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The Impact of Job Demand on the Turnover Intention of Workers at the Production Line in Small and Medium Logistic Enterprise­s

——基于京津冀 家企业的调查

- XIE Jin-qiang and FU Li-ru

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9.12.010引用格式:解进强,付丽茹.工作要求对中小型物流­企业一线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9(12):95-106.

1

解进强 ,付 丽 茹2 (1.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北京市101149;2.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学­院,北京市 101101)

摘 要:工作要求是工作情境中­与员工身体、心理、组织、社会等方面有关,需要员工持续不断付出­身心努力的因素。工作要求持续过高会影­响员工身心健康,诱发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明­确离职倾向前因变量,继而对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现场考察、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总结一线员工工作特征,提出工作要求构成维度(即挑战性工作要求和阻­碍性工作要求),构建一线员工离职倾向­影响模型,实证检验工作要求及其­子维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发现,工作负荷、工作时间、单调重复、人际消耗、工作家庭冲突对一线员­工离职倾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倦怠不在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薪酬满意度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在挑战性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发挥­显著调节作用。因此,为有效降低一线员工工­作倦怠和离职倾向,建议中小型物流企业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差异化管理和分类施策,如通过机械化、自动化作业降低工作负­荷,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减少­操作失误等,不断降低新员工、年轻员工应对挑战性工­作要求的压力;二是通过增设管理岗位,加强团队建设,增加管理权限,有效缓解老员工、年长员工应对阻碍性工­作要求的压力;三是采用弹性用工制度,适当降低一线员工工作­负荷,加强作业计划性,避免频繁加班作业,制定薪酬增长计划,提升薪酬满意度等。

关键词:工作要求;工作倦怠;薪酬满意度;离职倾向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

。2017

作用 [1] 年,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

文章编号:1007-8266(2019)12-0095-12

50

展成效明显,但 家最大的物流企业总收­入占整

11.91%个行业的比重也仅为 [ 2 ],物流企业市场集中度整­体偏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承担

2/3

了 以上的物流业务。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人才是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在硬件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

收稿日期:2019-11-2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技能形成模式选择­与制度构建研究”(16YJC88004­0);北京市科技创新服务

能力建设科研计划项目“新常态下北京市物流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SM20165163­8001)作者简介:解进强(1978—),男,河北省赵县人,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付丽茹(1978—),女,河北省辛集市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

下,人才因素更是决定中小­型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员工管理水平却令人­担忧。持续高负荷工作、单调重复作业、不固定加班轮班、薪酬激励方案落后等导­致一线员工离职率和流­动率居高不下,有些中小

30%型物流企业一线员工流­失率超过 [ 3 ] ,甚至有些操作熟练、经验丰富的骨干员工也­产生了离职倾向。更为严重的是,高离职率往往意味着当­前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岗­员工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和离职倾­向,且这种消极情绪必然会­影响工作投入和责任心,进而影响物流服务质量。工作特征是影响员工离­职倾向的一项关键因。工作要求—资源(JD-R)模型在解释工作素 [4-5]要求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方面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但目前该模型尚未在物­流企业得到有效验证。鉴于中小型物流企业基­层工作状态的特殊性,还需要对影响一线员工­离职倾向的内在机制进­行更加

35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此,本研究以京津冀 家中小型物流企业为调­研对象,参考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工作要求对一­线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作用与调节机制,为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文献述评

在提出研究假设之前,首先需要基于文献研究­对工作要求、工作倦怠、离职倾向等变量的内涵、表现及影响关系进行分­析。(一)工作要求内涵的演变在­早期研究中,工作要求(Job Demands)关注更多的是工作任务,包括工作数量、工作时间、复杂程度等。随着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工作要求的关注点涵盖­了员工的整个身心消耗[4 ,6-7 ],如工作压力、心理要求等。随着实证模型的不断完­善,工作要求被视为工作环­境、社会或组织方面需要的­员工身体或精神方面的­持续努力,并相应伴随着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付出[8]。工作要求的关注点不断­丰富,既涵盖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要求,也涵盖组织和社会方面­的要求,包括工作负荷、生理要求、角色模糊、人际消耗、家庭冲突等因素[ 9-10 ]。随着压力源研究的深入,根据作用和性质的不同,工作要求被细分为阻碍­性和挑战性两类[ 11-12 ]。阻

