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新生态体系下的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韩凝春,王春娟

-

韩 凝 春,王 春 娟

101101)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北京市

摘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的­态势下,亟待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消费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的起点,发展壮大新型消费,以消费升级推进智慧流­通新模式、新业态,以现代流通创新激发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释放消费增长潜力,具有推进经济高效循环­的作用。新消费既是消费的新引­擎、新动力,也是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引领力量。疫情影响下,数字化零售、在线服务、直播电商等线上消费快­速发展,我国消费市场及业态、模式面临新的变化。消费呈现出从功能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从商品消费向非商品消­费转变的趋势,消费者更追求优质消费­体验、愿意为美好生活埋单。线下商业逻辑从坪效

3.0导向、品牌导向日益向消费者­体验导向转化,线上商业进入数字化消­费的 阶段,产业互联网蓬勃兴起,通过跨界与融合,新零售体系不断创新。我们应主动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和发展规律,构建“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消费新生态体系,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关键词:“双循环”;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21)03-0121-08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的态势下,在北京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设立的战略机遇期,加快促进新消费发展是­北京商业服务业发展的­着力点,也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如何理解新消费,如何适应当前市场和产­业

革命变革趋势,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加快构建消费新生态体­系,激发新消费需求,对学界、业界均为新课题。

为此,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日前联合举­办京商论坛,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学者­就消费新生态体系构建­下的新消

费、新业态、新模式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以下为重要观点综述。

一、以新消费引领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闫立刚:新消费主要体现为消费­群体、产品价值、交易场景、商业模式所发生的新变­化,是人民群众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消费行为。我国

2015 ,2020

于 年最早提出新消费概念① 年北京市政府提出新消­费是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新需求拉动新供给。消费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起点,发展壮大新型消费,创新发展新型业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以新消费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

新消费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从“基础消费、实物消费、大众消费、单一消费、生存型消费”向“品质消费、体验消费、个性消费、多元消费、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迭代升级。新业态是新消费的重要­载体,新模式是新消费的重要­渠道,新消费引领新业态、新模式,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近年来,北京市在新消费、新业态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商品消费、服务消费、网络消费、夜间消费、商圈改造、新业态新模式布局六个­方面:一是商品消费方面,呈现品质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趋势。2019

年城镇居民家庭每百

3台洗碗机、9 41户分别拥有 架健身器材和 台空气净化器。2020 8

年前 个月,北京通讯器材类商品零

41.6%。2019 SKP售额同比增长了 年,北京 销售额

13.3%,国贸商城销售额同比增­长28.9%,同比增长北京奢侈品消­费者数量居全国第一位,约占全国

9.7%。二是服务消费方面,呈现奢侈品消费者的

出多元化发展趋势。2019

年,北京居民人均服务

58.2%,同比性消费占北京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达

14.5%;信息消费增长了21.9%;每万人拥有教增长

19.4 30条院线,256

育培训机构 家;共有 座电影院,

7 634 36.1

观众 万多人次,票房收入 亿元。社区便民消费更趋便捷,2020

年底北京每百万人拥有­连

280

锁便利店达到 个左右,城市社区基本便民商业

98%左右。三是网络消费方服务功­能覆盖率达到面,线上线下融合一体化逐­渐加深。2019

年线上2016批发和­零售企业的网上零售额­相对于 年增长

6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从18.6%增了

27.4%。2019

至 年医疗平台活跃用户、互联网教育平台在线学­习人次、在线教育交易额分别同­比增长近两成、两倍和四成。四是商圈改造方面,通过改造升级加速了实­体业态融合。对传统商业企业的“一店一策”改造升级、商圈和特色街的改造升­级等都已初现成效。五是夜间消费方面,北京夜间经济活跃度位­居全国第二③。六是新业态新模

2019 878

式加快布局。 年有 家首店品牌落户北

17%,2020 8京,其中国际品牌占 年前 个月全市网

137购保税进口同比­增长超过 倍。首批跨境电商线下自提­店启动运营,网购保税+

线下自提的模式发展迅­速。北京还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的试点城市,阿里健康已经首家试水。

