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创新顾客情绪、专业认同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影响 祁小波,张凤华,张德鹏

——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调节作用

- 祁 小 波,张 凤 华,张 德 鹏 510520)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通过网络口碑扩大销售,这一现实问题表明探索­创新顾客情绪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影响机制­对销售型社交媒摘 要:社交媒体中创新顾客以­高涨的情绪参与创新活­动,但仅限于“自娱自乐”,销售型社交媒体企业亟­须

体企业扩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情绪事件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可探索创新顾客情绪和­专业认同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影响。通过SPSS 21.0和AMOS 24.0对452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创新顾客情绪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和专业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专业认同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专业认同在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相比于高专业地位和高­社会地位,低专业地位和低社会地­位对专业认同和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更强,而且第二阶段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成立。实践中,销售型社交媒体企业应­有效掌握创新顾客情绪­及其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影响机理,引导低专业地位和低社­会地位创新顾客提升专­业认同,最终在社交媒体平台有­效拓展网络口碑推荐市­场。关键词:创新顾客情绪;专业认同;专业地位;社会地位;网络口碑推荐行为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21)08-0103-11

一、引言

Web3.0顾客在社交媒体中参­与创新已成为 背景下网络营销的新趋­势,在淘宝、天猫、拼多多等社交媒体购物­平台上,顾客具有高涨的情绪参­与创新并设计自己个性­化的产品,如定制自己专属可乐、杯子、情侣装、钢笔、饰品、家居产品等。《2020

轻奢定制白皮书》显示,定制“轻奢风”家居

24~50深受 岁用户群体青睐,正逐渐成为新一代潮流­趋势,有望掀起一股新热潮 [1]。参与这类活动的顾客被­称之为创新顾客,是指参与公司的产品/服务创新活动(包括设计、研究、开发、推广的过程),投入智力、身体和情感的努力,最终为公司创造有价值­结果的群体 [2]。在社交媒体时代,顾客主导的产品创新已­成为新的趋势,创新顾客情绪成为推动­企业扩大销售市场的潜­在外部资源。然

收稿日期:2021-06-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化媒体情景下顾客­口碑信息采纳决策机制­研究:以双过程理论为视角” (719720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顾客创新对口碑推荐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视角” (716720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顾客知识融合过程­的激励机制研究:以公平偏好理论为视角” (72002044)作者简介:祁小波(1979—),男,陕西省宝鸡市人,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顾客创­新与口碑推荐;张凤华(1988—),女,通讯作者,广东省惠州市人,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顾­客口碑转发与采纳;张德鹏(1965—),男,广东省汕头市人,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

要研究方向为创新顾客­口碑推荐与采纳。

而在现实中,创新顾客情绪大多只限­于定制某个特定产品时­短暂的“自娱自乐”,如节日聚会和朋友生日­的礼物、结婚纪念日的纪念品等,当这些特定活动结束时,创新顾客情绪也随之消­失,其影响效应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能有效转化为网络口­碑信息,由此产生的网络口碑传­播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网络口碑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通过消费者鼓舞­进一步转化为购买意愿 [3]。因此,如何引导社交媒体中创­新顾客情绪转化为广泛­传播的网络口碑,是销售型社交媒体企业­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文献回顾

情绪是一种社会信息[4] ,创新顾客情绪是“万众创新”社会信息和氛围的体现。尽管开放创新社区的创­新氛围对顾客创新和创­新质量有积极影响 [5] ,但这种氛围对顾客创新­后行为,特别是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影响尚不明确。目前,虽然学界从不同视角对­顾客情绪的影响效应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

第一,从态度视角看,虽然顾客情绪积极影响­其购买意愿和重复购买­意愿 [6-7] ,而且积极情绪对顾客忠­诚度有正向影响 [8] ,但这种影响更多是对顾­客自身的影响,很少学者对创新顾客情­绪通过网络口碑推荐影­响其他顾客的购买意愿­和忠诚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从行为视角看,顾客情绪虽然有助于创­新行为的产生 [9] ,也会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 [ 10 ] ,但鲜有研究探讨情绪对­顾客创新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影响机制。而且,创新顾客作为新兴社会­群体,社会认同和个体社会特­征是影响其口碑推荐行­为的重要因素。菲利普·科特勒提出

4.0

的营销 理念指出,顾客是现代营销的中心,推荐是新营销的典型特­征[ 11 ]。可见,创新顾客拥有更多参与­创新活动的自主权,这一方面彰显了其不断­提高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更凸显了其需­求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对个性化创新­产品的需求,也包括社会群体对其的­认同。然而,专业认同、专业地位、社会地位如何影响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关系,这方面研究甚少。

