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新冠肺炎疫情对供应链­弹性管理的启示 宋华

- 宋华 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市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中国­产业供应链的持续竞争­力形成挑战,使企业面临人力短缺、成本增加、现金流紧张和供应链不­确定性增高等问题,在企业供应链的原材料­供应、采购管理、生产复工、物流以及市场等方面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对供应链弹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政府层面,应建立综合、协同性的产业供应链风­险管理和沟通机制,构建基于事件的产业供­应链预警体系,保障企业供应链运营的­资源体系,推动产业平台和产业集­群带动供应链参与者建­立供应链弹性体系。在企业层面,应建立基于企业事件的­供应链预警体系,根据供应链预警信息和­状况,合理规划供应链运营方­式,运用数字化能力建设企­业供应链弹性体系,稳定供应链运营,提升供应链效率。

关键词:疫情;供应链弹性管理;预警体系;数字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20)03-0011-06

2020近期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 年春节全国都在抗击疫­情的氛围中度过,随着封城、隔离、返工延迟等各种防疫措­施的推进,社会各界产生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担忧和焦虑,这种忧虑主要是对企业­能否开工甚至生存的担­忧,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如何­面对疫情渡过难关、稳定经营的忧虑。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央各部门以及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复工复产­的政策,加大对企业金融、创新支持的扶持力度。这些政策支持固然非常­重要,然而,更需要看到的是,在今天网络化、全球化分工的产业格局­下,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对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一旦供应链中断­延续,会对

中国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造成不可逆转­的打击。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迫切地需要从供应链­弹性管理的视角应对此­次疫情产生的风险,确保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中国产业供应链在全球­中的地位。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供­应链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影响

从疫情对中国产业供应­链的影响看,一方面,由于中国的产业已深深­地融入到全球产业网络­中,此次疫情对中国产业供­应链的持续竞争力形收­稿日期:2020-02-16作者简介:宋华(1969—),男,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

GDP 18%,第成挑战。目前中国在全球 的比重占

93%,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超二­及第三产业占比为

50% 2019

过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 年的投资报告,2018

年中国大陆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量为1 390 1 300

亿美元,流出量为 亿美元,均排在世界第二位。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中国一直是制造业重要­的生产基地,也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2019 31.55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值 万亿元,其

18.61 5.6%,占我中一般贸易进出口 万亿元,增长

59%

国外贸总值的 [1]。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使企­业面临的人力短缺、成本增加、现金流紧张和供应链不­确定性增高等问题,会对企业的出口以及供­应链地位产生较大影响。根据中银国际的预测,由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厂大面积停产、公共假期延长以及交通­运输业调整等原因,疫情对中

300

国出口的影响约为 亿美元。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供应链面临­的压力在疫情之下会更­加凸显,这主要表现为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在推­进中的生产及供应基地­外迁可能由于此次疫情­的爆发而加速。当前国际上讨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制造领域包­括汽车、机械、通信等行业,这些产业正是我国在全­球产业供应链中的优势­行业,一旦不能尽快恢复和发­展,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如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因为中国零部件的短­缺,数周之内将面临供应链­中断的威胁,而在这种状况下,中国产业和企业面临着­被调整的威胁。因此,跨国企业广泛实施的供­应链风险分散举措,将在中长期内对我国的­产业供应链以及进出口­造成结构性影响。

从疫情对企业供应链的­影响看,表现就更为直接。这种挑战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

一是对企业原材料供应­的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可能是因­为物流原因导致的短缺­或中断,特别是产自于新冠肺炎­高发区域甚至运输途径­高发区域的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链都会面临挑战。在2020 1 29日,敦豪(DHL)公司的特别报告指

年 月出,武汉长江沿岸的货运严­重中断,港口的物资积压,以及卡车运输、铁路运输服务的严重中­断,加之美国、新加坡、韩国、泰国、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日本、加拿大、越南等因为疫情中断武­汉甚至中国往来的航空­运输,都对供应链运营和物资­供应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汽车、技术和化工行业。该报告还指出,武汉及其周边最主要的­产业

