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The Theory,Technology,Method,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Logistics WANG Shu-feng,HE Peng-fei and WU Chun-shang

——数字物流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

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21.06.001

.数字物流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21(6):3-16.引用格式:王术峰,何鹏飞,吴春尚

1 1、2

王术峰 ,何 鹏 飞 ,吴 春 尚3

(1. 510450;2. 999078;广东白云学院珠三角区­域物流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澳门

3. 999078)

澳门城市大学商学院,澳门

摘 要: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复杂性和数字产业化推­动了物流业的数字化转­型。相应地,我国物流研究也在经过“大物流论”“物流系统论”阶段之后进入“数字物流论”阶段。数字物流是采用数字化­技术,面向物流全要素、全过程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以实现物流管理过程、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的数字化,提高供应链物流服务和­效率水平,降低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的全要素物流成­本。数字物流的核心是用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物流,发展经历了1.0 4.0

到 四个发展阶段。数字物流发展不仅需要­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也需要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超库存、数字孪生、鲁棒优化法等有利于提­升数字物流效率。数字物流已被应用于应­急物流、冷链物流、城市垃圾清运、跨境贸易等多种领域和­场景。多数企业还处在物流业­务数字化的初级阶段,尚未实现对数字化的物­流数据进行集成化、共享化应用,还未形成商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信息流“五流合一”的系统化链路,少数企业构建数字物流­中台,实现了数字物流的集成­化应用。为促进数字物流发展,在管理方式、商业模式和市场方面都­需要进行创新。深入推动现代数字物流­体系建设,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数字物流;“五流”合一;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25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21)06-0003-14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中国互联网发展

2020》显示,2019

报告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 GDP万亿元,排名全球第二,数字经济占 比重36.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高达

2035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年远景目标纲要》

81 (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中,“数字”出现 次,

20

“物流”出现 次,足见数字和物流对经济­发展的

重要性,以及政府对数字经济和­物流发展的重视。《十四五规划》专门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并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

5G化”部分提出,要将智慧物流作为构建­基于 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的重点领域进行推进,在“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提出要将智慧物流­作为新增长点,这充分反映了数字物流­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且当前企业面临消费需­求的多样

收稿日期:2021-05-21作者简介:王术峰(1963—),男,山东省威海市人,广东白云学院珠三角区­域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经­济、数字经济;何鹏飞(1988—),男,湖南省衡阳市人,广东白云学院教师,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商业量­化、数字经济;吴春尚(1981—),男,江西省永丰县人,澳门城市大学商学院

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经­济、数字经济。

化、个性化等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传统物流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而数字物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赋能物流各业务环节,具有高效、快速传输和低成本的特­点,能满足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然而,我国物流的数字化转型­还在起步阶段,如何深入推动现代数字­物流体系建设,推进物流业快速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2021 5 15

年 月 日,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广东省运筹学会物流分­会、广东白云学院珠三角区­域物流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数字物流线上

20

学术研讨会,全国 多位专家学者从数字化­时代中国物流业发展新­特点、数字物流的理论思想、数字物流的技术与方法、数字物流的应用场景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对数字物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为了促进数字物流研究,激发学界业界研究数字­物流的热情,特将研讨会主要观点归­纳、整理如下。

一、数字化时代中国物流业­发展新特点

魏际刚:数字化时代中国物流业­的新特点

数字化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时代特征。随着数字化技术与数字­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物流业数字化、智慧化步伐加快,中国物流业发展正呈现­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大国与数字技术的领先­国家,数字技术与物流业的融­合更加深入,中国物流业数字化智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铁路货运、公路货运、水路货运、航空货运、邮政、快递、仓储、配送等将会加速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智慧化、平台化步伐。

二是数据和数字化基础­设施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物流全链­条、供应链赋能,成为物流企业新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物流与供应链在体系、功能、结构、形态、时空分布、市场主体、运作模式等方面会进一­步演化,物流业的成本结构、要素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会进一步­调整。

APP、三是物流大数据平台、物流云、物流服务智能物流终端­等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与自动化、智能化的实体物流基础­设施将迎来大发展,有力地支撑中国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变革。

四是在数字化的推动下,物流服务整体速度、服务质量、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水平、农村服务、国际化服务等有较大的­提升。全社会物流成本与数字­化程度成反比,随着数字物流的深入推­进,全社会物流资源得以在­更大范围优化。

五是数字化重塑物流市­场主体。许多非传统意义的物流­业者成为物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甚至成为新一轮发展的­主导者。如平台型企业、数据型企业等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或为物流链赋­能,推动物流业升级和物流­市场格局的变动。

六是物流资源分散、分割、分立、组织化程度低的状况在­数字化的洗礼下会得到­改观,基于数字化互联互通、资源与要素共享、更大价值创造的物流服­务体系将不断推进,生产、流通、消费,线上与线下等各类资源­会得到进一步整合与重­组,加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数字基因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强大、智能、绿色的全国性物流服务­体系将会最终形成。

*魏际刚系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二、数字物流的理论认识

王术峰:从“大物流论”到“数字物流论”

我国物流研究主要经历­了“大物流论”“物流系统论”“数字物流论”几个阶段。

2005

年,中国工程院徐寿波院士­提出“大物流论”,认为物流是由物流六要­素或物流“六力”组成的综合体。物流六要素即物流从业­人员、物流劳动对象、物流劳动资料、物流劳动环境、物流劳动空间、物流劳动时间;“六力”是指人力、财力、物力、运力、自然力、时力。物流提供的最终产品是­服务。理论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物的流动论、综合物流论、大物流工程论、大物流科技论、大物流产业论。主要运用领域是生产企­业及流通企业。2006

年,以何明珂教授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物流系统论”,即物流会经历“以个别概念为基础形成­概念体系,以概念体系为基础形成­理论体系,以理论体系为基础形成­学科”的过程,物流不是一个小的专业­和学科,是一个包含多个专业和­小学科的大专业或大学­科,物流学科的形成过程就­是与物流相关学科互相­整合的过程,物流学科整合不

会导致相关学科的消失,只会明确和强化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分工,加强相关学科和专业之­间的联系,物流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确定之日就是­物流学科走向成熟之时。主要运用领域是连锁企­业及配送企业。

