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零售­业效率测度与升级策略 沈华夏,殷 凤

——结合“新零售”实践探索的新思路

-

沈华夏,殷 凤200044)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市

摘 要:数字经济背景下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商业实践不断推进,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的­发展为研究零售业的效­率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对­我国零售业增加值率和­前向价值链长度进行测­度并进行国际对比分析­后可以看出,零售业升级趋势不是其­增加值率的提升,发达国家整体出现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缩短­的趋势,这是零售业向价值链下­游本位的回归,意味着零售业流通功能­的效率提升;我国零售业经过多年粗­放式发展效率仍相对落­后,原因体现为传统分销体­系的效率落后、传统“地产模式”困局和供求矛盾凸显;价值链逆向牵引和去中­心化的探索、数据要素投入下的供需­匹配、全渠道业态转型等“新零售”业态创新为零售业价值­链缩短、效率提升带来新思路和­发展路径。我国零售业应进一步开­放行业竞争,缓解供求矛盾,避免供求矛盾导致零售­业前向价值链进一步拉­长;消除行业壁垒,促进零售渠道整合及零­售服务融合,缩短零售价值链长度;丰富和完善零售业法律­法规制度,补足现有零售消费体制、监管体制短板,营造“新零售”发展的必要政策环境;加大信息化系统及信息­服务在企业供应链、客户价值链等各价值活­动上的投入,促进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词:零售业效率;价值链长度;“新零售”;零售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19)06-0003-11

一、引言

由于互联网零售自身蓬­勃发展的带动和对传统­实体零售的冲击与倒逼,我国零售业走在了数字­经济商业实践的前沿。2016 10 13

年 月 日,马云在杭州·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概念,认为“线上线下加现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零­售”。该命题很快受到广泛关­注,并迅速产生大量商业实­践活动,电商平台企业积极布局­线下,线下实体零售巨头积极­拥抱线上,新零售业态创新层出不­穷,盒马鲜生、超级物种、苏宁小店、小米之家等“新物种”、新业态接连涌现。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本质上是互联网零售与­传统实体零售的融合,不仅仅体现为我国零售­业新一轮升级的开端,也是我国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与传统实体经­济的融合,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商业实践,值得经济学界深入研究­探讨,但相关理论或实证研究­较为匮乏。本文利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工具,对当前全球范围内零售­业升级的主流趋势进行­量化对比和探讨;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新零售”商业实践过程中传统实­体零售暴露出的弊端进­行量化解读,并探讨“新零售”商业

实践为我国零售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新思路。

二、文献综述

零售业作为消费性服务­业,国内学界对其经济学层­面的发展升级讨论较少,现有文献多为定性分析。杨慧等 [1]论述了价值链与零售业­竞争力的关系,认为提高零售企业竞争­力是价值链的内在要求,对价值链的优化和整合­是零售业竞争力

对我国零售业“柜台租赁+的有效途径。刘建湖[2]商业地产”模式的粗放发展进行了­反思,认为粗放型的柜台租赁­经营模式对我国商业经­济长远发展暗藏着诸多­隐性弊端。曹怀虎等[3]实证检验了电商发展对­零售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认为电子商务能够推动­零售业升级转型并提升­零售业劳动生产率。陈丽芬等 [4]对欧美日韩等国零售业­转型升级做了归纳阐释,并指出了对我国零售业­升级的借鉴意义。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和新­零售商业实践的不断推­进,国内近年出现了一些对­新零售的研究和讨论。在商业实践过程中,有的主导企业将其称为“无界零售”“智慧零售”等,尽管称谓和侧重点存在­区别,但均是对当前零售业“颠覆式”变革的描绘 [5]。目前,“新零售”的实践走在了理论发展­的前面,关于“新零售”这种营销新理论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6]。杜睿云等 [7]认为,“新零售”的核心要义在于推动线­上与线下的一体化进程。王宝义[8]认为,“新零售”是零售本质的回归。蒋亚萍等[9]、梁莹莹 [10]以零售之轮理论为支撑,解释当前中国“新零售”的产生和发展。郑贵华等[ 11 ]分析了实体零售企业转­型“新零售”过程中遇到的营销、定价、配送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焦志伦等 [ 12 ]认为,“新零售”是中国零售行业转型升

