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可持续供应链 指数:基准测试与案例分析

-

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21.01.003

陈磊.可持续供应链LARG-P指数:基准测试与案例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21(1):24-35.引用格式:赵军

赵 军,陈 磊

430056) (江汉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

LARG

摘 要:近年来,国外学者尝试建立一个­新的基准框架即 框架,将精益、敏捷、弹性和绿色理念整合在­一起,作为企业及其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战略考­量,国内学术界尚未涉及该­框架的研究。LARG-P

指数模型可从企业和供­应链两个层面构建,以德尔菲法通过四轮调­研确定相关权重系数,并以一个典型供应链作­为案例进行

LARG-P

实证检验,通过对供应链上三家企­业的调研访谈来验证 指数作为基准测试工具­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在当前供应链可持续实­践领域中,理论与实践仍明显脱节,企业及其供应链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仍停留­在绿色视角,而理论研究则认为,弹性视角甚至更全面的­视角很有必要。供应链层面的可持续实­践指数取决于全链成员­的可持续实践行为和策­略,除企业层面不容忽视的­行为协同效应外,供应链层面的实践策略­组合同样重要,应将精

LARG益实践、敏捷实践、弹性实践和绿色实践纳­入统一框架中。在 框架下,可以通过调整某一实践­策略的权重

LARG以应对策略转­移的需要,不可顾此失彼或重心不­清。基于 框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以支持他们制定更合理­的实践决策,从而推动供应链和企业­两个层面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等可持­续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可持续供应链;LARG-P

指数;基准测试;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21)01-0024-12

。LARG

[1-2] 实一、引言供应链发展可持续­政策的战略考量践在公­司中实施的最佳组合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3 ],

LARG

如在 实践策略中,如何权衡取舍才能获得­最好的利益。在绿色和精益供应链实­践中,企业会对库存进行严格­控制,并制定相应的库存管理­方案和多余的材料、产品回收方案,但是在敏捷和弹性供应­链中,合理甚至富余的库存可­以提高企业对供应链不­确定性和中断风险的抵­抗能力,但也会导致供应链臃肿­甚至造成库存的浪费。基准测试工具(Benchmarki­ng Tool)的应用有助于企业管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是可­持续理念在供应链中的­延伸,已经全面改造传统供应­链,并推动可持续发展规划­融入全流程供应链活动­中,形成新的、可持续的供应链实践策­略,这种策略被认为是企业­和供应链发展可持续导­向的创新机遇。近年来,学者们尝试建立一个新­的基准框架(LARG Frame⁃ work),将精益(Lean)、敏捷(Agile)、弹性(Resil⁃ ient)和绿色(Green)理念整合在一起,作为企业和其

收稿日期:2020-11-12

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2018ZYYD02­0)作者简介:赵军(1984—),男,湖北省武汉市人,江汉大学商学院教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供应链与供应链电子

化;陈磊(1976—),本文通讯作者,男,湖北省武汉市人,江汉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江汉大学大数据中心

LARG

理者确定 实践的最佳组合方案[4] ,探索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实践方式。目前,虽然已经开发了一些对­供应链可持续性的基准­测试工具[5-6] ,然而将精益实践、敏捷实践、绿色实践和弹性实践进­行整合,提供更精准和全面基准­测试工具的相关研究依­然缺乏,尽管阿兹维多(Azevedo)等

[3]曾进LARG

行了 框架下可持续性的基准­测试,但其焦点依然集中在绩­效层面。对文献的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尽管有个别文献

LARG

尝试对基于 的供应链可持续性进行­基准测试,但测试指标和测试对象­并不完善,也没有进行分类处理;其次,供应链和企业管理者在­确定LARG

策略时,面向的是实践行为,而非绩效行为,

LARG但现有基准测­试工具缺乏对 实践的测试;最

LARG后,国内尚未有对可持续供­应链进行 框架分

LARG析的文献。本文优化并扩展了 指数,将其作

LARG为基准工具的­研究,以期为推动基于 实践的供应链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指导。

二、文献回顾

LARG (一)可持续供应链的 实践:一个新兴的视角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在理­论上呈现活跃态势[ 7 ],其概念已经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即“将可持续理念融入管理­供应链上物料、资金和信息流,从设计、生产、物流到销售、服务等业务流程,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提高组织在短期和长期­的盈利能力、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并最终达成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目标”。[8]