2020

年,以王术峰教授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数字物流论”。这其中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内涵演变过程,分别是“五方物流论”(V1.0)、“物流效率论” (V2.0)及“数字物流论”(V3.0)。“五方物流论”研究第五方物流为客户­提供多条供应链管理整­合服务,进行系统集成、流程优化、资源协同。通过系统优化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实现物流系统优化、供应链系统集成、物流解决方案实施、物流整体资源协同。通过第五方物流理论实­现最高效率、最短时间、最大便利及最低成本四­个目标。主要运用领域是生产企­业及流通企业。

“物流效率论”研究珠三角区域物流体­系构建模式,物流体系一体化运营机­理,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的物流产业资源协同;研究供应链运作模型发­展演变,功能性、集成性、增值性的创新模式;研究构建区域物流体系,如何发挥政府规划先行­的作用;研究布局企业物流系统,如何实现市场资源配置­的目标。主要运用领域是政府产­业规划、企业网络布局。

“数字物流论”重点关注、研究数字物流理论内涵、机理及发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应用研究等。2020 12 5

年 月 日,广东省运筹学会双循环­背景下物流运筹学创新­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报­告中首次提出数字物流。数字物流论的内涵,可从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及应用层面进­行系统总结。理论层面:数字物流是指通过物流­系统运作环节间数据流(数字化、电子化的业务单证流)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物流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高质量物流服务的­经济活动;技术层面:数字物流应用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

通信等新兴技术;应用层面:数字物流主要应用于“新零售”“新制造”“新物流”三个业态,主要关注干线物流通道(一体化物流)、区域物流枢纽(区域物流)和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城市物流)是否形成。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又称­为城市物流中心,既是城市群的基础设施,也是城

市群的服务设施,它渗透在生产的各个领­域,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

数字物流的主要研究方­向,一是如何实现物流数字­信息交互;二是根据数字物流存在­的型态和演进,如何实现为物流行业提­供企业信息数字化服务­及物流系统的物流资源­数字化元素;三是如何实现数字化过­程,推动物流系统全链条数­字化运筹与优化,提升物流效率。

数字物流以“一切业务数据化”和“一切数据业务化”为指导原则,开展智慧物流研究、准确采集物流供应全过­程数据,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物流作业系统,为企业发展提供物流体­系保障。

*王术峰系广东白云学院­珠三角区域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何明珂:数字物流解析

数字物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阶段,对其进行解析也尤为重­要。

1.

数字物流的背景。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产业变革,尤其是物流里面的产业­变革;三是市场对物流的新需­求。

2.

对数字物流的理解。当前学者对其解读大同­小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物流需要采用数字­化技术;二是要面向物流的全要­素;三是针对物流的全过程;四是针对两个服务,即物流系统的组织运营­及物流系统优化;五是实现目的,即物流管理过程、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的数字化,以提高供应链物流服务­和效率水平,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

3.

数字物流的应用技术。数字物流的应用技术,涉及数字技术本身、物流管理技术以及二者­结合应用。对于数字技术而言,第一类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比如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5G

等;第二类是利用收集的数­字进行精细加工和提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技术应用实­现物流过程可视化、智能化、集成化。值得注意的是,物流管理本身是有技术­的,所以数字物流本身就是­需要用数字技术对物流­管理技术进行提升,如流程优化、网络优化、运营调度、运输管理等一些管理方­面的技术本身怎样数字­化的问题。对于两种技术结合,就是要用数字化的手段­来武装物流管理技术,建构数字物流的平台、

数字物流的追溯系统、数字物流的供应系统、数字物流的控制台等。

4.

数字物流应用场景。应用场景包括两类:一类是在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比如生产、销售、售后等;一类是从行业中产生的,比如汽车行业、芯片制造行业、医疗行业、服装行业、建筑行业、化工行业等,只要有物流活动的行业,均可用数字物流的技术­来进行改造。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新­增与落地,数字物流市场与前景将­十分广阔,而讨论数字物流就是要­帮助和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何明珂系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荆林波:数字物流的核心

数字物流议题已然成为­热点,然而学术界、实业界乃至政府对它的­解读还属于“雾里看花”,各方对数字物流的看法­还未达成一致。学术界、实业界欲共同推动认识,达成共识,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以顺丰控股为例,虽以数字科技加以支撑­与驱动,但成效不足,大小股东仍报以怀疑态­度。这一现象也反映了数字­物流尚未得到成熟的应­用,体现了现实的骨感性。数字物流最核心最鲜明­的特点是数字化改造传­统物流的流程。为实现数字物流,就需要从标准开始切入,通过系统的信息采集实­现集成乃至共享。故数字物流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企业需要客观评价自身­发展阶段,了解当前数字物流红利­的定位与状态,是跟跑、并跑还是领跑。目前大部分企业处于跟­跑状态,没有资格也没有资本和­实力与大企业抢占数字­物流的先机。所以,企业要防止过度追高,以免出现类似上一轮互­联网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企业被淘汰的现象。对开展数字物流的企业­而言,则需要从现有模式改造­及全新模式探索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发展数字­物流。

*荆林波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缪立新:数字物流需要要素优化

数字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并将信息变成一个信­息数字的过程。结合到物流行业,数字物流有它匹配的内­容与特征。当前,做好物流数字化,就是要做好数字化产业­赋能,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数字化要素。疫情阶段,我国物流采用数字化设­备

与技术实现分拣、装卸等不同环节的高效­作业,也带动行业的发展和国­计民生。面对数字物流要素,需要不断优化与完备。要推动国家数字物流标­准化建设,从编码到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备,使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运用不受局限。此外,数据具有两面性,如何使数据既得到充分­运用又能保障数据安全,使企业甚至每个公民的­数据都得到保护,这是对数字物流中数据­的要求,也是物流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缪立新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物流与管理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松庆:数字物流发展的四个阶­段

数字物流是通过信息采­集在线化、传播网络化、处理智能化、输出图形化等技术对物­流运作进行实时、动态的数字化描述,以数字形式将物流运作­予以信息化的过程。发展数字物流,为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共享提供了基础条件,有利于推进物流信息化,促进协同物流、精益物流、智慧物流发展。所以,数字物流与物流信息化­相辅相成。但发展数字物流只是手­段,实现物流运作的信息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协同化、精益化、效率化是目的,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物流服务效率、降低物流服务成本是终­极目标。数字物流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 1.0

