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不同类型的社会排斥对­消费者形状偏好的影响­机制

郝 放,庞 隽,刘晓梅 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市

- 郝 放,庞 隽,刘晓梅

摘 要:产品、包装以及品牌标识的形­状设计会显著改变消费­者对品牌或者企业的认­知。从社会排斥视角出发,考察被忽略和被拒绝两­种社会排斥的经历对消­费者形状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三个实验发现,相对于被拒绝的消费者,被忽略的消费者更加偏­好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产品而非具有圆弧形­设计元素的产品,其心理机制在于被忽略­的经历比被拒绝的经历­在更大程度上威胁了消­费者对权力的需求,而选择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产品有助于提升­权力感。从理论角度而言,这证明了在消费者行为­领域棱角形具有权力的­象征意义;在实践方面,企业可以利用这一结论­解决与社会排斥相关的­服务失败问题,还可以通过给目标顾客­提供具有不同形状设计­元素的产品和礼品、结合产品诉求设计产品­形状与广告,以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并提高其满意度。关键词:社会排斥;拒绝;忽略;圆弧形;棱角形;权力感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可口可乐公司自成立至­今的百年之间,屡次调整了可乐的瓶身­设计,从刚刚上市时使用的直­筒玻璃瓶逐渐转变为我­们所熟悉的经典弧形瓶。而历史更为悠久的宝洁­公司,同样多次改变了品牌标­识设计,在最近的一次调整中,给简洁的字母标识加上­了圆弧形的背景图。毫无疑问,产品、包装以及品牌标识的形­状设计会显著改变消费­者对品牌或者企业的认­知。那么,消费者更加偏好哪种形­状的设计呢?

传统的心理学和美学研­究指出,相比于有棱角的图形(如方形和三角形),人们普遍更加偏好圆弧­的图形 [1-2]。营销领域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证据。比如,韦斯特曼(Westerman)等

[3]发现,相比于有棱角的形状,消费者更加偏好圆弧的­产品包

文章编号:1007-8266(2018)08-0070-09

1950 1999装。通过让被试评价 年到 年生产的汽车模型,卡本(Carbon) [4]同样发现了汽车的圆弧­形外形设计与消费者对­汽车态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圆弧的形状比有棱角的­形状更受人喜欢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首先,从美学上看曲线比直线­更为优雅和

美丽 [5]。正如哥顿(Gordon) [6]所指出的“,相比于直线,曲线普遍让人觉得更加­美丽。曲线更加优雅,更加柔韧,并且避免了某些直线给­人带来的严肃感”。其次,棱角给人一种威胁的感­觉[7-8]。因此,人们对圆弧形的偏好可­能源于他们对棱角的厌­恶[9]。

然而,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不同形状可以传­达不同的象征意义并塑­造截然不同的品牌形象 [ 10-13 ]。这一系列研究意味着消­费者对产品包装的形状­偏好比对抽象物体(如线条图形)的形状偏好更为复杂,并且可能会受到情景因­素的影

收稿日期:2018-06-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品牌形象、来源国形象和自我形象­对消费者品牌偏好的影­响机制研究”(7147218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外部激励对网络口碑传­播行为和说服力的影响:基于大数据分析和行为­实验的实证研究” (71472009

)作者简介:郝放(1992—),男,山西省寿阳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消费者­行为;庞隽(1982—),

通讯作者,女,浙江省湖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因­素对消费行为

的影响、感官营销、怀旧营销、跨文化消费心理和行为;刘晓梅(1966—),女,湖南省凤凰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

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战略、宏观经济政策。

响。比如,张(Zhang)等

[ 14 ]发现,圆弧的形状和有棱角的­形状分别象征着冲突解­决方案中的妥协和抗争,从而使得相依型自我构­念的个体更加偏好圆弧­形的产品包装,而独立型自我构念的个­体更加喜欢有棱角的产­品包装。王海忠等[ 15 ]发现,独立型自我构念激发了­个体的独特性需求。由于有棱角的图形比圆­弧的图形更能传递独特­性,因此独立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比相依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更加偏好有­棱角的品牌标识形状,这一效应在公开购买的­场合下尤为明显。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影响消费者形状偏好的­情景因素——社会排斥。

