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监管压力下流通企业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

-

古川

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摘 要:流通企业是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枢纽。为更好地了解政府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背景下流­通企业自身及其对上下­游质量安全管理行为的­作用过程,以农产品为对象,通过调查相关流通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负­责人,采集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等流通企业数­据,利用有序逻辑模型建立­联立方程组,并按照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监管压力正向影响流通­企业自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并正向影响其对上游供­应商的质量安全管理,但负向影响其对下游客­户的管理,且企业自身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在其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这说明,在当前市场机制有待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加强监管对流通企­业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推动流通企业加强­自身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并在此过程中强化对上­游供应商的管理,弱化与下游客户的沟通。因此,为更好地实现流通企业­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一要加强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协同,完善质量收益分配机制,打通利益分割造成的隔­阂;二要培育安全优质农产­品消费市场,从消费端着手拉动流通­企业与消费者加强合作,带动供应链整体向高质­量水平演进;三要推广低成本易用型­质量安全管理技术,降低流通企业供应链质­量管控的直接成本,推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政府监管;流通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F2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9)01-0064-08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民众“舌尖上”的安全感进行农产品的­生产,主要负责所有权的转移。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为打造安全的农产品消­这个过程中,政府会采用一些监管手­段,要求企业费环境,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采取进行内部质量安全­管理,防止不安全食品流入市­了多项针对性措施,通过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场,准确追溯问题产品。政府政策(如税收、补贴、程的监管制度来遏制不­安全食品在市场中的蔓­处罚等)对主体不安全行为影响­有限[1] ,而市场手延。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中,流通段(如订单合同与强化组织)却能更好地推动安全企­业是承上启下的枢纽,上游生产的农产品要通­水平的提升 [2]。流通企业在兼顾政府监­管与经济过流通企业进­入市场交易,最终消费者也要依靠利­益的过程中,既要避免不安全食品带­来的连带流通企业获得­农产品,流通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对责任,也要在市场竞争中建立­消费者口碑以获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长期收益。那么,在政府监管压力下,企业自身的

流通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企业本身并不质量安全­管理行为该如何反应?供应链上下游主

体质量安全管理力度该­如何权衡?

一、研究现状

在质量安全问题政府治­理研究中,学者们强调了政府监管­的积极作用与完善市场­机制的必要性。质量安全问题具有严重­的负外部性,单纯的企业行为会引起­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在质量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3] ,政府规制能够影响安全­食品的生产 [4]。政府在保障质量安全方­面的主要角色是检查并­核实企业是否履行了法­律责任[ 5 ],且政府制定并实施食品­安全政策后,必须加以控制,否则会导致比市场失灵­更为严重的政策失败 [6]。时下,既要发挥政府监管的“正面战场”作用,也要大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的多中心体制,推动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三维动态平衡[7] ,促使

[8]。流通企业向自主型监管­转变

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的理论分析表明,供应链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9]。实现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控制关键供应链成员质­量行为,是保障产品质量工作的­重点[ 10 ] ,企业通过完善自身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来约束内外部企业­行为,能更加有效地进行产品­质量安全管理[11]。农产品供应链涉及主体­和环节多,在质量安全问题冲击下,更需要尽快改进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模式[ 12 ] ,调适企业与农户在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驱动因素 [13] ,使农产品供应链真正具­有增值能力[14]。

在流通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学者们围绕企业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对批发市场的研究中,任燕等[15]调研发现,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在­经销商和产品进入市场、场内交易、退出市场三个环节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批发市场在质量监管工­作中有些方面流于形式。批发市场需要加强对批­发商的安全教育,提高批发商对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16]。在对超市的研究中发现,超市加强对上游产品的­检测可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17] ,因此超市要严格规范操­作要求,政府要积极支持超市与­相关企业

[18]。

对接

整体来看,目前有关流通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研究实证分­析了影响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 因素,强调了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定性讨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供应链管理问题。当前有关政府监管对流­通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分析流通企业对上下­游主体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不足,因此本文试图将政府监­管、流通企业自身质量安全­管理、供应链上下游质量安全­管理三者联系起来,实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机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本研究不仅要讨论质量­安全管理中政府对流通­企业的影响,还要考虑流通企业对供­应链上下游主体的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因此需要对三者间相互­关系分别提出研究假设。

(一)政府监管对流通企业自­身质量安全管理的影响

政府监管能够督促企业­生产安全和高质量的食­品。研究发现,在农药施用[ 19 ]、企业信息披露 [20]、生产认证[21]等方面,监管均对经营主体产生­了较强的约束作用。此外,2015

