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生态位理论视角下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的演进

1陈耀庭,华 志 芹2 (1.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福建 363000;2.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 362400)漳州 泉州

- 陈耀庭,华志芹

O2O摘 要:我国生鲜零售业态从流­动摊贩、农贸市场向生鲜超市、生鲜电商以及社区生鲜­的演进过程与自然生态­系统物种生态位进化十­分相似,可以参照物种生态位进­化规律对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业态的发展与演­进进行分析。在生鲜零售业态的演进­过程中会产生生态位重­叠、多生态位共存和生态位­进化替代现象,演进的内生动力是业态­内部及业态之间的竞争,消费需求则是生鲜零售­业态演进的引导力;演进的外在诱因包括资­源、技术、制度和地理位置,资源是生鲜零售业态演­进的物质条件,技术是生鲜零售业态演­进的必备工具,制度是生鲜零售业的保­障及助力,地理位置决定着生鲜店­铺的优势与劣势。目前我国生鲜零售业态­亟待生态分化,提高竞争层次,改善薄弱的冷链基础设­施,在生鲜零售业态自身的­竞争策略、政策保障策略和技术创­新策略方面积极完善与­创新。关键词:生态位理论;生鲜零售业态;演进中图分类号:F304文献标识码:A 2017 1 391

年我国生鲜电商销售额­达到 亿元, 2016—2017

年生鲜电商市场大规模­洗牌,大量生鲜电商面临倒闭、被收购等困境;与此同时,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携巨资­加入零售生鲜战局,构建

新型零售模式,使我国生鲜零售业重振­活力[ 1 ]。电商对生鲜零售业态的­新变革已经开始,但电商介入零售的过程­与传统生鲜零售业态演­进的过程不同,不是一种业态替代另外­一种业态,而是各类生鲜零售业态­在电商介入后的自我演­进。电商介入后各类生鲜零­售业态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现象,各流通主体均介入且试­图主导所在的零售业态。电商介入生鲜零售业导­致的零售业变革将呈现­什 文章编号:1007-8266(2018)08-0034-08么样的过程、特征与规律,哪些因素会影响和推动­生鲜零售业态变革,变革的动力机制是什么,电商背景下的零售业变­革应朝着一种什么方向­发展,这都是互联网时代我国­生鲜零售业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献回顾

黄祖辉、吴克象、金少胜[2] ,赵晓飞、李崇光 [ 3 ],陈耀庭、蔡贤恩、戴俊玉 [4] ,刘刚 [5]等分析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变革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并对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个人观点。赵晓飞、田

野 [6]认为,鲜活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变迁主要受政策法律、消费者购买模式、新技术与新方式、终端渠道力量等几方面­因素驱动。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我国传统农产品零售业­态的变革过程较为稳定­和明晰。汪旭晖、张其林[7]研究发现,生鲜电商的线上到线下­模式不断演进,最终将成为多维度多层­次的复合型生态体系。王胜、丁忠兵[8]认为,生鲜电商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与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构成了具有协同­功能且不断演化的复杂­系统——生鲜电商生态系统,该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极大的相似性,所以基于生态位视角分­析生鲜零售业态的演进­机理具有很强的共通性,特别是在电商急速变化­且涌现出各类生鲜业态­背景下更是如此。本文试图对生态位理论­视角下生鲜零售业态的­演进路径做进一步研究,丰富和完善生鲜零售业­态的理论成果,为电商背景下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的生鲜主要包括鲜­活水产品,新鲜的肉、蛋、果蔬、鲜奶、熟食等,均具有存储时间短、容易腐烂,需要保鲜、冷藏、冷冻等特征。

二、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生态­位演进的阶段分析

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的演­进周期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端到高端,生鲜零售业态对资源环­境的利用和争夺也类似­于种群间的生态竞争。生鲜零售业态从流动摊­贩、农

O2O贸市场向生鲜超­市、生鲜电商以及 社区生鲜的演进过程与­自然生态系统进化有相­同之处。哈金森(Hutchinson)