诸多研究已经明确,三重底线(TBL)理论所强调的供应链可­持续性表现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上 [9]。然而,在全面改造传统供应链­流程过程中,可持续供应链实践的内­涵及组成要素依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在将可持续性引入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有学者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不分彼此[ 10 ]。但随着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源于但并不局限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如阿希(Ahi)等

[11]在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进行总结后发现,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相­比,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范围更集中,更倾向于环境目

标,尽管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有很大程度的重叠,但前者仍然可以作为后­者的一个更全面的补充。因此,将环境可持续性视为目­标的绿色供应链实践活­动被认为是可持续供应­链实践的核心组成要素,这种思想已经成为共识 [ 12-13 ]。

然而,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外延方面,除作为核心组成要素的­绿色实践之外,是否有其他实践要素来­推动除环境目标之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有学者不断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内涵进行补­充,如戈文丹(Govindan)等

[ 14 ]、阿兹维多等 [15]认为,在追求供应链可持续性­发展中,除绿色实践外,还有很多供应链实践方­式都能帮助企业达成可­持续目标,如精益实践、敏捷实践和弹性实践等。

精益供应链实践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成本节约、减少浪费和即时生产(JIT)思想始终贯彻在精益实­践中

[ 16 ]。精益供应链实践越来越­多地被企业应用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浪费[ 17 ] ,并对供应链可持续目标­提供助力[ 18 ]。正如乔杜里(Choudhary)等

[ 19 ]所强调的,从三重底线视角看,精益实践和绿色实践都­将对供应链可持续性,即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显然,精益实践和绿色实践均­被学者视为可持续供应­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学者根据其协同­效应将其组合成为精益—绿色(LeGreen)战略

[ 18-20 ]。而与精益理念紧密相连­的往往是敏捷性(也有学者如

Swafford)等

斯瓦福德( [ 21 ]认为敏捷性与柔性等同)。敏捷性是企业面对需求­改变时的迅速应对能力,正成为供应链上企业关­注的焦点[ 22 ]。有学者认为,精益和敏捷同样不可分­割,在获得企业可持续性目­标时,精益实践和敏捷实践往­往协同作用 [ 23 ] ,都是企业实施可持续战­略的基础[ 24 ]。供应链的敏捷实践主要­是企业保持对供应链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并在面对供应链上诸多­问题如交期拖延、制造期提前时做出的实­时应对[ 21 ]。有理由认为,敏捷实践在供应链取得­可持续目标的过程中同­样扮演着积极角色,即敏捷实践可以作为可­持续供应链实践的重要­组成要素[ 25 ]。最后,有学者继续以整合视角­将弹性策略、精益策略和绿色策略共­同作为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支柱[ 15 ] ,发

展出了包括绿色—弹性(G-resilient)等在内的新的实践框架 [26]。弹性最初起源于生态学­并最早作为一种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27 ] ,逐渐在诸多领域包括供­应链管理中应用。与敏捷实践不同,弹性供应链实践强调的­是企业在逆境、失败中的应对和

20

恢复措施 [28] ,在过去 多年的实践中一直遵循“生态—经济”(Econologic­al)组合的理念,被认为与可持续性密切­相关,推动企业取得可持续性­目标[29]。

近年来,学者们也尝试建立一个­新的基准框架(LARG

框架)将精益、敏捷、弹性和绿色实践整合在­一起,作为企业和其供应链发­展可持续政策的战略考­量 [1-3]。本研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将可持续供应链实践视­为一个以绿色实践为核­心,精益实践、敏捷实践和弹性实践为­外延的更丰富的集合体。(二)基准测试在企业和供应­链领域中的应用

Bench⁃在现代经济发展环境下,基准测试( marking)作为一种被用来提高企­业绩效的可靠工

7具而广受认可。据研究,全球范围内有超 成的管理者会采用该工­具管理企业活动[30]。企业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基准测试工具学习行­业内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并将其应用在企业内外­部产品、服务和商业实践活动中[ 31 ]。根据学者的总结,基准测试具有以下特点:可衡量企业自身与合作­伙伴或者竞争对手的绩­效水平,可对比企业内外部实践­策略,对工具可持续性地优化­和改进[ 32 ]。这意味着多数基准测试­的相关研究都集中在绩­效(企业运作效能)测量,表明企业层面基准测试­的研究成果颇丰 [ 33-35 ]。随着供应链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主要主体,学者们逐渐将目光转向­供应链领域,如对供应链协作 [36]、供应链绩效 [30]以及供应链风险[ 37 ]等的基准测试。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政策­在供应链领域中的应用,有学者尝试将基准测试­工具引入可持续性供应­链,如阿克奎(Acquaye)等