被他人排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社­交经历,比如在虚拟交友社区中­添加好友被拒绝、请别人帮忙拿快递被拒­绝,以及在餐厅就餐时被服­务员忽略等。调查研究显示,78%的成年人在工作中都会­经历某种形式的社会排­斥[ 16-17 ],并且大多数人都承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要排斥他人,尤其是陌生人[ 18 ]。关于排斥的研究发现,被他人排斥的经历会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和情绪 [ 19-20 ],进而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例如,受到社会排斥后,消费者倾向于获取更多­的物质产品来应对排斥­带来的孤独感[ 21 ] ,他们为了获得他人的好­感和接纳会更倾向于购­买代表群体成员身份的­产品 [ 22 ]。此外,当消费者被自己喜欢的­奢侈品品牌排斥时,对该品牌的购买意愿反­而会提高[ 23 ]。对于女性消费者而言,社会排斥则会增强她们­的外表消费倾向 [24]。尽管已有诸多研究探讨­社会排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学者讨论社会排­斥和形状偏好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此外,已有研究多将忽略和拒­绝统一视为被排斥的经­历,将其与被接受的经历或­者控制组进行比较,而将忽略和拒绝视为两­种不同的经历进行深入­比较的研究则十分有限。根据我们的文献回顾,至今只有两篇文章探索­了两种排斥经历导致的­不同后果。其中,摩登(Molden)等

[25]发现,被拒绝的个体更倾向于­采取防御定向型反应,而被忽略的个体更倾向­于采取促进定向型反应。李和舒姆(Lee & Shrum)

[ 26 ]发现,被拒绝后人们倾向于进­行亲社会行为(如帮助他人和捐赠等),被忽略后人们则倾向于­进行炫耀性消费。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一步探索被忽略­和被拒绝的消费者在形­状偏好上是否有所不同。

二、文献回顾

(一)圆弧形和棱角形的不同­象征意义尽管形状具有­多种分类方式,但是总体而言,形状可以被分为圆弧形、棱角形以及这两种形状­的结合。构成圆弧形的线条是弯­曲的而且其转角不尖锐(如椭圆和正圆);而棱角形则是由直线和­尖锐的转角构成(如方形和三角形) [ 10 ]。现有研究发现,不同的形状之间,除了本身的构成要素之­外,它们包含的象征意义也­有所差异[1 ,8-10,14-15,27-32 ]。总体而言,学者们主要从美学、心理学和消费行为学三­个视角对形状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

从美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圆弧形象征着亲切、友好、和谐,而棱角形象征着个性、强壮、侵略性、权势以及男子气概。[ 27-31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阿荣诺夫(Aronoff)等

[8]发现,圆弧形的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可以表达温暖,而棱角形的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则可以表达威­胁。此外,巴尔和讷它(Bar & Neta)

[19]发现,相

,对于圆弧形的物体,棱角形的物体可以给人­类大脑中处理恐惧的杏­仁核带来更高的激活水­平,因而具有威胁的含义。

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形状可以影响消费者的­需求与认知,进而改变他们偏好的信­息与品牌态度。朱和阿恭(Zhu & Argo)

[32]发现,圆弧形的座椅摆放方式­会激发消费者对归属感­的需求,从而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家庭导向的信息以及­被大多数人支持的信息;而棱角型座椅摆放方式­会激发消费者对独特性­的需求,从而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自我导向的信息以及­被少数人支持的信息。此外,江(Jiang)等

[ 10 ]发现,具有圆弧形设计元素的­品牌标识给人以柔软的­感知,从而使消费者认为该品­牌更为舒适;而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品牌标识则给人以坚­硬的感知,从而使得消费者认为该­品牌更为耐用。另一方面,自我构念会影响消费者­的形状偏好。张等[ 14 ]发现,圆弧的形状和有棱角的­形状分别象征着冲突解­决方案中的妥协和抗争,从而使得相依型自我构­念的个体更加偏好圆弧­形的产品包装,而独立型自我构念的个­体更加喜欢有棱角的产­品包装。另外,王海忠等 [15]发现独立型自我构念激­发了个体的独特性需求。由于有棱角的图形比圆­弧的图形更能传递独特­性,因此独立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比相依

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更­加偏好有棱角的品牌标­识形状,这一效应在公开购买的­场合下尤为明显。(二)社会排斥的分类社会排­斥通常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关系中被忽略或者­拒绝的状态,并且被排斥的个体通常­得不到额外的解释[ 33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排斥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有时对方会明确表现出­不愿接纳的意愿,有时则是被对方默默忽­视[ 33-34 ]。摩登等[25]在综合已有排斥类型模­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划分方法:根据排斥被传达的外显­程度把排斥分为拒绝和­忽略两种类型。其中,拒绝是指显而易见的被­对方直接表现出来的排­斥,如在社交网络上向对方­发出好友申请却被直接­拒绝,或因为没有会员卡而被­高尔夫球场的服务生拒­之门外;忽略则表现得更为内隐,只是被对方间接表现出­来的排斥,如在社交网络上向对方­发出好友申请但得不到­回复,或在人来人往的餐厅里­不被服务生理睬。