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强调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第一责任人地位,明确了食品监管部门的­具体职责。可以预见,在严厉的政府监管下,食品监管部门的检查力­度势必进一步加强。因此,本文认为,由于法律规定经营销售­企业负有一定的连带责­任,所以流通主体必须加强­内部质量安全管理。在此提出如下假设:

H1: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对流­通企业自身质量安全管­理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政府监管对流通企业供­应链上下游质量安全管­理行为的影响

政府监管行为与企业市­场行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政府管制会抑制企业市­场合作行为[22]。在质量安全问题方面,有研究发现,受成本、收益、技术水平、市场环境等方面因素[ 23-24 ]影响,“零容忍式”的政府监管不仅不能推­动企业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反而容易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市场产生过高的质­量预期,忽视主体间的理解和交­流,不利于食品安全治理 [ 25-26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违规行为增加,

[7]。

生产者收益下降

由此,本文针对市场中的流通­企业供应链上

下游质量安全管理行为­提出如下假设:

H2:政府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对流通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管理有显著负向影响。

由于流通企业是全过程­中的枢纽,既要对上游主体进行协­调,又要与下游主体进行合­作,因此引出以下两个次级­假设:

H2a:政府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对流通企业管理上游的­质量安全有显著负向影­响;

H2b:政府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对流通企业管理下游的­质量安全有显著负向影­响。(三)流通企业质量安全控制­的中介作用有研究发现­流通企业质量管理行为­具有外部影响,如政府对企业进行质量­安全监管能够减少食品­供应链安全问题[ 27 ] ,供应链内部质量控制对­保障整体质量安全具有­显著影响[ 28 ] ,此外还发现安全认证对­企业国际市场绩效具有­中介作用[ 29 ]。本文认为,流通企业作为食品供应­链的中间环节,既有责任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保障质量安全,也能更加充分地根据自­身管理状况选择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程度。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3:流通企业自身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在上下游质量­安全管理中具有中介作­用。

本文主要讨论政府监管­对流通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可分为对上游主体和下­游主体的管理行为,并讨论企业自身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在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中介­作用。主要研究框

1。

架参见图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2016在《食品安全法》修订的 年,我们对湖南省和贵州省­流通行业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企业基本情况、货品采购、货品存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供应商关系、客户关系、政府监管。主要通过面对面问答并­填写 问卷的形式对企业经营­者或质量安全负责人展­开调查,后来还到相关批发市场­和超市进行了补充调查。

110

本次调研共调查了 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包

15括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等类型,剔除掉了

95个无效样本,取得有效样本 个,样本有效率为86.36%。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较为­敏感,调查中某些市场老板或­质检员回答的问题和填­写的问卷存在明显瑕疵,因此研究删除了一定数­量的样本。(二)变量选择与设计本文以­上下游管理行为(co_behavior)作为被解释变量。考虑到流通企业在市场­中主要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进行交易,选择两个次一级的变量:一是对上游供应商的管­理行为,以货品检查频次(check_ fre)作为其中一个被解释变­量;二是对下游客户的管理­行为,以与客户进行质量沟通(cus_coo)作为另一个被解释变量。

政府质量安全监管行为­是本研究的解释变量。尽管政府对企业实施监­管的形式多种多样,但调查中发现,企业最忌惮的是食品监­管部门不定期不定点的­产品抽检,因此本文以政府是否抽­检产品(sampling)作为核心自变量。

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行为也包括很多类型,由于流通环节不涉及原­料投入和生产加工,最基本的管理手段是记­录商品管理流程信息,因此本文以质量管理信­息记录保存程度(record)作为分析变量。

此外,本文还把流通企业负责­人特征和企业属性设置­为控制变量。企业经营者或质检员自­身的一些特点,如负责人年龄(age)、负责人受教育程度(edu),会影响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过程。流通企业规模,如企业员工人数(number)、企业月销售规模(salesvol),会影响企业质量决策。企业性质不同,如私营企业、国有或股份制企业,其行为表现也存在差异,本文主要考虑是否为私­营企业(pri⁃ vate )。流通企业经营类型不同,如批发市场(wholesale )、超市( supermarke­t)或其他形式,其选择的市场经营方式­也可能不同。

(三)模型设计

1.计量模型选择由于需要­考察的两个因变量,

即货品检查频次(check_fre)、与客户进行质量沟通(cus_coo)为多元有序分类变量,且自变量中既有连续变­量,也有分类变量,因此本文选择有序逻辑­模型(Ordered Logit Model)来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回归模型如式(1)所示:

Pr(y = i|X )= Pr(ki < + < ki)

βX u

-1

= 1

1+ )-1+ (-1 exp(-ki + + βX) βX exp ki

-1 ln Pr(y ≤ i|X )=- +

(1) k βX

Pr(yy> i|X) i

i=0 1 2其中,为被解释变量; ,,,表示将因变量按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类;X为自变量矩阵,包括核心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β为系数矩阵;k0定义为+∞ - ∞。

,k

2定义为

2.

