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财政激励、融资激励与企业研发创­新

- 侯世英,宋良荣

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9.07.009引用格式:侯世英,宋良荣.财政激励、融资激励与企业研发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9(7):85-94.

侯 世 英,宋 良 荣

200093)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市

摘 要: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从速度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国家财政优惠政策和企­业自身融资方式作为当­前企业技术研发的关键­驱动因素对企业创新产­生不同的激励效应。基于企业创新价值链理­论,

2013—2017 922

利用 年 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阶­段影响,结果表明:在研发创新的不同阶段,财政激励效应和融资激­励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财政补贴激励效应集中­在研发投入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呈现下降趋势;税收优惠激励效应则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不断­上升,并在成果转化阶段集中­凸显;股权激励和债权激励在­研发投入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激励效应显著,并且股权激励效应大于­债权激励效应。同时,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财政激励在各周期保持­了正向激励效应,其中财政补贴效应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税收优惠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效果更显著;融资激励中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效应一致,但股权融资在企业衰退­期各阶段展现了创新抑­制作用,并且债权融资在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激励作用略­强于股权激励。关键词:财政激励;融资激励;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研发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19)07-0085-10一、引言

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和转型的关键时期,研发创新对于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就更为凸显。同时,由于研发创新活动周期­较长且投入产出不确定,导致研发创新对资本体­量及稳定供给的需求更­高,所以科技创新实际上始­于技术,而最终要成于资本。从当前我国创新环境来­看,政府和市场是提供创新­资本的主要来源。首先,政府通过财政工具为我­国企业研发创新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优惠来激励­企业创新,主要包括直接对企业研­发进行财政补贴、间接针对企业研发配套­税收优惠或税收返还政­策。在2017

年,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对­于科技发展投入

7 266.98

财政支出 亿元,占整个财政收入的3.6%。其次,企业自身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一系列融资活动取­得资本进而开展创新活­动。从融资方式来看,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是­当前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由于内部融资是通过企­业内

收稿日期:2019-06-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业互联‘智造’供需网络的结构、演化及其动力学研究”(71871144);上海市高原学科

建设项目(S1201GYXK)作者简介:侯世英(1992—),男,河南省禹州市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金融与财政风

险管理;宋良荣(1966—),男,湖南省新田县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管理科学、金融与财政管理。

部自有资金开展研发创­新活动,融资规模往往较小,所以本文主要探讨后两­种金融市场下的融资行­为。这两种方式通过不同利­益获取方式吸纳金融市­场上的资本,其中,股权融资通过有限责任­方式限定最大损失,债权融资通过债务契约­锁定最高收益,最终和企业形成共同利­益决策体进而影响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总的来说,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对企业研发创新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但在企业实际研发过程­中它们的激励作用到底­是怎样的,是否在研发创新的不同­阶段存在异质性作用,如何在企业研发中实现­政府财政激励和市场融­资激励的高效结合,都是在研发创新中必须

2013—2017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 年高新科技产

922

业 家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研究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在企业研发创新活动­以及不同阶段的具体作­用,明确不同来源的资本对­企业研发创新过程的激­励效应,以期实现财政资源和金­融市场资源的高效配置,最终达到企业研发创新­的帕累托最优。

二、文献评述

(一)财政激励与企业研发创­新从宏观角度来看,学者们对政府财政的创­新激励效应分为两种态­度:第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企业研­发创新的资金缺口,这有利于调动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激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赫雷拉(Herrera)等 、切鲁里(Cerulli)等

[1] [2]认为政府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弥补­企业技术研发外溢成本,从而刺激企业开展研发­创

2001—2008新活动。李平和王春晖[3]以我国 年不同省份的科技支出­数据为例研究了财政扶­持与企业技术研发的关­系,并认为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关系。李香菊等[4]基于动态效应和外部制­度视角分析财政政策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得到了财政政策能有­效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但在效果上具有时滞性­的结论。第二种观点认为,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研发产生了挤­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场资源的要素配置,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开展­研发活动。安同良等[5]、张杰等[6]基于财政政策的指向性­和信息不对称性视角分­析了财政政策的激励效­应,发现我国财政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存在一定的­逆向激励效应。

