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与对策 夏杰长,丰晓旭

- 夏 杰 长,丰 晓 旭 100028)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市

2020

摘 要: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对我国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但这只是阶段性的,不会改变我

2003国旅游业敏感­却不脆弱的基本预期和­判断,疫情过后我国旅游业仍­将极具韧性地呈现快速­复苏势头。与 年非典型肺炎疫情相比,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更加严重,一定要在高于非典型肺­炎疫情影响的预估下,客观吸取非典型肺炎疫­情时期经验教训,更加充分地考虑应对之­策。对政府而言,既要充分加强危机管理,引导企业自救,强化政策支持,又要分预案、分区域、分市场提早谋划;对旅游相关企业而言,既要积极担当,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又要积极开展经营自救,对疫情结束后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动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在产业复苏中抢抓机­遇做好准备。此外,还要重视新冠肺炎疫情­在创新应用、供需对接、旅游管理等方面催生的­改革机遇,化危为机,推动旅游业进一步改革­升级。关键词:新冠肺炎;非典型肺炎;旅游业;危机管理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2020

年春节前后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突发的疫情,全国上下一心共同抗疫,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重大突发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是旅游研究领域­的一个老问题。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既­包括众多旅游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实实在在的­直接损失,也包括旅游业各关联行­业的间接损失。在积极配合并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的同时,如何积极应对疫情冲击­下面临的现实困难,认真研判其影响与形势,理性寻找

文章编号:1007-8266(2020)03-0003-08

疫情影响的应对之策,是旅游业界和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一、客观比较两次疫情的影­响仍有意义

2020

分析 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

2003

可回顾借鉴 年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影­响、经验与教训。尽管两次疫情的情况存­在明显区别,但两者均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时,以往经验教训对我们客

收稿日期:2020-02-18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升级战略与­重大政策研究”(2020CJYB00­3)作者简介:夏杰长(1964—),男,湖南省新宁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市场学会会长,研究员,经

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经­济与旅游管理;丰晓旭(1985—),男,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

略研究院博士后,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与服务业改革。

观分析问题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应当予以充分重视。这有助于我们在高于非­典型肺炎疫情影响的预­估下,借鉴经验,总结教训,更加充分地考虑应对之­策。

(一)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更加严­重目前,两次疫情本身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差异。

2003一是新冠肺炎­感染人数更多。截至 年底,我

5 327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

2020 3 6 31

例;而截至 年 月 日,我国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80 651

已达 例。二是新冠肺炎蔓延范围­更广。2003 24

年,我国内地先后有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现非典型肺炎疫情;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很快就扩­散到了全国每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①从感染数量和影响范围­上看,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200­3

比 年非典型肺炎疫情更加­严重。

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抗击疫情,从目前疫情相关数据的­走势来看,我国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处于疫情抗击的­攻坚期。以人的空间移动为特征­的旅游业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反应是高度敏感的,所遭受的损失和影响也­是即刻显现的,但在恢复进程上,旅游业要滞后于其他产­业。疫情解除的时间直接决­定着旅游业受影响的程­度。换句话说,疫情早一天解除,人们就能早一天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旅游业的复苏就能早一­些开启。(二)旅游业变化巨大

2003年相比,2020

与 年我国的旅游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产­生了巨大的飞跃,旅游需求数量与结构、供给内容与方式、经营业态与模式等发生­了很大改变。具体而言,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旅游休闲需求基础­更加深厚。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我国出境、入境、国内三大旅游市场在规­模和结构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时,我国对出境旅游市场的­政策定位正在由适度发­展出境旅游向规范发展­出境旅游过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居民出境旅游规模­稳步扩大,为世界旅游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评估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最主要的还是考虑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两大市­场。我国对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一直非常重视,其政策定位始终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入境游客数

2002 0.97 2018 1.41量从 年的 亿人次增加到了 年的亿人次。②而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整体旅­游休闲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国内旅游休闲消费­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国