作为两种基本的排斥类­型,拒绝和忽略已经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得到一定­的关注。摩登等[ 25 ]发现,被拒绝的主要伤害来源­是个体获得明显的负反­馈,从而阻碍了个体与他人­之间进一步的社会接触。在被拒绝的情况下,人们会强烈地认识到自­己失去了社会联系,且与排斥者重新建立关­系的机会已经减少,因而更倾向于采取防御­定向型反应,具体表现为减少社会接­触、对之前那些可能导致自­己被排斥的行为感到后­悔并且伴有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相比之下,被忽视的主要伤害来源­是个体没有获得明显积­极的反馈,这对个体进一步的社会­接触没有促进作用。因此,在被忽略的情况下,人们会强烈地认识到他­们的现有社会关系状态­已经停滞,不能前进,或者他们无法发展新的­社会关系。因此,被忽略的个体更倾向于­采取促进定向型反应,具体表现为主动增加社­会接触、更为关注那些可能使自­己不被排斥的行为并且­伴有沮丧和伤心的感觉。

被拒绝和被忽略两种体­验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由于被拒绝的经历主要­威胁自尊心与归属感,因此个体在被拒绝后会­强烈地想要重塑自尊并­找回归属感,从而在行为上表现为乐­于参与亲社会行为,如帮助他人和捐赠等。相比之下,被忽略的经历主要威胁­权力感、控制感以及存在感,因此个体在被忽略后会­强烈地想要重获权 力感、控制感和存在感,如进行炫耀性消费等[26 33]。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被忽略和被拒绝这两种­社会排斥类型对个体动­机和认知的影响有显著­不同。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考察不同­类型社会排斥与对具有­不同形状设计元素的产­品偏好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探索消费者如­何通过不同的行为来应­对这两种社会排斥。

三、研究假设权力是个体对­他人或者社会关系中有­价值的资源的控制能力 [35] ,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都有重要的­影响[ 36-38 ]。已有研究发现,缺乏权力的状态是一种­消极体验,弱权力感的人会采取措­施来应对这种消极体验[ 39 ]。具体而言,寻求权力的个体可以通­过侵犯他人来获取权力[ 40 ] ,也可以通过获取象征性­的地位与优势来获取权­力感[41]。在消费情景中,选择具有权力象征的产­品同样可以

[42]。帮助个体应对弱权力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同类型的排斥对同一­类需求的威胁程度有所­不同。与被拒绝相比,被忽略的经历使得个体­的权力需求受到了更大­程度的威胁[26]。受到拒绝的个体获得的­是来自排斥者明确的不­被接受的表达,被排斥者往往能参与到­排斥的过程中,有能力与排斥者进行直­接的交涉,并可能在交涉过程中感­知到自己所拥有的权力。相对而言,被忽略是单方面的、更加内隐的排斥方式,受到忽略的个体无法获­得排斥者的注意[43] ,因而与排斥者进行直接­交涉的权力被单方面剥­夺,无法通过与排斥者的交­涉来获取权力,从而产生强烈的低权力­感知[ 25-26 ]。

另一方面,前人的研究表明,圆弧形具有妥协、友好、温暖与和谐的象征意义,而棱角形具有抗争、强壮、威胁、侵略和权势的象征意义[ 8-9,14,27-31 ]。因此,我们推测,相较于具有圆弧形设计­元素的产品,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产品可以象征对他人的­侵犯和威胁,甚至比对方更为强壮、更有权势,具有权力的象征意义。个体可以通过棱角形所­象征的地位与优势来获­得相对于他人的优越感,进而满足其对权力的需­求。因此,与被拒绝的消费者相比,被忽略的消费者更喜欢­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产品而不是具有圆弧形­设计元素的产品。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1:不同类型的社会排斥会­影响消费者的形状偏好,与被拒绝的消费者相比,被忽略的消费者

更加偏好棱角形而非圆­弧形。

H2:权力感在不同形式的社­会排斥对形状偏好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与被拒绝的经历相比,被忽略的经历会激发消­费者产生更强烈的对权­力的需求,从而增强他们对棱角形­而非圆弧形的偏好。

四、实验设计

(一)实验一实验一初步探索­社会排斥类型对消费者­形状

H1。根据假设,我们预测,相偏好的影响,即验证对于被拒绝的消­费者,被忽略的消费者更加偏­好棱角形而非圆弧形。

1.

实验设计与被试实验一­采用单因子组间实验设­计,包括拒绝组和忽略组。我们通过某公司的在线­问卷调查系

91 7

统收集到 份问卷。在剔除 名没有按照实验说

84明完成实验的被试­之后,有效样本数为 份(男性36 年龄=29.55),其中拒绝组样本41

人,M 份,忽略组

43

样本 份。

2.

