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我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运行效应

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9.03.006引用格式:梁红艳.我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运行效应[J].中国流通经济,2019(3):50-61.梁红艳 350116)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 梁红艳

摘 要:合理有效的区域物流空­间关联网络有利于区域­物流活动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运行,实现区域物流

2005—2016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 年我国五大城市群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借助引力模型确定城市­间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关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析物流业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并探究其运­行效应发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群,城市群物流业发展区域­内差异逐渐扩大,具有典型的多级分化现­象;五大城市群物流业空间­关联紧密度逐步增加,网络等级度变化相对平­稳,网络效率逐年下降,网络结构日益稳定;网络密度的提升和网络­效率的下降有助于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区域内差异的缩小,森严网络等级结构的破­除有助于京津冀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但在其他城市群作用不­显著),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的提高有助­于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中介中心度的作用具­有区域差异性。因此,为更好地推动城市群物­流业协调发展,一要充分考虑各城市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明确各城市在城市群物­流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推动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产业联动与空间协同,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高度扁­平化功能分工格局以及­高效运转的物流业空间­关联网络;二要增强物流枢纽城市­空间生产能力,强化其对区域内落后城­市的辐射力,实现整体繁荣与区域协­调发展,避免断崖式局面的出现;三要积极改善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消除要素流动制度性障­碍,通过要素流动、区际贸易、企业分工合作等多种渠­道实现城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优化城市群物流业空间­配置,强化城市群物流业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使之高效低成本运转,提升物流业价值创造能­力。关键词:城市群;物流业;分布动态;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19)03-0050-12

一、引言

城市群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区域经济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发展城市群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路径选择。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实现城市 群一体化高效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引导物流资源跨区域整­合与优化配置,逐步形成合理有效的区­域物流空间关联网络,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这不仅是物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城市群一体化高效­发展的重要支撑。

关于区域物流空间网络,既有研究主要沿着

收稿日期:2019-01-3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研究”(14YJC79007­4);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供给侧改革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2016JDZ049)、“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质量及其绩效研­究”(FJ2018JDZ0­21)作者简介:梁红艳(1985—),女,湖北省仙桃市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物­流、

两个方向展开:一是以空间差异测算和­空间布局形态描述为主­的结构主义叙述。部分文献采用就业、增加值、货运量、物流基础设施规模、物流节点数量等指标,利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区位熵、泰尔指数等方法展开分­析。比如,针对长三角地区,有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物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城市间不平衡现象突出[1-2] ;针对京津冀地区,张璐璐等 [3]研究发现,京津冀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逐步形成了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大集聚中心。这些研究普遍认为,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会制约区域物流­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以­及物流业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部分文献从港口体系切­入展开分析。比如,程佳佳等[4]研究发现,珠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经历了原始单核结构→孤立双核结构→极核枢纽结构→双核枢纽结构→多核发展结构的演化;蒋自然等

[5]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技术和重心偏移法、半径维数法等方法研究­得出,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总体上由极化转向离散。二是以城市间联系与网­络构建为主的关系主义­叙述。目前,主要有物流业产业联系、物流企业联系以及交通­流三种视角,不同的视角反映了城市­物流体系的不同方面。基于城市物流业产业联­系的研究主要通过评价­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和­确定辐射范围来构建区­域轴—辐物流网络,研究区域集中于长三角[6]、京津冀[7-8]、长江沿岸地区[9] ,并根据所构建的物流网­络,从城市等级与定位以及­城市间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提出推进城市群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基于物流企业联系的研­究,主要利用物流企业分支­机构数据展开。比如,董琦等 [10]基于物流企业网络,解释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网络的节点­层级性、流联系等级性、网络格局差异性等特征;王克强等[11]基于大型物流企业分支­机构数据,考察长三角城市网络,发现长三角城市的联系­高度集中于各中心城市­之间,外围城市被边缘化,多中心辐射、拉动外围城市协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城市群尺度下基于交通­流对交通网络和城市网­络结构的研究,集中于京津冀[ 12-13 ]、长三角[ 14-15 ]、珠三角[ 16 ]地区。

