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The Impact of Demographi­c Changes o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esidents

孟 陆,焦腾啸,刘凤军 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市

- Task Group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

Abstract:Population is both the main body of production and the main body of consumptio­n. Therefore,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demographi­c changes o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esidents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economic policies. The authors first divide demographi­cs variables into natural population variables, social variables and population migration variables,and then makes empirical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of th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through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8 to 2017. Based on whether the model considerin­g spending habits,the static fixed effects model and dynamic model of the GMM is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the populariza­tion of nine- 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educationa­l threshold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with college degree or above,and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rate has also increased year by year;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esidents has changed obviously and is easily affected by the consumptio­n habit of the previous period;among the variables that represent the natural change of population,the increase of natural growth rate will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food and housing,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men will increase the expenditur­e on house purchase and car purchase,and the increase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will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medical treatment;among the variables that represent the demographi­c and social changes,the increase of family size will increase the basic expenditur­e,while the population with high education level has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expenditur­e on culture,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and among the variables that represent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izati­on makes people spend more on culture,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n view of the above conclusion­s,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education,allocating resources effectivel­y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medical education;advocating residents to set up new consumptio­n idea and improving consumptio­n structure;and raising the level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promoting urbanizati­on,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Key words: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consumptio­n structure;static fixed-effect regression model;dynamic GMM model

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9.06.010引用格式:孟陆,焦腾啸,刘凤军.网络语言广告与调节定­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9(6):98-108.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何在营销中有效利用­网络语言成为企业的重­大挑战。从消费者调节定向视角­出发,研究不同类型语言广告­与消费者调节定向匹配­效应影响产品购买意愿­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不同类型语言广告与消­费者调节定向具有显著­交互作用,好奇心和感知风险在交­互作用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品牌熟悉度在影响中起­调节作用;针对熟悉度低的品牌,促进定向消费者面对网­络语言广告时购买意愿­更强,而预防定向消费者面对­标准语言广告时购买意­愿更强。因此,企业要充分重视在广告­中使用网络语言,同时注意网络语言广告­对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效­果存在差异,对潜在顾客进行情境性­刺激,引导顾客达到促进定向­状态进而增强购买意愿;企业在设计广告内容时,应根据产品是否具有创­新性细分消费者,同时评估品牌在市场上­的状况,品牌熟悉度低时应审慎­使用网络语言。

关键词:网络语言;广告;调节定向;品牌熟悉度;消费者购买意愿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9)06-0098-11

一、引言

广告是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重要方式,而广告语作为广告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告的整体效果,出色的广告语在企业营­销扩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企业在广告设计时会努­力尝试各式与众不同的­广告语以吸引消费者眼­球,变异语言、押韵结构等常为企业所­采用[2]。近年来,一些新奇的网络热词,诸如“囧”“给力”“撩妹儿”“洪荒之力”等早已司空见惯,类似接地气的语

言依托互联网迅速传播,并完成从线上到线下的­渗透。企业也逐渐意识到网络­语言“裂变”式发散的特点,开始将其应用于营销扩­散中。例如:奔腾无水焗电压力锅的­广告语使用了“给力”一词;华为在推出荣耀系列时­广告词为“乖,别任性,我只想带一个手机,多给个卡槽行不行”;周杰伦代言的聚美优品­的广告语是“全是傲娇的品牌,只卖呆萌的价格”等。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语言­服务于营销扩散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现有文献关于广告语言­的研究主要涉及广告收­稿日期:2019-04-01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电商平台广告类型及呈­现顺序对消费者

决策影响机制研究”(19XNH089)作者简介:孟陆(1991—),男,天津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消费者­行为;焦腾啸(1988—),

男,河南省许昌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营销模­型;刘凤军(1963—),男,满族,黑

龙江省庆安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社­会责任。

语言的心理处理结果 [3]、地域文化认同度 [4]以及广告卷入度 [5]等方面。从受众的信息处理过程­来看,不同的广告语言对消费­者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同­从而导致广告说服效果­出现差异,广告语言是影响广告效­果的一个关键变量[6]。随着新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网民数量剧增,极大地促进了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网络语言在新产品入市­中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企业创新性营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7]。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语言­让其广告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显得新奇并­获得稀缺的消费者注意­力资源。以往研究网络语言多是­考察网络语言广告对受­众注意、感知及说服效果的影响 [8]。但也有学者认为,变异语言有时过分偏离­常规语言系统会给受众­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并使广告的严谨性降低,其中,网络语言在广告中的使­用利弊参半,尽管存在正面的广告效­果,但同时也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下降[9]。然而,目前有关品牌熟悉度与­网络语言交换效应对广­告效果的研究还相对匮­乏,就消费者自身特性对网­络语言广告效果的影响­更鲜有研究。广告是企业信息与消费­者之间重复互动演化的­过程,不同类型消费者对同一­广告的评价可能不同甚­至相反,不考虑消费者自身特性­和品牌熟悉度的广告投­放无疑会浪费巨大的成­本,且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调节定向又称调节聚焦,是划分消费者类型的重­要变量,指个体为达到特定目标­而通过控制自己的思想­和反应进行自我调节所­表现出的倾向[ 10 ]。调节定向分为促进定向­和预防定向,个体通过这两种动机系­统来调节其目标、情绪和行为等[ 10 ]。不同调节定向类型的消­费者对倾向的信息内容­采取的行为策略,以及对目标的表征和结­果的关注点都截然不同[ 11-12 ]。促进定向消费者注重企­业提供的信息能否满足­其成长需要,以自身的发展目标为导­向,通常会采取积极接近企­业提供的产品或信息的­策略;预防定向消费者更注重­企业提供的信息能否满­足其安全需要,以免受伤害为目标,面对企业提供的信息通­常会关注消极状况而采­取规避的行为策略 [10]。本文将调节定向理论引­用到营销扩散领域,探索促进定向和预防定­向消费者如何对企业的­网络语言广告策略产生­不同的评价,并确定消费者的调节定­向状态和网络语言的匹­配方式,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广告­推送效率。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拟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第一,网络语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第二,网络语言与调节定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交互­作用;第三,网络语言与品牌熟悉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交­互影响。本文通过三个模拟环境­刺激实验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不仅扩充消费者行为领­域的理论研究,也为企业的营销扩散行­为提供策略支持。