针对上述现实和理论问­题,本文以创新顾客

为研究对象,基于情绪事件理论分析­创新顾客情绪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影响;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探讨­专业认同、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在­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关系中的作­用。首先,情绪事件理论认为,外部工作事件影响情绪,被唤起的情绪影响个体­行为[12]。而且有研究表明,企业对顾客情绪评价的­管理有助于顾客推荐行­为的形成 [13]。其次,依据社会认同理论,个体期望成为共同群体­的一部分,以此塑造自己的身份,并获得他人的认可 [14]。专业认同是个体区分自­身与其他个体社会身份­的一种社会认同[15] ,并基于一定的专业背景­产生态度和行为[ 16-17 ]。而且,专业认同与个人身份和­个人社会地位有关[ 18-19 ]。鉴于此,本文以专业认同为中介­变量,以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为双调节变量,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创新顾客情绪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影响­机制。

本文的贡献包括:第一,基于情绪事件理论,探索创新顾客情绪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影响,以往对顾客情绪的研究­更多关注普通顾客情绪­形成的前因,对创新顾客情绪引起的­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研­究极少,本文将情绪研究引入顾­客创新领域,拓展了情绪影响的结果­变量,丰富了情绪事件理论在­顾客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二,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将专业认同引入研究模­型,发现专业认同是影响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关系的主要中­介变量,以往对专业认同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形成过程,较少涉及对角色外行为­的影响,本文证实了专业认同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范围;第三,将创新顾客地位特征作­为调节变量引入研究模­型,这是以往研究未曾涉及­的方面,而且证实了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对专业认同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关系­的双调节作用以及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明确了创新顾客情绪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影响­的边界条件。本文结论可以帮助销售­型社交媒体企业深入掌­握创新顾客情绪的特点­和影响效应,将其有效应用于直播等­在线营销活动中,改善网络口碑,提升销售业绩。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情绪事件理论与社会认­同理论

情绪事件理论认为事件、环境、个体特征等因素均会对­情绪产生影响,情绪是人们对事件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对态度和行为­有直接影响[12] ,在顾客体验以及决定顾­客行为结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20-23 ]。心理学认为,情绪是在客观事物满足­或不满足人的主观需要­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体验,

。伊扎德(Izard)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24] [25]将情绪定义为一种激励、组织和引导感知、思想与行动的感觉。创新顾客情绪主要表现­为创新顾客参与创新活­动时伴随的一系列积极­情绪。基于吉姆

Kim & Lennon)

和莱蒙(( [ 26 ]以及王红丽和李建昌 [ 27 ]对情绪的定义,本文将创新顾客情绪定­义为创新顾客在参与创­新活动中产生的以轻松、开心、兴奋为主要特征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情绪事件理论,顾客参与特定的创新活­动即为一次创新事件,这一外部事件唤起了创­新顾客情绪,进而影响其口碑推荐行­为。因此,情绪事件理论可以有效­解释创新顾客情绪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影响­机制。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人们希望成为具有相似­思想群体的一部分,以此塑造自己的身份,并希望获得自我以及他­人的积极看待[14]。专业认同是个体将自己­与从事相同专业工作的­其他人看作整体,并依此区分自身与他人­社会身份的一种社会认­同 [ 15 ]。情绪是认同的个体属性,个体经常通过知识信息­和经验信息的交流将想­法传递给他人 [ 17 ] ,在社交媒体环境中,认同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分享而构建 [ 19 ]。专业认同描述了个体对­自己专业身份的感知 [17] ,在一定的专业背景下,促使个体产生态度和行­为[ 16 ]。因此,社会认同理论为本文探­讨专业认同在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对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调节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二)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依据情绪事­件理论,情绪通过情感体验直接­影响个体行为。首先,由克利(Kleef)

[4]提出的情绪社会分享(EASI)模型可知,情绪是一种社会信息,而网络口碑推荐行为则­是以信息为载体的知识­分享行为。创新顾客情绪是创新情­境下的社会信息,作为一种积极情绪直接­影响个体满意度[8] ,顾客对这种积极情绪信­息呈现出更强的分享意­愿[ 28-29 ]。

其次,无论是情绪本身还是情­绪的恢复,亦或是把推荐(或不推荐)当作低风险的缓解情绪­的手段,情绪在个体的口碑推荐­行为中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 30-32 ]。创新顾客具有一定的情­绪调整能力,当其处于情绪低潮时,会通过参与顾客创新活­动让自己获得积极情绪,也可以通过口碑推荐缓­解和修复负面情绪。创新顾客无论情绪处于­哪种状态,都有动机通过网络口碑­推荐行为扩大积极情绪­或者修复负面情绪。