上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间。一是已有研究针对沿海­三大城市群的分析较多,关于其他城市群以及对­不同城市 群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比较缺乏;二是已有研究更多基于­属性数据刻画区域物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忽视节点间关系,无法揭示关系对网络运­行的影响。而关系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属性数据的表­现。基于城市网络理论,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与自身条件有关,更与该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有关。城市的发展本质上取决­于各种权力的空间分配,权力越集中的城市,其空间生产能力越强,吸附资源的能力越强,辐射范围越广,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鉴于此,本文基于关系数据,重点研究我国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运行效应,对认识城市群物流业发­展规律、促进城市群物流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测度2005—2016

年我国城市群城市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并分析­其分布动态,进而在此基础上借助引­力模型确定城市间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关联关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方法解析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并进一步探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运行效应。

二、中国五大城市群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

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是­构建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的基础。本文首先对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核密度非参数估­计法考察城市群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分布动态,以掌握我国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相关特征。(一)研究区域说明根据国务­院批复文件,目前我国已正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哈长、中原、北部湾和关中平原九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发育相对成­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本文选取上述五大城市­群展开分析,并根据相关文件界定

98其空间范围(五大城市群共包括 个城市)。(二)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关于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既有研究主要从地区环­境、物流业投入与产出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比如,王圣云等[ 17 ]考虑了区位环境、物流硬环境、物流软环境和经济条件­四个方面;李全喜

等 [ 18 ]提出,要从物流发展规模、三大产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等­方面入手建立指标体系;曹炳汝等 [ 19 ]提出,要从区域经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业务量、人力资源与信息化等方­面入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既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数据可得性,本文从城市经济环境支­持能力、城市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城市信息系统保障能力、城市物流业运作能力四­个维度入手构建城市物­流业发展水

1。本文研究的时平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参见表

2005—2016

间范围为 年,相关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缺失数据根据年增­长率推算得到。(三)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分布动态考虑到多个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信息高­度重叠

2005—和相关的情况,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

2016 98

年五大城市群 个城市的物流业发展水­平进

①。为细致考察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特征,采行评价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描绘各城市群物流­业发展分布

2。动态。各城市群主要分布特征­参见表

1.

分布位置我国五大城市­群总体以及各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均呈持续­上升趋势。纵向来看,五大城市群总体分布曲­线中心随时间推移逐渐­向右移动, 2005年、2009年、2013年、2016

年五大城市群物流0.613、0.817、1.086、业发展水平的均值分别­为1.452,表明观测期内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

1 基本呈上升趋势。横向来看,历年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可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群其物流业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群。发展水平最高的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以及发展­水

8.60%平靠后的成渝城市群年­均增速分别为 、8.36%、9.44%,发展水平居中的京津冀­和长江中游

7.29%和7.32%,首位优势城市群年均增­速分别为

和末位追赶现象明显。

2.

分布形态总体上,观测期内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分布的峰值不­断下降,宽度逐渐增加,说明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绝对差异有扩大­趋势。

3.

分布延展性五大城市群­总体和单独的分布曲线­均呈现出右拖尾现象,只是延展性表现不一。五大城市群总体以及物­流业发展水平领先的珠­三角城市群,其延展性呈现收敛趋势,意味着物流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追赶速度较­快,区域物流业发展具有收­敛趋势;而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京津冀城市群,其分布曲线的延展性均­呈拓宽趋势,意味着物流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持续发展,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

极化趋势长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均呈现为多峰分­布态势,而成渝和珠三角城市群­则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长江中游和京津冀

城市群物流业发展分布­基本由一个主峰和多个­侧峰构成,但侧峰较低,而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侧峰峰值较高,意味着其物流业发展均­具有明显的梯度效应。其中,与其他城市群不同的是,近几年珠三角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分布曲线­相对稳

2013年,2016

定,相比于 年其右侧峰值稳定,仅左侧峰值略有提高。成渝城市群物流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这可能是因为区域内中­心城市占据着绝大部分­物流业发展资源,而外围城市又缺乏赶超­的相对优势,结果导致城市群内部发­展差距难以缩小。

三、中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

在城市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物流业空间­关联网络并分析其结构­特征。(一)研究方法

1.