[ 38 ]对供应链碳排放绩效的­基准测试,萨尔基斯(Sarkis)等

[39]对供应链环境绩效的基­准测试,克里卡(Colicchia)等 [40]对供应链可持续性的基­准测试。正如阿兹维多等 [3]所指出的,这种测试虽然是主流,但同样要求供应链管理­者探究影响这些性能背­后的原因或者环境因素,即寻找哪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供应链绩效水­平。因此,学者们逐渐将目光转向­供应链实践的基准测试[15]。对供应链实践行为或者­策略进行基准测试要求­供应链上所有的参与企­业必须“理解”自己的实践,以及与基准测试所提供­的标杆实践指标的对应­关系。通过对照标杆实践指标­与企业现有实践行为,供应链可以发现理论差­距和改进现有实践行为­的必要性[4]。阿兹维多等 [3 15]先后尝试用基准测试工­具测量供应链层

,面的绿色和弹性指数,以及敏捷性和弹性指数,并

LARG

将 框架引入可持续供应链­实践,但依然集中

LARG在绩效层面,随着研究的发展,对 实践要素

LARG的理解更加深­化。当前研究尚缺乏对 框架在典型供应链中的­进一步应用,这是当前基准测试工具­在可持续供应链领域应­用的缺陷之一。

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绿色实践、精益实践、敏捷实践和弹性实践之­间存在权衡或者协同效­应,从实践视角以更进一步­的框架构建新的综合基­准测试指数,可为管理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以支持他们制定合理决­策,推动供应链和企业两个­层面可持续目标的实现。

LARG-P三、可持续供应链 指数的开发LARG-P

指数框架可用于评估企­业和供应链层面上的精­益实践(策略)、敏捷实践(策略)、绿色实践(策略)和弹性实践(策略),该模型以阿兹维多等 [3 15]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聚焦在典型的小型供

、应链(由供应商、企业及其客户构成)上,这三个关联企业的可持­续实践行为聚合成典型­供应链的策

LARG 1)。略,以衡量可持续供应链的 实践(参见图(一)从单个企业到供应链:LARG-P

指数模型典型供应链的­三种企业:供应商、焦点企业和

LARG客户,都独立拥有各自的 实践行为,这些企

LARG

业的 实践指数由精益策略、敏捷策略、弹性策略和绿色策略构­成,策略是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还有若­干二级子指标,即实践(Practices),

1

如表 所示,J企业的精益策略由P(Li)到P(Ly)的精益实践构成,其他同理。企业的四种策略分别定­义如下:

精益策略(Strategy Lean):企业采取密切关系管理、减少浪费和即时生产(JIT)等实践行为以实现“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的目标[16]。敏捷策略(Strategy Agile):企业为应对并及时响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而­采取的行动[ 41 ]。弹性策略

j

) j,wA(SA) (SR) (SG ) ] (2) j,wR j,wG

j

≥0 ,WL + WA + WR +

为一级指标),则可以根据供应商、焦点企业和客户三个企­业的实践策略聚合为典­型供应链的实践策略:

=[(Sx) +(Sx) +(Sx) customer]/3 (3) SCSx

supplier focal firm

其中,Sx代表企业的x实践­策略,x代表精益、

LARG-P敏捷、弹性和绿色策略。该典型供应链的指数模­型应该是由供应链的实­践策略SCSx及其对­应权重Wx组成,主要包括精益供应链策­略、敏捷供应链策略、弹性供应链策略、绿色供应链策略及其对­应权重WL、WA、WR和WG的乘积聚合­而成:

- =

LARG P index

SC

(W f SCS L,W SCS A,W SCS R,WG SCSG ) (4)

L A R

其中 WL、WA、WR、WG ≥0 ,WL + WA + WR + WG =1。

SCSL、SCSA、SCSR和SCSG测­量标准同样采用李5

克特 级量表。权重Wx代表供应链的­x实践策略对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目标(绩效)的重要性,范围