在疫情影响下,北京市也激发了很多新­的消费现象,主要表现在数字化零售、在线服务、社交电商、直播带货四个方面:一是数字化零售激发消

APP费新的动能,如叮当集团搭建叮当快­药 线上平台;盒马鲜生打造超市+餐饮+上门配送模式,8

87%。二是在线服务打个月网­上销售额同比增长造消­费的新场景,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健身、互联网+旅游加速布局,如京东健康开放全科室­免费问诊服务。三是社交电商成为流量­的新引擎,如拼多多利用社交媒体,创新农产品服务模式,通过拼购+

产地直发的方式助力扶­贫助农;值得买科技通过打造集­媒体、导购、社区、工具四大属性为一体的­消费决策平台助力商业­品牌

APP提升。国美加速推进线下门店、国美 和国美

50%美店三端合一,社交类销售占比突破 ;商业各业态加速融合,如多年致力于家电行业­的国美布局社区生鲜,苏宁合作家乐福开设生­鲜超市店,创造了新的社区生活服­务模式。四是直播带

2020 10货拓宽营销新渠道,截至 年 月,央视、北京卫视以及北京市重­点企业等直播平台通过­多

700

种形式开展直播带货 场次以上,带动销售额120

亿元以上。北京市王府井、三里屯等重点商

圈,李宁、探路者等国货品牌,张一元等老字号都通过­直播集聚了大量人气、商气,创造了亮眼的消费记录。

新消费是消费的新引擎、新动力,也是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引领力量。在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要以新业态、新模式点燃新消费,满足新需求,打通新消费的堵点,推进具有首都特点的新­发展格局建设。今后将在六方面加快发­展:一是丰富新供给,更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新消费需求。通过培育消费细分市场,多层次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特别要加大中高端个性­化、定制化、绿色健康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培育壮大消费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网络消费、夜间消费、科技消费、共享消费,带动消费市场的持续繁­荣。二是布局新基建,高效链接新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挖掘消费需求,增加消费型投资,加大以消费升级为导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相­关的投资,创新重构实体消费的空­间,发挥首店经济优势,把握文化及其衍生消费­增长趋势,鼓

5G励商业设施向文化­功能转型。运用 等新技术,推动数字商业街区建设­和传统商场数字化转型,增强实体商业和数字商­业融合。三是打造新场景,为新消费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瞄准新消费群体需求,加快新业态布局,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商品+服务相结合、零售+体验相融合的消费新格­局。四是提质新服务,通过建立规范和标准、消费信息反馈机制、健全商业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第三方监测评价体系等­构建完善的消费配套服­务体系。五是优化消费新环境,强化新消费体制机制,提升政策的覆盖面、措施的针对性、手段的创新性。六是融入新开放,优化新消费制度供给。将北京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政策与新消费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打通国内、国际流通链条,积极推动制度创新和消­费创新。

*闫立刚系北京市商务局­局长。

二、疫情影响下的新消费变­局

王成荣:重大危机促进消费行为­创新

当前人类正在经历着一­个世纪以来对人类健

康及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的重大疫情、重大危机。基于对零售革命发生规­律的研究,我们看到,每当重大危机出现,都会伴生新的

1929消费行为和新­的零售业态。如 年的经济危机催生了超­级市场;2003

年“非典”疫情促进了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发展;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引发了­第四次零售革命,智能零售迅速崛起并快­速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由于全球化受阻,国际贸易规则、供应链体系和创新体系­都在发生变化,人类生活模式、人生态度和生命价值取­向正在发生变化。我国疫情控制得比较好,但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特别是面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考验。因此,中央提出构建以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这对消费市场和零售业­态都产生了直接影响。消费转型升级、业态变革创新是必然趋­势。

消费与收入水平、收入预期紧密相关。我认为,当前新消费呈现理性化、健康化、品质化、个性化、体验化特征,海外消费回流,模仿性消费锐减,时尚消费受到一定抑制。我国疫情得到控制后,人们期待的“报复性消费”并未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消费升级与业态创新相­互推动。新消费催生新业态,新业态引领新消费。疫情期间,在新消费驱动下,商业加速了数字驱动、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出现了前置仓+零售、前置仓+即时物流、团购、直播带货等多种商业服­务新场景、新物种、新模式、新业态,部分业态创新固化下来,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常规业态。

*王成荣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原校长、教授,北京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颜艳春:疫情影响推动数字化重­建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带­来巨大危机,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万物皆有裂缝,裂缝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目前我国“新基建”投资规模已

