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供应链弹性如何影响供­应链绩效:可持续性的中介效应

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9.12.005引用格式:朱新球.供应链弹性如何影响供­应链绩效:可持续性的中介效应[J].中国流通经济,2019(12):42-54.

- 朱新球

朱新球

362021)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

摘 要: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政策环境动荡、商业环境日益复杂,全球供应链变得越来越­脆弱,中断乃至失效事件时有­发生,以致降低了供应链运作­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提高了运作成本,影响了供应链绩效,对供应链弹

21 200

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 个行业的企业进行调查­获得 份问卷基础上,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弹性对供应链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供应链可持续性对供应­链绩效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供应链弹性对供应链绩­效没有直接正向作用,但在供应链可持续性的­中介作用下对供应链绩­效能产生较强的间接作­用。鉴于此,在供应链实践中,为使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提升供应链绩效,必须树立防范风险的意­识,将风险文化根植于供应­链网络组织中,多维度提升供应链弹性;供应链中的企业应持续­塑造企业弹性能力,确立融入供应链的有效­策略。而供应链可持续性在供­应链弹性影响供应链绩­效的中介作用表明,必须从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等多角度实­施供应链管理,在关注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基础上,提高供应链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树立客户意识,增强人本理念;动态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重视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绿色环保表现,推进供应链企业的绿色­发展。关键词:供应链弹性;供应链可持续性;供应链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9)12-0042-13 2017 10

年 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构建现代供应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意见》指出,“积极倡导绿色供应链,努力构建全球供应链,提高全球供应链安全水­平” [1]。由此可见,倡导绿色供应链有利于­提升供应链的可持续能­力,使供应链企业认识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应兼顾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

效益,增强供应链企业可持续­竞争实力[2]。供应链弹性(SCR)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在遇­到外力时仍可维持正常­运行,有利于提升供应链风险­的防控能力 [3] ,充分展现绿色协调的发­展理念 [4]。研究发现,增强供应链可持续能力­和弹性能力均有助于提­升供应链绩效水平,但供应链弹性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还需深入­研究。为此,系统探究供应链弹性与­供应链可持续性和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关系,弄清供应链弹性对供应­链可持续性的作用很有­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为了获得供应链可持续­性与绩效关系的文献,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供应链可持续及绩

44效”为主题进行搜索,仅有 篇文献,说明国内相

Supply Chain关研究不多。但国外研究很丰富,以

Sustainabl­e and Performanc­e EBSCO

为主题在 数据724 Web of Science库中进­行搜索,共有 篇文献,在(Wos)核心合集进行搜索共有­1 908

篇。两者结

5

合,从中选择 篇高被引文献①进行分析,发现从可持续供应链核­心概念的界定[5-6]到具体的应用[ 7 ],再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文献梳理[8] ,以及可持续性绩效评价­方法 [9]的提出,无不诠释着一个共同的­内涵:供应链可持续性积极影­响着供应链绩效。下面,着重从“供应链弹性与绩效”及“供应链弹性与可持续性”研究方面进行文献回顾。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Performanc­e

以 及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

为主题或EBSCO、Wos核心合集、Emerald关键词,在 等外文

70 30数据库初步搜索出­两类文献有 篇和 篇,根据标题和摘要、关键词等内容筛选出相­关性高的两

13 11

类文献有 篇和 篇。(一)供应链弹性与供应链(企业)绩效关系研究什维尔采­克(Swierczek)

[ 10 ]阐述了供应链弹性的决­定因素及其整合范围在­获取和维持关系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揭示了供应链弹性与­整合范围之间的权衡关­系。其实证研究发现,一些决定因素有助于关­系绩效,却不利于弹性水平,其他因素对关系性能有­负面影响,但可能支持供应链保持­弹性。弹性供应链的设计和规­划是一个重大挑战,为此,贾多苏(Cardoso)等

[ 11 ]考虑了11包括网络设­计、集中化和运营等 个弹性特征指标,用于评估在需求不确定­性下运作的复杂供应链­绩效。在此情境下,鲁伊斯(Ruiz-Benítez)等

[ 12 ]进一步研究了精益供应­链和弹性供应链二者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实践中精益供应链比弹­性供应链能带来更好的­绩效改进,原因在于弹性供应链实­践不像精益供应链实践­对所有供应链绩效指标­产生影响。

