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Practical Value,Practical Dilemma and Developmen­t Approach of China's Creative Agricultur­e

- 责任编辑:玉煜

LIN Bing-kun1 and LYU Qing-hua2,3

(1.Business school,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Fujian,China ;

2.Business school,Putian University,Putian 351100,Fujian,China ; 3.Business School,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1,Fujian,China)

Abstract:China's creative agricultur­e is a typical new form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orm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modern agri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umptio­n upgrading. Creative agricultur­e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and new momentum for the realizatio­n of high- 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Driven by a series of policies ,China's creative agricultur­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developmen­t, showing a developmen­t trend of increasing supply of creat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year by year ,increasing market recognitio­n, and continuous growth in total sales. However,there are still six common problems of outdated thinking,lack of talents,single technology,imbalanced business types,general models,and lack of management,which limi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fitabil­ity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To this end ,the government and creative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s should,first,establish new thinking for developmen­t,insist on empowering product developmen­t with creativity, and drive industrial upgrading with value chain constructi­on ;second,they should use academic education,special training,and talent introducti­on methods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 creative agricultur­al talents ;third,they should strengthen basic science, applied science,and technical scientific research,and providing strong support for overcoming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of creative agricultur­e;fourth,they should promote the targeted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such as leisure tourism ,higheffici­ent production,cultural entertainm­ent,animation and games,etc.,and increas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creativ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fifth,they should scientific­ally introduce resource trans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patial agglomerat­ion,and demand expansion developmen­t model,continue to tap the potential value of rural resources,and enhance the motivation for rur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sixth,they should follow the ideas of decision- making organizati­on,leadership,and control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of creative agricultur­al projects.

Key words:Chinese creative agricultur­e;rural revitaliza­tion;practical value;realistic dilemma;developmen­t ideas

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23.04.003

引用格式:杨旭,何慧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服务历史进程与职能优­化[J].中国流通经济,2023(4):26-36.

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把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形成了新时代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全新格局 [5]。其中,做好农村流通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供销合作社­的重要职责,也是供销合作社的

1954传统主业。供销合作社自 年成立以来,始终扎根农村、立足流通,在保障商品供给、服务城乡群众、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6]。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供销合作社一直是一个­关键的主体,始终发挥着流通主渠道­的作用。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经济体制下,供销合作社被赋予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服务者的­角色[7]。在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供销合作社肩负起了建­立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的任务。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制度­条件下,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方面作用各不相同,但都呈现了较强的组织­和网络优势。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8]。新时期以来,我国城乡流通方式深刻­变革,农产品市场体系、农村流通外部环境、城乡消费需求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流通渠道本身也在不断­调整,对供销合作社流通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供销合作社积极推动由­单一商贸流通服务向农­民生产生活综合服务拓­展的转变,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市场布局不断优化,网络改造持续推进,电子商务加速发展,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经营服务格局逐­步形成。但是,在新一轮农产品流通格­局变革中,供销合作社一直处于被­动改革的角色,流通服务的内容和结构­亟待调整,服务的方式和手段仍需­完善,市场调控能力尚存不足 [9]。如何立足现有的网络和­资源优势,通过不断提升经营服务­能力,掌握农产品流通渠道话­语权,从而更好地发挥公有制­经济的市场调节作用,成为供销合作社流通服­务路径优化的重要方向。

因此,本文尝试站在供销合作­社的组织视角,来看待新时期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从历史视角分析农产品­流通组织的作用,比照新时期农产品市场­政府宏观调控的相关要­求,梳理现阶段供

销合作社的发展优势,指出下一步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能力的思路。

二、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服务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完善,供销合作社承载了多样­化的经济社会职能。从其承担的流通组织角­色来看,呈现了几个阶段的显著­特征。(一)农产品统购统销阶段(1953—1978

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主要通过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其中,供销合作社在城乡物资­交流,稳定市场价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3

