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The Constraint­s and Promoting Paths of the Building of China-Russia FTA in the New Era

- MA Xiang-dong

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9.12.007引用格式:马相东.新时代中俄自贸区构建­的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9(12):65-73.

摘 要: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新时代中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乃至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运用经典的贸易引力模­型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当代前沿­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分析发现,两国经济规模差异过大、企业创新能力偏弱、贸易层次较低、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建设较差,是制约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四大主要经济因­素。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这既为两国经贸和投资­互利共赢合作的拓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也为破解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四大制约因素­带来了战略机遇。为此,应顺势而为,从如下四方面推动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一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促进两国经济共同繁荣;二是扩大科技创新合作­深度和广度,打造中俄创新共同体;三是发挥顺向投资产业­升级效应,促进两国产业结构共同­升级;四是深化金融合作与创­新,加快两国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建设。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中俄新时代;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欧亚经济联盟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9)12-0065-09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要“推动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1]这既为新时代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乃­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也向学术界提出了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构建中俄自由贸易区。自2012 11

年 月中共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2]以来,中国实现了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2013 11

年 月,中共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3]此后,中国推动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成效立竿见影。截至2019 11 20日,19

年 月 个已经建成或签署协议­的自由贸易区中,中国—毛里求斯、中国—巴基斯坦

11 (第二阶段)、中国—新加坡(升级)等 个自由贸

2013 4月以来签署;12

易协定为 年 个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区中,除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之外,

11 2012 11

其他 个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均­为 年 月以来启动或重启;8

个正在研究的自由贸易­区中,除

收稿日期:2019-11-25基金项目: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校院级国际合作项目“推动构建中国—俄罗斯自贸区的策略与­路径” (2018GJH002);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对北京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与发展对策研究” (15JGB129)作者简介:马相东(1976—),男,湖南省永兴县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

国际贸易与投资、中国宏观经济与政策。

中国—哥伦比亚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之外,

7 2015 11 1)。其他 个均为 年 月以来启动(参见表然而,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

14建设却明显滞后。例如,与中国领土接壤的 个

3邻国中,双边自由贸易区只有 个,即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中国—尼泊尔自由贸易区、中国—蒙古自由贸易区,其中后两者尚处于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阶­段;多边自由贸易区也只有­两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中后者历经二十七轮­谈判后印度仍有重要问­题未得到解决,尚处于正在谈

1)。

判阶段(参见表

经典的贸易引力模型理­论认为,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与其­经济总量成正比,与其地理距离和文化差­异成反比。[4-5]因此,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地­理距离越近、文化差异越小,越容易商建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三­个自由贸易区,即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都是在接壤或距离较近­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建立­的自由贸易区。为此,2014 12

年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要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

2015 12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6]年 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

见》进一步强调,要“力争与所有毗邻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俄罗斯不仅与中国领­土接

14壤,而且两国边界线长度在­中国 个邻国中位居第二(仅次于中蒙边界线长度),同时还是“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因此,从地理位置方面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学术界早在2007

年就已经开始初步讨论。赵传君[7]最早提出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及主要障碍进行­了初步分析。陈淑华[8]在分析建立中俄自贸区­的政治、经济与地理等方面的现­实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经济效应、政治效应和安全效应。栾贵勤和徐子晗[9]在对建立中俄自贸区的­可行性与作用分析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推动策略。赵传君[ 10 ]对中俄自贸区的经济效­应、战略效应和区域安全效­应,以及其模式选择、机制设计与推进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分析。项义军和赵阳阳 [ 11 ]首次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构建中俄自

[12]则贸区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研究。荣红霞和付林初步探讨­了中俄边境自贸区建设­的金融政策支持的实现­路径。

综上,既有研究为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尚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对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制约因素分析明­显不足。既有研究多为分析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必要­性及其经济与贸易效应­等可行性,而对其制约因素的分析­无论是数量还是深度都­远远不够。实际上,相对前者,后者现实意义更大,因为只有深刻分析其制­约因素,才有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推进路径。二是与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蓬­勃发展的实践相比,对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

2013的理论研究明­显不够。既有研究大多在 年以

2013

前,而 年以来,不仅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步伐明显加快,而且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也

2019 6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尤其是 年 月中俄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及­自由贸易区的构建都将­迎来更大的战略机遇。但鲜有研究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战略机­遇推进中俄自贸区的构­建。有鉴于此,本研究运用相关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重点分析­中俄自贸区构建的四大­经济制约因素,并在相应的战略机遇下­提出其推进策略与路径,以

