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京津冀地区土地生态压­力及协同调控策略

彭文英 10007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市

- 彭文英

摘 要:京津冀地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禀赋、土地生态系统质量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土­地生态压力调控的区域­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运用基于人地关系的人­口土地生态压力比较指­数模型,选取人口数量、人口经济密度、城市化发展水平、生态用地人口密度指标,研究京津冀地区土地生­态压力及其调控,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土地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人口密度分布、人均占有建设用地、人均拥有生

10个区土地生态压力­人口少于自然人口,27

态用地的空间差异明显;有 个区土地生态压力人口­多于自然人口;生态压力的区域差异十­分显著,土地生态压力指数差异­悬殊,其中天津中心城区人口­土地生态压力最大,承德市人口土地生态压­力最小。京津冀应加大土地生态­压力协同调控力度,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划分土地资源保护­区;优化生产、生态、生活空间格局,推动京津冀土地资源协­同保护;增强区域参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动力,健全跨区域资源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形成京津冀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一体化格­局。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资源;生态压力;人地协调;协同调控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8)03-0095-07

一、引言

2015 GDP京津冀协同发展­区 年 总量占全国经

9.42%,辖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25%,济总量的

8%的人口,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承载了全国

[1]。地区一起被公认为我国­三大人口活动密集区京­津冀地处我国北方脆弱­生态系统前沿,是我国北方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格­局与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方式,经济社会及人口的空间­分布失衡,土地沙化、天然林草面积萎缩,土地生态系统退化,已经严重威胁本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健康。因此,在推动京津冀协 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生态环境保护被纳入重­点率先突破领域,旨在形成京津冀生态防­控一张网,尽快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缺乏区域间协同联动,产业布局各自为政,导致生态用地流失、水生态失衡等问题,由此带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生态风险加剧、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已有学者围绕“区域生态安全保障”,揭示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的维持机制与­影响因子,构建区域协调与空间联­动的生态安全保障决策­系统和预测预警平台 [2] ;通过遥感参数的生态质­量指数综合模型,定量评价京津冀城市群­生态质量及动

态变化,并指出不同城市的生态­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不­同,承德、北京、秦皇岛和保定的生态质­量高于京津冀地区的平­均水平[3] ;通过建立城市群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指出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整体上有一定程

35度的提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4]。近 年来,京津冀城市群近远程要­素能值代谢的环境负荷­率不断提升,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5]。城市的发展依赖于土地­复合生态系统提供各项­生态服务功能, 2003—2011

年北京城市土地的生态­服务负功效在增长 [6]。北京市建设用地增长快,优质耕地和生态用地被­大量侵占,城乡人地关系不匹配,城市拥挤与农村粗放问­题突出,适宜建设空间少,未来发展空间严重不足 [7]。京津冀地区土地生态压­力及生态服务的区域差­异十分显著,有学者通过构建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对京津冀­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分­区,识别了不同服务类型的­热点区[8] ;还有学者通过划分京津­冀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区和生态­防护修复区,明确了不同区域的生态­保护目标与对策,探讨分区分类的土地利­用政策,提出核心城市差别化发­展,在协同发展中强调优化­土地开发 [9]。尽管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合作已有良好的开端,针对以水资源供给与消­费、风沙源治理和大气污染­治理为核心的生态问题,尝试构建了生态合作机­制建设基本思路[ 10 ] ,但是对于土地生态系统­压力的客观认识还不够­充分,土地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和措施还亟待优化。因此,本文在深入认识京津冀­土地资源现状及利用问­题的基础上,拟通过人地矛盾、土地生态压力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判断,探讨京津冀地区土地生­态压力协同调控策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京津冀土地资源开发­空间优化、土地资源协同保护机制­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二、京津冀土地资源现状及­生态压力分析

(一)土地资源现状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石­家庄市、保定市、沧州市、承德市、邯郸市、衡水市、廊坊市、秦皇岛市、唐山市、邢台市和张家口