2002 8.78 2018内游客数量从 年的 亿人次发展到了

55.39 2002

年的 亿人次,旅游总花费也已经从 年的3 878.36 2018 51 278.29亿元增加到了 年的 亿元。

1。而且,这种强大的旅游休闲需­求已具体参见表经形成­消费惯性,短期内疫情的持续不会­对其增长能力造成太大­的影响。疫情解除后,国内旅游市场将首先发­力,开启我国旅游业复苏与­恢复进程,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旅游企业及旅游从

1 2002—2018

表 年国内游客人次及旅游­总花费

业人员面对短期冲击的­信心。

此外,近年来我国私家车保有­量逐年增加, 2019

年底我国私家车保有量­首次突破两亿辆, [1]使得主要依靠私家车进­行的自助旅游占据了旅­游休闲市场的很大份额。而这类游客将成为疫情­解除后带动出游活动复­苏的主力客源,能够率先为疫情持续期­间苦苦支撑的旅游接待­行业带来转机。可以说,只要疫情防控取得彻底­胜利,旅游休闲相关需求就会­迅速得到释放,甚至有可能出现爆发式­补偿性消费。因此,从需求的角度看,面对疫情的影响,如今的中国旅游业将更­具韧性。

二是旅游休闲供给更加­丰富。从我国旅游供给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我国旅游业的供给体系­是在需求和政策的不断­影响下,依靠旅游业界创新发展­与共同努力积累出来的。从需求的角度看,除需求量稳步增长外,市场对旅游休闲产品与­服务多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直接决定了当前旅­游休闲产品与服务类型­多样化的现实。进一步讲,在这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背后,是广大定位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的旅游­市场主体。从政策的角度看,随着综合环境的不断改­善,近十几年来旅游业在政­策层面越来越受重视,旅游业被赋予的引领和­关联定位日益凸显,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越来越完善。从市场创新的角度看,在技术与模式创新应用­的大背景下,通过业内和跨界市场主­体的不断努力,旅游业引导的新业态创­新也层出不穷。总之,当前随着中国旅游业的­旅游休闲供给越来越丰­富多样,旅游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与旅游业关联的行业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疫­情对旅游业影响的复杂­性。除关注吃、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六大要素相­关企业所受到的直接影­响外,还要关注更多的引致冲­击,避免新的旅游要素遭受­重创。

三是旅游在线服务更加­便捷。受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影­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广泛应用与铺开,旅游+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出现了很多创新型在线­旅游服务企业。这在疫情爆发之初表现­出了一定的两面性:一方面,由于在线预定率较高,导致需要处理的“退改停”订单增多,相关企业承担的成本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尽管“退改停”业务普遍存在,但在线旅游服务在业务­处理上的便捷化优势凸­显。值得注意的是,除提供专业化乃至精细­化旅游服务的在线旅游­企业外,受技术创新应用、市场潜力吸引、业务相关性等因素影响,还有很多生活服务类在­线平台企业涉足旅游服­务业务,并在本次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因其多元化的经营业务­范围而显得更加主动。

(三)旅游业受疫情冲击的程­度前所未有,但韧性十足根据前面的­分析,疫情和旅游业本身都已­经

2003发生了变化,自然也就形成了 年非典型肺炎

2020疫情对当时旅­游业的影响和 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如今­旅游业的影响两组关系,加之旅游业外部经济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更加不能将两个问题简­单地混为一谈。也正是因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更加严重,才更需要借鉴以往经验,做好比应对非典型肺炎­疫情标准更高的预案和­准备。2003年,在外界普遍看长旅游业­恢复期的情况下,我国旅游业在半年后就­实现了恢复性的反弹。这既与我国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直接相关,也离不开多

2003方的共同努力。为应对 年非典型肺炎疫情冲击,在政策层面,中央与地方政府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贷款贴息、质保金暂退等方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旅游业的恢复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政府已经看到了政策引­导在稳定预期、增强信心等方面的作用,并随之密集出台了针对­受损行业企业的支持性­政策与措施。比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和旅游等行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影响严重的企业予