碍性工作要求一般不利­于任务目标达成,如角色模糊、人际消耗、角色冲突等[ 13-14 ];挑战性工作要求有可能­促进员工成长并帮助任­务目标达成[ 8 ],如高负荷工作、时间压力等。综上,工作要求是工作情境中­对员工身体、心理、组织、社会等方面持续不断的­需求。工作要求与员工身心消­耗有关,是工作压力形成的根源。(二)离职倾向与离职行为的­差异

马奇(March J G)等

[ 15 ]认为,离职倾向反映员工想要­放弃现有工作、寻找其他工作机会的倾­向强度。莫布里(Mobley W H)

[ 16 ]首次提出了离职倾向的­概念,认为离职倾向是员工由­对当前工作不满意转化­为实际离职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阿贝尔森(Abelson M A)

[17]对被动离职和主动离职­进行了区分。梅尔(Meyer J P)等 、班尼特(Bennett R

[ 18 ]

J)等

[ 19 ]认为,离职倾向是员工在实际­离职之前所表现出的意­愿和倾向性。塔卡泽(Takase M)

[ 20 ]从心理、认知、行为三个方面入手对离­职倾向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巴克(Bac J)等

[ 21 ] 认为,离职倾向属于员工主动­离职的范畴,并将之界定为员工经过­认真思考而产生的计划­离开组织的意图和想法。综上,离职倾向是员工在企业­中经历不满意之后、实际离职行为发生之前­所产生的离开现有企业­的态度和想法,反映了员工主动离职的­意愿和程度。尽管离职倾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离职行为,但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离职倾向很可能诱发离­职行为;另一方面,高离职倾向会降低员工­组织认同和组织承诺,导致效率低

[22]。下、消极怠工等反生产行为­问题(三)离职倾向的前因变量工­作倦怠是员工因长期工­作压抑而导致的一种情­感耗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的状态, [ 23-24 ]这种倦怠状态势必会降­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归­属感,并导致员工产生较高的­离职倾向甚至离职行为。有大量研究验证了工作­倦怠对离职倾向的正向­预测作用 [7 ,25-26 ]。为解释工作特征对工作­倦怠、离职倾向的影响关系,工作要求—控制(JD-C)模型

[4]和工作要求—控制—支持(JD-C-S)模型

[ 27 ]认为,工作要求和工作中各种­控制能力的缺失导致工­作倦怠,继而引发离职倾向[7 23]。工作要求—资源模

型[5 8]对工作要求—控制模型和工作要求—控制

, —支持模型进行了细分和­扩展,同样将工作要求

视为工作情境中的压力­源,包括心理、身体、情感等多个方面,认为这是诱发工作倦怠­和离职倾向的根源 [28]。与工作要求—控制模型和工作要求—控制—支持模型的简单架构相­比,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将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结合起来,对工作倦怠、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更加系统全面的解释。但是,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忽视了个体特­征变量作用的发挥,不能解释相同工作环境­下工作倦怠、离职倾向个体表现的差­异。

总之,工作倦怠、离职倾向作为员工综合­心理症状,并非工作要求或个体因­素单方面原因,而是工作要求与个体因­素匹配效果的深刻反映[ 29-30 ]。二者差距越大,越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随着对工作要求的细分,阻碍性工作要求对工作­倦怠、离职倾向的影响更加明­显[13 ,31-32 ],而挑战性工作要求的影­响作用还要结合不同的­工作情境和个体特征进­行分析[ 33-35 ]。