空间关联关系的确定构­建空间关联网络的关键­是确定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联系。根据现有文献,空间关联关系的确定主­要采用引力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格兰杰因果关系(VAR Granger Causality)检验法。比如,格罗内

Groenewold N)等

沃尔德( [ 20 ]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我国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

VAR

析;李敬等 [ 21 ]运用 模型识别并确定了我国­各省市区之间的空间联­系;陈昕等[ 22 ]通过引力模型

1993—2013

测算 年京津冀城市间空间关­联强度,并基于此分析了城市社­会经济区位度的时空变­化趋势;李林玥等 [23]通过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VAR

模型相比,引力模型可以刻画空间­关联网络

VAR的动态演变特征。而且,由于 模型对滞后阶数的选择­比较敏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构建的­精确性。因此,本文选用引力模型来确­定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关联关系。具体计算公式为:

Mi Mj Mi

Rij = kij

, kij =

2 M

Dij +M

i j

上式中,Rij 表示城市i 与城市 j 之间物流业发展的引力;Mi 、Mj 分别表示城市i 和城市 j 的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参见前文主成分分析测­算 结果);Dij 表示城市i 与城市 j 之间的距离,本文用公路距离表示城­市间的距离,数据利用百度地图计算­得到;kij 表示城市i对城市i与­城市 j 之间物流业关联度的贡­献度。

2.

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的刻画指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关系数据,采用图论工具、代数模型描述网络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式,并探究各关系模式对网­络中成员个体及网络整­体的影响。

(1)整体网络特征。通常采用网络密度、网络关联性(关联度、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来刻画整体网络结构特­征。

①网络密度。网络密度反映空间关联­网络的紧密程度,被定义为实际拥有的连­线数与整个网络中最多­可能拥有的连线数之比。设网络节点个数为N ,网络中实际存在的关联­线条数为L ,则网络密度Dn的计算­公式如下:

=

Dn L

( - 1)

N N ②网络关联性。关联性反映网络的稳健­性。如果网络中各节点之间­存在一条直接或间接的­路径相连,意味着该网络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如果一个网络中的很多­条线都通过一个节点相­连,说明该网络的运作极大­地依赖这个节点,一旦该节点被排除,网络就可能崩溃,意味着网络不稳健,关联性较低。表征关联性的关联度C­通过可达性测量,设网络节点个数为N ,网络中不可达节点的对­数为V ,则关联度C的计算公式­如下:

=1-

C V

N(N -1) 2对于有向网络,与关联性密切相关的一­个指标是网络等级度。网络等级度指网络节点­之间在多大程度上非对­称可达。网络等级度越高,说明网络结构越森严。设网络中对称可达节点­的对数

,max(K)

为 K 为最大可能的对称可达­节点的对数,则网络等级度GH 的计算公式如下:

K

GH = 1 -

max(K)此外,还有一个指标可以反映­网络关联性,即网络效率。网络效率指网络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多余的连线。网络效率越低,说明节点间溢出渠道越­多,网络越稳定。设网络中多余连线的条­数为

,max(M)

M 为最大可能的多余连线­的条数,则网

络效率GE的计算公式­如下:

M

GE =1-

max(M ) (2)个体网络特征。中心性(Centrality)是研究各节点在网络中­地位和作用的指标。一个节点在网络中越处­于中心位置,其在网络中的影响力越­大,越能影响其他节点。刻画网络中心性的常见­指标包括相对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

①点度中心度指网络中与­某节点直接相关联的节­点的数目(用n表示),反映各节点在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的程度。为比较分析不同规模网­络中节点的点度中心度,通常选用相对点度中心­度。设网络中节点的个数为­N ,则相对点度中心度C 的计算公式如下:

RD

n

CRD =

-1

N ②中介中心度刻画某个节­点对资源控制的程度,反映该节点在多大程度­上控制着其他节点间的­关系。如果一个节点处于许多­点对的最短路径上,则该节点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度。假设节点 j与节点k之间存在的­捷径数为g ,节点 j 与节点k

jk之间存在的经过节­点i的捷径数为g i) ,节点i 控

jk

制节点 j 与节点k关联的能力为­b i) ,则其计算

jk

公式如下:

= b i) g i) g

jk jk jk

把节点i对应的网络中­所有点对的中介度相加­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可以得到相对中介中心­度: 2∑∑b

N N

i jk

Cbi = ≠ ≠ < j k

( j k i ,j k)

2-3N +2

N ③接近中心度刻画某个节­点不受其他节点控制的­程度。如果一个节点与网络中­所有其他节点之间的距­离都很短,则该节点具有较高的接­近中心度。一个节点的接近中心度­为该节点与网络中所有­其他节点的捷径距离之­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d

n

C -1

APi ij

=1 j此为绝对接近中心度。将绝对接近中心度除以­最小接近中心度,可以得到相对接近中心­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C -1

=

C -1

APi

-1 n

RPi 也可表示为:

= -1

C n

RPi

C -1

APi (二)中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网络结构构建­及特征分析

1.

五大城市群物流业空间­关联网络构建本文根据­引力模型计算结果,得到各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引力矩阵。以引力矩阵同行均值作

1,为统一临界值,如果引力值高于该临界­值记为表明该行城市与­该列城市的物流业发展­存在关联

0,表明该行关系,如果引力值低于该临界­值记为城市与该列城市­的物流业发展不存在关­联关系,并据此建立关联关系矩­阵。为展示网络结构形

UCINET Netdraw态,也可利用 软件的可视化工具描绘­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网络。

2.

整体网络结构特征

(1)网络密度。表3

描绘了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密度的­演变趋势。考察期内,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关系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 242

年五大城市群总体关联­关系数为 个, 2016 466

年上升到 个。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

2005江中游、成渝城市群的网络密度­分别从 年的0.160 0、0.203 3、0.219 8、0.154 8、0.195 8

提高到了2016 0.333 8、0.428 6、0.340 7、0.277 8、0.408 3,

年的表明中国五大城市­群城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关联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可以看到,仍然存在较大提

升空间。从横向看,五大城市群按网络密度­均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三角、长江中游,可见城市群所含城市数­量越多,密度越小。

(2)网络关联性。网络关联度的测度结果­显示,2005—2016 1,表明我国各

年网络关联度均为城市­物流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每对城市的物流业发展­均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考察期内,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

4。从网络等级度的变化较­为复杂。具体参见表纵向来看,各城市群网络等级度无­明显波动;从横向来看,五大城市群按网络等级­度均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其中,珠三角城市群网络等级­度最高,约为最低者成渝城市群­的两倍,说明珠三角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等级结构森严。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效­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具体

5。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参见表

2005 0.873 6、0.858城市群的网络效­率分别从 年的

0、0.840 2、0.876 5、0.857 8 2016

下降到了 年的0.692 8、0.615 4、0.710 1、0.749 0、0.631 1,表明空间关联网络中的­连线不断增多,网络稳定性得以提升。

3.

个体网络结构特征本部­分主要通过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来揭示五大­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在物­流业 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②。

首先,基于城市中心度空间分­布结构和差异视角,对上述三种个体网络特­征进行总体分析,试图揭示五大城市群城­市中心性的基本分布规­律。

6 2005—2016

表 列出了 年各城市群内部在中

20%和后10%的频率较高的城心度排­名中位于前市。通过加总所有年份各城­市三种中心度在对应区­间内出现的次数,进而据此求得各城市落­入相应区间的频率。比如,上海历年来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均位于长三­角城市群排

20%,其出现在长三角排名前­20%区间的次名的前

36 20%区间的频率为100%。数为 次,落入排名前可以看出,各城市群内,省会城市、直辖市以及经济发达城­市拥有较高的中心度,而经济欠发达城市和处­于城市群边缘的城市其­中心度相对较低。总体而言,五大城市群均呈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网络结构特征。以长三角为例,上海、苏州、常州三个经济发达且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在三­种中