数字物流 阶段。社会上宣传推广数字物­流理念,企业意识到数字化提升­对物流运作的重要影响,但由于理论、技术、设备、人员等原因导致尚未开­展实质性的数字化工作。

2. 2.0

数字物流 阶段。企业开始推行数字化,通过应用条码、射频、网络通信、自动识别控制、电子数据交换(EDI)、仓库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地理信息系统(GIS)、配送管理系统(DCM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在订单处理、仓储保管、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实­现了便捷管理、货物感知、动态定位、智能调度、实时跟踪、线路优化,提高了物流作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效率化,物流作业中的人工处理­越来越少。这一阶段的重点在物流­局部环节的数字化,企业内部各部门在信息­化、数字化实施上“各自为战”。物流运作分散、复杂,各部门数字化程度不一­导致企业物流运作仍是­基于需求的多条线进行,数据

归集困难。

3. 3.0

数字物流 阶段。企业全面接受数字化理­念,进入数字化物流全面贯­通阶段,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物流运作数字化、信息化、电子化、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实现了企业内部各环节­的数据整合以及纵向集­成。企业各环节都基本开展­了数字化管理,各环节的数字化信息可­以相互融会贯通,形成有效的数字化网络,促进了整体物流运营的­协同和高效。这一阶段,数字物流的重点虽然仍­在企业内部,但已经开始构建与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的数字­化联系。

4. 4.0阶段。5G、大数据、工业互联数字物流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了各个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企业数字化物流全面突­破企业边界,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延­伸,进而实现企业客户端、企业与合作伙伴一直到­供应链上游供应端企业­的数字化集成。企业内外部物流运作实­现了网络化的数字化集­成,信息实现了纵横交错的­网络化传递,进而实现企业内外物流­运营的自动化、协同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这一阶段,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深度协同,高效运行。目前,我国少数实力雄厚的企­业处在数字物4.0 3.0

流 阶段,一部分企业处在数字物­流 阶段,大

2.0

部分企业处在数字物流 阶段。

*李松庆系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主任,教授。

郭杰群:关于现代数字物流的三­种观点

现代数字物流发展迅速,许多不同观点与数字技­术相继涌现,其核心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物流、数字化等均是手段。物流管理的核心是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如何去更­好地满足从供给到需求­过程实现成本最优和时­效最优,这也是我们讨论利益最­大化的一个前提。当前说的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如何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实现价值;二是数字化的价值。数字化是对数字化核心­技术的运用,第一个大的运用是将很­多物流数字化之后,之前很多没法跟踪、归纳的物流信息能实现­信息化,这些数据怎样去运用呢?比如美国亚马逊在做智­能分仓

A B

的时候,从 点到 点的物流要素,将供给到需求的匹配数­据进行智能数字技术的­运用,实现成本

降低及效率提高。此外,包括数据可视化、授信等价值应用;三是数字物流存在巨大­的挑战,其中的核心是数据标准­化程度的差异导致数据­的协同性不足。比如从跨国核心仓库到­边缘仓库都有很多物流­服务商,但这些物流服务商之间­的数据是孤岛,没有被打通,这种情况将导致在整个­物流优化的过程中无法­调动全链路之间的数据­从而实现联动,这就更加强调各个物流­企业之间的整合和物流­要素的整合。此外,物流的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更主要更核心的是组织­和运营的整体协同。若每个机构、每个单位的数据都是封­闭的,没有被充分共享的,就无法实现物流全链路­保障时效性的运行。

*郭杰群系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三、数字物流对物流管理提­出的挑战

田宇:物流管理面临的挑战

随着物流装备从机械化­到数字化的转变,物流运作过程越来越自­动化、无人化、远程化和虚拟化,同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越来越海量化、精准化、实时化和动态化。最关键的是物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已经从原来­的“高冷”状态日益走向实用化和­普及化,极大地提升了物流效率­和物流的精准性、及时性。比如位于深圳的逗号科­技有限公司就针对一家­综合性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的药品仓、器械仓多仓提货、联合配送,“T+0.5”配送与“T+1”配送并存,同时还有随时插单的情­况,开发了城配智能调度系­统,通过算法设计出路线,并在算法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地址清洗,规范客户档案,纠正地址库中的错误地­址、相似地址、重复地址等异常情况,协助企业对客户及地址­档案进行精准化管理,将人工调度切换为智能­调度,不但提高了调度配载的­效率,还解决了可视化程度低、人工失误率高、排线时间长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的运力资源。虽然数字物流的作用日­渐显现,但对物流管理的挑战也­越来越明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认真对待:

1.管理方式更加精细。2020 9 8

年 月 日,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引发热议,这个案例暴露出企业在­运用物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时打着高科技旗号­简单粗暴的管理心理和­管理模式,

以算法得出的配送时间­作为企业考核员工的关­键绩效(KPI)指标,表面上抬高了算法的高­大上形象,实质上却是管理的懈怠。其实,完全吻合实际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是不存在的,这只是研究者不断追求­的最高理想,这就需要在管理方式上­更加精细,只有这样才能弥补数学­模型和算法的不足。2.

商业模式创新。一家物流企业不仅仅只­为少数大客户服务,而是要为几千家、几万家乃至几十万家小­企业共同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可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例如,宝供物流作为我国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近年来凭借其数字物流­优势创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即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以汕头宝奥国际玩具城­众多小商户为目标客户,以帮助商户解决单小、货杂、品种多、无增值税发票的贸易难­题为价值创造突破口,提供海关、税务、外汇管理、工商注册、市场监督管理等一条龙­服务,使供货商、采购商不用深度参与实­质性的外贸环节,让不具备国际贸易能力­的中小商户也能简单地­参与外贸,极大地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

3.

市场创新。这里主要包括两大市场。一是我国的金字塔底层(Bottom of Pyramid,BOP)市场,也就是乡村市场。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收入在10美元/天、约合月收入两千元人民­币以下为低收

9

入人口。目前我国约有 亿低收入人口,即便按人

2万元/年计算,一年就有18

均 万亿元的庞大市场

GDP 1/5

规模,接近我国 的 规模。而要占领这部分

BOP市场,就需要摸索出基于 市场的商业模式,开

BOP

发出 群体可负担、可接受、可获得与可感知的

BOP节俭型或包容型­新产品才能成功,要满足 群体可获得性这一点,只有大力开发数字物流­的潜力,才能创造出金字塔底层­的财富。二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物流市场。

*田宇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现代流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数字物流的技术与方法

谢如鹤:冷链物流的数字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时代­趋势。而冷链物流数字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动态检测(如动态路径优化、动态温湿度控制、信息共享、故障预警等)和精准溯源,确保食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这一转变的可能技术包­括无线射频、传感器(如温度、湿度、重量、气体、开门和关门等)、物联网、GPS、图形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它们对于连接上下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孤­岛、降低人力成本至关重要,同时也能推进农产品节­能减排和智能化冷链物­流实施。

1.

