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技术创新驱动中国物流­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研­究

- 杨守德

杨守德

150028)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摘 要:我国现代物流业经历了­漫长的成长期,即将迈入成熟期并进入­蓄力转型、提质增效关键阶段。对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速度、需求与成本结构、运行质量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消费升级等外生因素正­持续推动物流服务质量­提升,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公路货运组织化程度偏­低、仓储设施结构失衡、储运一体化运作不协调­等问题严重阻碍物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技术创新将在我国物­流业发展中产生重要引­领作用。2011

年以来,我国物流业增速明显放­缓,但物流技术创新集中爆­发,专利数量年均增速超过­两位数。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2011

年以来物流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物流业运行质­量

0.79%,经济总量同比增长2.53%。改善贡献显著,平均来看,物流技术专利每增加一­万项,物流业经营绩效提高因­此,为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物流装备市场需求差异­大、多层次需求并存、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大形势,推动我国物流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物流主­体信息处理能力,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加强智能装备制造,大力开发物流机器人;推动物流装备标准化、装载单元化,提升工具衔接、循环共用效率;依托信息技术重塑业务­流程,提高仓储智能化作业与­管理水平;创新物流业运营模式,政策鼓励业界先试先行。关键词:技术创新;物流业;运行质量;状态空间模型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物流业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成长期,即将迈入成熟期,但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物流业将以较高增­速进入成熟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尽管我国物流­业经历了漫长的成长期­但现代化标准物流起步­较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并不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后半段必

2010然将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状态;另一方面是 年我国物流业出现增速­放缓的拐点时,正值网络零

文章编号:1007-8266(2019)03-0062-09售业发展进入黄金­阶段,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物流服务需求,为物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当前,我国物流业正处于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受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三产占比持续增加等因­素影响,2010

年之后我国物流业增速­明显放缓。当前我国社会物流需求­趋于稳定,很难再出现电商物流那­样绝好的发展契机和巨­大的市场空间,物流主体面临的是更加­成熟的市场和物流消费­群体。在这一阶段,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产业组织变革不断加剧,市场格局

变幻莫测,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物流主体将更加难以在­传统业务中获利。从技术层面看,在信息技术革命向智能­技术革命过渡的重要阶­段,互联网+高效物流方式的转变方­兴未艾,物流业将持续以先进信­息技术为依托不断优化­组织方式和业务流程。技术创新将为物流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并释放巨大潜力,更好地驱动物流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由无序式向标准化转变,由经验式向智能化转变。

二、文献综述

2017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重要研判。与高速度相比,高质量的内涵更加丰富,也更难量化和把握。就此学界掀起了一股关­于经济发展质量科学内­涵以及高质量发展判断­标准的研究热潮。同时,学界也愈加清晰地认识­到,技术创新在驱动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贡献将愈加凸显。同样,处于降本增效关键转型­阶段的我国物流业也正­在酝酿一场关于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学术­大讨论。

(一)经济发展质量科学内涵­与高质量发展判断标准

建立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首先需要了解经济发展­质量的科学内涵。国内学者何伟[1]较早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研究,他把经济发展质量定义­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效率、创新实力、稳定性、协调性等特征的综合优

[2]从劣程度。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课题组两个维度出­发对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定义,该定义对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阐释,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该课题组认为,经济发展质量广义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可持续和经济­发展成果共享的结果,狭义上是产品和服务满­足居民需求的程度。这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满足需求的­程度。从现有资料的梳理情况­看,国内其他学者对于经济­发展的理论认知与上述­观点基本一致。关于高质量发展判断标­准的研究成果集中产2­017

生在 年之后。迟福林 [3]指出,经济社会进入 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明确列举了其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的­具体发展特征。在产业结构方面,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会逐渐获得主导地位;在产品结构方面,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将持续上升;在经济效益方面,降本增效将成为常态;在生态环境方面,环境

[4]就友好型企业将带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金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性质进行了全面阐释,通过对不同理论视角下­发展质量的含义进行梳­理和归纳,认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的一种多维发展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经济社会­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张占斌 [5]强调,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创新实力、协调程度、环境友好、开放共享等方面分别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任保平等 [6-9]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围绕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与评判体系构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在研究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体系、政绩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围绕效率变革探索设计­了一条符合当前中国实­际的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二)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关于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联关系的研­究可大致划分为劳动效­率派、市场行为派和产业结构­派。劳动效率派也可称为生­产能力派,以熊彼特[ 10 ]创新经济理论的出现为­节点。之前学者们并未明确将­创新纳入经济学分析框­架,但普遍认识到新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将大大­提高生产能力。比如,亚当·斯密[11]认为,分工是促使劳动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新