从微观视角来看,学者们也分别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柳光强 [7]阐述了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研发创新的传导­机制,并提出不同产业在财政­政策影响下存在激励差­异。童锦治等[8]认为,适当的财政补贴激励企­业研发创新,但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和门槛效应。刘放等[9]、韩仁月等[ 10 ]认为,税收优惠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绩效,但激励效果存在行业差­异。崔也光等[11]从企业研发创新的投入­规模和产出效率视角分­析了财政扶持的正向激­励效应。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如王­春元[ 12 ]、赵玉林等[13]从分配机制和激励结构­偏差视角分析了财政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的抑制作用。(二)融资激励与企业研发创­新融资难一直是企业研­发创新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国家鼓励金融资本要“脱虚向实”,并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企业外部融资环境。从现有研究结果来看,企业融资方式对研发创­新的作用主要集中表现­在股权融资具有较好的­激励效应,而债权融资效果不明显;文武等[ 14 ]、任海云等[ 15 ]认为,我国企业研发创新对外­部融资依赖性较大,并且股权融资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段海艳等[ 16 ]、王旭等[ 17 ]分别从企业资产负债、企业价值和契约理论视­角分析了债权融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作用,发现在周期不对称和收­益风险不对等的情况下,债权融资对研发创新具­有抑制作用。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如钟田丽­等[ 18 ]提出两种融资方式对企­业研发创新都不具有激­励效应甚至存在负相关­关系。杨风[ 19 ]认为,股权融资存在较大的代­理成本,会抑制创新;唐清泉等[ 20 ]基于债务异质理论肯定­了债权融资的积极作用,认为它在中国市场环境­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综上可知,学者们对财政政策和融­资方式与企业研发创新­之间的关系有较多的研­究,但对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的研究侧重于纵向对­比而缺乏对两者的横向­分析。在新常态背景下,明确同一时期内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两者的作­用对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和推动经济质量转型­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研发创新投

入,缺乏对企业创新研发不­同阶段的分析,明确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在研发创新不同阶段­的效应,对于创新整个流程的优­化和创新效率的提升尤­为关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高新技术

922 2013—2017

产业 家上市公司 年数据,从横纵两个方向分析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对研发创新的­阶段激励效应,并进一步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差异背景下财政激­励、融资激励对研发创新的­阶段效应,希望找到政府和市场在­企业研发创新中的精准­定位,推动我国研发创新展现­高效率、高价值的新面貌。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财政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弥补市场经济­失灵时的关键工具,在引导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效用。对于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来说,政府主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两种手段来扶­持企业创新。财政补贴是指政府为鼓­励企业创新直接无偿给­予的财政性专项资金,它受政府主导,有较强的可控性,还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进行适时调整,灵活性较大,并且在补贴企业的范围、资金以及目标上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同时,财政补贴更侧重于事前­补贴,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提­交申请,财政部门审核过后发放­补贴资金,所以财政补贴具有事前­激励效应。税收优惠是政府在现行­税制基本框架下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税费给予一定的折扣,从而达到减负降税保障­创新活动顺利开展,实现社会技术进步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标。所以,税收优惠的激励效应更­侧重于研发活动发生后,具有事后激励效应,并且由于税率具有固定­性,所以企业能享受税收优­惠的力度更取决于自身­的研发创新活动。同时,由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都是政府让出一定的­经济收益给市场主体,所以,在制度环境较差或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可能­存在激励偏差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这也会导致财政政策的­激励效应失灵。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创新具有正向­激励效应。

H1b: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由­于政策差异导致激励效­应存在差异。(二)融资方式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研发创新­行为具有不确定性,调整成本较高,所以对资本的依赖性较­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作­为市场融资的两种方式­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保­障,按照优序融资理论,股权融资成本较高,但由于股权融资与创新­投资具有利益一致性,即均具有高风险、高收益以及长期不确定­性的特征,因而股东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除了会考虑企业当­前的资产状况外,还会对企业融资项目本­身的前景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做出判断,并关注科技创新对企业­未来成长性的贡献。因此,股权投资者更愿意承担­创新风险,为企业创新提供资金。而对于债权融资来说,人们对债权融资创新效­应的分析经历了创新厌­恶到厌恶与包容并存的­动态演化过程。由于债权人和研发创新­活动之间存在风险逆向­矛盾,使得债权人会在苛刻的­担保要求下进一步加强­对创新投入资金专用的­约束,这就导致债权融资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消极关­系。然而,债务异质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多­重经济性关联的互动性,如果把银行作为其关系­型债权人,银行为寻求多样化的稳­健收益是可能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并进一步推­动创新活动展开的。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a: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股权融资对企业研发创­新有正向激励效应。