48 5G、达 万亿元,且大比例投向数字基础­设施,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带来­空前机会。为战胜疫情,生命科学得到爆发式增­长,数字经济群体崛起。

下一个十年,实体经济和电商经济都­将面临数字移民问题。数字经济战争正在全球­上演,争夺的对象不再仅仅是­土地、海洋,而是进入了数字

移民领域。人类的数字消费宇宙不­断膨胀,不断冲破时间线、空间线和马斯洛需求线­这三个维度的约束,因此我们要充分研究数­字移民的商业模

2019

式和发展规律。截至 年,我国的家庭消费仍

42%,这远低于世界水平,家庭不足中国产值的的­高储蓄率、低利率、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均阻碍着消费发展,需要发展升级。同时,我国电

1.0图文电商时代、2.0

商消费已从 社交电商时代

3.0

进入 直播电商时代,数字经济文明已进入资­本领域,数字化是发展“内循环”、提升消费的最好加速器。

*颜艳春系盛景网联高级­合伙人、山丘联康董事长、富基创始人。

刘晖: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凸显­韧性和活力

京东大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显示­出韧性和活力,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复苏­的引擎力量。2020

年上半年,京东平台上销售过亿8­0%属于中国品牌,增速超过50%的品的品牌中约

90%。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牌­中中国品牌占比近

主动搜索也明显提升,2018 2020

年至 年上半年,排100 5.7%提升至名前 的搜索词中国产品牌占­比由19%。中国的服务市场在实物­消费之外也有较快增长,如京东健康流感疫苗接­种预约增长达到了20 2020 年“6 · 18”期间,京东健康的在线医

倍,在疗、中药代煎代送服务等都­长足发展。这说明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电商和­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去­接受服务,这也是整个行业在零售­市场增长的新亮点。数据分析显示,手机、数码产品、奢侈品等单价越高的商­品,消费者越注重商品的品­质价值,单价较低的如服饰等商­品,消费者受价格驱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小。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正­从价格驱动转向价格与­品质“双轮驱动”,且品质超越价格日趋成­为主要驱动因素。2019

年美69%,日本、韩国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是

59%,2019国的服务消费­占比均达到 年我国人均GDP GDP

突破一万美元,相对于美、日、韩人均 突破一万美元的时间点,目前我国服务消费占比­仍相对较低,线上服务消费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总体上,从消费大数据可以看到­我国消费者消费轨迹的­变化:从拼价格到选服务,从兴趣消费到家庭消费,再到理性消费,进而发展到为高技术高­性能埋单。这一过程中,体现出线上消费者追求­优质消费体验、愿意为美好生活买单,高新技术拉动消费等特­点。在内循环大格局下,互联网企业应开放生态,

2020 6 30 12促进内循环。截至 年 月 日,京东过去

4.174亿个,3—6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达 月单季

0.3 29.9%的增速创出近用户数增­长约 亿个,同比

11

个季度的新高,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数­也较上

40%。研究显示,智能供应链对年同期大­幅增长企业产生显著的­降本增效效应,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及­互联网、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和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的可视性。对于企业而言,可提升供应链的快速重­组能力,将供应链流程转化为智­能工作流程,将企业的响应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京东作为互联网零售平­台,将积极发挥平台智能供­应链能力,推动上游企业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赋能品牌成长,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目前京东大数据能力应­用客对厂(C2M)模式助力品牌精准预测、匹配消费和用户,一批品牌的定制产品加­速成长,智能供应链降本增效效­应凸显,也为赋能智能制造提供­了基础。数据显示,70%的用

C2M C2M

户非常认可 商品,认为 商品确实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2020年“6·18”,C2M

商品增长了622%,京东希望在C2M

模式下做出新品级爆品,切实帮助企业完成顺利­转型,实现智能制造和精益制­造。

*刘晖系京东大数据研究­院首席数据官。

三、新消费环境下的市场变­迁和消费转型

王耀“:突变型”发展下的消费转型

40

基于改革开放 年的消费数据,对中国和西方消费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显示,中西方市场差异巨大,不同于西方的“渐变型”模式,中国消费呈明显的“突变型”发展模式。表现为商品供应、市场环境和消费观念的­三大变化。在商品供应上,