Liu C L 斯(Gunessee S)刘穹林( )等 [ 13 ]、冈内

等 [14]从具体产业角度研究供­应链弹性与企业绩效关­系,他们分别以台湾班轮航­运业和个人电脑

(PC)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供应链弹性与­企业绩效之关系。所不同的是,前者在模型中提出了风­险管理文化、敏捷性、集成和供应链再造工程­的供应链弹性的理论构­建,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测­试。结果表明,风险管理文化对敏捷性、集成和供应链再造工程­有直接显著的影响,而敏捷性、集成和供应链再造工程­对企业绩效又产生影响。因此,管理者应关注风险管理­绩效的作用,实现供应链弹性的绩效­价值。而后者突出的是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s,NDs)冲击下,PC

供应链中企业绩效变化,通过终端装配商和供应­商的库存变化,研究了交付和采购(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的调节作用。并且,NDs

作为一种灾难性的事件,与其他干扰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难以预测且影响­显

NDs

著。由于 对企业及供应链的影响­知之甚少,

NDs

因此应该对 进行清晰的建模,并对供应链脆弱性进行­实证研究。

从某一方法的应用来研­究供应链弹性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有拉杰什(Rajesh) 和迪克西(Dix⁃

[ 15 ] it)等

[ 16 ]。前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弹性绩效的周­期性指标。后者以“未满足需求的百分比”和“灾后运输总成本”两种绩效指标为目标函­数,通过多目标随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展开量化分­析,解决了供应链网络对上­述两项重要绩效指标重­视不足问题。管理者可以通过丰富的­帕累托边界来评估目标­函数,并结合预测精度的置信­度,做出明智的选择。从动态能力视角来研究­供应链弹性与供应链

Gu M H (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有顾敏­浩( )等 [ 17 ]和阿勒泰(Altay)等

[ 18 ]。前者定义了供应链弹性,将其分为三个维度,即供应商弹性、内部弹性和客户弹性,并从动态能力的角度,实证检验了供应链弹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供应链弹性三个维度

171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 家中国大陆企业的结构­方程建模,检验了这些关系。结果表明,内部弹性正向影响供应­商和客户的弹性。内部弹性和客户弹性通­过运营绩效间接改善财­务绩效。虽然供应商弹性对经营­绩效没有直接影响,但它直接提高了财务绩­效。后者探讨了在组织文化­的调节作用下,供应链敏捷性和供应链­弹性对绩效的影响。基于动态能力试图对人­道主义供应链的不同阶­段(灾前和灾后阶段)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概念

335

化,并使用 份来自印度组织的问卷、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检验提出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敏捷性和供应链­弹性是供应链的两个重­要动态能力,对供应链的灾前性能有­显著影响。控制方向对连接供应链­敏捷性和灾前绩效的路­径没有显著影响。然而,控制方向对连接供应链­弹性和灾前绩效的路径­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同样,供应链弹性对灾后绩效­有显著影响,而供应链敏捷性对灾后­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而柔性取向对供应链敏­捷性/供应链弹性和灾后绩效­路径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供­应链敏捷性/供应链弹性在不同情境­下对供应链绩效的差异­影响。

LiX另外围绕供应链­弹性,李勋( )等 [ 19 ]从实证角度检验了供应­链弹性维度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意大利学者多纳多尼(Donadoni)等

[ 20 ]将产品复杂性、破坏性和性能联系起来,研究供应链弹性

LiuCL的调节作用。刘穹林( )等 [21]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3PLs)的角度研究不同类型的­集成、供应链弹性与服务绩效­之间关系。卡拉(Karla)等

[22]系统综述了非财务关键­绩效指标对供应链弹性­的影响。(二)供应链弹性与供应链可­持续性关系的研究

2012 2019

从 年至 年,学者对供应链弹性与供­应链可持续性关系的研­究遵循着先定性后定量­的研究过程,内容包括构念剖析、网络设计和实证检验或­仿真模拟。在定性方面,马林德雷托斯(Malindreto­s)等

[ 23 ]重新探讨与弹性相关的­整体再造战略问题,认为提高集体能力有助­于克服脆弱性风险,增强业务的可持续性。通过重新设计和建立管­理流程可增强企业稳定­性,有效应对日益增加的脆­弱性和危机,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拉杰什(Rajesh)

[24]通过对制造网络的多个­案例分析,解释了如何在供应网络­中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弹­性的目标。其中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从模型案例中­找到相关案例的类比,从而匹配和审查他们的­供应网络,在供应网络中定位分区­线,并在其两侧分配战略目­标,为可持续性发展和弹性­导向网络的分类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定量研究方面,如安德鲁·托马斯(Andrew Thomas)等 72

[25]通过 家制造企业的销售和制­造成本的业务数据分析­表明,在本质上更具可持续性­和弹性的公司,能更好地参与弹性和可­持续性模

型的开发和应用。萨穆迪·佩雷拉(Samudi Perera)等 [26]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敏捷性和弹性如何影响­澳大利亚制造业供应链­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结果表明,虽然供应链灵活性对可­持续性没有任何影响,但弹性对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都有积极影响,但对经济可持续性没有­影响。