三、提出研究假设

基于文献研究,结合中小型物流企业一­线员工实际工作开展情­况,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相关­研究假设。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本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中小型物­流企业一线员工作为研­究对象。中小型物流企业指那些­以整车或零担商品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城市配送为主要经营业­务,按照客户物流需求从事­单项或分段物流服务的­企业。本研究调查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不包括快递企业,如果该企业既包含物流­业务,也包含快递业务,那么调查对象专指从事­物流业务的一线员工。一线员工专指在货运站­场从事各种物流作业活­动的基层操作人员,不包括司机和网点业务­员。与中远、中外运等大型物流企业­相比,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业务­量要小得多,服务范围也有限,以区域性业务为主,服务网络尚不健全,设备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但是,由于这样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其加总起来的业务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二)中小型物流企业一线员­工工作要求构成维度

研究对象的差异决定了­工作要求研究维度的不­同 [4-5]。现代物流业是运输配送、储存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整理包装、信息技术等多项作业活­动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兼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服务性­行业。本研究通过现场考察、问卷调查和人员访谈,分析中小型物流企业基­层作业活动特点,将对一线员工的工作要­求划分为五个维度,即工作负荷、工作时间、单调重复、人际消耗、工作家庭冲突。同时,借鉴卡瓦诺(Cavana⁃ ughMA

)等 [36]提出的挑战性工作要求—阻碍性工作要求二维结­构模型,对一线员工的工作要求­区分为挑战性工作要求、阻碍性工作要求两类。其中,挑战性工作要求包括工­作负荷、工作时间、单调重复等三个维度,阻碍性工作要求包括人­际消耗、工作家庭冲突等两个维­度。

工作负荷指单位时间内­一线员工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尽管近几年中小型物流­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大多数被调查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仍在采用传­统手工与机械化相结合­的作业方式,如装卸搬运、出入库等作业活动多属­于重体力劳动,对一线员工体力的消耗­往往比较大。由于物流作业链条较长,每个节点的作业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一线员工只有及时高效­地完成节点任务,才能保证整条供应链的­协同和高效。

工作时间涉及工作时长­与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为提供高质量物流服务,很多物流企业都在承诺“24

小时服务”“隔日送达”“逾期免费”等。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且物­流服务需求时间不确定,一线员工工作时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临时加班现象比较普遍。为避开交通高峰,晚间作业现象也比较普­遍。

单调重复指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单调重复。中小型物流企业基层岗­位大多从事简单而繁杂­的物流操作活动,工作范围狭窄,工作内容单一,且需要与机器设备协同­进行,频繁重复作业,单调乏味。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较­少,无法满足一线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

人际消耗指工作环境中­的人际消耗与冲突,会给个体带来压力。物流企业基层岗位员工­相对集中,而物流作业环节多、程序杂、异常事故时有发生,一旦责任划分不清、协作不力就有可能产生­人际冲突,导致员工不满和焦虑等。此外,心理不相容、任务分配不均、收入差距过大等也会加­剧人

际矛盾,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导致情感资源过度消耗。

工作家庭冲突指一线员­工在工作领域和家庭领­域的角色、责任、时间等方面不相融合,容易给员工带来冲突和­压力,特别是一线员工工作时­间不固定,频繁加班倒班等会导致­工作家庭冲突变得更加­严重,给一些员工带来很大的­角色冲突和情感压力。

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1:中小型物流企业一线员­工工作要求由假设工作­负荷、工作时间、单调重复、人际消耗、工作家庭冲突五个维度­构成。

根据前文对中小型物流­企业一线作业活动特点­的总结分析,超载的工作负荷、延长的工作时间与不定­时的加班、频繁重复的单调作业、过多的人际消耗、工作家庭角色冲突等持­续消耗着一线员工的生­理和心理能量。一旦工作要求持续超载,就会使员工长期处于疲­劳状态,陷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提到的健康损­害过程,引发忧虑、压抑、枯竭等一系列心理症状­和情绪反应,导致工作倦怠和离职倾­向,且工作要求越高,越容易引发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 [25]。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2:一线员工工作要求(子维度)对工作倦假设

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3:一线员工工作要求(子维度)对离职倾假设

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三)中小型物流企业一线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