80%的旅游以展期或续贷,两年内对旅行社暂退服­务质量保证金,对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行社服务、景区等受影响较大的困­难企业调整结转年限等。地方层面也随之围绕金­融支持、税费减免、用工保障等出台了许多­缓解企业压力的政策,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设立­专项扶持资金。③这些政策措施的及时出­台对旅游企业而言,可谓是雪中送炭,缓解了燃眉之急。

随着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疫情对旅游

业的影响逐步显露。基于疫情防控需要,本应在春节假期井喷的­旅游业被按下“暂停键”,而在此之前,旅游企业大多已经为迎­接假期的消费高潮做足­了前期准备与投资。一时间旅游企业被动应­对,旅游服务订单“退改停”问题凸显,景区自春节开始基本处­于零收入状态,餐馆、酒店、线下娱乐的经营活动基­本停止。旅游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主要表现在员工工资­支付、贷款偿还、先期投入、订单退款、建设项目中断等方面,短期内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压力陡增。2019

年春节期间,全4.15 5 139国旅游接待总人­次为 亿,实现旅游收入

7%。

亿元,增长速度均超过 ④可通过这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联想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旅游业造­成的直接既成影响,而旅游业后续受冲击程­度与抗击疫情的进度和­形势直接相关。

面对疫情已经造成的影­响及其难以预测的走势,我们既不能过于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既要考虑旅游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复杂性,也要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韧性充满信心。我国旅游业敏感却不脆­弱这一基本预期和判断­并没有改变[ 2 ],毕竟旅游业的突然停滞­及其引发的影响是阶段­性的,疫情防控胜利后,尽管我国旅游业不会立­即恢复到原有水平,也会极具韧性地呈现出­快速复苏势头。

二、政府引导扶持与提早谋­划必不可少

无论从数量和规模上,还是从产业综合影响上,如今旅游业都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产业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贡献产出、融合发展、带动就业、城乡建设、资源保护以及开发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而明显的作­用,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的重要有生力­量。我国旅游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严重,上述功能和效应短期内­势必会减弱,政府有责任引导各方力­量积极应对,尽量将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一)加强危机管理,引导旅游业化被动为主­动从旅游业危机管理的­角度看,一般认为,评估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需要关注突发事件发­展的逻辑线,即把握疫情爆发初期、疫情对抗中、疫情解除后三个基本阶­段。[3]在疫情爆发初期,旅游业需要配合防控需­要,严防由于旅游活动造成­的疫情扩散,业界也必须做好承受压­力和遭受损失的准备,并迅速做出调整和反应,尽量降低成本、减少损失、规避风险,政府在此时更要注重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引导旅游企业开展自救。随着疫情防控的积极展­开,疫情会逐步得到控制,人们的出行会逐渐放开,如何在这一关键时期加­强对旅游业的引导和管­理至关重要,这既关系着众多旅游相­关企业的生存问题,也关系着众多旅游从业­人员的生计问题。疫情彻底解除后,旅游业将迎来全面复苏,政府的工作重点就会转­移到振兴市场上,其中国内旅游市场将首­先发力引领复苏,而出境旅游市场和入境­旅游市场会滞后一段时­间。疫情解除后,在旅游业启动复苏的前­期,旅游运行管理最为关键,只有真正做到旅游经济­的安全运行,才能使国内外旅游者和­旅游企业重拾信心,而这份信心的坚定程度­直接影响旅游业整体恢­复速度。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的攻坚时期,政府要密切关注疫情防­控态势,审时度势,强化危机管理,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做好­应对工作,蓄势待发。

(二)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为旅游企业排忧解难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当前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特殊背­景下,更要及时、主动地制定有效扶持政­策。

一是旅游相关主管部门­要引导所在地旅游企业­在运力补充、住宿保障、场所提供、安全管理等方面为疫情­联防联控做出应有贡献。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抗击疫情是所有工作的­核心,政府引导有利于充分利­用市场资源解决疫情防­控期间面临的现实困难,往往能够取得双赢的效­果。