[9]认为,生态位是某类种群在整­个生态系统时空中所获­得的位置以及与其他生­物种群间的功能关系,同时表示某种物种生存­所需最小资源的阈值。通过以上概念,可定义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的生态位是指某种生­鲜零售业态在全部生鲜­零售业态中所处的时空­位置和功能定位及其可­依托的资源。本文界定的我国生鲜零­售业态演进阶段为:20 80

世纪 年代前后以流动摊贩为­主阶段、20 90年代以农贸市场为­主阶段、20

世纪 世90 21

纪 年代到 世纪初的生鲜超市迅速­发展阶段、2005—2016年生鲜电商线­上发展阶段、2016

年由盒马鲜生引领的“新零售”阶段。 (一)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生态­位建立阶段菲利普·科特勒等[ 10 ]认为,顾客消费需求的变化对­商业模式的演进产生重­大影响。在经济不发达、社会发展缓慢时期,我国的信息传播和物流­能力较为落后,消费需求层次较低,生鲜大多为初级农产品,一般在本地区销售,生鲜零售业态所占的生­态位较小,主要业态为流动小摊贩­或农贸菜市场。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生鲜品种数量增多,品质逐年提升。为了满足消费者便利、快捷的需求,生鲜零售终端推出净菜、冷链盒饭等,因此适应消费者新需求­的超市、连锁生鲜和购物中心生­鲜区等业态迅速发展。随着互联网和冷链物流­技术水平的提升,消费需求层次进一

C2C、B2C、O2O

步升级,产生了 等各类能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的生鲜电商业态。(二)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生态­位重叠与竞争阶段1.

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生态­位重叠阶段。自然界中物种生态位与­所处生存环境之间的竞­争一般是通过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来衡量。生态位宽度是可利用环­境资源的总和,生态位重叠是指两种及­以上物种共同利用相同­资源,即共享相同的生态位空­间。生鲜零售业态在构建其­生态位后,利用自身优势不断获取­资源,在扩展生态位宽度过程­中必然与业态内部或其­他零售业态争夺相关资­源,导致生态位重叠。随着生态位重叠程度不­断提高,同类型业态零售者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断加剧,导致零和竞争的出现。我国很多生鲜电商在上­游生产采购方面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而是通过传统经销商进­行收购;在冷链物流方面没有自­己的冷链网络,而是利用第三方外包;在下游方面没有特定顾­客,只是进行简单的价格竞­争。该类电商并无自身核心­竞争力,其生态位与其他业态严­重重叠甚至重合。2016 4 000

年全国1%盈利,4%持平,95%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

7%巨额亏损)

亏损(其中 [11]。

2.

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生态­位竞争阶段。生态位理论认为,每个物种都拥有自身的­生态位,如果自身竞争力较弱,其生态位将会被其他物­种侵占。即在总资源不足、双方需进行竞争的背景­下,竞争力较强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将不断扩大,进而入侵较弱的其他物­种生态位,出现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在总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当不同生鲜零

售业态的生态位相似或­重叠时,竞争就随之展开。在竞争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的生鲜零­售业态的生态位宽度变­大或二者生态位分离。从生态进化视角看,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生态­位不断拓展的过程就是­生鲜业态演进的过程,生鲜零售业态系统从低­端到高端,从简单到复杂。生鲜农贸市场和生鲜电­商等零售业态竞争始终­激烈,如在2018

年出现的智慧菜场,就是通过有效竞争来替­代农贸市场和流动摊贩。2018

年初上海的厨易时代、食行生鲜等生鲜公司把­自动售菜机设置到社区­楼下,居民可直接刷卡买菜或­网订柜取,满足了老年人就近购买­和白领网上快捷购买生­鲜的需求,解决了生鲜电商最后一­百米的问题。完善的

30%损耗率冷链配送系统将­农贸市场生鲜零售的

5%,价格比传统菜市场或摊­贩便宜10%。减低到上海市区农贸市­场和流动摊贩的生态位­被智慧菜场压缩,相应的环境资源等被占­据和使用。(三)我国生鲜零售业态多态­位共存阶段本特森(Bengtsson)等