期为新时代背景下中俄­自贸区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与策略参考。

与本研究相近的是,杨丽花和董志勇[ 13 ]分析了中蒙俄自贸区构­建的经济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他们认为,经济规模和市场规模差­异较大、贸易层次较低和结构单­一、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较低,是制约中蒙俄自贸区构­建的三大经济因素,因此,应从促进三国经济共同­繁荣、产业结构共同升级、贸易投资共同便利化三­大方面推进中蒙俄自贸­区的构建。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理论参考价值,但仍存在两点遗憾与不­足:一是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有待改进。该研究运用国际贸易领­域经典的贸易引力模型­理论、新贸易理论等分析制约­中蒙俄自贸区构建的三­大经济因素。这固然重要,但在本研究看来,还遗漏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即企业创新能力。20 90

世纪 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研究重心已­经由传统研究的国家和­产业层面日渐转移到新­近研究的企业和产品层­面。[ 14 ]不分析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显然是不全面的。二是其研究对象的次序­有待调整。中蒙俄自贸区的构建,固然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但在中国

2017 5

和蒙古于 年 月才启动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中国与俄罗斯尚未启动­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的背景下,提出构建中蒙俄自由贸­易区为时尚早。在笔者看来,应先研究和启动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多边­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比如,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和自贸协定谈判­的启动,都是在中韩自由贸易区­之后。

本研究延续杨丽花和董­志勇[ 13 ]的思路,研究新时代中俄自贸区­构建的经济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不同之处有三点:一是理论运用方面,本研究在其研究基础上,增加国际贸易领域当代­前沿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分析企业创新能力对中­俄自贸区构建的影响及­其对策;二是研究对象方面,本研究集中分析中国—俄罗斯双边自贸区构建­的经济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三是战略机遇与推进路­径方面,本研究敏锐地捕捉到中­共十八大以来中俄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尤其是两国关系提升至­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中俄自贸区的­构建所带来的战略机遇,在此背景下提出其相应­的推进路径。

二、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的­经济制约因素

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尽管已被学术界研讨多­年,但一直未被两国政府提­上议程,主要原因是受到经济、文化、历史与边界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就经济因素而言,主要存在两国经济规模­差异过大、企业创新能力偏弱、双边贸易层次较低、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状况较差等四大因素。(一)经济规模差异过大根据­国际经济学理论,双边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区协定最容易在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相近、地理相邻的经济体之间­实现。[ 15 ]如巴西—智利自

2018 4 27

由贸易区,从 年 月 日启动自贸协定谈判,

2018 11 21 7到 年 月 日签署自贸协定,仅用了不到个月。如果双方经济规模差异­过大,往往会让处于较弱的一­方有所顾虑。[ 16 ]俄罗斯与中国的经济规­模差距过大而且日益扩­大,是制约俄罗斯参与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的首要­因素。

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等方面静态比较看,俄罗斯与中国的差距不­小。数据显示,2018

年,中GDP 13.61 8.2

国 为 万亿美元,是俄罗斯的 倍;中国

13.95 9.6的年中人口为 亿人,是俄罗斯的 倍;中国

148.3 16.9人口密度为 人每平方公里,是俄罗斯的

2)。不仅如此,从未来三年经济增长动­倍(参见表态比较看,俄罗斯与中国经济规模­的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数据显示,2019—2021

年,中、俄两国GDP 6.1%和1.6%,中国比俄罗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4.5 2)。因此,俄罗斯难斯高 个百分点 [17 (]参见表免会对两国自贸­区的构建产生抵触和排­斥倾向。尤其考虑到,作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1988

年至1992

年期间,俄罗斯的经济总量曾一­度超过中国;即使现在,俄罗斯也是当今世界的­核大国、能源大国和重工业大国。因此,随着与中国经济规模的­差距日益扩大,俄罗斯对两国自贸区的­构建持消极态度就更不­难理解了。

(二)企业创新能力偏弱

国际贸易领域当代前沿­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认为,企业生产率是决定企业­生产和贸易模式的关键­因素,企业会根据其生产率由­低至高依次作出退出市­场、仅在国内销售、同时在国内销售和出口­到国外市场等“啄序”企业决策。[ 18-19 ]而企业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则本质上取决于其创新­能力的强弱。[20]因此,一国是否参与以及如何­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主要取决于该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其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越有利于促进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商建双边或­多边自贸区。中俄两国及其企业创新­能力偏弱,是制约中俄自贸区构建­的重要因素。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中国科技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新引擎。[ 21 ]年,中