Logit

级的新探索,并使用 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消­费

[13]认品类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汪涛武等为,电子商务的冲击和“新零售”的出现扭转了曾经愈演­愈烈的大型零售商对制­造业企业利益挤占的趋­势,实体零售商与制造企业­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当前关于零售业升级和“新零售”发展的文献研究多以管­理营销理论为支撑,从经济学角度的切入几­乎为空白,理论与实证的结合较少,更鲜有国际经济视角下­的探讨。零售业作为流通部门,宏观层面上对其效率的­衡量难以从单纯的投入­产出效率或价值增值效­率来理解,这是由于过高的增加值­获取可能会反过来抑制­商品流通效率,影响零售业流通性职能­的实现。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的­发展以及价值链长度量­化的不断成熟为零售业­效率的衡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与量化实证工具,尝试弥补对零售业升级­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欠缺。本文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发布2000—2014

的 年社会经济数据库与国­际投入产出

GDP

表数据,人均 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发展指数(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WDI)。计

R

算过程和数据可视化由 语言完成。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零­售业升级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零售­业升级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也为零售业带来进一步­创新发展的空间。首先,这一轮零售业升级以互­联网联接渗透为驱动力,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部门­间的网络结构互动。传统经济学理论多从比­较优势、供求平衡、市场竞争等角度解释和­预测经济问题,网络视角的理论相对匮­乏。其次,大数据技术大大拓展了­这一轮零售业升级的潜­力,智能设备将数据要素转­换为价值并通过互联网­实现价值的扩散、传输和分享,数据正逐步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大大­加强,传统经济学模型对信息­流、信息服务的考察相对欠­缺。但零售业升级本质上属­于经济学问题。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下­的实证研究使用的是投­入产出模型,是基于投入产出网络的­运算,并且包含信息服务等服­务业的数据,对研究信息时代新一轮­零售业升级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基于增加值率的初步探­讨在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下,一个国家、产业的增加值获取能力­往往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取更多增加值,是产业升级的主要目的­和重要体现,在一些文献中也被视为­产业效率的替代指标。但鉴于零售业作为流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产品传递给最­终消费者的流通性功能。在这一过程中,增加值获取能力的提升­是否代表着产业升级的­方向,能否将增加值率提升作­为零售业效率提

升的替代指标?我们首先对我国零售业­增加值率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并进行国际对比分析,其中零售业增加值率=零售业增加值/零售业总产出×100%。

1 11 2000—2014

表 列出 个国家 年零售业增加值率数据,以金砖国家(南非除外,下同)作为发展

G7

中国家代表,以 国家作为发达国家代表。我国

2000 0.46,经的零售业增加值率在 年相对较低为

0.7 2007 0.6过五年增长至 之后又回落到 年的 并稳

2014 2014

定至 年。从国际对比来看,截至 年,我国零售业增加值率为­金砖国家最低水平,但高于发达国家中的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低于美

G7

国、日本、加拿大,处于 国家的中游水平。对比金砖国家和发达国­家,2014

年金砖国家零售业增0.69,G7

加值率均值为 国家零售业增加值率均­值

0.61,发达国家零售业增加值­率意外地体现为整为体­相对更低的状况。对比发展趋势,金砖国家零

2000 2014售业增加值率­均值由 年至 年总体略有提升(0.02),而G7

国家零售业增加值率均­值则总体略有下降(0.03)。我们认为,发达国家零售业增

G7加值率的下降趋势­更值得注意。在 国家中, 2000—2014 0.02 0.03,年,日本、加拿大分别上升 和

0.06、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则分别下降了0.03、0.05、0.08、0.08。G7 5

国家 个国家出现零售业增加­值率下降的情况。通过零售业增加值率的­国际对比分析,我们认为零

售业增加值率难以直

观体现国际上零售业

升级的趋势,尤其难

以体现零售业的效

率,发达国家零售业

效率整体低于发展中

国家与现实不符。结

合发达国家整体的发

展趋势,新一轮零售

业升级可能并不以零

售业增加值的获取能

力提升为表征。

(二)基于前向价

值链长度的国际对比

在传统增加值获

取能力思路探讨零售

业升级趋势失效的情况­下,我们尝试结合我国“新零售”发展的实践,回归对零售业本质的探­讨。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互联网零售以传统­实体零售的劣势作为自­身优势迅猛发展,从线上对线下冲击,到二者相互孤立发展,再到“新零售”业态变革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这一过程既出现了传统­实体零售的反思,也出现了互联网零售增­长遭遇瓶颈时的探索。一些实体零售企业对传­统“渠道为王”造成的供应链、分销体系僵化现象进行­了反思,同时一些“新零售”主导企业提出了回归零­售业本质,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口­号。而零售的本质,是商品由生产者转移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零售服务增­强零售商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联系纽带,缩短零售商触达终端消­费者的路径,降低终端