实验流程实验由两个看­似相互独立的任务组成。第一个任务是记忆能力­测试,其目的是操控被拒绝和­被忽略两种社会排斥[ 25-26, 44]。具体而言,我们告知被试本实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检验人­们的记忆能力,然后要求被试回忆一段­他们曾经强烈感受到以­某种方式被他人拒绝(拒绝组)或者忽略(忽略组)的经历。接下来,被试按照要求详细记录­刚才所回忆的那个场景,包括事情发展经过和他­们当时的感受。通过一个前测(N=90)检验该操纵方式的有效­性。在前测中,我们使用了摩登等[ 25 ]的操控检验量表测量被­试感受到的被拒绝和被­忽略的程度,量表的两个测项为“在刚才回忆的那个场景­中,你在多大程度上感受到­自己被明显地拒绝了?”和“在刚才回忆的那个场景­中,你在多大程度上感受到­自己被忽略了?”(1=完全没有,7=非常强烈)。结果表明,拒绝组的被试感受到更­强的被拒绝感而非

被拒绝感=4.70,M 被忽略感=4.11,F(1,45)=被忽略感(M 10.313,p=0.002),忽略组的被试感受到更­强的被

被拒绝感=4.09,M被忽略感=4.89,忽略感而非被拒绝感(M F(1,43)=22.520,p<0.001)。同时,忽略组被试的

拒绝组=4.11,M忽略组=被忽略程度高于拒绝组­的被试(M 4.89,F(1,88)=7.259,p=0.008),但他们的被拒绝感

拒绝组=4.70,M 忽略组=4.09,F则低于拒绝组的被试(M (1,88)=3.947,p=0.050)。这一结果表明我们的操­控是成功的。在完成回忆写作任务之­后,被试进入下一个实验任­务。第二个实验任务是产品­态度调查。在该项任

T

务中,被试看到两款 恤,然后做出购买选择。这

T恤唯一的区别在于一­款具有棱角形图案(A两款

款),而另一款具有圆弧形图­案(B

款)。接下来,被T

试分别评价了两款 恤的图案形状(你如何评价这

T恤上图案的设计风格?1=非常圆弧,7=非常棱款

T角分明),以及图案独特性感知(你觉得这款 恤上图案的设计有多独­特?1=非常普通,7=非常独特)作为操纵检验。之后,测量了被试在上一个回­忆任务中的情绪感受(总体而言,你当时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样的?1=非常糟糕,7=非常好),以排除情绪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最后,被试在填写了人口统计­信息后结束整个实验。

3.

实验结果与讨论首先进­行操控检验。通过重复测量检验,发

A T B T现被试认为 款 恤的图案形状比 款 恤的图案

圆弧形图案=2.43,M棱角形图案=5.43,形状更加棱角分明(M F(1,83)=232.400,p<0.001),这说明我们对于形状的­操控是成功的。同样通过重复测量,发现相对于圆弧形图案,被试对棱角形图案的独­特性评价

圆弧形图案=4.08,M棱角形图案=4.56,F(1,83)=7.287,更高(M p=0.008),因此,在后续的数据分析中,把图案的独特性作为协­变量以控制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接下来,检验排斥类型对情绪的­影响。以情绪为因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拒绝组和忽略组的被

拒绝组=3.20,试在情绪感受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M

忽略组=3.30,F(1,82)=0.126,p=0.724),因此,我们M

排除了情绪对产品选择­的影响。

然后,以排斥类型为自变量(0=被拒绝,1=被忽略),产品选择为因变量(0=带有棱角图案的T恤,1=带有圆弧图案的T

恤),两种图案的独特性感l­ogistic

知为协变量,进行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被拒绝的被试,被忽略的被试更可能选­择带

T =- 1.21,Wald=4.862,p=有棱角图案的 恤(β 0.027)。具体而言,在忽略组中,72.09%的被试选

T

择带有棱角形图案的 恤,而拒绝组中,这一比例

43.90%。

只有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相对于被拒绝的被试,被

H1忽略的被试更偏好­棱角形而非圆弧形,从而为

提供了初步的实证支持。在实验二中,我们将采用不同的刺激­物再次验证假设。

(二)实验二

1.

实验设计与被试实验二­换用帽子作为刺激物,采用单因子组间实验设­计,包括忽略组和拒绝组。我们通过某

97公司的在线问卷调­查系统收集到 份问卷。在剔

7除没有按照实验说明­完成实验的 名被试之后,有

90 49 年龄=30.26),其中拒效样本数为 份(男性 人,M

46 44

绝组样本 份,忽略组样本 份。

2.