[10]以机械的使用和发明将­加速这个过程。熊彼特及后来的阿罗(Arrow K J)

[ 12 ]等多数学者均认为,新技术的使用必然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并进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市场行为派认为,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之­间存在互动关联关系,其研究重心普遍在不同­市场结构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上,但相关研究成果并未形­成统一的认知。而从技术创新对市场结­构影响的研究成果看,熊彼特[13]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指出,由技术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能够弥补垄断企业­因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造成的效率损失,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有利­于维持企业垄断势力。后来,罗森布鲁姆(Rosenbloom R S)等

[ 14 ]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研­发

投入与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的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福蒂亚(Futia C A)

[ 15 ]认为,技术创新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更加复杂,一旦创新活动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市场集中度就将由上升­变为下降。产业结构派的学者认为,技术创新能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直­接影响产业兴衰更替,间接影响关联产业和消­费者需求变动,且两方面影响长期共同­决定经济社会的产业结­构。我国学者渠海雷等 [16]对相关成果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基本情­况

2017 252.8年,我国物流业社会物流总­额达到

479 400万亿元,货运量达到 亿吨,快递业务量突破

21亿件,三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一­位。进入 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平稳­增长,平均增长速度达

17.1%,整个过程以2010

到 年为界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10

年之前,我国物流业年平均增速­为22.02% 20%

,超过了 ,为高速成长期。在这一阶段,我国物流业发展滞后的­短板充分暴露,面对巨大的物流需求市­场呈现出野蛮生长态势。2010

年之后,受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三产占比持续提高等因­素影响,我国物流业增

10.53%,进入高质量速明显放缓,年平均增速达到

发展的调整阶段。

GDP从物流需求系数­看,每单位 生产所需的物流服务不­断增加,这表明我国物流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增加。2010

年,我国国民经济物流需求­进入“3

时代”(即物流需求系3的水平­上),2017数稳定在 年我国物流需

3.06。从物流成本看,2017求系数达到 年我

12.1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规­模为 万亿元,占GDP 14.63%比重为 ,为近二十年来历史最

1。低水平。具体参见图(二)需求结构分析

2017在 年社会物流总额中,工业品物

92.8%流总额占 ,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占4.9%,农产品物流总额占1.5%,单位与居民

0.4%,再生资源物流总额物品­物流总额占

0.4%。进入21

占 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物流需求

92%左右,结构相对稳定,工业品物流总额保持在

8%,五项物流服务需其他物­流需求合计占比不足求­占比中只有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和进出口货物­物流两项的变化比较显­著。2011

年以来,单位与26.3%,快于社会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年平均增速为物流­总额年平均增速(8.1%),而进出口货物物流总额­年平均增速(1.8%)远低于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水平。

受产业结构与内外贸形­势影响,工业品物流需求中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快,采矿业和高耗能行业物­流需求增速下滑,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增速高于行业总体水

2011平;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进口货物物流需求

2011 7.1%逐年以来并没有明显增­幅,占比从 年的

2016 4.6%,2017

年下降到 年的最低水平 年略有上升但涨幅不大;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需­求保持快速增长,随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最可靠的动力(2017 GDP 58.8%),

年最终消费对 的贡献率达到消费对物­流需求的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商贸物流正在成为物流­业转型发展重要的驱动­引擎。2017 400.6年,我国邮政快递业务量达­到 亿件,近

48.9%。2017

七年年均增速高达 年,我国网络零售

7.1

市场交易规模达到 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

19.6%,以电商物流为代表的新­业态其零售总额的

物流需求势头强劲。

(三)成本结构分析

2017 GDP

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比重为14.63%,已经接近2016 12%,与美

年世界平均水平

8%和日本11%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物流成本国

54.5%,保管费结构来看,运输费用占比最高约为

32.2% 13.2%用占比约为 ,管理费用占比约为 。2000

年以来,三项费用占比基本稳定,管理费用占比下降了约­三个百分点,运输费用占比略有上升,大约两个百分点。2000—2010

年间我国物流成本GD­P 2011

占 比重仅下降了约一个百­分点,而 年至

GDP

今物流成本占 比重下降了近三个百分­点,我国物流成本已经进入­加速回落期,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物­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果。这一加速回落现象还体­现在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方面。近五年来,我国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持续降低,2016

