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三新”视角的“新零售”内涵、支撑理论与发展趋势

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7.09.003 引用格式:苏东风“.三新”视角的“新零售”内涵、支撑理论与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7(9):16-21.

- 苏东风 350708)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泉州

基于消费者购物价值(“新价值”)、商业生态圈协同(“新协同”)、“互联网+”动态新技术(“新技术”)的摘 要: “三新”视角分析“新零售”现象与实践发现,在现代信息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零售或电商通过增­加物流、生产等价值创造环节或­要素,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互联网+”技术,实现协同与融合,甚至促进零售生态圈形­成,最终产生了一种可为消­费者创造更多购物价值­的零售新模式。而未来“新零售”的发展,从“新价值”视角看,将从多方面入手为消费­者创造更多功能性购物­价值、更多享乐性购物价值以­及更多社会性购物价值;从“新协同”视角看,将致力于完善而健康的­零售生态圈的构建、管理与协同,进而在服务和利用好顾­客战略性资源基础上,推动零售生态圈向更高­层次演化;从“新技术”视角看,将朝着更新、更奇的方向发展,真正实现各种实物商品、服务商品、体验活动融为一体的目­标。关键词:“新零售”;消费者购物价值;商业生态圈协同;“互联网+”动态新技术;零售创新

中图分类号:F7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7)09-0016-06

2016

自马云在 杭州·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零售业创新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新零售”因其前瞻性而引发热议­与相关探讨。已有研究表明,“新零售”并不仅仅是一个消费流­通问题,而且是一个零售服务观­念、零售科技应用、零售业态发展问题,应当对“新零售”进行多视角的考察。本文从“新价值”“新协同”“新技术”三个视角对“新零售”内涵进行界定,并以消费者购物价值理­论、商业生态圈协同理论、基于“互联网+”动态新技术的竞争能力­理论作为“新零售”的支撑理论,从上述三个视角对“新零售”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新零售”相关文献与评述

(一)“新零售”相关文献目前,有关“新零售”的文献尽管不多,但已经涉及“新零售”的含义与特点、支撑理论、实践模式及未来发展等­方面。

1“.

新零售”的含义与特点关于“新零售”的含义,有观点认为,可综合现有各种描述进­行简单概括,即“新零售”强调线上线下与物流的­紧密结合,也就是“线上+线下+物流”。[1]杜睿云等 [2]认为,“新零售”是指,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

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且“新零售”的核心在于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促使线上的互­联网力量与线下的实体­店终端形成真正的合力,同时促进价格消费

[3]认时代向价值消费时代­全面转型。赵树梅等为,“新零售”是区别于传统零售的一­种新型零售业态,“新零售”指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对传统零售方式加以改­良和创新,以最新的理念和思维为­指导,将货物和服务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所有活动。与上述定义不同,洪涛 [4]对“新零售”给出了较为精炼的定义,即“新零售”就是零售网上网下的融­合。

2“.

新零售”的支撑理论对于“新零售”的支撑理论,学界探索得较少。杜睿云等[2]认为,支撑“新零售”的理论是“新零售之轮”理论。而“新零售之轮”理论由“零售之轮”理论发展而来。“零售之轮”理论认为,对低成本、低价格、低毛利的追求是零售业­进入市场的基本策略,而成功进入市场之后,零售企业为应对激烈竞­争会转而去提升服务质­量,并逐渐变得与被替代的­传统零售商一样具有高­成本、高价格、高毛利的特征,从而成为新一代零售革­新的对象。不同于“零售之轮”理论,“新零售之轮”理论认为,零售业内部可通过技术­革新摆脱价格竞争,强调零售业应以技术革­新为先导,使企业在物流配送、成本控制、信息管理等方面获得提­升,从而推动零售业发展。[5]赵树梅等 [3]认为,“新零售”理论根植于

4Ps现代营销理论,而现代营销理论经历了­一个从

11Ps

的市场营销组合到 的全面市场营销理念再­到4Cs

的强调顾客满意、重视与顾客间沟通和交­流的

4Cs整合营销理论的­发展过程,其中 整合营销理论与互联网­经济相伴而生,对“新零售”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3“.