[14]。消费者所承担的零售消­费的间接成本

从经济学和价值链理论­框架的角度看,以上商业实践思潮可以­解读为对零售业回归价­值链本位的探讨。从价值链位置看,零售业作为全球价值链­销售环节的主要代表,位于微笑曲线下游,是距离最终消费最近的­部门之一,故其本质上应是全球价­值链上距离最终消费最­近的部门之一;从价值链功能来看,零售业承担着将产品流­通至最终消费环节的功­能,起到连接产品生产网络­与最终消费的纽带作用,与传统制造业不同,这种纽带

作用的效率可能无法单­纯以增加值获取能力的­高低来评判,过高的增加值率反而可­能抑制商品流通的效率;从发展动力来看,零售业价值链升级的动­力是消费驱动,全球价值链(GVC)理论初期即将大型零售­商归于购买者驱动全球­价值链的主导企业,而消费者对零售商品最­基本的期望即价廉质优,这就要求零售环节自身­没有过高的增加值率,并且零售环节之后也要­尽量避免额外价值增值­环节的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必要的价值增值。

在此视角下,我们引入前向价值链长­度指标。前向价值链长度表示特­定产业价值增值后在到­达最终消费之前平均经­过的价值链环节的数量,也被简述为特定产业到­最终消费的距离。前向价值链长度体现的­是部门生产者视角,即部门产出(并进行价值增值)后距离最终消费的长度,学界多将其用于结合增­加值率和产业层面微笑­曲线相对位

1置进行研究,相关实证已较为成熟。图 是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示意图,理论上来说,零售业商品流

1,即零售业对产品和通效­率最大化意味着长度为­服务进行价值增值之后,直接流通至最终消费。但由于理论与现实存在­一定差异,零售业产出并不能完全­不经过其他价值链环节­直达消费,其前向价值

1。事实上其中大于1链长­度往往大于 的部分,既是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也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前向价值链长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借鉴叶(Ye)等

[ 15 ]前向价值链长度的计算­方

G N个法,根据投入产出模型基本­假设,在 个国家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中存在恒等式:

= +Y

X AX

NG×1 NG×1其中,X为 的总产出向量,Y为 的最终消费向量,A为NG×NG的直接消耗系数矩

1×NG阵。令B为NG×NG的里昂惕夫逆阵,u为 单位行向量,V=u[I-A]为1×NG

的增加值系数向量,VA 1×NG

为 增加值向量。则:

= ( +2 +3 A3…)Y/VA = VB2Y/VA

L V I A

NG×1

L可以计算出 的前向价值链长度向量,其

/ ”表示一一对应的元素求­商运算,̂

中符号“V则是将进行对角化处­理的结果。借鉴王(Wang)等

V [ 16-17 ]的研究成果,对增加值去向进行分解。

= = V̂ B̂ + V̂ B̂ + V̂ B̂

D F

VA VBY Y Y AF BY

D

其中,VBY 表示国内消耗最终品中­隐含的国

F

内增加值,VBY 表示出口最终品中隐含­的国内增加值,VBAF BY 是出口中间品中隐含的­国内增加值即参与国际­分工的增加值。基于增加值去向的分解,则前向价值链长度L可­以相应分解为:

_ = VB2Y /VBY

D D

L D

_ = VB2Y /VBY

F F

L RT

L_GVC = VB2 BY/VBAF

AF BY

其中, B表示一个NG×NG 的对角模块矩阵,每个模块为国内里昂惕­夫逆阵;AF表示NG×NG 的

NG×1

D进口直接消耗系数矩­阵;Y 表示 的国内最

NG×1

F

终消费列向量;Y 表示 的出口最终品列向量。分解后L_D表示纯国内价值链长­度;L_RT表示传统贸易价值­链长度;L_GVC表示参与国际分­工的价值链长度。虽然叶等[ 15 ]将L称为“前向增值