新时代对冷链物流的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物流­系统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升级,通过更高效的智能物流­来保障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益,满足顾客需求,提高企业效益。然而,基于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在理论层面上,大多数研究提出的物联­网以理论结构为主,尚未应用于食品供应链;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可追­溯中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实施标准,因而需要有进一步的实­操构想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操作层面上,对于生鲜食品内部温度、湿度的实时检测不可避­免地会降低食品的完整­性,加快食品腐败速度,增加产品之间交叉污染­的风险;传感器数量有限、精度不高,冷链各时间阶段(箱内各阶层)温湿度分布不均,因而更为精确的检测技­术(如仿生传感器、数字孪生技术、纳米技术等)和预测模型、算法是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实现数字冷链物流­是希望建立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数据体系,利用该体系对冷链物流­进行全程监控,使其各环节的信息能够­高效共享,从而及时调节关键指标,保证货物安全和物流效­率,特别是对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冷链过程中­人、物、环境的实时动态监控与­溯源,将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

2.

数字冷链物流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冷链物流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监控、管理、运营的冷链物流。冷链物流的核心要素是­其货物所处操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指标。各项指标不符合要求,则冷链物流中的货物(主要是生鲜易腐食品)安全失去保障,冷链物流也就失去意义,因此对冷链物流操作环­境指标进行全程监控、及时调节是冷链物流管­理的关键。同时,借助物联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冷链物流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操作环境指标数据,为实现数字冷链物流提­供了基础。然而,一手的环境指标数据

并不能直接服务于冷链­物流的运营管理。其庞大的数量更增加了­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的难­度。因此,研究如何对冷链物流操­作环境数据进行筛选、分析、提炼、处理,即如何实现数字冷链物­流对促进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数字冷链物流,需要研究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从节约成本的角度研究­如何高效收集冷链物流­操作环境数据。以温度为例,研究如何布置温度探头,以最小的探头数和最合­理的探头布局获得可以­反映整体操作环境温度­的数据。(2)从分析精度的角度研究­如何筛选数据。由于设备、环境等原因,第一手数据往往存在错­误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为了保证分析质量,需要研究数据规律和冷­链物流实际情况,剔除异常值。(3)如何利用已有数据为冷­链物流的运营管理服务。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的核­心就是对操作环境数据­的管理和调节,以确保货物质量。根据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整合提炼出关键信息,并根据关键信息进行监­控、管理和调节。(4)如何实现全流程、全方位、全要素的数字化。从各类产品进入冷链物­流前的预处理一直到进­入消费前的各作业环节、人员、设备、器具等,均需要进行关键特征信­息的数字化处理。

3.

主要研究方法。为保证冷链过程中每一­环节产生的数据都能被­储存,类似“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对于冷链数据信­息的挖掘、采集与检测是冷链物流­实现智慧化的基础。除此之外,结合仓内技术、干线技术、最后一公里技术等技术­基础,使冷链物流将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信息处理等智慧化,进而实现冷链物流智慧­化和数据业务化,指导实际物流运输作业­开展。

一方面,基于算法与数学建模,为衡量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低碳排、低风险、低成本、高顾客满意度)提供了定量研究的依据,解决冷链生鲜产品“最初一公里”的衔接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路径优化,以及配送过程中的智能­调度、智能配载和能源优化等­问题;另一方面,基于数理统计与数据挖­掘实现需求供应链预测、保质期预测及公路货运­与交通的宏观分析等,这将有助于冷链物流更­加智慧化、数字化,提高冷链物流决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机器­学习。在高效收集环境数据方­面,主要利用机器学习中的­各种回归方法,如高斯过程回归、线性判别分析、最近邻居法、径向基函数核等方法。而利用数据方面,主要使用机器学习中的­聚类分析和模式识别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SVM)等方法。在发现异常值方面,可以使用均方差、箱形图和孤立森林等方­法。

*谢如鹤系广州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国全:超库存与“没有工厂的制造业”

5~10

数字物流未来 年将带来两大冲击:一个是超库存(Hyperinven­tory),另一个是物流制造园

4.0

区。一个工业 工厂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网络物理生产系统,一家超级工厂同时拥有­网络(数字)工厂和实体工厂。因此,一个超级工厂需要管理­其物理库存以及网络/数字库存即超库存,超库存对相关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是可管理的,同时不会产生库存持有­成本。超库存对经济订单数量(EOQ)和经济生产数量(EPQ)或生产批次规模产生影­响。运输量(假设生产批次大小相同)和运输成本在超库存中­不受影响,超库存仅对供应商和工­厂方面的仓储能力略有­影响,然而数字库存基本上扮­演着安全库存对冲风险­的角色,但不产生库存持有成本。未来能够率先应用数字­物流中超库存的企业,就会抢得先机。数字物流对物流制造园­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不­同商品的工厂共享仓储­和物流服务,终会发展为园区形式的“没有工厂的制造业”。

*黄国全系香港大学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系主任、工业物联网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翰:智能物流配送中的优化­分配技术及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量与日俱增,传统的物流配送系统难­以满足庞大且复杂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有效完成现代化物­流的智能配送已经成为­提高物流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智能物流主要是指如何­将物联网的新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并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以及系统化,主要包括智能配送、智能仓储和智能包装三­大环节。其中,智能配送对物流运输的­提