40

中国 年实现了从商品短缺到­极大丰富的跨越。20 80年代,中国经济总量与印度不­相上下;90

世纪

年代,中国经济与印度拉开差­距;21

世纪,中国用10年时间超过­德国、日本;2020

年上半年,中国经64%,位居第二。从商品数量上济总量是­美国的

80 50

看,从 年代商品总数 万、百货商场服装商标

100 2019 11”活动的不到 个,到 年仅参加天猫“双

1 000

商品数量就超过 万,市场上的商品总数以亿

1992计算。在市场环境上,吃穿用占比由 年的75.4% 2019 40.1% 35.3

下降至 年的 ,下降 个百分

1992 13.9%提升近20点;精神消费占比由 年仅 个百分点,2019 33.1%;恩格尔系数由1992

年升至 年52.9%下降至2019 27.6%;基尼系数由1992的 年的

37.6%升至2019 46.7%,消费结构变化趋年的 年的势明显。在消费观念上,由于高等教育趋于普及­化(2000—2019 1.1

年高校毕业生达 亿人)、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看到国外的世界(2019

年出境规1.5

模达到 亿人次)。科技创造新需求、新体验及媒体传播的多­样化和丰富度等,使消费观念突

40

变。改革开放 年从三驾马车贡献率来­看,内需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大部分时候高于净出­口,可以说对中国经济贡献­最大的是内需,消费力即生产力。

新消费环境下消费转型­之势凸显。围绕生活方式,消费者从商品消费转向­生活方式消费,传统业态向生活方式业­态转型。从消费群体看,中国的消费群体跟国外­的消费群体差异很大,中国有

ZG群体。ZG Z

个特色,叫 群体是 世代中的高收入群体,他们更多的是时尚潮流­的引领者,消费模式、消费观念都是超前的。ZG

群体更多追求生活方式、追求品牌,对服务、旅游、奢侈品等都有更高的品­质要求。因此,ZG

群体在商品价值中更多­地

ZG追求象征价值和社­会属性。与之相对的,是非群体,他们是时尚潮流的跟随­者。中产阶级是属

ZG ZG

于 群体与非 群体中间的群体,他们有可能

ZG

成为 群体。生活方式成就了品牌,品牌诠释了生活方式,当前消费向重点城市、核心商圈聚集的

ZG群体,ZG特征较为明显,相较于非 群体消费力明显旺盛。

*王耀系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原主任。

荆林波:扩大消费的三个基本维­度——人口、

购买力、购买欲望

大家都把消费看成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但真正的消费怎么启动,应研究三个维度、三个定量,

即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我们要从这三个维度来­研究扩大消费的路径。从中国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看,整体不容乐观。研究人口因素,要通盘考虑出生率下降、男女比例失衡、全国人口的正态分布情­况、老龄化及未富先老问题、城镇化率甚至结婚率离­婚率比较等问题,要把人口和消费联系起­来,明确不同人群的消费指­向和消费瓶颈,明晰到底谁在消费,是城里人在消费还是农­村人在消费,是老年人消费还是年轻­人消费。关于购买力问题,应反思中产收入是怎么­定义的,应对不同来源收入数据­加以甄别,世界银行的数据、福布斯的数据、瑞信的数据等和我们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感受都­存在较大差距。应该看到我

76%,已严重抑制中产国居民­户均资产总负债达消费。扩大消费和挖掘消费潜­力应适应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拼多多的成功说明其抓­住了特定人群的购买力,也侧面说明消费已经向­三四线城市甚至五六线­城镇下沉。购买欲望上,要注意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尽量设法扭转房价收

M入比问题、大城市问题,规避不健康的 型消费结构。

*荆林波系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闫德利: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中美互联网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均以消费互

20联网领先全球,囊括全球市值最高的 家公司。不同之处在于美国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齐­头并进,中国则发展不均衡,消费互联网发展独大,产业互联网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产业互联网兴起,一是由于人口红利消失,消费互联网的获客成本­不断推高,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的天花板日益显现。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来提高企业效率,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二是随着我国市场主体­数量迈入“亿户时代”,企业红利正在形成,“80后”“90

后”数字原住民在职场中不­断壮大,这一代工作群体成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更能接受信息化的工作­方式,也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比较显示:在服务对象上,消费互联网的服务对象­是个人(2C),产

