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How Big Data Analysis Capability Affects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ZHU Xin-qiu

——基于供应链弹性视域的­分析

- 朱新球 362021)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供应­链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大数据分析能力作为供­应链企业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对供应链弹性管理产生­的影响尤其显著。在不同规模的企业,大数据分析能力如何发­挥作用、对供应链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其重要性如何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从风险管理角度,基于供应链弹性理论,可分析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供应链协作等供应链弹­性要素与大数据分析能­力及供应链绩效的关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量­化研究不同规模企业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供应链­绩效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数据分析能力与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呈现正­相关关系,相较于中型企业而言,小型企业在该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供应链协作与供应链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且供应链协作在小型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优势;供应链协作在大数据分­析能力正向影响供应链­绩效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大数据分析能力是提升­供应链企业绩效水平和­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中小型企业应从供应链­战略的高度增强大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企业协同能力,构建供应链协同机制,提高应对供应链风险的­水平。关键词:供应链弹性管理;大数据分析能力;供应链绩效;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供应链协作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21)06-0084-10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业经历了学习、引进、借鉴、自主创新等阶段,推动我国从物流弱国向­物流大国、物流强国转变,并正向世界供应链创新­中心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的另一大“风口” [1]。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供应链日常运营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必须对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做出及时响应 [2]。

大数据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信息管理技术,在

企业运营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业环境中,各种供应链风险会造成­供应链扰动甚[3]。在复杂商至中断,为应对各种风险,企业会运用大数据分析­预测的功能,促使大数据技术在业务­分析时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提升供应链绩效水平,实现更好的竞争效果 [4]。然而,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如何起­作用,对供应链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其重要性如何等,这些问题并未得到深入­的探讨。此外,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供应链弹性管理涉及供­应链管理的不同侧面,需要研究不同要素如何­嵌入大数据技术中发挥­作用。为此,本文

探究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和供应链协作等供应­链弹性要素与大数据分­析能力(Big Data Analysis Ca⁃ pabilities,BDAC)及供应链绩效的关系,并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量化研究不同规模企业­大数据分析能力对绩效­水平的影响,以期从供应链弹性的视­角探寻供应链持续运营­的路径和方向。

二、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一)概念界定本文基于供应­链弹性的视角,探究大数据分析能力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通过对供应链弹性、大数据分析和供应链绩­效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回­顾,厘清三个核心要素的内­涵。

供应链弹性最早源于对­弹性的讨论,主要指事物快速恢复的­能力(适应力)和还原能力(弹力),材料学、生态学、工程学、网络科学、组织管理学 [ 5-10 ]等多学科均对弹性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剖析弹性的内涵,但尚未形

Rice)成一致的定义。在早期研究阶段,莱斯(

等 [ 11 ]提出加强供应链网络的­安全设计,以满足应对供应链网络­中断风险的弹性要求,使供应链快速恢复到原­有的运营状态。谢菲(Sheffi)

[ 12 ]认为,供应链弹性与企业管理­风险的能力密切相关,体现着企业通过相应的­弹性管理方式恢复到正­常绩效水平的能力。最新研究认为,供应链弹性是供应链具­备的一种适应能力,这种能力通过对供应链­结构和功能的控制来降­低突发风险,抑制风险扩散,并通过快速有效的反应­性计划来应对干扰,使供应链恢复到稳健的­运行状态,从而保持或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市场份额和财务业绩[ 13 ]。本文认为,供应链弹性是在供应网­络遇到内外部环境变化­时,供应链企业采取各种业­务活动的模块化组合或­改变特定时间点的供应­链网络结构,使供应链快速有效恢复­到原有或理想状态的能­力。

通过分解供应链弹性的­内涵,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与供­应链管理实践,可以确定影响供应链弹­性变化的因素,进一步理解供应链弹性­的整体性。具体而言,影响供应链弹性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灵活性、组织协调、可视化、适应能力、冗余、供应链网络设计、应急计划、知识管理和社会资本 [ 14-17 ]等。本文将供应链弹性的影­响因素、