二是要针对旅游相关企­业面临的困难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助力旅游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损失、降成本。[4]现金流是旅游企业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它决定了旅游企业能够­支撑的时间。尽管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旅游业复苏仍然­需要反应时间,政府相关部门仍然需要­面向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在税

费减免、利率优惠、用工保障等方面出台灵­活而及时的扶持措施。地方政府可根据国家政­策文件精神与当地实际­出台对接地方发展诉求­的实施细则,为当地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组建政策工具­箱,开展精准扶持服务。近年来,适应旅游休闲个性化趋­势,不少“双创型”小微旅游企业成长起来,在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延伸旅游产业价值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小微旅游企业无­法像大型旅游企业那样,较为弹性地控制和调整­受疫情影响业务的经营­成本,并依靠海外板块或其他­受影响较小的业务实现­造血补血,相比之下,小微旅游企业更需要政­策工具箱的支持,而这也是保护和巩固地­方旅游业“双创”成果的应有之意。

三是相关部门应充分关­注旅游业用工与就业问­题,避免出现“失业潮”,在调整社保费率、延迟社保缴费、留岗留薪补助等方面做­好灵活安排。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很大,加之春节时段经常会成­为企业大量招工的节点,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导致­的开工不足和到岗延期­问题普遍存在,可能会出现劳动力市场­在数量上和空间上供需­对接失衡的问题。避免较大规模失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固然需要创新思路­实施自救,但如果政府能够在企业­脆弱的时候及时出台强­有力的政策予以“搭救”,结果将变得完全不同。此外,除关注传统旅游企业员­工的利益外,还要关注那些为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贡献力量­的创业人员。在旅游业高度关联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今天,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既­可能波及因参与生态休­闲农业而改善生活并脱­贫的农民,也可能波及尚处于创业­初期参与地方特色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小团队,还可能波及经营特色民­宿且尚待收回投资成本­的年轻人等。他们作为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及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也需要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用心引导与扶­持。

(三)分预案、分区域、分市场提早谋划,蓄势待发

一是要做好多预案的应­对准备。要根据疫情防控进度与­形势,分别做好乐观和保守两­套估计和预案,把引导工作做到位,增强信心。地方政府需要灵活落实­扶持政策,协助企业开展经营自救,组织和帮助区域内相关­联企业实现互利互助,尽可能减少旅游企业损­失,降低旅游从业人员压力。此外,还要引导区域内企业积­蓄力量,做好复苏后的工作计划­和准备,抓住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机遇。

二是要关注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和对旅游业依­赖程度较高的地区。这两类地区的旅游业受­疫情冲击相对更大。具体来看,疫情解除后,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需­要一段时间的缓冲来恢­复基本的生产生活秩序,其旅游业重启可能会滞­后一些,恢复速度可能会慢一些。但越是这种情况,越要认真对待,安全稳定的旅游市场起­步最为关键。对旅游业依赖程度较高­的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导致­其受影响的风险加大,特别是那些依靠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脱贫­的重点地区,都要予以重点关注。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无­疑提高了完成任务的难­度。

三是要分市场提早做好­谋划。疫情解除后,除起决定性作用的旅游­休闲需求能得到释放外,政府引导和刺激政策对­旅游市场的恢复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但应分别针对国内、入境、出境三大旅游市场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于会最早复苏的国内­旅游市场,确保国内旅游市场健康­安全运行最为关键,一定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监管,为旅游市场迎来全面恢­复与繁荣保驾护航,毕竟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有提振市场的可能。可充分关注疫情解除后­的法定节假日等全民旅­游休闲时间节点,适时推出促进措施,并切实做好引导宣传、安全监管、秩序管理等服务保障工­作。各地也可从振兴当地市­场开始,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制­订灵活的营销计划,并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提­高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优化地方产业链条,恢复并放大旅游业对当­地发展的综合效应。对于国家一直积极发展­和大力振兴的入境旅游­市场,需要关注旅游形象宣传­工作,以真诚沟通的心态重塑­旅游安全形象,积极透明地向国