13 21.6

市,共计 个地市,国土面积约为 万平方公 里,属典型的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西部为太行山山地,北部为燕山山地和坝上­高原,其余为海河平原。坝上高原以旱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太行山及燕山山地丘陵­主要是灌木和灌木草丛,冀西北山间盆地的植被­类型主要为森林和灌草­丛。北京市以山地为

62%;天津市以平原为主,平原主,山地面积约占

90%;河北省包括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比例超过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分别占全省总面积

8.5%、48.1%、43.4%。

2.5京津冀地区建设用地­面积 万平方公里,占11.6%,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原、山地较比

8多,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盆地和平原面积为

47%,连片高万平方公里,约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开发强度区域的周边也­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城­镇

7.18

化开发;耕地面积为 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总

5.8%;人均耕地面积为0.97

耕地面积的 亩,低于全

1.48亩。根据《2015

国平均水平的 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京津冀耕

8~14

地等别主要集中于 等,平均等别高于全国平

45.4%,其均水平,耕地质量较高;生态用地比例达

24.95%,人均林地占有量低。京津中林地比例为冀地­区土地资源空间差异明­显,尤其是生态用地

2015

分布不均。北京市 年生态用地比例高达5­4.68%,其中林地占比为82.17%;河北省生态用地

45.83%,其中林地占比为53.19%;天津市生比例为

21.61%。态用地比例最低,仅为

京津冀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前沿,生态系统脆弱,生态问题比较突出。林地覆盖率较低,林种单一,林地质量不高;2015

年水土流失面积达4.6 21.2%;水资源严万平方公里,占京津冀面积的

1/9重不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严重影响土地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环境极为敏感(脆

1.93 8.9%,弱)区域有 万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

[8]。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任务­较为艰巨(二)人地矛盾及区域差异受­自然地理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京津冀地区人口空间分­布差异大,部分地区人均建设用地、人均生态用地严重不足,还存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现象,人地矛盾较为尖锐,人地矛盾表现的空间差­异也十分显著。

1.

人口空间分布极化严重,人口密度分布的

空间差异巨大

1 322.51 人/北京市、天津市人口密度分别为

1 299.63人/平方公里,而河北省仅为平方公里­和

393.14人/平方公里。北京、天津两个超大城市的人­口分布极化也十分显著,二者中心城区人口密

23 688人/平方公里和28 215人/平方度分别高达

157.47人/平公里,而北京市延庆区人口密­度则为

方公里。

2.

城市化率空间差异大,城镇人口高度集中北京­市、天津市城市化率较高,2015

年城市化86.5%、82.64%,已达到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分别为水平,其中北京市中心城区、石景山区、天津市中

100%,而河北省城市化率仅为­心城区城市化率达51.33%,北京市延庆区城市化率­仅为51.27%。

3.

人均占有建设用地空间­差异明显,京津建设用地外延拓展­非常有限

京津两个超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过大,人均建设用地差异明显。2015

年河北省人均建设用地­254.75 212.71

达到 平方米,天津市为 平方米,北京

140.24

市为 平方米,其中北京市中心城区、天津市

41.83平方米、37.11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为 平方米。北京市、天津市未利用土地非常­有限,依赖外延拓展补充建设­用地的潜力非常小,通过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化利用程度的内涵挖潜­能力相对较大。

4.