20%,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心度排名中均位于前属­于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网­络的核心圈层,对周边城市具有较强的­空间辐射能力。其他城市属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外围圈层,其中南京、杭州、无锡、合肥等城市中心度指标­相对较高,与中心城市联系紧密;安庆、舟山、池州等经济欠发达城市­地理位置相对边缘,与其他城市间的物流业­务联系也相对较少,属于网络的边缘圈层。

6 2005—2016

表 年五大城市群城市中心­度排名统计 为分析各城市群中心度­区域内的差异,计算

7。可以看城市中心度的变­异系数。具体参见表到,珠三角城市群最大,京津冀城市群次之,后面是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垫底。珠三角城市群中心度差­异最大,其原因可能是深圳、广州、东莞等地依托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取得­了物流业的长足发展,而其他城市发展机会很­少。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内差­异较大,其原因可能是北京、天津、石家庄凭借城市等级优 势占据了较多物流资源,削弱了其他城市物流业­的发展基础。

接下来,从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三个细分指­标入手展开具体分析。(1)点度中心度。五大城市群相对点度中­心

8

度各年度平均值如表 所示。总体来看,按相对点度中心度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珠三角、成渝、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排名越靠前,表明城市群内部城市物­流业发展间的关联关系­数越多。下面,以长三角为例做具体分­析。无论是点出度还是点入­度,其城市中心度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从点出度看,合肥、南通、宣城点出度最高,说明它们在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具有强大的物流辐射能­力;无锡点出度最

2/5,说明无锡对周边城市的­空间辐低,仅为合肥的射能力非常­弱。从点入度看,苏州、上海、无锡等城市点入度最高,说明这几个城市能够从­周边城市吸取资源,不断整合集聚外部力量­发展物流业。而池州、安庆等城市与城市群内­的其他城市物流业联系­较弱,既难以对周围城市产生­辐射,也较少受到周边城市溢­出效应的影响。关于其他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点度中­心度较高的城市有深圳、东莞、广州;京津冀城市群中点度中­心度最高的城市为北京、天津,且点入度高于点出度,说明它们对其他城市的­物流业溢出效应低于受­益;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点度­中心度最高的城市为武­汉、长沙等;成渝城市群中点度中心­度最高的城市为成都、重庆。从演变趋势看,长江中游城市群200­9

年之后波动较大,其余四个城市群呈现出­相对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说明,总体看我国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均已开始融入网­络体系,与其他城市的关联关系­正在日益增强。

(2)中介中心度。五大城市群相对中介中­心度各年度平均值如表­9

所示。总体来看,按相对中介中心度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成渝、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珠三角城市群,排名越靠前,说明城市群物流运作对­中介城市依赖性越强,中介城市对城市群物流­运作主导力量越强。其中,长三角的上海、南京等城市,长江中游的武汉、长沙、南

8 2005—2016

表 年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

关联网络的相对点度中­心度平均值 昌等城市,成渝的重庆、成都等城市,京津冀的北京、天津等城市以及珠三角­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拥有所在城­市群最高的中介中心度,这些城市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是城市间物流业务联系­的途经点,在信息、资源方面调控能力强,在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桥梁和中枢角色。在各城市群

20%的城市按其中介中心度­占各区域中,排名前中介中心度总量­的比重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长江

71.3% 60.6%

中游( )、长三角( )、珠三角(59.9%)、成渝(53.9%)、京津冀(50.1%)。可以发现,各城市群内部中介中心­度分布不均衡,少数城市拥有高中介性,对物流网络支配力较强。从演变趋势看,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中­介中心度下降趋势比较­明显,长江中游和珠三角城市­群变化不明显,而京津冀城市群有所上­升。这说明,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内­部城市物流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直接,城市间全连通特征越来­越突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物流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需要通过中介城市进­行,城市间全连通特征较弱,更偏向于轴辐物流网络­结构形态。(3)接近中心度。五大城市群相对接近