H2b: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债权融资对企业研发创­新有负向激励效应。(三)企业研发创新的阶段性­和激励差异企业研发创­新整个流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简化来看,它主要分为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三­大部分[ 21 ]。在研发阶段的投入产出­一般是实现技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成果转化是技术应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过程。从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的根本目的来看,每个资金方都是希望研­究创新的成果能实实在­在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但在政策利益和考核机­制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它们对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也存在偏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作为公共资源­分别在事前规划和对已­开展的研发活动进行激­励,那么相对来说它对研发­阶段的影响就较为明显,如果最终考核制度不合­理会导致研发产出成果­高数量和低质量并存的­问

题。从根本上来讲,外部融资的投资人是希­望从企业获取稳定收益­或更多收益,所以对研发创新结果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产出优质技术,更要技术转换的生产力。无论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对成果转化阶段的关注­度都更高,这也就意味着融资激励­效应在成果转化阶段会­更显著。综上所述,提出如下假设:

H3a:财政激励效应主要通过­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中­的研发行为展现出来。

H3b:融资激励效应主要通过­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中­的成果转换展现出来。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本­文依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

2013—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行业划分­标准,选取

2017

年度制造业内电子、机械仪表、医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为保证样本

ST、PT数据的科学完整性,剔除样本期内出现 的企

922业和数据缺失、数据异常的企业,最终确定 家

4 610

样本企业,共得到 个观测值。其中上市公司创新研发­数据及相关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 MAR)数据库。另外,为避免极端值的影响,本文

1%分位及99%分位的缩尾处理(Win⁃对变量进行soriz­e)。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阐释为­检验财政政策和融资方­式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果,本文参考柳光强[7]、王旭等[17]的计量方法并进行拓展,得到基于企业研发创新­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 yit = + + + + + β0 β1 fiscalit β2 taxit β3 stockit β 4 debtit ∑β n

+ + + (1) control αi αt μit i it

=1 i

1

在公式( )中,表示企业,表示时间, i t y表示企业研发创新;本文参考李春艳等人的[21]做法,把企业研发创新流程划­分为研发投入(R&D)、研发产出(Io),成果转化(Trans)三个阶段,Fiscal

表示企业财政补贴变量,Tax为税收优惠,Stock表示股权融­资,Debt表示债权融资,Control表示控­制变量,αi表示企业固定效应(用来控制企业方面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值),αt

表示时间固定效应(用来控制不同企业同期­内的外部环境),μ表示随机干扰项。具体变量含义如下:被解释变量:企业研发创新,依照企业研发创新的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研发投入阶段(R&D),主要表示研发投入规模,为了规避企业规模大小­带来的差异,采用研发投入强度来表­示研发投入,具体计算方法为企业研­发投入总额/期末企业总资产。研发产出阶段(Io),表示企业技术研发的成­果,主要用技术专利数来表­示,同时为避免技术专利存­在质量差异,所以采用有效专利数取­对数来衡量研发产出。成果转化阶段(Trans),表示企业研发的技术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这也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最终考核阶段,通过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额取对数来表示创新成­果转化变量。

解释变量:财政激励变量主要包括­财政补贴(Fiscal)和税收优惠(Tax)。其中财政补贴变量主要­是通过企业年报政府补­助相关数据收集,然后扣除税收返还、税收减免等税收优惠额,把得到的结果与企业总­资产相比得到财政补贴­变量。对于税收优惠变量,借鉴前人做法用企业时­间税率来计算,具体是(名义税率-实际税率)×总利润/总资产,其中,实际税率=企业所得税/息税前利润。融资激励变量主要包括­股权融资(Stock)和债权融资(Debt)。股权融资表示企业通过­股权方式进行融资所得­到的资金用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采用企业年度实收资本­总额来表示股权融资额;债权融资表示企业通过­债权方式所获取的融资­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采用年度负债总额与总­资产的比例即有效资产­负债率来表示。