Forward Value added Propagatio­n传 播 长 度 ”( length),而王等

[ 16-17 ]在计算整合分解过程中­称L为生产链长度(Production Length),考虑到本文研究对象零­售业作为服务业并不是­生产产品,而是承担商品的流通和­价值传递功能,故整合他们的思路,将其称为前向价值链长­度。

G7基于以上思路,计算并列出 国家和金砖国2000—2014 2)。从家 年前向价值链长度(参见表我国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

2000 2.88 2014整体处于拉长­的态势,从 年的 到 年

3.09 0.21,高于其他金砖国家和G­7

的 增加了 国家的数值。该数据意味着我国零售­业在完成对产品

2.09的价值增值活动后,平均仍要经由 个价值链环节的价值增­值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偏高的数据与零售业将­产品高效流通至最终消­费的功能相违背,是零售业效率相对落后­的体现。从发达国家发展趋势来­看,G7

国家均值整体2000 1.55 0.28处于下降趋势,由 年 下降 至2014 1.31,其中仅德国的数据出现­上升

年的的情况,日本数据较为稳定,美国、法国、英

0.01、国、意大利、加拿大的数据分别下降­0.56、0.70、0.62、0.02,而法国、英国更是逼近

1。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理论最低值

比来看,G7

国家各年份均值都低于­金砖国家均值

2014年,G7且差距在不断拉大,截至 国家均值为1.31,金砖国家均值为2.37,差额为1.06。这意味

G7

着 国家零售业到最终消费­的平均距离比金砖国家­零售业到最终消费的平­均距离短一个价值链生­产环节的距离。零售业作为将产品流通­给最终消费为主要功能­的价值链部门,该差异体现出了价值链­视角下发达国家零售业­与发展中国家零售业效­率的巨大差异。

为了检验是否因为我国­较大的贸易量或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而导­致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

3 2014

度过长,表 列出 年前向价值链长度的分­解数据。发达国家数据体现出传­统贸易价值链、国际分工价值链拉长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的­情况,其中美日德的零售业传­统贸易价值链最长,该现象与此三国相对较­大的贸易规模有关。但中国数据分解后纯国­内价值链、传统

贸易价值链、国际分

工价值链数据分别

3.09、3.12、3.09,

差距较小。因此,

中国零售业前向价

值链过长本质上就

是国内零售业到最终消­费距离过长、效率相对落后的体现,而非受贸易或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

通过前向价值链长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第一,中国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呈拉长

G7趋势,并且高于 国家和其他金砖国家数­据,过长的前向价值链长度­与零售业将产品高效流­通至最终消费的功能相­悖,是零售业效率相对落后­的体现。

G7

第二,以 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零售业在价值­链位置上更接近最终消­费,且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拉大。发达国家零售业向价值­链最下游逼近的趋势也­可以视为零售业价值链­本位的回归①[8]趋势。

第三,前向价值链长度分解数­据表明,发达国家传统贸易价值­链、国际分工价值链存在着­对零售业整体前向价值­链长度拉长的影响,而中国零售业纯国内价­值链较长,即国内零售业距离最终­消费过长,体现为我国传统零售业­粗放发展过程中的效率­相对滞后。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零­售业效率测度

零售业不同于制造业或­生产性服务业,难以从投入产出或生产­函数的角度对其效率进­行直接测

算。我们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基础,结合发达国家零售业发­展趋势和我国现阶段新­零售发展的新思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现阶段零售业升级的趋­势:

首先,零售业价值链位置的回­归需要前向价值链长度­的缩减。零售业作为处于价值链­分工最下游的销售环节,主要客户为最终消费者,从价值链分工的本质来­说,零售业可以融入多样化­的产品或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在价值增值后传递­给消费者,但不应再过多地经过其­他价值链环节增值抵达­最终消费。因此,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缩短应为零售业价值链­本位的回归。

其次,零售业价值链功能的高­效实现需要合理控制增­加值率。过高的增加值率不利于­最终消费需求的提升,也不利于零售业实现产­品流通向最终消费功能­的实现。发达国家中日本较高的­增加值率具有一定特殊­性,将于本文投入结构分析­部分进行解读。

再次,从购买者驱动价值链的­角度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为­质优价廉,要求零售业对产品增值­后以更少的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并且在销售环节没有被­攫取过多的增加值。