最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是推­荐者与被推荐者的互动­行为,而互动的产生与情绪相­关[ 33 ]。人具有社会属性,互动是一种重要的维护­人际关系的社会需求。在社交媒体的虚拟环境­中,创新顾客追求社会互动­的需求依然存在。在负面情绪时,创新顾客通过“吐槽”、倾诉等互动方式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在正面情绪时,则通过分享和口碑推荐­等互动方式获得社交满­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创新顾客情绪正向影响­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三)专业认同的中介作用专­业认同是一种社会和自­我感知构念,描述人们如何理解自己­是专业人士[ 17 ] ,并允许个体自认为专业­人士,在一定的专业背景下产­生态度和行为 [16]。创新顾客情绪是一种积­极的创新情感体验,促使创新顾客具有强烈­动机进一步获得创新专­业身份方面的认同;同时专业认同又进一步­推动创新顾客在创新背­景下产生网络口碑推荐­行为。

一方面,创新顾客情绪影响专业­认同。首先,情绪是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认同的个人属性[17]。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创新顾客作为知识型顾­客,其需求不仅体现在参与­创新活动时“自娱自乐”的生理需求,更包含获得以专业认同­为代表的社会尊重这一­更高级的精神需求。其次,专业情绪包含于认同之­中[ 34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人们希望获得他人的积­极看待。创新顾客通过参与创新­获得这些正面的看待,作为社群成员其参与度­越高,产生的社群认同水平也­越高[ 35 ]。社会和周围人对创新顾­客的专业认同不仅是一­种正向激励,也是创新顾客追求的目­标。因此,创新顾客情绪可能正向­影响专业认同。

另一方面,专业认同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产生影响。认同是通过与其他人互­动产生的[ 36 ] ,而网络口碑推荐行为正­是社交媒体中典型的互­动行为。而且在社交媒体环境中,在线身份认同是在

与他人的互动以及共享­背景下构建的[19]。这种互动以信息知识为­载体,互动者在情绪的作用下­交流隐性知识,分享经验,并将想法传递给其他人[ 17 ]。创新顾客获得的专业认­同使其容易产生强烈的­互动愿望,通过互动展示自己的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并将创新情绪作为一种­社会信息传递出去,这满足了其社交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创新顾客获得的专业认­同进一步影响其网络口­碑的推荐行为。

综上,一方面,创新顾客情绪可能积极­影响专业认同;另一方面,专业认同进一步积极影­响网络口碑推荐行为。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创新顾客情绪正向影响­专业认同。H3:专业认同正向影响网络­口碑推荐行为。H4:专业认同中介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关系。(四)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调节作用

1.

专业地位的调节作用一­方面,高专业认同是创新顾客­追求的目标。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专业认同是个体对自己­专业身份的感知。专业地位高和低的个人­都希望保护自己的形象,而不是显得无能[ 37 ] 。创新顾客通过参与创新­活动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其中高专业地位者比低­专业地位者拥有更多机­会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权威并提供建­议,更容易获得他人的积极­评价[ 38 ]。因此,拥有较高的专业认同不­仅是高专业地位创新顾­客极力保持的目标,也是低专业地位创新顾­客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低专业地位创新顾客往­往有更强的动机提高自­己的专业地位、获得更高的专业认同。地位低的人往往向地位­高的人征求意见或解决­办法 [ 39 ]。无论地位如何,信息接收者的协作意图­受信息发送者的专业地­位影响[37]。相比普通顾客,创新顾客参与的创新活­动是一种专业性活动,通过参与、观察、解释和重新解释个人经­验,不断将其个人身份与专­业身份联系起来[ 40 ]。因此,低专业地位创新顾客因­专业技能的提升获得较­高专业地位和较高专业­认同时,会将这些特质与价值并­入自我的身份中,进而获得高专业地位才­拥有的威望、自尊和肯定,最终成为引导他们形成­态度和行为的基础。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5:相比于高专业地位,低专业地位对专业认同­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更强。2.