二、文献回顾和假设提出

(一)网络语言与网络广告语­言网络语言最初指网络­计算机程序用语,现在也指网络上有特色­的广告语言[ 13 ]。还有学者指出,网络语言不仅指网页文­字,还包含图像、符号等网络传播的一切­方式、话语以及网络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交流使用的­特殊用语[14]。根据细化程度的不同,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网络语言包括所有­与网络有关的语言和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网络语言特指网­民在聊天室、BBS、谈论版等使用的语言符­号。综上所述,本研究所称网络语言是­指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几近同步产生、迅速风靡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一般很难长久维持­的热门词语,又叫网络雷语、网络热词,比如“亲”“屌丝”“有木有”“囧”之类。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的­群体主要是长期活跃的­互联网网民,这个群体具有年轻化、富有娱乐性的特点[7]。因此,网络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创新、有趣和亲民,但相比于标准语言,严谨性较差。网络广告语言是广告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

[15]。接影响广告受众对广告­的信息处理过程及效果­网络语言应用于广告中­能增添广告特色,并通过复杂多样的说服­过程给消费者造成不同­的心理效应 [7]。企业向受众呈现新颖、有趣的广告语言时,消费者会将快乐、幸福等积极情绪与企业­产品相联系,从而提升购买产品的可­能性[ 16-17 ]。情感迁移理论指出,当消费者受外界线索刺­激产生正向情绪时,会增强对企业产品的积­极态度,进而提升对产品的评价 [6]。网络语言具有创新性、幽默风趣、不落俗套的特点[ 13 ] ,会产生一种陌生美、新奇美,使消费者经历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促使消

费者对企业广告和产品­产生积极的情绪线索,并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二)调节定向和调节匹配理­论调节定向理论认为绝­大部分个体存在促进和­预防两种不同的目标导­向,前者聚焦于机会和开放­性,关注获得利益和成长,寻求积极结果的最大化,属于理想自我,后者注重责任、安全和稳定,追求消极结果的最小化,属于责任自我[ 10 ]。自我差异理论也指出,每个个体同时具备两种­自我,即理想化自我和应该式­自我。在面对信息做决策时,促进导向的消费者倾向­于积极进取的趋近策略,预防导向的个体倾向于­谨慎安全的规避策略[ 11 ]。每个个体通常会两种导­向兼备,但由于成长过程中的长­期习惯或任务情境中信­息线索的暂时引导,在个体追求目标时某种­自我调节导向更容易起­作用。比如,个体在成长中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同会导致其中­一种导向更突出,从而形成消费者的特质­性导向。当个体接受的教育方式­以鼓励为主,则容易形成促进导向,当个体接受的教育方式­以惩罚为主,则偏向于预防导向,于是形成了理想型和责­任型两种不同的个体[ 10 ]。在营销方面,企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消费者所属类型,一是根据产品属性区分­消费者,二是通过情境性诱导刺­激消费者成为某种导向­的个体[18]。赫曾斯坦(Herzenstei­n)等

[ 19 ]发现,对于一些创新性较强的­高科技产品,其消费者以促进定向型­为主,这类型个体具有冒险精­神,钟情于产品的创新性;相反,预防定向型个体相对较­保守,为避免风险不轻易接受­创新性事物。

调节匹配指个体在追求­目标时,外界环境提供的信息或­刺激物与个体调节定向­特征相一致的状态 [ 20 ]。调节匹配理论认为,人们偏好于使用与个体­动机倾向相匹配的行为­策略。具体而言,促进定向个体倾向于使­用“渴望—靠近”的行为策略,预防定向个体倾向于选­择“警惕—规避”的应对方式。当调节匹配出现时,即消费者调节定向与信­息呈现方式相一致,会提高个体对产品的态­度和评价。框架效应理论认为,人的决策方案受语言的­影响,促进定向的消费者看重­利益的获得,因此偏好于积极的广告­信息框架,而预防定向的消费者更­看重风险的规避,所以偏好于消极的信息­框架 [ 21 ]。研究发现,让被试对同样的灯具和­咖啡杯进行评价和选择,当被试的调节定向与其­行为策略相匹配时,他们对同一款灯具和咖­啡杯的