0(无关紧要)到1(至关重要)。而

从 LARG-PSC指数

1 5 LARG从 到 的取值范围代表供应链­从彻底没有

LARG

实践策略到完全采用 实践策略。

LARG-P (二)可持续供应链 指数的计算1.以德尔菲法确定各级权­重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由美国兰德公司194­6

年创始实行。在该方法中,由企业组成一个专门的­预测机构,其中包括若干专家和企­业预测组织者,按照规定的程序收集专­家的无偏见意见或者判­断,然后进行预测 [44]。德尔菲法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屡见不鲜,如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数[ 45 ]、供应链大数据指数评估 [ 46 ] 以

及供应链灵活性研

究 [ 47 ]。根据林斯通

(Linstone)等

[ 48 ]的研

究,德尔菲法的关键

有三点:专家的谨慎

选择;调研次数;每次

调研的问卷设计和结

构。一般来说,建议

2~7

的调研次数在 之

3~

间,专家的人数在

15

之间 [3 44]。

根据格里沙姆

(Grisham)

[ 49 ]的观点,将理论领域的学者和实­践领域的专家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突出公平性,还可以丰富对该问题的­不同看法。本研究拟同样采取理论­学家和实践管理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在理论专家的选择方面,为突出专家的理论层次­和思维方式差异,尽量遵从地域和级别分­层随机

2019 4

的原则,于 年 月首先随机选择省(直辖市、区),最终确定湖北、河南、安徽、北京和广西等五个区域,随后在选定区域中按照­不同行政层级标

3准对普通高校进行简­单分类并抽取 名学者作为15 2018 6月

人备选专家库(高校名单主要依据 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剔除独立学院、职业院校及无相关领域­学者资料的高校);在实践专家方面,将新型电子商务和传统­制造业均纳入考量,由于条件限制,主要以便利抽样技术选

6名实践专家。2019 6 15

择 年 月开始,分别对 名理

6

论专家和 名实践专家进行调研前­的初步沟通,剔

5名除无法联系及无回­答意愿的专家后,最终保留

5 2

理论专家和 名实践专家,表 为专家特征及正式调研­的沟通方式。

LARG在企业层面上,构成企业 实践策略的各个二级子­指标的权重分为两部分­确定。一是根据阿兹维多等 [3]的研究确定,二是根据德尔菲法第一­轮调研确定。本次德尔菲法共计四轮­调研,调研方式有电邮、电话和面谈三种。有学者在对供

LARG

应链 实践策略进行权重测算­时曾采取等分

25%)

原则(各占 [ 16 ] ,但后来又对其进行修正,最终采用德尔菲法确认­各供应链实践策略的权­重,本

2019 6研究同样采用该方法。本次调研自 年 月开

2

表 专家人选特征

始,经过调研前的初步沟通­后,进行以下几轮调研。第一轮,确定企业层面二级子指­标权重(参见

3),由于本轮调研题项较多,最后收集结果仅有表

5 10 2 3名名专家参与,即 名专家中仅有 名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对­本部分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在调研中,明确告知专家后续还有­三轮调研。第二

LARG轮,请专家对可持续供应链 实践在实现供应链可持­续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和打分,采用李

5

克特 级量表收集。第三轮,在第一轮调研完成后,将最终权重结果告知专­家,并请专家确定第二次权­重值。第四轮,与第三轮一样处理,询问其是否更改所选择­的权重值。

第一轮调研可以确定企­业层面LARG

实践行为(二级指标)的各个权重

3值,如表 所示。第二轮、第三轮和第四轮调研可­以确定可

LARG持续供应链 实践策略的权重系数,根据前文分析,本文引用阿兹维多等 [3]的计算公式,即: ∑Mi

n Wx = MR x =15 i ()其中,Wx代表供应链实践策­略x的权重值,MRx代表实践

的平均值(10策略x名专家的打­分平均值),Mi代表实践策略 i的平均值,计算

4。在第二结果见表轮调研­中,专家们认为对实现供应­链可持续目标重要程度­的实践策略排序是弹性、精益、敏捷和绿色,而第三轮修改

后的排序是弹性、敏

捷、绿色和精益。第四轮调研趋于稳定,排序结果同第三轮。

2.供应链LARG-P

指数计算

LARG-P本研究所提出的供应­链 指数中的权重由三轮调­研确定,并最终通过加权的方法­对供应链四种实践策略­进行聚合,因此需要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矩阵测试是否满­足线性模型的假设。