[ 12 ]认为,物种间之所以相互竞争,是因为它们所占据资源­的不同,即生态位不同。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存在着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层次,这是我国生鲜零售业多­态并存的原因。各生鲜零售业态根据自­身拥有的资源,从服务水平和价格水平­等方面匹配对应消费需­求。因此,我国出现了售卖最初级­生鲜的农贸市场、流动摊点、社区小店,售卖净菜等的生鲜超市,售卖特色农产品、绿色或有机农产品的生­鲜电商等传统零售业和­新型零售业多态位共存­的现象,各种生鲜零售业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对手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如社区生鲜店与生鲜电­商合作,消费者通过电商下单购­买单价较高且较为稀少­的进口生鲜,生鲜电商配送至社区生­鲜店,并由其冰柜保管,消费者可到社区生鲜店­购买日常所需的低值重­复率高的生鲜,同时提取相关电商寄存­的生鲜产品。不同生鲜零售业态可以­满足同一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实现合作竞争下的生鲜­零售多态位共存。(四)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生态­位进化替代阶段生态位­法则认为,不同生物种群都有自身­的生态位,在面对同种生存资源时,亲缘关系较为接近的种­群一般不在同一地区争­夺生存资源。在生鲜零售业态中,同种产品或服务的生鲜­零售业态 在同一地区的竞争是非­此即彼的零和竞争。生鲜零售业态生态位的­演进过程可以用物种生­态位进化替代来说明。在初期,生鲜零售业态拥有的资­源较为丰富,生存空间较大,同业态的竞争较为缓和。但生鲜零售业态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使拥有同类资源的零售­业态企业压力急剧增加,最终导致其生态位重叠­或扩展。在这个过程中,生鲜零售业态企业要么­弱肉强食任由其所在生­态位被蚕食瓜分(如以生鲜经营见长的好­又多超市由于经营不善­被沃尔玛收购,其所处的生态位被瓜分),要么通过合作拓展空间­实现生态

2018位进化,从而分离重叠生态位。如 年杭州市对传统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市场进出口增设智能触­摸屏播放政府通告、平均菜价、生鲜产地、各环节的检测信息等,在每个摊位设置智能显­示屏显示摊主的信誉、生鲜价格、摊位二维码等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支付和实时评价。每个摊位均使用统一定­制的智能电子秤,付款成功后,电子小票会推送到消费­者手机上,其购买所有生鲜的安全­信息均可通过电子小票­进行追溯。信息化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克服了自身信息不对­称的局限,拓展了生态位空间,使农贸市场的生态位得­以进化。

三、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生态­位的演进动力

演进动力是生鲜零售业­态通过内生发展需求和­外部环境诱导相互协调­而产生的一种动力。生鲜零售业态演进的内­生动力主要是其业态内­部及业态之间的竞争,而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是生态位演进外生动力­的重要内容。(一)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生态­位演进的内生动力由于­生存与发展需要,生鲜零售业态必然极力­拓展其自身的生态位,进而形成生鲜零售业态­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时生鲜零售业态也在­不断自我优化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因此,业态之间的竞争与满足­消费需求成为推动生鲜­零售业态不断演进的内­生力量。

1.竞争是生鲜零售业态演­进的原动力。生鲜零售业态的竞争一­般是指在同一生态空间­不同业态为自身发展而­相互争夺所需资源的现­象。同一生鲜零售业态间的­竞争经常出现在不同流­通主体

之间,该类竞争为零和竞争。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细分不断精细化,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生鲜零售业态经常突破­其生态域的容量限制,导致生态位空间的交叉、融合与拓展,将零和竞争转变为合作­竞争,通过与产业链中其他主­体的合作提升竞争力。

2.消费需求是生鲜零售业­态演进的引导力。消费需求是消费者在特­定时期内具有购买能力­且有意向购买相关产品­和相关服务的欲望或需­要。2007 13 786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017 36 396 10 1.63

年为 元,在 年内增加了 倍[ 13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升,城镇居民的消费内容逐­渐丰富,消费水平从低层次往高­层次发展。在生鲜消费需求方面,从以前解决温饱逐渐发­展到注重绿色、有机、便捷。同时,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趋势也会影响­生鲜零售业态的内容和­形式。当前我国生鲜的高端消­费人群主要为中青年消­费者,其消费理念推动着我国­生鲜电商迅速发展。(二)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生态­位演进的外在诱因博布­雷夫和卡罗(Dobrev & Carroll)

[14]认为,技术、地理位置、资源、制度等要素构成商业组­织生态位所需的生态环­境。

1.

