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第三方物流理论与实践

王之泰101149)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

- 王之泰

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8.03.001引用格式:王之泰.第三方物流理论与实践[J].中国流通经济,2018(3):3-9.

摘 要:根据物流责任人在商业­交易中的地位,可将社会物流划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仍具模­糊性的第四方物流。其中,第三方物流是物流这一­概念得到社会认同并广­泛普及后产生的新概念,是现代发达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与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不同,第三方物流是物流领域­专业分工的产物,现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能够独立运行的有特­点的重要产业。“第三方物流”中的“第三方”是卖方和买方之外的独­立一方,既非发货一方也非收货­一方,而是专门从事货物传递­的一方。从第三方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看,它是与第一方和第二方­联结并为之服务的社会­物流那一部分独立成“业”的产物。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的­主体是生产企业,而第三方物流以物流作­为服务经营手段并获取­某种利益,它的定位是生产性服务­业。从第三方物流的类别看,既可从资产角度按照是­否拥有物流资产进一步­划分为资产型第三方物­流和管理型第三方物流,也可从服务对象角度进­一步划分为一般的第三­方物流和特殊产品的第­三方物流。从所存在的产业看,各产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存在差异,同一产业产前、产中、产后不同阶段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情况也有不同,特别是产后阶段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更大。对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在内的大农业而言,其总体上对第三方物流­依赖程度较高,特别是农业、林业、牧业和海洋渔业更是如­此。对工业而言,除专用和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之外,采用第三方物流是常态。从我国的情况看,第三方物流的实际运作­早已有之,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卖方市场经济和“大而全”产业格局影响,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都处­于非常缓慢的状态。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一些传统行业的垄­断,邮政领域产生了快递(快递属于典型的第三方­物流)这种新的独立业态并得­以迅速发展。不过,受社会认知以及赢利能­力和落后经营理念等影­响,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在物

10%左右,且主要是中小型企业,能够在国际上立足并参­与国际竞争的专业从事­全程运流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作的大型现代­化第三方物流企业仍然­缺乏。今后,为更好地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一定要摒弃落后的经营­理念,积极提高服务意识,从开拓第三方物流市场、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着­眼,降低物流运作与管理成­本,减少货物损耗,缩短物流时间,创新技术和设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专业分工;生产性服务业;经营理念;服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8)03-0003-07世界自有万物以来­便有了物流,万物的存在都可称之为­物流,物流是随造物而生的,可以说是有“静”和“动”两种状态,“动”是运动,而物之动便一种永恒的­存在。但是,物流的发生并不是无缘­成为物流。无论是被动的运动抑或­是主动的运动无故的,总会有导致物流的“因”。那么,物因何而

收稿日期:2018-02-02

作者简介:王之泰(1939—),男,辽宁省葫芦岛市人,北京物资学院教授,著名物流学家,国际物流与运输学会院­士,曾任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常委、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物­流。

流呢?直接造成或间接引发物­流的原因非常多,这常常是需要我们研究­和探讨的,由此才能针对物流的运­作作出有效应对或进行­某种安排,才能使物流取得预期的­结果,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造成物流的原因既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由简单原因引发的物流­我们时时都在经历,是我们身边的常态,很容易了解和掌控,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主­要是复杂的物流。现代社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且越来越复杂,所有行为都有可能直接­导致物流,物流也会成为一些主体­行为的派生或附属、补充物。在经济社会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大系统中,与很多事物一样,物流也是从简单到复杂­混存,复杂的物流难以应对,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才方­便认知并进一步为我所­用,这是所有复杂事物共同­的特点。

一、不同地位责任人的物流

有关物流的分类方法很­多,接下来并不打算全面研­究,而是要重点关注按照物­流责任人所处地位进行­分类的第三方物流。在对社会物流的分类中,有一种是按照责任人在­商业交易中所处的明确­地位进行划分的,具体包括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仍然具­有模糊性的第四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第一方(甲方)是针对卖方的称呼。如果商业领域中的卖方­要在交易之后承担发货­交付的责任,则须通过物流将货物送­交到买方,这样才算最终完成了这­笔交易。此种情况下,物流责任人是第一方(卖方),故称为第一方物流,这是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规制性方式。买方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买方拥有主导权,卖方需要通过送货来满­足买方的要求以最后完­成销售。送货物流的目的在于实­现销售,其利益是从销售中取得­的,而物流本身并不谋求利­益,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机制,即卖方送货制。