基于以上思路本文提出­假设:从价值链视角看,零售业效率应体现为在­控制增加值率的基础上,以更短的前向价值链长­度将零售产品流通到

GVC最终消费端。并由此构建 视角下的零售业价值链­效率eff: eff= 1

LV

其中,L表示前向价值链长度,V表示零售业增加值率。该指标与前向价值链长­度负相关,同时在分母中引入增加­值率,作为对增加值率控制的­体现。

为了验证该指标的稳健­性,应检验其与人均GDP

的相关性。该检验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目前实体零售的主­要业态百货商店、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便利店模式等皆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零售业的相对­领先成熟为

GDP

业界共识;二是人均 越高的国家,消费者消费能力越强,购买者驱动力越大,零售业升级的动力也越­大。因此综合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零售业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消费者购买力导致­零售业升级驱动力的差­异,预期合理的零售业效率

GDP

衡量指标应当与人均 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WIOD 2014 40

我们使用 数据库 年 国横截面数

GDP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考虑到人均 与其他指标量纲差距较­大,因此对其进行对数化处­理),

4

检验结果如表 所示。前向价值链长度L与人­均GDP相关系数为-0.38,该相关在5%水平上显著。

GDP相关系数为-0.34,零售业增加值率V与人­均

5%水平上显著。但以前向价值链长度与­增也在

GDP加值率共同构建­的零售业效率eff指­标与人均

0.61,明显高于

相关系数约为 L或V任何一个独立

GDP 0.01%水平上显指标与人均 的相关性,并且在

2014

著。通过 年截面数据将零售业效­率与人均GDP 2 95%置信可视化如图 所示,并添加拟合线和

2014 40

区间(拟合线基于 年 国数据散点图拟合,

60 000图中仅标出典型­国家),发现在 美元以下区间

GDP

人均 与零售业效率的相关性­尤为显著,符合理论预期,同时验证了原假设:从价值链视角看,零售业效率应体现为在­控制增加值率的基础上,以更短的前向价值链长­度将零售产品流通到最­终消费端。

5 G7 2000—2014

表 列出了 国家和金砖国家 年零售业效率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对比。发达国家整体呈上升趋­势,2000—2014 1.04 1.28,

年均值由 上升至其中美、法、英、意四国上升幅度较大,增幅分别为

0.13、0.52、0.66、0.47;日本、德国、加拿大总体略有下

0.02、0.06、0.02。相比之下,降,但降幅较小,分别为

2000我国零售业数­据下降趋势和幅度较为­明显,从

0.75 2014 0.54,降幅达到0.21。我国年的 降至 年的

40零售业开放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不足 年,起步较晚且仍处于追赶­式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较为粗放,造成了行业效率发展的­相对滞后,这也是网络零售兴起初­期给实体零售带来巨大­冲击的直接原因。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两点初步结论。第一,我们以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和增加值率构建­价值链视角下的零售业­效率指标,以人均GDP

验证该指标稳健性,同时验证了关于全球范­围内零售业升级趋势的­假设:从价值链视角看,零售业效率应体现为在­控制增加值率的基础上,以更短的前向价值链长­度将零售商品流通到最­终消费。第二,我国零售业起步较晚,以传统实体零售为主体,经过多年粗放式发展整­体效率仍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我国零售业的效率­落后,我们将利用投入产出结­构数据,对“新零售”商业实践过程中凸显的­传统实体零售三大“痛点”进行解读。

五、中国零售业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零­售业粗放发展及效率

低下的深层次原因,表6 2014

列出 年投入产出结构数据进­行国际对比,选取了零售业效率值最­高的英国、法国,市场规模与中国相对接­近的美国,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我们尝试从三方面解读­我国传统实体零售效率­相对滞后的问题。

(一)传统分销体系的效率落­后

传统零售分销渠道主要­为借助分销商体系及其­渠道进行产品销售和配­送,传统分销网络是零售部­门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该分销网络由多级代理­商、经销商、中间商等组成。在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庞大而错综复杂的传统­分销体系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进行价值传递,但并不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可能导致供求错位、价值链过长等零售效率­低下问题。低效的零售分销体系会­造成相关财会、管理成本的增加。投入产出数据表明,我国零售业源自法律、会计、管理部门的中间

27.19%,同时也远高投入占比为­全部门最高,达到于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数据。

传统的分销体系主要以­人力进行传统服务,若无信息化水平带来效­率的提升,随着分销网络的扩张,可能会产生鲍莫尔[ 18-19 ]提出的“成本病”问题,即技术效率滞后导致相­应部门成本上升,所占比重亦上升。以此思路,我们认为传统分销体系­的效率滞后不仅会直接­体现在财会管理投入比­例的上升,同时也可能从信息服务­投入的滞后间接体现。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数据­从两方面间接检验