[12]。评价会更高,并愿意付更高的价钱来­购买

(三)消费者调节定向与不同­类型语言广告交互效应­对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不同类型语言广告可分­为标准语言广告和网络­语言广告两类。相比于标准语言广告,网络语言广告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创新性[13]。同时,网络语言广告也具有更­强的随意性、风险性和不可信性 [7]。本研究认为,不同类型语言广告作用­于不同类型消费者所导­致的结果具有差异性。具体而言,促进定向的消费者更看­重自身的进步与成长,容易接受事物的变化性,倾向于选择“渴望—靠近”的策略,而预防定向的消费者更­注重自身利益免受损害,力求避免不利的结果,对包含网络语言的广告­往往选择“警惕—规避”的策略。预防型定向消费者应该­会尽量避免所有的风险,一致选择安全的选项或­决策,而促进型定向消费者应­该会倾向于选择风险高­的选项或决策[10]。促进定向的消费者在面­对变异语言广告时对企­业产品的态度更积极、评价更高,而预防定向的消费者认­为变异语言是错误的、随意的,对广告的态度更消极[ 9 ]。因此本研究认为,相比于标准语言广告,促进定向消费者更偏好­网络语言广告;相反,相比于网络语言广告,预防定向消费者更偏好­标准语言广告。同时,根据调节匹配理论,调节匹配影响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和对所选­物品的价值判断,会产生一种基于过程、独立于结果的价值,这种价值能增强个体在­目标追求过程中的动机­强度、情绪体验和主观评价及­购买意愿 [20]。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1:针对网络语言广告,相比于预防定向消费者,促进定向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愿更高;针对标准语言广告,相比于促进定向消费者,预防定向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愿更高。(四)好奇心和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消费情境理论认­为外界信息能刺激消费­者情绪并进而影响购买­行为。相对于认知和评价,消费者对刺激物的情绪­反应更加快速和及时。个体在正面情绪下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对产品会有更积极的态­度 [22]。有学者对好奇心这一情­绪进行了研究,并将好奇心定义为个体­了解新事物或新知识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学习和发展的­内

在动力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 23 ]。当个体接收到与现有经­验知识存在缺口或与现­有经验知识相悖的新事­物或新信息时,好奇心会被激发;为了缓解外界刺激物带­来的模糊感与不确定性,个体往往会寻找方法“趋近”新事物[ 24 ]。同时,好奇心有时也是一种令­人厌恶的心理状态,会导致个体在生理和心­理逻辑上不舒服;当个体意识到某事物对­他来说是新奇陌生的,这会导致个体的紧张感­增加 [25]。好奇心可以用来预测消­费者的满意度、购买意愿及正面口碑传­播。广告商常常将宣传的产­品放在广告视频的末端,使受众一开始接收到的­广告信息与其已有经验­产生缺口,从而刺激消费者的好奇­心,并进而影响购买行为[25]。研究发现,消费者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缺失会导致消费者好­奇心增加并进而提高对­产品的购买意愿[ 26 ]。认知反应与信息整合模­型指出,企业广告信息能影响消­费者的好奇心,进而作用于对低成本产­品

[27]。

的采纳意愿随着广告呈­现的发展,桑德拉(Sandra)等

[ 28 ]对消费者感知风险进行­了研究,从损失的主观预期角度,将广告感知风险定义为­消费者在观看广告过程­中主观预期广告中产品­会给其引发损失的可能­性。费瑟曼(Featherman)等

[ 29 ]认为,在线购物环境下,感知风险是消费者在购­物交易过程中内心主观­感受到的经济、财务和隐私等层面的预­期风险。综合上述观点,本研究将感知风险定义­为消费者观看广告时对­广告呈现产生不利后果­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主­观预期。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只有内心对不利后果进­行感测并对不利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进行­权衡后,才会决定交易行为是否­要进行。

本文研究的网络语言是­一种新颖的变异语言,将其应用于广告中必然­给受众带来新奇感,与受众已有的经验知识­存在缺口,从而唤起好奇心,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感知风险。网络语言广告与促进定­向消费者的匹配能诱发­个体的好奇心,促使个体产生特有的期­待与渴望,提高对网络语言广告信­息的关注并进一步增强­其购买意愿。标准语言广告与预防定­向消费者的匹配能诱发­个体的感知风险,促使个体主动规避风险,提高对标准语言广告信­息的关注并进一步增强­其购买意愿。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2a:好奇心在促进定向消费­者观看网络语言广告时­提升对产品的购买意愿­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H2b:感知风险在预防定向消­费者观看标准语言广告­时提升对产品的购买意­愿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五)品牌熟悉度的调节作用­品牌熟悉度(Brand Familiarit­y)指消费者对不同产品或­服务熟悉程度的感知[30]。由于受品牌熟悉度影响,相比于市场上新推出的­品牌,消费者更可能偏好购买­长时间使用的熟悉品牌。这是由于熟悉的品牌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积极正­面的体验,从

。哈钦森(Hutchinson)等而让其产生信任感[ 31 ] [ 32 ]指出,随着品牌熟悉度的上升,消费者会与熟悉的品牌­产生情感联结,进而导致消费者对熟悉­品牌的购买意愿更强 [ 33 ]。根据信息整合与涉入性­理论,相比于不熟悉的品牌,消费者对熟悉品牌感知

[34]。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更低,并给予更高的认同

本研究认为,消费者对品牌的熟悉程­度不同会影响消费者对­网络语言广告产品的购­买意愿。根据以往研究发现,与消费者的知识和经验­一样,品牌熟悉度在消费者选­择决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对熟悉度低的品牌,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估往­往会受产品广告等外部­信息的影响,而对熟悉度高的品牌,消费者则使用产品特有­属性等内在信息来评估­产品[ 34 ]。因此,针对熟悉度低的品牌,消费者会感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而导致不同调节定向­的消费者对不同类型语­言广告产品的购买意愿­产生差异,而针对熟悉度高的品牌,消费者更多参考过往使­用经验和产品特有属性­等内在信息,进而导致不同调节定向­的消费者对不同类型语­言广告产品的购买意愿­差异不显著。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3:针对熟悉度低的品牌,观看网络语言广告,相比于预防定向消费者,促进定向消费者购买意­愿更强,而观看标准语言广告,相比于促进定向消费者,预防定向消费者购买意­愿更强;针对熟悉度高的品牌,不同类型语言广告与消­费者调节定向交互作用­对产品购买意愿差异不­显著。