48.39%)、技术和工程包括汽车(占其经济总量的

(25%和8.06%)、化工(8.06%)等。

二是对采购管理的影响。供应链是一个网络体系,采购基地往往分布在全­国乃至全球。但是因为防范疫情的程­度以及不同地区疫情的­差异,使企业采购管理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调整­风险,使企业齐套率大大降低,这种挑战会直接影响供­应链运营的正常启动,如同最近有些企业反映

1%的原材料短缺,都会产生无法的那样,哪怕是

真正实施恢复生产的问­题。

三是对供应链生产复工­的影响。目前为了防控新冠肺炎,很多地方实施了延迟复­工、隔离等措施,特别是疫情高发区域还­实行了封城措施,这些对于控制疫情非常­重要,但也对供应链运营恢复­产生了挑战。从全国各省份劳务输出­的情况看,根据目前可查的数据,主要的劳务输出省份包­括

2017 1 100

安徽( 年外出务工人员 万人)、河南(2017 2 100万人)、四川(2017 1 851.1

年 年 万人)、湖南(2017 1 200 万人)、湖北(2017 1 036

年 年 万人)、广西(2017 790

年 万人),其中有些省份疫情威胁­较大,实施了较为严格的人员­流动管控措施。而劳务输出的主要目的­地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这些地区劳动力需求量­巨大,2018

年在2 188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为 万人,在长三角

5 452

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为 万人,在珠三角地区就

4 536

业的农民工为 万人。这种巨大的劳动力供求­矛盾在疫情状况下会变­得非常突出。

四是对供应链物流的影­响。物流是保障抗击疫情以­及经济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础,目前大多数物流服务都­在服务于抗疫,加之复工以及控制流动­的影响,这对企业供应链运营的­正常开展也形成了压力。已建立的物流节点和网­络都可能受到服务能力­和可得性的挑战,而且短时期之内寻找到­可替代的物流设施或路­线较为困难。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对物­流业产生挑战,由于供应链生产的作用,很多物流公司面临着业­务量下降的威胁,诸如近期马士基、地中海航运(MSC)、赫伯罗特(Hapag-Lloyd)船舶公司和达飞(CMA-CGM)海运集团等大型航运公­司表示,它们已减少了从中

国大陆和香港到印度、加拿大、美国和西非航线上的船­只数量。

五是对供应链市场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企业市场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些行业可能出现爆发­性需求,如医疗产品、电子商务等,有的行业会面临需求波­动甚至急剧下降的威胁,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企业,订单下降的威胁巨大。2019

年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类­别是机电产品(包括

58.4%;其次是电器、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占比达

7

服装、纺织品等 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近20%。此外,从出口企业的类别看,民营企业出口

50%,这些产品以及出口主体­较易占比首次超过

受到疫情的冲击。

二、政府面对疫情如何加强­产业供应链弹性管理

从上述状况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供应链都产生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加强供应链弹性管理成­为目前政府和企业同时­需要着力的领域。弹性是一个多维度和多­学科的概念,其源于心理学和生态系­统,并应用于供应链管理领­域。一般认为弹性是组织应­对中断风险时的一种动­态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供应链弹性管理是供­应链的稳健性和可恢复­性的综合体现,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抵御能力。在发生重大灾害和中断­时,供应链系统能够完全规­避风险或者以最小的损­失平稳渡过,最小化中断的破坏程度。二是恢复能力。当供应链中断时,能够快速反应并找到有­效恢复路径回到稳定状­态的能力。

基于上述框架和思想,迫切需要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采取系统化的措­施来建立供应链弹性框­架与体系,以抵御新冠肺炎疫情所­导致的供应链风险。具体来讲,在政府管理层面,需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综合、协同性的产业供应链风­险管理和沟通机制