业互联网的服务对象是­企事业单位、政府、社会团体等(2B),消费互联网重在改变生­活方式,而产业互联网重在改变­生产方式;消费互联网的市场容量­是庞大的网民群体和个­体消费者,而产业互联

1.1

网面向 亿家市场主体;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断地颠覆传统­产业,两者呈现出一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互联网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而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的重要性更加­显现,成为市场的主要载体,互联网企业成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助手,两者更多呈现出共生共­赢的关系;消费互联网的竞争主要­以流量为主,以消费者体验为保障,产业互联网的竞争重点­在于通过对行业的洞悉­帮助企业成功;消费互联网的市场结构­是赢者通吃,产业互联网的市场结构­则是底层基础设施通用,但应用层百花齐放,各行业均有巨大的成长­机会;消费互联网呈指数增长,而产业互联网呈线性增­长。

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的《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要求“以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性服务平台等作为­产业数字化的主要载体。”产业互联网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不仅包括工业,还包括农业、建筑业、服务业。从互联网企业角度看,更关注服务业发展。

*闫德利系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四、新消费场景下的商业发­展趋势

张艳:基于跨界与融合的“新零售”体系创新

1992近三十年来,我国零售业飞速发展,从 年

2004的零售市场部­分对外开放,到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全部对外开放,从独立店到连锁店到线­上线下融合(O2O)再到“新零售”,对新模式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期间涌现出众多的新模­式,这个创新演进的过程可­以比喻为“点→线→面”的发展态势。O2O

模式出现之前,零售业态表现为清晰的­两大类:一个大类是百货店、购物中心、便利店、超市等各实体零售业态;另外一个大类是网上的­各零售业态,如商对商(B2B)、客对商(C2B)、商对客(B2C)、C2M

等及众多新的衍生业态。O2O

模式出现以后,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开­始融合发展,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更趋复杂、多

2012 O2O

元。苏宁集团 年率先践行 模式,提出“网络零售的电商+零售服务商”的理念。2016

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即线下的实体店+网络零售+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第一次把物流配送纳入“大零

O2O售”范畴,改良和优化了 模式。“新零售”相对

O2O

于 模式的线上线下无边界­而言,以三公里到五公里服务­为边界,更具有目的性、可行性、可支持性、可操作性。

20

对阿里巴巴发展 年来商业模式演进历程­的分析显示,阿里巴巴已建立跨界融­合的“新零售”体系(全渠道大零售新生态体­系)。分为两大部分,一大部分是主体部分,包括四个类别,一是盒马鲜生、银泰百货、三江购物、大润发等线下实体店体­系;二是淘宝、天猫、聚划算、1688

等线上电商体系;三是菜鸟、“四通一达”等物流与配送体系;四是饿了么、滴滴、摩拜、淘票票、高德地图等本地

O2O

生活 体系,这是一个大零售的概念。另一大部分是辅助支撑­的子系统部分,现有三个子系统,即以阿里妈妈为代表的­数字营销服务、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支­付与金融服务、以云计算为代表的科技­与信息服务。阿里巴巴“新零售”体系的主体部分和辅助­支撑部分形成了双面市­场,主

C B

体部分既面向 端的客户,又面向 端的商户;辅助支撑的子系统,一方面要支持本集团“新零售”体系的高效运行,另一方面又可以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张艳系北京联合大学教­授。

赖阳:消费转型带动商业发展­逻辑质变,平台

化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消费创造新动力是新消­费发展的重要特点,国家、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关注。那么动力如何产生,动力源何在?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基于对消费者行为、新消费市场、业态、模式的深入分析。

第一,从功能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变化。过去消费更看重实用性­和性价比,但是现在相当多的消费­正在转变为享受型消费,人们更愿意消费具有时­尚个性、情趣格调的商品。以盲盒为例,作为新式潮玩,2019

年上半年天猫上的盲盒­销售同

240% 11”一天之比增长 ,领导品牌泡泡玛特“双

200

内在天猫上就卖出了 万件商品,实现销售额

8 200

万元。第二,商品型消费更多地转向­非商品型消费。消费者不仅增加了家政­服务、健康医疗、教育培训等各种服务上­的消费,而且很多实体消费也有­很大的变化,如为了满足撸猫、爱猫的乐趣而兴旺的猫­咪俱乐部、猫咖,为学习而付费的租赁自­习室的红火等,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服­务类消费、体验类消费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第三,“云消费”时代,消费呈现“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特征,平台化成为产业发展的­根本,未来一切资源均趋于平­台化整合趋势。随着平台化的发展,一切信息透明之后交易­成本会趋近于零,使得企业过去大企业组­织化,自身一体化的进程被打­破,优势不再,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而随着交易成本趋零化,也带来商业的众包化,并加速催化商业新业态、商业服务新模式的产生­和变化。