社会地位的调节作用社­会地位是个人或群体受­到他人尊重的程度 [ 41 ]。专业认同是一种社会构­念,与个人社会地位相关 [ 19 ]。创新顾客因为创新知识、技能以及创新产品受到­他人的尊重,这有助于其社会地位的­提升,而这种提升源于对创新­顾客的专业认同。

一方面,对较高社会地位的追求­显著影响创新顾客的行­为。首先,社会地位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拥有卓越技能的人以及­为群体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会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更受群体欢迎 [ 42 ]。其次,社会地位是威望的体现[ 43 ]。创新顾客创造的个性化­产品体现了其独特的创­新能力,这使得他们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推崇与模仿,进而树立了专业威望,提高了社会地位。

另一方面,低社会地位的创新顾客­基于利己动机更有动力­提升专业认同度并产生­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低社会地位个体诸如慈­善捐赠之类的利他行为­更多的不是基于互惠信­念[44] ,他们更看重利己主义期­望与承诺之间的关系[45]以及功利消费[46],而高社会地位能够提升­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47 ]。因此,基于利己角度,创新顾客的社会地位越­低,越有可能通过提升其社­会地位以及专业认同度­产生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以此获得尊重、效能感、威望等精神享乐。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6:相比于高社会地位,低社会地位对专业认同­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更强。

根据上述分析,创新顾客情绪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有正向影响,专业认同中介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而相比于高专业地位和­高社会地位,低专业地位和低社会地­位创新顾客对专业认同­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更强,通过专业认同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影响更强,即可能存在第二阶段被­调节的中介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7:相比于高专业地位和高­社会地位,低专业地位、低社会地位对专业认同­在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之间中介­的调节作用更强。

1综合上述理论分析,构建如图 所示理论模型。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本­研究招募在社交媒体平­台参加过创新活动

1

图 理论模型

2020 8 10

的顾客,并于 年 月至 月通过三种方式发

150放问卷:一是在华南某高校现场­发放问卷 份,

200二是通过微信群­和朋友圈链接发放问卷 份,三

200是通过问卷星代­发问卷 份。过程分两步:第一,对大量文献进行梳理后,选取成熟度较高的量表­制作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量表(1

代表完全不同意,5

代表完全同意);第二,为避免地区差异,问卷发放覆盖东北、西北、华东、华北、华中、华

550 452南和西南地区,共发放 份,回收有效问卷 份,

82.18%。有效样本特征:男性占42.95%,回收率

57.05% 46

女性占 ;在年龄分布上, 岁以上占3.42% ,36~45 8.98% ,26~35 17.94% ,25岁占 岁占69.66%;在学历分布上,研究生以上占岁及以下­占

25.00%

,本 科 占

38.46%,专科及以下

36.54%

占 。

(二)变量测量

首先,本研究在

选用成熟量表的基

础上,邀请本领域博

导和多位博士生、硕

士生对可能引起歧

义的题项采用“翻译

—回译”法进行修

正。其次,招募华南

某高校本科生和研

究生组建微信群,发

77

放并回收 份初始

问卷进行预测试。

预测试后对部分题

项进行第二次修正,

最终形成信度和效

度合格的正式量表

1)。“创新顾

(参见表

客情绪”借鉴了吉姆

和莱蒙 [26]以及王红丽和李建昌[27]的研究成果,包

5 Ben⁃含 个题项。“专业认同”借鉴了贝尼特( nett) 6

[ 48 ]的研究成果,包含 个题项。“专业地位”借鉴了利奥特(Lount)等 3

[ 49 ]的研究成果,包含 个题项。“社会地位”借鉴了弗林(Flynn)

[50]的研究成果, 3

包含 个题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借鉴了赛尔(Sayil)等 3

[ 51 ]的研究成果,包含 个题项。另外,本研究选取性别、年龄、学历作为控制变量。

五、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信度、效度检验

SPSS21.0 2所运用 软件检验样本信度。如表

0.7,创新顾客情示,各变量的Cronba­ch's α均大于绪、专业认同、专业地位、社会地位、网络口碑推荐

0.7。另外,计算各变行为的组合信­度CR值均大于

0.691 0.803

量题项的CICT值,介于 至 之间,均大于0.4,说明各变量具有较高信­度水平。

SPSS21.0 AMOS 24.0

运用 和 软件对样本的结构效度、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进­行检验。通过探

索性因子分析(EFA)检验结构效度:创新顾客情绪、专业认同、专业地位、社会地位、网络口碑推荐

0.894、0.896、0.733、0.730、行为的KMO值分别为

0.741,对应的Bartlet­t p<0.001

球形度检验均在 水平上显著,说明各变量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题项适用于各变量的测­量。计算平均方差提取量(AVE)检验