10中心度各年度平均­值如表 所示。总体来看,按相对接近中心度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成渝、长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冀、珠

9 2005—2016

表 年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网

络的相对中介中心度平­均值 三角。城市群接近中心度平均­值越高,说明城市间发生联系的­速度越快。各城市群接近中心度排­名前两位的城市,长三角是上海和南京,珠三角是深圳和东莞,京津冀是北京和天津,长江中游是武汉和长沙,成渝是成都和重庆。单个城市接近中心度的­值越大,其物流运作越不受其他­城市控制。这些排名靠前的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间通达­性良好,物资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

10表 2005—2016

年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的相对­接近中心度平均值

处理等物流运作过程不­受其他城市控制。同时,这些城市往往也是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核心城市。从演变趋势看,长江中游城市群波动较­大,其余四个城市群接近中­心度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

四、中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空间网络结构运行效应

网络结构特征决定了网­络节点属性值的表现。在城市群物流业空间关­联网络中,城市在网络结构中的位­置决定了该城市在物流­固定资产投资和人才等­要素方面的吸引力和控­制力,并进一步影响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网络结构­和个体网络结构两个方­面入手,探究城市群物流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对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及区­域内差异等属性数据的­影响。

(一)整体网络结构效应本文­分别以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均值和变异系­数为被解释变量,以网络密度、网络等级度、网络效率为解释变量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分析,其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均取

11。自然对数。估计结果参见表

1.

整体网络结构对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影响(1)各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网­络密度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即网络密度对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 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表明网络密度的提升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网络密度提高意味着城­市群内部城市物流业发­展关联关系数量增加,城市间关联渠道增多,城市间空间溢出渠道增­多,物流业发展水平较低城­市通过融入网络所获得­的发展机会增多,有助于提高城市群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

(2)在京津冀城市群,网络等级度与物流业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网络等级度降低意味着­网络节点对称可达程度­提高,即各网络节点地位更趋­于平等,有利于各城市更好地获­取适宜的物流资源,从而有助于提高城市群­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但是,除京津冀外,其他四个城市群的检验­结果均不显著。

(3)网络效率与各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网络效率降低意味着空­间关联网络中连线数量­增加,城市间物流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流通渠道增­多,有助于提高城市群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

2.

整体网络结构对物流业­空间差异的影响(1)在长江中游、成渝、珠三角城市群,网络密度的估计系数为­负,说明网络密度的提高能­够显著缩小城市群物流­业发展差异,提高区域物流业发展空­间均衡性。网络密度提高意味着城­市关联关系数量增加,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城市­物流业发展空间差异,弱化空间极化趋势。但是,长三角与京津冀的估计­系数为正,不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2)网络等级度对各城市群­物流业空间差异的作用­均不显著。理论上讲,网络等级度下降意味着­各城市地位趋于平等,能够降低空间差异性。然而,本文样本检验结果并不­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观测期内我国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空间关联网络等级度­变化微弱,导致网络等级度的作用­无法判断。

3 ()网络效率回归系数为正,意味着观测期内网络效­率的降低缩小了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差异。网络效率降低意味着网­络中城市关联关系数量­增加,

能够破除中介中心度较­高城市对物流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控制力,有助于提高网络空间均­衡性。据此,我们认为,基于空间配置视角强化­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是缩小城市间物­流业发展水平差距的一­种重要驱动机制。(二)个体网络结构效应本文­以各年度物流业发展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各年度各城市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为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同样,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均取自然

F检验与豪斯曼(Hausman)检验,对数。首先根据确定选择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

12。模型。模型选择及检验结果参­见表

1.

点度中心度

12中模型(1)的估计结果,点度中心度根据表

1%的水平上显著,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且均在说明点度中心度­的提高对城市群物流业­发展具有

1%,长三角、正向促进作用。点度中心度每提高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的物流业

0.057%、0.050%、0.041%、发展水平就会分别提高­0.040%、0.034%。点度中心度的提高意味­着城市群物流业空间网­络中城市间建立的关联­关系更加广泛,城市物流业发展交流合­作更加频繁,有助于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2.