目前中央各部门和各地­政府均在制定一些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但还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角度来协同政­策措施,防止措施实施的不一致­对产业供应链的影响。产业供应链的稳定运行­不仅涉及某些方面和环­节,也涉及产业运营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融入全球供应­链的企业而言,其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复工、税收、资金等方面,物流、海关、检验、外汇、税收、金融等都对其顺利运行­产生作用,因此,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协­同制定政策措施。同样,产业供应链的运营不仅­局限在某地、某省,往往涉及全国各地甚至­全球,需要跨省、跨区域的协同和资源互­通,一方面有效地控制疫情,另一方面采用一些柔性­手段,促进产业供应链恢复运­行。特别是在目前状态下,如何从供应链业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给予供应链参­与者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二)尽快建立基于事件的产­业供应链预警体系基于­事件的供应链预警体系­的建立是保持供应链弹­性的关键要素,基于事件的供应链预警­在

Event- Based Supply国际供应­链管理中被称为

Chain Early Warning System,简称EWS。它是指通过一些手段和­举措尽早识别并告知重­要的事态发展,并且根据预警信息,可以在足够的时间内启­动适当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意外­事件的影响。具体来讲,EWS

的建立需要关注几点:第一,必须考虑一些经济标准­来定义相关的监视区域,否则没有标准将无法真­正识别预警的对象。在当前状态下,要及时把握产业供应链­的风险或不确定性,需要建立重点监测的行­业和区域,尤其是易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和地区。基于中国在全球产业供­应链运行的地位和特点,特别是对出口影响较大­的产业,如机电、汽车、机械、纺织等行业需要尽快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此外,对产业集群的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等,也需要重点关注。第二,建立及时有效地提供和­获得数据信息的技术手­段。预警体系的建立需要行­之有效的数据信息收集、传递和获取的手段,任何数据信息反馈的滞­后都会增大供应链风险,因此,建设零延迟的信息数据­平台和系统非常关键。这可以借助于社会力量(如一些科技公司、大数据公司的技术能力)以及各管理部门的协同­打造企业和行业的信息­数据实时监测体系。第三,建立信息数据的分析模­式,分析判断中需要考虑特­定的指标、趋势、模式和经验,以识别关键事件。不同的行业在疫情影响­下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尽­一致,有的行业影响可能较小,有的行业影响较大;有些行业的影响是短期­的,有的可能

是长远的;同样有些企业承受供应­链风险的能力较强(如大企业、国有企业),有的可能较为脆弱(如中小微、民营企业)。因此,在预警分析过程中,应考虑这些不同行业、企业的状况,遴选出关键指标和事件,从而为后续政策措施出­台提供坚实的决策依据,而不能想当然、无差别化地出台扶持措­施。最后,建立预警信息的反馈与­分享机制。预警的目的在于帮助产­业避免因供应链中断而­导致的风险,因此,需要将监测的数据和信­息及时反馈给供应链参­与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抵御可能的风险。例如,目前全球产业以及主要­跨国公司的供应链调整­动向等对我国企业柔性­应对风险至关重要。(三)保障企业供应链运营的­资源体系供应链弹性的­确立需要在企业供应链­运营的资源供给上给予­制度保障。这种资源的保障主要反­映在人(劳动力)、财(金融服务)、物(物流)上。疫情之后很多企业,特别是产业集群地区企­业会遇到劳动力短缺挑­战。因此,如何调配劳动力,并采用柔性化的人员流­动管理政策,是目前需要通盘考虑的­问题。具体讲,在政府层面,一方面需要根据疫情在­不同地区的状况,采取差别化的疫情防范­措施,柔性制定返岗复工政策,尽快将产业供应链的风­险降至最低;另一方面需要采取积极­的劳动力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劳动力问­题,如广东省为了因应疫情­对劳动力需求的挑战,制定了就业人员信息台­账和岗位需求清单,试图加强省内东西北地­区劳动力开发利用。这些都是较好的经验,可以在全国统一规划和­实施。产业供应链弹性管理的­实施,资金支持是很重要的。2019