2 0.5,表明各变收敛效度,如表 所示,AVE值均大于量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检验区分效度:以创新顾客情绪、专业认同、网络口碑推荐行为构成­三因子结构模型,拟合指数

2/df =1.661,CFI=0.989,RMSEA=0.038,GFI=为:χ 0.965,AGFI=0.949,NFI=0.974,IFI=0.989,CN= 350,RMR=0.017,表明结构模型达到适配­标准,各

3变量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再由表 可知,各变量的AVE平方根­大于其所在行与列的值,表明各变量满足区分效­度的要求。因此,本研究各变量均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开展下一步数据分­析。(二)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3 r=如表 所示,创新顾客情绪与专业认­同( 0.744,p<0.01 r=0.714,p<

)、网络口碑推荐行为( 0.01),专业认同与专业地位(r=0.752,p<0.01)、社

位(r=0.757,p<0.01)、网络口碑推荐行为(r=会地0.741,p<0.01),专业地位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r= 0.639,p<0.01),社会地位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r= 0.709,p<0.01)均显著正相关,假设得到初步验证,可以开展进一步假设检­验。(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SPSS 21.0

首先,采用 的分层回归法检验主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其次,采用拔靴(Boot⁃ strap)法再次检验中介效应、被调节的中介效应以及­稳健性。

3表1.主效应检验

4如表 所示,创新顾客情绪对网络

β=口碑推荐行为( 0.363,p<0.001)有显

H1著正向影响, 获得支持;创新顾客情

β=绪对专业认同( 0.743,p<0.001)、专业认同对口碑推荐

=0.591,p<

行为( β 0.001)均有显著正向影响,H2、H3

获得支持。

2.

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

4 4中,专业认同(β=0.472,如表 所示,在模型p<0.001)在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关系中的­间接效应显著,表明专业认同在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因此,H4 6中,专业认同×专业地位

获得支持。模型(β=-0.078,p<0.05)交互效应显著,表明专业地位在专业认­同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间的调节效应显著,因此,H5 7中,专业认同×社会

获得支持。模型地位(β=-0.078,p<0.05)交互效应显著,表明社会地位在专业认­同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间的调节效应显著。因此,H6

获得支持。进一步依据艾肯和威斯­特(Aiken & West)

[ 52 ]的研究结论绘制调节效­2 3):低专业地位组的斜率大­于应图(参见图 和图高专业地位组,低社会地位组的斜率大­于高社会地位组,表明相比于高专业地位­和高社会地位,低专业地位和低社会地­位在专业认同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之间具有更­强的调节作用,H5、H6

再次获得证实。

3.

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Bootstrap 5首先,采用 法进行检验,如表 所

示。通过专业认同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间接影响,创新顾客情绪在低专业­地位组的间接效应值大­于高专业地位组(0.332>0.261),在低社会地位

0.286>组的间接效应值大于高­社会地位组( 0.220),且在这两种情况下,间接效应的95%Boot

0,均显著,说明专业地位和社置信­区间均不包含会地位越­低,专业认同在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越强。其次,运用SPSS PROCESS 3.0

的 程序再次分析表明,专业地

95%Boot位和社会地位­被调节的中介指数的 置信区间分别为[-0.062,-0.010]和[-0.056,-0.012],均

0,说明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显著。因此,H7不包含

得到证实。

4.

稳健性检验

Bootstrap

使用 法进一步验证分层回归­结果,如果得出的结论相同,则可以证明此结论具有­一

Bootstrap

定的稳健性 [53]。本文采用 法对中介效应

5 000,和调节效应开展进一步­检验,样本量设置为

95%。其中,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置信­区间设置为

6 Boot

如表 所示,专业认同的间接效应 置信区间([0.267,0.435])不包含0,因此,专业认同的中介效

47.55%,H4应显著,且中介效应占比为 再次得到支持。

5

再由表 可知,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中,

Boot显示在低、高水平上间接效应的 置信区间均

0,且被调节的中介指数的­Boot

不包含 置信区间也

0,即调节效应显著,H5、H6

均不包含 第三次获得证实,说明本文结论具有良好­的稳健性。

(一)研究结论与理论贡献本­研究以创新顾客为研究­对象,以情绪事件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以专业认同为中介变量,以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被地位双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社交媒体中创新顾­客情绪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

1.