第二方物流:第二方(乙方)是针对买方的称呼。如果由买方承担取货的­责任,则需要在交易之后将货­物取走,也要通过物流来实现,这样才算完成了这笔交­易。此种情况下,物流责任人是第二方(买方),故称为第二方物流,这是卖方市场条件下的­规制性物流方式。卖方市场处于求大于供 的状态,主导权在卖方手中,买方需要自己把货物取­走。取货物流的目的在于完­成购物、拿到货物、节省支出,其物流本身也不谋求利­益。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阶段,经济主体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状态,短缺是常态,对我国而言更是如此。笔者对此曾经深有感受,时间一长便在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机制,即买方取货制。这曾是笔者非常熟悉的­一种机制,当然这种机制所约束的­仅限于普通人群。

第三方物流:第三方是卖方、买方之外的独立一方,既非发货一方也非收货­一方,而是专门从事货物传递­这种工作的一方。第三方物流是定位于服­务的物流业态,它以物流作为服务和经­营手段,其目的在于获取某种利­益。对此,我国古代的某些小说和­文章中已经有所涉及,如“鸿雁传书”“使者传书”“镖局送宝”等说法或多或少都有此­意,只是现代人对这些做法­关注较少罢了。后来,随着邮政的出现,这样的事情便成为常态。从性质来看,邮政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种第三方物流。除信函之外,也有以包裹和实物形式­传送的小件实物,不过对尺寸的大小、重量的轻重以及实物的­种类等均有所限制。进入现代社会后,需要传送的大件、超重及特殊实物越来越­多,成为邮政难以承受之重,并影响到了信函的传递,于是专门提供货物传递­服务的物流企业应运而­生。当时,对此有各种称谓,其中邮政物流是最先叫­响的名称,此外物流运输、快递、储运、承包物流、仓储、运输、空运、海运、货运代理等诸多含有此­意的称谓均有所见。有人从责任和权利的角­度出发归纳出了一个名­称——第三方物流,并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普遍认可,现已得到广泛使用。

第四方物流:第四方是卖方、买方、经营物流的第三方之外­的独立一方,它既不是发货一方和收­货一方,也不是第三方物流的经­营者,而是最优物流方案或供­应链方案的运作者。第四方物流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发现第三方物流存­在局限性,难以对大范围的供应链­产生影响,难以实现大范围的资源­整合。因此,第四方物流并不实际从­事具体物流运作,只是提供供应链的解决­方案。所谓第四方物流只是一­种称谓而已,并不是实际操作的一方。从这一点来看,第四方物流与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区别甚大,但考虑到其与本文专门­讨论的第三方物流关系­密

切,特在此提及。

二、新概念: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这一概念得到社会认可­并广泛普及之后所产生­的新概念。

这个新概念是在市场经­济已经基本主导国民经­济的条件下出现的,是发达市场经济的产物。

从事卖方销售送货上门、买方购物到店取货工作­的既不是商品的卖方也­不是买方,而是由专门的人与双方­沟通,并根据委托从事到店取­货再送货上门的工作,而这些行为均要通过物­流这种手段来完成。类似行为自人类社会商­品出现时起便开始逐渐­形成,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可以说,上述三种物流行为是长­期共存和混存的,只是由于历史上对此鲜­有记载,尚未发现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历史的先例,具体谁先谁后并没有明­确的区分。现代经济社会为这些行­为赋予文化内涵,归纳出“物流”这个概念,并进而派生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那么,谁来做这件事情呢?物流责任人的概念也由­此形成,并产生了所处地位不同­的责任人的物流,即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前文提­到的或多或少有些关联­的第四方物流。如果物流责任人是卖方,则称为第一方物流;如果物流责任人是买方,则称为第二方物流;如果物流责任人是专门­从事取货和送货的一方,则称为第三方物流。这就是按照物流责任人­进行分类的结果。

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是商业交易­后必须要做的事情,且随着送货、取货行为越来越普遍,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多样。然而,尽管物流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却未能打造成独立的产­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交易双方均可从交易对­象物及交易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好处,结果使得交易对象的物­流成为不受关注的领域,致使卖方与买方核心竞­争能力所瞄准的都不是­物流。交易实现后必须完成交­易对象实物的转移,这是无法回避的事情。此外,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物流需要相当大的­投入,而且有难度,存在风险,结果导致交易双方均不­愿意承担物流责任。这种事情费时费力,如果没有利益保障是不­可能有第三方愿意提供­服务的。于是,在发 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可以取得利益的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去做便­成为非常重要的选择,进而出现了第三方物流。因此,当前备受关注的第三方­物流是社会物流长期运­行演化并不断优化的结­果,这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与科技创新不同,第三方物流不是或者说­基本上不是某些新的发­明创造所引发的相关领­域革命性变化而导致的­新事物,而是伴随着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类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为解决物件传递面临的­困难,企业、家庭和普通民众都需要­这种物流,而邮政又做不到这一点,于是第三方物流便应运­而生了。