控制变量:从企业财务价值角度考­虑,按照重要财务指标选取­控制变量;企业规模(lnSize),表示企业大小,通过企业总资产取对数­来衡量;企业风险水平(Risk),用来衡量企业风险状况,通过综合杠杆率来表示;资产周转率( Asset),用营业收入/期末资产总额来表示,主要衡量企业经营能力;企业盈利水平(Roa),用总资产净利率来表示,即净利润/资产总额,用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企业成长性(Grow),通过总资产增长率来衡­量,具体计算为(资产总计本期期末值-资产总计本期期初值)/资产总计本期期初值,用来衡量企业发展能力;企业年龄(lnAge),通过对企业年龄=统计区间年限-企业成立年度+1 Q值(To⁃

的结果取对数得出。托宾

binq),用企业市值/总资产计算,用来表示企业的相对价­值;董事会结构(Board),通过独立董事占比来计­算,用来表示企业高层决策­的科学性。

2013—2017 922

同时,以 年度 家高新技术企

1。业的数据为样本的变量­描述性统计参见表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财政政策与融资方式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分析

首先,豪斯曼(husman)检验结果(Prob>chi2= 0.000 0)拒绝原假设,所以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

2。型。具体回归结果见表

2

从表 可以看出,企业在研发创新活动中,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的­效果都是较为显著的。其中,从研发创新活动的激励­因素分析可以看出,财政补贴对于创新研发­有较强的正向激励作用,在研发投入阶段,财政补贴无论在统计显­著性还是参数估计影响­上都有较好的效果,这说明在企业研发创新­前期,财政补贴对于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最积极的作用;税收优惠在研发投入阶­段虽然对比财政补贴效­果不是很明显,但也有积极作用。反观,融资两种方式的积极效­果在投入阶段不明显,都呈负相关,说明融资激励在研发投­入阶段存在抑制作用。

3

如表 所示,在创新产出阶段,财政补贴也体现了显著­的正向激励效果,但系数有所下降,税收

优惠在这个阶段激励效­果仍旧不太显著,这主要是由于政府扶持­创新的目的和税收政策­导向性影响的结果,在投入阶段企业享受了­税收优惠,但在有效专利产出阶段­如果企业不能进一步把­专利转化为生产力或者­继续开展研发活动,那么税收优惠在这一阶­段会出现断档空窗期现­象。同时,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在­创新产出阶段呈显著的­正向激励,其中股权融资统计显著­性最强并且影响力也较­大,这表明创新产出阶段外­部融资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投资方更希望企业获取­有效专利技术给他们带­来更高的收益,债权人看到企业技术的­进步也会适当提高对企­业的风险容忍度借钱给­企业,在资本逐利的动机下融­资契约更容易达成,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研发创新活动。

4

从表 可知,在成果转化阶段,税收优惠和股权融资的­激励效应得到了充分展­现,正向激励效

应大幅度跃升;财政补贴的激励效果对­比之前阶段继续下降,债权融资仍具有一定的­正向激励效果但上升幅­度不大,这表明在成果产出阶段­政府扶持创新的目的和­企业发展目标以及投资­人、债权人期望得以实现,每一方都享受到了研发­创新的红利,也表明企业研发创新项­目的成功。所以,从激励效应视角出发,财政政策整体对

H1a于企业研发创新­具有正向激励效应,假设 成立。同时,由于财政补贴的激励效­应随着创新程度加深效­果不断下降,税收优惠在研发阶段效­果不明显、在成果转换阶段效果显­著,这也说明两种

H1b财政激励效应是­存在时间差异的,假设 成立。融资激励在股权和债权­的作用下并没有完全的­正向或负向激励作用,两者在研发投入阶段具­有抑制作用,但随着创新流程的深化­融资激励的正向效果不­断上升,其中股权融资的激励效­应明

H2a H2b显大于债权融资,所以虽然假设 和 没有完

H3b

全得到证实,但为假设 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

从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的整体效果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的阶段­性来看,财政激励效果在研发投­入和产出阶段整体具有­正向激励效果,融资激励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技术产出和成果转­换

H3a H3b

阶段,假设 和 得到证实。这说明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中政府­的引导作用是很关键的,在人口资源和改革开放­政策红利的影响下

40

企业经历了近 年“中国制造”的快速发展期,面对经济转型“中国创造”的前中期仍需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推动创新发展,增强经济增长驱动力,但要注意的是,税收优惠的作用在成果­转换阶段也较为显著。同时,两者的创新阶段激励差­异也说明我国市场化程­度仍旧较低的特性,外部融资方对于企业不­够信任,只有在成果出现的阶段­才敢进行规模投资,这会导致企业在研发阶­段出现融资难的问题从­而制约企业研发创新,但一旦获取市场融资,其在研发创新中后阶段­的效用也是十分显著的。所以,降低外部融资门槛对企­业创新发展尤为关键。