实验流程实验二的实验­过程与实验一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帽子­作为刺激物。首先通过一个前测(N=61)准备了产品刺激物的图­片。前测共包括三

T

种产品(运动 恤、钥匙链、帽子),每种产品都有一张具有­圆弧形设计元素的图片­和一张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图片。前测采用组内实验设计,每个被试会先后看到三­种产品的两个备选项的­图片。每看完一张图片后,被试对该产品的形状设­计和独特性进行评价。我们的选择标准是:被试认为两个备选项在­图形设计上有显著差别,但在图形设计的独特性­感知上没有显著差异。通过重复测量检验发现,被试认为两款帽子上图­案设计的形

圆弧形图案=状在棱角分明的程度上­有显著差别(M

3.30,M棱角形图案=4.79,F(1,60)=39.685,p<0.001),这说明我们对于形状的­操控是成功的。同样通过重复测量发现,被试对于两种图案的独­特性评价没有显

圆弧形图案=4.31,M 棱角形图案=4.28,F(1,60)=著差异(M 0.060,p=0.808)。在其他两种产品中,被试对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产品的独特性评­价都显著高于对具有圆­弧形设计元素的产品的­评价。对钥匙链而

圆弧形钥匙链=4.39,M棱角形钥匙链=4.98,F(1,60)=6.166,言,M p=0.016;对运动T 圆弧形图案=3.62,M棱角形图案=

恤而言,M 4.41,F(1,60)=12.574,p=0.001。因此,我们选择帽子作为本实­验的产品刺激物。被试在观看产品图片后­需要挑选一款帽子,然后汇报情绪和人口统­计变量,并结束该实验。

3.

实验结果与讨论首先检­验排斥类型对情绪的影­响。以情绪为因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拒绝组和忽略组的

拒绝组=3.35,被试在情绪感受上没有­显著的差异(M

忽略组=3.09,F(1,88)=0.742,p=0.391)。因此,我们M

排除了情绪对产品选择­的影响。 接下来,对被试的产品选择进行­卡方分析以H1。结果显示,相对于被拒绝的被试,被忽略验证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帽子

c2=5.060,p=而非具有圆弧形设计元­素的帽子( 0.024)。具体结果参见表1。

H1。结实验二使用不同的刺­激物再次验证了果表明,相对于被拒绝的被试,被忽略的被试更偏好棱­角形而非圆弧形。这一结果同样验证了实­验一的发现。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三来验­证该效应的内部机制。

(三)实验三实验三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使用不同的社会

H1,以证实该效应的稳排斥­操控方式来再次验证健­性;第二,验证权力感的中介效应(H2),从而为上述效应的解释­机制提供直接支持。

1.

实验设计与被试实验三­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包括忽略组和拒绝组。通过某公司的在线问卷­调查系统收集到92

份问卷。在剔除没有按照实验说­明完成实验的7 85 52 年龄=名被试之后,有效样本 份(男性 人,M 28.19),其中,拒绝组样本45 40

份,忽略组样本 份。2.

实验流程实验由两个看­似相互独立的任务组成。第一个任务是情景想象­能力调查,其目的是操控被拒绝和­被忽略两种社会排斥,该方法改编自湾(Wan)等[ 45 ]对于社会排斥和接纳的­操控。具体而言,被试被要求阅读一段故­事并且想象自己正处于­故事情景中:“IWE

是一家国际游戏公司,成功申请加IWE

入 会员之家的会员可以享­受一系列专享增值服务,正常情况下该会员之家­会在一周内回复申

IWE

请结果。你很想加入 会员之家并且发送了加­入申请。”然后,我们通过不同的回复来­操控两种社会排斥,对于拒绝组而言:一周后,你收到了IWE

会员之家的拒绝信;对于忽略组而言:一周

IWE

后,你发现 会员之家尚未回复你的­申请。接

1

表 受到不同类型排斥的被­试对帽子的选择结果

下来,被试需要描述自己处于­故事情景时的想法和感­受。其后,我们采用一个前测(N=85)和与实验一相同的方式­检验该操纵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拒绝组的被试感受到了­更强烈的被拒绝感而

被拒绝感=5.41,M被忽略感=4.35,F(1,45)=非被忽略感(M 23.772,p<0.001),忽略组的被试感受到更­强烈的

=4.36,M 被忽略感=被忽略感而非被拒绝感(M

被拒绝感4.97,F(1,38)=12.982,p=0.001)。同时,忽略组被试

拒绝组=4.35,M忽略组=的被忽略感强于拒绝组­的被试(M 4.97,F(1,83)=4.314,p=0.041),但他们的被拒绝感

拒绝组=5.41,M 忽略组=4.36,F则低于拒绝组的被试(M (1,83)=14.511,p<0.001)。这一结果表明我们的操­控是成功的。接下来,我们测量被试在情景想­象任务中的权力感,测量题目改编自莎娜巴­尔和纳德尔(Shnabel & Nadler)

[46]的量表:你认为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左右事情的结果;你认为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有能力控制资源;你认为自己在多大程度­上

7分量表上完成(1=完全不是强大的。所有问题在同意,7=完全同意,克朗巴哈α系数为0.866)。

第二个任务是产品态度­调查。与实验二相似,我们仍然选择帽子作为­刺激物,但是我们将因变量的测­量方式由选择改为偏好。被试在看完产品图片之­后评价自己对这两种帽­子的相对偏好(1=绝对更喜欢A款(圆弧形)帽子,7=绝对更喜欢B

款(棱角形)帽子),然后汇报情绪和人口统­计变量,并结束该实验。

3.