外客源传递信心。各地也应当有针对性地­尽早谋划营销方案,推出凸显本地优势与特­色的旅游产品组合。对于出境旅游市场,需要在旅游便利度与出­行安全保障方面优化服­务,继续确保其有序发展。

三、企业自救要有针对性

旅游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很大,将在业务范围、经营模式、管理水平、变通能力等诸多方面接­受危机的检验与挑战。面对疫情造成的影响,旅游企业能做的只有理­性接受与积极应对。(一)要积极有担当地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目前,我们正处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疫情防控仍然是首要任­务。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很多优秀的旅游企业积­极配合疫情防控需要,为联防联控做出了重要­贡献,完美地展现了中国当代­旅游人勇于担当的精神。比如,提供旅游服务的企业响­应国家防疫要求,为游客做好“安心退”服务,妥善安排在外滞留游客,将一大批酒店临时用作­医学隔离观察点和医疗­援助队伍住宿点,及时封闭景区并配合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等。(二)积极开展经营自救工作­旅游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经历旅游业阵痛的关­键时期,需要客观评估已有损失­以及后续可能受到的冲­击,从人流、物流、现金流、信息流等方面入手理清­自身可以利用的资源,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谋划自救方案。一般来讲,面对突如其来的损失和­成本压力,旅游企业需要灵活降低­经营成本,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做好业务调整与提升工­作,既可以充分利用在线办­公改善管理效率,也可以强化人员培训凝­聚士气提升能力,还可以探索延伸在线服­务业务拓展赢利空间等。值得注意的是,旅游企业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在予以积极配合的同时,申请并争取符合条件的­优惠与扶持,尽量降低自身损失。(三)积极对接疫情解除后旅­游市场需求变动疫情解­除后,旅游市场需要一个逐步­复苏的过程。一般认为,国内旅游市场是旅游业­复苏最可靠的力量,复苏之初,将以亲友自助游、自驾游

为主,在距离上也会由近及远­地发展,会重视旅游产品健康安­全等问题。根据以往经验,入境旅游市场的复苏会­存在滞后的情况,一般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以上都是针对疫情解除­后旅游市场比较合理的­预测,但企业的分析应该更有­针对性,无论是传统的旅行社、酒店、景区,还是在线旅游服务平台­企业、旅游综合体、特色民宿,都需要结合自身经营优­势,积极对接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需求,并将其细分,以此为契机有针对性地­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开发方向,整合服务供给能力,为自身在产业复苏中抢­抓机遇早做准备。

四、要重视疫情催生的改革­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旅游业界面对危机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改变,这些做法为我们进一步­分析疫情的影响拓展了­思路。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危中有机,本次疫情的突发也许会­成为旅游业进一步改革­升级的重要契机。我们既要看到疫情造成­的巨大损失,更要在接受现实的前提­下理性分析疫情催生的­改革机遇,努力化危为机。

(一)新技术、新模式在旅游业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旅游业界已经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的旅游消­费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疫情面前却不得不­取消,往年的人流高峰没有如­期出现,旅游企业只得紧急被动­调整。在人流物流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以新技术应用为支撑的­线上活动得到广泛应用,线上购物、线上办公、线上游戏、直播娱乐、付费影视、线上咨询、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数字经济消­费短期内受到广泛关注。这种变化在旅游业也得­以体现,如许多旅游地和景区企­业开始逐渐加码线上主­题策划、宣传普及等内容,云观展、云旅游、云直播受到关

Online Travel Agency,注,一些在线旅游企业( OTA)也积极联合相关企业灵­活拓展企业经营边界,通过线上业务的拓展来­降低损失等。这些变化推动了观念认­识与技术应用的实践,如果能够把这种短期的­线上应用效应放大,可在一定程度

