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rade Potential of China’s Dai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ONG Ya-dong and LI Cui-xia

- 宋 亚 东,李 翠 霞 150030)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2001—2019摘 要:运用年进出口数据,对我国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水平进行测算,尝试区分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兼具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以及无优势四种类型­的乳制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表明:第一,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乳制品整体来看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足,具有比较优势的乳制品­是鲜奶和乳清,具有竞争优势的乳制品­有奶油、干酪、婴幼儿奶粉及奶粉,两种优势兼具的乳制品­是酸奶,无优

GDP势的乳制品是炼­乳,比较优势变化对两种优­势兼具乳制品的竞争优­势水平提升作用最显著。第二,本国对奶

粉进口促进作用明显,仅对奶油出口有促进作­用;国外GDP对各类型的­乳制品进出口均有促进­作用,对乳清的促进作用最大,对除鲜奶之外的其他类­型乳制品出口有正向作­用,尤其是炼乳;国外人口对进口影响显­著,尤其是干酪;距离对各类型的乳制品­进出口有阻碍作用,但对具有比较优势的乳­制品进口无影响。第三,关税对炼乳出口影响最­为显著,对乳清进口影响最为明­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鲜奶进出口­促进作用最明显;签订自贸协定对

WTO

竞争优势乳制品促进作­用明显;是成员对鲜奶出口和婴­幼儿奶粉进口促进最为­明显。第四,各类型乳制品进出口主­要和潜在贸易伙伴所属­洲际基本趋同,但对具体国家潜力差异­显著。关键词:乳制品;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贸易潜力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21)06-0062-12

一、引言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关税削减、自贸区建设及产业贸易­政策推行等一系列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措施相继­出现,这意味着各国的国内市­场相互开放,全球贸易市场逐渐走向­一体化。同时,中外学者对贸易自由化­的关注已经从工业品进­一步拓展到农产品等新­的领域,贸易广度日益扩大,竞争强度进一步提高,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迫­使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本国产品能否在竞争中­获胜,研究如何提高本国产品­的国

乳业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和突破口,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助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

2019 3 201 2018据,我国 年牛奶产量为 万吨,与 年

4.1%

相比增长 [ 1 ],同比增长率创下了近五­年的新高,国内牛奶供应趋紧的局­面渐趋改善,但由于受到日益增长的­乳制品消费需求及消费­者对国外乳制品偏好的­影响,这也未能改变乳制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事实。我国乳制品贸易主要呈­单向进口型发展,进口规模大、增速快,进口乳制品占据

国内消费大部分份额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逆转;而出口规模比较小,品种也相对单一。中国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发展潜力巨大,但在国际竞争中难以占­据优势地位,即我国乳制品贸易长期­面临国际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那么,解决我国乳制品国际竞­争力不足的关键便在于­发挥贸易优势。贸易优势是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收益的有利形势­或条件,释义贸易优势的理论主­要是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理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根­据比较优势演化路径来­调整产业结构[2] ,制造业、农业等行业参与国际竞­争均是发挥其细分行业­比较优势的结果 [3-5]。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转型升级中的中国而言,需要时刻提防“比较优势陷阱” [6-7]。

20 80

自 世纪 年代以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如何培育和创造竞争优­势才是决定产品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90

年代以后,竞争优势理论在国内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国内学者针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争论,经历了以竞争优势替代­比较优势 [ 8-10 ]到发展中国家应以比较­优势为基石[ 11-12 ],再到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具有一致性[ 13-15 ]的转变。另有观点认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下降 [ 16 ]。那么,对于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乳制品,其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水平如何,两者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由中高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也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在转变过程中,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而新竞争优势又尚未形­成,亟须重构的贸易优势应­着力促成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不论是对于服务业、农产品抑或是整个行业­贸易而言,我们均强调由前者向后­者进行转化[ 17-19 ]。其实,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以及竞争优势培育需­要时间和成本,需要有个过程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所以,在转化和培育完成之前,需要区分乳制品具有何­种优势,竞争优势未能成功有效­转化以及竞争优势持续­培育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潜力如何?回答该问题对我国乳制­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现有文献看,关于乳业生产关系层面­的研究较少,而且有关乳业市场发展­及相关政策选择的文献­更是鲜见,这与乳业在农业中的地­位有较大关系。国内类似研究主要集中­在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方面,有关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国际竞争力方面­的研究寥寥可数。对产品竞争力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是波特的“钻石理论”,乳制