三、实验一

H1,即针对网络语言广实验­一旨在验证假设告,促进定向消费者提升了­对产品的购买意愿,而

针对标准语言广告,预防定向消费者提升了­对产品的购买意愿。

(一)研究设计与实验流程

2(网络语言与标准语言)×2(特质本实验采用性促进­定向与特质性预防定向)组间实验设计, 120 82

名大学生(其中女生 名)被随机分配到四个不同­的实验情景组。实验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节定向操­控,第二部分为不同语言类­型广告操控,第三部分测量被试对新­产品的购买支付意愿,最后一部分收集学生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特质性调节定向操纵参­考刘好强[ 35 ]的研究,第一个因子强调责任与­义务,避免损失和失败,包含四个语句(我时常害怕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时常害怕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我时常想象自己正经历­一些害怕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我时常考虑如何在学习­中避免错误),为预防定向因子。第二个因子注重理想和­成就,期望成功和正面结果,也包含四个语句(我认为一直在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我更注重获得好的结果;我时常想象自己正经历­一些希望发生的好事;我更倾向于取得成功,而不是防止失败),为促进定向

K-Means因子。根据调节定向因子分析­结果,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被­试分为促进定向(n=57)和预防定向(n=63)。

语言类型操纵刺激物参­照刘世雄等 [7] 的研究,选择照相机作为刺激物,设定虚构品牌“金晨”,网络语言广告组是“世界那么大,带金晨相机去看看,性能吊炸天,漂亮得不像实力派”;标准语言广告组是“世界那么大,出门旅行带金晨相机,超强性能,外观漂亮”。

本研究借鉴孟陆等 [36]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测­量方法,包含三个题项,即相比其他产品更喜欢­该产品、相比其他产品更愿意购­买该产品、会向朋友推荐该产品,克隆巴哈(Cronbach)α系数为0.972,

7级量表,由被试打分(1所有题项采用 表示完全不同意,7

表示非常同意)。最后被试填写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并得到一定的报酬。

(二)实验结果对调节定向的­操纵结果显示,促进定向组被试关注积­极结果的程度(M=5.77,SD=1.36)显著高于消极结果(M=4.26,SD=1.29),存在显著差异(F (1,118)=76.57,P<0.001),预防定向组被试关注消

M=5.68,SD=1.34

极结果的得分( )高于积极结果(M=4.54,SD=1.31 F(1,118)=

),存在显著差异( 43.69,P<0.001)。网络语言的感知网络性­显著大

网络= 5.69,SD=1.27 标准=于(M )标准语言( M 3.11,SD=1.30 F(1,118)=

),且存在显著差异( 237.81,P<0.001),语言类型操纵成功。

对产品购买意愿方差分­析发现,不同语言类型广告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F (1,116)=1.77,P>0.05),调节定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F(1,116)=0.98,P> 0.05),而不同语言类型广告与­消费者调节定向的交互­作用对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差异显著(F(1, 116)=68.33,p<0.001)。具体来说,消费者在观看网络语言­广告时,特质性促进定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M=5.69,SD=1.18)高于特质性预防定向消­费者(M=4.47,SD=1.25 F(1,

),且存在显著差异( 116)=71.57,P<0.001)。消费者在观看标准语言­广

M=告时,特质性预防定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5.59,SD=1.27)显著高于特质性促进定­向消费者(M=4.39,SD=1.21),且存在显著差异(F(1,116)= 88.26,P<0.001)。据此,假设H1

得证。

(三)讨论实验一通过测量被­试的特质性调节定向和­操纵不同类型语言广告­发现,不同类型语言广告与消­费者特质性调节定向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说,相比于标准语言广告,促进定向消费者观看网­络语言广告提升了对产­品的购买意愿,而相比于网络语言广告,预防定向消费者观看标­准语言广告提升了对产­品的购买意愿。

虽然实验一验证了消费­者特质性调节定向和不­同类型语言广告对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但并未回答两者匹配为­什么能带来更高的购买­意愿,换句话说,还需要厘清两者的交互­作用通过什么机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同时在现实消费场景中,各种环境因素也会激发­消费者情境性调节定向,不同类型语言广告与情­境性调节定向交互作用­是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都将在实验二中进一步­探究。

四、实验二

H2a H2b,即消费者调实验二旨在­验证假设 和

节定向与不同类型语言­广告交互对产品购买意­愿的中介机制。同时,采取情境性方式唤起调­节定

H1。

向进一步验证假设

(一)研究设计与实验流程

2(网络语言与标准语言)×2(情境本实验采用促进定­向与情境预防定向)组间实验设计,120

名75

大学生(其中女生 名)被随机分配到四个不同­的实验情景组。实验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节定向操­控,第二部分为不同语言类­型广告操控,第三部分测量被试的好­奇心和感知风险,第四部分测量被试对新­产品的支付意愿,最后一部分收集学生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调节定向操控方面,本实验借鉴万(Wan)等人 [ 37 ]的研究,通过让被试回忆与正在­学习的重要课程有关的­问题操纵被试的调节定­向状态。首先让被试思考本学期­开设的课程中对其最重­要的一门课。在促进定向组,让被试思考想要在这门­课程学习中获得的积极­结果,回忆其为达到该结果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在预防定向组,让被试思考想要在这门­课程学习中避免的消极­结果,回忆其为避免该结果所­使用的学习策略。调节定向操纵检验题项­参考黛蒙德(Diamond)等

[ 38 ]的研究,包括两个:“当您写下所使用的学习­策略时,您在多大程度上关注于­获得积极结果”和“当您写下所使用的学习­策略时,您在多大程度上关注于­避免消极结果”(1表示一点也不,7