3.0 1.0第四,直播进入 时代。数字化消费 版

PC

是基于 的电商,大家打开电脑就能上网­购物, 2.0 4G、5G

版是移动电商,随着移动 网络快速发

APP

展,消费者用手机 实时下单、实时购买,打破

3.0了空间地域障碍。而直播是数字化消费的 阶段,消费者不仅能够在直播­时实时购买、实时消费,还能够跟主播有很好的­交流,实现更好的消费体验。

3.0

第五,数字化消费 版快速增长,带动线上新业态发展。一方面是线上代运营商­群体快速兴起,如美妆的代运营商“若羽臣”已经上市;另一方面是内容生产商(MCN)阵营加速成长,目前MCN已形成营销、内容、电商三大细分市场,并形成一批新锐品牌。

第六,随着平台化的发展,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同质化产品利润趋近于­零,打价格战无路可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通过高度智能化,企业能够追求极致的运­营效率。如京东做了很多产业提­升计划,智能物流系统、智能机器人、无人仓、无人机等无人配送技术­在加速研发,大量已实现商用。美国亚马逊、沃尔玛都做了飞艇即智­能仓库,直接连接无人机,分拣、配送,安排到无人机

上,直达消费者。又如,机器人咖啡厅、智能餐厅等都已经出现,消费者在餐厅中已经体­验到机器人自动送餐服­务。再如企业后台的智能法­务系统、智能客服机器人等,都节约了大量成本,正创造着极致的效率优­化。此外,在智能决策上也有一批­企业有很多前沿的研发­成果和应用,如美团大脑、顺丰技术大脑等,带动整个运营体系智能­化,通过智能决策系统可以­顺畅高效实现智能发货、智能采购。

第七,在企业自身整合以外,供应链也实现了快速整­合,制造业由此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逐渐发展­为柔性生产,如红领的服装、尚品宅配的家居柔性生­产线,智能制造体系的发展,使得个性化独一无二的­制造成为可能。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带来一切资源整­合的云端化,云制造的效率一定比企­业自身独家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的效率会更高,云制造是一切制造业的­未来方向。云端制造将整个工业流­程效率挖掘到极致,必须基于消费者愿意为­独特的设计和功能付费­的消费心理和趋势,通过设计和创意增加商­品附加值,占据生态链发展制高点。中国李宁、安踏等品牌,在服饰类国产品牌和产­品整体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逆市上扬,正是由于在设计和创意­上独辟蹊径,把握了时尚潮流。

第八,零售行业在“云消费”时代应深入思考顾客到­店的原因。网上可以找到一切的产­品,顾客到店不再是为了购­买稀缺的商品,而是追求新奇好玩的体­验、品质消费的认同、族群社交的场所、家庭生活的空间和定制­尊贵的享受。商业未来要以消费体验­为导向,改变过去坪效导向、品牌导向的商业逻辑。实体店在变,比如品牌销售转向品牌­体验与独特的形象店、独特的顾客体验,让消费者认知和认同品­牌。购物中心正在变成体验­中心,给消费者更多参与互动­的体验,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而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也­从过去的目的性、针对性消费转为随逛随­玩随机随意的消费,因此给消费者提供消费­沉浸式的场景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判断商业是否繁荣­看百货店多不多,现在变成看是不是有足­够的潮牌、是不是足够时尚,有没有艺术性,有没有沉浸式体验,东京银座、新加坡乌节路等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商业街

均在进行这样的转型。同样,社区商业也在转型,通过品牌结构、业态功能、消费环境的持续改善,下一代的社区商业将构­建一种智能化、有温度、时尚生活的社区生活新­空间,带动整个社区服务体系­升级,形成“零距离”“云服务”的社区服务体系。

*赖阳系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研究­员。注释: ①详见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2015 11

年 月)。②详见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 6

年 月)。

③详见《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2­020》。

责任编辑:林英泽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