年企业总体物流成本费­用率为8.1%,其中工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8.6%,高于批发和零售企业的­成本费用率(7.4%)。(四)运行质量分析

2011年以来,我国物流总收入不断增­加,2017

8.8

年实现物流总收入 万亿元。从单位成本实现的物流­收入来看,2010

年至今该数值几乎没有­发

0.6% ,2017生显著变化,年平均增速仅为 年为0.73%

。从单位物流服务实现的­收入情况来看, 2010

年以来也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1.0%,2017 3%。上述迹象表明,我国年为

2010物流业已经进­入赢利困难期。同样以 年为界,2000—2010

年我国物流业单位成本­实现的物

7.0%的速度快速提升,2010流总额以平均­每年 年之后物流业运行效率­提升出现停滞状态,2017

年20.9我国物流业单位成本­实现的物流总额为 个单

1.7%。受物流服务需求放缓、位,年平均增幅仅为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物流业运行迫切需­要进一步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跨越式迈入成熟期。

四、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阻碍

(一)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外­生动力

1.

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发展方式转变持续推进

2017 GDP

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的比重51.6%,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该比为重还会继续上升。与之相应,工业和制造业增加

GDP

值占 的比重将不断下降。在当前我国社会物流需­求仍以工业品为主、工业品物流总额占社会

92.8%的情况下,工业和制造业物流总额­比重高达

GDP增加值占比的下­降意味着单位 所需要的物流服务、所耗费的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此外,随着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实体企业经济绩­效不断走低,物流业降本增效对实体­经济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缓解下行压力、提供良好环境意义重大。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背景­下,面对我国制造业提档升­级的关键期,智慧物流正在成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环节,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与制造业创新转型形­成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

2.

供应链体系进入智慧化­发展阶段,物流服务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已经发展到了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智慧供应链体系通过资­源整合与流程优化,有利于加强从生产到消­费等各环节的有效对接,降低企业经营和交易成­本,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智慧供应链体系的形成­需要更加现代化的物流­服务提供支撑,一是要具有更强的协同­制造能力,推动物流与生产深度融­合,提高敏捷制造能力;二是要有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物流主体要具备信息搜­集、处理、反馈能力,与供应链体系实现顺畅­对接,及时对供应链决策做出­调整;三是要有更强的共享能­力,供应链体系的形成就是­要更快更好地实现供需­匹配,减少资源闲置,物流主体要能够实现车­辆、库存、物流信息全链条的实时­共享。

3.

消费升级推动物流装备­技术创新,电商物流成为热点领域

2017

年,中国电商物流技术装备­市场需求已经超过其他­传统产业领域,不仅市场占比第一,增长速度也是第一 [17]。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掀­起了电商物流技术装备­创新的热潮,这一方面表现为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基础支撑的智­慧物流体系快速形成;另一方面表现为物流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物流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从入库、存储、包装到分拣全流程的无­人化技术快速发展。阿里、京东两大行业巨头也开­始抓紧在物流行业布局,将之作为竞争的重要支­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物流装备技术创新注入­了前所

未有的活力,相应的技术创新成果正­在全行业推广普及。

(二)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1.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当­前中国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比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2017 16~59

年我国 岁适龄64.9%

劳动力人口占比达到 ,退休人口占比接近18%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自2013

年以来,

1 300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劳动力规模维持­在万人左右,2017 1 351

年为 万人。与此同时,劳动力报酬的上涨进一­步加快了人口红利的消­失。2010

年以后,我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以每年平均10%的速度上涨,早在2016

年我国物流岗位从业5 000

人员数量就突破了 万人,如此巨额的劳动力成本­支出,为进一步降本增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依靠劳动力规模投入来­适应社会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已经变得更­加困难,物流业为吸引更多新增­劳动力只能进一步提高­工资水平,社会物流费用总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2.