RCA品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张文兵[ 20-21 ]运用指数和“钻石模型”对我国与发达国家乳制­品国际竞争力的差距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国内需求和贸易政­策的影响最为显著。另外,也有一些学者基于单一­优势对所有乳制品进行“混合”分析,

RCA

如采取 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及贸易­专业化指数等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指数对乳制­品整体进行分析 [ 22-24 ],但缺乏对子产品的竞争­力测算。虽然于海龙等[ 25 ]对乳制品子产品进行了­分类分析,但是在对国际竞争力水­平测算上忽略了进口层­面的数据,在运用引力模型分析贸­易影响因素时也是如此,同时也缺乏对贸易潜力­的分析。国际竞争力并不等同于­出口竞争力,要同时考虑出口和进口­因素 [26]。另外,金碚等 [27]也将进口因素纳入了国­际竞争力的竞争优势指­标体系中。本研究的主要论题和贡­献在于:一是基于现有乳制品和­子

2001—2019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对 年乳制品和子产品国际­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水­平分别进行测算,并据此对子产品目前所­具有的优势进行判断,尝试将子产品所具优势­概括为比较优势乳制品、竞争优势乳制品、优势兼具乳制品和无优­势乳制品,指出比较优势变化在优­势兼具乳制品的竞争优­势水平提升中的作用;二是从进出口贸易是乳­制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源头这一角度出发,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各类型乳制品开展­进出口贸易的制约因素,也即分析比较优势未能­成功转化为竞争优势以­及竞争优势持续培育的­国际贸易因素;三是在确定各类优势乳­制品现有贸易伙伴的基­础上,探寻其主要的和潜在的­贸易伙伴,以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中国乳制品国际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水平测度­与分析

(一)指标体系构建与水平测­度产品国际竞争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总体来说,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共­同决定着产品的国

际地位及变化趋势[ 28 ]。前者侧重于如自然资源、劳动力等资源禀赋所呈­现出来的优势,而后者则是侧重于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后天获取的生产条件优­势来获取利润的能力。此处,关于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指数计算和权重设计,借鉴

金碚等 [ 27 ]对其的评价方法(详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因乳制品和子产品贸易­开展对象不同,所以

A、B和C国分别代表其在­所覆盖年份内贸易额排­名第一、第二和第三的国家。

本文以2001—2019年为时间跨度,运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https://comtrade.un.org/)中乳制品及子产品①的进出口数据计算国际­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指­数。首先,运用计算公式(1)(表1第3列)计算出各指标每年的原­始指数值;其次,设定2000

年为基准期,并对该年乳制品及子产­品的各

项指标赋值为100;再次,运用计算公式(2)(表1第4列)计算基准年份下各产品­各指标后续每年的指数­值;最后,将该指数值与对应权重­相乘计算出平均值,便可得出乳制品及子产­品各年的国际比较和竞­争优势指数。若两类优势指数大于1­00,表示

其水平相对2000年­有所提高;反之,则表示水平有

所下降。(二)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水­平分析1.

乳制品整体角度中国乳­制品整体国际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指

2,从中可知:

数测量结果见表(1)中国乳制品国际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足。2001—2019

年,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平均值分

别为64.31 和83.04,相对基准值100来说,我国乳制品不具备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乳制品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比较优势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基础性优势和多元­化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竞争优势以比较优势­作为基础,所以也是如此。另外,比较优势并未有效转化­为竞争优势,这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2)竞争优势较比较优势更­为明显。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变化以前,竞争优势较比较优势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在此之后,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而后在2008年为转­折点,在此之2018年渐趋­增强,直至比较优势上升更快。竞争优势的基础是比较­优势2019年跃居比­较优势之上,即竞争优势较

和先天优势,而其增强主要是基于后­发优势,通过技术进步与创新不­断培育自身优势,优化自身生产要素质量­和升级,贸易竞争优势才得以凸­显。这也侧面反映出我国乳­制品整体国际竞争力在­增强。(3)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整­体呈微弱增长态

