送。由于该类电商平台刚刚­起步,客流量较小,主要依靠第三方社会物­流配送,配送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推高了流通成本。

三、渠道优化:新型“农消对接”特色农产品流通模式

(一)主要内容为优化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渠道,本文提出一种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来实现的“农消对接”新型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即以区域特色农产品流­通为突破口,在流通产业链上游建立­以农户(农户联合体)为主体,以产品经理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产地直供模式;在流通产业链下游建立­以订单为驱动、以城乡网络实体店为体­验的销售模式。 同时,建立地(市)、县级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平台,负责对区域范围内优质­特色农产品的供应、需求、配送等信息进行交换、共享等。

3。

具体参见图

该信息系统平台的功能­特性主要有:一是信息收集。所收集的信息包括农户­基本身份信息、所供应产品基本属性信­息、产品生产过程描述信息、收购产品价格信息;物流商资质、规模等信息,物流资源属性信息,配送价格信息;客户基本身份信息、需求描述信息。将这些信息分类存入数­据库,方便信息的共享和调用。二是信息处理。对产品的供应和需求信­息进行匹配,主要根据销售量确定供­应量,首先是满足附近或高利­润销地供需数量的平衡,其次是满足其他销售地­的供应,实现多个销售地区之间­的供需平衡,因供应量过大而形成的­剩余产品由各农户自行­销售。对物流商的资源和配送­价格进行优化计算,实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配送目标。三是信息共享。信息系统平台采用标准­化的数据结构和统一的­数据接口,易于实现模块化、可拓展性和开放性功能­模块,实现后台数据各模块间­的充分共享。各功能模块用户基于限­制性权限进行信息的录­入和维护,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四是信息应用。供需信息匹配功能有助­于实现从销售需求到收­购和供应的反向反馈,避免运输过程中的价值­减少和销地供应过多而­导致的产品价值损失。物流模块的运力优化功­能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形成最优的物流配送方­案,便于操作和应用。五是信息传播。鉴于生态

农产品质量信息难以被­客户检验,客户可借助信息系统平­台得到产品生产过程描­述信息,可通过视频信息检验产­品生产过程。同时,客户间可借助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其他客户的购买体验和­评价会影响客户购买意­愿。农户之间的经验共享有­助于有价值经验信息的­传播,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依托该信息平台,合作联盟通过向产地派­驻产品经理进行产品信­息收集、农业生产指导并安排配­送,形成特色农产品产地直­供模式;通过在销地建立区域分­销网点和体验店,把消费者需求直接而快­速地反映到农户生产端,建立以订单为驱动的产­品销售模式。同时,基于“就近配送”原则,建立区域配送网点,负责协调区域范围内的­物流公司进行物流直配,节约物流成本。具体来讲,合作联盟的主要功能单­位包括收购部门、物流协调部门和驻销售­地办事处;而信息系统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供应模块、交易模块、物流模块和需求模块。其信息数据共享与整合­流程,首先是联盟各功能单位­负责收集相关基础信息,即收购部门将农户的供­应信息录入到信息平台­的供应模块,或由产品经理协助农户­通过信息平台的网络开­放性功能自主录入所供­应产品信息;联盟物流协调部门负责­与物流商进行接洽,收集物流商相关信息;分销地办事处主要负责­把所收集到的客户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平台,或由客户自行录入需求­信息。其次是通过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使数据面向联盟组织各­部门开放,供需信息进行匹配,并根据供需关系对物流­运力进行优化计算,形成物流配送方案。其三是经过供需信息收­集、供需信息匹配、物流信息收集整合三个­环节,形成信息的流动,实现信息公开和共享。其四是经过收购农户产­品、组织物流配送、销售产品三个环节形成­产品的流动,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其五是经过客户购买、物流支付、收购支付三个环节完成­资金的流动,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

该供需系统以订单为驱­动,即消费者根据电子商务­平台所提供的供货信息­和需求偏好下订单;农户负责产品的自然生­产,保证每件产品的生产过­程符合自然规律,且农户作为产品售卖方,有议价权,并对产品生产质量负责;产品经理作为当地农户­代表,负责将农户优质特色产­品生产信息 传递到县级公司,并对农户进行产品包装­标准化培训等;合作联盟根据城乡居民­聚集程度建立城乡居民­聚集区网络体验店,以体验、展示、提货、培训、技术咨询等功能为主。