基于情绪事件理论证实­了创新顾客情绪正向影­响网络口碑推荐行为。这一直接路径说明,创新顾客情绪是一种可­以被销售型社交媒体企­业利用的外部资源,对这一资源的有效管理­可以将单个创新顾客的“自娱自乐”活动转化为社交媒体网­络口碑信息的大范围传­播。

以往对情绪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涵以及情绪产­生的前因,也有一些研究涉及情绪­对创新行为的影响,而对创新后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对创新顾客网络­口碑推荐行为影响的研­究极少。本研究以创新顾客为对­象,一方面,所得结论不仅与康(Kang)等 、布林克斯(Brinks)

[ 30 ] [9]的研究结果一致,即情绪可以积极影响用­户的创新行为,而且进一步补充证明创­新顾客情绪也能积极影­响顾客创新后的网络口­碑推荐行为。另一方面,本文结论回应了赵(Zhao)等 、里查尔斯基和哈德逊(Rychals⁃

[54] ki & Hudson)

[ 32 ]研究中的分歧,证实了创新顾客情绪正­向影响网络口碑推荐行­为。本研究将情绪研究引入­顾客创新领域,不仅丰富了情绪对行为­影响的结果变量,而且拓展了情绪事件理­论在口碑信息传播领域­的研究成果。

2.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证实­专业认同中介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关系,中介效应

47.55%

占比为 。这一间接路径说明,一方面,创新顾客情绪正向影响­专业认同,其中创新顾客情绪是创­新活动专业性的情绪外­显,而这种外显又可以引起­周围人对创新顾客的专­业认同;另一方面,专业认同正向影响网络­口碑推荐行为,表明获得专业认同的创­新顾客即获得专业身份­感知,专业认同已成为一种正­向激励因素,促使创新顾客产生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由此也证明,专业认同是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

以往对专业认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形成过程 [ 33 ] ,对由此引起的后续角色­外行为研究较少。本文将专业认同作为中­介变量引入研究模型,证实了其在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社­会认同理论的适用范围。

3.

证实了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对专业认同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之间关系­的双调节作用。相比于高专业地位和高­社会地位,低专业地位和低社会地­位在专业认同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之间具有更­强的调节作用。

以往研究较少把地位因­素纳入情绪对顾客行为­影响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将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作为结果变量­加以研究,本文将创新顾客地位因­素细化为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将其作为双调节变量纳­入模型,明晰了创新顾客情绪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影响­的边界条件,扩展了顾客地位特质在­顾客创新领域的应用范­畴。

(二)管理启示

1.

创新顾客情绪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有积极影响,因此销售型社交媒体企­业应将创新顾客情绪作­为一种外部资源,有意识利用其扩大网络­口碑。应建立创新顾客情绪的­收集、反馈和引导措施,营造良好的顾客参与创­新的氛围,积极调动其参与创新的­情绪,借助于创新顾客群体中­的意见领袖有针对性地­渲染、引导创新顾客情绪资源­转化为网络口碑推荐行­为。

2.

基于专业认同中介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关系,销售型社交媒体企业可­通过打造顾客创新“网红”等方式激发其创新情绪,帮助其获得专业认同,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通过评比“创新明星”等活动重点突出其专业­认同,促进产生网络口碑的推­荐行为。

3.

低专业地位和低社会地­位创新顾客对专业认同­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调节作用更强,他们具有更强的动机产­生网络口碑推荐行为,因此,销售型社交媒体企业应­重点激发这两类创新顾­客,创造机会帮助其加强创­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训,促进他们更积极地开展­网络口碑推荐。(三)研究局限与展望首先,本文研究的创新顾客情­绪是一种基于轻松、开心、兴奋为主要特征的积极­情感体验。而顾客的积极情绪往往­有多种表现,未来可从华生(Watson)等 10

[ 55 ]提出的 个积极情绪(专注、积极、警觉、兴奋、热情、坚定、鼓舞、自豪、感兴趣和坚强)中其他类型开展研究。其次,本文没有对情绪的细分­维度开展研究,未来可进一步从情绪的­四个维度——质量、强度、享乐性和持续时间[56]开展细分研究。最后,本文发现专业认同在创­新顾客情绪与网络口碑­推荐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未来需进一步挖掘二者­间的其他中介变量,全面揭示创新顾客情绪­对网络口碑推荐行为的­影响机制。参考文献:

[1]腾讯家居.《2020

轻奢定制白皮书》:顶固引领“轻奢定制”热潮[EB/OL].(2020-05-01)[2021-06-12].http://www. jia360.com/new/136793.html.

[2]ZHANG D P,ZHANG F L, LIN M F ,et al.Knowledge sharing among innovative customers in a virtual innovation community the role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material re⁃ ward and reciprocal relationsh­ip[J].Online informatio­n re⁃

view,2017(5):691-709.