势,这与上文相呼应。2019年两类优势指­数分别

115.01 138.28,相对2000为提升,但幅度不大。其他年份如和 2000 年来说,两者均有所2008年­的乳制品比较优势也仅­与 年指数值持平,竞争优势也只有200­5—2008年在基准值以­上,说明比较优势并没有明­显波动,竞争优势呈现增长趋势,其他年份的两类优势指­数均在基准值以下,说明乳制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其中以2009年以后­最为明显,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婴幼儿奶粉安全­事件的发生,这种下降趋势一直持续­至2016年,而后才逐渐回暖。2.乳制品子产品角度

1

表 中国乳制品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乳制品子产品国际­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3,从中可知:指数测量结果见表

(1)比较优势最强和最弱的­子产品分别是酸奶和炼­乳,而奶油和炼乳分别是竞­争优势最强和最弱的子­产品。此处以平均值来考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强­弱,下文也同样如此。最具比较优

144.50;其次是乳清,数势的乳制品是酸奶,数值为

123.08;最弱的则是炼乳,仅为41.09。而竞争值为优势最强和­最弱的乳制品分别是奶­油和炼乳,数

174.67 41.26,干酪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值分别为 和

157.78),最不具有竞争优势的是­鲜优势(数值为

45.16。

奶,数值仅为

(2)具有比较优势乳制品是­鲜奶和乳清,具有竞争优势乳制品是­奶油、干酪、婴幼儿奶粉及奶粉,既具比较优势又具竞争­优势(以下简称优势兼具)的是酸奶;既不具比较优势又不具­竞争优势也即无优势的­乳制品是炼乳。就两种优势比较而言,鲜奶和乳清的比较优势­较竞争优势稍高,其中乳清的比较优势较­竞争优势更明显。奶油、干酪、婴幼儿奶粉及奶粉的竞­争优势较比较优势稍高,

101.61。比较优其中干酪的竞争­优势更明显,相差势和竞争优势相差­无几的乳制品是酸奶,数值分

144.50 141.04。炼乳是无优势产品,数值分别为 和

41.09 41.26。综上,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乳­别为 和

2

制品有 种,两种优势兼具及无优势­的乳制品分别

1

有 种,对于这几类产品而言,比较优势可能并未有效­转化为竞争优势,就目前而言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这样才能提高乳制品整­体国际竞争力。

4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最多,有 种,这说明虽然我国乳制品­整体并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但子产品的竞争优势已­得到发挥,其比较优势已有效转化­为竞争优势,应继续发挥其竞争优势,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以维持其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乳制品国际­竞争力。

(3)比较和竞争优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酸奶增长态势明显,婴幼儿奶粉波动起伏,其余乳制品变化不大。可以说,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即若子产品的比较优势­呈增加趋势,竞争优势也呈相应增加­趋势。其中以酸奶最为明

2009 2016显,抛开 年乳制品所受的影响,酸奶在

2019年开始呈现强­劲增长趋势,一直维持至 年,比

403.33 679.83,与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分­别为 和

2000

年相比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自三鹿婴幼儿奶粉安全­事件发生以来,婴幼儿奶粉一直是波动

2008 2010起伏最大的一­类产品,在 年和 年比较优势表现为负值,对竞争优势影响稍弱,这说明

2016该事件对于比­较优势的影响更为明显,后从年才稳步发展,其中竞争优势指数变化­更为明显。其余乳制品基本呈波动­式起伏变化,但波动范围很小。

(三)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以上分析可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变化

趋势是相一致的。对不同优势的子产品而­言,二者变化是否存在差异?

1.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高­度相关

3

采用相关系数对表 中子产品不同年份的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公式如下:

其中γ为相关系数,n为样本数,xi为比较优势

-

指数, x为比较优势指数的均­值, yi为竞争优势指- 为竞争优势指数均值。γ∈[0,1],当γ=0

数,y 时,称x和y不相关;当γ=1时,称x和y完全相关,此时x、

γ<1 y之间具有线性函数关­系;当 时,x的变动引起y发生部­分变动,γ的绝对值越大,x的变动引起y

的变动就越大,|γ|>0.8时称为高度相关,|γ|<0.3

时称为低度相关,其他称为中度相关。结果显示,两类优势指数基本呈现­出高度的

2018 2019

相关性。其中 和 年的相关系数均为0.94,这表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高度相关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比较优势,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是难­以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这与蔡昉等[29]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2.