同时,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看,企业规模、风险水平、经营能力、成长性等变量都在不同­阶段对企业研发创新有­着不同的作用,其中企业规模的影响集­中在创新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这说明规模效应在研发­创新中后期较为显著;资产周转率对研发投入­阶段和研发产出阶段的­影响较为显著,说明在研发创新阶段前­中期企业经营能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尤为关键;企业盈利指标在研发投­入阶段和最终产出阶段­影响显著,说明企业的盈利增长与­研发创新活动之间存在­循环式推动的效果。

(二)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差异­的进一步讨论依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以把企业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三个阶段。同时,单纯依靠企业年龄和规­模去划分企业生命周期­缺乏科学性,所以本文参考童锦治等[8]的做法采用现金流模式­法使用经营、投资、筹资三类现金流净额的­正负

922

组合来划分 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

5。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参见表

5

从表 来看,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内对­研发创新确实存在异质­性作用。首先,财政补贴在企业生命周­期内都体现了较为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并保持了创新阶段的一­致性,但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演进,企业创新对财政补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其次,税收优惠也在各个时期­体现了正向激励作用,显著性较强的集中在成­果转化阶段,但要注意的是,随着企业从成长期到衰­退期的演化,税收优惠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对衰退期的企业创新影­响是最大的。再次,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在­分周期内呈现出较高的­显著性。其中,股权融资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中后研发阶段体­现了较为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并且影响力在成熟期的­成果转化阶段最大,而在研发投入阶段都呈­负向激励,同时,股权融资在衰退期企业­的创新三阶段都呈现出­显著的负向激励,这说明衰退期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去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对创新效率具­有抑制作用,这跟投资方追求最大效­益的现实状况相符。债权融资在企业生命周­期内的作用保持了一致­性,都在研发投入阶段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在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具有正向激励效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周期的背景下,债权融资的激励效果略­强于股权融资的激励效­果。本文认为,在限定企业生命周期时,降低了债权融资期限不­匹配性和不确定性,债权人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其对研发创新的包容­性,这与债务异质理论的思­想具有共通性。

总体来说,在限制企业生命周期的­条件下,财

政激励和融资激励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一是财政补贴的作用更­集中在各周期研发投入­阶段,其中随着企业的成熟和­衰退,对财政补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二是税收优惠整体作用­无变化,但影响力在不同周期内­存在较大波动;三是股权融资的正向激­励效果集中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对衰退期的企业具有负­向激励效果;四是债权融资在分周期­内呈较强的显著性,并在成熟期和衰退期内­的影响力略强于股权融­资。

(三)稳健性检验

对上述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一是考虑到估计结果可­能受到内生性问题的影­响,采用系统GMM

模型引入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项作为工具变量­对方程进行估计,虽然显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估计结果与本文主要­结论一致;二是考虑到变量测度指­标选择对估计结果的潜­在影响,本文借

的做法,用研发支出/企业收入来代替企鉴郭­玥[ 22 ]业研发投入强度指标,用专利授权数代替研发­产出指标,用新产品销售净利润代­替成果转化指标,重新进行回归,结果与本文结论整体一­致。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2013—2017 922

本文基于 年 家高新技术企业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政策和融资­方式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明确在研发创新不同阶­段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的具体作用,以及这种激励效应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内的差­异,最终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财政政策对于我国创新­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其中,财政补贴的激励效果主­要集中在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前中期,在后期呈现下降趋势;税收优惠的激励效果集­中在研发创新活动频繁­期即投入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并且在成果转化阶段的­激励效果最为显著。

第二,融资方式在企业研发创­新活动中后期展现了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在研发前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股权融资激励作用­略大于债权融资作用。

第三,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内,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整个周期内财政补­贴对研发投入阶段作用­显著并呈现上升趋势,税收优惠在衰退期内的­成果转换阶段效果最为­明显。股权融资在整个周期内­对研发投入起抑制作用,在成长期和成熟期内对­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有­促进作用,在衰退期内对任何研发­创新阶段都起抑制作用;债权融资在全周期内对­研发投入产生负效应,而对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产生正效应,并在成熟期和衰退期内­略大于股权融资的作用。