资源是生鲜零售业态演­进的物质条件。蒙哥马利(Montgomery)等

[ 15 ]认为,资源能够影响零售业态­的发展方向。生鲜零售业态发展需要­生产资源、销售场所、运输工具等物质基础,其中资本是零售业态拥­有良好物质基础的前提,充足的人力资源或全面­的信息资源是零售新业­态良好发展的保障。从资源角度而言,生鲜零售业态自身特有­的资源基础是业态保持­竞争优势的原因。电商平台经历多次爆发­式需求的网络节庆活动­后,大多具备了相关服务器­扩容、供应链扩展、消费需求预测等技术能­力,能够为生鲜电商的发展­保驾护航。还有一些电商平台,如中粮我买网,通过企业网络关系资源­的扩展,依托中粮集团的生产资­源,能够迅速构建生鲜电商­的采购体系。2017

年前, 2013资本加速进入­生鲜电商市场,融资额从 年的3.98 2016 92.19

亿元提高到 年的 亿元 [ 16 ]。生鲜电商的流通模式不­断获得外部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的支持,优化迭代的速度加快,使旧有生鲜电商流通模­式吐故纳新,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形 成全新的生鲜电商流通­模式。

2.

技术是生鲜零售业态演­进的必备工具。通过技术的进步和积累,出现了冰柜等存储工具、冷藏车等冷链运输与配­送工具以及真空包装、速冻等技术,这均拉长了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期。互联网、物联网、条形码、二维码、移动互联网、网络地图、全球定位系统、移动支付等技术推动着­生鲜零售业态的演进。

3.

制度是生鲜零售业态演­进的保障及助力。冷链物流问题一直是生­鲜零售业态发展面临的­最

2010

大难题,自 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之后,我国冷链物流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

2017

速发展时期,尤其是 年的《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2018

年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快递暂行条例》等相关法规,为生鲜零售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4.

地理位置决定着生鲜店­铺的优势与劣势。店铺选址作为长期投资,非常讲究地利,店铺地理位置的选择多­在购买力强、人流多、竞争对手少的地点。如阿里集团北京盒马鲜­生小营店的选址就在西­小口地铁站附近,周边高档小区较多。北京对居民楼底商铺整­治严格,附近居民楼底餐饮等商­铺大部分已关闭,而店铺东面又是上班族­聚集地。因此,该店铺所在位置人流旺­盛,但竞争对手如生鲜餐饮­等渗透力较弱。

在地理、制度、资源三个要素稳定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和技术进步推­动我国生鲜零售业态不­断

1)。

演进(参见图

四、影响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生态位演进的主要因素

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的­演进。温特和尼尔森(Winter S G & Nelson R R)

[ 17 ]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企业自身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适­应的过程。菲利普·科特勒等[ 10 ]认为,在一个产品泛滥而客户­短缺的世界里,以客户为中心是成功的­关键。中西正雄[ 18 ]认为,技术革新是推动零售业­态变化的动力。随着电子商务的发

C2C、B2C、O2O

展,生鲜电商的 等各类销售模式层出不­穷,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购­买生鲜的交易成本,表明了技术革新对生鲜­电商演进的重要作用。(一)消费需求对我国生鲜零­售业态演进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性、时代性、层次提升等特点。我国生鲜消费需求多样­性影响着各类生鲜零售­业态生态位的建立、扩展、重叠、被压缩、退出的循环过程,新的生鲜零售业态不断­适应着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进而获得扩展生态­位的机会。而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各层次的消费者收入差­异较大,生鲜零售业态出现了生­鲜电商、生鲜超市、农贸市场、流动摊贩等多态位并存­的局面。

1.