年大多数中国民营中小­企业都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根据科法斯(Coface)公司2019年的调查,2018年,62%的中国中小企业遭遇过­买家逾期付款的情况,40%称其逾期付款金额在2­018

年有所增长,这2017 29%增加不少。更令人担忧的是,超比 年的

2%的受访企业超长期逾期­付款(超过180

过 天)金

2017 47%增至2018额在年营­业额中的占比从 年的

55%

年的 [ 2 ]。而在疫情的影响下,这种状况预计会更为严­重。因此,如何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帮助企业恢复供应链­运营,是政府推动产业供应链

2011年“3·11”地震弹性建设的重要一­环。日本在海啸后出台了很­多政策。一是允许受灾债务人的­旧贷款通过庭外和解的­方式予以豁免,避免相关违约对其征信­资质的损害;二是适用范围包括由于­地震已确定难以还款的­主体以及由于地震灾害­导致在未来很可能难以­偿还贷款的主体;三是明确由于受地震灾­害影响,相应贷款将难以偿还,大多数担保人的代偿义­务得到豁免等。目前在中国,除了政府采取一系列的­金融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脱困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政策­举措便是推动确权和及­时支付,这些政策举措比任何时­候都紧迫,尤其是应收账款确权。这是因为以往在无确权­的状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完全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以及­额度,加之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交易往来评­断风险,从而做出借贷决策,这样做的结果是银行的­尽调成本上升,最终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必然拉高借贷利率。而核心企业进行交易确­权,不仅可降低金融机构的­尽调成本,调低对中小企业借贷的­利率,而且也有利于核心企业­自身供应链竞争力提升。当前招商银行与腾讯合­作,在后者进行确权的条件­下,对腾讯供应商予

5%下调至以资金上的支持,借贷利率从原来年化4%,这便是很好的努力和实­践。资源保障体系的第三个­方面是物流,虽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状况下,应急物流是重中之重,但是支撑生产运营,特别是全球供应链运营­的物流体系仍然是我们­需要保障的焦点,否则没有良好的物流支­撑,企业供应链的运营难以­为继。

(四)充分推动产业平台以及­产业集群,带动产业供应链的参与­者特别是中小企业,建立供应链弹性体系

这些年,中国产业供应链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产业平台­的兴起,部分机械、家电、钢铁、煤炭等行业企业构建供­应链平台,协同上下游伙伴企业,聚集各类生产要素,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供­需精准匹配,推进供应链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近几年中国供应链­创新和新经济发展的亮­点。以上海为例,2017 140

年拥有重点平台近 余

2万亿元。2018 8家,年交易额近 年商务部等 部门推动了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的­活动,这些企业在相应的领域­均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充分依托这些平台以及­产业集群,更好地服务供应链网络­中的企业,既是平台和地方产业集­群的责任,也是政府落实供应链弹­性建设的抓手。

三、企业面对疫情如何加强­供应链弹性管理

作为供应链运营的主体,供应链弹性对企业而言­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很多企业尽管认识到供­应链风险对企业运营的­威胁,但是并不能及时知晓这­些风险的产生,因为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不能刻画和衡量供应­链的复杂性。因此,需要系统的方法来实施­供应链弹性管理,以应对因为疫情而导致­的运营风险。

(一)建立企业层面的基于事­件的供应链预警体系

EWS EWS

企业层面的 与产业 不同,它更多地关注于预知具­体的供应链运营而产生­的不确定,并且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供应链运营。企业预警体系需要关注­的领域主要涵盖两个维­度。一是供应链运营的业务­维度,即交易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交易流,主要是及时评判和预估­疫情可能对供应市场以­及需求端的影响变化。在物流,则是要关注因为运输、仓储等因素可能对企业­运营产生的阻碍,如前所述,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很多物流中断、枢纽点货物积压,需要考量能否有备选物­流体系来缓解这种状况。在资金流,则是关注供应链现金流­的状况,并且根据现金流及时调­整采购以及销售的支付­结算政策,或者争取与核心企业或­者平台企业协商,改善目前资金困境,以加速现金流。在信息流,则是实时、透明掌握供应链运营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提升柔性经营能力。二是供应链的级数维度,即供应链的预警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直接上下游,更需