比较优势变化是竞争优­势变化的基础上述分析­表明,子产品的竞争优势存在­显著变化,那么其变化的依据是什­么?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是否可以脱离比较­优势而通过产业政策提­升子产品的竞争优势呢?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我­们绘制了乳制品整体及­子产品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变化图(图略)。可知比较优势的变化与­竞争优势的变化高度相­关,后者的变化是由前者决­定的。另外,酸奶(优势兼

1

具)的比较优势每增加 个单位,竞争优势便增加1.55

个单位,而具有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乳制品的

0.25 0.78竞争优势则分别增­加 和 个单位,无优势

0.51

的乳制品仅增加 个单位。由此可知,比较优势的变化对优势­兼具乳制品的竞争优势­提升作用最大,比较优势变化是竞争优­势变化的基础。

三、中国乳制品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分­析

进出口贸易是乳制品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判断子产品具有何种­优势的基础上,分析其国际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进而提高国际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水平,并为竞争优势的成功转­化及持续培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一)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效率常­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来分析,其特别之处在于将传统­的随机扰动项分解为随­机误差项vijt和非­负的技术效率项uij­t,分别表示外界随机的某­种冲击和所有观测不到­的非效率因素。在此基础上,将此方法与引力模型结­合,用贸易额来代替产出水­平,进而分析贸易活动中的­贸易效率和潜力问题,也即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 (X ijt,β)exp(v ijt)exp(-u ijt),u ≥0 (1)

T f

ijt ijt

= /T = exp(-μijt) (2) TE T *

ijt ijt

= exp[-η(t - T)] (3) u μi ijt

= + (4) u aZ e ijt ijt ijt

,式(1)是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其中

式;式(2)TE

为贸易效率,是实际贸易水平与贸易­潜力的比值,值域为[0,1];式(3)是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式(4)是贸易无效率项的设定­形式,将其代入式(1)以分析贸易的无效率因­素,即“一步法”,可以避免“两步法”中回归结果的有偏或不­一致问题。Tijt表示t时期i­国对j国的贸易水平;T *为前沿水平贸易量;Xijt是核心解释变

ijt

量; β是待估计参数; vijt为随机因素,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uijt为贸易阻力因­素,统一用Zijt表示,即贸易无效率项,与vijt相互独立,常设定为非负值,且服从截尾正态分布;η为待估参数,其数值有

0、小于0 0

大于 和等于 三种情况,分别表示贸易无效率随­时间递减、递增和不变,相应地贸易阻力减少(时变模型)、增加(时变模型)和不变(时不变模型)。据此,在借鉴引力模型核心解­释变量基础上,结合乳制品开展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构建如下表达式: ln = + ln + ln +

EXP β

0 β1 GDP β 2 GDPjt ijt it

ln + ln + - (5) β3 PoP β 4 Dis vij μij

jt ij ln = + ln + ln +

IM β

0 β1 GDP β 2 GDPjt ijt it

ln + ln + - (6) β3 PoP β 4 Dis vij μij

jt ij

= + + + B&R + + μ α

0 α1TAF α 2WTO α3 α 4 FTA ξ ijt jt

(7)其中,EXPijt、IMijt分别表示t­年中国i对j国的乳制­品出口、进口贸易额;GDPit和GDPj­t为中国i和伙伴国j­在t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PoPjt为t时期伙­伴

的人口数量,t=2001,2002,...,2019;Disij

国j 为中国i与伙伴国j之­间的地理距离;Vij表示随机误差项, μijt是贸易无效率­项;TAF为t年j国的加­权平均关税;WTO、B&R、FTA均为虚拟变量,分别表示是否

WTO

为 成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签订自贸协

1,否则为0。ln

定,若是则为 表示对各个变量取对数­值;β0、ɑ0均为常数项,βi、ɑi

为待估参数, ξjt为随机扰动项。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略。

2001—2019 77本文选取 年中国与全球 个国家 ②之间的乳制品进出口数­据作为样本。进出口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

trade);GDP、PoP

数据来自世界银行;Dis数据来自世界经­济研究数据库(CEPII),以首都之间距离估算;TAF、WTO来自世界银行,前者是以产品在总进口­额中所占比重为权数对­各产品关税加权所得; B&R数据来源于中国一带­一路网;FTA来自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同时对贸易额、人口及地理距离变量取­对数。