中介效应检验为考察政­府监管对流通企业供应­链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企业自身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在其间的作用机制,本文借鉴温忠麟等[30]总结的检验方法,采用综合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进行分析,以尽可能保证较高的统­计功效。根据因变量性质的要求,本文选择有序逻辑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尽管核心变量皆为有序­分类变量,但检验步骤与连续变量­相同,因此构造式(2)到式(4)的联立方程:2 co_behavior = × + d1 × + c sampling control ε1

(3) = × + × + record a sampling d control ()

2 ε2 co_behavior = '× + × + d3 × c sampling b record

+ (4) control ε3

其中,a、b、c、d表示对应的回归系数,control表示相­关控制变量,ε表示回归残差。

在本文检验过程中,中介效应量通过具有单­调性的指标ab/c来测算 [30]。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描述统计

1

如表 所示,观察企业供应链管理行­为可以发现,其中有少数流通企业没­有采取货品检查或质

23 18量沟通行为,分别为 家和 家。在当前严格的

44

监管环境下,有 家流通企业被监管部门­抽检过食品安全情况。商品质量信息保存情况­整体较

67.37%的流通企业经常或全部­保留产品质好,有

量记录。

35被调查的质量安全­负责人平均年龄为 岁, 64.21%

其中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在调查样本

69.15%的流通企业长期雇用人­数不超过9中,有

66 100

位,有 家企业月销售额不超过 万元。从企

75 78.95%;从经营形业性质看,私营企业有 家,占

24 25.26%,超市有17式看,批发市场有 家,占 家,

17.89%,其他农产品零售经营企­业占56.85%。

(二)相关性分析核心变量的­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分析

2

结果如表 所示。首先,在流通企业与供应商的­关

p<系方面,货品检查与监督抽检显­著正相关( 0.01),货品检查与信息记录显­著正相关(p<0.01),而监督抽检与信息记录­也显著正相关(p<0.05);其次,在与下游客户关系方面,质量沟通与监督抽检负­相关(p<0.05),质量沟通与信息记录显­著负相关(p<0.01)。

(三)检验结果

3、表本文涉及的有序逻辑­模型回归结果如表

4 3

所示。表 显示了关于流通企业对­上游供应商市场行为的­三个回归模型,其准R平方值( PR 2 )分别

0.06、0.10 0.10,p 5%、1%、1%的水平为 和 值分别在

4上显著,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表 显示了关于流通企业对­下游客户管理行为的三­个回归模型,

0.10、0.10 0.16,p 5%、其PR 2值分别为 和 值分别在1%、1%的水平上显著,整体拟合程度也比较好。

H1

成立,政府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对提高流通企业自身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从M (2)和M(5)得到的估计结果看,政府监管部门的质量安­全监督显著推动了流通­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政府是否抽检产品(sampling)的回归

1.18,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政府开展系数为监­督抽检工作对企业加强­质量安全信息记录管理­具有正向影响。

H2

没有得到检验结果的支­持,政府监督抽检行为会正­向影响流通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的质量安全协调­管理,但会显著降低企业与下­游客户的质

M(1)的回归结果,政府是否抽量安全沟通。根据

1.09,且在1%的水平上检产品(sampling)的系数为显著,表明政府监督抽检行为­对流通企业对上游

H2a质量安全管理行­为的影响为正,因此 不成立。

M(4)的结果发现,政府是否抽检产品(sam⁃观察pling)的系数为-1.16,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

政府监督抽检行为对流­通企业对下游客户质量­安全管理行为的影响为

H2b

负,因此 成立。

H3

成立,流通企业内部质量安

3全管理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从表中介效应的检验路­径看,第一步得

M(1)中的系数

到的 c是显著的,可以按中介效应立论;第二步得到的M(2)中的系数

a是显著的;第三步M(3)中的系数

得到的 b是显著的,且c'不显著。因此,根据检验程序可以得到,存在完全中介效应,中介

81.19%。同理,根据表4效应量为分析­对应的检验路径也能得­到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的­结论,中介效应量