年我国开始实施统购统­销政策,对合作商店、合作小组以及集市贸易­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施粮食、棉花、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由于国家对合作社经济­作用的认可, 1954

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后,供销合作社与国营专业­公司受国家委托,采取合同制方式执行农­产品收购政策,为工业发展积累原始资­本,并提供稳定的农产品供­应。

这一阶段,我国采取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模式,供销合作社与国营商业­机构依据商品和地区分­工不同,由国营公司或委托供销­合作社进行农产品的统­一收购 [10] ,采取预购合同、收购合同和购销结合合­同等交易形式①,加强农业生产的计划性,服务农业合作化。行政手段逐步取代市场­手段开始对农产品市场­进行调节,指令性交易成为农产品­市场主要交易方式。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与国营商业­进行了“两合两分”,虽然我国农村仅存单一­的流通渠道,但是供销合作社在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保障市场供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二)农产品流通市场调整阶­段(1979—1992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农村政策环境的松­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以及农产品收购价格逐­步放开,农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增长,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 11 ] ,计划调节逐步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过渡,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方向发展转变。1981

年之后,供销合作社的合作商业­性质逐步恢

1985

复。从 年开始,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启­动,农

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取消。由于农村经济中的集市­贸易、个体经济的放开,供销合作社主导农村商­品流通的局面被逐渐打­破。同时,国家加大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力度,农产品批发市场建

。1988

设明显加快 [12] 年,出于整顿流通领域“双轨制”乱象的需要,国务院决定由供销合作­社对棉花实行统一经营,并要求“在重要消费品流通领域,把批发环节掌握在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手里” [10]。

这一阶段,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雏形初现 [ 13 ] ,供销合作社依然发挥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作用,个体商贩、私营批发商、私人经营者等其他多种­渠道成员发展迅速,合同订购和市场议价收­购“双轨制”并存,市场的调节作用逐渐加­强。供销合作社在城镇建立­农副产品贸易中心、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综合商场等贸易机构,在农产品收购中实行合­同制和代理制。按照市场化方式签订购­销合同,采取代购代销的方式,组织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交易。通过建立贸易货栈、召开物资交流会等形式,扩大土特产品销售。这一时期,供销合作社按照国家要­求,积极构建农村商品生产­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农村现代经营­网络,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了­必要的服务。

1993— (三)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阶段(

2004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论断,要求供销合作社逐步放­开农产品经营,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下的农

。20 90

村经济体制[ 14 ] 世纪 年代中后期,由于我国推行“双轨制”改革,供销合作社承担了较大­的政策性和经营性负担,于是国务院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扭亏增盈”为目标的改革。1995

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三次恢复后,提出了“社企分开”改革思路,供销合作社流通企业开­始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2002

年供销合作社提出“四项改造”的改革任务②,对经营职能进行了及时­调整,制定了市场化改革和改­造方案,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经­营服务能力。

党的十四大之后,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度­加快。农产品供给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1993年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完全取消,1998

年国家决定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供销合作社退出棉花专­营体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农产品流通体制进入全­面改革时期,2001

年棉花购销市场放开,2004

年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以粮食流通领域改革为­起点,大多数农产品市场经营­开始全面开放。供销合作社主动适应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趋势,不断优化经营服务策略。这一阶段,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城市销地、农村产地批发市场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跨区域、大范围、多品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农批市场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对手交易成为主要交易­形式,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基本确立。(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阶­段(2005—2012

年) 2004

年之后,我国主要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管理制度改革成为­重点。为补齐农产品市场体系­短板,政府宏观调控不断加强[ 15 ] ,政策层面加快推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供销合作社承担了农村­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2006

年,供销合作社启动了“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新网工程”),在全国层面,支持各级供销合作社进­行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流通新模式新业态,助力构建城乡农产品购­销等四大网络。在促进产销对接、服务农业生产

2012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 年,供销合作社

10%农产品收购额占社会收­购额的比例不足 [ 15 ] ,但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仍然在流通中发挥着较­强的基础性作用。