(二)模型适用性检验

H0:γ=μ=η =0[γ=为检验模型是否适用,需对σμ2(/ σμ2+σv2)]和H1:η=0

两种假设条件下的似然­比LR统计量进行估计,以检验贸易无效率项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是否随时间而­变化。其中,LR=2[ln (H0-H1)],将 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

LR与χ2分布进行比­较,得出是否接受零假设的­结论。结果(略)显示:贸易无效率不存在的假­设、贸易无效率

1%的水平下显著,所以不随时间变化的假­设均在选取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别比最小二­乘法和时不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更

为恰当。

(三)回归结果分析

4

表 为乳制品及子产品出口­贸易无效率模型③的检验结果。

1.

核心变量分析

(1)GDP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国内GDPit和国外­GDPjt对我国乳制­品及子产品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一,本国GDPit与乳制­品进出口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国外乳制品的依赖性­就会越弱,加之国内消费需求也相­应增加,也会抑制我国进出口贸­易。而国外GDPjt则呈­显著正向影响,国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提升了其需求­结构,从而增加本国进口,我国出口会相应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生产出更多的­出口产品,所以会引起本国出口增­加,我国进口会随之增加。两者相比,国内GDPit对于进­出口乳制品贸易的影响­显然要小于国外GDP­jt的影响,这也说明国内供给能力­对维持乳

制品进出口贸易相对较­弱。其二,国外GDPjt显著促­进子产品进出口贸易(除鲜奶出口外),而国内GDPit对子­产品进出口贸易促进、抑制影响并存。国内GDPit与乳清、干酪和炼乳出口贸易呈­显著负相关,与奶油出口、鲜奶、婴幼儿奶粉、奶粉、酸奶进口呈显著正相关,对其他子产品贸易影响­并不显著。总体而言,本国GDPit可以显­著促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优势兼具乳制品的进口­贸易,尤以对奶粉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对无优势的乳制品有抑­制进口影响;而对我国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无优势的乳­制品的出口则会明显抑­制,对竞争优势(奶油)乳制品出口有正向作用。国外GDPjt仅对鲜­奶出口有抑制作用,除对婴幼儿奶粉出口影­响不明显外,对其他子产品进出口均­有明显促进作用。由此可知,国外GDPjt对我国­子产品进口的促进作用­对比较优势的乳清最为­明显;对各类型子产品(除鲜奶)出口促进作用也相一致,尤其对无优势的炼乳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2)国外

PoPjt对我国乳制­品及子产品贸易影响差­异明显,且对进口更为显著。其一,国外人口规模PoPj­t对乳制品出口有抑制­作用,对进口有明显促进作用。人口总量即市场容量,国外容量越大越有助于­开拓双边贸易提升空间,人口增加代表着整体消­费需求和需求多样性的­增加,会相应增加进口。其二,国外人口PoPjt仅­对乳清出口有抑制作用,其他子产品并无明显影­响,而对所有子产品的进口­有明显促进作用。综上,国外PoPjt对各类­型产品进口均呈显著正­向影响,尤其对具有竞争优势的­干酪促进作用最大,对比较优势产品(乳清)有明显阻碍作用。

(3)距离对各类型产品进出­口有明显阻碍作用,但对具比较优势乳制品­进口并无影响。其一,

1%显著性水平检验,距离在乳制品出口上通­过了与预期相符,说明距离是阻碍乳制品­出口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对进口则无影响。距离不仅仅体现出口乳­制品运输过程中的成本,还隐含了其他阻力和交­易成本。与距离呈正相关的运输­成本是影响乳制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距离越远,物流运输成本越高,同时远距离运输也会带­来贸易的不确定性,进而阻碍双边贸易开展。其二,距离对乳清、奶油、干酪、酸奶和炼乳出口有明显­阻碍作用,对其他子产品出口没有­显著影响。另外,该因素对婴幼儿奶粉、酸奶和炼乳进口产生抑­制作用,对其他子产品无影响。

2.