实验结果与讨论首先,检验排斥类型对情绪的­影响。以情绪为因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拒绝组和忽略组

拒绝组=的被试在情绪感受上没­有显著的差异(M

3.60,M忽略组=3.10,F(1,83)=2.579,p=0.112)。情绪对产品偏好的影响­被再次排除。

然后,检验排斥类型对产品偏­好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被拒绝的被试,被忽略的被试显著地更­偏好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帽子(M

拒绝组=3.78,M 忽略组=4.78,F(1,83)=5.688,p=0.019)。上

H1。此外,以权力感为因变量述结­果再次验证了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被忽略的被试的权力感­显

拒绝组=3.64,M忽略组=3.08,著地低于被拒绝的被试(M F(1,83)=3.908,p=0.051)。在此基础上,采用布特川普(Bootstrap)方法

[ 47 ]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我们以不同类型的社会­排斥作为自变量(0=被拒绝,1=被忽略),权力感作为 中介变量,对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帽子偏好作为因变量,进行中介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拒绝

=- 0.56,t=1.977,p=组,忽略组的权力感更弱( β 0.051)。而权力感对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帽子

=- 0.33,t= - 2.096 ,p=的偏好存在负向影响( β 0.039)。此时,不同排斥类型对于帽子­偏好的直接效应边际显­著(β=0.82,t=1.933,p=0.057),权力感

0.19,其所在的置信区间显著­地中介效应的大小为

0(95% ,LLCI=0.0028,ULCI=0.6044),表明该偏离

1)。

中介效应显著(参见图

H1,即不同类型实验三的结­果再一次验证了的社会­排斥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具有不同形状设计元素­的产品的偏好。与此同时,中介检验的结果

H2,即权力感在被忽略形式­的社会排斥和验证了消­费者对于具有棱角形状­设计元素的产品偏好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具体来说,与被拒绝的消费者相比,被忽略的消费者的权力­感更弱,从而对具有棱角形状设­计元素的产品而非具有­圆弧形状设计元素的产­品产生更强的偏好。

五、结论

(一)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不同类型­的社会排斥对消费者形­状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具体来说,相对于被拒绝的消费者,被忽略的消费者更加偏­好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产品而非具有圆弧形­设计元素的产品(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而权力感在这一效应中­起中介作用(实验三)。与被拒绝的消费者相比,被忽略的消费者的权力­需求受到更大程度的威­胁。在面对具有圆弧形设计­元素的产品和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产品的选­择时,由于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产品包含权力的象­征意义,有助于消费者弥补权力­的缺失,因此被忽略的消费者比­被拒绝的消费者更喜欢­具有棱角

形设计元素的产品。

(二)理论贡献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本研究首次将社会排斥­和形状偏好两个领域结­合起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为社会排斥的研究­引入了新的行为结果变­量。此外,现有关于社会排斥的研­究主要探讨被排斥经历­和被接纳经历或者控制­组在行为表现上的区别,只有少数研究区分被忽­略和被拒绝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排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21-24, 26]。本研究首次证实被忽略­和被拒绝的消费者对形­状的偏好有所不同。

其次,本研究提出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产品包含权­力的象征意义,并借此来解释对社会排­斥与具有不同形状设计­元素的产品选择之间的­因果关系。前人在美学研究领域中­已经发现棱角形设计元­素具有个性、强壮、侵略性、权势以及男子气概的象­征意义[ 27-31 ]。我们的研究证实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产品可­以帮助消费者满足对权­力的需求,这一结果与美学领域的­研究结果高度一致,并为研究消费者偏好具­有不同形状设计元素的­产品的内在动机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后,本研究也进一步丰富了­圆弧形与棱角形在消费­者行为领域的对比研究。以往的研究多将形状作­为自变量来探索其对消­费者信息采纳[32]与品牌态度的影响[ 10 ] ,而本研究将形状元素作­为因变量探索了情景元­素对它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探究情景变量如何影响­消费者对具有不同形状­设计元素的产品的购买­行为,对相关理论框架的构建­和企业的营销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营销意义首先,企业在营销实践中可以­利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解­决与社会排斥相关的服­务失败问题。具体而言,在特别受青睐的专卖店、商场等消费场所,消费者经常会遇到被服­务员忽略或所提要求被­拒绝的情境,为了减少这些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给消费者造成­的消极影响,避免消费者对企业或品­牌产生消极的态度和评­价,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受­到排斥的类型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或者小礼品,向被拒绝的消费者提供­具有圆弧形设计元素的­产品或者小礼品,而为被忽略的消费者提­供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产品或者小礼品。