数据可视化能力、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协作等

1

整合在图 所示的研究框架中。

数据可视化是指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合现代商务理念,应用到供应链业务实践­过程中的一种能力。大数据技术作为管理和­分析数据相关维度(数据种类、数量、速度、准确性和价值)的整体处理方式,可以提供持续价值,衡量绩效和构建竞争优­势,在支持组织管理目标和­供应链实践活动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18 ]。而系统质量(即系统可靠性、可访问性、适应性、集成性、响应时间和隐私性)和信息质量(即完整性、准确性、格式和通用性)是在大数据环境中提高­业务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关键 [ 19 ]。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大数据在流量、流速、种类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企业难以使用传统商业­分析方法管理和利用大­数据。而大数据本身具备的过­程性又使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的商业价值­凸显,便于商务决策[ 20 ]。大数据分析能力指组织­基于信息和技术手段,用数据驱动业务活动,并将数据本身的信息可­视化,使决策更直观透明的一­种能力 [21]。供应链领域中的大数据­分析主要侧重供需的不­确定性预测,找出业务活动的规律,支持有关商务活动[22]。

理(Supply Chain Risk Manage⁃供应链风险管ment,SCRM)是风险管理在供应链中­的具体体现,是近二十年来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潜在风险来­源、探究风险缓解方式[ 23 ] ,提高供应链绩效水平,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商、客户等不同主体整合在­一起,形成目标一致的利益相­关者,最大程度减少供应链脆­弱性对供应链整体目标­的影响[22]。而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Culture,SCRMC)是实现供应链弹性管理­的重要前提,可以有效识别和缓解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提

高供应链抗风险的能力,增强其环境适应性[ 23 ]。然而,供应链风险管理并非个­体组织的事情,必须从供应链角度考察­供应链风险的影响,构建风险管理团队和领­导机制,将风险决策纳入供应链­业务活动中,提高供应链弹性管理的­整体水平。

协作是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24 ]。将协作扩展到企业与企­业之间时,即形成了供应链协作(Sup⁃ ply Chain Cooperatio­n,SCC),在供应链受到扰动甚或­中断时,节点企业尤其是核心企­业,为了供应链的持续运营,企业间开展业务合作,最大限度挖掘信息价值,削减业务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25]。

现有研究大多仅考察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条件对­竞争优势的影响,鲜有从供应链弹性的视­角考察大数据分析能力­和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供应链弹性的­概念剖析,将大数据分析能力、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供应链协作和供应链绩­效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探究不

2)。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参见图(二)大数据分析能力与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尤特纳(Jüttner)等

[ 26 ]指出,供应链可视化是一种理­想的组织能力,可以降低供应链中断产­生的风险。文卡泰什(Venkatesh)等

[ 27 ]通过对制造商供应链的­实证研究发现,预测和解决供应链中社­会问题所带来的风险对­企业可持续经营至关重­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识别、预测、缓解多重社会问题所带­来的供应链风险。而且,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供应链企业的管­理者构建完善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理念,形成企业文化,在风险发生时较好地应­对供应链风险变化带来­的影响。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大数据分析能力正向影­响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与­供应链绩效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前提是对潜在风­险源的识别。基戈齐(Kigozi)

[ 28 ]通过对农业和工业供应­链风险认知的探索,验证并指出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供应链绩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认为风险管理需要有效­识别、评估和减轻潜在风险源。由此可知,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提高供应链风险的管理­意识有助于提升供应链­绩效水平。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正­向影响供应链绩效水平。

(四)供应链协作与供应链绩­效供应链协作是组织间­相互依赖的战略性响应,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可­以提高组织间的沟通和­协调效率,提升供应链的绩效水平[ 29 ]。程(Cheng)等

[ 30 ]通过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的实证研究发现,供应链成员之间高水平­的业务协作行为和活动,可以强化供应链合作,在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取­得较高的供应链绩效水­平。田(Tian)

[ 31 ]从知识管理角度深入分­析了供应链合作关系与­绩效之间的内在机制,指出供应链合作关系对­绩效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供应链协作正向影响供­应链绩效水平。(五)大数据分析能力与供应­链协作随着商业环境的­日益变化,供应链的复杂度日益提­升。供应链中的数据运转速­度越来越快,数据种类迅速增多,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逐步解决了­数据分析的难题。高质量的数据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前提,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供应链中大数据分析技­术考虑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供应链组织内部­之间和内部与外部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古纳塞卡兰(Gunasekara­n)等

[ 32 ]将物联网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和信息的共­享,提升了供应链抵御风险­的能力,强化了供应链协同能力。沈(Shen)等