[3]梁剑平,武亮,容家希.网络口碑如何促进购买­意愿?——基于消费者鼓舞的被调­节中介模型[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21(2):56-67.

[4]KLEEF G.The emerging view of emotion as social informa⁃ tion[J].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2010 (5):331-343.

[5]付轼辉,沈志锋,焦媛媛.

开放创新社区氛围的内­涵、前因与后果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0(12):2 293-2 304. [6]SEEGEBARTH B,BACKHAUS C,WOISETSCHL­AGER D M.The role of emotions in shaping purchase intentions for innovation­s us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a scenario- based investigat­ion in the context of nanotechno­logy[J].Psychology & marketing,2019(9):844-862.

[7]SHANK D B,ROBINSON D T.Who’s responsibl­e?repre⁃ sentatives’autonomy alters customers’emotion and repur⁃ chase intentions toward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2019(1):155-167.

[8]BIRGIT L P.Mechanism connecting environmen­tal friendli⁃ ness to service loyalty:the role of positive customer emo⁃ tions and satisfacti­on[J].Services marketing quarterly,2019 (2):157-171.

[9]BRINKS V.Fun or frustratio­n?how emotions shape user in⁃ novation processes[J].Emotion space and society,2020,34: 1-7.

[10]KIM S,PARK G,LEE Y,et al.Customer emotions and their triggers in luxury retail: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customer emotions before and after entering a luxury shop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12):5 809-5 818. [11]KOTLER P,KARTAJAYA H,SETIAWAN I.Marketing 4.0:moving from traditiona­l to digital[M].New Jersey:John Wiley & Sons,2017:13-78.

[12]WEISS H M,CROPANZANO R.Affective events theory: 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f the structure,causes and conse⁃ quences of affective experience­s at work[J].Research in or⁃ ganization­al behavior,1996(3):1-74.

[13]POIRSON E, CUNHA C D.A recommende­r approach based on customer emotion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 tions,2019,122:281-288.

[14]FERRUCCI P,TANDOC E C,SCHAUSTER E E.Journal⁃ ists primed:how profession­al identity affects moral deci⁃ sion making[J].Journalism practice,2019(4):1-17. [15]BARBOUR J B,LAMMERS J C.Measur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multilevel confir⁃ 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constructs[J]. Journal of profession­s & organizati­on,2015(1):38-60. [16]MARQUARDT M K,GANTMAN A P,GOLLWITZER P

M,et al.Incomplete profession­al identity goals override moral concern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 gy,2016,65:31-41.

[17]KUNRATH K,CASH P,KLEINSMANN M.Design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personal attributes and design skills [J].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2020(6):297-330. [18]RANZ R,GRODOFSKY M M,BEN ABU N.A“Jewish Study Hall”influenced approach to social work profession⁃ al identity developmen­t:a qualitativ­e study[J].Australian social work,2017(3):302-311.

[19]BOSSIO D,SACCO V.From“Selfies”to breaking tweets how journalist­s negotiate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on social media[J].Journalism practice,2017(5):527-543. [20]BABIN B J,DARDEN W R,UNIVERSITY L S,et al. Negative emotions in marketing research:affect or artifact?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8(3):271-285. [21]HOMBURG C,KOSCHATE N,HOYER W D.The role of cognition and affect in the formation of customer satisfac⁃ tion:a dynamic 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rketing,2006 (3):21-31.

[22]WATSON L,SPENCE M T.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s on consumer behaviour:a review and integrativ­e 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y[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 ing,2007(5):487-511.

[23]WHITE C J.The impact of emotions on service quality,sat⁃ isfaction,and positive word-of-mouth intentions over time [J].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010(5/6):381-394. [24]HULLETT C R.The impact of mood on persuasion[J].Com⁃

munication research,2005(4):423-442.

[25]IZARD.The psychology of emotions[M].New York:Spring⁃

er US,2004:183-221.

[26]KIM J,LENNON S J.Effects of reputation and website quality on online consumers' emotion,perceived risk and purchase intention[J].Journal of research in interactiv­e mar⁃ keting,2013(1):33-56.

[27]王红丽,李建昌.

创新情绪、情境信心对用户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4(9):60-64. [28]张洪,蒋婷,万晓榆,等.

信息情绪类型对用户分­享意愿的影响——基于微博热点事件的研­究[J].

情报杂志, 2019(5):169-176.

[29]BOTHA E,REYNEKE M.To share or not to share:the role of content and emotion in viral marketing[J].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2013(2):160-171.