中介中心度

12中模型(2)的估计结果,除长江中游根据表

1%水平上的显著城市群外,其他城市群均通过了性­检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中,中介中心

1%,长三度回归系数值为负,中介中心度每降低

0.035%和角和珠三角物流业发­展水平就分别提高0.061%。中介中心度降低意味着­城市间直接联系增强,以其他城市作为交流中­介的依赖性减弱,城市间沟通更加顺畅,发展更加快速。成渝和京津冀城市群估­计系数为正,说明城市中介中心度每

1%,成渝和京津冀城市群的­物流业发展水平提高

0.019%和0.010%。其可能原因在于,就分别提高在成渝和京­津冀城市群,中介中心度高的城市作­为物流网络的桥梁和中­枢,能够有效控制和引导物­流运作,并对其他城市产生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从而有助于提高城市群­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可以看到,在不同城市群,中介中心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这可能与各城市群网络­化发展阶段的不同有关。发展初期,等级结构森严的城市群­通过中介城市进行交流­并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而随着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间关系趋于扁平化,城市群转为通过更有效­率的直接交流获得发展。不过,总体来看,系数绝对值较小,表明观测期内物流业发­展水平受网络中介中心­度的影响有限。

3.

接近中心度

12中模型(3)的估计结果,五大城市群根据表

1%

的估计系数均通过了 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接近中心度系数均为正,说明接近中心度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群物­流业的发展。这是因为,城市接近中心度越高,在城市群物流业发展进­程中与其他城市进行资­源交换的速度就越快,从而有助于提高城市群­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2005—2016本文在测度 年中国五大城市群城市­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引力模型确定了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关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了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特征,并进一步对其运行效应­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一是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均呈持续上升­趋势,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高于长江中游、成渝等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内差异逐渐扩大,呈现出典型的多级分化­现象。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由多极走向两­极分化,而其余城市群则呈现出­明显的多极态势。

二是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看,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的网络密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城市间具有普遍的­空间联系和空间溢出效­应,城市间物流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网络等级度变化相对平­稳,其中珠三角城市群网络­等级度最高,成渝城市群网络等级度­最低,说明成渝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地位相对最为平等,无森严的级别和等级;各城市群网络效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城市群物流网络越­来越稳定。

三是从个体网络结构特­征看,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城市相对拥有较高的中­心度,特别是珠三角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间分化现象­最为明显。在五大城市群中,珠三角的点度中心度均­值最高,长江中游最低,但同时可以看到,城市融入各自所在的城­市网络体系已经成为普­遍趋势。从点度中心度排名看,处于中心地位的城市有­南京、上海、长沙、南昌、成都、重庆、北京、天津、深圳、东莞等。成渝城市群的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均值最高,珠三角最低,且京津冀对物流枢纽中­介城市的依赖性在增强。中介中心度排名靠前的­南京、上海、长沙、成都、重庆、石家庄、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在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中发挥重要­的中介和桥梁作用。接近中心度排名靠前的­上海、南京、武汉、长沙、成都、北京、天津、深圳、东莞等城市在网络中扮­演着中心行动者的角色;而接近中心度排名末位­的马鞍山、黄冈、达州、承德、河源等地则在网络中扮­演着边缘行动者的角色。

四是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密度的提­高和效率的下降有助于­提高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内差异。森严网络等级结构的破­除有助于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但网络等级度对其他城­市群的作用并不显著。提高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能够提高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而言,降低中介中心度能够促­进物流业发展;对成渝和京 津冀城市群而言,提高中介中心度能够促­进物流业发展;而对长江中游城市群而­言,中介中心度的影响不显­著。中介中心度作用的区域­差异性,可能与发育阶段不同的­城市群对中介城市的依­赖性不同有关。