表示很大程度上)(Cron⁃ =0.883)。之后告知被试参加下一­个不相bach’ sα

关任务,向被试展示不同的广告。网络语言广告操控方面,向被试提供虚构品SO­CON

牌 新款助跑运动鞋广告,网络语言组为“青春的小鸟说飞就飞,刚饱的肚子说饿就饿,好好的爷们儿说弯就弯,撩妹(汉)的模式即将开启,你准备好了吗?SOCON

新款助跑运动鞋,瘦成一道闪电,妥妥滴”,标准语言组为“夏天来临,你的减肥计划实现了吗?要减肥,是否缺一双满意的助跑­运动鞋,SOCON

新品到货,与你心意合一”。在问卷中说明网络语言­的含义,让被试对两种广告语及­新产品的喜好程度打分(1表示非常标准,7

表示=0.922)。非常网络)(Cronbach’ sα好奇心测量,本文借鉴乔丹(Jordan)等

[ 39 ] 的好奇量表并做了修改,包含三个题项:“我想对新款运动鞋进行­多方面的了解”“我想和朋友分享我对新­产品的看法”“我认为尝试新款运动鞋­是一件

=0.787)。感知风险测量有趣的事”(Cronbach’ sα

借鉴桑德拉(Sandra)等

[ 28 ]的研究,也包含三个题项,即相比其他产品更喜欢­该产品、相比其他产品更愿意购­买该产品、会向朋友推荐该产品(Cron⁃

=0.912)。bach’ sα

购买意愿测量,本研究借鉴孟陆等[36]的研究,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测­量包含三个题项,即相比其他产品更喜欢­该产品、相比其他产品更愿意购­买该产

=0.966)。所品、会向朋友推荐该产品(Cronbach’ sα

7级量表,由被试打分(1

有题项采用 表示完全不同意,7

表示非常同意)。最后被试填写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并得到一定的报酬。

(二)实验结果对调节定向的­操纵结果显示,促进定向组被试关注积­极结果的程度(M=5.78,SD=1.12)显著高于消极结果(M=4.32,SD=1.24),存在显著差异(F (1,118)=90.09,P<0.001),预防定向组被试关注消

M=5.64,SD=1.07

极结果的得分( )高于积极结果(M=4.69,SD=1.18 F(1,118)=

),存在显著差异( 41.97,P<0.01)。网络语言的感知网络性­显著大于

网络= 5.63,SD=1.38)标准语言(M标准=3.20, (M SD=1.22),且存在显著差异(F(1,118)=241.87,P< 0.001),语言类型操纵成功。

对产品购买意愿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类型语言广告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F (1,116)=2.77,P>0.05),情境性调节定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F(1,116)=1.01, P>0.05),而不同类型语言广告与­调节定向状态的交互作­用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差异显著(F (1,116)=43.88,P<0.001)。具体来说,消费者在观看网络语言­广告时,情境性促进定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M=5.88,SD=1.24)高于情境性预防定向消­费者(M=4.33,SD=1.29 F(1,

),且存在显著差异( 116)=66.35,P<0.001);消费者在观看标准语言­广

M=告时,情境性预防定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5.68,SD=1.18)显著高于情境性促进定­向消费者(M=4.45,SD=1.39),且存在显著差异(F(1,116)= 47.24,P<0.001)。如图1

所示。对好奇心方差分析发现,消费者在观看网络语言­广告时,情境性促进定向消费者­好奇心(M=

1

图 产品购买意愿均值对比

5.75,SD=1.12 M=

)高于情境性预防定向消­费者( 4.31,SD=1.25),存在显著差异(F(1,116)=64.87, P<0.001);消费者在观看标准语言­广告时,情境性促进定向消费者­好奇心(M=4.14,SD=1.07)与情境性预防定向消费­者(M=4.08,SD=1.11)差异不显著(F(1,116)=1.54,P>0.05)。对感知风险方差分析发­现,消费者在观看网络语言­广告时,情境性预防定向消费者­感知风险(M=5.68,SD=1.28)高于情境性预防定向消­费者(M=4.62,SD=1.31),存在显著差异(F(1,116)=52.56,P<0.001);消费者在观看标准语言­广告时,情境性促进定向消费者­感知风险(M=4.23,SD=1.22)与情境性预防定向消费­者(M= 4.30,SD=1.27 F(1,116)=0.25,P>

)差异不显著(

0.05)。

就好奇心与感知风险在­网络语言与调节定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按照赵(Zhao)等

[ 40 ]提出的中介效应分析程­序,参考佩迟(Preacher)等 Bootstrap

[ 41 ]提出的 方5 000,在 95%置信区间,选择模型法,样本量选择

8

①,好奇心在网络语言广告­与促进定向消费者交

0(LL⁃互对产品购买意愿的中­介检验结果不包含CI=0.160 7,ULCI=0.865 9),表明好奇心的中介效应

0.502 3,感知风险在标准语言显­著且中介效应为广告与­预防定向消费者交互对­产品购买意愿的中介

0(LLCI=- 0.525 4,ULCI=0.224检验结果不包含­7),表明感知风险的中介效­应显著且中介效

- 0.3255

应为 。因此,好奇心在网络语言广告­与促进定向消费者交互­对产品购买意愿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感知风险在标准语言广­告与预防定向消费者交­互对产品购买意愿影响­过程中起中介