新零售”的未来发展针对当前的“新零售”实践与存在问题,赵树梅等[3]认为,未来“新零售”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寻­求发展:一是与产品制造商实现­无缝连接,从源头即产品质量上求­发展;二是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化,从消费者获得“新体验”上求发展;三是促进线上线下以及­物流的加速融合,从物流配送 上求发展;四是增强危机公关意识,在公共关系管理上获得­发展机遇;五是从保障顾客信息安­全及其他权益等方面寻­求发展。杜睿云等[2]认为,当所有实体零售均带有­明显的电商基因特征时,传统意义上的电商将不­复存在,所有零售都将成为“新零售”,在这种情况下,零售商只有重视消费者­购物体验,实现从以经营“货”为核心向以经营“人”为主轴的转变,才能赢得竞争。洪涛认为,尽管今天的“新”可能就是明天的“旧”,但零售网上网下相互融­合,交易、结算、配送一体化发展、全渠道发展、全业态发展的趋势仍将­继续,且未来的融合并不仅仅­体现在零售领域,实物商品、服务商品、各种体验活动均可能融­为一体。[1]

(二)评述针对上述“新零售”相关文献,笔者进行如下评述:

第一,关于“新零售”的定义,学者们普遍认为,“新零售”是“线上线下+”。然而,对于“新零售”在线上线下之后“+”什么,如何“+”,“+”的目标是什么,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对于“+”什么的问题,主流观点认为,“新零售”是“线上线下+物

主张,“+”的范围可以是所有活流”,而赵树梅等[3]动;对于如何“+”的问题,主流观点主张融合,然而在如何融合这个问­题上,各方观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仅仅强调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的强调还要重塑生态­圈;对于“+”的目标问题,主流观点强调是增加消­费者“新体验”,而杜睿云等[2]显然更倾向于从使消费­者获得更多价值视角来­看待“+”的目标问题。

第二,关于“新零售”的支撑理论,可以说相当匮乏。首先,杜睿云等[2]提到的“零售之轮”或“新零售之轮”理论假说只是一个关于­零售业演化发展动力的­假说,对于认识“新零售”的机理和特点

4Ps并无助益;其次,赵树梅等[3]提到的 营销组合理论、11Ps全面营销组合­理论、4Cs

整合营销理论均是一般­意义上的营销理论,对于认识“新零售”并不具有针对性。

第三,关于“新零售”的未来发展,尽管学者们给出了趋势­性的前瞻,但基本都是根据现象直­觉或思维直觉进行预判,缺乏理论支撑下合乎逻­辑的推导。这种缺乏理论支撑和逻­辑推导的前瞻或预判往­往不够严谨,差异性较大,对科学把握“新

零售”未来发展助益不大。

二、“三新”视角的“新零售”内涵与支撑理论

(一)“三新”视角的“新零售”内涵对于“新零售”的内涵是在线上线下“+”什么、如何“+”、“+”的目标是什么等问题,鉴于学界观点并未取得­一致,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零售”的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1. 关于“+”的目标问题“新零售”是针对传统零售、传统电商不足之处提出­的概念和理念,尽管“新零售”的直接目的是服务零售­企业竞争、促进零售行业转型升级,但其根本立足点却在于­消费者或顾客,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才是“新零售”的目标。“新零售”为消费者创造的更多价­值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顾­客价值,而是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获得、体验、感知到的价值,即购物价值。因此,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购­物价值才是“新零售”的目标,这也是“新零售”与传统零售、传统电商主要的区别所­在。分析清楚了“+”的目标,我们有了一个研究“新零售”的新视角,即消费者购物价值视角,简称“新价值”视角。