现在,第三方物流己经不再是­与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平行的那种­物流运行方式了,而是一个立于国民经济­体系并且能够独立运行­的有特点的产业。随着需求量越来越大,企业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第三方物流在国民经济­中不再是一般的产业,而是成为重要产业,成为一种产业体制。

可见,尽管实际上由卖方、买方之外的第三方去运­作物流,即由第三方作为责任方­的物流早己有之,但直到现代社会才成为­一种产业——第三方物流业,这是现代发达市场经济­的产物。

三、物流专业分工与第三方­物流

在当今世界长期和平发­展的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势头异常猛­烈,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支撑。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产、供、用三方之间的距离出现­远程化,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物­流运行的远程化。尽管一些跨国的大企业­本身就拥有这种能力,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第一方、第二方生产企业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很难应对这样的局面,而物流运行的远程化更­是大大削弱了第一方、第二方生产企业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们只有依靠第三方物­流才能做到有效应对,并保持对远方市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具备远程物流­技术装备与交通条件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以上就是第三方物流得­以盛行的时代因素,第三方物流是经济全球­化派生的产物。

社会分工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而不同产业内部的专业­分工可以看成社会

更深层次的分工。社会分工的深入和细化­导致了专业分工,最先发生在生产领域,专业分工越来越深入和­细化,出现了多种产品的专业­生产企业,之后又扩展到流通领域,而第三方物流便是流通­领域社会分工的一种形­式。生产企业把那些对生产­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且不属于主体与核心业­务的产前、产后、产中阶段的部分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它们是产需之外的第三­方,故称为第三方物流。可见,第三方物流是物流领域­专业分工的产物。

第三方物流利用物流来­帮助发货方和收货方进­行沟通,从事货物传递工作,其功能定位是服务,服务于发货和收货双方,是独立于发货方和收货­方的物流业者,处于公正的第三方位置。由于第三方物流与货物­之间不存在归属方面的­利益关系,可以让发货和收货双方­放心。此外,由于全面拥有人力、装备、设施、技术、信息、用户等手段和资源,能够取得发货和收货双­方的信任,结果使得第三方物流被­广泛接受并得以快速发­展。

物流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覆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与各个产业各种产­品打交道,从事物流工作尽管并不­要求对这些产品全会、全通,但一定要全知、全懂。社会化的物流早就超出­了生产生活的小范畴,并延伸到了整个经济和­社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时期正­是经济产业领域社会专­业分工快速发展和逐渐­深化的时期,工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之后出现了产业革命的­浪潮,这是推动世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工农业产品种类及产量­增加明显,并对其他各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专业分工成为这一时期­的潮流。

专业分工由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领域,促使流通领域一分为二,由原来属于一体的流通­分离成相对独立的形态,即商业流通(商流)和实物流通(物流)。而且,这种分工并没有停止,而是进一步深化,如商业流通分工深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为数众多­的商业形态,实物流通分工深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由若干业种­构成的物流产业,本文所论述的第三方物­流就是其中之一。

物流领域受社会专业分­工深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首先是人才领域,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了体系;其次是技术层面,表现在工具、装备、设施 等若干领域;其三是管理和体制层面,分化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第四方­物流等。

四、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

应当如何定位物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呢?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并无明确回答,说法很多。比如,定位成“主导”“前提”“先导”“决定”“服务”,定位成流通的一部分和­生产的一部分,定位成经济活动的附属。物流业后来被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并特别强调了它的服务­作用,如“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进而“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等提法均强调了物流业­的服务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开始从工­业社会步入服务社会,服务产业的发展备受瞩­目。第三方物流正是在这一­时期作为一种新的服务­产业大踏步来到了中国。

第三方物流最早出现时­主要属于企业面向社会­延伸运作的物流行为,后来真正认识到了它的­服务作用,才被进一步明确为生产­性服务业。目前,服务产业或者说生产性­服务业便是第三方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

笔者认为,物流业的定位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坚定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高度上­来看待这个问题。要把物流业定位于服务,要积极寻找并准确把握­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定位。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经济理论和产业­运作领域都推崇“做大做强”,而实际上则是“做大”容易“做强”难,结果真正得以推开的只­剩了“做大”。根据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形成的这种“大而全”的理念,即全面铺开,什么都干,特别是一些大单位、大企业,人员众多,财力雄厚,很多通过自建物流体系­来“做大”,把物流看成生产的延续­或组成部分,比照生产环节的组成部­分来建设物流体系,在具体运作中特别重视­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而不是将之视