情绪耗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是工作倦怠的­三个综合症状。其中,情绪耗竭指由于身心资­源过度消耗导致疲惫不­堪,引发挫折感和紧张感,对组织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不断下降;玩世不恭指怀疑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刻意与工作及相关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对工作不关心不投入,工作态度不认真不负责,任务完成得效率低、质量差;低成就感指对自身持有­负面评价,自我效能感降低,缺乏成就感与创造力。由此可见,员工处于工作倦怠状态­时,由于身心健康持续受损,会从心理上对工作表现­出抵触情绪和退缩状态,逐渐失去工作热情,与同事和组织产生疏离­感。随着工作倦怠所引发的­消极态度和抵触情绪的­持续积累,一线员工便会产生离职­倾向并可能进一步实施­离职行为。以

往实证研究结论也验证­了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工­作倦怠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作用,且工作倦怠感越强,离职倾向越强 [37]。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4:一线员工工作倦怠对离­职倾向具有显假设

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5:工作倦怠在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的影假设

响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四)薪酬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1.中小型物流企业一线员­工薪酬满意度构成维度

薪酬满意度是员工对所­获薪酬与期望薪酬之间­进行比较后产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感知和情绪状­态。目前,由于研究对象和文化背­景不同,薪酬满意度研究维度差­别较大,特别是在研究维度的具­体内容和测量方面尚未­达成共识。相对而言,赫尼曼(Heneman H G)等

[ 38 ]的薪酬满意度四维结构(即薪酬水平、薪酬增加、福利水平、薪酬结构与管理)得到了更多验证,也最具代表性[ 39-41 ]。以此为基础,结合物流企业一线员工­工作特点,借鉴康罗伊(Conroy S)等

[42]、毕妍等 [43]的观点,充分考虑一线员工对良­好工作环境、个人学习与技能培训、职业成长等方面需求的­变化,增加非经济报酬维度,从五个维度入手对薪酬­满意度进行分析。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6:中小型物流企业一线员­工薪酬满意度假设由薪­酬水平、薪酬增加、福利水平、薪酬结构与管理、非经济报酬五个维度构­成。2.薪酬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作用相较于其他­影响因素,薪酬满意度对中小型物­流企业一线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更为直接。首先,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员工离职倾向是组织与­成员之间一系列消极互­换行为所引发的。员工一旦感觉薪酬回报­达不到预期,就会对自身的付出产生­不公平感,就很容易把自己抽离工­作角色,从而引发离职倾向。马奇等[ 15 ]认为,对当前工作舒适度的满­意程度及其变动愿望影­响着员工的离职倾向。普赖斯(Price J L)

[ 44 ]把离职倾向视为员工在­组织内经历不满意后产­生的一种退缩性行为,表现为员工对工作中不­满意的一种反抗意识。

其次,根据行为动机理论和激­励理论,个体态度决定其行为,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必­然会影响其工作态度和­行为。如果员工所获薪酬与期­望薪

酬之间落差较大,就会产生不满意,而这种消极情绪的积累­将导致工作吸引力不断­下降,也就意味着离职倾向增­加。反之,如果员工所获薪酬高于­期望薪酬,随着员工对薪酬满意度­的提高,其工作热情也将进一步­提高。华纳斯(Wanous J P)

[ 45 ]就曾经指出,合理的薪酬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能够降低他们的离­职倾

DeConinck J B) 、霍夫曼斯(Hof⁃向。德科南( [ 46 ] mans J)

[ 47 ]的研究证明,薪酬满意度作为工作满­意度的重要维度,与离职倾向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

基于前面的理论分析,结合中小型物流企业一­线员工需求特点,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7:薪酬满意度(子维度)对离职倾向具有假设

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3.薪酬满意度的调节作用­现实中,由于中小型物流企业基­层岗位工作要求可调整­性差,一线员工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但薪酬满意度及其构成­维度作为组织提供给员­工的激励因素,可以提高一线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进而对员工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产生影响。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持续的薪酬增加、满意的福利水平、非经济报酬等因素有利­于提高一线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当一线员工感到付出与­收获成正比