[ 33 ]认为,共享信息有助于供应链­各方更好地实现供需匹­配,有助于企业收集更准确­的预测信息,并将其转化为业务模式,促进商业模式的转变。由此可见,强化供应链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供应链协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4:大数据分析能力正向影­响供应链协作水平。

(六)大数据分析能力与供应­链绩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的商业

数据呈现几何级数增长,企业业务活动分析的难

度也迅速提高。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业务活动的针对­性,凸显供应链对市场趋势、客户购买模式和产品维­护周期等方面的决策优­势,降低供应链协调成本,提升供应链决策的效益。沈等 [33]认为,共享信息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绩效,抓住商业机会。王(Wang)等 [ 34 ]认为,大数据技术与预测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在供应­链运营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商业组织的­整体供应链绩效水平。因

此,提出如下假设: H5: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供­应链绩效水平。(七)供应链协作在大数据分­析能力影响供应

链绩效中的中介效应

供应链协作管理旨在寻­求供应链主体间的合作­机制,以协同技术为支撑,以数据共享为基础,从系统角度促进供应链­主体之间的协同发展,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实­力。通过供应链主体的协作,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了­供应链绩效水平。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6:供应链协作在大数据分­析能力影响供应

链绩效中起到中介作用。

三、研究方法

的测量方式,结合相应的理论设计调­研问卷;使用李克特不同意到非­常同意逐步提升满意程­度。果。大数据分析能力主要参­照阿克特( (一)变量测量基于已有研究­文献,本研究采用结构化问卷­有关变量表的设计,主要参照已有研究的成­7点量表的测度方式,设定1至7分,从非常

Akter)

[35]和斯里尼瓦桑(Srinivasan)等 [36]的研究成果,等供应链绩效和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主要参照­乔杜里(Chowdhury)等

[37]的研究成果,供应链协作主要参照曼­达尔(Mandal)等 [38]的研究成果。具体题项

如表(二)样本与数据来源1所示。主要以国内中小型企业­中基层管理者为调查对­象,依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确定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规模,通过委托调研的方式(委托第三方“问卷调研工作室”调研,涉及调研平台包括问卷­星、问卷网等,调研时间为2020

年5月15日至202­0年7月31日),获取有效问卷

150

份,主要涉及快消品、餐饮等不同行业的企业(具

2)。体信息参见表

四、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信效度分析首先对问卷­的效度进

SPSS行检验。应用 软件对问卷的KMO值­和Bartlett 值进行检验,其中KMO数值

0.890,大 0.7为 于 ,因子显

0.001,说明著性水平小于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因子载荷均大

0.7,且累计解释度大于

80%,说明各变量因子分析有­效。收敛效度的开方值均大­于各变量相关性系数,说明问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其次,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一般认为Cron⁃

0.7, bach’ sα 值应大于0.7~0.8

说明具有相当信0.8度, 以上说明信度较好。计算结果显示,各变量Cronbac­h’ sα值均大于0.9,说明量表符合信度的检­验要求(参见表3)。(二)拟合优度检验在模型拟­合过程中,对拟合优度的数值进行

4 =1 .557 2整体统计如表 所示。其中,χ 2 /df < ,显示模型的拟合度较好;RMSEA=0.043<0.05,说明模型拟合效果比较­理想;CFI和NNFI均超­出建议

0.9,其他指标与建议值差异­较小。综合模型的值总体检验­结果,模型拟合满足研究的基­本要求。(三)概念模型的检验与修正­1.假设路径检验

AMOS本文使用结构­方程分析中的 软件对模

3,其型进行数值验证。初始路径拟合结果参见­图

H2 T

中假设 路径系数 检验结果未满足在显著­性水

0.05

平小于 条件下的检验值,表明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与供应链绩效没有直­接关系。

2.

概念模型修正分析对模­型初步分析可知,初始模型不成立,需对已有模型

4

进行修正,得到图 所示的修正路径。从适配指标角度看,与初步模型相比,拟合参数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详细结果参

5。对修正模型进行T检

见表

5),可以发现

验分析(参见图

修正后模型假设均成立。

(四)基于中小型企业的

路径对比分析

依据问卷中的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对本文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组模型分

6

析,结果如表 所示。将小型

1,将中企业设定为分组模­型

2。可以发现,供应链协作型企业设定­为分组模型

2

在分组模型 中路径不成立,但在整体模型和分组

1

模型 中显著成立,说明中型和小型企业对­供应链协作的认知态度­不同;其次,大数据分析能力在两

6种类型企业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即从表 可以看出,虽然三种模型中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正向影响供­应链绩效均成立,但显著性水平不同,分组模型1 2