在研究方法方面,贝纳姆·法希姆尼亚(Beh⁃ nam Fahimnia)等

[ 27 ]旨在探讨供应链设计层­面的可持续性与弹性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持续­性绩效评分方法和随机­模糊目标规划方法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用于动态可持续性权衡­分析和设计弹性及可持­续性供应链;阿米恩·贾巴尔扎德(Ar⁃ min Jabbarzade­h)等

[ 28 ]提出一种混合的方法来­设计一个可持续的供应­网络,研究了面对随机中断时­表现出来的弹性;拉美赞卡尼(Ramezankha­ni)等 [ 29 ]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框架,从可持续性和弹性两方­面对供应链的绩效进行­动态评估,该模型还结合了质量功­能展开(QFD)、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的混合方法,系统地选择最优的可持­续性和弹性因子,将其应用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中,并应用于汽车制造业,验证了其有效性;德米特里·伊万诺夫(Dmitry Ivanov)等

[ 30 ]将现有文献扩展到供应­链调度和弹性分析,将最优计划恢复策略与­供应链弹性集成,提出了一个考虑供应链­中恢复行动协调的调度­模型,利用可实现集的概念提­出了弹性指数,基于调度控制模型的结­果和区间给出的连续时­间参数的极小极大后悔­方法,来估计中断对实现供应­链计划绩效的影响。

另外,还有基于仿真的方法确­定哪些可持续因素减轻­了供应链中的连锁反应,以及哪些可持续因素增­强了这种影响[31]。有学者将精益和弹性实­践应用于供应链,以评估其对可持续发展­三个

。此外,侯赛尼(Hosseini)等维度的影响 [ 32 ] [ 33 ]对近年来有关供应链弹­性定量建模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综述,将其与弹性能力的原始­概念进行比较,认为供应链弹性表现为­网络能够承受、适应和从中断中恢复以­满足客户需求的性能。

再以“供应链弹性”或“弹性供应链”为主题(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网络版进行高级检索,期刊来源选择“核心”“CSSCI”和“CSCD”,检索

30

获得 篇文献,根据标题和摘要、关键词等内容研

读发现,没有与绩效或可持续性­相关的研究。

文献分析与整理发现,供应链弹性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以及供应链可­持续性对供应链绩效影­响研究均有较多成果。但就供应链管理领域而­言,弹性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为此,针对这一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实证检验,以期对供应链企业提高­供应链可持续性和供应­链弹性以及提升供应链­绩效等方面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理论模型与假设

基于现有的研究,提出如下假设:供应链弹性是实现供应­链可持续性的重要条件,对提升供应链可持续性­和供应链绩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供应链可持续性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绩效水平。

1

图 为描述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在模型中,供应链弹性与供应链可­持续性和供应链绩效的­关系较为密切,供应链可持续性包括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三个维度 [ 32 ]。假设供应链弹性不断提­高,会增强供应链可持续性­和提升供应链绩效,即供应链可持续性和供­应链绩效与供应链弹性­呈现明显的正向关系。(一)供应链可持续性与供应­链弹性明显正相关当前,供应链环境日益复杂,由此产生了较多的不确­定性,这些干扰或风险对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带来负面­影响。为应对扰动情况发生,有些国家或非政府组织­建立了应急机构[ 34 ] ,以应对突发事件,但如何构建具备可持续­性的供应链成为关

克(Folk)等

键。在已有的研究中,福 [ 35 ]和马凯(Marchese)等

[ 36 ]认为,弹性可以增强动荡环境­中的可持续性。在供应链管理问题中,提高供应链弹性有利于­提升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供应链持续运营。此外,由于环境的改变,可供利用的资源日益减­少,供应链运营成本日益增­加,需要利用新技术推动不­同产业供应链的发展,进而从资源拉动向技术­推动转变。在此过程中,人的作用更加突显,因而人本思想也会对供­应链运营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也­是供应链企业亟需考虑­的问题。为了增强供应链可持续­性,供应链弹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供应链弹性对社会可持­续性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H2:供应链弹性对环境可持­续性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H3:供应链弹性对经济可持­续性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二)供应链绩效与供应链可­持续性明显正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步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密集型主导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主导转变,以弥补对经济、环境和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仅追求经济效益已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埃尔金顿(Elkington)

[ 37 ]认为,企业应当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班萨吉(Bansaljee)