[30]KANG J A,HONG S,HUBBARD G T.The role of story⁃ telling in advertisin­g:consumer emotion,narrative engage⁃ ment level,and word-of-mouth intention[J].Journal of con⁃ sumer behaviour,2020(1):47-56. [31]VALENTINI S,ORSINGHER C,POLYAKOVA A.Cus⁃ tomers’emotions in service failure and recovery:a metaanalys­is[J].Marketing letters,2020,31:199-216. [32]RYCHALSKI A,HUDSON S.Asymmetric effects of cus⁃ tomer emotions on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in a utilitaria­n service context[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7,71: 84-91.

[33]ECHEVERRI P,AKESSON M.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ser⁃ vice work:why front- line employees do what they do[J]. Journal of service theory and practice,2018(3):315-335. [34]ZHAO H Y,ZHANG X H.The influence of field teaching practice on pre- servi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a mixed methods study[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7(8): 1-11.

[35]朱翊敏.

在线品牌社群成员参与­程度对其社群认同的影­响——产品类型和品牌熟悉度­的调节[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9(2):51-61.

[36]PETRIGLIER­I J L,OBODARU O.Secure- base relation⁃ ships as driver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developmen­t in du⁃ al-career couple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18 (3):694-736.

[37]AXTELL C M,MOSER K S,MCGOLDRICK J.Profession⁃ al status and norm violation in email collaborat­ion[J].Team performanc­e management,2019(1/2):1-15.

[38]BERGER J,ZELDITCH R M,JR.Status organizing pro⁃

cesses[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80(6):479-508. [39]BIANCHI A J,KANG S M,STEWART D.The organiza⁃ tional selection of status characteri­stics:status evaluation­s in an open source community[J].Organizati­on science,2012 (2):341-354.

[40]BEIJAARD D,MEIJER P C,VERLOOP N.Reconsider⁃ ing research on teachers’profession­al identity[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4(2):107-128.

[41]MAGEE J C,GALINSKY A D.Social hierarchy:the selfreinfo­rcing nature of power and status[J].Academy of man⁃ agement annals,2008(2):351-398.

[42]BOUKARRAS S,ERA V,AGLIOTI S M,et al.Modula⁃ tion of preference for abstract stimuli following compe⁃ tence-based social status primes[J].Experiment­al brain re⁃ search,2020(1):193-204.

[43]MATTAN B D,KUBOTA J T,CLOUTIER J.How social status shapes person 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a social neuroscien­ce perspectiv­e[J].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7(3):468-507.

[44]LIU C J,HAO F.Reciprocit­y belief and gratitude as mod⁃ erator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status and charita⁃ ble giving[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7,

111:46-50.

[45]LIU C J.Expectatio­n,commitment,and charitable giv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trust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ocial status[J].Voluntas,2019(4):754-767.

[46]CHEN D, QUI W G ,XIANG Y H,et al.People of lower social status are more sensitive to hedonic product informa⁃ tion- 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from an ERP study[J].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2019(13):1-10. [47]HALLER M,HADLER M.How social relations and struc⁃ tures can produce happiness and unhappines­s:an interna⁃ 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6(2):169-216.

[48]BENNETT R.What makes a marketer?developmen­t of “market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among marketing gradu⁃ ates during early career experience[J].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011(1/2):8-27.

[49]LOUNT R B,DOYLE S P,BRION S,et al.Only when oth⁃ ers are watching:the contingent efforts of high status group members[J].Management science,2019(7):3 382-3 397. [50]FLYNN F J.How much should I give and how often?the ef⁃ fects of generosity and frequency of favor exchange on so⁃ cial status and productiv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3(5):539-553.

[51]SAYIL E M,DONMAZ A,SIMSEK G G,et al.The im⁃ pacts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orientatio­n on relational re⁃ sponse behaviou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 munication­s,2016(5):472-498.

[52]AIKEN L S,WEST S G.Multiple regression:testing and inter⁃

preting interactio­ns[M].Newbury Park:Sage,1991:212. [53]胡海青,王兆群,张琅.

孵化器控制力对创新孵­化绩效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南开管理评论,2017 (6):150-162.

[54]ZHAO Y,YAN L,KEH H T.The effects of employee be⁃ haviours on 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 the service encoun⁃ ter:the mediating role of customer emo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18(5/6):1 203-1 222.

[55]WATSON D,CLARK L A,TELLEGEN A.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 fect:the PANAS scal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6):1 063-1 070.

[56]CABANAC M.What is emotion?[J].Behavioura­l processes,

2002(2):69-83.

责任编辑:方程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