3所示,2000—2014此假设:一方面,如图 年中国零售业源自法律、会计、管理部门的中间投入比­例急剧

4.56%升至27.19%),而信息服务中间投入上­升(由

1.9%降至0.18%),表明比例同期处于下降­趋势(由在信息服务落后的前­提下,我国零售业中间投入已­经出现类似于“成本病”结构性特征;另一方面,发达

6),日本零售国家日本的数­据出现鲜明差异(参见表

5.58%,远业的计算机信息服务­中间投入占比高达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而法律、会计、管理中间投入所

0.01%,表明信息服务投入带来­的效率提占比例仅升可­能会解决传统分销体系­的“成本病”问题。

低效的传统分销体系从­两方面影响本文所测度­的零售业效率:一是在分销体系的流转­过程中,伴随着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和价值增值,低效的分销体系会增加­不必要的增值环节,不利于零售业控制最终­商品的增加值率;二是信息不对称情形下­低效的分销体系会激化­供求矛盾,造成商品滞销、积压,不得不通过中间商使商­品在零售商之间再次流­转,甚至回流到生产部门,宏观层面上即可能导致­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的拉长。(二)传统零售业“地产模式”困局零售业“地产模式”,又被称为“柜台租赁+商业地产”模式,其隐性弊端在于零售效­率提升带来商业地产增­值,导致商品流通成本提升,反过来会抑制零售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因此过于依赖“地产模式”不利于零售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在投入产出结构上体现­为零售业源自房地产业­中间投入比例偏高。中国零售业源自房地产­活动的中间投

14.81%,位列全部门第2

入比率为 位,高于日本、英国和法国。从国际对比数据来看,真正摆脱地

3.49%,位产模式的只有日本,其中间投入占比为

7 10%以上。列全部门第 位,其他国家占比都在(三)供求矛盾凸显我国传统­零售业供求矛盾问题在­现实层面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例如区域发展不均衡造­成

的一线城市供给过剩和­中小城市乡村地区供给­不足的矛盾,消费升级导致零售商品­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的­错位等。在投入产出结构上可以­体现为零售业投入产出­回流,即零售业源自零售业自­身中间投入的比例。我国零售业源自零售业­自身的

11%,在所有部门中居第三中­间投入的比例高达位。这意味着我国零售业成­为自身最主要的上游环­节之一,该数据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过长问题背后的­原因,同时零售业产出回流零­售业比例过高也说明了­我国零售业效率偏低的­问题。相比之下,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零售业源自零售业­的中间投入比例较低,分别

0.94%、1.91%、0.58%、0.36%。

六、新零售实践带来的新思­路

由于效率相对低下,在新兴互联网零售发展­初期实体零售受到一定­的冲击。而“新零售”商业实践以线上线下融­合为主要标志,以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为驱动,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本质上是零售业产业内­新兴部门(互联网零售)与传统部门(传统实体零售)融合的现象,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兴­部门和传统部门必然融­合的体现,同时也为我国零售业整­体升级带来了一些新思­路。(一)价值链逆向牵引与去中­间化“新零售”商业实践中价值链逆向­牵引与去中间化受到广­泛讨论,二者都是由信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驱动发­展,有利于缩短零售业前向­价值链的长度。

在数据驱动下,零售业价值链逆向牵引­使得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迅速、直接地从零售端沿价值­链逆向传递至上游的品­牌商、生产制造商、研发设计商,从而快速、直接影响上游生产企业、生产环节的决策,使得价值链上游生产可­以更好地按需供给,满足产品品质的差异化­需求。零售业亦可借此克服传­统零售分销体系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方面通过更透明的市­场竞争实现对增加值率­的控制,另一方面零售商可以根­据消费数据按需进货,有效降低产品滞销、积压和回流的程度,避免零售产品再投入于­其他价值链环节,缩短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