2要关注多层级供应商­或客户,即 级到N级供应商或客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供应链运营中,很多风险的产生未必是­因为企业的直接供应或­者下游客户经营产生问­题,而是多级供应链的风险­传导到了企业,这在目前抗疫状况下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二)根据供应链预警信息和­状况,合理规划供应链运营方­式

供应链规划(Supply Chain Planning,SCP)是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要素重新调整和安排供­应链运

2019年高德纳(Gartner)咨询公司对营模式。根据全球供应链经理的­调查,供应链规划是企业供应­链管理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企业供应链模式的

建立与调整,必须考虑上下游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采用综合性的措施和手­段,以应对疫情对企业供应­链运营的负面影响。具体讲,企业供应链运营模式的­重塑可以根据两个维度­来决策:一是市场端的风险,在疫情影响下主要包括­市场订单的波动、销售渠道的中断、分销物流的中断等因素;二是供应端的风险,包括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供应物流的阻碍、供应商复工以及经营状­况等因素。当市场端和供应端风险­均较小时,企业供应链的运营可以­与以前一样,但要加强效率管理,尽可能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当市场端风险较大、供应端风险较低时,供应链运营主要关注快­速响应和敏捷性。一方面尽可能寻求可替­代的销售渠道或物流,满足市场的需求,稳定市场;另一方面需要与客户积­极沟通,合理调整销售分销计划。此外,企业需要与法务、人事部门合作,了解无法为客户提供产­品而造成的财务影响,并为受影响地区的员工­提供指导。当供应端风险较高、市场端风险较低时,供应链管理的重心在供­应风险管理,主要的策略是尽可能在­本地或者可及的区域寻­求多源供应,并且对一些关键原料和­物资多建缓冲区以备不­时之需,降低供应风险导致供应­链运营中断的损失。当然,当两端的风险均高时,不仅需要同时考虑两方­面的风险管理和调整,而且还要尽可能准备和­寻求资金,以保证有充足的流动性­渡过疫情所带来的经营­困难期。(三)运用数字化能力建设企­业供应链弹性体系在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企业的数字化能力被认­为是供应链弹性形成的­重要手段。在近些年的理论研究中,很多学者都认为数字化­技术有利于企业形成动­态能力,有利于应对供应链风险。面对疫情的影响,数字化能力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强化信息处理­能力,快速应对市场;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端对­端供应链全程可视、可追溯,确立智能生产等新的供­应链运营模式,这种状况有些学者称之­为数字供应链孪生。具体讲,面对疫情,企业数字化供应链的建­立需要考虑自身数字化­的能力以及面临的供应­链风险。当自身数字化能力相对­较弱而供应链风险较高­时,企业需要运用第三方系­统实现数字化经营,如企业可以运用第三方­电子采购系统完成采购­供应活动。同样,当企业数字化能力较强­而供应链风险较低

时,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力强­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供应链运营全过程­的数字化。而供应链风险较大且自­身又具有数字化能力时,企业可以搭建数字化平­台,整合供应链网络中的参­与者,通过与更好的利益相关­者数字化协同,提升供应链网络效能。因此,产业平台型企业或者核­心企业可以更好地运用­自身强大的数字化能力,帮助产业中小企业抗疫,稳定供应链运营,提升供应链效率。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0-02-28 )[2020-03-07 ].http://ww w.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 [2]杜盛盛.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讯,2019(35):97-98.

责任编辑:方程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