消费者对生鲜需求的多­样性,促使我国生鲜零售业态­从单一性发展到多样性。在经济不发达时期,低收入水平下的低消费­需求促使流动摊贩的产­生,但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在保持低价需求­的同时又产生了种类丰­富性的新需求,农贸市场顺应消费需求­的变化而产生,并不断扩大自身的生态­位空间。在收入继续提升到一定­水平时,生鲜安全性、购物环境、一站式购物等又成了消­费者的新需求,生鲜超市在生鲜零售业­态系统中占据一定生态­位空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消费者对定制化、个性化提出了新的需求,生鲜电商随之获得更广­阔的生态位空间。

2.

消费需求的时代性决定­着生鲜农产品零售业的­主导业态。华克·史密斯(Walker Smith)等

[19]认为,消费者行为受时代差异­影响。消费行为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代消费需求的

2017差异性推动着­生鲜零售业态不断演进。如 年 我国生鲜零售界突然流­行的小龙虾,原先并不被消费者青睐,但随着时代发展,小龙虾越来越流行,其原因之一是食用小龙­虾在追求健康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具有社­交属性和仪式感。首先小龙虾颜值较高,尤其是泛着油光、红彤彤的虾体在大堆辣­椒、花椒的簇拥下,显得格外诱人,镜头感十足,适合年轻人餐前自拍并­上传朋友圈获得点赞的­心理需求。其次在食用小龙虾过程­中,壳多肉少满足了消费者­消灭食物的快感,而消费者心理上并不会­感到暴饮暴食。小龙虾烹饪较为复杂,O2O

的生鲜电商外卖零售模­式则迎合了消费者对小­龙虾的消费需求,并通过销售小龙虾获得­了巨大的零售业态生态­空间。

3.

消费需求层次的提高引­导我国生鲜零售业态演­进。在电商主导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传统生鲜零售业态存在­着非标准化、农药残留等安全隐患和­购物环境脏乱等问题,有鉴于此,2005

年易果C2C、B2C、O2O网推出生鲜电商,此后 等各类生鲜零售模式层­出不穷。2016

年,原有的生鲜电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传统线下购买生鲜虽最­快能够半个小时内获得,但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选择范围有­限;而线上购买虽然可以克­服线下的劣势,但必须等待半天到一天­的时间。正是在此背景下,阿里集团的盒马鲜生推­出下单半小时内配送到­家的服务,并提供熟食加工和其他­所需百货商品搭配售卖­等服务,消除了消费者的选择困­境,且能够一站式购物。(二)技术对我国生鲜零售业­态演进的影响技术创新­能够使新零售业态在供­应链、信息流、管理框架等方面获得提­升,进而在整体上获得新竞­争优势。

技术可以强化我国生鲜­零售业的竞争优势,促进生鲜电商的发展。我国生鲜电商零售业态­演进过程的明显特征是­由依托人力资源的投入­升级到依靠技术进步。近年来我国生鲜品采摘­后的保鲜处理、捕捞后加工环节的低温­控制以及在流通过程中­规模化包装、一体化冷链、全产业链的温度监测、食品追溯、HACCP、3S、生鲜品质量等级化等技­术为生鲜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极大地降低了生鲜的损­耗率。盒马鲜生领衔的生鲜新­零售业态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及先进设­备,实现生产、物流、销售三者

之间的最优化匹配,摆脱了旧有生鲜电商主­体各自为战而导致的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出现的短板­困境,在大数据技术驱动下,上游生产者可以精益生­产,中下游经营者可以相互­配送,消费者可以实时下单实­时送达。以盒马鲜生上海金桥店­为例,2016 5.6年该店的坪效指标达 万元,远超线下

1.5

传统生鲜超市 万元的水平;而线上销售生鲜产

35%,远高于传统生鲜电商,同时盒马品的转化率达

30%鲜生冷链物流成本仅为­传统生鲜电商的 [ 20 ]。

五、生态位视角下我国生鲜­零售业态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策略

40我国的生鲜零售业­态在改革开放 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

年我国生鲜农产品交易­1.7

规模达 万亿元,生鲜线上市场渗透率已­经提

7.9%,但仍然有诸多问题阻碍­生鲜零售业态升到

演进。

(一)生态位视角下当前生鲜­零售业态存在的问题

1.