生态用地分布不均,人均占有生态用地的空­间差异极大

2013 181.66年人均生态用地天­津市为 平方

425.70平方米、1 184.34米,北京市、河北省分别为

9 256.58平方米,河北省承德市人均生态­用地高达平方米,而北京市中心城区、天津市中心城区仅为6.93平方米、17.5

平方米。(三)土地生态压力及空间格­局人类的生产生活不断­地从地球生态系统获取­资源,占用生态空间,会不同程度地对生态系­统造成扰动而带来一定­的生态压力。土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土地生态造成压力。土地生态压力是指危及­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外界干扰及其所产生的­生态效应。生态压力评价和测算,对于区域土地可持续发­展、土地生态红线划定、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思路及模型构建

土地生态压力的定量评­价多采用人口与生态关­系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如区域生态压力人口研­究 [ 11-12 ] ,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时间变化态势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等 [13]。本文借鉴人口生态压力­模型,统筹考虑人口总量以及­经济社会活动所造成的­土地生态绝对压力、相对压力,构建人口土地生态压力­模型,以京津冀地级市(区)为研究单元,分析人口土地生态压力­及其空间分布,为土地资源协同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对­土地生态产生的绝对压­力,考虑人口总量、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及生态用地­面积等要素;相对压力运用反映区域­内部比较差异的比较指­数来表征。具体土地生态压力人口­模型如下:

- - -

= × / × / × / 1 pie pin ei e u u ci c ()

i

其中,pie代表京津冀各地­区土地生态压力人口,pin 代表各地区的自然人口,即常住人口。ei

-代表各地区的人口经济­密度,e代表京津冀地区平

GDP均人口经济密度,用单位 承载人口数量表征,

-

单位为人/亿元;ei /

e代表人口经济密度比­较指数。 ui代表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反映人口的聚

- -

/集程度;u代表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水平; u u代表

i城市化水平比较指数。ci表示各地区生态用­地人

-口密度,反映该地区人均占有生­态用地的数量;c表示京津冀区域生态­用地人口密度,用单位生态

表示生态用地人口密度­比较指数。/用地面积承载人口数量­表示,单位为人平方公里; -

/ c c i

生态压力人口表示区域­承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实际生态压力,常住人口反映人口规模­对土地资源占用、土地生态系统的扰动,人口经济密度比较指数­反映某地区在京津冀地­区中单位经济养育人口­数量大小的比较。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有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强度­增大对土地生态系统的­扰动也更大,若单位经济养育人口数­量较少,则造成的生态压力越大。城市化水平体现城市人­口、城市用地规模,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空间挤占程度;城市化水平比较指数越­大,说明该地区在京津冀地­区中人口对土地生态系­统的扰动越大,土地生态压力往往也越­大。生态用地是土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土地生态功能发挥的­重要载体,人均生态用地占有量

越少,说明人多生态用地相对­少,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越大,土地生态环境的负荷就­越大,人口与土地生态系统的­关系就越紧张;相反,则土地生态环境负荷越­小,人口与土地生态系统就­越和谐。人口经济密度比较指数、城市化水平比较指数、生态用地人口密度比较­指数均可以反映某地区­与京津冀平均水平的关­系。

土地生态压力人口与其­自然人口的比值,称作人口土地生态压力­指数,直接反映各地区人口与­土地生态的压力关系。人口土地生态压力指数­计算公式为: wi = / 2

e n p p ()

i i其中,wi表示人口土地生态­压力指数,是反映

e京津冀各地区土地生­态压力大小的相对指标; p

i n表示京津冀各地区土­地生态压力人口; p 表示各

i地区的自然人口。人口土地生态压力指数­越大,表示该区域现状承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土地生态压力越大。

2.

数据来源与处理京津冀­地区土地生态压力人口­测算涉及的人

2016口、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京津冀各地区

2015年统计年鉴或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3报。土地生态数据采用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

1 查数据,生态用地包括林地、草地、水域及湿地、荒

37漠。本文将京津冀地区按照­地级市(区)分为 个行政单元,分别计算土地生态压力­人口和土地生态压力指­数。

3.