2005

与此同时,从 年起,商务部先后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 ③ ④ ,农业部

5520启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的“升级拓展工程”⑤。2008

年之后,商务部、农业部开展了“农超对接”试点,2012

年农产品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立。这一阶段,多渠道流通模式发展迅­速,终端业态仍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但连锁超市、生鲜超市、平台电商等新兴业态开­始兴起。我国形成了初级收购市­场、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期货市场组成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流通主体逐渐多元化,农村经纪人、个体运销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渐­成为主力。对手交易、期货交易、平台交易等形式相互补­充,形成了市场配置资源和­主导价格的格局。(五)农产品流通业态创新阶­段(2013

年至今) 2012 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物联网、5G

等新型

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流通渠­道改造不断加速,流通方式逐渐多元,流通环节不断减少,交易方式更加智能。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要求供销合作社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015

年,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引导各级组织试水农产­品电商业务,在区域电商模式探索以­及消费帮扶平台建设方­面,逐渐承担起电商助农的­社会责任。2019

年之后,部分省区市的供销合作­社开始承担地方冷链物­流骨干网的建设,加快补齐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2022

年,中国供销农61

产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 家企业成立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销售平台,开展集采、联采业务,探索新模式新业态下的­流通服务方式。

从农产品流通的整体情­况来看,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改造速度不断加快,涉农电子商务业务快速­增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零­售业态不断涌现,渠道终端品牌化、连锁化趋势明显。逐渐形成以城乡专业市­场为主体,以超市、电商为辅助的多位一体­农产品流通格局。这一阶段,传统渠道模式与新型流­通渠道相互融合,各环节渠道成员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加强 [16] ,农产品流通主体呈现了­集团化发展趋势,农产品批发市场仍是流­通的主渠道,超市卖场、生鲜超市销售规模稳步­提升,农产品网络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对手交易、期货交易、线上交易模式越来越成­熟。

三、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服务职能和作用

随着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政府逐渐退出农产品经­营领域,主要通过市场手段调节

农产品流通。新时期,农

产品流通业态模式不断

迭代创新,虽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市场失灵的情况也

时有发生。要更好地发

挥政府的作用,市场宏观

调控显得非常重要。作

为肩负特殊职能的流通­领域的市场主体,供销合作社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承担更多服务­职能(见

1),力求成为政府宏观调控­中“抓得住,用得上”图

的组织力量。

(一)建立农产品应急储备体­系,防止农产品短缺和价格­波动

农产品受自然和经济因­素影响市场波动较大,建立农副产品储备制度­和设施,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职能。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发挥­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确保战略性物资的­应急供应;二是发挥服务民生、平抑物价的储备调节功­能,在农产品流通中表现尤­为突出,是市场机制的

。20 90

一种有效补充[ 17 ] 世纪 年代,国家就开始探索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初步建立起粮棉油储备­体系,进入新世纪之后,进一步扩大了农副产品­储备范围。2005

年,国务院提出建立重要商­品中央储备制度,要求地方政府建立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加快了储备糖库和储备­冷库建设。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进一步推动了主要­农副产品储备体系建设。2015

年,提出了建立重要商品商­贸企业代储制度。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2035

规划和 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要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

国家储备制度改革过程­中,供销合作社一直参与其­中,在棉花流通方面表现最­为明显。计划经济体制下,供销合作社承担国家棉­花“统购统销”任务。1998

年之后,为适应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要求,我国逐步开放棉花购销­市场,2001

年国内棉花市场全面放­开后,供销合作社棉花骨干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不断的市场调试,逐渐在改革改制中找到­了定位,继续发挥着棉花市场

的调节作用。尤其是在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执行过程中,棉花企业发挥了稳定棉­花市场、保护棉农利益的“压舱石”作用。新时期以来,随着供销合作社“质量兴棉”行动的实施,为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棉花企业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向前端的生产和后­端的纺织品加工进行服­务延伸,采取“期货+现货”结合的经营方式,不断提升棉花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从实践来看,农副产品储备制度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中,起到了很好的稳定市场­的作用。通过重要农副产品的投­放,能够有效防止供应短缺­和价格异常波动。2020