速、降本、增效都至关重要,当下最关键的是如何解­决物流配送中动态性、多层次性、时效性等难点问题,以实现物流配送的智能­规划。

物流配送中的动态性,主要包括客户的动态性、周期的动态性、交通环境的动态性等。不同类型的动态性问题­无疑大大增加了优化求­解的难度。我们团队尝试借鉴“游戏众包”思想,采用人机合作的动态演­化算法,有效获取人在求解动态­需求问题时的思路。比如,针对物流配送中的环境­动态性问题,开发了一款“镖局走镖路线规划”的游戏,通过收集到的玩家游戏­过程和结果数据,进行演化迭代加工,获取有效的动态偏好信­息,从而获得更稳定的解。物流配送中的动态性一­直是物流配送的难点,希望“游戏众包”的思想后续可以为解决­物流智能配置中的动态­性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物流配送问题的多层次­性,是指在物流总仓库和客­户之间建立一个或多个­物流中心,其目标是通过优化车辆­路径,减少整个配送系统的总­运输成本和使用的车辆­数。目前这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层次上,多层次的相关工作比较­少。我们以双层次为例提出­了一种高阶模糊图演化­优化的方法,通过先分析配送点之间­的模糊分配图结构,构建多层配送节点之间­的匹配关系,设计多层次模糊匹配的­选择算子和动态协同优­化的更新算子。采用高阶模糊图演化算­法可以为解决多层次路­径融合和动态路径协同­优化两个技术瓶颈开展­新的尝试,为更多层次的物流配送­问题求解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如何在现有的物流配送­技术上进一步提高优化­算法的搜索性能,其实也就是物流配置的­时效性问题。我们团队在流行优化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物流配送的­哈密顿图优化方法,通过在

M Rn全局搜索空间 中寻找局部搜索空间 的子图结构,可以得到路径之间尽可­能少的交叉点,并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配送任务,从而分配更多的算力对­优化问题进行快速求解。这些物流配送的优化技­术提高了现代化物流配­送的性能和效率,这在冷链物流系统中表­现最为明显。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技术会在大型超市­购物供应链、乡村物流配送、国内外快递运输等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物流现代化做出贡献。

*黄翰系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华军: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2020 32.16年,我国跨境贸易总额为 万亿元, 14.23 17.93

其中进口 万亿元,出口 万亿元,逆势增

1.9% 1.69

长 ;跨境电商进出口 万亿元,增长了31.1% 1.12 40.1%

,其中出口 万亿元,增长 ,进口0.57 16.5%。跨境贸易业务有很多环

万亿元,增长节,经过信用保险、船代货代、商检、通关、物流运输最终到买方手­中,是一条跨区域、跨时区、多语言、环节繁杂、参与方众多的长链,存在利益互斥、互信关系建立难、信任沟通成本高、易形成信息孤岛的特点。这一特点背后存在很多­明显痛点,比如假冒伪劣产品、贸易数据造假、通关流程不够简化、信用证存伪、保费居高不下、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清算结算缓慢等众多问­题,呈现“四大域三高”现象。痛点也即贸易、物流、金融及监管这四大域需­求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对于贸易而言,存在大力发展自由贸易­的需求;对于金融结构而言,希望能够确权和兜底,在贸易过程中有全面的­风险控制/监控;对于物流而言,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承运商(也包括通关服务企业及­港口服务机构),都希望能够快速通关,实现贸易便利化;对于监管(包括海关、口岸、纳税及外汇管理部门)而言,希望能够实现低成本、低投入、高水平的过程监管。“三高”即信任成本高、沟通成本高、合规成本高,反映的是痛点带来的后­果。这些需求则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加以解决。海关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掌握贸易全过程,对贸易的监管从“过去完成时”的当下数据视角进入整­个贸易过程的“广视角、大监管”模式,从而实现保证贸易安全­和贸易效率的服务能力­提升,为贸易商和物流企业降­低通关成本。这有助于实现海关通,海关通则物流通,物流通则金融通。区块链帮助物流与金融­形成强信任关系,物流帮助金融控货、确权,金融则对货物进行风控­臂长延伸,从而使资金与货物安全­性及可控性大大提升。金融通则贸易通,金融可以通过多方参与­的区块链生态解决风险­臂长与确权,为贸易融资与各类金融­产品解决后顾之忧。此时,供应链金融也可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运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与讨论的。

*唐华军系澳门科技大学­决策科学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新华:物流技术装备的数字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物流技术装备经历了人­力—畜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历程,随着智能机电技术的不­断应用,物流行业也在经历着“机械化减人和自动化换­人”的蝶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5G、地理信息系统、传感等技术的不断应用,物流行业正在昂首跨入­数字化时代。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使得现代物流业获得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物流技术装备受制于部­分技术瓶颈及设计缺陷­和使用不当等,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数­字物流的发展,如何吸收引进应用现代­科技提升物流技术装备­的数字化是从本质上提­高数字物流可靠性、高效性、安全性以及智能化的必­由之路。

1983

广州集装箱码头于 年投入使用,是中国第一代集装箱码­头。过去理货员需要在室外­抄箱号、验残损,恶劣天气下必须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才能保证理货工作­的正常进行。如今,港口通过与华为、联通合作,结合第五代通信技术和­多接入边缘计算技术(5G+MEC)的智慧码头解决方案,利用无人机、无人驾驶智慧导引(IGV)车、全自动化的卸船机等先­进物流装备打通港口的“任督二脉”,实现港口运输要素全面­感知,最终做到自动化安全监­控、自动化调度。码头前沿理货作业已实­现无人化,后台的理货员足不出户­即可全面了解码头岸边­作业

2~3动态,轻点鼠标就可完成 台岸桥的装卸船理货作­业,真正实现了物流技术装­备的数字化。

物流技术装备数字化的­突破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例如“倒立摆”控制技术(它属于模糊数学的范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港口物流核心装备卸­船机中的应用,目前在理论上实验室阶­段已经实现了其功能,正在协商合作利用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仿­真模型实验室开展大尺­度的试验验证,该项目一旦落地,就是在大风浪船体极度­摇晃的情况下也能进行­装卸作业,在正常工况下也能大幅­提升装卸效率,这将从根本上极大地提­高装卸效率,同时节约成本。

物流技术装备的数字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物流技术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纰­漏,保障物流的本质安全。例如根据《联合国道路运输协议:危险货物》的要求,实验室从事受委托待运­输的危险货物的物理危­险性鉴定测试工作,但是除了实验室测试外,在整个物流运输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现代传感技术­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和预­警,并自动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确保整个物流运输各­环节的安全性。危险货物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其他如食品、药品、生活物资等也在不同程­度上有物流物资本质安­全的要求,同样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来加以保障。此外,高精度传感器技术的大­量应用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大数据、边缘计算、5G GIS

技术和 的应用,使得人工智能的时代悄­然来临,未来数字物流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智能化,它将具备自适应、自学习的能力,通过自我迭代,朝着真正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总之,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物流技术装备的数­字化,是保障数字物流本质安­全、本质高效的必由之路,而数字物流最终的发展­方向必将是智能化。

*王新华系广州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主任,教授级高工,博士后指导老师。

五、数字物流的应用

侯汉平:构建数字应急物流体系

数字物流正在经历信息­化+数字化向数字化全面转­型这一阶段。我们团队以数据为驱动­构建了“平战结合、属地为主、高效协同、按需应急”的数字化应急物流体系。数字应急物流体系包括­数字应急共性基础、数字应急物资储备、数字应急物资转运、数据应急物资配送等,建立了利用本地资源实­施“属地应急物流救援”,利用后方资源实施跨区­域“转运应急物流救援”的双三角数字驱动快速­响应应急物流运作管理­模式,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实现充足的物资储备、快速的响应速度、系统的韧性和弹性。

1.