GDP国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支出占 的比重)为2.18%,超过欧盟15

国的平均水平;科技进步对中

58.5%,比2012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 年提

6.3

高 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企业创新能力仍­然差距较大。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报告显示, 2019

年,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总­体竞争力水平,在

141 24全球被评估的 个经济体中排名第 位,其中,

3员工多样性、国际共同发明、商标申请 项二级指

78 50 46标分别排名第 位、第 位和第 位(参见表3)。较之中国,俄罗斯的企业创新能力­整体更弱,但在员工多样性方面反­而具有绝对优势,在国际共同发明、科研机构、科学论文和专利申请等­二级指标上具有比较优­势。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报­告

显示,2019

年,俄罗斯企业创新能力的­总体竞争力141 32

在全球 个经济体中排名第 位,其中,集群发

4展、买方成熟、商标申请和国际共同发­明等 项二

101 80 77 54级指标分别排名第 位、第 位、第 位和第

8位;较之中国,俄罗斯企业创新能力整­体上落后

41个位次,但在员工多样性二级指­标上反而领先个位次,在国际共同发明、科研机构、科学论文和

4 4个、7专利申请等 个二级指标上也分别只­落后

个、9 16 3)。这也表明,中俄

个和 个位次(参见表两国具有科技创­新合作的现实基础。(三)双边贸易层次较低经典­的新贸易理论认为,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是国际贸易层次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国­家之间更容易商建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 22 ]现实世界中,成功的自由贸易区大多­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如中国与周边国家已经­建立的双边自贸区中,中国—新加坡自贸区和中国—韩国自贸区都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以中韩贸易为例。韩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9 1—9

年 月,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占­中韩两国进

50%以上。中

出口总额的

俄双边贸易层次较低,是制约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

的另一重要因素。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俄罗斯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俄中双

1 082.8边货物贸易额为 亿

24.5%

美元,同比增长 ,其增速在中国前十大贸­易伙

9伴中位列第一;中国连续年保持俄罗斯­第一贸易伙伴国地位。2019 11

年 月,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俄方参展企业成交

74.0%额比上届增长 。尽管如此,中俄两国之间贸易层次­较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目前,俄罗斯自中国进口以机­电产品为主,对中国出口则以矿产品­为主,中俄双边贸易尚处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阶段。俄罗斯统计数据显示,2019 1—3

年 月,俄罗斯自中国进口排名­前三位的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三类商品进口额合计占­俄罗斯自中国进口

63.9%

总额的比重达 ,其中机电产品的比重为­48.5%;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商品为矿产品、木及制品、活动物和动物产品,三类商品出口额合计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更是高

88.3%,其中矿产品出口所占比­重高达78.4%(参达

4)。

见表

(四)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状况较差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是­一国经贸

发展的基本保障,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建设是促进区域内双边­和多边贸易与投资合作、产品运输和自贸区建设­的硬性基础。[ 23 ]俄中两国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国际通信等­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状况较差,是制约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又一重要因素。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其公路、铁路和航空、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一定基础,但多为苏联时期建造,较为陈旧、质量较差,尤其是公路,近30%的公路质量不符合养护­标准。中国基础设施条件尽管­比俄罗斯稍好一点,但与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也不太相­配。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2019

年,俄罗斯的基础设施竞争­力

141总体水平在全球­被评估的 个经济体中排名第50

位,其中道路质量、铁路密度、电力供应质量、供水可靠性和航运服务­效率等方面的竞争力尤­其偏

99位、69位、61位、53 52弱,分别排名第 位和 位;中

36国的基础设施竞争­力总体水平排名第 位,其中饮水安全、供水可靠性、航运服务效率、铁路密度、

74位、68位、66海港服务效率等竞­争力分别排名第

位、61 52 5)。

位和 位(参见表不仅如此,中俄两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情况更差,尤其是铁路和公路互联­互通方面。铁路方面,路轨距离标准不一而导­致的物流不便,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铁­路互联互通面临的主要­难题。俄

1 520

罗斯铁路以轨距 毫米宽轨线路为主,而中国

1 435

铁路则以轨距 毫米标轨线路为主,这导致两者在车厢换装­过程中既徒增了不必要­的运输成本,也降低了运输效率。公路方面,俄罗斯的公路主要位于­欧洲境内,绝大部分与芬兰、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公­路相连,仅有少数几条与中国相­连。

三、推动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的机遇与路径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24 ]这既为两国经贸和投资­互

利合作的拓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也为破解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四大经济制约­因素带来了战略机遇。推动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关键,是将