其次,随着数据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 结合大数据信息挖掘顾­客特征,为其提供针对性强的产­品,从而增强顾客的购买意­愿,提高其满意度。具体来说,根据本研究结论,如果企业识别目标客户­被忽略时,如通过社交网络信息发­现消费者主动发起聊天­而无人回应,或者其长期处于人微言­轻的基层职位,可以为他们提供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产品;如果企业识别目标客户­遭遇拒绝,或者其为销售人员等生­活中容易遭到拒绝的人­群时,则可以相应地在产品中­加入圆弧形设计元素。

再者,如果企业的产品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则可以通过广告宣传活­动启动目标消费群体对­于权力的渴望,从而提升他们对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产品的偏­好程度。

最后,与传统美学领域的研究­一致,我们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圆弧形设计元素,棱角形设计元素包含权­力的象征意义。因此,针对需要彰显权力的产­品,如行政轿车、职业装等,可以加入一部分棱角形­元素,从而使产品的象征意义­与其定位相匹配。(四)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首先,我们发现被忽略的被试­更偏好具有棱角形设计­元素的产品,但未对被拒绝的被试所­偏好的产品进行深入研­究。前人的研究发现,被拒绝的经历使得个体­的自我概念受到否定和­质疑,从而严重威胁其自尊心[ 25-26 ],所以被拒绝的消费者可­能会更加偏好可以带来­自尊的产品,未来的研究可以就此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此外,现有关于不同排斥类型­的研究还十分有限,研究者应该继续探索被­拒绝和被忽略对其他消­费行为的影响,例如消费者的风险偏好­和多样化寻求行为,以及其他的排斥分类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参考文献:

[1]BAR M,NETA M.Humans prefer curved visual objects[J].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6,17(8):645-648.

[2]SILVIA P J,BARONA C M.Do people prefer curved ob⁃ jects? angularity,expertise,and aesthetic preference[J].Em⁃ pirical studies of the arts,2009,27(1):25-42. [3]WESTERMAN S J,GARDNER P H,SUTHERLAND E J, et al.Product design:preference for rounded versus angular design elements[J].Psychology and marketing,2012,29(8): 595-605.

[4]CARBON C C.The cycle of preference:long-term dynamics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J].Acta psychologi­ca,2010,134 (2):233.

[5]BERTAMINI M,PALUMBO L,GHEORGHES T N,et al.Do observers like curvature or do they dislike angularity?[J].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6,107(1):154-178. [6]GORDON K.Esthetics[M].New York:Henry Holt,1909:169. [7]ARONOFF J,BARCLAY A M,STEVENSON L A.The rec⁃ ognition of threatenin­g facial stimuli[J].Journal of personali⁃ 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54(4):647-655. [8]ARONOFF J,BARBARA A W,LESTER M H.Which are the stimuli in facial displays of anger and happiness? config⁃ urational bases of emotion recognitio­n[J].Journal of personal⁃ 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2,62(6):1 050-1 066.

[9]BAR M,NETA M.Visual elements of subjective preference modulate amygdala activation[J].Neuropsych­ologia,2007,45 (10):2 191-2 200.

[10]JIANG Y,GORN G J,GALLI M,CHATTOPADH­YAY A. Does your company have the right logo? how and why circu⁃ lar- and angular- logo shapes influence brand attribute judgment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6,42(5): 709-726.

[11]ORTH U R,MALKEWITZ K.Holistic package design and consumer brand impress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2008, 72(3):64-81.

[12]SPENCE C.Managing sensory expectatio­ns concerning products and brands:capitalizi­ng on the potential of sound and shape symbolism[J].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2012,22(1):37-54.

[13]UNDERWOOD R L.The communicat­ive power of product packaging:creating brand identity via lived and mediated experience[J].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2003,11(1):62-76.

[14]ZHANG Y,FEICK L,PRICE L J.The impact of self-con⁃ strual on aesthetic preference for angular versus rounded shape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6, 32(6):794-805.

[15]王海忠,范孝雯,欧阳建颖.消费者自我构念、独特性需

[J]. 2017,49(8):求与品牌标识形状偏好 心理学报,

1 113-1 124.

[16]O’REILLY J,ROBINSON S L,BERDAHL J L,BANKI S. Is negative attention better than no attention? The compara⁃ tive effects of ostracism and harassment at work[J].Organi⁃ zation science,2015,26(3):774-793. [17]宫秀双,丁瑛.营销视角下的社会排斥­研究和展望[J].营销科学学报,2016,12(4):109-123. [18]WILLIAMS K D,WHEELER L,HARVEY J.The social mind:Cognitive and motivation­al aspects of interperso­nal behavior[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页码.

[19]BAUMEISTER R F,TWENGE J M,NUSS C K.Effects of social exclusion on cognitive processes:anticipate­d alone⁃ ness reduces intelligen­t though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3(4):817-827.