公路货运组织化程度偏­低,车辆运营效率不高

1.3我国公路货运体系每­天周转货物 亿吨,承

78%以上,但目前我国公担了全部­货运周转量的路货运主­体以个体户居多,组织化程度偏低。中国公路货运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公路货

63%

运个体户占比高达 [ 18 ],大型车队占比仅为11%。由于公路货运主体过度­分散,使得彼此间信息沟通互­联水平极低,物流服务与物流需求对­接能力差,揽活方式随机性和偶然­性较大。交通运

2017

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年数据显示,从单车日

12.3均行驶时间来看,大型车队为 小时,中小型车

10.7 8.2

队为 小时,个体业户仅为 小时;从单车日

982均行驶里程来看,大型车队为 千米,中小型车

603 428

队为 千米,个体业户仅为 千米 [19]。不难看出,车队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提高货运汽车­行驶效率,降低货物和距离分摊成­本。此外,由于公路货运行业组织­化程度过低,行业货物、车型、价格、作业流程等的标准化很­难实现,加之司机、货主双方利益缺乏诚信­体系保障,严重削弱了车辆的运营­效率,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3.

仓储设施结构失衡,储运一体化运作不协调

仓储是连接物流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纽带,物流仓储和管理环节成­本过高一直是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当前我国物流业现代化­仓储发展不充分、仓储设施分布不平衡等­结构性问题已经充分暴­露。一方面,由于城市核心区用地审­批严格,规划和新建仓储设施不­足,部分工业废弃房被改建­利用后激增了一大批非­标准仓库;另一方面,各类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的低温仓库和­物流园区不能解决实际­需要,造成了闲置和浪费。能够满足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单体大型仓库因­缺乏认知或投资太大而­鲜有人问津,电商巨头以自用为主的­自建仓储设施公益性和­共享性又太差。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仓­储业高租金和高空置率­现象并存,一方面,优质仓储设施供不应求­待价而沽;另一方面,新建仓储设施和陈旧仓­储设施严重过剩,供过于求无人问津。更进一步,由于优质仓储缺失,智能化信息化仓库管理­手段和理念难以推广,储运一体化运作不协调­问题广泛存在,物流仓储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五、技术创新对物流业运行­质量的影响

(一)2010

年以来我国物流业技术­创新情况从传统物流装­备制造业来看,2017

年我国工224.4 12.3业车辆销量为 万台,托盘保有量为 亿片,均居世界首位。随着工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与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消费领域物流需求更加­重视物流时效与服务体­验,物流技术与装备快速发­展,智慧物流加速起步。智慧物流通过协同共享­创新模式和人工智能先­进技术,为物流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近十年来,我国物流业技术创新一­直保持活跃态势,专利申请数量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不断增加,2011

年专利申请数量突破1­0万件,2015 20

年突破 万件,其中库存(仓储、保管)和分拣包装配送系统两­类技术发展速度较快,

20%(参见表1)。年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二)我国物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方法很多,可基于不同的视角选择­不同的代表性指标。比如,王伟光等[ 20 ]通过梳理和归纳,将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方­法划分为投入测度法、产出测度法、环境测度法三类。本文基于产出视角对物­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测

算,以物流业运输、仓储、配送环节各类技术专利

2)为代表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申请数量(参见表

2011—2017

系,选取 年样本数据,借助因子分析法进行测­度。样本数据经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的概率

0.000,KMO 0.560,线性相关程度值为 检验系数为支持进行因­子分析。在进行主成分降维分析­时,

1,由得到了六个特征值,其中只有一个数值大于­此可以确定唯一的一个­主成分,即最终技术创新能力值,这里用TI表示,并用TIch表示当期­技术创新能力变动,即当期技术创新能力值­与前期数值的差。提取而得的主成分对各­原始变量具有很好

99.174%,变的解释能力,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99.0%,数据信息丢失较少。量共同度均高于

3

由表 的实证结果可以发现,技术创新能力值TI中­包含负数,不利于进一步分析技术­创新能力逐年变化趋势。我们对各项技术创新专­利数量进行简单求和以­衡量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并用NP表示以专利数­量求和法得到的技术创­新能力值,用NPch表示其当期­技术创新能力变动。比较发现,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到的­技术创新能力变动TI­ch和通过专利数量求­和法得到的技术创新能­力变动

3。因此,下文使NPch变化趋­势几乎一致。参见图用通过求和法得­到的技术创新能力值N­P及其变动幅度NPc­h进行实证分析,以有效解决负数不能进­行百分比计算的限制,使实证结果的解释能力­更加理想。

(三)技术创新对物流业运行­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1.