[48],时,他们的抵触情绪和消极­心理就会得到缓解有助­于缓解身心疲劳,减少工作要求带来的倦­怠,更好地保持工作投入状­态 [8]。可见,薪酬满意度在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即工作要求保持不变时,较高的薪酬满意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线员­工的离职倾向。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8:薪酬满意度在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的假设

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五)人口统计特征变量的影­响为对中小型物流企业­一线员工三个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年限等五个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9: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对工­作要求、工作假设倦怠、离职倾向三个变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根据工作要求、工作倦怠、薪酬满意度、离职倾向之间的影响关­系,确定本研究最终

1。的研究框架。具体参见图

四、数据调查与预测分析

(一)一线人员访谈资料整理­分析

2019 5 8 11

年 月到 月,对京津冀地区的 家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现场调研,通过编写访谈提纲(八

25个问题),按照统一的顺序和步骤­对 位一线员工(工作三年以上)开展面对面的封闭式访­谈。2019

9 10

年 月到 月,借助手机、微信对京津冀地区另外­10

家中小型物流企业一线­员工进行远程访谈,又

10

得到了 位一线员工的访谈资料。访谈的核心内

1。

容具体参见表

35

通过对 位一线员工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初步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

一是由于工资水平具有­一定的外部竞争力,收入也相对稳定,大多数一线员工愿意继­续从事当前工作。但是,受到各种压力因素的影­响,如重体力作业引发的过­度劳累,分工协作、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中的人际消耗,工作时间引发的工作家­庭冲突等,具有离职倾向的一线员­工占比偏高,人员流失情况不容忽视。

二是有部分员工因业务­熟悉而愿意留任,也有部分员工因操作生­疏屡屡出错被罚而产生­了较高的离职倾向。如果新员工因一次次操­作失误被罚却无能为力,其离职倾向就会增强。因此,对中小型物流企业而言,一方面要针对新员工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慎用罚款等­负向激励手段,可调整为对操作零失误­的奖励。

三是年长员工工作家庭­冲突严重,加之操作效率下降,容易在班组人员组合与­分工协作中遭到“歧视”,但他们业务熟悉,经验丰富,应给予更多信任和倚重,充分发挥其在指导新人、建设团队

等方面的作用。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

1.调查问卷的设计整体调­查问卷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针对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及不同研究变量进­行测评。

第一部分:人口统计特征变量。通过采集被调查者基本­信息,针对个体特征不同的员­工,对其工作要求、薪酬满意度、工作倦怠、离职倾向等进行差异化­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五个题项。

第二部分:工作要求量表。该量表从工作负荷、工作时间、单调重复、人际消耗、工作家庭冲突五个维度­入手对工作要求进行测­评。主体调查问卷借鉴德莫­若特(Demerouti E)等 、贝克(Bak⁃ [5 12]

, ker A B

)等 [8]开发的量表,对应工作负荷、工作时间、单调重复三个变量。在此基础上,对人际消耗、工作家庭冲突的测量分­别参照了考辛斯(Cous⁃ ins R)等 、古特克(Gutek B A)等

[ 49 ] [ 50 ]开发的量

19表,最终确定的量表共计 个题项。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进行评估,分值越大,说明对一线员工的工作­要求越高,反之则工作要求越低。

第三部分:工作倦怠量表。主要参照李超平

修订的马斯拉池职业倦­怠(Maslach Burnout等 [ 51 ]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 GS)量表。该量表

16

通过 个题项来测量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即情绪耗竭、玩世不恭、低成就感。该量表经过多次验证,在中国情境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评估,分值越大,说明一线员工工作倦怠­程度越高,反之则工作倦怠程度越­低。

第四部分:薪酬满意度量表。主要借鉴赫尼曼(Heneman H G)等

[ 38 ]开发的薪酬满意度成熟­量表,同时增设非经济报酬量­表,共包括五个维度,

22

设置了 个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评估,分值越大,说明研究对象薪酬满意­度水平越高,反之则薪酬满意度水平­越低。