本研究的政策启示,一是充分考虑各城市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明确各城市在城市群物­流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推动物流业与三次产业­实现产业联动与空间协­同,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高度扁­平化功能分工格局以及­高效运转的物流业空间­关联网络;二是增强物流枢纽城市­空间生产能力,增强其对区域内落后城­市的辐射作用,实现整体繁荣与区域协­调发展,避免断崖式局面的出现;三是积极改善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消除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通过要素流动、区际贸易、企业分工合作等多种渠­道实现城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优化城市群物流业空间­配置,强化城市群物流业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实现高效低成本运转,提高物流业价值创造能­力。

*感谢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郑丽升在­数据收集和整理方面提­供的帮助。

注释:

①限于篇幅,未单独报告2005—2016 98

年五大城市群 个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测度结果,如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②限于篇幅,未单独报告2005—2016 98

年五大城市群 个城市网络个体中心性­测度结果,如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参考文献: [1]沈玉芳,王能洲,马仁锋,等.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

演化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4):618-623. [2]王能洲,沈玉芳,张婧,等.区域物流空间整合研究——基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实证

(4):36-41. [3]张璐璐,赵金丽,宋金平.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格

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9(1):60-71. [4]程佳佳,王成金.珠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化及动力

机制[J].地理学报,2015(8):1 256-1 270. [5]蒋自然,曹有挥.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集疏演化[J].经

济地理,2017,37(8):114-121. [6]谢守红,蔡海亚,朱迎莹.长三角城市群物流联系­与物流

网络优化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5,31(4):76-82. [7]李明芳,薛景梅.京津冀轴辐式区域物流­网络的构建与对

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5(1):106-111. [8]王飞飞,侯云先.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构建实证研

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8-13. [9]程艳,周燕萍,徐长乐.长江沿岸地区物流产业­空间结构

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11):1 412-1 418. [10]董琦,甄峰.基于物流企业网络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

构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2013(4):71-76. [11]王克强,万宁娜.长三角地区城市城际联­系度测度——

基于物流数据视角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7(10):25-37. [12]刘辉,申玉铭,孟丹,等.基于交通可达性的京津­冀城市网络集中性及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8): 37-45. [13]傅毅明,赵彦云.基于公路交通流的城市­群关联网络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4):91-100. [14]叶磊,段学军,吴威.基于交通信息流的长三­角地区网络空

间结构及其效率研究[J].地理研究,2016,35(5):992-1 002. [15]CHEN X.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high speed rail develop⁃ ment in China's Yangtze River Delta megaregion[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2013,3(2):113-122. [16]陈伟劲,马学广,蔡莉丽,等.珠三角城市联系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基于城际客运交通流的­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4):48-55. [17]王圣云,沈玉芳.我国省级物流竞争力评­价及特征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07(10):104-110. [18]李全喜,金凤花,孙磐石.区域物流引力和地位模­型的构

建及应用研究[J].经济地理,2010(10):1 619-1 624. [19]曹炳汝,曹惠惠.基于ANP-TOPSIS

的区域物流发展能[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力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4):42-47.

[20]GROENEWOLD N,LEE G,CHEN A.Regional output spillovers in China:estimates from a VAR model[J].Region⁃ al science,2007,86(1):101-122. [21]李敬,陈澍,万广华,等.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

[J].经济研究,2014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

(11):4-16.

[22]陈昕,彭建,刘焱序,等.基于DMSP/OLS

夜间灯光数据的京津冀­地区城市空间扩展与空­间关联测度[J].地理研究,2018(5):898-909.

[23]李林玥,孙志,贤龙翔“.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发展状况研究——夜间灯光数据在引力模­型中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39-58.

责任编辑:陈诗静

 ??  ??
 ??  ??
 ??  ??
 ??  ?? 4 2005—2016
表 年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
关联网络的网络等级度
4 2005—2016 表 年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空间 关联网络的网络等级度
 ??  ?? 5 2005—2016
表 年五大城市群物流业
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效率
5 2005—2016 表 年五大城市群物流业 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效率
 ??  ??
 ??  ??
 ??  ??
 ??  ??
 ??  ??
 ??  ??
 ??  ?? 12
表 个体网络结构效应的估­计结果
12 表 个体网络结构效应的估­计结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