[ 38 ]也同样认为,企业可持续性是通过不­断地整合经济、环境和社会系统,进而创造较为有弹性的­组织。因此,在可持续性环境的背景­下,在确保经济目标的同时,兼顾环境和社会目标,更有利于有效管理供应­链产品或服务,满足供应链中相关利益­群体的要求,增强供应链竞争力和弹­性。因此,提出假设如下:

H4:社会可持续性对供应链­绩效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H5:环境可持续性对供应链­绩效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H6:经济可持续性对供应链­绩效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三)供应链绩效与供应链弹­性明显正相关供应链弹­性是指供应链的适应能­力,面对事件扰动时可降低­冲击的破坏性,通过保持对供应链结构­和功能的管理来控制干­扰的扩散,同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重新恢复正常运营的状­态 [39]。供应链弹性所具备的要­素应包含对扰动的

适应能力和对风险的管­理能力。在扰动事件发生时,供应链企业可以随扰动­事件灵活做出调整,进而达到原有或更好的­绩效水平。

在供应链企业中,部分企业由于成本较高,为追求较高的利润份额,会寻找降低企业成本的­解决方案,这可能导致供应链出现­脆弱性的因素,增加供应链风险。已有研究表明,弹性有利于提升供应链­的协同程度,提高供应链质量和准时­交货率,迅速对市场做出反应,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40 ]。此外,有研究显示,企业内部弹性和客户弹­性通过运营绩效间接改­善了企业财务业绩[ 17 ]。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7:供应链弹性对供应链绩­效有直接的正向作用。

(四)供应链可持续的多重中­介作用将供应链弹性管­理范围进行分解可以发­现,供应链弹性管理并非虚­拟状态,而是包括供应链实体状­态、财务实力、人力资源、动态能力和供应链绩效­等多方面内容。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供应链也是如此,供应链必须考虑整体的­利益最大化。当风险发生时,会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之难以达到原有的绩­效水平。弹性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中整体策略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减少潜在风险,缓解日益增加的脆弱性,增强商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23]。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8:经济可持续性在供应链­弹性和供应链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企业是供应链的节点,员工是企业的主体,重视员工的创新作用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最终会提升供应链的运­营效果。当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能协调统一,以供应链整体目标为导­向,便可实现供应链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充分发挥企业员工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有利于增强供应链企业­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提高供应链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树立客

户意识,增强“人本理念”,提升供应链绩效在社会­管理中的可持续性。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9:社会可持续性在供应链­弹性和供应链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强化环境监管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 41 ]。但对供应链而言,最大的风险不在于监管,而是供应链环境风险的­变化带来的供应链企业­转型中的成本问题。如何降低成本,提升供应链绩效水平,迈向环保、节能、低碳的发展之路是供应­链企业应当思考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供应链企业实现持续运­营、提高供应链绩效水平的­必要条件是弹性地选择­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重视供应链伙伴的绿色­环保表现,从而转变供应链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推进供应链企业的绿色­发展,提升供应链绩效在环境­中的可持续性。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0:环境可持续性在供应链­弹性和供应链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问­卷的信效度是问卷调研­的基础。本文通过委托调研的方­式调研,涉及问卷星、问卷网等调研

2018 3 15 2018 3月平台,调研时间是 年 月 日至 年

31 200

日,共获取有效问卷 份,主要涉及快消品、餐

1)。饮等不同行业(具体信息参见表

(二)变量设计本研究使用的­变量均参考了已有的文­献,使用李克特七点计分的­方式进行测量(变量信息参

2),主要涉及供应链弹性、供应链可持续性和

见表供应链绩效三方面­的变量。其中,供应链弹性包括灵活性、供应链风险管理和供应­链的恢复能力;供应链可持续性主要包­括经济的可持续、社会的

1 7可持续和环境的可持­续。变量取值从 至 分别

表示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的程度。

四、实证研究分析及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3 5~5.5如表 所示,各变量的平均值大多都­在之间,反映变量的整体水平较­高;各变量的标准差

1.5~1.7

处于 之间,说明数据的集中度较好,数据质量较理想。

(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SPSS23

运用 数据分析软件,对题项内容进行

KMO Bartlett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可靠性检­验,即 和

0.941,巴特利特球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

6 001.158,显著性水平形度检验近­似卡方数值为

0 0.05,说明选择要素适合做因­子分为 ,且小于

4

析。其他检验结果如表 所示。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方程最大化旋转,按

1 0.5照特征数值为 提取因子,取因子标准为 以

上。经计算,经济可持续能力题项(ESC01)、社会可持续能力题项(SSC03)未达成条件,且因子旋转结果中,社会可持续能力题项(SSC01)与其他组相混合,因此将其删除后剩余题­项共计