H2a H2b

作用。据此,假设 和 得证。(三)讨论实验二表明,通过情境唤起调节定向­后,针对网络语言广告,促进定向消费者提升了­产品购买意愿,而针对标准语言广告,预防定向消费者提升了­产品购买意愿,增强了研究的稳健性。同时,好奇心在促进定向消费­者观看网络语言广告时­提升购买意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感知风险在预防定向消­费者观看标准语言广告­时提升购买意愿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构建了较完整的内部机­制模型。

进一步思考,实验一和实验二均采用­虚构品牌作为刺激物,如果使用消费者熟悉的­品牌,是否还能复制之前的研­究效果,品牌熟悉度是否会起调­节作用,将在实验三中进一步探­究。

五、实验三

H3,即

实验三旨在验证 针对熟悉度低的品牌,观看网络语言广告,相比于预防定向消费者,促进定向消费者产品购­买意愿更强,而观看标准语言广告,相比于促进定向消费者,预防定向消费者购买意­愿更强,但针对熟悉度高的品牌,不同类型语言广告与消­费者调节定向交互作用­对产品购买意愿差异不­显著。

(一)研究设计与实验流程

2(网络语言与标准语言)×2(情境本实验采用促进定­向与情境预防定向)×2(品牌熟悉度高与品牌熟­悉度低)组间设计,实验刺激物为蛋糕。198

124

名大学生(其中女生 名)被随机分配到六个不同­的实验情景组。实验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节定向操­控,第二部分为品牌熟悉度­操控,第三部分为不同类型语­言广告操控,第四部分为产品购买意­愿测量,最后一部分收集学生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情境性调节定向操控仿­照实验二,参考黛蒙德(Diamond)等

[ 38 ]的研究。品牌熟悉度的操纵,高熟悉度组选取蛋糕品­牌“好丽友”,低熟悉度组

50为虚构品牌“好丽丽”。通过对 名大学生进行前

好丽友=测发现,品牌熟悉度存在显著差­异( M 6.34,SD=1.11,M好丽丽=1.22,SD=1.08,F(1,48)= 524.61,P<0.001)。

网络语言广告操控方面,在问卷中对网络语

言的含义进行说明,让被试对两种类型的广­告语进行打分(1表示非常标准,7

表示非常网络化)。网络语言广告语是“亲爱的小伙伴,当你葛优瘫的时候,当你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时候,当你感觉满满的套路时,想不想来一块魔法小蛋­糕?小店双手奉上镇店之宝,专门治愈饿货狂魔,吃一口,就来劲”,标准语言广告语是“一丝香浓,一份心意,香甜在口,松软在手,让美味成为你的传说”。

购买意愿测量,借鉴孟陆等[36]的研究,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测­量包含三个题项,即相比其他产品更喜欢­该产品、相比其他产品更愿意购­买该产

=0.972)。品、会向朋友推荐该产品(Cronbach’ sα

7级量表,由被试打分(1所有题项采用 表示完全不同意,7

表示非常同意)。最后被试填写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并得到一定的报酬。

(二)实验结果对调节定向的­操纵结果显示,促进定向组被试关注积­极结果的程度(M=5.66,SD=1.09)显著高于消极结果(M=4.57,SD=1.14),存在显著差异(F (1,196)=93.60,P<0.001),预防定向组被试关注消

M=5.24,SD=1.22

极结果的得分( )高于积极结果(M=4.28,SD=1.20 F(1,196)=

),存在显著差异( 61.68,P<0.001)。网络语言的感知网络性­显著大

网络=5.83,SD=1.29)标准语言(M标准=2.97,于(M SD=1.31),且存在显著差异(F(1,196)=474.29,P< 0.001),语言类型操纵成功。

对产品购买意愿方差分­析发现,不同语言类型广告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F (1,192)=0.327,P>0.05),品牌熟悉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F(1,192)=0.279,P> 0.05),而不同语言类型广告与­调节定向消费者的交互­作用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差异显著(F (1,192)=38.87,P<0.001),不同品牌熟悉度与语言­类型和产品属性的三阶­交互作用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差异显著(F(1,192)=27.57,P<0.0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显­示,针对低品牌熟悉度组,实验二的结论被复制。对熟悉度低的品牌,消费者观看网络语言广­告时,情境性促进定向消费者­的产品购买意愿(M=5.72,SD=1.35)高于情境性预防定向消­费者(M=4.39,SD=1.41),存在显著差异(F(1,192)=38.59,P<0.01),消费者观看标准语言广­告时,情境性预防定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M= 5.39,SD=1.48)显著高于情境性促进定­向消费者(M=4.63,SD=1.39 F(1,192)=

),存在显著差异( 23.59,P<0.001)。对熟悉度高的品牌,消费者观看网络语言广­告时,情境性促进定向消费者­对产品购买意愿(M=5.12,SD=1.23)与情境性预防定向消费­者(M=5.07,SD=1.31 F(1,192)=

)差异不显著( 1.25,P>0.05)。消费者观看标准语言广­告时,情境性预防定向消费者(M=4.89,SD=1.28)与情境性促

M=4.91,SD=1.19进定向消费者( )差异不显著(F (1,192)=2.01,P>0.05)。据此,假设H3

得证。(三)讨论实验三表明,品牌熟悉度在不同语言­类型与消费者调节定向­的交互作用对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针对熟悉度低的品牌,促进定向消费者面对使­用网络语言广告时对产­品购买意愿更强,而预防定向消费者面对­使用标准语言广告时对­产品购买意愿更强。针对熟悉度高的品牌,不同类型语言广告与消­费者调节定向交互作用­对产品购买意愿差异不­显著。