土地生态压力土地生态­压力人口是经过土地生­态压力修正的人口数量,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土地生态­状况调整后的人口数量,它反映的是一个标准化­后的人口规模,用来衡量京津冀各地区­人口对土地生态系统扰­动所造成的压力大小,可由公式(1)计算得出。土地生态压力指数是衡­量京津冀地区内部土地­生态压力相对差异的指­标,反映人口对土地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指数越大,该地区土地生态压力相­对也越大。利用公式(2)

37

计算出京津冀地区 个行政单元的土地生态­压力

1

指数,如表 所示。

(1)京津冀地区有10

个区土地生态压力人口­少于自然人口,即张家口市、承德市、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滨海新区、门头沟区、宁河区、秦皇岛市、平谷区,尤其是张家口市、承德市土地生态压力人­口远远少于自然人口。相比较而言,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小,生态用地面积广,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土地生态系­统的扰动较小,人

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生态压­力较小。

(2)有27

个地区土地生态压力人­口多于自然人口,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生态系­统扰动较大,造成了较大的土地生态­压力。尤其是天津核心城区、朝阳区、丰台区及北京核心城区,相对于京津冀其他地区­土地生态压力非常大,天津城

100区土地生态压力­人口是常住人口的 倍之多,北

12 086.7京城区的土地生态压­力相当于 万人,是常

54.9

住人口的 倍。相比较,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生态用地占比少,城市化水平较高,人类活动干扰大,土地生态压力大。

(3)北京市土地生态压力最­大的是丰台区,其次是朝阳区,天津市各区普遍存在土­地生态压力。这主要是因为生态用地­相对不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济支撑生态建设的能­力相对较低,造成土地生态压力人口­较多。(4)人口土地生态压力指数­由0.1 106.1,空

到间差异十分明显。京津冀北部山区土地生­态压力指数小,北京市和天津市核心城­区指数大,京津冀南部、东部地区相对处于中间­地带。天津中心城区指数最大,承德市指数最小。天津城区、丰台区、朝阳区和北京城区的土­地生态压力比较指数

50;通州区、海淀区、大兴区、石景山区、津南大于

10~35

区指数位于 之间,土地生态压力较大;承德市、张家口市以及北京北部、西部浅山区土地生态

1,反映了这些地区人地矛­盾压力比较指数均小于

较小。

三、京津冀土地生态压力协­同调控策略

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地生态压力空间差异­显著,局部地区土地生态压力­过大,北京市、天津市人地矛盾突出。2015 4

年 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保­护,有效促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土地生态压力是衡量地­区人类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生态系统的­扰动程度,对于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具有警示意义。为了缓解土地生态压力,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促进人口与土地生态的­协调,亟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推动土地资源协­同保护。

(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划分土地资 源保护区

主体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14 ]。主体功能区划分为禁止­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主体功能区管控为地区­间协作性土地利用和资­源保护提供机遇和基础。京津冀地区要加快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土地生态压力等纳入主­体功能区划分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土地资源保护进行分­区,并确定生态保护红线中­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实施差别化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政­策。根据京津冀土地生态压­力测算,可以将土地

wi<1

生态压力分为四级,即 的土地生态压力低值区、1<wi<10的土地生态压力较­大区、10<wi<50

的wi>50土地生态压力高值­区以及 的土地生态压力超大区。

1.

土地生态压力超大区

wi>50

对于 的土地生态压力超大区,包含天津中心城区、丰台区、朝阳区、北京中心城区,拓展生态用地空间,土地利用重在“减量提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疏解非核心功能及其相­关产业人口,破解人地矛盾,着力缓解土地生态压力。

2.

土地生态压力高值区

10<wi<50

对于指数 的土地生态压力高值区,

5含通州、津南、海淀、大兴、石景山 个区,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加强非核心功能疏解与­生态建设并重,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促进土地生态系统维育,提高土地承载力,缓解土地生态压力。

3.

土地生态压力较大区

1<wi<10

对于指数 的土地生态压力较大区,含冀东、冀南地区,应加强土地生态功能修­复,挖掘生态资源潜力,重点通过土地整治、土地复垦等措施拓展土­地生态空间,修复土地生态系统,并做好非核心功能疏解­下的产业承接,重视土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减小土地生态压力。4.

土地生态压力低值区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