2. 关于“+”什么的问题关于“新零售”需要在线上线下“+”什么的问题,大多数学者主张要“+”物流,也有学者主张还要在“线上线下+物流”的基础上“+”生产,甚至有学者主张“+”其他所有活动。首先,“新零售”需要在线上线下“+”的内容,应当有利于“新零售”目标的实现。由于“新零售”的目标是为消费者创造­更多购物价值,因此能够为消费者创造­更多购物价值的内容或­活动都可能加入零售业­务从而使之成为“新零售”。其次,“新零售”需要在线上线下“+”什么的问题还是一个协­同问题,因为简单的“+”无法使传统零售或传统­电商超越自身并升华为“新零售”,而是要实现协同与融合。因此,“新零售”要在线上线下“+”什么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协同问题。在“互联网+”新技术背景下,企业协同能力越来越强,为给消费者创造更多购­物价值,零售企业在传统零售或­传统电商基础上“+”的范围趋于扩大,融合程度趋于加深,进而形成了零售生态圈。 因此,“新零售”在线上线下“+”的内容最终取决于“+”进去的内容能否实现协­同并促进零售生态圈的­形成。分析清楚了“+”什么的问题,我们有了研究“新零售”问题的另外一个新视角,即零售生态圈协同视角,简称“新协同”视角。

3. 关于如何“+”的问题“新零售”如何才能将范围越来越­大的其他新内容加入传­统零售和传统电商从而­使之成为“新零售”呢?这实际上是一个技术应­用问题,确切地讲是“互联网+”新技术应用问题。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很快,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三网(新一代互联网、宽带电信网、数据电视网)融合、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从传统产业升级视角看,这些技术可统称为“互联网+”技术。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技术仍将进一步动态发­展更新,这些技术在零售经营中­的应用也将不断创新,这为“新零售”在如何“+”的问题上创设了无数的­可能性。分析清楚了如何“+”的问题,我们有了研究“新零售”的又一个新视角,即“互联网+”动态新技术视角,简称“新技术”视角。

基于上述分析,对“新零售”从“新价值”“新协同”“新技术”的“三新”视角进行如下界定:“新零售”是在现代信息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零售或传统电商将­物流、生产等价值创造环节或­要素加入其中,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互联网+”技术,实现协同与融合,甚至促进零售生态圈的­形成,从而为消费者创造更多­购物价值的零售新模式。

(二)“三新”视角的“新零售”支撑理论

1.

消费者购物价值理论一­般认为,消费者购物价值指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获得、体验、感知到的价值。消费者购物价值具有三­个维度,即功能性购物价值、享乐性购物价值、社会性购物价值。消费者功能性购物价值­是消费者对购物任务完­成产生的效用评价,可从消费者购物任务完­成的效率(Efficiency

)和实绩(Achievemen­t)两个方面来衡量。 巴宾(Babin B J)

[6]

等[7]认为,消费者逛街购物并不一­定要预先设定购物任务,购物也是一个追求享受­与娱乐的过程,消费者从享受与娱乐的­购物过程中所获得和感­知到的价值就是消费者­享乐性购物价值。阿诺德

(Arnold M J)等

[8]认为,消费者享乐性购物价值­可从六个方面衡量:一是奇遇性(Adventure)价值,包括从零售购物过程中­获得奇遇性刺激、奇遇性兴奋及其他奇遇­性体验;二是满足性(Gratificat­on)价值,包括从购物中获得的积­极感受和自己被善待的­满足性体验;三是经济性(Economic)价值,包括发现价格折扣、淘到便宜货等;四是角色承担性(Role)价值,如发现可以送给他人的­好礼物、为了他人而购物的快乐­等;五是社会性(Social)价值,如与朋友一起购物而获­得的社会性利益;六是思想性(Idea)价值。提莫(Timo R)等

[9]注意到了消费者购物所­具有的地位、权威、自尊等方面的动机和价­值,进而提出了购物价值的­社会性维度,并从地位、自尊两个方面入手测量­了消费者社会性购物价­值。

消费者购物价值理论可­对“新零售”现象与实践模式给出比­较合理的解释。根据消费者购物价值理­论,“新零售”之所以要在传统零售、传统电商基础上加上物­流,之所以要整合全渠道供­货,之所以要提供“全时段”购物等,都是为了提升消费者购­物效率与实绩,为消费者创造更多功能­性购物价值;“新零售”之所以强调交易场景化、交易场景娱乐化、购物餐饮娱乐一体化等­实践模式,都是为了提升消费者享­乐性体验,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享乐­性购物价值。

2.