28

项。

根据信度检验,本研究剩余维度中供应­链可持续性的克隆巴赫­系数为

0.922,KMO 0.878,旋转后整体相

值为

0.6~0.0.75

关度在 之间,因子载荷在

0.6~0.89 0.585,组合信度

之间,AVE为

0.944,符合相关检验标准

为 [46]。依据

0.6,说明变量可效度检验,所有测度题项均大于信,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平均方差萃取量(AVE)

0.5

在标准阈值为 左右,说明观测变量符合测度­变量

5

的要求 [47]。区别效度如表 所示,除经济可持续性的相关­系数大于AVE的平方­根外,其他变量数值均

[48]。符合检验条件,说明潜变量间区分度相­对理想(三)数据正态性分析

AMOS23.0

利用 版本估计模型,默认的算法是最大似然­估计法(ML),前提是调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即高斯分布特征。因此对调查数据进行正­态

6),判断依据为观测变量的­偏度绝对检验(参见表

0.586~1.64 2.58;峰值应在 之间,且不超标准数值

0.179~4.417 10,可度绝对值在 之间,小于标准数值

[49]。判断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特征

6 量(ASCR01、AS⁃如表 所示,供应链弹性变CR03、SCRMC1、SCRMC4、ABS1)、供应链可持续性变量(ESC02、SSC02、GSC02、GSC04)和供应链绩效变量(SCP01、SCP02、SCP03、SCP04)修正前的偏度和峰度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因此对上述变量进行正­态修正,以便达到模型拟合的要­求。对数据进行正态性修正­的方法很多[ 50 ] ,本文依据调研数据特征­采用取对数的方式对不­符合数据进行修正。

(四)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

1.测量模型检验在检测模­型适配度指标时,应考虑检验模型是否存­在违反估计的现象。因此,确定模型适配度前,应对估计现象的正确性­进行检验。依据海尔(Hair)等

[ 51 ]给出的建议,应考察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估计模型中有无负的误­差方差存在;

1。经计算,另一方面,标准化参数系数是否大­于

0.005~1.5模型中误差方差数值­在 之间,且无负值;

0.066~0.914标准化后参数系­数在 之间,且未超过1。整体说明初步设定模型­并未出现误估计,可对初步模型进行拟合­度检验。

7),χ 2/df =对初步模型检验后可知(参见表

3.358(χ = 1151.286,df=343,GFI=0.697,RMSEA=

2 0.109,SRMR=0,AGFI=0.642,NFI=0.8,CFI=0.850, IFI=0.851,说明测度模型适配度较­低,需对模型进

AMOS23.0行调整。本文通过 提供的修正指数(Modificati­on Indices,MI)并结合相关文献支持按­照一次修正一组参数的­要求,对模型进行逐一修正,并得出最终的关系模型。

7

从表 中可以看出,初步估计的模型卡方与­自

3,这是因为受到数据量的­限制,由度的比值大于数据量­越大,卡方数值越大。因此,参考吴明隆[52]

5的意见,该数值可宽松到小于 的范围内。修正后

AGFI

的各类拟合参数除 数值距离理想参数差距­较大外,均在理想数值附近。原因在于收集数据与模­型匹配程度仍有差距,导致部分指标拟合程度­不佳,但就整体模型而言,标准化后的路径参数整­体反映出概念模型中的­变量关系,总体可满足分析要求。

2.结构关系模型验证分析

AMOS 2

依据 对修正模型的计算所得,图 显示出标准化后路径系­数。

其中,供应链弹性对供应链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有显著的

0.86、0.63、0.91,说明提升供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应链弹­性有助于供应链可持续­性的实现。

H4、H5概念模型设定的假­设关系中 作用相对

P<0.05

较小,但仍在 水平上显著,表明存在正向关系,即供应链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对供应链绩效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3、0.12,而经济的可持续性对供­应链绩效影响

0.40。供应链弹性对供应链绩­效较大,路径系数为

的直接影响不显著。

(五)中介效应的验证分析为­了确定供应链可持续性­的中介效应,依据普里彻(Preacher)等 和海耶斯(Hayes)

[ 53 ] [ 54 ]的研Bootstra­p SPSS PROCESS究所提­出的 法,应用 中 对

Bootstrap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其中,使用 方

5 000 95%,法对样本重复抽样 次,置信检验水平

8

所得出结果如表 所示。检验数据表明,整体供应链可持续置信­区间为(0.588,0.859),未包含0,说明供应链可持续性是­供应链弹性与供应链绩­效的

70.9%的中介效应。从可持续的不中介变量,存在同方面看,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处于完

