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基于感知价值和隐私关­注的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

-

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8.04.013引用格式:李宝库,郭婷婷.基于感知价值和隐私关­注的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J].中国流通经济,2018(4):120-126. 李 宝 库,郭 婷 婷

12510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营销­管理学院,辽宁葫芦岛

加快捷高效地找到合意­的商品或服务信息,许多电商网站开发了移­动个性化推荐系统。所谓移动个性化推荐,就是以移动终端为载体,根据用户自身或相似用­户过去的偏好和行为向­其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或服务信息,是购物消费模式向服务­消费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鉴于移动个性化推荐主­要依赖于用户信息挖掘,会引起用户对个摘 要:移动商务的发展带来了­移动网络信息量的激增,为解决信息超载问题,提升用户体验,帮助消费者更人隐私信­息泄露的关注,因此在推荐模型算法改­进和移动营销实践中一­定要考虑用户对移动个­性化推荐的感知和行为­意向。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及回归分­析,实证分析感知价值和隐­私关注对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发现,用户感知功能价值和体­验价值对其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隐私关注,最后是安全价值,感知社会价值的影响不­显著;隐私关注对用户感知功­能价值和安全价值与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因此,为更好地提高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唤起用户消费心理并转­化成消费行为,一定要在进一步完善移­动个性化推荐功能属性,通过加强基于情境的个­性化推荐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推荐精准性和新颖­性的同时,加强用户隐私保护,营造安全的移动营销环­境。

讨用户对移动个性化推­荐的心理感知。本文从用户心理角度出­发,基于感知价值和隐私关­注,结合用户使用移动个性­化推荐的实际情况,探索用户感知价值和隐­私关注对其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的作用路­径,并进一步检验隐私关注­对感知价值与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二、文献综述

(一)感知价值感知价值作为­预测消费者购买行为以­及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泽丝曼尔(Zeithaml V A)

[4]基于消费者视角对价格、质量、价值进行研究认为,感知价值是用户基于成­本和收益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伍德拉夫(Woodruff R B)

[5]认为,感知价值是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对产品属性、属性效能及使用效果的­感知偏好和评价。在感知价值构成研究中,谢恩(Sheth J N)等

[6]提出了包含社会、条件、情感、功能、认知五个维度的消费价­值模型。针对B2C

电子商务环境,李雪欣等[7]认为,网络消费者感知价值可­以划分为功能价值、情感价值、社会价值三个维度。张瑞金等[8]提出了影响手机用户移­动数据业务价值感知的­七类感知价值,即自我实现价值、质量价值、安全价值、服务价值、货币成本、非货币成本和情感价值。基于之前研究成果,考虑用户使用移动个性­化推荐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感­知价值指用户基于感知­成本和感知收益两个维­度,对移动个性化推荐作出­的总体评价,主要从功能价值、安全价值、体验价值、社会价值四个维度进行­测量。(二)个性化推荐个性化推荐­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产物,它可以根据消费者自身­或相似消费者过去的搜­索和消费行为预测目标­消费者的行为和偏好,进而为之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或服务信息。[ 9-10 ]个性化推荐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算法和用户行­为研究两个方面。基于算法的研究主要关­注个性化推荐系

Agent统的优化。金淳等[ 11 ]提出了基于 建模和仿真的方法,该推荐模型优于仅仅依­赖用户信息进

LuJ行推荐的一般模­型;卢( )等 [ 12 ]提出了综合模 糊语义推荐算法,使推荐的精确度高于单­独的模糊语义和协同过­滤算法。基于用户行为的研究主­要探讨网络环境下影响­用户对个性化推荐态度­的前因变量以及个性化­推荐对用户决策的作用­机理。伊斯泰米雷特(Estebanmil­lat I)等

[ 13 ]认为,用户信任和有用性感知­是影响其个性化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尹(Yoon V Y)等

[14]认为,用户个人特征会影响用­户对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态度;陈明亮等 [ 15 ]认为,用户个人特质和推荐系­统特征均会影响其对推­荐系统认知价值和信任­的感知;德拉特(Dellaert B G C)等

[ 16 ]认为,个性化推荐通过改变用­户搜寻过程来改变其消­费决策。

(三)隐私关注电子商务环境­下,隐私关注是指用户自愿­或非自愿地向网站提供­个人信息,进而引发其对隐私信息­泄露问题的关注。[ 17 ]学者们除对隐私关注的­定义进行阐述外,对其构成也进行了研究。目前,比较经典的测量量表是­信息隐私关注(Con⁃ cern for Informatio­n Privacy,CFIP)量表和互联网用户信息­隐私关注(Internet User’s Informatio­n Priva⁃ cy Concerns,IUIPC)量表。其中,信息隐私关注量表包含­搜集、错误、非授权二次使用以及不­恰当访问四个维度; [ 18 ]互联网用户信息隐私关­注量表是在信息隐私关­注量表的基础上开发的,包含搜集、控制、了解三个维度。[ 19 ]杨姝等 [ 20 ]认为,上述两个量表均适用于­中国,且互联网用户信息隐私­关注量表适用性更强。此外,也有学者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隐私关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影响。例如,有研究分析了用户个人­特征、心理感知、网站和情境因素对其隐­私关注的作用机理以及­隐私关注对网络用户个­人信息提供意愿和网络­交易意向的影响。[ 21-23 ]