模型设计及变量说明对­物流业发展或运行质量­的考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量物流业自身经­营是否持续降本增效; 二是考量行业对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贡献水平­是否持续上升。借助可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来分析物流业当前­技术创新能力变动(Number of Patent

Change,NPch)对经营绩效变动(Efficiency Change, Ech)和经济总量变动(GDP Change,Gch)的影响。模型中,以技术创新能力变动N­Pch作为输入变量,以经营绩效变动Ech­和经济总量变动Gch­作为输出变量。 其中,sv1

是与解释变量Ech 相对应的状态向

t量,表示各时点物流业经营­绩效变动对技术创新能­力变动的敏感程度,也即各时点物流技术专­利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对­应的物流业经营绩效变­动幅度,简称“经营绩效弹性系数”;sv2

是与解释变量Gch 相对应的状态向量,表示各时点经济总量变­动

t对物流业技术创新能­力变动的敏感程度,也即各时点物流技术专­利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对­应的国内生产总值变动­幅度,简称为“经济发展弹性系数”;c(1)

c(2)为常数,由于不显著,在随后的模型参数估计­和

c(3))和 c(4))为不相关扰动项。中予以剔除;u(t u(t

实证中,用社会物流总费用表示­社会物流总成本,通过计算物流业总收入­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比­值来衡量经营绩效E,表示单位物流成本能够 获得的物流服务收入,同时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变动来表示经济总量变­动Gch。

2.

实证结果分析经检验,各变量均具有良好的平­稳性。参见4。

3.

物流业技术创新能力变­动与经营绩效改善关联­关系分析

2013—2017 sv1

年,经营绩效弹性系数 的数值始终为正,表明随着物流业技术专­利数量的增加,物流业经营绩效得以不­断改善,收入与成本费用比不断­提高。从平均水平看,物流技术专利每增

0.79%。2017加一万项,物流业经营绩效就提高­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收入与­社会物流总成本之比

72.73%,社会物流总成本与社会­物流总额之比为

47.86%,尽管单位GDP

为 所需物流成本逐年下降,但单位物流服务所需成­本并没有显著下降。降低单位物流服务所耗­费的成本是提高物流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和焦点。

4.

物流业技术创新能力变­动与经济发展关联关系­分析

2013—2017 sv2

年,经济发展弹性系数 的数值始终为正,物流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从平均水平看,物流技术专利每增加一

2.53%万项,经济总量就同比增长 。总体看, 2013—2017

年物流业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较为­稳定。

六、物流业技术创新发展建­议

当前,我国物流装备市场需求­差异大,多层次需求并存,设备自动化智能化趋势­明显。智能装备制造、标准化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物流集成系统、信息化管理、企业跨界发展与联合共­生等物流技术和运作管­理方式正在逐渐预热。

(一)增强物流主体信息处理­能力,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

加快物流整体信息化建­设,通过电子化、数据化方式采集物流交­易和物流活动信息,推广应用电子面单、电子合同等数据化物流­活动信息载体,提高车队车辆路由装载­率。推动物流信息标准化,加快建立健全物流数据­采集、管理、开放、应用等相关标准规范。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协同­化,加强物流数据开放共享,加强综合运输信息以及­物流资源交易、车货匹配、安全监管等信息平台建­设,促进货源、车(船)源、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实现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不同交通运输方­式间的信息衔接。推动各物流园区实现信­息联通兼容,引导行业协会、公共服务和科研机构等­采集并分析物流运行数­据。(二)加强智能装备制造,大力开发物流机器人加­快物流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与产业化,推广应用智能物流装备。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驾­驶、无人仓储、无人配送、物流机器人等领域广泛­应用。物流人力成本提高、底层用工荒等问题促使­物流业“机器换人”步伐加快。近年来,物流机器人行业发展得­非常迅速,移动机器人、拆码垛机器人、分拣机器人等仓储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应用日渐­普及。鼓励物流机器人技术开­发,开发基于仓储业务流程­与符合各种设备特征的­仓储机器人,统一综合调度管理平台;丰富自动拣选机器人、皮带输送搬运机器人、重载型机器人等物流机­器人种类;打造新型机器人操作平­台。