去中间化在商业实践过­程中体现为对低效率渠­道、低效率环节的精简。当前实体零售去中间化­存在两条主要路径,其一对应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纵向一体化”,通过对价值链上游网络­进行整合,零售商不再扮演单纯的“价值传递”角色,如部分“新零售”企业的生鲜、自营商品等通过源头直­采、产地直供等模式,越过传统分销渠道中的­多次经转环节,减少中间品的流通次数,缩短价值链长度;其二对应新兴的“平台经济”,如阿里巴巴零售通、京东新通路等互联网平­台公司,对传统零售渠道进行资­源整合,同样能够减少低效的流­通环节和价值活动,有效缩短价值链长度。(二)数据要素投入下的供需­匹配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大数据及相关信息技术­作为新生产要素投入到­零售业,有助于实现供需的高效­匹配,解决传统零售的供需矛­盾。一方面,零售部门通过对数据资­源和技术的工具化运用,将终端消费者的交易行­为、消费偏好及相关反馈信­息数字化、存储、筛选和处理,生成清晰精准的用户画­像,帮助解决传统零售所无­法解决的产品供给和用­户需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终端数据信息能够反过­来提升厂方的动态感知­能力和柔性生产能力,促进其进行产品迭代和­前瞻性开发,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供给,解决因无法满足消费体­验而导致产品滞销、积压甚至回流的问题。数据要素的投入将有助­于零售部门为消费者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需要的数量”的“需要的商品”,从而实现高效供求匹配,有效化解供求矛盾。(三)全渠道业态转型化解“地产模式”困局以线上平台、线下渠道及移动端全渠­道发展为特征的“新零售”,能够突破传统零售的有­限物理空间的限制。相对于传统零售,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可借由线上业务、全渠道引流和即时配送­物流能力获得较高的门­店坪效②。线上业务扩展了门店的­功能,扩大了实体门店的销售­场景和柜面,拓宽了流量入口;线下渠道的优质场景体­验提升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线上及线下互为引流、促进的发展模式,打破了实体与虚拟平台­的对立关系,模糊了渠道与渠道之间­的边界。“新零售”业态创新通过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功能拓展带来较高­的坪效,突破物理空间局限性的­同时降低了地产投入的­占比,为零售业突破“地产模式”困局带来新思路和新路­径。

七、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本文以全球价值链­视角对我国零售业增加­值率和前向价值链长度­进行测度并进行国际对­比分析,结合零售业投入产出结­构数据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

就国际趋势来看,当前零售业升级趋势并­不体现为增加值率的提­升,发达国家整体出现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缩短­的趋势,是零售业向价值链下游­本位的回归,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的缩短意味着零售业流­通功能的效率提升。

2.

通过增加值率和前向价­值链长度构建价值链视­角的零售业效率指标,相关性检验与各国人

GDP

均 显著正相关,体现了当前零售业升级­的国际趋势是在控制增­加值率的基础上,以更短的前向价值链长­度将产品流通到最终消­费端。

3.

我国零售业经过多年粗­放式发展,效率相对落后。通过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新­零售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传统实体零售三个主­要“痛点”,包括传统分销体系的效­率落后、传统“地产模式”困局和供求矛盾凸显。

4.“新零售”实践探索既暴露了我国­传统实体零售的“痛点”,也为零售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业态创新。价值链逆向牵引和去中­间化的探索、数据要素投入下的供需­匹配、全渠道业态转型等“新零售”业态创新为零售业价值­链长度缩短、效率提升带来新思路和­发展路径。

(二)对策建议为促进零售业­转型升级,我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进一步开放行业竞争,缓解供求矛盾,避免供求矛盾导致零售­业前向价值链进一步拉­长。我国零售业前向价值链­拉长为表象,零售业供求矛盾激化为­内在本质,供求矛盾导致产品滞销、积压、回流是零售业产品未能­高效流通至消费者而投­入其他价值链环节的根­本原因。我国应进一步开放零售­业行业竞争,通过公平市场竞争进一­步引导零售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需求导向发展,缓解供求矛盾,避免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进一步拉长。2.

消除行业壁垒,促进零售渠道整合及零­售服务融合,缩短零售价值链长度。一方面,发源于信息不对称环境­中的传统零售分销渠道­效率较低,不利于零售业价值链精­简,因此在数据驱动信息透­明度提升的同时,需要破除行业壁垒;另一方面,在消费升级趋势下,零售业与餐饮、金融、物流等相关服务的直接­融合可成为避免零售商­品再次进入下一阶段价­值链环节的有效方案,也是目前“新零售”探索的主要方向之一。因此消除行业壁垒、促进零售渠道整合与零­售服务融合将成为精简­零售业价值链长度的重­要路径。

3.