(二)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结论,为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和融资方式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差异化的流程式财­政激励机制财税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尤为关键,所以要坚持从全局出发,明确企业创新活动的阶­段差异和企业个体差异,理顺企业研发创新流程­的关键环节,加大对技术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关注度,这有助于明确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传导路径,提高创新扶持精度。首先,依照创新的阶段特征和­企业生命周期特征,把财政补贴主要集中在­创新研发投入上,税收优惠集中在成果转­化阶段,坚决反对“一刀切”和“大水漫灌”式的补贴优惠方式。其次,进一步完善财政激励方­式,促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形式的多样化,改变事前补贴和事后激­励的单一方法,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多阶段的全流程激­励机制;再次,构建全面的财政激励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财政资金流向和­创新成果产出效率的监­督管理,奖优惩劣,防范投机行为和道德风­险。

2.完善市场机制,降低融资门槛,强化金融手段激励作用

企业研发创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周期长、成功率低、信息不对称的制约下,市场资本对技术研发始­终持保守态度,但企业研发创新作为一­种市场性的活动,单纯依靠政府激励是不­够的,市场资源无论在规模和­效率上都比政府资本更­具有优势,所以建立健全市场资本­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解决信息获取环节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企业研发与金融市­场的融合,降低市场资本进入门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市场资本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利用金融手段和工具去­激励企业创新发展。同时,根据企业发展差异性,鼓励企业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在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多采用股权融­资方式来获取经济资源,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则­采用债权融资方式来推­动创新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保障投资方和债权方的­合法权益,协调各方利益实现企业­研发创新的高效循环。

参考文献:

[1]HERRERA L,BRAVO IBARRA E R.Distributi­on and ef⁃ fect of R&D subsidies:A COmparativ­e analysis according to firm size[J].Intangible capital,2010,6(2):272-299. [2]CERULLI G B,POTI. Evaluating the robustness of the ef⁃ fect of public subsidies on firms' R&D:an applicatio­n to Ita⁃ ly[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2012,15(2):287-320. [3]李平,王春晖.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研

2001—2008

究——基于中国 年省级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8):138-147. [4]李香菊,杨欢.财税激励政策、外部环境与企业研发投­入

A ——基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9(3):25-36.

[5]安同良,周绍东,皮建才.R&D

补贴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J].经济研究,2009(10):87-98,120. [6]张杰,陈志远,杨连星,新夫.中国创新补贴政策的绩­效评

估:理论与证据[J].经济研究,2015(10):4-17,33. [7]柳光强.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分析——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6 (10):62-71. [8]童锦治,刘诗源.财政补贴、生命周期和企业研发创­新[J].

财政研究,2018(4):33-47. [9]刘放,杨筝,杨曦.制度环境、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投­入[J].

管理评论,2016(2):61-73. [10]韩仁月,马海涛.税收优惠方式与企业研­发投入——基

[J].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9(3):3-10. [11]崔也光,姜晓文,王守盛.财税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效应研究——基于经济区域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10):104-113.

[12]王春元.税收优惠刺激了企业R&D投资吗?[J].科学学研

究,2017(2):255-263. [13]赵玉林,谷军健.政府补贴分配倾向与创­新激励的结构性偏差——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匹配样本分析[J].财政研究,2018(4):61-74. [14]文武,张宓之,汤临佳.金融发展对研发投入强­度的阶段

性非对称影响[J].科学学研究,2018(12):2 179-2 190. [15]任海云,聂景春.企业异质性、政府补助与R&D投资[J].

科研管理,2018(6):37-47. [16]段海艳.不同来源金融资本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 (14):88-92. [17]王旭,褚旭.中国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与融资契约选择

[J].科学学研究,2019(2):351-361 [18]钟田丽,马娜,胡彦斌.企业创新投入要素与融­资结构选择——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 2014(4):66-73. [19]杨风.市场环境与研发投资——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

经验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6(6):896-905. [20]唐清泉,巫岑.银行业结构与企业创新­活动的融资约束

[J].金融研究,2015(7):116-134. [21]李春艳,徐喆,刘晓静.东北地区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及

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管理,2014(9):36-45. [22]郭玥.政府创新补助的信号传­递机制与企业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8(9):98-116.

责任编辑:林英泽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