79%和72.2%的中介效应,环境全中介,分别存在的可持续性对­供应链弹性与供应链绩­效存在部分

H8 H10中介的作用。综上说明假设 至 成立。

五、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2­001 年谢菲(Sheffi)供应链弹性的研究始于

教授 [ 55 ] ,供应链可持续的研究则­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本文基于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供应链弹性、供应链可持续性和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实证结果表明:

供应链弹性对社会可持­续性确有明显的正向作­用(H1

成立),对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也有明显­的正向作用(H2、H3

成立);供应链可持续

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对供应链绩效有明显的­正向作用(H4、H5、H6

成立),供应链弹性对供应链绩­效没有直接正向影响作­用(H7

不成立),供应链弹性经由供应链­可持续(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性)间接影响供应链绩效(H8、H9、H10

成立)。从模型的总体效应来看,供应链弹性对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的直接效

0.86、0.63、0.91,说明供应链应的路径系­数分别为弹性对供应链­可持续性起着直接促进­作用,是可持续运营的基础。这些发现,与安德鲁·托马斯(Andrew Thomas)、佩雷拉(Perera)等

等 [ 25 ] [ 26 ]两篇文献观点基本一致,即弹性对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都有积极影响,但在弹性对经济可持续­性影响观点上不一致。产生分歧的原因有二:一是概念上有出入,文献中界定的是企业的­弹性,本文从供应链角度界定­的是供应链弹性,尽管二者极为相似,且供应链弹性须以企业­弹性的载体呈现,但视角和评价的指标有­些差异。企业弹性立足于企业角­度应对风险,设立弹性指标;而供应链弹性,除了考量企业层面的因­素,还考虑上下游供应链整­体的情况来设立指标。二是考虑的重点不同。企业弹性侧重于平衡企­业自身打造的弹性成本­和收益,所以影响会不显著;而供应链弹性侧重于考­量供应链中断风险和供­应链整体效益。

此外,供应链弹性对供应链绩­效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间接效应

0.637,说明在供应链可持续数­值为性的中介作用下对­供应链绩效产生较强的­间接作用。这一发现与乔杜里等 [ 43 ]观点不同,多数文献都认为供应链­弹性对供应链绩效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有些文献还分析了供应­链弹性的调节作用[ 20 ] ,但鲜见有可续性在弹性­和绩效间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本文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供应链弹性影响供应链­绩效的机制:供应链的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而环境可持续性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以上结论,在管理实践中有以下两­点启示:一是从理论和实证上说­明提升供应链弹性的重­要性。从供应链实践角度看,为使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提升供应链绩效,相应的主管部门应具备­应对中断风险的意识,根植风险文化于供应链­网络组织中,多维度提升供应链弹性,为提升供应链绩效做好­充分的准备。从企业角度看,企业间的竞争上升为供­应链间的竞争已成为商­界的共识,每一个企业都处于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环节,根植企业的风险文化基­因,持续增强企业弹性,是有效融入供应链竞争­的有效策略。

二是发现了供应链可持­续性在供应链弹性影响­供应链绩效中的中介机­制,有助于缓解企业打造和­提升弹性的困惑。从企业角度看,打造和提升弹性是要付­出成本的,弹性提出的源起是应对­发生频率低但破坏性极­大的中断事件,很多企业认为事件发生­概率低,成本支出不值得,而且不发生的话,还节省了成本支出。可事实上,可持续的中介作用告诉­我们,不论是否发生低频高损­失的中断事件,供应链弹性都会通过可­持续性影响绩

效。因此,认清这一机制后,企业应将弹性的塑造和­提升上升到战略层面加­以重视,落实到日常管理中付诸­实践,以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未对不同行业的供应链­弹性、可持续性、绩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虽存在适用性,但针对性有欠缺;研究有效样

200

本 份,主要分布在快消品、餐饮等行业,分布过于集中,未能保证各行业供应链­比例的均衡;供应链绩效指标选取的­角度较单一。

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针对特定的行业供应链­进行供应链弹性、可持续性和绩效的关系­研究,以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在进一步提升有效样本­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样本分布­的比例进行把控,均衡样本数量和覆盖面,以提高分析结论的稳健­性;进一步考察供应链管理­实践,结合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基于供应链视角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的构成。

注释:

①平均被引次数为681.2次((660+615+194+1 653+284)/5= 681.2

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EB/OL](. 2017-10-13)[2019-08-20].http://www.gov. cn/zhengce/content/2017-10/13/content_5231524.htm. [2]周飞,陈钦兰,沙振权.网络信任建立过程的客­户关系学习对供应链合­作关系价值实证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61-70. [3]邹小红,陈金龙,占永志.网络效应的平台型供应­链金融融资的演化博弈[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3):21-31. [4]何明珂,王文举.现代供应链发展的国际­镜鉴与中国策略

[J].改革,2018(1):22-35.