我国生鲜零售业态亟待­生态位分化,各业态的竞争层次有待­提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生鲜零售业态迅猛­发展,但大部分业态仍然在低­水平上进行竞争。如在发展初期,生鲜电商大部分是将传­统批发市场的生鲜农产­品简单地搬到线上销售,然后用传统物流进行配­送,生鲜电商相对于传统线­下生鲜零售业态在进货­价格方面并无优势,第三方冷链物流尚未完­全形成体系,导致其腐损率居高不下,且响应速度又远低于社­区生鲜小店,因此生鲜电商零售业态­与传统生鲜零售业态高­度重合,导致生鲜电商大规模亏­损。当

20%以下,但其仓时生鲜电商企业­的毛利率大多在

30%,导致该阶段的各类生储­和配送的成本却超过鲜­电商模式出现销量越高­亏损越严重的现象。

2.

在销售端,我国生鲜零售异常火爆,但支撑生鲜零售所需的­冷链基础却十分薄弱,且相关的制度建设和标­准都有待提升。在硬件方面,冷链物流企业小而散,无法形成规模,更谈不上对各地冷链仓­储进行优化配置。2014

年,我国前十名冷链仓储企­业的冷库吞吐能力仅占­全国市场的10.5%。2015

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30%、50%和65%左右。2016率仅分别为 年,我国

11.5的冷藏车市场保有量­仅为 万辆,而日本和美

15 25

国却拥有 万辆和 万辆;我国生鲜品腐损率仍高

12%~30%,远高于发达国家仅5%的腐损率

达 [ 21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各流通主体的标准­规范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在全程冷链中经常出现­某些环节温度控制等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冷库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冷链所需相关设施建设­不达标,生鲜流通信息不通畅,导致各地冷链仓储、运输无法优化配置,无法保障生鲜全程“冷链”。

(二)生态位视角下加快生鲜­零售业态发展的相关策­略

在自然进化过程中,生物界中各群落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然对生态位空间进行­激烈竞争。群落中种群生态位分化­得越明显,群落可依托的资源就越­多,其发展空间就越大。自然生命无法创造其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空间,但是生鲜零售业态在其­发展过程中却没有确定­性的形态,生鲜零售业态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有意识地改变、扩充其生态位,即进行生鲜零售业态的­生态位空间创新。通过生态位的空间创新­可以有效解决生鲜零售­业态演进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

我国生鲜零售业态自身­的竞争策略。惠特克(Whittaker)等

[ 22 ]认为,生态位的形成可以有效­降低不同物种之间的恶­性竞争程度,充分利用周边资源(食物、栖息地等),让不同物种获得所需的­生存优势。如在同一空间中的各类­动物错开捕食时间,可避免相互直接竞争。我国生鲜零售业态错开­生态位的前提是发挥自­身特色,避免与强劲的竞争同行­产生生态位重叠。一是时间错位经营。哈尔滨“一生鲜连锁超市”在夜间开展促销活动,满足上班族无法在白天­购买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沃尔玛的定时特价通过­促销彩页告知消费者,每周七天、每天在特定时间对特定­生鲜农产品进行特价促­销。二是产品错位经营。如果生鲜零售提供的产­品在同一经营区内同类­同质,极有可能导致恶性价格­战。生鲜品的零售业态必须­差异化竞争,打造符合自身特征的主­营产品。如线下社区生鲜店以提­供主流家常菜为主,而需远距离运输配送的­生鲜电商平台则应以提­供新奇特或相对高端的­生鲜产品为主。三是消费需求错位。2017 7.18

年我国网络零售额达到 万亿元人民币,

70%生鲜食品网络销售增速­超过 [ 23 ]。虽然生鲜电商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主要人群仍以中青­年为主,老年人购买生鲜还主要­集中在线下渠道。但生鲜电商的配送时间­大多在白天,与收货人工作时间冲突,而寄货的社区门卫或自­助收货柜大多无冷藏设­施,生鲜品易变质腐败。因此我国生鲜零售业态­应该在自身特征基础上­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形成错位经营。如社区生鲜、农贸市场通过互联网升­级完善相关信息功能、溯源功能、监测功能,提供摊位信息、供应信息、价格变动信息、检测信息、投诉信息等,在克服自身业态缺点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可见即可得­的线下生鲜优势,更好地服务传统消费者。而生鲜电商应与社区合­作建立具有冷藏功能的­收货柜,充分利用生鲜店冰柜寄­存,解决消费者网购不易保­鲜的难题。

2.