与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相比,该流通渠道模式所具有­的优势,一是借助信息系统平台,打通特色农产品从生产­到配送到消费全过程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通诸要素,其流通产业链是一条环­形、生态闭环链,有利于产业价值增值;二是其产业链上各相关­主体具有平等地位,公平参与产业价值链增­值活动,特别是处于产业链起始­端的农户具有产品定价­权,而处于产业链末端的消­费者具有产品质量追溯­权,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两头小、中间大”的现象;三是产业链上各相关主­体信息公开、透明,有利于信息共享;四是物流配送“零库存、短距离”,有利于提高流通效率;五是以农村优质特色农­产品流通为突破口,可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二)机制保障明确的运行机­制是保证各方利益、协调各主体间关系、确保产销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该流通渠道新模式以农­户为主体的经营合作联­盟作为组织管理核心,依靠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提供基础信息支持功­能,以利益分配机制、监督机制、收购机制、物流协调机制、销售机制、信息管理机制为运营保­障机制,实现产品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高效、安全流动。

1.

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以农­户为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生态农产品经营合作联­盟可由地方农业合作组­织或政府农业管理部门­发起并组织,采取以从事生态农产品­生产的农户集体投资为­主、以地方农业合作组织或­政府农业管理部门投资­为辅的投资合作方式。具体投资和利润分配比­例由联盟起草协议和农­户集体协商确定。在收购时,联盟与农户协商价格,或根据事先拟定的协议­按照市场价格的一定比­例进行收购。

2.

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农户对联盟既有监督检­举的权利,也有撤出的权利。

3.

物流协调机制与物流商­之间可采用合作制或市­场交易制,

一般来说,合作制能够保证物流配­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物流运输方面的风­险。

4.

销售机制分销地办事处­按照合理价格进行产品­的定价和销售,通过网络直销、设立专卖店、向超市批发等方式进行­销售。

5.

信息管理机制联盟应确­立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信息维护和管理制­度、信息分配制度、信息使用制度,确保信息的有效利用和­安全性。

(三)实现途径为促进新型特­色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形­成,需要进一步创新现有农­产品交易方式、供需模式、物流配送模式、组织模式、产品品牌等。

1.

通过交易方式创新,形成以农户为交易主体­的现代化交易市场

通过建立以现代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体系、现代交易体系为支撑的­农产品现代化交易市场,以市场为纽带、以产品交易方式变革为­突破口,使农民真正成为自主定­价、自由竞争的市场交易主­体。现代化交易市场可将大­量分散、单独的农户信息集中到­一起,形成规模化市场,克服信息不畅、个体弱势等不足,进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现代化交易市场既可由­县、乡政府组织搭建,也可由区域批发市场经­现代化改造而成。农户或生产经营实体可­通过在市场中自建网站,利用已经相对成熟的网­络信息技术将产品介绍、数量质量、成熟收割采摘期、生产地点、加工程度、运输方式、价格等信息直接提供给­消费者,或者由农户将农产品信­息以适当的图文形式进­行发布宣传,扩大影响。通过交易市场实现销售­的农产品,均应到当地相关部门编­号、注册,以保证质量,实现农产品销售的可追­溯性。

2.

通过供需模式创新,形成以农户为市场主体­的农产品价值增值链

通过农产品产地直供模­式、需求引领模式创新,畅通农户与消费需求之­间的信息交流,缩短购销和运输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提升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效率;通过连接农产品供应、需求及物流配送信息,促进我国以农民为价值­实现主体的农产品流通­供需闭环产业价值链的­形成。 3.

通过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形成保护农户与消费者­利益的物流配送体系

建立以生产地配送中心­为特征的“短半径、零库存”农产品配送模式,通过网上订单预约,基于“就近配送”原则,实现农产品短距离、保质保鲜配送,节约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生产地配送中心可兼具­加工、包装、保鲜等功能。新型农产品配送模式的­特点是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其实质是最大程度地保­护农户生产利益与消费­者权益。

4.

通过组织模式创新,以农户联合体为生产、供给主体,促进农户由小农生产者­向现代生产经营者转变

从个体、分散、独立的农户到生产联合­体。根据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以及区域农产品生­产环境同质同类的特点,可通过组织创新有效聚­集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链条上分散、分割的生产者,如农户、农合组织等,形成数量与优势相对集­成的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提高地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再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新­的优势产品和品牌,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5.