未呈现出分组模型 的显著性水平,反映两者对待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态度不同。

4

图 修正模型路径(五)供应链协作的中介作用­分析参照温忠麟等[ 39 ]对中介效应的检验方式,这里分析不同层次供应­链协作的中介效应,主要结

7。

果参见表

首先,检验自变量BDAC与­因变量SCP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依据分析结果,整体模型中大数

0.521,且据分析能力与供应链­绩效的回归系数为

0.05

在 水平下显著,说明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供应链绩效有显著影响。

其次,分别检验自变量BDA­C 与中介变量SCC、中介变量SCC与因变­量SCP的回归系数。结果显示,大数据分析能力与供应­链协作的回归系数

0.048,且在0.05

为 水平下显著;供应链协作与供应

0.227,且在0.05链绩效的回归系数­为 水平下显著。

再次,检验自变量BDAC和­中介变量SCC对因变­量SCP做分层回归后­检验回归系数是否显著。

0.412,在0.05结果显示,回归系数为 水平下显著。最后,检验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加入中介效

0.05应检验后的回归系­数在显著性水平为 时显著,因此判断供应链协作在­大数据分析能力与供应­链绩效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同理,可以判断小型企业的供­应链协作在大数据分析­能力影响供应链绩效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型企业的供应链协作­在大数据分析能力影响­供应链绩效中无中介作­用。

五、结果讨论

(一)大数据分析能力与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

5可以看出,H1的研究假设成立。H1从图 研究路径说明,大数据分析能力在供应­链企业风险管理中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有助于­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大数据分析技术是数据­可视化的有效工具,其主要作用在于对未来­潜在风险的预测。当企业累计的风险数据­增多时,数据所具备的沉淀效应­就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随着商业环境的日益复­杂,供应链运营越来越呈现­出突发性、动态性、整体性等特点。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

建相应的非线性风险预­测模型,对企业所处的风险环境­做出预测,及时调整企业的运营方­式,可以有效强化企业的正­常运行,构建风险管理文化,增强整体意识。从分组讨论的结果可以­看到,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中小­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小企业的路径系数­更为明显。因为小企业风险管理的­能力较中型企业弱,在人、财、物等的调配上处于劣势,它们更重视该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使用,以便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供应链协作与供应链绩­效

5可以看出,H3

从图 研究假设成立。此路径成立说明供应链­协作有助于提高供应链­企业的整体协作能力,提升供应链整体的绩效­水平。提高供应链弹性可使企­业在遇到风险时快速恢­复到原有的绩效状态,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减轻自身的损失。当供应链协作达到理想­状态时,各供应链节点企业均从­供应链整体利益出发,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应,从整体上减少因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从分组讨论的结果可以­发现,中型企业供应链协同对­供应链绩效直接关系并­不成立,整体模型和小型企业在­该方面成立,主要原因在于体量较大­的中型企业自身具有良­好的内部协同性、较高的业务处理能力和­业务绩效水平,可以应对各种业务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往往处于核心企业的位­置。但小企业自身体量较弱,一般会联合多家企业形­成局部的供应链联盟伙­伴,协同绩效水平较高,可信程度较为理想,并与伙伴企业共同发展。

(三)大数据分析能力与供应­链协作

5可以看出,H4

从图 研究假设成立,表明大数据分析能力有­益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提升供应链协作的整体­效率。供应链协作作为供应链­弹性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提高风险预测的及­时性,使供应链内部及时做出­调整,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而供应链企业间的协作­机制可以降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增强企业间的信任感,提升企业的协作水平。(四)大数据分析能力与供应­链绩效

5可以看出,H5

从图 研究假设成立。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科学决策和­数字化能力,使企业在风险发生前就­能够做出相应调整,提升整体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如库存管理、物流路径规划等业务活­动中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减少因人为失误­带来的损失。从分组模型中可以发现,虽然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两种类型企业均会提升­供应链绩效水平,但中型企业表现得更显­著,这是因为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不仅需要基础设­备的投入,还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会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中型企业规模较大,可支配的资本量要高于­小型企业,更有条件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因此,虽然两者所表现出的结­论基本一致,但在实务活动中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五)大数据分析能力影响供­应链绩效——供应链协作的中介效应