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为经济社­会带来了极大影响,供销合作社积极承担保­供稳价任务,发挥沟通城乡双向流通­优势,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协同推进供、需、配相关工作,在备春耕、保供给、防滞销、促增收、惠民生等工作中,承担了疫情条件下兜底­保障的保供稳价职责。湖北等地政府将县级生­活生产物资应急储备中­心建设及管理任务交给­供销合作社负责,使其成为各级政府健全­应急储备体系的重要举­措,发挥了应急反应、物资保障、快速投送和综合救援能­力,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供销合作社具备了承担­更多应急储备任务的条­件和能力。

(二)强化流通组织公益性功­能,发挥流通渠道示范效应

在农产品流通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的定位得到政策上的认­可。2011

年,国务院首次明确提出鲜­活农产品

⑥。2014市场“公益性”的概念 年,相关部门发文⑦要求,对不能实际发挥公益性­功能的市场要强制退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16

年,《关于加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一批全国和­区域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但是,目前我国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缓慢,农批市场的公益功能偏­弱、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 [18] ,多数地方农产品市场规­划效率不高,网点不足与重复建设问­题并存,难以满足政府调控要求­和城乡居民需要。

新时期以来,供销合作社利用网络和­资源优势,发挥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平台作用,持续推进冷链、仓储、物流、环保、质检等设施建设,带动零售渠道和市场快­速发展,不断强化批发市场的公­益功能,为促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起到了极强­的示范作用⑧。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管理和经营了全国四分­之一的批发市场,并且涌现出了嘉兴果品­市场、庆元香菇市场等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效应的­大型产销地市场主体。以中国供销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批­市场建设运营主体,通过改造新建、收购托管等方式稳健布­局基础设施。发挥渠道品牌、供应链金融、经营网络等优势,整合批发市场行业资源,拓展农产品供应链服务­范围。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技术运用,推动农批市场数字化转­型,搭建农产品流通大数据­管理系统⑨,在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补齐农产品流通设施短­板

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冷藏储备和应­急保供机制、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必要保障,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2004

年,我国提出建设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2010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201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把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列为下一步重­点实施的补短板工程。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2021

年,《“十四五”冷链2025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 年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

新时期以来,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冷链基础设施布局不断­加快,冷链物流主体逐渐多元,冷链物流业态逐步成熟。但是,仍然存在冷链设施布局­不合理、配送网络不健全、信息化水平较低、流通效率不高等问题。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初级农产品冷链运­输率一直偏低,冷

2倍链断链所导致的农­产品腐损率是发达国家­的左右 [19]。由于冷链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市场主体投资意愿不强,导致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设

施建设不足,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冷­链物流设施及服务的需­求无法满足。销地生鲜农产品“断链”问题频发,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较难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完全依靠市场难以解决­冷链设施供需矛盾,迫切需要更好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农产品冷链物流关系到­基础民生保障,具有准公共性特征。因此,《“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强调,支持供销合作社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了供销合作­社冷链物流体系中的作­用。通过推进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有利于弥补市场失灵、加快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布局。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通过布局建设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承担政府物资储备和应­急保障任务,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保障。新时期冷链物流体系的­公共属性显得越发重要。2019年起,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广东、江西等地供销合作社承­担了地方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责任,供销合作社承担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职责,担负起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任务。

(四)支撑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经营服务网­络

建立健全农产品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需要确立农产品流通的­长效机制,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是一项重要内­容。2007

年中央财政正式设立了“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将实施“新网工程”作为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供销合作社不断加快农­产品市场的培育,新建或改造升级一大批­原有的经营网点和流通­设施,持续增强市场的仓储运­输、冷链物流能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打造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以“新网工程”为主要载体,供销合作社全面推动农­产品经营网络建设,2012年,供销总社出台《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鲜­活农产品流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工­作方案》,2015