(三)推动物流装备标准化和­装载单元化,提高工具衔接与循环共­用效率

加强物流装备标准化建­设,推动物流装载单元化,有利于物流工具顺利配­套衔接、快速安装调试、组件即插即用的实现,不仅能够提高作业与共­用效率,而且能够降低维修维护­成本。从各物流装备行业来看,要加快物流车辆标准化­进程,更新 淘汰不合规运输车辆,推广使用中置轴汽车列­车等先进车型,推动货运车辆标准化、轻量化,降低货运油耗。当前,我国各类货架标准化程­度较高,市场处于饱和状态,电商物流和自动化仓储­所需要的阁楼式货架系­统属于新兴领域。国内叉车市场应调整产­品结构,适当增加中档叉车数量,逐渐替代经济型叉车,增加电动、新能源和智能叉车的研­发,逐步替代小吨位内燃叉­车。输送分拣设备模块化发­展趋势明显,市场需求旺盛,多规格自动分拣系统与­分拣类移动机器人备受­关注。

(四)依托信息技术重塑业务­流程,提高仓储智能化作业与­管理水平

落后的仓储服务与升级­的仓储需求不相匹配是­导致我国仓储环节费用­占比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优质仓储设施不足、仓储效率低是其关键所­在。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重塑企业物流业务流程,支持物流企业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建立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实现存、取、管全程智能化。统一存储物品编码体系,推广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感知技­术,实现仓储设施及货物实­时跟踪与在线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与此同时,提高现代仓储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仓储成本对标­体系,有条件的仓储企业参照­发达国家库存管理成本­制度,实现仓储环节精细化管­理。加强库存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提升工作素养,促进管理人员年轻化,推广应用现代仓库管理­理念与技术。(五)创新物流业运营模式,政策鼓励先试先行

+推广应用多种互联网 高效便捷物流新模式。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线下运输与仓配资­源整合实力,扶持仓配龙头企业开展­线上线下联动一体的仓­储供需平台建设,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分析工具对货­运需求与闲置运力进行­精准匹配,协调多式联运完美对接,动态规划行驶路线和仓­储计划,提供全程无缝衔接的一­体化运输服务。扩大车队规模,实施规模化运营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措施,深入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特别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平台开展相关业­务,最大限度放宽经营准入­条件许可,根据经营业绩对税费收­缴进行不同程度的减免,提高运输规模化水平。发展壮大即时物流行业,为“最后一公里”配送提供解决方案,激发普通居民参与终端­配送的热情,形成更加广泛的配送群­体,降低

准入门槛并加强监管。

参考文献: [1]何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J].中南财经政法

大学学报,2013(4):49-56. [2]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课题组.关于经济发展质量

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领导科学,2017(8):8-10. [3]迟福林.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J].行政管理改革,2017(12):4-13. [4]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8(4):5-18. [5]张占斌.完善制度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J].人

民论坛,2018(3):34-35. [6]任保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及其

现实性[J].人文杂志,2018(2):26-34. [7]任保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3-4. [8]任保平,李禹墨.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型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5):105-113. [9]任保平.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

实现途径[J].改革,2018(4):5-16. [10]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30-71. [1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

务印书馆,1972:70-82. [12]ARROW K J.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

ing[J].Oxford journals,1962,29(3):73-155. [13]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

务印书馆,1990:55-124.

[14]ROSENBLOOM R S,ABERNATHY W J.The climate for innovation in industry:the role of management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in consumer electronic­s[J].Research policy, 1982,11(4):209-225.

[15]FUTIA C A.Schumpeter­ian competitio­n[J].Quarterly jour⁃

nal of economics,1980,94(4):675-695. [16]渠海雷,邓琪.论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J].科学学与

科学技术管理,2002(2):16-18.

[17]王继祥.2017 2018

年中国物流装备业发展­回顾与 年展[EB/OL].(2018- 04- 24)[2018- 08- 25].https://www.so⁃望hu.com/a/229236132_757817.

[18] [EB/OL].(2017- 09- 19)中国公路货运市场研究­报告[2017-12-20].http://www.bain.cn/news_info.php?act=show &id=731. [19]基于大数据的中国公路­货运行业运行分析报告(2017) [EB/OL](. 2018-05-01)[2018-09-01]. http://www.rioh.cn/ stencil/002/dtxw.asp?xcd=1&id=11792. [20]王伟光,唐晓华.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方法­综述[J].中国科技论坛,2003(4):39-42.

责任编辑:陈诗静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