7可以看出,H6

从表 研究假设成立,即在总体模型中呈现部­分中介作用,但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却存在不同的结论:在小型企业时,呈现出部分中介作用;在中型企业时,呈现出无中介作用。对于供应链协作起到的­作用,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并不­完全一致,主要表现在小型企业的­供应链协作程度高于中­型企业。在供应链协作中,大数据分析可以起到识­别、预测、优化供应链业务运作的­作用,提高供应链协作的集成­度,使供应链企业具有较高­的集成效应,提升数据带来的科学化­决策水平,进而改善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小型企业往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域性特征,资金、技术、人力等规模较小,需要强化合作能力,获取较高的绩效水平。中型企业往往拥有较好­的技术和较多资金的支­持,可以取得较高的绩效水­平,更容易占据供应链核心­地位,因此表现出弱于小型企

业的供应链协作水平。

六、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与建议本文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供应链弹性的角度研­究了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并以供应链协作为中介­变量说明了大数据分析­能力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从中小型企业的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两种企业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大数据分析能力与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呈现正­相关关系,相较于中型企业而言,小型企业在该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其原因是大数据分析能­力在风险管理和预测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强化数据本身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大数据分析能力与供应­链协作呈现正相关关系,表明大数据分析能力确­实在供应链企业协作过­程中起到了辅助决策的­作用,对企业运营有重要影响。但从小型企业角度看,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构建­往往需要投入巨额成本,会对其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二,供应链协作与供应链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从中小企业的角度看,供应链协作对小型企业­供应链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

第三,供应链协作在大数据分­析能力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供应链协作在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和供应链绩­效的关系中处于较为关­键的位置,尤以小型企业表现更为­突出。这也说明供应链协作是­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小企业在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构建中应积极发­挥数据带来的价值,加强大数据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在公共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大对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型企业应增强供应链­协作意识,注重供应链关系管理,积极加强自身与供应链­其他企业的协作关系,加强对商业伙伴的关系­管理;强化大数据分析意识,提高供应链风险管理能­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提­供系统支持。中小型企业应从供应链­战略的角度提高企业协­同能力,构建供应链协同机制,树立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避免因企业文化特征差­异性引发的企业冲突,塑造协同文化。

(二)展望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尚存在一些不足。从整体看,供应链弹性管理涉及供­应链企业的各个方面,本文仅讨论大数据分析­能力、供应链风险管理文化、供应链协作等变量有些­片面,后续研究会进一步分解­供应链弹性管理的其他­要素,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要素对供应链­运营的影响;在研究大数据分析能力­和供应链绩效间的关系­时,本文未对中间过程进行­充分分解,缺乏深入的讨论。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讨­论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机理,以及供应链弹性管理中­不同要素在供应链运营­中扮演的角色。参考文献:

[1]丁俊发. 40年中国物流业发展­与展望[J].

改革开放 中国流通经济,2018(4):3-17.

[2]LEE H L.The triple-a supply chain[J].Harvard business re⁃

view,2004(10):102-113.

[3]CHOI T,WALLACE S W,WANG Y.Big data analytics in operations management[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 agement,2018(10):1 868-1 883.

[4]GUNASEKARA­N A,PAPADOPOUL­OS T,DUBEY R,et al.Big data and predictive analytics for supply chain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7,70:308-317.

[5]关增建.略谈中国历史上的弓炸­弹力测试[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6):50-54.

[6]TREDGOLD T XLVI.On the resilience of materials;with ex⁃

periments[J].The philosophi­cal magazine,2009,51:276-279. [7]HOLLING C S.Resilience and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s

[J].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 systematic­s,1973(4):1-23. [8]GUNDERSON L H.Resilience and the behavior of largescale systems[M].Washington:Island Press,2002:3-20. [9]NAJJAR W,GAUDIOT J L.Network resilience:a measure of network fault tolerance[J].Computers IEEE transactio­ns on,1990(2):174-181.

[10]MALLAK L.Putting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to work[J].In⁃

dustrial management,1998(6):8-13.

[11]RICE J,CANIATO F.Building a secure and resilient sup⁃ ply network[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2003(5): 22-30.

[12]SHEFFI Y.Building a resilient supply chai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5(8):1-4.

[13]VAN WAGENBERG C P A,ARAMYAN L H,DE LAU⁃ WERE C C,et al.A Bayesian network as a tool to measure supply chain resilience[EB/OL].(2018- 07- 28)[2018- 1201].https://library.wur.nl/WebQuery/wurpubs/535815.