丰富和完善零售业法律­法规制度,补足现有零售消费体制、监管体制短板,营造“新零售”发展的必要政策环境。应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建立能够适应新时代零­售业态和消费需求的零­售政策,如鼓励跨行业、跨产业企业在零售产品­及相关服务上开展跨界­合作;加快推动建立符合新时­代消费品质需求的产品­品质监管及零售服务标­准体系;鼓励新形式、新业态的零售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4.

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应加大信息化系统及信­息服务在企业供应链、客户价值链等各价值活­动上的投入。以信息化手段积累生产、流通、消费及相关服务数据,作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资源储备,逐步降低企业及消费者­双方因市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加大运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以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核­心,融合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价值链外部资源,开展数据驱动下的按需­采购、个性定制、柔性制造和提供场景式­消费体验服务。

*感谢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浙江省分公司徐舒婷女­士在本文撰写过程中提­供关于零售宏观政策、传统实体零售问题和“新零售”发展实践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数据说明:由于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研究视角采用

WIOD国际投入产出­模型,相关研究常用的 国际投入产出

2014

表仅更新至 年,难以反映我国近年“新零售”发展带来的最新变动。在此背景下,本文量化实证部分围绕­我国传统零售所体现的­效率低下问题并进行解­读,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本位回归”在称谓上沿用王宝义提­出的“零售业本质回归”,理论上体现为发达国家­零售业实证数据对零售­业全球价值链最下游理­论位置的逼近,现实层面上体现为零售­业发展阶段性差异,即我国仍处于零售业前­向价值链长度拉长的阶­段,而重新回到缩短的路径­为下一阶段发

展的主要特征。

②坪效=营业额/门店面积。

参考文献: [1]杨慧,刘根.从价值链角度架构零售­业竞争力[J].当代财

经,2007(12):67-70. [2]刘建湖.大型零售商场柜台租赁­经营模式隐性弊端分析

(上)[J].商业时代,2008(12):17-18. [3]曹怀虎,梁月.电子商务影响中国传统­零售业升级转型的

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9):100-102. [4]陈丽芬,张昊.发达国家和地区零售业­转型升级经验借鉴

[J].时代经贸,2017(10):18-35.

[5]韩彩珍,王宝义“.新零售”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中国流通

经济,2018(12):20-30.

[6]赵树梅,徐晓红“.新零售”的含义、模式及发展路径[J].中

国流通经济,2017(5):12-20. [7]杜睿云,蒋侃.新零售:内涵、发展动因与关键问题[J].价格

理论与实践,2017(2):139-141.

[8]王宝义“.新零售”的本质、成因及实践动向[J].中国流通经

济,2017(7):3-11. [9]蒋亚萍,任晓韵.从“零售之轮”理论看新零售的产生动­因

及发展策略[J].经济论坛,2017(1):99-101. [10]梁莹莹.基于“新零售之轮”理论的中国“新零售”产生与

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7(9):6-11. [11]郑贵华,李呵莉.实体零售业转型“新零售”过程中的问

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7(5):72-75. [12]焦志伦,刘秉镰.品类差异下的消费者购­物价值与零售业转型升­级路径——兼议“新零售”的实践形式[J/OL]. (2018-10-25)[2019-01-12].https://doi.org/10.14134/j.cn

ki.cn33-1336/f.2018-148331. [13]汪涛武,王燕.基于大数据的制造业与­零售业融合发展:

机理与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8(1):20-26.

[14] 毕马威中国.中国零售服务业白皮书[EB/OL](. 20181114)[2018- 12- 01].https://home.kpmg/cn/zh/home/insig hts/2018/11/kpmg- released- the- white- paper- on- chinaretai­l-service-industry.html.

[15]YE M,MENG B,WEI S J.Measuring smile curves in glob⁃ al value chains[R].Tokyo: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 mies,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JETRO),2015. [16]WANG Z, WEI S J YUX ,et al.Measures of participa⁃

, 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global business cycles[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7.

[17]WANG Z,et al.Characteri­zing global value chains:pro⁃ duction length and upstreamne­ss[R].Washington: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7.

[18]BAUMOL W J.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 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7(3):415-426.

[19]BAUMOL W J,BLACKMAN S A B,WOLFF E.Unbal⁃ anced growth revisited:asymptotic stagnancy and new evi⁃ denc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4):806-17.

责任编辑:方程

 ??  ??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