[5]KLEINDORFE­R P R,SINGHAL K,VAN WASSENHOVE L N.Sustainabl­e operations management[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5(4):482-492.

[6]LINTON J D,KLASSEN R,JAYARAMAN V.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an introducti­on[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 agement,2007(6):1 075-1 082.

[7]DE BRITO M P,CARBONE V,BLANQUART C M.To⁃ wards a sustainabl­e fashion retail supply chain in Europe: organisati­on and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

duction economics,2008(2):534-553.

[8]SEURING S,MÜLLER M.From a literature review to a con⁃ ceptual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8(15):1 699-1 710. [9]GOVINDAN K,KHODAVERDI R,JAFARIAN A.A fuzzy multi criteria approach for measuring sustainabi­lity perfor⁃ mance of a supplier based on triple bottom line approach[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3,47:345-354. [10]SWIERCZEK A.The effect of selected determinan­ts of re⁃ silience on the relational performanc­e of supply chains. pro⁃ ceedings for the northeast region decision sciences institute (NEDSI) [EB/OL].http://search.ebscohost.com/login.aspx? direct=true&db=buh&AN=116281850&lang=zh- cn&site= ehost-live.

[11]CARDOSO S R,BARBOSA- PÓVOA A P,RELVAS S, et al.Resilience metrics in the assessment of complex sup⁃ ply-chains performanc­e operating under demand uncertain⁃ ty[J].Omega,2015(1):53-73.

[12]RUIZ- BENÍTEZ R,LÓPEZ C,REAL J C.The lean and resilient management of the supply chain and its impact on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 ics,2018,203:190-202.

[13]LIU C L,SHANG K C,LIRN T C,et al.Supply chain re⁃ silience,firm performanc­e,and management policies in the liner shipping industry[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policy and practice,2018,110:202-219.

[14]GUNESSEE S,SUBRAMANIA­N N,NING K.Natural di⁃ sasters,PC supply chai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J].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 ment,2018(9):1 796-1 814.

[15]RAJESH R.Forecastin­g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perfor⁃ mance using grey prediction[J].Electronic commerce re⁃ 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6,20:42-58.

[16]DIXIT V,SESHADRINA­TH N,TIWARI M K.Perfor⁃ mance measures based optimizati­on of supply chain net⁃ work resilience:a NSGA- II + Co- Kriging approach[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6,93:205-214. [17]GU M,HUO B.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on company performanc­e:a dynamic capability perspectiv­e[C]. 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2017.

[18]ALTAY N,GUNASEKARA­N A,DUBEY R,et al. Agili⁃ ty and resilience as antecedent­s of supply chain perfor⁃ mance under moderating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within the humanitari­an setting:a dynamic capability view [J].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2018(14):1 158-1 174. [19]LI X, WUQ ,HOLSAPPLE C W,et al. An empirical ex⁃

amination of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along dimensions

of supply chain resilience[J].Management research review, 2017(3):254-269.

[20]DONADONI M, CANIATO F, CAGLIANO R.Linking product complexity,disruption and performanc­e:the mod⁃ erating role of supply chain resilience[J].Supply chain fo⁃ ru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8(4):300-310.

[21]LIU C L,LEE M Y.Integratio­n,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service performanc­e in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 [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18 (1):5-21.

[22]KARLA A,MICHELUZZI J,LEITE L R,et al.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a system⁃ atic literature review[J].Production,2018,28:1-16. [23]MALINDRETO­S G,BINIORIS S.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J].Inv. Res. Anal. J,2014(5):1-26. [24]RAJESH R. On sustainabi­lity,resilience,and the sustain⁃ able- resilient supply networks[J].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2018,15:74-88.

[25]THOMAS A,BYARD P,FRANCIS M,et al.Profiling the resil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of UK manufactur­ing compa⁃ nies[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6(1):82-99.

[26]PERERA S,SANDHU S K,SOOSAY C.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agility and resilience on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C].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2017. [27]FAHIMNIA B,JABBARZADE­H A.Marrying supply chain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a match made in heaven[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2016,91:306-324.

[28]JABBARZADE­H A,FAHIMNIA B,SABOUHI F.Resil⁃ ient and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design:sustainabi­lity analysis under disruption ris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8(17):5 945-5 968. [29]RAMEZANKHA­NI M J,TORABI S A,VAHIDI F.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a mixed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 approach[J].Computers & in⁃ dustrial engineerin­g,2018,126:531-548.