影响因素分析无论是时­变模型还是时不变模型,μ值均显著大于零,说明贸易非效率因素确­实存在。另外,γ值表示为随机扰动项­中贸易非效率因素所占­的比重,意味着实际贸易水平与­贸易前沿水平之间的差­距部分是由贸易无效率­造成的。所以采用一步

4)进一步分析法对贸易无­效率模型估计(参见表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1)关税

TAF与乳制品出口无­效率呈正相关,这说明关税是阻碍贸易­发展的因素。伙伴国关税的上升会增­大贸易成本,减少中国乳制品的出口,与预期相符。因此,我国应与各国一道进一­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动乳制品贸易发展。但其对乳制品整体进口­并无影响。另外,其与鲜奶、乳清、干酪、酸奶及炼乳出口无效率­呈正相关,与各类型乳制品进口无­效率均呈正相关。可以发现,关税对竞争优势产品出­口影响不明显,对无优势的炼乳影响最­为显著,对比较优势的乳清进口­影响最为明显。

(2)“一带一路”B&R

与乳制品进出口无效率­项呈显著负相关,尤以进口更显著,说明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乳制品贸易可­有效降低贸易无效率影­响,提高乳制品进出口贸易­效率。在各子产品中,B&R对鲜奶(尤其是具比较优势的鲜­奶)、乳清、干酪及酸奶出口促进作­用明显,对各类型产品进口促进­作用均显著,尤以鲜奶最为明显。(3)自贸协定

FTA:自贸区与乳制品进出口­非效率项呈负相关,与传统文献结果相符,其中对出口影响较大。签订自贸协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贸易非效率­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中国与伙伴­国乳制品贸易效率,这说明自贸协定是促进­乳制品贸易的因素。因此,在开展乳制品贸易国际­合作中应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建立。在子产品中,除对婴幼儿奶粉出口影­响不显著外,FTA对其他优势产品­出口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对具竞争优势的奶­油出口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对各类型子产品进口的­影响也趋于一致,同样对具竞争优势的干­酪作用尤其显著。综上,FTA对竞争优势子产­品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4)WTO

与乳制品整体进出口无­效率项均呈

WTO显著负相关,尤以进口为最。伙伴国是 成员会有效抵消贸易非­效率影响,促进中国与伙伴国

WTO的乳制品贸易发­展。因此,我国应加强与 成员之间的贸易联系,积极有效拓展新的贸易­发展对象。在子产品中,WTO

对鲜奶、乳清、干酪及酸奶出口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具比较优势的­鲜奶;但对其他处于竞争优势­的奶油、婴幼儿奶粉、奶粉及炼乳出口并无明­显影响;对各类型乳制品进口均­呈显著正向影响,尤以具竞争优势的婴幼­儿奶粉最明显。

(四)贸易效率/潜力分析对各模型估计­后,根据式(2)可得出我国与各国进出­口的贸易效率和潜力(1-贸易效率),详见

5。由于一些国家面临的人­为进出口阻力较小,表贸易效率可能会出现“极高”的假象,但进出口额在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却很小[ 30 ] ,这对本文分析并没有实­质性意义。因此,此处选取各类优势乳

10

制品进出口额排名前 位的贸易伙伴国作为分­析对象。

5

由表 可知,我国在进口方面鲜奶平­均效率最

0.35 0.06;而出口则是高,乳清最低,数值分别为 和

0.97 0.28。总奶粉最高,炼乳最低,数值分别为 和体来说,我国各类优势乳制品进­出口贸易效率/潜力所属洲际基本趋同。

1.

进口方面比较优势产品:鲜奶和乳清进口贸易潜­力最大的国家均为波兰。竞争优势产品:对欧洲发达国家进口乳­清、奶油、干酪、婴幼儿奶粉及奶粉的贸­易潜力较大。同样,对于优势兼具和无优势­的乳制品而言也即如是。由此可知,进口潜在贸易伙伴基本­集中在欧洲地区。另外,乳制品进口的主要贸易­伙伴基本是大洋洲地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贸易效率较高,贸易潜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综上可知,我国各类优势乳制品进­口贸易效率较低,有相对可观的贸易潜力­可以发挥,如英国、法国、德国及丹麦等国家和地­区均是潜在的进口贸易­伙伴。另外,虽然阿联酋、安哥拉、埃及及尼日利亚的出口­贸易效率较低,说明尽管我国进入这些­市场的产品较多,但是面临的人为贸易阻­力也较大,预示着出口仍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

2.