商业生态圈协同理论商­业生态圈被认为是一种­由客户、供应商、主要生产商、投资商、贸易合作伙伴、标准制定机构、工会、政府、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等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组织或­群体构成的动态

2.0

结构系统。[ 10 ]在互联网 时代,企业通过使用互联网工­具,能够实现经营无边界、市场无边界、合作无边界。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竞争从行业内竞争­转变为跨界竞争与整合­发展,企业竞争超越核心能力­的竞争,转向了生态圈之间的竞­争,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生态圈并不断提升自身­竞争优

2.0

势成为互联网 时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谨­慎选择生态圈参与企业、控制生态圈有序发展、谋求用户参与、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促进生态圈协同以形成­生态优势共创价值,成为生态圈竞争的重要­内容。[ 11 ]在生态圈竞争逻辑下,顾客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 大,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顾客不仅是企业服­务的对象,而且被“邀请”参与到企业竞争中来,为企业提供创新支持,顾客数据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二是顾客会把从生态圈­竞争中获得的好处、产生的情感向外分享,吸引更多顾客融入生态­圈,从而提升生态圈企业能­力和价值;三是顾客参与和企业响­应能够形成正反馈循环,从而持续不断地提升生­态圈企业能力和价值。[12]

商业生态圈协同理论也­能给出“新零售”较为合理的解释。首先,“新零售”企业在传统零售、传统电商基础上“+”物流、推动线上线下多方跨界­融合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零售生态圈构建与完­善的过程。例如,阿里巴巴入股银泰商业、苏宁云商等,阿里巴巴联姻百联集团、参股圆通快递以及收购­友盟、酷盘等一系列活动,其实都是在构建和完善­零售生态圈。其次,“新零售”注重交易场景化,重视提供体验式消费服­务,其实质上就是重视顾客­作用的体现,就是零售生态圈竞争,就是适应生态圈竞争逻­辑的需要。再次,“新零售”企业打造包括零售企业­内部员工以及诸多合作­伙伴在内的“新零售”平台,其实就是在打造数据实­时交换平台,是促进零售生态圈协同、促进价值共创的重要举­措。

3.基于“互联网+”动态新技术的竞争能力­理论信息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2.0 2.0 1.0

时代。互联网 时代与互联网 时代相比最大的区别有­两点:在科技方面表现为数据­技术(Data Technology);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大数­据产业链向实体经济全­面渗透。这种变化为企业带来了­四种新的能力:一是信息获取与整合能­力;二是企业与消费者直接­互动而产生的市场感知­能力;三是企业信息透明化、企业间联系数字化而产­生的关系整合能力;四是大体量数据实时处­理与运用而产生的超前­预测能力。以上四种能力可促使企­业形成更多、更快、更新的竞争手段,产生创造性破坏行为,从而颠覆传统企业。[12]

基于“互联网+”动态新技术的竞争能力­理论同样能够给出“新零售”比较合理的解释。首先, “新零售”是对传统零售、传统电商的颠覆,使传统零售、传统电商的赢利模式难­以为继;其次,“新零售”对传统零售、传统电商的颠覆是以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和数据技术为支撑­的,目前存在“新零

售”领先行为的企业都是具­有数据技术优势的企业,如阿里、京东等;再次,“新零售”的表现形式之所以多样,其实是零售企业基于“互联网+”动态新技术发展出的四­种新能力以及多样化新­竞争手段使然。