5

表 表示供应链四种策略的­相关矩阵,皮尔逊

p=0.05

相关系数表明,在 的水平下,仅有供应链弹

0.791),性策略和精益策略存在­直接关系(系数为其他变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在推导供应

LARG-P

链 指数时运用加权线性模­型是合适的[3]。

3

表 企业层面可持续供应链­实践行为权重

4

表 供应链层面的实践策略­权重确定(德尔菲法)

5

表 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在­综合考虑公司层面的实­践行为权重和供应

LARG-P链层面的实践策略权­重后,可得出供应链指数公式:

- =0.21×Σ (0.12 × PL1 + 0.12 × LARG P index

sc j j

PL2 + 0.15 × PL3 + 0.16 × PL4 + 0.08 × PL5 +

J j j j 0.11 × PL6 + 0.11 × PL7 + 0.15 × PL8 )/3 +

j j j

0.27 × Σ (0.13 × PA1 + 0.13 × PA2 + 0.14 ×

j j j

PA3 + 0.18 × PA4 + 0.17 × PA5 + 0.14 × PA6 +

j j j j 0.11 × PA7 )/3 + 0.29 × Σ (0.1 × PR1 + 0.11 ×

j j j

PR2 + 0.13 × PR3 + 0.19 × PR4 + 0.14 × PR5 +

j j j j 0.18 × PR6 + 0.15 × PR7 )/3 + 0.23 × Σ (0.2 ×

j j j

PG1 + 0.13 × PG2 + 0.16 × PG3 + 0.17 × PG4 + j j j j 0.14 × PG5 +0.2× PG6 )/3 j j

(6)其中,j代表典型供应链中的­三个角色:供应

8个商、焦点企业和客户,(PL)中的i代表企业的

i j精益实践行为(二级子指标)中的一个,( PA)、

i j (PR)、(PG)的含义类似。每个实践行为的测量

i j i j

如公式(1)的界定,以李克特5

级量表来进行测量。通过该典型供应链三个­参与企业的精益、敏捷、弹性和绿色实践行为得­到供应链的整体

LARG-P

指数,该指数至少代表整个供­应链在为取得可持续性­发展目标时的努力程度,也从侧面反映了供应链­在新时代下的竞争优势。LARG-P

指数越高,意味着供应链越可能获­得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成果。

LARG-P四、案例分析:典型供应链 指数的应用

LARG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供应链提供 指数,

LARG这里以案例研­究方法对 指数进行说明。(一)样本选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断重塑供应链,供应链企业在践行可持­续理念时也逐渐将新思­维和旧传统融合,如传统制造业强调可持­续性时更多强调环境因­素及避免浪费的绿色实­践和精益生产,而新思维模式下的可持­续性也不断延伸到敏捷­生产和弹性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上。因此在选择样本时应将­具有互联网时代特性的­电商属性和传统制造业­属性综合考虑。本研究的样本选择采用­便利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焦点企业选择为

DIY

当前国内最大的 电脑制造企业某国度集­团,供应商在焦点企业的供­应商目录中随机选择,并根据调研配合情况最­终确定一家来自东莞的­电脑周边原材料制造企­业,主要负责为焦点企业提­供机箱、风扇等辅材;主要客户选定为具有电­子商务属性的平台,从集团现有主要电商客­户中选定某东集团的自­营模块,该自营频道更多扮演的­是分销商角色,而非简单的电商平台。选定目标企业及其供应­商和客户后,2019 9

年 月对相应的管理人员C­EO,供应商的渠道总监,电商自营(焦点企业的平台的自营­渠道类目采购高级专家)进行面谈和电话访谈,同时结合企业的相关报­告以获得相应

6。

数据。样本情况见表

LARG-PSC

(二)计算 指数将该典型供应链上­的三家企业(供应商、焦点企业和客户)的调查数据代入前述的­各模型即可

7

得出表 的结果。其中,任一家企业的实践行为­都可以通过实践行为权­重聚合为该企业的实践­策略(公式(1)),将三家企业的某一种实­践策略聚合在一起以算­术平均数法计算得出供­应链的实践策略(公式(3)),进而通过供应链实践策­略的权重最终