2019 6 70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年 月在中俄建交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互利共赢精神” [ 25 ]融入全方位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扩大科技创新合作深度­和广度、发挥顺向投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深化金融合作与创新,进而促进两国经济共同­繁荣、打造中俄创新共同体、促进两国产业结构共同­升级、加快中俄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建设。

(一)推进中俄“一带一盟”对接合作,促进两国经济共同繁荣

中俄两国经济规模差异­过大而且日益扩大,是制约俄罗斯参与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积极性­的首要因素。因此,如何促进两国经济共同­繁荣,是推动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的首要路径。

2015 5

自 年 月中俄两国元首发表《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以来,两国“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取得重

2018 5

要进展。如 年 月成功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2019 6

年 月,中俄两国元首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经贸和投资互利合­作关系也因此步入“携手并肩实现同步振兴” [ 23 ]的新时代。这为推进两国“一带一盟”对接合作、促进两国经济共同繁荣­创造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为此,可重点从如下两方面推­进中俄“一带一盟”对接合作:一方面,尽早启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2019 10

25

月 日,该协议已经正式生效。欧亚经济联盟五

5 2019

表 年中俄基础设施竞争力­排名情况

个成员国均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该协议的生效是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的重要举措,为双边经贸和投资互利­共赢合作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应尽早启动该协定具体­条款的实施工作,以促进两国经济共同繁­荣。另一方面,尽快启动中俄《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既有助于扩大中俄两国­经贸和投资互利共赢合­作规模和层次,也有益于推动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构建。2018

6 8

年 月 日,中俄双方顺利完成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联­合可行性研究工作。两国政府应尽快启动该­协定中关于货物贸易、电子商务、经济技术合作等相关议­题的谈判工作。

(二)扩大科技创新合作深度­和广度,打造中俄创新共同体

创新发展,既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促进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的重要路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加强国际合作,是美、日、德等主要发达国家发展­科技创新的主要经验。中俄两国唯有扩大科技­创新合作深度和广度,加强创新成果共享,打造两国创新共同体,才能加快提升两国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推动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构建。

如前所述,中俄两国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不仅如此,两国科技创新合作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2019 6

年 月,两国2020 年、2021

决定在 年互办“中俄科技创新年”。这是两国首次以“科技创新”为主题举办国家年活动,意味着科技创新合作正­逐渐成为两国关系提质­升级的新亮点。

为此,两国相关部门应顺势而­为,扩大两国科技创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打造中俄创新共同体。首先,扩大两国科技创新合作­的深度。一是在共建创新生态系­统中加强战略协作。通过共建科技产业园区、联合实验室等政府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乃至共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联合研发中心等企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助力两国科技及产业界­联合开展重点研发项目­合作、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活动,推动两国科技创新合作­向更高层次不断发展。二是创新两国科技创新­人才交流与培养合作机­制。可考虑设立中俄科技人­才交流与培养合作基金,资助两国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技工互相学­习与交流。其次,拓展两国科技创新合作­的广度。一是加强信息通信技术、数字经济、5G

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前沿技术领域的合作,拓展两国在月球和深空­探测、运载火箭、遥感技术等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二是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激励两国企­业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与环境。

(三)发挥顺向投资产业升级­效应,促进两国产业结构共同­升级

中俄双边贸易结构单一、层次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结构单一。实际上,中俄贸易结构与俄罗斯­对外贸易结构大体相似:俄罗斯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矿产品,进口商品则集中于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等­三大类商

2019 1—3

品。如 年 月,矿产品占俄罗斯出口总­额

64.4%,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的比­重高达备等三大类商品­合计占俄罗斯进口总额­的比重为54.4%。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是“镜像”与“原像”的关系。[ 26 ]俄罗斯对外贸易结构单­一的深层原因,在于其产业结构单一、以资源能源产业为主。因此,促进中俄两国产业结构­共同升级,是推进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另一重要路径。

既有研究表明:顺向对外投资可通过新­兴产业促长效应、价值链升级效应、后向关联效应等路径促­进母国和东道国产业结­构共同升级。[ 27 ]而投资和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对俄罗斯顺­向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为此,可从如下三方面促进两­国产业结构共同升级:一是发挥中国的产业园­区发展经验优势,通过合作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两国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实现两国新兴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共同升级;二是发挥中国企业对俄­投资的价值链升级效应,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两国价值链共同升­级;三是发挥中国企业的技­术比较优势,促进双方在节能技术和­标准信息等方面交流与­合作,在助推俄罗斯上游资源­能源产业升级的同时推­动中国资源能源产业后­向关联升级。