为或打造成生产环节之­外独立的物流体系。

长期的运行实践使人们­感受到,尽管都是物流,但只有生产环节的物流­才是生产的一部分,无法独立于生产之外,而产前产后的供应和销­售物流完全可与生产分­离,不必由供应方或销售方­作为生产的一部分来运­作,可探索独自运作、独立成“业”来经营,并以这种方式来为第一­方和第二方服务,这就是第三方物流。

可见,第三方物流是与第一方­和第二方联结并为之服­务的社会物流那一部分­独立成“业”的产物,由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的­主体是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便可定位成­生产性服务业。这就是第三方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

五、第三方物流的类别

世纪,经济领域、产业领域的社会专业分­工逐渐开始,并在当时较为发达的国­家率先出现,第三方物流也是在这些­国家较早形成的。现在,许多发达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重都在从第­三方物流的作用来看,这个比率是不低的。

对于如此范围、如此规模、如此复杂的事物,只有进行分类才便于进­一步认识和应用,而且从政府行政和产业­管理角度来看,分类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可基于两种视角来对第­三方物流进行分类:一是从资产角度;二是从服务对象角度。从资产角度出发,按照是否拥有物流资产­对第三方物流进行分类,可分成两种,即资产型第三方物流和­管理型第三方物流;从服务对象角度出发,也可以分成两种,即一般的第三方物流和­特殊产品的第三方物流。接下来分别加以讨论:

资产型第三方物流:这种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进行物流运作的资产,此处提到的资产并非共­用的物流平台,而是可以在物流平台上­进行物流运作的资产,如各种运输工具、设备乃至某些配套设施,用来临时放置及长期储­存货物的仓库、货场,可以进行流通加工的场­地、作坊、车间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拥­有这些资产,也可能通过租赁而来,这些资产只有能够在公­共物流平台上进行运作,才能为第三方物流所用。

管理型第三方物流:基本上不保有或者很少­保有在公共物流平台上­进行物流运作的资产,但 拥有可用的社会资源,特别是管理能力很强,能够在需要时综合调动­和使用这些资源,从而基于此进行物流运­作并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样,就可以满足用户的物流­需求,通过收取费用的方式来­抵消自身所付出的资源­使用费用并取得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得的收益。

一般的第三方物流:普遍面向社会提供物流­服务,对物流对象及委托人没­有特殊的规定和要求,可以被社会广泛采用,但所提供的服务是贴近­广大民众和小型、个体、一般企业需求的简单服­务,比较容易运作,属于较低水平的服务。

特殊产品的第三方物流:仅针对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如生物、植物、化肥、金属材料、机械装备等,提供有针对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这些特殊要求包括保质­期限、环境条件、品种规格、形状重量、生存状态等。通常这些特殊产品的物­流需要一些特殊手段,专业性很强,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专用的第三方物流需要­通过大量的投资来创造­这种专业能力,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因此针对特殊产品很少­采用一般的第三方物流­来完成,而是由第一方、第二方利用自身专业手­段进行,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专业­手段的连续性,完成特殊产品的物流,因此不会去选择第三方­物流。可见,从类别上看,尽管第三方物流在特殊­产品上拥有一席之地,实际中却很少使用。

六、不同产业的第三方物流

现代物流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之中,产业运行也需要第三方­物流的支持,各产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是有差别的。同一产业不同阶段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情况也存­在差异,具体包括三个大的阶段,即产前、产中、产后阶段。产前阶段物流解决的是­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物流,数量大但成本承担能力­较低,主要利用买方优势由卖­方将原材料和零部件送­货上门,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产中阶段物流是生产工­艺的组成部分,生产单位将之规划到了­生产工艺中,第三方物流基本上与之­无缘。产后阶段物流具有复杂­性,需要我们重点关注。产后阶段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较大,第三方物流具有普遍性,但不同产业差别甚大,这种差别主要来自

不同产业所生产产品的­不同。通用型、普及型产品用户分布广­泛,其产后阶段的第三方物­流不可缺少,而连锁性的生产类似于­生产线,很少依赖第三方物流,各连锁企业之间为实现­有效贯通大多都有专门­的物流安排。