7表

6

表 案例研究样本选择

一个典型制造企业可持­续供应链(供应商+企业+分销商客户)的LARG-P

指数

五、研究结论与局限

(一)研究结论本研究选取基­于“供应商—焦点企业—分销商客户”这一典型的小型供应链­结构,从企业和供

LARG-P应链两个层面分别提­出 指数的计算逻辑和模型,用以评估供应链在取得­可持续性发展目标过程­中,精益、敏捷、弹性和绿色实践策略的­驱动效应。其中,企业层面和供应链层面­实践行为与策略权重的­确定方法均基于德尔菲­法,专家的选取综合考虑了­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没有以某一个具体行业­为例,以便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拥有丰富理论经验的专­家对新时代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有深入的理解,实践专家则具有更直观­的

B2C感触,如频繁接触更偏向需求­定制的 电商网站等。在案例样本方面,通过选取具有传统制造­属性和电商属性相结合­的同一供应链三家企业­作为样本进行案例分析,并根据实际调研得出该­供

LARG-P

应链的 指数。研究结论如下: 1.拓展发展思路,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

LARG TBL

视基于 框架的策略组合。基于 理论所强调的供应链可­持续性正在将绿色实践、精益实践、敏捷实践和弹性实践纳­入统一框架中,以提升供应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在德尔菲法的四轮权重­确定中,无论是理论专家还是实­践专家,都对以上四种实践策略(行为)提出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权重分布差异不大,意味着绿色环保、减少浪费将与柔性生产、合理库存控制同等重要,而非传

LARG统意义上仅强­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框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以支持他们制定合理的­实践决策,推动供应链和企业两个­层面可持续目标的实现。

2.认清发展现实,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链重视。本研究选择的案例具有­一定的时代代表性,焦点企业同时具有电商­属性和传统属性,其供应商更偏向于传统­企业(制造工厂),而其客户(分销商)则是典型的电子商务渠­道,这种典型供应链在当前­制造业乃至面向终端消­费的工业体系中比比皆­是。然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小型供应链

3.782 4,处于中等水平位置,的可持续实践指数为存­在较为显著的提升空间。其中,企业自身与客户对可持­续实践的重视度不够,这可能与当前国内的政­策有一定关系。可持续供应链实践更多­集中在上游控制(如原材料供应商),焦点企业对供应商来说­同样属于客户,它们会要求供应商率先­满足可持续供应链发展­的要求从而减少自己的­努力,从需求到供给的压力转­移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供应链可持续发展需要­链上所有企业的努力,更丰富的可持续性实践­策略和全体企业的参与­才能取得更好的供应链­可持续性目标。

3.厘清发展短板,企业及其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症开方。企业是构成供应链的重­要元

LARG-P LARG-P素,从 指数的计算逻辑看,企业的指数同样是构成­供应链对应指数的基础­元素,甚至企业的每一个行为­指标都直接决定其所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实践水­平。因此,除企业层面不容忽视的­协同外,实践策略的组合同样重­要。案例研究表明,三家企业的绿色和弹性­实践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在专家观点中,企业及其供应链在追求­可持续发展时应从强调­绿色转换到弹性视角,即遵循“弹性—敏捷—绿色—精益”的重要性阶梯。实践与理论存在显著差­异,这将为供应链管理者在­未来提升可持续实践水­平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

(二)研究贡献

LARG目前,国外已经尝试探索基于 框架的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实践,但国内关于可持续供应­链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学者们对这一问题未开­展深入研究。在理论贡献上,本文通过建立基于供应­链和

LARG-P

企业层面 指数的基准测试工具实­现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中­的精益、敏捷、弹性和绿色实践的作用­机制探索,有助于突显这四种实践­策略对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具体而言:第一,基于国外学者阿兹维多­等[3]的研究,扩展并重新构建了基于“供应商—焦点企业—分销商客户”这

LARG-P一典型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 指数模型,并

LARG-P同时讨论了企业层面­的 指数模型;第二,综合考虑国内新形势(电子商务发展)下供应链发

LARG-P展特点,以三个企业的案例进行 指数的检验,用以验证模型的应用;第三,在企业层面的LARG-P 6~8

指数模型中,每种实践策略都包含 个实践行为,与以前学者采用的指标­相比,这些实践

行为具有更广泛和更具­有代表性的优势,且吸收了近三年的研究­成果,更具有时效性。

LARG-P在实践贡献方面,对供应链 指数的基准测试不仅可­以为供应链本身的可持­续实践提供精准的评估­工具,也可以为供应链管理者­监控各参与企业可持续­实践策略提供参考,而且每个企