三、研究假设

(一)感知价值与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感知­价值是用户的主观感受,其核心是用户对感知利­益和感知损失的权衡。在移动商务中,其他变量可以通过感知­价值影响用户态度。移动个性化推荐属于移­动商务的一种,其推荐信息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和偏好,信息推荐商和运营商能­否保证用户货币和非货­币安全,推荐信息能否唤

起用户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否帮助用户得到周围

[24]基群体的认同等均会影­响用户态度。戴德宝等于消费价值理­论对电子商务和社会化­媒体的个性化推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消费价值各维­度对消费者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受手机等移动设备存储­能力有限、功能键盘小、电池续航能力差、文本输入易出错、界面不友好等弊端影响, [ 25 ]移动个性化推荐容易让­用户产生使用过程较复­杂、链接不稳定、信息不安全等消极感知,特别是对缺乏移动购物­经验的新手而言,很容易使之产生厌恶和­反感的情感体验。当用户对信息保持心理­抗拒时,更容易拒绝移动个性化­推荐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信息。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感知价值正向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

H1a:功能价值正向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

H1b:安全价值正向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

H1c:体验价值正向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

H1d:社会价值正向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

(二)隐私关注隐私关注对用­户个人信息提供意愿、交易意向、互联网使用态度等具有­直接负向影响。[ 22 ]移动个性化推荐主要依­靠用户注册信息、历史数据等对用户进行­商品或服务信息推荐,而信息的搜集与使用过­程就会涉及用户隐私关­注问题。较高的隐私关注,一方面会降低个性化推­荐带来的用户体验; [ 26 ]另一方面会增加用户的­感知风险。结合H1,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隐私关注负向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

H3:隐私关注对感知价值与­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1所根据已有文献和本­文提出的假设,构建图示的概念模型。 (一)问卷设计与调研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搜集­问卷。根据相关量表设计原则,本文所有的潜在变量均­有多个测试题项,且所有测试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其中,感知价值四个维度以及­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的­测试题项来源于文献[6]和文献[24],隐私关注的测试题项来­源于文献[26]。结合移动个性化推荐实­际情境,本文对量表进行适当修­正,并邀请三位移动营销方­面的教授对问卷进行评­价。接

23

下来,邀请 位博士和硕士对问卷进­行访谈和预调研,结合访谈和预调研结果­形成本研究正式问卷。

23正式问卷中的六个­潜在变量共包括 个测试

1。问卷采用网上和网下题­项。具体题项参见表两种方­式发放。网上主要通过问卷星平­台和电子邮件发放,网下主要是在高校自习­室、室外健身房

20~30等地发放,填写者年龄集中在 岁。这部分人群以学生为主,年轻且受教育程度较高,是移动购物的主要人群,因此本次调研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相关研究认为,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的

100

样本量最好控制在 以上。[27]本次调研共发放问

250 216 216

卷 份,回收有效问卷 份。在这 名被调

107研者中,所有人都是每天上网。其中,男性 人,

109 1:1;超过75%的人浏览过移女性 人,比例接近动个性化推荐;在年龄上,20~30 90.7%;岁的人占

2.3%,高在受教育程度上,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

8.8%,大学及以上学历中、职高、技校学历者共占

87.5%,其他占1.4%;在手机上网年限上,主要者占

90%。集中在两年以上,占比超过

(二)数据分析

根据安德森(Anderson J C)等

[ 28 ]提出的数据分析方法,本文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验证

性因子分析(CFA)对测量模型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回归分析对测量模型­的假设进行验证。

1.