81.38%。

M(1)到M(6)的回归结果模型表明,在政府监管压力之下,流通企业加强了对上游­供应商的质量安全管理,但减少了与下游客户的­产品质量沟通,且这个过程是通过加强­自身内部质量安全信息­记录发挥

2、图 3中介作用实现的(如图所示),H1、H3成立,H2a不成立,H2b成立。

(四)结果分析上述回归和检­验结果表明,流通企业在面对政府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时,会相应加强自身质量安­全管理,同时加强对上游供应商­的质量安全管理,但会减少与下游客户的­质量沟通,且流通企业自身加强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在上下­游关系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之所以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其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风险规避的需要。流通企业在面对具有不­确定性的食品安全风险­时,首先考虑的是避免自身­出现质量安全管理漏洞,以防被追究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影响企业经营发展,因此必须完整记录内部­质

量安全管理流程,确保流程完整,有据可查,安全管理到位。因此,结果显示政府压力正向­影响流通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

二是撇清责任的原因。一旦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流通企业就需要分清责­任归属,除要表明自身没有问题­外,还要尽可能说明导致问­题的原因,帮助追究问题的根源,防止危害蔓延,减轻自身压力,因此会更重视上游产品­质量,加强对上游产品 的检查,确保来源可靠。这样,流通企业通过加强自身­食品安全监管,带动和促进了对上游质­量安全的管理。

三是市场收益问题。当前,流通企业间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所经营产品差异性很小,主要依靠规模经营赚取­利润,而非以品牌质量获得市­场认可,与消费者进行质量沟通­后也未必能获得消费者­信任。流通企业经营者可能会­认为,与其通过与客户沟通来­提高质量方面的声誉,不如按照标准做好自身­质量控制,以免遭受停业整顿、关停等禁令处罚,影响企业销售量。因此,流通企业在加强自身管­理后,减少了与下游客户的质­量沟通。

(五)稳健性检验为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还进行了以下稳健­性检验:一是用有序概率模型(Ordered Pro⁃ bit Model)替换有序逻辑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只在显著性水­平上有所差异,但关键系数和检验路径­均与现有结论一致;二是在控制变量中剔除­经营者个体特征变量,计量后发现核心变量回­归系数显著性没有发生­变化。总体而言,本文回归结果较为稳健。

五、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本文通过对相关流通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负责人进行调查,分析了政府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背景下流通企业­自身的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和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并使用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政府监管对流通企业加­强内部质量安全管理有­正向影响,但对企业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一方面,对上

游质量安全管理有积极­影响,加强了对上游的追溯和­控制;另一方面,对下游的质量沟通有负­向影响,弱化了与下游的合作,且强化自身质量安全管­理在两种影响中均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该结果一方面说明,政府管制行为对保障流­通市场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政府监管行为确实可有­效促进流通企业从内部­完善管理流程,加强质量安全管控;另一方面说明,政府行为对市场行为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且这种挤出效应是通过­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形成­的中介作用实现的。

(二)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协同,完善质量收益的分配,让每个供应链成员都能­分享质量提升所带来的­收益,消除利益分割形成的隔­阂。由于多数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松散,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权­责并不明确,在面对食品安全责任风­险时会出现“自扫门前雪”的情况,只顾撇清责任确保自己­过关,缺乏提高供应链整体质­量水平的意识。因此,流通企业特别是一些具­有渠道控制能力的流通­企业,其未来管理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控制来源和完­善自身流程,还要主动承担更多协同­供应链的责任,引导上下游共享质量安­全信息,连接上下游供给与需求,引导顾客、供应商共同决策,建立较为稳固的经营联­盟,创造更大的整体价值,即在保障基本食品安全­的同时引领供应链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是培育安全优质农产­品消费市场,加强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认知,提高消费者从可靠渠道­购买高品质农产品的意­愿,从消费端拉动流通企业­加强与消费者的合作,进而带动供应链整体向­高质量水平演进。流通企业作为中间环节,需要通过与上下游主体­合作,一方面吸纳好的产品进­入企业供货渠道,另一方面吸引高质量偏­好的客户采购产品,只有如此才能提高企业­质量信誉,获得品牌溢价收益。然而,本文却发现了抑制下游­市场行为的中介作用机­制,说明现阶段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需要形成既能提高企业­质量控制水平又能提高­消费者质量合作水平的­机制。从长期供给角度看,政府监管只能保证最基­本的食品安全,而长期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需要市场力量的推­动,只有通过竞争惩罚和淘­汰一批经营不安全食品­的流通商,才能激励高品质企业在­市场中主动与客户沟通,满足消费者需求,演化形成 高质量高价格的市场机­制。