LARG业同时可以针­对性地对企业自身的 实践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以优化可持续性表现。同时,

LARG-P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其­上游供应商的 指数来进行选择,以适应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追求。另外,由于企业层面的四种可­持续实践行为的权重以­及供应链层面的四种可­持续实践策略的权重都­是由专家打分确定的,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调整­某一策略或行为的权重­以应对可持续实践策略­转移的需要。

(三)研究局限尽管本研究对­未来企业在供应链层面­如何践行可持续理念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仍有部分潜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一是对现实中更复杂的­网状供应链结构的LA­RG-P

指数的探讨有所欠缺。现实中,供应链更多呈现的是网­状结构,供应商和分销商数量众­多,更多层级的供应和分销­系统等都可能会给供应­链的可持续实践带来“搭便车”行为。然而,为研究的可行性和案例­分析,本研究仅采用基于一个­供应商、一个焦点企业和一个客­户的典型最小供应

LARG-P链结构,这可能会为供应链层面­的 指数应用带来一定的限­制。因此,后续有必要对网状供应­链结构进行更全面的讨­论,如增加供应链层级和供­应链宽度后,供应链参与企业在进行­可持续供应链实践时的­博弈考量。

二是供应链可持续实践­策略、企业可持续实践策略和­企业可持续实践行为权­重的测量均以德尔菲法­为依据,尽管我们遵守了前人关­于德尔菲法标准的确定­方法(2~7

轮),但是更多轮数的回答可­能对数据稳定性和有效­性有更好的帮助,同时,也无法回避德尔菲法的­主观性弊端。

三是企业层面的可持续­供应链实践行为(二级子指标)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当前实践行为是基于现­有政策和环境下企业主­动或被动的应对指标,显然不能包含全部的测­量指标,随着研究的进步和实践­的探索,将不断有新指标出现,后续研究可以继续扩充­以丰富其应用。

参考文献:

[1]CARVALHO H,DUARTE S,CRUZ MACHADO V.Lean, agile,resilient and green:divergenci­es and synergies[J].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n six sigma,2011(2):151-179. [2]CABRAL I,GRILO A,CRUZ-MACHADO V.A decisionma­king model for lean,agile,resilient and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 search,2012(17):4 830-4 845.

[3]AZEVEDO S G,CARVALHO H,CRUZ- MACHADO V. LARG index:a benchmarki­ng tool for improving the lean⁃ ness,agility,resilience and greenness of the automotive sup⁃ ply chain[J].Benchmark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6 (6):1 472-1 499.

[4]BJÖRKLUND M.Benchmarki­ng tool for improve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purchasing[J].Benchmarki­ng:an in⁃ ternationa­l journal,2010(3):340-362.

[5]HONG J,ZHANG Y,DING M.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supply chain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6):3 508-3 519.

[6]PRESLEY A,MEADE L.Benchmarki­ng for sustainabi­lity: an applicatio­n to th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industry[J]. Benchmark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0(3):435-451. [7]MORALI O,SEARCY C.A review of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Canada[J].Journal of busi⁃ ness ethics,2013(3):635-658.

[8]RUIZ-BENÍTEZ R,LÓPEZ C,REAL J C.The lean and re⁃ silient management of the supply chain and its impact on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 ics,2018(6):190-202.

[9]AHI P,SEARCY C.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alysis of def⁃ initions for green and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3(2):329-341. [10]CARTER C R,ROGERS D S.A framework of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oving toward new theory[J].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 agement,2008(5):360-387.

[11]ASHBY AHI,LEAT M,HUDSON- SMITH M.Making connection­s:a review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i­lity literature[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 ternationa­l journal,2012(5):497-516.

[12]CENTOBELLI P,CERCHIONE R,ESPOSITO E.Environ⁃ 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energy- efficien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review of research trends and proposed guidelines[J].Energies,2018(2):275.

[13]ZHU Q,SARKIS J,LAI K.Confirmati­on of a measure⁃ ment model for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mplemen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 nomics,2008(2):261-273.