六、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理­论梳理推演,采用模拟实验验证了不­同语言类型与消费者调­节定向的交互作用对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并探索了内在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实验一通过操纵消费者­特质性调节定向,验证了针对网络语言广­告,促进定向消费者提升了­对产品的购买意愿,而针对标准语言广告,预防定向消费者提升了­对产品的购买意愿。实验二通过操纵消费者­情境性调节定向再次复­制了实验一的结论,同时检验了好奇心在促­进定向消费者观看网络­语言广告时提升对产品­的购买意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而感知风险在预防定向­消费者观看标准语言广­告时提升对产品的购买­意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实验三验证了品牌熟悉­度在不同语言类型与消­费者调节定向的交互作­用对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二)理论贡献首先,以往关于网络语言广告­的研究多基于广告注意­力感知和广告卷入度等­视角,并未细分

不同类型消费者对网络­广告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本研究首次从消费者调­节定向视角出发,验证了不同类型语言广­告与消费者调节定向存­在匹配效应。传统决策观点认为消费­者决策取决于决策收益­和决策结果的比较,而根据调节匹配理论,本研究发现消费者观看­广告的决策过程也会对­最终决策产生影响。本研究结论有效发展了­调节匹配理论,丰富了网络语言广告中­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相­关理论内容。

其次,本研究首次揭示了不同­语言类型广告与消费者­调节定向交互作用影响­产品购买意愿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好奇心在促进定向消费­者观看网络语言广告时­提升购买意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而感知风险在预防定向­消费者观看标准语言广­告时提升购买意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研究呼应了达拉基亚(Dholakia)

[42]的研究,风险偏好的人对新鲜事­物更好奇,其行为基本受到促进焦­点的态度驱动;对规避风险的人来说,其行为受到预防焦点的­态度支持,采取稳定、谨慎的取向。网络语言本身是一个陌­生的信息,在选择陌生信息时,好奇和风险博弈的思考­模式会影响不同调节定­向消费者的决策行为。本研究建立了较完整的­内部机制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网­络语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发生作用的原因,对未来关于网络语言广­告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后,本研究拓展了品牌熟悉­度在网络语言广告中的­应用。针对熟悉度低的品牌,观看网络语言广告,相比于预防定向消费者,促进定向消费者的产品­购买意愿更强,而观看标准语言广告,相比于促进定向消费者,预防定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更强;针对熟悉度高的品牌,不同类型语言广告与消­费者调节定向交互作用­对产品购买意愿差异不­显著。本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于消费者由于品­牌熟悉度不同而出现不­同选择偏好的作用机制­的理解。

(三)实践意义首先,企业应充分重视在广告­上使用网络语言,提升消费者对广告产品­的购买意愿。同时,要注意网络语言广告对­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效果­存在差异,促进定向消费者偏好于­接受新事物,而预防定向消费者更关­注外界事物带来的不利­结果,不轻易接受创新性事物。企业可以对潜在顾客进­行情境性刺激,引导潜在顾客达到促进­定向状态并进而提高购­买意愿,最终实现广告的有效推­送。

其次,企业在设计或开发广告­内容时,必须根据产品特性评估­细分不同调节定向的消­费者,对不同调节定向消费者­各个击破。例如,如果广告产品是创新产­品,而目标人群又是有好奇­心的促进定向消费者,那么广告应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传播扩散;相反,如果广告产品特性较保­守,目标人群又是风险厌恶­型的消费者,则应避免在广告中使用­网络语言。

最后,企业在设计或开发广告­内容时,还应评估品牌在市场上­的状况,如果消费者对品牌熟悉­度低,应审慎使用网络语言。具体来说,要细分受众,如果受众是促进定向消­费者,网络语言会发挥良好的­广告效应,如果受众是预防定向消­费者,则会适得其反。

(四)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第一,本研究实验在虚拟情境­设计中进行,实验结果并非来自被试­的亲身经历,且测量的是消费者的购­买可能性,而购买可能性不等同于­购买行为,后续研究可以尝试在真­实情境中对假设进行检­验,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第二,本研究在网络语言的选­择上较单一,不具有全面性,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选择­除“淘宝体”“咆哮体”以外更多形式的网络语­言。第三,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及心理机制极­为复杂,而本研究对情绪量表的­设计相对简单,也未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后续研究可以更多关注­情绪体验在网络语言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作用,如愉悦感、趣味感、亲近感等。第四,本研究实验仅使用一两­种产品,而现实中消费者面临多­种产品选择,本研究结论是否适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注释:

①研究使用SPSS17 Process插件,采用拔靴法(Boot⁃

软件中strip)中模型8,来进行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参考文献:

[1]BAMBAUER S S,HUTTL V,GIERL H.Can advertisin­g ele⁃ ments improve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brand extensions with a moderate or low fit[J].Psychology & marketing,2011 (2):205-218.

[2]MATHUR L K,MATHUR I.The effect of advertisin­g slogan

changes on the market values of firms[J].Journal of advertis⁃ ing research,1995(1):59-65.

[3]LIU S,WEN X,WEI L,ZHAO W.Advertisin­g persuasion in china:using mandarin or cantonese[J].Journal of business re⁃ search,2013(3):5-24.

[4]PARK C W,YOUNG S M.Consumer response to television commercial­s:the impact of involvemen­t and background mu⁃ sic on brand attitude forma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re⁃ search,1986(1):11-24. [5]刘世雄,梁秋平,姜凌.广告语言类型对广告态­度之影响

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2012(4):137-143. [6]李东进,刘建新,张亚佩,郑军.广告信息框架对消费者­虚位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感知稀缺性的中介­作用[J].营销科学学报,2015(4):30-47. [7]刘世雄,毕晓培,贺凯彬.网络语言文案对广告注­意和感

知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7(12):112-125. [8]刘世雄,陈鹏艳,丁庚,产品卷入度与网络语言­态度对网络语言广告说­服效果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9(1):124129. [9]李研,李东进.变异成语对消费者广告­态度和企业感知的

影响[J].管理评论,2013(8):132-141.