第五部分:离职倾向量表。借鉴莫布里[ 16 ]的离职倾向量表。主要包括三个题项:一是我经常想要辞去现­在的工作;二是我会寻找其他工作­机会;三是如果有更加合适的­工作,我会接受。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评估,分值越大,说明员工离职倾向越高,反之则离职倾向越低。该量表经过了多次验证,信度和效度良好。2.问卷预调查及效度和信­度分析调查问卷初步设­计完成后,在访谈期间同时

开展问卷预调查。对个别表达不清或不易­理解的题项进行调整和­修改,然后通过现场填写纸质­问卷和发放电子问卷开­展预调查。调查涉及中小型

21 125

物流企业 家,回收问卷 份,其中有效问卷109 87.2%。被调查的21

份,有效率为 家中小型物流企业分布­于京津冀三地的多个物­流园区,其中

5 3 13

北京市 家,天津市 家,河北省 家。(1)信度分析

利用克隆巴哈α系数(Cronbach’ sα

)对工作要求量表、工作倦怠量表、薪酬满意度量表、离职倾向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进行判定。分析结果显示,

0.8量表各维度信度水平­均达到 以上,分半信度水

0.7

平也达到了 以上,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

(2)效度分析

SPSS21.0

利用 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检测工作要求量表、工作倦怠量表、薪酬满意度量表、离职倾向量表的结构效­度。数据显示,四个量表

Kaiser- Meyer- Olkin,的凯泽—迈尔—奥尔肯(

KMO)值均高于0.7,巴特利特(Bartlett’s)球形检验

0.001,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相关矩的p值小于­阵之间存在共同因子,适合开展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进行公因­子提取,采用最大方

1差法进行因子旋转,以特征值大于 且因子负荷大

60%作为提取公因子的标准。因子分析结果显于

1示,工作要求量表提取出五­个特征值大于 的公因

82.256%,故假设1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 得到验

1证。心理倦怠量表提取出三­个特征值大于 的公

1因子,离职倾向量表提取出一­个特征值大于 的公

78.763%、61.515%,因子,累计方差解释量分别为­说明公因子可以解释量­表中观测变量的大部分­变

0.6,异。薪酬满意度量表有两个­因子的负荷小于通过对­问卷题项进行删减和降­维处理,得到四个

75.421%,分别命公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提高到­名为非经济报酬、福利水平、薪酬增加、薪酬水平,

6

因此研究假设 不成立。剔除因子后,薪酬满意度

0.755。综上,四个问卷具有量表的信­度系数变为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正式调查。3.正式调查及数据收集在­预调查的基础上,修改并完善问卷部分题­项,形成正式问卷。2019 9 11

年 月到 月,利用纸质问卷与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调­查,共涉及

35

京津冀地区的 家中小型物流企业。一方面,委托熟悉的一线员工向­身边的同事发放纸质问­卷,共计

95

发放纸质问卷 份;另一方面,借助问卷星平台,邀请物流行业的朋友通­过微信群转发电子问卷­链

460

接,共收回电子问卷 份。剔除无效问卷,如快递企业员工填写的­问卷、选项过于单一的问卷等,

428 77.12%。最终得到有效问卷 份,有效率为

五、数据研究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428

在性别方面,在 名被调查者中,男性员工95.8%,女性员工仅占4.2%。女性员工在工作要占求、工作倦怠、离职倾向三个维度上的­均值比男性员工低,在薪酬满意度维度上的­均值比男性员工高。从工作现场调查情况来­看,其原因可能与一线女性­员工大多从事设备操控­与服务性工作有关,很少接触那些重体力、高强度的作业。

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员工和未婚员工人­数相差不大,但已婚员工在工作要求、工作倦怠两个维度上的­均值比未婚员工高,而在薪酬满意度、离职倾向两个维度上的­均值与未婚员工基本持­平。在年龄方面,25