信度和效度检验首先,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整个量

0.888,p=0.000

表的KMO值为 ,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旋转法进行因

1子分析,共析出六个特征根大于 的因子,六个因

78.064%的方差(根据张文彤等子解释了 [ 29 ]的观

50%即可酌情接受),且因子点,方差贡献率达到

0.700。其次,对各潜在变量进行信度­载荷均大于检验的结果­显示,六个潜在变量的克隆巴­哈α系数

0.800。最后,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进一均大于步检验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显示,组合

0.800,平均变异抽取量(AVE)信度(CR值)均大于

0.500,收敛效度良好,且

值均大于 AVE的平方根均大于­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区别效度良好。综上所

1 2。述,量表信度和效度良好。具体可参见表 和表

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感知价值各维度和隐­私关注对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的

3可知,功能价值(β=0.453,p=0.000),影响。由表体验价值(β=0.557,p=0.000),隐私关注(β=-0.283, p=0.007),安全价值(β=0.178,p=0.048)均显著影响

2

表 相关系数和AVE平方­根矩阵

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但社会价值(β= 0.012,p=0.758)对采纳意愿的影响不明­显。H1a、H1b、H1c H2得到支持,H1d

和 没有得到实证支持。3.

调节效应检验由于社会­价值对采纳意愿的影响­没有得到实证支持,因此本文分别检验隐私­关注对功能价值、安全价值、体验价值三者与采纳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为减少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本研究首先对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然后再利用回归分析检­验隐私关注的调节效应。回归方程如下:

1:AI=a+b×FV+c×SAV+d×EV

模型

2:AI=a+b×FV+c×SAV+d×EV+e×PC

模型

3:AI=a

模型 + b×FV + c×SAV + d×EV + e×PC + f×FV×PC+g×SAV×PC+h×EV×PC

1

其中,模型 是自变量到因变量的总­效应模

2

型,模型 是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到­因变量的总效应

3 2

模型,模型 是在模型 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变量­与调节变量交互效应的­全效应模型,也即以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为因变量,分别以功能价值、安全价值、体验价值、隐私关注以及两两之间­的交互

4。隐私项为自变量,逐步进行回归。结果参见表

=- 0.131,p=0.038),安

关注对功能价值(β 全价值(β=-0.103,p=0.042)与采纳意愿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调节作用,即用户隐私关注程度越­高,感知功能价值与安全价­值对其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的影响越弱。隐私关注对体验价值和­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五、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216

本研究基于 个有效样本,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回归­分析,详细分析了感知价值和­隐私关注对用户移动 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具体结论和启示如下: (一)研究结论一方面,用户感知功能价值和体­验价值对其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隐私关注的影响其次,安全价值的影响再次,感知社会价值的影响不­显著;另一方面,隐私关注对感知功能价­值和安全价值与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

第一,在信息超负荷和信息不­对称的移动商务环境下,功能价值是移动个性化­推荐技术发展的核心价­值,是满足消费者对信息数­量和质量需要的关键,通过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来满足用户猎奇心理­与求知欲望是移动个性­化推荐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二,移动个性化推荐主要通­过对用户个人偏好和行­为信息的搜集来完成,安全和隐私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瓶颈。电商网站和商家应着力­增强用户以正直、能力、友善等为基础的信任,通过娱乐、互动、金钱刺激等补偿性措施­降低用户对隐私问题的­关注度和感知风险。同时,区分用户群体,对于隐私敏感型客户,要避免过多使用个人信­息进行推荐。

第三,感知社会价值对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的影­响不明显。笔者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

4

表隐私关注的调节效应­检验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移动个性化推荐的­环境属于自愿采纳的商­务环境,且调研样本大部分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群­体,这样的群体对事和物有­着自己的见解,他们使用移动个性化推­荐更多是为了达到自身­目的,而较少用来引起他人关­注或社会共鸣;二是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们有意或无意使用移­动个性化推荐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感知社会价值不明显。

(二)管理启示其一,继续完善移动个性化推­荐的功能属性,通过加强基于情境的个­性化推荐增强用户体验,提高推荐的精准性和新­颖性。移动个性化推荐的核心­是其功能价值,各种算法和模型的优化­主要是为了不断提高推­荐的准确性,但电商企业仍然要有长­远眼光。研究表明,体验价值不仅能够直接­影响用户移动个性化推­荐采纳意愿,且这种影响不会因用户­对自身隐私信息的关注­而削弱。鉴于此,首先要以优质的推荐界­面和稳定的连接速度作­为唤起用户积极情感体­验的基础;其次要充分把握用户心­理感知,避免主观性的强制推荐,在进行个性化推荐时要­关注以顾客为中心的情­境线索,而非仅仅依赖已有的宏­观环境线索。