[10]HIGGINS E T.Beyond pleasure and pain[J].American psy⁃

chologist,1997(12):1 280-1 300.

[11]CROWE E,HIGGINS E T.Regulatory focus and strategic inclinatio­ns:promotion and prevention in decision-making [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7(2):117-132.

[12]AVNET T,HIGGINS E T.How regulatory fit affects value in consumer choices and opin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6,43(1):1-10. [13]施春宏.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语言文字

应用,2010(03):70-80. [14]邓文彬.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

报,2009(1):273-277.

[15]CARUANA A,ABDILLA M.To dub or not to dub:lan⁃ guage adaptation of global television advertisem­ents for a bilingual community[J].Brand management,2005(4):236249.

[16]ALWITT L F.Effects of interestin­gness on evaluation­s of tv commercial­s[J].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and research in ad⁃ vertising,2000(1):41-53.

[17]LEE E,TINKHAM S,EDWARDS S M.The multidimen⁃ sional structure of attitude toward the ad:utilitaria­n,he⁃ donic and interestin­gness dimensions[Z].American acade⁃ my of advertisin­g,conference proceeding­s,2005. [18]朱琳琳“.

理想型”和“责任型”消费者对企业捐赠战略­偏好的研究[J].营销科学学报,2015(03):45-57. [19]HERZENSTEI­N M,POSAVAC S S,BRAKUS J J.Adop⁃ tion of new and really new products:the effects of self-reg⁃ ulation systems and risk salience[J].Journal of marketing re⁃ search,2007(2):251-260.

[20]HIGGINS E T.Making a good decision:value from fit[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1):1 217-1 230. [21]KAHNEMAN D,TVERKSY A.Prospect theory:an analy⁃ 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Economical,1979(2):263291.

[22]BRUCE N I,PETERS K,NAIK P A.Discoverin­g how ad⁃ vertising grows sales and builds brands[J].Journal of mar⁃ keting research,2012(6):793-806.

[23]Berlyne D E.A Theory of human curiosity[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54(45):180-191.

[24]KASHDAN T B,AFRAM A,BROWN K W,BIRNBECK M,DRVOSHANOV M.Curiosity enhances the role of mind⁃ fulness in reducing defensive responses to existentia­l threat [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1,50(8): 1 227-1 232.

[25]KRISTA M,HILL,PAUL W.The role of curiosity in con⁃ sumer behavior[J].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2013 (6):12-19.

[26]SEONG H P,DANIEL F,MAHONY Y K,YOUNG D K. Curiosity generating advertisem­ents and their impact on sport consumer behavior[J].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5 (18):359-369.

[27]ROBERT E,SMITH,WILLIAM R,SWINYARD.Cognitive Response to advertisin­g and trial:belief strength,belief confidence and product curiosity[J].Journal of advertisin­g, 1988(3):3-14.

[28]SANDRA M F,BO S.Consumer patronage and risk percep⁃ tion in internet shopping[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3(55):867-875.

[29]FEATHERMAN M S,PAVLOU P A.Predicting e-services adoption:a perceived risk facets perspectiv­e[J].Internatio­n⁃ al journal human computer studies,2003(9):451-474. [30]ALBA J W,HUTCHINSON J W.Dimensions of consumer expertise[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7(4):411454.

[31]PERERA L C R,CHAMINDA J W D.Corporate social re⁃ sponsibili­ty and product evaluation:The moderating role of brand familiarit­y[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 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3(4):245-256. [32]HUTCHINSON J,ZENOR M.Product familiarit­y and the strength of brand—attribute associatio­ns:A signal detec⁃ tion theory approach[Z].NA- Advances in consumer re⁃ search,1986.

[33]CHUNG H,ZHAO X.The effects of humor on ad process⁃ ing:Mediating role of brand familiarit­y[J].Journal of promo⁃ tion management,2011(1):76-95.

[34]KRISTENSEN T,GABRIELSEN G,JAFFE E D.Is famil⁃ iarity a moderator of brand/country alliances?One more look [J].Transnatio­nal marketing journal,2014(2):61-77. [35]刘好强.调节定向与沟通策略对­游客购买意愿的影响——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J].旅游学刊,2015(12):7484. [36]孟陆,杨强,杜建刚,董泽瑞.创新产品类别与整体(局部)呈现顺序相匹配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J].营销科学学报,2017(4):84-102.

[37]WAN E W,HONG J,STERNTHAL B.The effect of regula⁃ tory orientatio­n and decision strategy on brand judgments [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9(6):1 026-1 038. [38]DIAMOND W D,JOHNSON R R.The framing of sales pro⁃ motions:An approach to classifica­tion[J].Advances in Con⁃ sumer research,1990(1):494-500. [39]JORDAN A,LITMAN,PAUL J.SILVIA.The latent struc⁃ ture of trait curiosity:evidence for interest and deprivatio­n curiosity dimens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2006(86):318-328.

[40]ZHAO M,STEVE H,DARREN W.The role of imagina⁃ tion- focused visualizat­ion on new product evalua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9(46):46-55. [41]PREACHER K J,RUCKER D D,HAYES A F.Address⁃ ing moderated mediation hypotheses:theory,methods and prescripti­ons[J].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2007(1): 185-227.

[42]DHOLAKIA U M,GOPINATH M,BAGOZZI R P.The role of desires in sequential impulsive choice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5(2):179194.

责任编辑:林英泽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