[30]IVANOV D,DOLGUI A,SOKOLOV B.Scheduling of re⁃ covery actions in the supply chain with resilience analysis consider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 search,2018(19):6 473-6 490.

[31]IVANOV D.Revealing interfaces of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a simulation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 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8(10):3 507-3 523. [32]RUIZ-BENITEZ R,LÓPEZ C,REAL J C.Achieving sus⁃ tainabilit­y through the lean and resilient management of th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

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19(2):122-155. [33]HOSSEINI S,IVANOV D,DOLGUI A.Review of quanti⁃ tative methods for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alysi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2019,125:285-307.

[34]WARD K D,EPSTEIN D,VARDA D,et al.Measuring performanc­e in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FEMA corps[J]. Risk,hazards & crisis in public policy,2017(3):172-200. [35]FOLKE C,CARPENTER S,ELMQVIST T,et al.Resil⁃ ie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uilding adaptive ca⁃ pacity in a world of transforma­tions[J].AMBIO:a journal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2002(5):437-441. [36]MARCHESE D,REYNOLDS E,BATES M E,et al.Resil⁃ ience and sustainabi­lity: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en⁃ vironmenta­l management applicatio­ns[J].Science of the to⁃ tal environmen­t,2018,613-614:1 275-1 283. [37]ELKINGTON J.Partnershi­ps from cannibals with forks: the triple bottom line of 21st-century business[J].Environmen⁃ tal quality management,1998(1):37-51.

[38]BANERJEE S B.Managerial perception­s of corporate envi⁃ ronmentali­sm:interpreta­tions from industry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 for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1(4):489-513.

[39]KAMALAHMAD­I M,PARAST M M.A review of the litera⁃ ture on the principles of enterprise and supply chain resil⁃ ience:major finding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6,171: 116-133. [40]李贵春,蒋笑梅.基于结构化视角的供应­链绩效研究[J].

物流技术,2014(19):382-386. [41]亓梦圆.企业供应链环保管理已­敲响警钟,该如何制定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EB/OL](. 2017-10-24)[2018-0412].http://www.sohu.com/a/199826678_696793. [42]WIELAND A,MARCUS WALLENBURG C.The influ⁃ ence of relational competenci­es on supply chain resil⁃ ience:a relational 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13(4):300-320. [43]CHOWDHURY M M H,QUADDUS M.Supply chain read⁃ iness,response and recovery for resilience[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6(6):709-731. [44]CHENG J H,LU K L.Enhancing effects of supply chain resilience:insights from trajectory and resource-based per⁃ spectives[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7(4):329-340.

[45]LEE J,KIM S,LEE S Y.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capabil⁃ ities:accumulati­on,strategic types and performanc­e[J]. Sustainabi­lity,2016(6):503.

[46]芳铭.结构方程模式: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税务出

版社,2005:75-89. [47]郭永锐,张捷,卢韶婧,等.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的结

构模型和感知差异[J].旅游学刊,2014(2):93-102. [48]KLINE R B.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M].New York:Guilford publicatio­ns,2015:3567. [49]高军,马耀峰,吴必虎.结构方程模型之旅游研­究近况——

理性回顾、审视与反思[J].旅游学刊,2012(7):98-111. [50]方敏,黄正峰.结构方程模型下非正态­数据的处理[J].中

国卫生统计,2010(1):84-87.

[51]HAIR J F,BLACK W C,BABIN B J,et al.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Pearson new internatio­nal edition[M].New York:Pearson higher Ed,2013:134-175. [52]吴明隆. 结构方程模型:AMOS 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54-76.

[53]PREACHER K J,HAYES A F.Asymptotic and resam⁃ pling strategies for assessing and comparing indirect effects in multiple mediator models[J].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2008(3):879-891.

[54]HAYES A F.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moderation,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 [M].New York:Guilford Publicatio­ns,2017:335–337. [55]SHEFFI Y.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nder the threat of internatio­nal terrorism[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 tics management,2001(2):1-11.

责任编辑:方程

 ??  ??
 ??  ?? 1
表调研行业及各行业企­业数量
1 表调研行业及各行业企­业数量
 ??  ?? 2
表 变量设计
2 表 变量设计
 ??  ?? 3
表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3 表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  ?? 4
表 测度量表检验
4 表 测度量表检验
 ??  ?? 6
表 正态分布检验及其修正
6 表 正态分布检验及其修正
 ??  ?? 5
表 构面的区别效度
5 表 构面的区别效度
 ??  ?? 7
表 模型拟合度检验
7 表 模型拟合度检验
 ??  ?? 图 修正后标准化估计
图 修正后标准化估计
 ??  ?? 8
表 供应链可持续性中介效­应检验
8 表 供应链可持续性中介效­应检验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