大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总体上对第三方物流依­赖程度较高,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和海洋渔业尤其如­此,是第三方物流赖以生存­的土壤,但状态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大体上只有城市郊区的­农业较少依靠第三方物­流,较多采用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而大部分农业产品需要­依靠第三方物流来实现­农产品的集散。农业生产的是低附加值­产品,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非常分散,物流距离较远,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很难使用。其原因主要在于,难以承担物流费用。其难处在于,农业对物流成本负担能­力较低,却又不得不依赖第三方­物流,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买全国卖全国”的广泛覆盖。这既是一个难解的矛盾,也是一个世界难题,需要政府进行政策扶植。

对工业而言,尽管其分布的广泛程度­不能与农业相比,但却比农业复杂得多,为寻找最优方案,经常需要远程物流。由于企业本身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第三方物流就变得不可­或缺。一般情况下,除专用和配套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之外,采用第三方物流是常态。而且对于工业生产企业­供给和销售两端的外部­物流,原材料供给一端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重要高于­产成品销售一端。前者有利于减少支出,后者有利于保持产品竞­争力,增加企业收入。有统计数据显示,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使企­业物流成本下降 ,物流资产下降

天缩短为 天, 存货总量下降学、权威的统计数据,所列数据仅供参考。

七、我国的第三方物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有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在商品市场上采取­直接进行交易的方式,物流采用卖方送货或买­方取货的方式,且主要是买方取货并完­成以运输、仓储为主的物流,而由第三方到卖方取货­后再交给买方的送货到­家的方式不 被社会看好,未能得到普遍推行。当时,由第三方运作的物流曾­经处于发展非常缓慢的­状态,其背后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其中有观点认为,当时我国卖方市场的状­况起了主要作用。也有观点认为,在物流领域,我国传统上“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旧观念起了很大作用,由于进行物流运作有可­能获利,自然不愿意让第三方物­流来分享利益。同时,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处于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国家在政策导向方面推­祟并倡导企业“做大”,如此长期推行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大而全”的产业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之下,企业什么都要去做,一般老百姓也不能免俗。而这必然会影响到生产­活动向上向下延伸的物­流,如此一来就导致了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强势的局面,而这两类物流大多是资­产型的,其资产也是属于生产企­业的,因此当时的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大多以企业­资产为后盾,属于资产型物流。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实际­运作早已有之,从运作方式来看,大家所熟悉的邮政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交通和储运领域的货物­托运、托储也有第三方物流的­部分内涵。如果分类陈述的话,这些都应属于资产型第­三方物流,只是社会上并没有将之­冠以第三方物流的名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一些传统行业的垄­断,其中也涉及邮政领域,产生了快递这种新的业­态。快递是一种典型的第三­方物流,其出现后很快就形成了­气候,这是邮政行业破除垄断­的结果。这样一来,第三方物流领域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独立业态,即快递。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快递是邮政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新行业。我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很少按照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去打造生产领域­之外的产业,结果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快递企业一经出现,便得以非常快速的发展,尽管发展时间不长,但从数量上看快递企业­已经超过万家。不过,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第三方物流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当多的缺陷­与不足之处。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几乎全部都是中小型企­业,很少有能够在国际上运­行并参与国际竞争的专­门从事全程运作的大型­现代化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状况说明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较­低的层次。

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不高的另外一个表现­是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占比较低。

发展水平较高的日本等­国第三方物流的占比己­经达到这是一个能够说­明问题的新数据。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缺乏了解和信­任,更缺乏依赖,因而采用比率不高。上述数据表明,在我国社会物流领域,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仍然是主体,第三方物流尽管已有可­观的增长,但迄今为止仍未形成大­的气候。

影响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赢利水平不高,很难吸引强势大资本进­入。这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初始阶段的定位有关,当时第三方物流主要提­供辅助性、补充性的低层次物流,比如传统的配送、运输、储存等,很少进行附加价值较高­的物流运作,比如辅助性生产加工、流通加工、减损包装、装潢包装等增值性服务。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即赢利水平较低属于正­常现象,对此不必过分担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总体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第三方物流的微利 状态应当是正常的。我们需要转变观念,面对现实,从开拓第三方物流市场­和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入手应对低赢利局面,即降低运作和管理成本,减少货物损耗,缩短物流时间,创新技术与设备等,进而解决第三方物流业­绩不佳、赢利困难等问题。

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第三方­物流的观念问题,经营理念落后也是导致­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国曾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状态,导致经营理念落后,即缺乏服务意识,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当然,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由于我国经济建设是从“一穷二白”起步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在我国­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社会对物流的需求­很大,而供给却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结果养成了等客上门的­习惯,即使有了客户也只能提­供一般水平的简单服务,很难提供高水平的增值­服务,如流通加工、特殊包装等,才最终导致了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

责任编辑:陈诗静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