岁及以下的一线员工占­比为27.1%,>25~35 37.9%,>35~

岁的一线员工占比为

45 23.8%,45岁的一线员工占比­为 岁以上的一线

11.2%。35

员工占比为 岁及以下的一线员工合­计

65%,说明中小型物流企业员­工以年轻人占比为

为主。

在工作年限方面,1

年及以下的一线员工占­比33.4%,>1~3 35.5%,>3~5为 年的一线员工占比为

22.9%,5年的一线员工占比为 年以上的一线员工

8.2%。3

占比仅为 年及以下的一线员工占­比合计

68.9%,说明一线员工流动性较­强,离职率偏高。为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一线

72.9%

员工占比为 ,大专学历的一线员工占­比为24.3%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一线­员工占比仅为2.8%,说明一线员工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二)差异分析

2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结合表 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是女性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均值高于男性员工,相对于男性员工高强度­的工作付出,女性员工的回报相对不­错;二是已婚员工在工作要­求、工

2

表 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对各­变量影响的差异分析作­倦怠两个维度上的均值­比未婚员工高一些,婚姻状况不同的员工在­工作要求、工作倦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工作家庭冲突方­面的差异更显著,结合访谈资料分析不难­发现,工作家庭冲突是诱发工­作倦怠和离职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是不同年龄段的被调­查者在工作负荷、工作时间、人际消耗、工作家庭冲突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际消耗维度的差­异最显著,这可能与新员工尚未很­好地融入班组以及因操­作不熟练而产生了定损­和罚款问题有关;四是从工作年限来看,工作年限不同的被调查­者在工作时间、人际消耗、工作家庭冲突、离职倾向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五是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被调查者在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的表现上差异­较大。(三)相关性分析

Pear⁃

采用皮尔森( son)法对工作要求、工作倦怠、薪酬满意度、离职倾向等各维度间的­相关程度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参

3。

见表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工作要求与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相对于工作负荷、工作时间、单调重复等挑战性工作­要求,人际消耗、工作家庭冲突等阻碍性­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更显著。此外,工作要求与工作倦怠、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薪酬满意度与离职倾向­之间均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四)回归分析为进一步分析­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需要以工作要求各维度­作为自变量,以离职倾向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1.工作要求与离职倾向的­回归分析

4

由表 数据可以看出,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0.720,F 92.117,F p<0.001

数为 值为 值在 的水平上显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回归­效果,说明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工作要求的三个子维度­工作时间、人际消耗、工作家庭冲突

与离职倾向的T检验结­果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这三个子维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作用较大。2.薪酬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作用

5

由表 数据可以看出,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0.575,F 38.901,F p<0.001

数为 值为 值在 的水平上显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回归­效果,说明薪酬满意度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薪酬满意度的三个子维­度薪酬水平、薪酬增加、福利水平与离职倾向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薪酬增加的负向影响最­为显著,然后是薪酬水平和福利­水平。(五)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分­析1.工作倦怠在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采用因果逐步回归法,通过变量之间的一元回­归分析以及工作要求(x)、工作倦怠(m)对离职倾向(y)的二元回归分析,检验工作倦怠在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影响中的­中

6。介效应。具体参见表回归系数c、a、b均显著,说明工作倦怠在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由于回归系数c'显著,但c'

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法验­证薪酬满意度在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交互项不显著,调节作用不明显。之后将工作要求按照变­量组合划分为挑战性工­作要求和阻碍性工作要­求分别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薪酬满意度在阻碍性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调节作用不显著,而在挑战性工作要求

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调

节作用非常显著。首先,对所有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生成x'、m'和y',并生成x'和 m'的交互项,即x' ×m';然后,通过y'对x'和m'的回归,测得决定系数R2,通过y' 对x'、m'和x' ×m'的回归,测得新的决定系数;最后,对两个决定系数进行比­较。

7

由表 可以看出,交互项显著,第二次回归的R2比第­一次高,且达到显著性水平,验证了薪酬满意度的调­节作用,说明薪酬满意度在挑战­性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可以影响二者关系的强­弱。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离职倾向是离­职行为的直接前因变量。假设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