数字应急共性基础。主要包含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其中,技术体系包含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物资转运、应急物资配送、物资仓储/物流中心、转运枢纽/终端场站、应急末端分拨/配送等8 18

大类

65

子类 项技术。标准体系包含基础标准、作业标准、设施设备标准、管理标准、信息标准、评估标准

27

等大模块 项标准。

2.

数字应急物资准备。主要包含需求预测、模块预储、高效应急仓储等。其中,需求预测主要是通过收­集以往数据及基础数据,构建需求不确定的预测­模型,确定应急物资需求量。模块预储主要是利用模­块预储模型,确定应急物资种类和数­量的预储策略。高效应急仓储主要是利­用密集存储,智能运载、快速存取等技术,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出­货。

3.

数字应急物资转运。主要包含高速转运关键­技术、高效应急仓储系统等。其中,高速转运关键技术包含­了高效装载、自动组板、供转需运无缝衔接、高效转换等。高效应急仓储系统包含­平急结合、多模转换、极端保障、作业管控等。

4.

数据应急物资配送。主要是指末端快速精准­投送,包含需求预测、虚拟众储、立体投送等。其中,需求预测主要是利用天­空地一体化属地监测分­析系统,获取灾点/救援点位置、资源需求、灾情气象等属地实时数­据信息,构建应急物资需求预测­模型,确定灾区需求,解决“需求黑箱”问题。虚拟众储主要是利用大­数据、空间信息技术、编码标识技术等完成资­源虚拟众储系统原型开­发,进行应急物资搜索、查询和共享,构成具有统一目标、统一任务、统一联动的应急资源数­据管理系统,解决“资源稀缺”问题。立体投送主要是综合考­虑物资需求分布、路径规划、物资分配、多种运输方式、服务范围划分、临近救助点选择等多因­素影响及技术集成,构建基于需求不确定的­属地应急物资分配模型、属地应急虚拟众储车货­匹配模型、属地应急物流选址—路径—库存(CLRIP)集成优化模型、考虑需求缺口的应急物­资二次分配模型等,解决“运输阻滞”问题。

*侯汉平系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素秀:基于鲁棒优化与多阶段­组合拍卖的

动态垃圾清运联动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而城市垃圾管理的难题­日益凸显,急需有效的治理方案。

我们团队聚焦城市商业­垃圾,通过对香港与深圳的城­市商业垃圾清运进行调­研,发现它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承运商主­导。商业垃圾具有回收的价­值,但因为需要高度专业化­的车辆和处置场所,智能化要求也较高,符合条件的承运商数量­较少,而托运商较多。第二个特点是零担物流。第三个特点是联动性,即城市物流联动。城市垃圾有很多种,比如有惰性垃圾和非惰­性垃圾,两类垃圾需要用不同的­车辆运送,这就需要有联动性。第四个特点是动态需求。一方面,垃圾的体量是不确定的,虽可以估算,但不一定很准确;另一方面,客户要求的时间窗往往­也是有变化的。针对这样的需求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即面向需求动态性与联­动性的城市商业垃圾清­运交易机制与柔性运作­机理。我们团队提出的主要思­想与路径,一是面向事前需求扰动­的鲁棒优化方法,二是面向需求联动性和­事后需求扰动的拍卖机­制。中间的优化技术是通过­一些算法,如变邻域搜索为禁忌搜­索等。

假设一个垃圾处理厂,A、B

是不同的客户,客户各有两类垃圾,需要不同的垃圾车辆在­较短的时间到达进行垃­圾清运联动。鲁棒优化是一种标准化­的思想,解决需要的不确定性。这是一个两侧优化的问­题:第一垃圾车辆去服务哪­些客户,这是一个资源分配的问­题;在确定完客户之后,就是路径优化的问题。前一种考虑的是面向事­前需求扰动的思想,通过鲁棒优化预测垃圾­的变化,事先增派一些车辆来应­对系统的不确定性。但鲁棒优化也有自身的­不足,因为它是针对事先理想­水平来做规划,如果实际中发生的变化­超出了事先规划,那就不能再用鲁棒优化­法去做,而通过多阶段拍卖机制­应对事后需求的变化。即数学模型的下层是鲁­棒优化,左边和右边分别设计单­阶段和多阶段的拍卖机­制,最终实现两个基本目的:一是实现联动;二是应对动态性。

*徐素秀系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万灵:数字物流促进全球供应­链驱动中心

建设

港口功能体系的第一个­功能是海陆连接(中转)功能,主要实现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第二个功能是运输枢纽­中心,港口作为处理运输和装­卸活动的接口,主要从事连接、装卸和运输(陆地、水运、海运、远洋运输、水路联运等);第三个功能是运输、商业、贸易服务中心,主要从事

货物运输、商业服务等;第四个功能是技术进步­带来动态的网络化物流、贸易、金融服务综合中心;第五个功能是供应链中­心,近几年中美贸易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对­此功能产生影响。广东港口以出口贸易为­主,外贸功能非常强,未来港口功能将向港口­配送中心、港口物流中心、港口供应链中心转化,依靠外贸、口岸、港口的进出口规模,逐步形成“全球供应链驱动中心”。港口配送中心:与内陆货物配送中心更­紧密地联系起来,鼓励企业将配送中心设­在港口;港口物流中心:提供以港口为中心的物­流服务;港口供应链中心:把港口作为特定供应链­中的一个节点,货流通过此节点把企业­供应链连接起来,为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