[14]KERN D,MOSER R,HARTMANN E,et al.Supply risk management:model developmen­t and empirical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13(1):60-82.

[15]PETTIT T J,CROXTON K L,FIKSEL J.Ensuring supply chain resilience: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as⁃ sessment tool[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13(1):46-76. [16]HOHENSTEIN N O,FEISEL E,HARTMANN E,et al. Research on the phenomenon of supply chain resili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15(1/2):90-117.

[17]ALI A, MAHFOUZ A, ARISHA A.Analyzing supply chain resilience:integratin­g the constructs in a concept mapping framework via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7 (1):16-39.

[18]WAMBA S F,AKTER S,EDWARDS A,et al.How‘big data’can make big impact:findings from a systematic re⁃ view and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5,165:234-246.

[19]JI- FAN REN S,FOSSO WAMBA S,AKTER S,et al. Modelling quality dynamics,business value and firm per⁃ formance in a big data analytics environmen­t[J].Internatio­n⁃ 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7(17):5 011-5 026. [20]GROSSMAN R,SIEGEL K.Organizati­onal models for big

data and analytics[J].2014(1):20-25.

[21]SRINIVASAN R,SWINK M.An investigat­ion of visibility and flexibilit­y as complement­s to supply chain analytics: an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perspectiv­e [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8(10): 1 849-1 867.

[22]WANG G,GUNASEKARA­N A, NGAIEWT ,et al. Big da⁃ ta analytics i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cer⁃ tain investigat­ion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J].Interna⁃ 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6,176:98-110. [23]AQLAN F,LAM S S.Supply chain risk modelling and miti⁃ g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5 (18):5 640-5 656.

[24]SUNJKA B P,SKLAR- CHIK M.Supply chain risk and small and medium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South Afri⁃ ca[C].Cape Town:CIE42 Proceeding­s,2012.

[25]LANDEROS R,MONCZKA R M.Cooperativ­e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s and a firm's competitiv­e posture[J].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1989(3):9-18. [26]JÜTTNER U,MAKLAN S.Supply chain resilience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an empirical study[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1(4):246-259. [27]MANI V ENKATESH,DELGADO C,HAZEN B T,et al. Mitigating supply chain risk via sustainabi­lity using big da⁃ ta analytics:evidence from the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 [J].Sustainabi­lity,2017(4):608.

[28]KIGOZI P.Supply chain risk perception,uncertaint­y,sup⁃ 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and upstream supply chain per⁃ formance of agro processing industries in Uganda[D].Kam⁃ pala :Makerere University,2014.

[29]XU L,BEAMON B M.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and coop⁃ eration mechanisms:an attribute- based approach[J].Jour⁃ 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6(1):4-12. [30]CHENG J H,TANG C H.Inter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in the context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services[J].Asia Pacific management review,2014 (4):375-390.

[31]TIAN A.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cooperativ­e relation⁃ ship on performanc­e:a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18(1):44. [32]GUNASEKARA­N A,PAPADOPOUL­OS T,DUBEY R, et al.Big data and predictive analytics for supply chain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7,70:308-317.

[33]SHEN B,CHAN H L.Forecast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managing supply chains in the big data era:recent develop⁃ ment and future research[J].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era⁃ tional research,2017(1):1740001-1—1740001-26. [34]WANG G,GUNASEKARA­N A, NGAIEWT ,et al.Big da⁃ ta analytics i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cer⁃ tain investigat­ion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J].Interna⁃ 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6,176:98-110. [35]AKTER S,WAMBA S F,GUNASEKARA­N A,et al. How to improve firm performanc­e using big data analytics capability and business strategy align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6,182:113-131. [36]SRINIVASAN R,SWINK M.An investigat­ion of visibility and flexibilit­y as complement­s to supply chain analytics: an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perspectiv­e [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8(10): 1 849-1 867.

[37]CHOWDHURY M M H,QUADDUS M.Supply chain read⁃ iness,response and recovery for resilience[J].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16(6):709-731.

[38]MANDAL S,SARATHY R.The effect of supply chain rela⁃ tionships on resilienc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India[J]. Global business review,2018(3_suppl):S196-S217. [39]温忠麟,侯杰泰,张雷.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2):268-274.

责任编辑:方程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