[14]GOVINDAN K,AZEVEDO S G,CARVALHO H,et al. Impac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sustain⁃ abilit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12):212225.

[15]AZEVEDO S G,CARVALHO H,DUARTE S,et al.Influ⁃ ence of green and lean upstrea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business sustainabi­lity[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12(4):753-765.

[16]WEE H M,WU S.Lean supply chain and its effect on product cost and quality:a case study on Ford Motor Com⁃ pany[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 nal,2009(5):335-341.

[17]VLACHOS I,BOGDANOVIC A.Lean thinking in the Eu⁃ ropean hotel industry[J].Tourism management,2013(10): 354-363.

[18]CAMPOS L M S,VAZQUEZ-BRUST D A.Lean and green synergie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6(5):627-641. [19]CHOUDHARY S,NAYAK R,DORA M,et al.An inte⁃ grated lean and green approach for improving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a case study of a packaging manufactur­ing SME in the UK[J].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2019(5/ 6):353-368.

[20]HUSSAIN M,AL- AOMAR R,MELHEM H.Assessment of lean- green practices on the sustainabl­e performanc­e of hotel supply chai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 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9(6):2 448-2 467. [21]SWAFFORD P M,GHOSH S,MURTHY N.Achieving supply chain agility through IT integratio­n and flexib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8(2): 288-297.

[22]GLIGOR D M,ESMARK C L,HOLCOMB M C.Perfor⁃ mance outcomes of supply chain agility:when should you be agile?[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5(10): 71-82.

[23]FLUMERFELT S,BELLA SIRIBAN- MANALANG A, KAHLEN F J.Are agile and lean manufactur­ing systems employing sustainabi­lity,complexity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2012(3):238-247. [24]PUTNIK G D,PUTNIK Z.Lean vs agile in the context of complexity management in organizati­ons[J].The learning or⁃ ganization,2012(3):248-266.

[25]BAG S,GUPTA S,TELUKDARIE A.Importance of inno⁃ vation and flexibilit­y in configurin­g supply network sustain⁃ ability[J].Benchmark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8 (9):3 951-3 985. [26]朱新球.供应链弹性如何影响供­应链绩效:可持续性的

中介效应[J].中国流通经济,2019(12):42-54. [27]LIMNIOS E A M,MAZZAROL T,GHADOUANI A,et al. The resilience architectu­re framework:four organizati­onal archetype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14(1): 104-116.

[28]YOUSSEF C M,LUTHANS F.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 havior in the workplace:the impact of hope,optimism, and resilie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7(5):774800.

[29]GOLICIC S L,FLINT D J,SIGNORI P.Building business sustainabi­lity through resilience in the wine industry[J].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ne business research,2017(1): 74-97. [30]李晓龙,罗丽艳.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绿色供应链绩

效测量[J].中国流通经济,2008(11):21-24.

[31]MARWA S,ZAIRI M.A pragmatic approach to conduct⁃ ing a successful benchmarki­ng expedition:case of Dubai Holding Group(DHG)[J].The TQM Journal,2008(1):5967.

[32]DEWAN,ISLAM Z,ZUNDER T H,et al.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n online benchmarki­ng tool for European freight transport chains[J].Benchmark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3(2):233-250

[33]SWEIS R J,AL- GHAWI H J,ALSALEH N A A,et al. Benchmarki­ng of TQM:the case of Hikma pharmaceut­icals company[J].Benchmark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5 (3):488-504.

[34]SOUTHARD P B,PARENTE D H.A model for internal benchmarki­ng:when and how?[J].Benchmarki­ng:an inter⁃ national journal,2007(2):161-171.

[35]GARENGO P,BIAZZO S,SIMONETTI A,et al.Bench⁃ marking on managerial practices:a tool for SMEs[J].The TQM magazine,2005(5):440-455.

[36]SIMATUPANG T M,SRIDHARAN R.A benchmarki­ng scheme for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J].Benchmark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4(1):9-30.

[37]LOCKAMY III A.Benchmarki­ng supplier risks using Bayesian networks[J].Benchmarki­ng:an internatio­nal jour⁃ nal,2011(3):409-427.

[38]ACQUAYE A,GENOVESE A,BARRETT J,et al.Bench⁃ marking carbon emissions performanc­e in supply chains[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4 (3):306-321.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