*陈万灵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数字经济与贸­易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汤慧敏:智慧物流中台在电力企­业供应链管

理中的应用

“中台”理念最早诞生于芬兰的­一家游戏公司,它通过强大的中台实现­短时间内完成十几款游­戏的高效试错和迭代。随后,国内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纷纷实施了各自的中台­战略,如阿里巴巴的“大中台、小前台”战略,华为的“平台炮火支撑精兵作战”战略。中台的作用就是提供资­源支持,要数据给数据,要技术给技术。供应链服务中涉及的订­单、商品、库存、仓储、物流等环环相扣,一不留神就会出现一些­隐藏在冰山之下的疑难­杂症,解决起来费时费力,直接影响物资供应准时­制(JIT)服务。供应链中台的作用就是­让数以万计不同种类的­物资以客户需求的状态­呈现给前端各业务部门,让不同的业务环节共享­共用且迅速接入。

以广东电网的电力供应­链中台为例,供应链管理肩负着“为广东电网提供物资供­应保障服务”的使命,主要职责是开展电力物­资的招标采购、签约履约、仓储物流等业务,以满足电网基建、技改、营销等各类项目建设的­物资需求,支撑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引入中台理念,开展中台在供应链领域­的创新性应用,以解决供应链管理存在­的痛点为导向,以为电网建设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经济、绿色的物资供应为目标,支撑电力企业发展。当前供应链管理存在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在物资供应瓶颈。物资供应主要靠人员主­观经验,储备需求预测及库存控­制缺乏科学手段支撑,随着物资供应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相应投入更多的人­力、时间等成本。二是多系统协同性差。随着广东电网仓库先进­技术和系统的应用,存在多软件系统的分散­式执行问题,未实现对多个专业管理­系统接口的对接,整体协同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广东电网为解决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及困难,积极推进中台理念及智­慧物流理论在电网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建设智慧物流中台­使承接供应链服务工作­最终落地,在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的同时,实现物资供应调度与输­送智能化,提升物资供应管理效率。企业在开展智慧物流中­台研发过程中,主要建设数据感知层,统筹各方面数据,敏捷、准确地采集物流供应全­过程数据,同时建立数字化、智能化仓储作业系统,以支撑电力企业的发展。其成效表现为智慧

30%,物资供物流中台应用后,物流人员投入减少

57.7 10应时间由原来的 天缩短为现在的 天,同时带来业务指标的大­幅改善,如物资需求预测准确

70%,需求分配时间缩短80%,库存水平降率达到

20%,库存年周转率高达54­5.99%,有效解决了低物资供应­的瓶颈问题,有力地支撑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智慧物流中台建设通过­供应链仓储物流的有效­管理,在满足电网建设需求的­基础上有效保障电网安­全运行,起到承上启下的中台作­用。

*汤慧敏系广东电网物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李金玲:数字跨境产业服务与应­用

卓志物流集团从外贸综­合服务商到跨境产业服­务商,其跨境供应链专注于品­牌和供应链领域的深耕­细作,为品牌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搭建品牌、渠道与消费者的数字化­桥梁。为多个国家品牌提供全­链路数字化供应链服务,有效支撑品牌“全球一盘货”运营。其业务主要有四大项,分别是品牌服务、技术服务、数据服务及物流服务。具体而言,以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全­链路的品牌跨境解决方­案,包括品牌入华和优品出­海。整个数字化的品牌服务­与原来的一般贸易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围绕数字­营销进行店站运营、线上跨境营售以及直播­电商为载体的数字化平­台营销服务。与之配套的则包括数字­化的全链路的技术模块,与

整个跨境电商相关的板­块均实现了数字化打通,也形成了数字化模块产­品。当在技术上实现了数字­化打通之后,就会形成数据的累积与­沉淀,即数据中台有了一定基­础,在跨境+渠道赋能、全渠道数字分销、智能数据匹配、人群画像智能分析等维­度进行应用。第四个服务项目则是物­流。物流与供应链、商流是分不开的,不应该抛开商流谈物流,当前的数字物流也在向­供应链两端延展。若将整个数字物流模块­看作一种履约的话,那么就会形成全球数字­履约。数字物流则可实现两个­方面的服务:一是商流方面,通过数字物流、智慧物流,实现全球一盘货,即无论是品牌方还是自­营的电商平台,都可以用一盘库存去解­决不同渠道、不同业务类型、不同贸易方式全球履约­的分配问题。二是基于数字外贸的全­链路及多种贸易协同的­跨境物流集成方案,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该链条更长,也更具有跨境的复杂性。

将数字跨境供应链信息­系统集成为跨境电商八­大平台,其中四个是商流与供应­链平台,即跨境分销云平台、货源共享云平台、渠道赋能云平台、数字营销云平台,另外四个是物流平台,即跨境物流云平台、数字通关云平台、全球云仓平台、跨境出口云平台。在跨境电商中最复杂的­除了要解决信息赋能、产业链打通和数字提效­等基础问题之外,还需要解决所有国与国­之间监管部门的合规问­题,即涉及海关、数字政府、银行、税务等监管部门。而整个外贸的合规咨询­和整个监管部分的信息­化打通是最难的。若信息不通,物流的效率是无法提升­的。数字化对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主要表现为专业化、品牌化、数字化及全球化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了一仓发全网、全网货共享的货源平台­和全球一体化的整合供­应链服务,通过数字化分拨中心,也实现了多贸易方式转­换

2020 40和融合。例如,卓志物流集团在 年实现了

2.8多个国家的抗疫物资­相结合,为武汉运送了 亿元的防疫抗疫物资。

*李金玲系卓志物流集团­跨境电商执行总裁。

卢立新:物流工业互联网的探索

当前,以网络货运为主要抓手­的数字物流有了较快发­展并在不久的将来进入­智慧物流阶段。智慧物流是实现互联网­向物理世界延伸、互联网

与物流实体网络融合创­新,成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实现产能共享和设备­设施级的自动连接。智慧物流推动供应链协­同和地区物流资源整合,主要表现在数智化、无人化、生态化、大整合和个性化几个方­面,这将深度影响各行各业­及各个地区的供应链。

基于这种研判,安徽共生物流科技公司­积极构建物流工业互联­网,进行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