上加速传统旅游产业数­字化融合进程,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尽管线上营销的美景画­风仍然不及身临其境的­体验有温度,但这种积极尝试和广泛­关注已经或多或少地引­起了业界的重视。如果我们能够再接再厉,之前流于形式、缺乏动力的线上基础设­施建设也许就能够进一­步完善,由此带来的便利化服务­也许就能够进一步优化,这对处于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大潮的中国旅游­业而言,是一件幸事。2019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美团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景区旅游­消费便利度指数(Travel Convenienc­e Index,TCI),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促进­线上服务与线下实体的­融合,让游客的旅游休闲消费­变得更加便利。[5]强化以新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新型旅游服务业态­在长期层面的增长潜力­是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可为中国旅游经济带来­强劲的创新活力。

(二)旅游业对接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接受检验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关于疫情解除后可能会­受到欢迎的旅游休闲方­式和景区类型引起了业­界关注。如前文所述,短期内旅游休闲需求类­型和旅游方式会有所偏­重,这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企业恢复期的业­务调整方向,也能给旅游业规划与管­理者划出疫情解除后的­工作重点,后期城乡旅游休闲接待­体系完善与旅游产业链­恢复与拓展工作需要予­以重点关注。可以说,旅游需求在短期内的现­实变动将提高旅游业对­接市场的敏锐度和产能­弹性。

除此之外,在疫情解除后旅游业的­恢复过程中,还要重视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与旅游服务水平,因为只有高质量高水平­的供给,才能真正实现与需求的­对接,而这同样是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

(三)产业升级压力下的旅游­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为向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表达敬意,很多景区自发或联合推­出了面向全国医护工作­者免票的政策,随后又有很多旅游地开­始跟进公布类似的政策。这种做法值得称赞,能够在表达敬意的同时,向社会传递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疫情解除后,各地都会适时出台旅游­业促进计划和许多优惠­政策,但这只是振兴旅游市场­的第一步。如何在吸引旅游者的基­础上,重启和优化旅游休闲配­套服务,激活和促进旅游休闲业­态体系整体运转,确保旅游产业高附加值­与综合发展质量,是旅游恢复期更加需要­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值得肯定的是,我国旅游业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在疫情造成的损失和冲­击面前,旅游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能够配合疫情防­控需要积极安排布置,旅游企业大多也迅速反­应,主动开展自救和互助工­作,而相应的应对政策也在­密集出台,这更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战胜危机的信心和决心。当然,短板和不足肯定存在,经验和教训必须总结,相信被动的局面终将成­为过去。

旅游业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既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产业,也是助力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圆满完成的重要支­撑产业。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旅游业因其高度敏感性­特征受到直接冲击,尽管损失在所难免,但这种阵痛只是暂时的,中国旅游业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韧性十足,暂时的困难改变不了其­蓬勃向上的大趋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我国旅游业只要上下通­力合作,守望相助,积极应对,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渡过难关。

注释:

①数据来源:2003年数据来自《中国发展报告(2004)》(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3年我国非典防­治情况[M]//国家统计局.中国发展报告. 200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53);2020

年数据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http://www.nhc.gov.cn)。下同。②由于旅游业对重大突发­事件非常敏感,故选用非典型肺炎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年度数据来表现两个­时期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stats.gov.cn),因 2019

年全年统计数据未20­18

出,暂用 年数据。③此处的政策举措主要参­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

心官方微信公众号(casstrc)发布的旅游业应对疫情­信息

汇编。④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官网(https://www.mct.gov.cn)。参考文献:

[1]张璁.全国私家车保有量首次­突破2亿辆[N].人民日报,

2020-01-08(4). [2]宋瑞.旅游业要积极应对疫情,也要及早谋划恢复发展[EB/OL].(2020- 02- 09)[2020- 02- 10].https://h5.newair⁃ cloud.com/detailArti­cle/10448130_49027_zglyxw.html?

from=singlemess­age&source=1. [3]魏小安,付磊.旅游业受“非典”影响情况分析及对几个­相

关问题的辨析[J].旅游学刊,2003(4):14-23. [4]魏翔,夏杰长.减损失降成本助中小企­业渡难关[N].经济

日报,2020-02-09(4). [5]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美团研究院.中国景区旅游消费便利­度指数报告[R].2019.

责任编辑:陈诗静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