(四)深化金融合作与创新,加快中俄基础设

施及其互联互通建设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都投入资金大、回收周期长,改善中俄两国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状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两国政府的现有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求,资金短缺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因此,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加快两国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建设,是推进中俄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又一重要路径。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五大合作重点

6之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年来,在中国政府的主导下,2014 12 月、2015 7 月、2016年1年 年

The Silk Road Fund Co.月先后成立了丝路基金(

Ltd,SRF New Develop⁃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ment Bank,ND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等三大国际金融机构。此外,2018 8

年 月,中国还专门设立了重点­支持中俄地区合作项目­的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这四大金融机构既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融通提供强­力支撑,也成为中俄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

未来的关键,是要创新融资模式和金­融服务方式,助推中俄两国运输交通、能源供应、国际通信等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建设。一方面,创新融资模式,发展多方共赢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实践表明, PPP

模式在基础设施和资源­能源开发等资金密集

2018 1型项目融资中非常成­功。[ 28 ]如 年 月,美国特

10 1.5朗普政府发布的未来 年 万亿美元的基础设

2 000施建设方案中,联邦政府仅出资 亿美元,其

PPP

余部分也是通过 模式吸引地方政府和私­营部门资金。中俄两国政府可以应用­和推广这一模式吸引、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其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建­设。另一方面,创新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方式,为两国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要加强对上述四大国际­金融机构及中资金融机­构和中俄投资基金的引­导,促进其通过开展境外贸­易和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发行债券或进行收益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落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

2012 11 8 日)[N].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年 月 人民日报, 2012-11-18(01).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

民日报,2013-11-16(01).

[4]TINBERGEN J.An analysis of world trade flows//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M].NY:Twentieth century fund,1962. [5]LAWLESS M,WHELAN K.Where do firms export,how much,and why[J].The world economy,2014,37(8):1 0271 050.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N].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人民日报,2014-12-07(01). [7]赵传君.关于中俄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探讨[J].俄罗斯中

亚东欧研究,2007(1):39-45. [8]陈淑华.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效应分析[J].西伯利

亚研究,2008(2):18-22. [9]栾贵勤,徐子晗.关于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研究[J].学术

交流,2009(10):74-78. [10]赵传君.创建中俄自由贸易区问­题探索[M].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10:1-5. [11]项义军,赵阳阳.中俄双边自由贸易区创­建基础及其贸

易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6(1):139-143. [12]荣红霞,付林.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建­设中金融政策支

持路径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6(9):118-121. [13]杨丽花,董志勇.中蒙俄自贸区构建的经­济制约因素与

推进路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4):122-128. [14]马相东,杨丽花.贸易模式、企业异质性与国际贸易:研

究述评与展望[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4):3-12. [15]王跃生.世界经济或将进入多趋­势并存的时代:表征、成因与未来——兼论特朗普的“三零贸易秩序”[J].国际经济评论,2018(6):129-142. [16]张国凤.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基础、

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4):96-107. [17]WORLD BANK.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heightened tensions,subdued investment,June 2019[EB/OL].(201906-04)[2019-10-10].https://www.worldbank.org/en/publi⁃ cation/global-economic-prospects.

[18]MELITZ MJ.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 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Econometri­ca, 2003,71(6):1 695-1 725.

[19]HELPMAN E.Foreign trade and investment:firm- level

perspectiv­es[J].Economica,2014,81(321):1-14. [20]马相东.企业异质性、创新驱动与中国企业国­际化[J].创

新,2014(4):8-13. [21]王志刚.坚持“三个面向”战略方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

家和世界科技强国[J].行政管理改革,2019(3):4-11. [22]盛斌,王岚.多样性偏好、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保罗·克鲁格曼的世界——新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评述[J].经济科学,2009(3):74-83. [23]董志勇,杨丽花.推动“一带一路”沿线自贸区建设的策

略与路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6):42-47. [24]刘清才,王迪.新时代中俄关系的战略­定位与发展[J].东

北亚论坛,2019(6):49-62. [25]习近平.携手努力,并肩前行,开创新时代中俄关系的­美

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好未来——在中俄建交

人民日报,2019-06-07(02). [26]袁欣.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镜像”与“原像”

的背离[J].经济学家,2010(6):67-73. [27]马相东.顺向对外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的分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 (3):34-39.

[28]杨丽花,周丽萍,翁东玲.丝路基金、PPP

与“一带一路”建设——基于博弈论的视角[J].亚太经济,2016(2):5361.

责任编辑:林英泽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