通过产品品牌创新, [9]形成以农户为创新主体­的现代农业创新体系

农户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供需间信息趋于对称的­特点,根据消费者偏好和农产­品市场划分,及时调整自身产品品种­与种植规模。之后,经过市场选择,形成某个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激发农户改良品种,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四、结论与建议

促进新型“农消对接”农产品流通方式形成,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环境,实现农村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产业链的对接,带动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为最终形成公开、公平、有序、协作、竞争的城乡一体化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创造条­件。主要建议如下:

(一)以农户产权准入为手段,推动新型农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形成

在特色农产品供应环节,通过产权结构优化、

农户参股入股等形成农­户参与流通的现代产权­结构形式。例如,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土地”的组织经营模式中,企业以技术和资本入股,农民以承包的土地和生­产成本入社,创办龙头企业与农户共­赢的生态农产品经销联­盟公司。联盟公司运用农业科学­技术培育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引导农民种植生态农产­品,农民向联盟公司购买种­子和幼苗并通过购买或­租赁农业设备等进行生­态农产品种植,合作社对入股土地进行­标准化生产和统一经营,从而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经营机­制。(二)准确定位目标客户,进行精准营销在特色农­产品销售环节,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建­立灵活的互动机制,实现精准营销。以微商和淘宝商为例,其中微商的目标客户是­品质导向型消费者,只要农产品品质满足要­求,消费者就愿意出高价购­买;淘宝商的目标客户是价­格导向型消费者,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来自­于较低的定价。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提供不同品质和不同­价格的产品,实现精准营销。

(三)以品质消费为引导,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升级

通过了解消费者需求,占领有效市场,采用市场细分、聚焦、速度等策略建立根据地­市场和战略性区域市场,深入开展“特色农产品经销联盟公­司+有效市场+消费者需求”的精益销售等,同时加强品牌宣传,提高品牌认可度。本文所指的品牌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第二层是互联网平台的­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使农产品品牌与互联网­平台品牌相结合,可使品牌效应得到无限­放大。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促使特色农产品改善品­质、品牌等,不断进行生产与消费升­级。(四)整合物流资源,发展冷链物流在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农消对接”流通渠道中,一方面,农产品运输和配送冷链­渗透率低;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电商平台纷­纷自建冷链物流,不仅致使物流成本提高,而且导致重复建设问题,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需要从实际出发整合物­流资源,即在增加冷链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强农产品电商平台之­间、平台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整合物流资源,在一定条件下 共享冷链基础设施。

(五)以就近配送为原则,建立高效物流配送体系

以“就近配送”为原则,建立短半径、零库存的高效物流配送­体系。所谓“短半径”主要包括供应的短半径、配送的短半径、情感的短半径。其中,供应的短半径是指,在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的前提下,优先满足就近市、县及农村市场的需求;配送的短半径是指,该模式采用店配模式(门店自提或最后一百米­配送),将集货店设置于消费者­聚集的社区,进行短距离配送;情感的短半径是指,优质产品的传播路径是­乡土情结和社交需求。所谓“零库存”是指,该模式采用订单驱动方­式,消费者订购商品并支付­货款后,由生产者、产品经理、县级公司、门店等组成的价值链条­即着手进行备货、包装、检验检疫、物流、配送等工作,除门店暂时集货外,库存保存在农户生产基­地,从而可节约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同时,在零售终端推广社区服­务综合体概念,改“农消对接”的配送到家为配送到店,实施社区“最后一百米”配送或委托社区便利店­配送,或以自提点、自提柜等方式由消费者­自提,降低配送成本。

(六)以互联网信息平台为联­结,实现流通产业链全局与­整体优化

基于移动电子商务和云­平台技术等,构建并完善特色农产品­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配送、消费全过程的信息采集、信息共享、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与传播等功能,建立信息公开、透明的共享机制。通过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通要素的互­联、互通及优化、共享,最终实现特色农产品流­通产业链的全局与整体­优化。

(七)以特色农产品流通为突­破口,带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农消对接”模式的农产品流通以特­色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为­核心,农户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提供的需求订单,及时调整农产品品种与­种植规模,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最终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选择进行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同时,以特色农产品流通为突­破口,以消费促生产,还将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带动加工贸易、乡村金融、乡村公益、生态旅游等多种产业联­动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链条。

参考文献: [1]黄国雄.论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0(5):1-6. [2]殷延海.基于“农超对接”模式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策

略[J].改革与战略,2012,28(2):95-97.

[3]陈耀庭,蔡贤恩,戴俊玉.

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演进——从农贸市场到生鲜超市[J].中国流通经济,2013(3): 19-23.

[4]马增俊.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30年回顾及展望[J].中

国流通经济,2015(5):5-10. [5]王秀杰.批发市场主导的蔬菜流­通渠道的变革和创新[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5):62-67. [6]上创利,赵德海,仲深.基于产业链整合视角的­流通产业

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3):175-183. [7]朱江梅.基于系统性视角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研究[J].

经济研究,2014(6):98-101. [8]王胜,丁忠兵.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一个理论分析框

架[J].中国农村观察,2015(4):39-96. [9]关冠军,祝合良.我国商贸流通业品牌建­设现状与特征[J].中国流通经济,2015(5):11-19.

责任编辑:陈诗静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