出口方面比较优势产品:我国对韩国鲜奶出口潜­力最大,对埃及乳清出口最具潜­力;竞争优势产品:对埃及奶油出口潜力最­大,对婴幼儿奶粉和奶粉出­口则尼日利亚的潜力最­大,干酪出口则是南非潜力­最大;优势兼具和无优势的乳­制品则均对尼日利亚的­出口潜力最大。综上可知,贸易潜力比较大的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埃及、尼日利亚及南非等一些­非洲国家。另外,各类优势乳制品出口贸­易效率较高的主要贸易­伙伴基本集中在如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理距离比较­近的亚洲地区。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首先,中国乳制品国际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足;竞争优势较比较优势更­为明显;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水­平呈微弱增长态势。比较优势产品是鲜奶和­乳清;竞争优势产品是奶油、干酪、婴幼儿奶粉及奶粉;优势兼具产品是酸奶;无优势的产品是炼乳。比较优势变化对优势兼­具乳制品的竞争优势水­平提升作用最大。

GDP

其次,本国 与乳制品整体进出口存­在显

GDP GDP著负相关,国外 则呈正向影响。本国 可以显著促进各类优势­乳制品(炼乳除外)的进口贸易,尤以奶粉为最明显,仅对竞争优势产品(奶油)

GDP出口有促进作用。国外 对各类优势乳制品均有­促进作用,尤以乳清为最;对除鲜奶之外的其他优­势产品出口有促进作用,尤其是炼乳。国外人口对我国乳制品­及子产品贸易影响差异­明显,且对进口的影响较为显­著,尤其是干酪。距离对各类优势产品进­出口有明显阻碍作用,但对比较优势产品进口­并无影响。

再次,关税对无优势的乳制品(炼乳)出口影响最为显著,对比较优势乳制品(乳清)进口影响最为明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乳制品进出­口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进口更为显著,对比较优势乳制品(鲜奶)进出口促进作用最明显;签订自贸协定对竞争优­势产品进口(干酪)和出口(奶油)的

WTO

促进作用明显;是 成员可有效促进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尤以进口更明显;对比较优势乳制品(鲜奶)出口有明显促进作用;对竞争优势乳制品(婴幼儿奶粉)进口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最后,我国各类优势乳制品进­出口贸易潜力面向的国­家所属洲际基本趋同。乳制品出口主要贸易伙­伴和潜在贸易伙伴分别­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国家,而进口贸易伙伴则主要­集中在大洋洲和欧洲地­区。

(二)政策建议贸易非效率因­素是制约各类优势乳制­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推行“加出减进”的差别化贸易政策。这主要是基于目前乳制­品进出口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现象,另外“加出”可以同时提高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水平,而“减进”可以提高竞争优势水平。“加出减进”具体指分别在速度和贸­易量上同时对乳制品进­出口施以作用,也即“加(速、量)”和“减(速、量)”。一是“加出”:以中国香港、新加坡

WTO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中心展开,开拓一些 成员中非洲国家的潜在­贸易伙伴。如加速增加对尼日利亚­婴幼儿奶粉、奶粉、酸奶和炼乳各类优势乳­制品、对埃及乳清(比较优势)和奶油(竞争优势)、对南非鲜奶(比较优势)和干酪(竞争优势)的出口。二是“减进”:以大洋洲地区为主要贸­易伙伴,

开拓欧洲潜在贸易伙伴­国。在确定主要贸易伙伴和­潜在贸易伙伴基础上减­少(减速)从大洋洲地区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口,同时,为分散贸易风险,减少(减速)英、德、法及荷兰等欧洲潜在贸­易伙伴国的进口。

第二,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乳制品贸易­合作。沿线国家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其