其二,增强用户隐私保护,营造安全的移动营销环­境。安全是用户进行移动商­务的根本保障,而移动个性化推荐情境­下,用户个人信息处于完全­暴露状态,即使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也难以追究责任。因此,首先,政府应完善立法,规范商家不道德使用和­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其次,要从移动个性化推荐各­环节入手缓解用户对隐­私信息泄露的担忧,即从搜集、控制、认知三个方面着手降低­用户对隐私信息泄露的­焦虑感;其三,要感知用户心理,对于隐私敏感型用户,宜从激励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入手打消其对移­动个性化推荐的顾虑,如微信朋友圈个性化推­荐。(三)研究不足与展望本文构­建的概念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用户采纳­移动个性化推荐的意愿,对后续推荐模型和算法­的改进以及移动营销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借鉴­意义。不过,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移动个性化推荐必须以­一定的商务情境为依托,用户的情境感知可能会­影响用户对移动个性化­推荐的感知价值和态度,该问题尚待进一步 研究;其次,本文研究的主要是一般­意义上的移动个性化推­荐,并未针对不同类型的移­动个性化推荐进行区别­研究,未来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SABIOTE C M,FRIAS D M,CASTANEDA J A.The moder⁃ ating effect of uncertaint­y- avoidance on overall perceived value of a service purchased online[J].Internet research, 2012,22(2):180-198.

[2]KIM H W,CHAN H C,GUPTA S.Value-based adoption of mobile interne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Decision sup⁃ port systems,2007,43(1):111-126. [3]杨一翁,王毅,孙国辉.网络推荐系统对消费者­的营销效

[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果——技术接受模型视角

(2):98-107.

[4]ZEITHAML V A.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quality, and value: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3):2-22.

[5]WOODRUFF R B.Customer value:the next source for com⁃ 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7,25(2):139-153.

[6]SHETH J N,NEWMAN B I,GROSS B L.Why we buy what we buy:a theory of consumptio­n values[J].Journal of busi⁃ ness research,1991,22(2):159-170. [7]李雪欣,钟凯.网络消费者感知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5(3):77-84. [8]张瑞金,李国鑫,王茹.移动数据业务手机用户­感知价值

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8):138-149. [9]BOBADILLA J,ORTEGA F,HERNANDO A,et al.Recom⁃ mender systems survey[J].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3, 46(1):109-132. [10]孙鲁平,张丽君,汪平.网上个性化推荐研究述­评与展望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38(6):82-99. [11]金淳,张一平.基于Agent

的顾客行为及个性化推­荐仿真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2):463-472. [12]LU J,SHANBOUR Q, XUY ,et al.A web-based personal⁃ ized business partner recommenda­tion system using fuzzy semantic techniques[J].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2013, 29(1):37-69.

[13]ESTEBANMIL­LAT I,MARTINEZLO­PEZ F J,CABAL C C,et al.Psychologi­cal factors explaining consumer adoption of an e- vendor’s recommende­r[J].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15,115(2):284-310.

[14]YOON V Y,HOSTLER R E,GUO Z,et al.Assess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consumer product knowledge and on⁃ line shopping experience on using recommenda­tion agents for customer loyalty[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3,55

(4):883-893. [15]陈明亮,蔡日梅.电子商务中产品推荐代­理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39(5):138-148.

[16]DELLAERT B G C,HAUBL G.Searching in choice mode: consumer decision processes in product search with recom⁃ menda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11,49 (49):277-288.

[17]DINEV T,HART P.Internet privacy concerns and social awareness as determinan­ts of intention to transact[J].Inter⁃ 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5,10(2):7-29. [18]STEWART K A,SEGARS A H.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concern for informatio­n privacy instrument[J].Infor⁃ 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2,13(1):36-49. [19]MALHOTRA N K, KIM S S ,AGARWAL J.Internet users' informatio­n privacy concerns(IUIPC):the construct,the scale,and a causal model[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4,15(4):336-355. [20]杨姝,王渊,王刊良.互联网环境中适合中国­消费者的隐

私关注量表研究[J].情报杂志,2008,27(10):3-7. [21]申琦.网络信息隐私关注与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研究:以上海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J].国际新闻界,2013,35(2): 120-129. [22]BANDYOPADH­YAY S.Consumers’online privacy con⁃ cerns:causes and effects[J].Innovative marketing,2012,8 (3):32-39.

[23]WU K W,HUANG S Y, YEN D C ,et al.The effect of on⁃ line privacy policy on consumer privacy concern and trust [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8(3):889-897. [24]戴德宝,刘西洋,范体军“.互联网+”时代网络个性化推

[J].中国软科学,2015(8):荐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163-172.

[25]SIAU K, LIM E P ,SHEN Z.Mobile commerce:promises, challenges and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database man⁃ agement,2001,12(12):4-13. [26]李凯,王晓文.隐私关注对旅游网站个­性化服务的影响

机制研究[J].旅游学刊,2011,26(6):80-86. [27]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5-136.

[28]ANDERSON J C,GERBING D W.Structural equation mod⁃ eling in practice:a review and recommende­d two-step ap⁃ proach[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8,103(3):411-423. [29]张文彤,钟云飞.IBM SPSS

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案­例精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32.

责任编辑:陈诗静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