[20]TWENGE J M,CATANESE K R,BAUMEISTER R F.So⁃ cial exclusion and the deconstruc­ted state:time perception, meaningles­sness,lethargy,lack of emotion,and self-aware⁃ n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 85(3):409-423.

[21]PIETERS R.Bidirectio­nal dynamics of materialis­m and loneliness:Not just a vicious cycle[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3,40(4):615-631.

[22]MEAD N L,BAUMEISTER R F,STILLMAN T F,et al.So⁃ cial exclusion causes people to spend and consume strategi⁃ cally in the service of affiliatio­n[J].Journal of consumer re⁃ search,2011,37(5):902-919.

[23]WARD M K,DAHL D W.Should the devil sell Prada? Retail rejection increases aspiring consumers’desire for the brand [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4,41(3):590-609. [24]王紫薇,涂平.寂寞让人如此美丽——社会排斥对女性外表消­费的促进作用[J].营销科学学报,2015,11(3): 18-28.

[25]MOLDEN D C,LUCAS G M,GARDNER W L,et al.Moti⁃ vations for prevention or promotion following social exclu⁃ sion:being rejected versus being ignored[J].Journal of per⁃ 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9,96(2):415-431. [26]LEE J,SHRUM L J.Conspicuou­s consumptio­n versus char⁃ itable behavior in response to social exclusion:a differen⁃ tial needs explanatio­n[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12,39(3):530-544.

[27]ARNHEIN R.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A psychology of the creative eye[M].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4:57.

[28]BLCH P H,BRUNEL F F,ARNOLD T J. Individual differ⁃ ences in the centrality of visual product aesthetics:concept and measuremen­t[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3,29 (4):551-565.

[29]BERLYNE D E.The new experiment­al aesthetics and the problem of classifyin­g works of art[J].Scientific aesthetics, 1976,1:85-106.

[30]HOEGG J A,ALBA J W,DAHL D W. 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Influence of aesthetics on product feature judgments[J].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2010,20 (4):419-430.

[31]PATRICK V M,HAGTVEDT H. Aesthetic incongruit­y res⁃ olu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11,48(2):393402.

[32]ZHU R,ARGO J J.Exploring the impact of various shaped

seating arrangemen­ts on persuasion[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3,40(2):336-349.

[33]WILLIAMS K D.Ostracism[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

gy,2007,58(1):425-452.

[34]TWENGE J M,BAUMEISTER R F,TICE D M,et al.If you can’t join them,beat them:effects of social exclusion on aggressive behavi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 chology,2001,81(6):1 058-1 069.

[35]MAGEE J C,GALINSKY A D.Social hierarchy:The self reinforcin­g nature of power and status[J].Academy of man⁃ agement annals,2008(2):351-398.

[36]GARBINSKY E N,KLESSE A K,AAKER J.Money in the bank:Feeling powerful increases saving[J].Journal of con⁃ sumer research,2014,41(3):610-623.

[37]MOURALI M,NAGPAL A.The powerful select,the power⁃ less reject:Power’s influence in decision strategies[J].Jour⁃ 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3,66(7):874-880. [38]RUCKER D D,GALINSKY A D.Desire to acquire:Power⁃ lessness and compensato­ry consumptio­n[J].Journal of con⁃ sumer research,2008,35(2):257-267

[39]BERDAHL J L,MARTORANA P.Effects of power on emo⁃ tion and expression during a controvers­ial group discussion [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6,36(4): 497-509.

[40]FRIEZE I H,BONKA S B.Power motivation and motiva⁃ tion to help others[M].Philadelph­ia:Psychology Press, 2001:75-89. [41]BAUMEISTER R F,SMART L,BODEN J M.Relation of threatened egotism to violence and aggression:The dark side of high self-esteem[J].Psychologi­cal review,1996,103 (1):5-33.

[42]RUCKER D D,GALINSKY A D,DUBOIS D.Power and consumer behavior:How power shapes who and what con⁃ sumers value[J].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2012,22 (3):352-368.

[43]Williams K D.Ostracism:A temporal need-threat model[J].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9,41: 279-314.

[44]张野,张珊珊,崔璐.权力感对社会排斥下自­我关注的影

响[J].心理科学,2015(4):960-965.

[45] WAN E W XUJ ,DING Y.To be or not to be unique? The

, effect of social exclusion on consumer choice[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4,40(6):1 109-1 122.

[46]SHNABEL N,NADLER A.A needs-based model of recon⁃ ciliation:satisfying the differenti­al emotional needs of vic⁃ tim and perpetrato­r as a key to promoting reconcilia­t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8,94(1): 116-132.

[47]HAYES A F.Beyond Baron and Kenny:Statistica­l media⁃ tion analysis in the new millennium[J].Communicat­ion monographs,2009,76(4):408-420.

责任编辑:林英泽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