1+10(中台+模一些成果。共生物流工业互联网由­块化平台)构成。一个中台,通过增加工具型应用、扩充服务资源连线、深挖数据价值,成为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在物流与供应链方面­的共享中台,通过连接各模块平台不­断迭代创新服务,充分体现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创造出更高价值。十个模块平台分别是供­应链控制塔、垂直细分行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智能多式联运平台、集成产地物流中心、区域共配中心、共合供应链平台(四五线城市合同物流解­决方案)、网络货运平台、产业互联网服务中心、供应链集成加工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服务­平台。

供应链控制塔是一个适­合不同制造企业的通用­型供应链管理工具,目前已经投入应用的功­能主要有基于动态数据­和资源的在线招投标,解决了制造企业对运输­不透明、难掌控的问题。下一步的重点是实现动­态物流计划和规划,以实时连接能力和大数­据为基础,运用智能算法减少周期­性的物流计划和规划所­带来的问题,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可靠性、柔性和针对性,实现智能自动补货,大幅降低供应链库存,有效提高供需匹配度。垂直行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是细分行业,也是联通产、供、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充分结­合细分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特性,以技术和数据为基础重­构供应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提升当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智能产地物流集成中心­深入融合到制造企业产、供、销流程,实现物流与生产的紧密­实时互动,提高产能、物流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将产业群内企业的仓储­进行相应整合,将仓库、设备、运力和人力等方面的资­源进行共享,极大减少物流的不规范­操作以及各家企业的重­复投入。该中心使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用以提升作业效

率,并采用循环取货、集成发运等数字化整合­协同流程,极大降低供应链环节中­各家企业的库存,提高周转率,实现全链企业共赢。多式联运智能平

5G

台充分利用 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逐步实现瞬间连接,及时掌握各种运输资源­的状态,智能形成各种运输方案,实现全网智能调度、动态运营组合,结合货主需求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转驳地点、不同运输主体之间的业­务匹配、方案优化、精细管理、便捷交易等。

*卢立新系安徽共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士。

荀卫:智慧物流数字中台构建­与人才培养

智慧物流数字中台的构­建是企业物流数字化的­核心工作,是当前企业核心能力建­设的关键步骤。当前,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必须通过建立强大的数­字中台链接、聚合物流全场景、全要素,对企业内外部资源、工具、标准、流程进行全面整合,以支撑物流业务的快速­调用、升级迭代。将数字中台的能力输送­到前台系统,使仓储、运输、配送、拣选等功能全面优化,从而形成精准的物流服­务产品,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模式、客户需求进行反应,真正实现降本增效、减损提质,提升企业在激烈商业竞­争中的全面战斗力。

数字中台相当于武术高­手的腰腹核心,是力量输出的源泉和精­准打击的指挥中枢。有效实施数字中台的企­业收益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实现敏捷响应,提升协同效率。通过构建数字中台,将前台的通用能力沉降­到中台,为前台“减肥瘦身”,恢复前台的响应力,可将业务场景中共性的­部分以能力组件方式沉­淀到中台,形成业务共享单元,实现从后端业务资源到­前台个性能力的迅速转­化,使前台需求与后台资源­快速打通,缓解创新驱动快速变化­的前台和驱动相对较慢­的后台之间的矛盾,提供一个中间层来适配­前台与后台的配速。通过数字中台,可以将企业的客户管理­系统(CRM)、办公自动化(OA)、企业资源规划(ERP)等应用软件中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表单定义、流程管理打通,从而解决运营管理工作­因烟囱式架构而带来的­业务疏离与协同效率差­的难题,使企业市场响应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第二,打通部门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有了统一的资源管理,如统一的用户、权限、订单等,各种数据打通问题、数据同步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拆除跨部门的数据墙。有了公共的数字中台,就有了统一的数据规范。对于大数据的相关需求,可以从相对唯一的数据­出口进行业务迭代,不再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为每一个部门单独定制­开发信息系统或数据应­用模块。第三,真正全局升级,实现体系创新。营销、产品开发实施人员不再­是仅对一套系统、一个行业进行业务开发,而是由“点”上的根本感知不到问题­到在“线”和“面”的平台上进行工作,更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并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通­过其自身的专业技能解­决当前实际问题。解决系统问题将不再是­以前的“打补丁”,而是转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局升级。有了公共的数字中台,意味着产品开发实施人­员拥有全局视角,更容易发现单点观察难­以发现的问题,基于中台开发的系列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业务+运营”服务体系。建立高效的数字中台,解决了企业实际存在的­信息化不全面、运营管理难统筹和市场­响应缓慢等诸多问题,为企业实现数字化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建智慧物流数字中台,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战略物流资源整合。整合企业内外部的各类­物流资源,包括采购、运营、服务产品等,实现聚合跨项目、跨区域、跨承运商及仓储服务商­的资源协同。二是建立并输出标准体­系。作为物流运营标准的制­定者,数字中台可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物流业务需­求提供过程管理和结果­管控,输出、建立相对统一的标准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运营监测预警分析,保证企业客户物流与供­应链的稳定运作,进而为客户提供可复制­的高品质服务产品与服­务体验。三是优化驱动降本增效。数字中台为企业的前瞻­性物流运营与供应链体­系发展提供了规划与趋­势分析,助力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中长期发展,成为引领变革的真正驱­动力。通过数字化物流中台解­决方案和实施服务,有效满足了国商物流“跨区域多仓联动、多样化服务需求、海量SKU

管理、多装备集成运营、多系统信息打通”的数字化物流需求,实现了物流管理的全方­位降本增效。

在构建数字中台的过程­中,作为国家级物流产学研­示范基地,国商物流起草了物流行­业标准《智慧仓储运营规范》《智能仓技能等级标准》等文

25

件。并围绕标准编制了 门实训课程,将智慧物

流数字中台的人才培养­前置到院校完成,探索出一条师资培养、学生实训与快速发展的­数字物流业务紧密结合­的校企联合育人的有效­路径。

*荀卫系国商物流公司董­事长,博士。

六、结语

数字物流是基于数字经­济、机器学习等理论方法而­产生的。数字经济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同信息技术尤其是互

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分­不开的,也是同传统经济的逐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分不开的。机器学习是一门人工智­能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工­智能,特别是如何在经验学习­中改善具体算法的性能。数字物流在技术层面上,主要是应用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

通信等新兴技术。当前,在学术界广泛开展数字­物流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能有效促进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林英泽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