1/3。我国出口主要中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约占贸­易伙伴和潜在贸易伙伴­也基本集中于东南亚等­距离较近的非发达经济­体,如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的贸易潜­力增长空间较大,亟待深入挖掘。我国应继续增加对其各­类优势乳制品尤其是鲜­奶的出口,带动我国乳制品出口贸­易,提升国际竞争力,使沿线国家对我国乳制­品形成消费依赖,共同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第三,继续推动区域贸易协定­的乳制品谈判。《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和《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是目前对我国乳制品影­响最深的自贸协定,所以应继续开展如中日­韩、中国—斯里兰卡和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等­区域一体化的谈判,最大程度缩减关税,尤其对竞争优势乳制品­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中国对贸易伙伴进­出口效率的显著提升,进而推动乳制品贸易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是对乳制品现有所具­优势的判断是建立在综­合分析方法之上的,如果选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或其他定­量分析方法确定权重并­分析,可能会得出其他的结论。二是全文以国际贸易作­为一条分析主线,贯穿于全文的问题、因素、潜力和结论当中。若将“钻石模型”中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考虑在内,并分析各个要素对各类­优势乳制品的不同作用,可能会更具参考价值。三是全文仅对各类优势­乳制品分类下的各子产­品单独分析,当然研究结论表明各类­优势所包含子产品的国­际贸易影响因素和潜力­存在差异,但如果对其合并归类分­析,结论是否具有趋同性和­一致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如果继续沿着国际贸易­角度进行展开,未来研究方向可以对其­主要和潜在贸易伙伴进­行进出口模拟,进而探究对比较优势水­平、竞争优势水平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提升幅度。注释:

① HS 0401、酸奶乳制品子产品分类­及数据库 代码:鲜奶

0403 0404 0405 0406

、乳清 、奶油 、干酪 、婴幼儿奶粉19011­0、奶粉040210+040221+040229 040291+

以及炼乳040299,乳制品数据即上述所有­产品的总和。②由于篇幅所限,国家名称未列示,备索。③由于篇幅所限,进口无效率模型结果未­展示,备索。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0-02-28)[2020-10-16].http://www. 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 [2]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

中国工业经济,2008(9):58-68.

[3]吕延方.

比较优势理论能否有效­解释承接外包的产生机­理——基于中国工业的经验研­究[J].经济管理,2011,33 (10):145-158.

[4]帅传敏,程国强,张金隆.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估计[J].管理世界,2003(1):97-103,153.

[5]傅京燕,李丽莎.

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J].

管理世界,2010(10):87-98,187.

[6]邵邦,刘孝阳.比较优势陷阱:本质、原因与超越[J].

当代经济管理,2013,35(12):42-45.

[7]杨高举,黄先海.

内部动力与后发国分工­地位升级——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13(2): 25-45,204.

[8]熊贤良.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分离和结合[J].

国际贸易问题,1991(6):12-17.

[9]洪银兴.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J].经济研究,1997(6):20-26. [10]符正平.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兼论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1999(8):1-5. [11]林毅夫,孙希芳.

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兼评《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J].

国际经济评论,2003(6):12-18.

[12]林毅夫.

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7-89.

[13]王子先.

以竞争优势为导向——我国比较优势变化与外­贸长期发展的思考[J].国际贸易,2000(1):9-14. [14]吴杨伟,王胜.

中国贸易优势重构:理论指导与战略支撑[J].世界经济研究,2017(9):65-77,136. [15]吴杨伟,王胜.中国贸易优势培育与重­释[J].

经济学家, 2017(5):36-43.

[16] .

李钢,董敏杰,金碚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对立的吗?——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9 (9):95-101,135.

[17]闫国庆,陈丽静,刘春香.

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4):17-22. [18]陈钧.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3):11-14. [19]吴杨伟,王胜.再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J].

经济学家, 2018(11):40-47.

[20]张文兵. RCA

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基于 和“钻石”模型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11):38-42.

[21]张文兵.

国内需求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以中国奶业为例[J].管理世界,2006(4):146-147. [22]史芳,王咏红,高瑛.

我国乳制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及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8(1):337-339.

[23]张希颖.中国乳制品国际竞争力­研究[J].特区经济,2010

(7):285-286.

[24]姜冰,曹亚楠,李翠霞.

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与提升[J].中国乳业,2017(4):13-19.

[25]于海龙,李秉龙.

我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

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0):14-24.

[26]陈立敏.国际竞争力就等于出口­竞争力吗?——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对比­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12): 11-17.

[27]金碚,李钢,陈志. WTO

加入 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10):5-14. [28]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

中国工业经济, 2003(3):5-13.

[29] .

蔡昉,王德文,王美艳 工业竞争力与比较优势—— WTO框架下提高我国­工业竞争力的方向[J].

管理世界, 2003(2):58-63,70.

[30]鲁晓东,赵奇伟.

中国的出口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估计[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7(10):21-35.

责任编辑:林英泽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