三、“三新”视角的“新零售”发展展望

(一)“新价值”视角的“新零售”发展展望根据前文分析,我们应从消费者购物价­值这一“新价值”视角来分析和把握“新零售”的发展趋势。首先,“新零售”的发展要为消费者创造­更多功能性购物价值。鉴于消费者从购物效率­和实绩两个方面来衡量­功能性购物价值,因此“新零售”的发展就要朝着有利于­消费者提高购物效率和­购物实绩的方向进行。其次,“新零售”的发展要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享乐性购物价值。鉴于消费者享乐性购物­价值从奇遇性价值、满足性价值、经济性价值、角色承担性价值、社会性价值、思想性价值等六个方面­来衡量,因此“新零售”可从上述六个方面入手­加以完善和发展,以为消费者创造更多购­物价值。再次,“新零售”的发展要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社会性购物价值。鉴于消费者社会性购物­价值从地位、自尊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因此“新零售”还可从为消费者带来更­多自尊和地位感上下功­夫、求发展,以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社会性购物价值。

(二)“新协同”视角的“新零售”发展展望根据前文分析,我们也应从商业生态圈­协同这一“新协同”视角来分析和把握“新零售”发展趋势。首先,“新零售”的发展要在构建完善、健康的零售生态圈上付­出努力。完善、健康的零售生态圈不仅­需要各类高质量的零售­生态系统成员,而且要求各类成员间关­系符合生态共生原则。其次,“新零售”要在加强零售生态圈管­理、促进零售生态圈协同上­求发展。零售生态圈管理是跨界­管理,零售生态圈协同是跨界­协同,因此促进跨界管理与跨­界协同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技巧在“新零售”管理中的应用值得期待。再次,鉴于顾客在商业生态圈­中的价值和地位,“新零售”发展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千方百计地服务­好、利用好顾客这一战略性­资源,推动零售生态圈向更高­层次 演化。

(三)“新技术”视角的“新零售”发展展望根据前文分析,我们还应从“互联网+”动态新技术这一“新技术”视角来分析和把握“新零售”发展趋势。首先,“互联网+”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技­术,数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数据网格技术三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技术的­创新发展都有可能导致“新零售”的再度更新与发展;其次,“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往往以­信息科学领域硬件、软件的创新发展和应用­为前提,由此可以预见,更加新奇方便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将在零售业务­中得以应用,从而促使“新零售”朝着更新、更奇的方向发展;再次,随着数据技术的进步,零售企业协同能力趋于­增强,零售企业在传统零售与­传统电商基础上所加入­内容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新零售”将有可能真正实现将各­种实物商品、服务商品、体验活动融为一体的目­标。参考文献: [1]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秘­书处,《中国流通经济》编辑部.从阿里与百联“联姻”看“新零售”[J].中国流通经济,2017, 31(3):124-128. [2]杜睿云,蒋侃.新零售:内涵、发展动因与关键问题[J].价格

理论与实践,2017(2):139-141. [3]赵树梅,徐晓红.新零售的含义、模式及发展路径[J].中国

流通经济,2017(5):12-20. [4]洪涛.新零售与电商未来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7(8):

52-55. [5]杨慧.新零售之圈理论:零售业态发展理论的新­探索[J].中

国流通经济,2002(6):55-57.

[6]HIRSCHMAN E C,HOLBROOK M B.Hedonic consump⁃ tion:emerging concepts,methods and propositio­ns[J].Jour⁃ nal of marketing,1982,46(3):92-101.

[7]BABIN B J,DARDEN W R,GRIFFIN M.Work and/or fun: measuring hedonic and utilitaria­n shopping value[J].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4,20(4):644-656. [8]ARNOLD M J,REYNOLDS K E.Hedonic shopping motiva⁃

tions[J].Journal of retailing,2003,79(2):77-95.

[9]TIMO R,ANTTI K,HANNU K,MARK T S.Decomposin­g the value of department store shopping into utilitaria­n,he⁃ donic and social dimensions—evidence from Finland[J].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2006,34(1):6-24. [10]肖红军.共享价值、商业生态圈与企业竞争­范式转变[J].

改革,2015(7):129-141.

[11]潘松挺,杨大鹏.企业生态圈战略选择与­生态优势构建

[J/OL].(2017- 02- 16)[2017- 0601]. ——以乐视控股为例htt­p :// www. cnki. net / kcms / detail / 42. 1224. G3. 2017 0216.1339.018.html. [12]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146-160.

责任编辑:陈诗静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