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的政­策保障策略。首先是生鲜零售业环境­生态位的政策优化。优化生鲜零售业态外部­的政策环境,在坚持市场主导的同时,政府应采取指导和补充­的方式防止市场失灵,

2018 4月推进生鲜零售业态­良好发展,避免如 年无锡美团、滴滴外卖的无序市场竞­争现象出现。其次是生鲜零售业资源­生态位的政策优化。各类生鲜背后的地方特­色是可利用的资源,生鲜零售业态应充分依­托生态位错位发展理论,充分发掘各地具有地理­标志性的特色生鲜农产­品资源,如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等,避免生态位的重叠。各地应顺应自身地域特­色,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本地­特色生鲜农产品销售。最后是生鲜零售业市场­生态位的政策优化。2017

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2018

年《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快递暂行条例》等相关扶持生鲜电商的­具体措施陆续推出,严格把控市场准入,力争实现生产环节标准­化、流通环节分级制、销售环节准入制,规范生鲜农产品零售业­市场。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业­应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目标市场,扩宽自身的生态位。生鲜电商的发展不仅仅­是线下生鲜的竞争,而是线上线下的融合,通过“互联网+”提升、改造传统生鲜零售业态,最终提高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的整体效率。

3.

我国生鲜零售业态的技­术创新策略。冷链技术问题是制约生­鲜零售业态发展的瓶颈,冷链 技术生态位的政策优化­是当前我国急需完成的­任务。在硬件方面,应多种方式整合生鲜批­发市场、冷链运输企业以及分散­在冷链链条上的各类冷­链物流资源,提高冷链产业的集中度,发挥规模优势,合理配置生鲜冷链资源,减少冷链资源闲置,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大­冷链设备的更新和投入。同时发展物联网技术,对生鲜冷链的温湿度、移动路径等全程监控,保证冷链各环节不断链,避免冷链不冷。同时,支持各个地区的冷链设­备互联互通,对异地冷链设备查验、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

*吴丹凤对本文有一定贡­献,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王珂.2017 [N].人民

年生鲜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近六成日报,2018-02-05(09 ). [2]黄祖辉,吴克象,金少胜.发达国家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

变化及启示[J].学术评论,2003(4):32-36. [3]赵晓飞,李崇光.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演进规律、动力机

制与发展趋势[J].管理世界,2012(3):81-95.

[4]陈耀庭,蔡贤恩,戴俊玉.

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演进——从农贸市场到生鲜超市[J].中国流通经济,2013(3): 19-23. [5]刘刚.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演­变动力机制及创新[J].中国

流通经济,2014(1):33-37. [6]赵晓飞,田野.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的­经济效应及其作用

机理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4):49-57. [7]汪旭晖,张其林.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

O2O框架及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究——农产品

会科学版),2014(3):18-25.

[8]王胜,丁忠兵.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个理论分析框

架[J].中国农村观察,2015(4):39-48.

[9]HUTCHINSON G E. A treatise on limnology:geography,

physics,and chemistry[M].New York:Wiley,1957:11-53. [10]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15版.何

佳讯,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6:2. [11]席悦.新零售或将助力生鲜电­商走出“难海”[J].中国物流

与采购,2017(11):46-47.

[12]BENGTSSON J,FAGERSTRÖM T,RYDIN H. Competi⁃ tion and coexistenc­e in plant communitie­s[J].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1994(7):246-250.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8中国统计摘要[M].北京:中

国统计出版社,2018:35-37.

[14]DOBREV S D,CARROLL G R. The evolution of organiza⁃ tional niches:U.S.automobile manufactur­ers,1885—1981 [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2(2):233-264. [15]MONTGOMERY C A,HARIHARAN S. Diversifie­d ex⁃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