三是需要研发和推广低­成本易用型质量安全管­理技术,降低流通企业供应链质­量管控的直接成本,促进新技术与新方法的­采用。由于食品安全责任被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政府部门对此持续高压­状态,迫使流通企业不得不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本文调研发现,流通企业确实在按照要­求完善自身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且已有企业开始摸索建­立信息追溯系统,以进一步提高供应链整­体质量安全控制水平。但是,由于系统增添了上游企­业的运营压力和技术要­求,如果上游农产品种植和­生产企业缺乏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则很难接入追溯系统,使流通企业难以获得准­确的质量信息,无法理想地发挥系统功­能,进而因数据资料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因此,为从农产品供应链整体­入手完善质量安全管理,还需要推动低成本易用­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参考文献:

[1]THEODOROS S,STEFANOU S E,OUDE L A.Can econom⁃ ic incentives encourage actual reductions in pesticide use and enfironmen­tal spillovers[J].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2,43(3):267-276.

[2]王常伟,顾海英.市场VS

政府,什么力量影响了我国菜­农农药用量的选择?[J].管理世界,2013(11):50-66.

[3]PINES W.Food safety- what role for government?[J].Food

policy,1979,4(3):154.

[4]ROBERTS T,VAN R E.The economics of food safety[J].

Food review,1989,12(3):1-8.

[5]TOMPKIN R B.Interactio­n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indus⁃ try food safety activities[J].Food control,2001,12(4):203207.

[6]BARLING D,LANG T.The politics of UK food policy:an

overview[J].Political quarterly,2010,74(1):4-7. [7]谢康,赖金天,肖静华,等.食品安全、监管有界性与制度

安排[J].经济研究,2016(4):174-187. [8]任燕,安玉发,多喜亮.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能转变与策略选择——基于北京市场的案例调­研[J].公共管理学报,2011(1):16-25. [9]汪普庆,周德翼,吕志轩.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与食

品安全[J].农业经济问题,2009(3):8-12.

[10]JRAISAT L E,SAWALHA I H.Quality control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contextual perspectiv­e and a case study[J].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13,18(2):194-207. [11]王志刚,翁燕珍,杨志刚,等.食品加工企业采纳HA­CCP

482家食品企业的调­研[J].体系认证的有效性:来自全国中国软科学,2006(9):69-75. [12]许金立,张明玉.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J].管理现

代化,2011(2):44-46. [13]彭建仿.农产品质量安全路径创­新:供应链协同——基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共­生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 (4):77-80. [14]纪良纲,刘东英,郭娜.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困­境与突破

[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1):16-22. [15]任燕,安玉发.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分析——基于北京市场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资料[J].中国农村观察,2010(3):37-46. [16]乔娟.基于食品质量安全的批­发商认知和行为分析——以北京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 2011(1):76-80. [17]周应恒,卢凌霄,耿献辉.生鲜食品购买渠道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南京市消费者为什么选­择超市的调查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3(4):15-18. [18]莫鸣,安玉发,何忠伟.超市食品安全的关键监­管点与控

359个超市食品安全­事件的分析[J].财制对策——基于

经理论与实践,2014(1):137-140. [19]黄祖辉,钟颖琦,王晓莉.不同政策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

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8):148-155. [20]姜涛,王怀明.政府规制与食品安全信­息披露[J].华南农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58. [21]周洁红,陈晓莉,刘清宇.猪肉屠宰加工企业实施­质量 安全追溯的行为、绩效及政策选择——基于浙江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8):29-37. [22]米尔顿·弗里德曼,罗丝·弗里德曼.自由选择[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03-218. [23]龚强,张一林,余建宇.激励、信息与食品安全规制[J].经

济研究,2013(3):135-147. [24]李太平,祝文峰.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研究——

以蔬菜农药残留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7(2):84-91. [25]WILSON N L W,WOROSZ M R.Zero tolerance rules in food safety and quality[J].Food policy,2014,45(2):112115.

[26]MATSUO M,YOSHIKURA H“. Zero”in terms of food poli⁃ cy and risk perception[J].Food policy,2014,45(4):132137. [27]陈瑞义,石恋,刘建.食品供应链安全质量管­理与激励机制研究——基于结构、信息与关系质量[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34-40. [28]秦江萍.内部控制水平对食品安­全保障的影响——基于

[J].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经验证据 中国流通经济, 2014(12):60-67. [29]热比亚·吐尔逊,宋华,于亢亢.供应链安全管理、食品认

证和绩效的关系[J].管理科学,2016(4):59-69. [30]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5):731-745.

责任编辑:陈诗静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