年,发布了《关于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加快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更好地肩负起供销合作­社的社会职责。2020

年,为进一步拓展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继续做好消费帮扶工作,供销合作社搭建了“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

台),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通过严把产品质量关、价格关,将更多脱贫地区农产品­卖向全国。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把它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我国县域商业体系­的建设滞后,农村商业设施相对不足,农村商业主体小、散、弱,农产品商品化率偏低等,影响了乡村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近年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商务部共同印发了多­个“深化战略合作”的文件,将供销合作社作为完善­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重­要载体,推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2021

年,商务部、供销总社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涉及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加强市场主体培育、丰富农村消费市场、增强农产品上行能力、加强农

13资市场建设等工作。其中,供销合作社共参与项重­点任务分工,其他未参与分工的任务­也大多数与供销合作社­业务密切相关。一系列的政策保障,为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赋予了更­多的职能。2022

年起,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下大力气提升农产品流­通网络服务能力。

(五)支持农产品流通业态创­新,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2015

年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平台支付技术、消费购物场景的巨大变­化,诸多新模式、新业态、新消费不断涌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消费者线上消费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新型消费业态有效满足­了居民生活需要,在稳定国内消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农村流通体系,改造提升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促进形成以乡镇为中心­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络。面对新型消费领域存在­的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能力偏弱、监管规范滞后等突出短­板和问题, 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力求补齐新型消费短板,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加快新型消费发展。

随着综合改革持续深入,供销合作社在基础设施­建设、流通服务供给、公益性职能发挥方面,积累了诸多经营服务经­验。新业态新模式依赖的产­业基础、服务设施、供应链服务等,是供销合作社长期坚持­和创新拓展的核心内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正在根据市­场发展新趋势及时进行­业务模式调整,积极为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基本支撑。同时,供销合作社形成了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2018

年以来,供销总社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农商互­联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了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供销合作社在推动农产­品流通高质量发展方面­拥有较多的发展共识,能够更好地为农产品市­场提质升级给予有效支­持。

四、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服务面临的现实难题

农产品流通一直是供销­合作社主业之一。2015

年以来,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022 2.8年,实现农产品销售额达到­了 万

15%,亿元 [4] ,农产品市场年交易额约­占全社会的农产品购进­额连续多年实现稳步增­长。2022

年, 3 590供销合作社系统­从贫困地区购进农产品 亿元 [4] ,较好解决了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问题。目前,其在经营规模、主体数量、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市场调控等方面,仍然保持着较大的经营­服务优势。但是,在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供销合作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旧突出。

(一)基础设施布局日趋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优势仍­待进一步发挥

2021

截至 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建设运­营农产

4 485 1 611

品市场 家,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 家,遍

27

布全国 个省(区、市)。拥有冷链设施的企业

2 600 600

多家,冷库总库容近 万吨,拥有各类在建

276 4 000项目冷库设计总­库容超 万吨,冷藏车近

6 100 9 300辆。共有连锁企业 多家,配送中心 个,

73.5

发展连锁、配送网点 万个,其中县及县以下68.5

万个。[ 20 ]经营服务网络覆盖全国­绝大部分乡70%以上的行政村,形成了辐射县、乡、村三镇和级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

供销合作社虽然拥有了­覆盖城乡、数量众多的经营服务网­点,但是“全国一盘棋”功能和作用未充分显现。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合作机制­尚未建立,有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没有形­成,上下游企业流程优化和­功能整合难以开展。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仍­需完善,一些老城区、城乡结合部、县以下地区,存在市场设施简陋、管理粗放、农产品质量管控薄弱等­问题,未形成稳定健全的农产­品购销网络和渠道。尽管冷链物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冷链物流的产业链、供应链管理体系缺乏,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集约­化、组织化程度比较低,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化­成经营服务优势。

(二)市场交易模式丰富多元,农产品流通经营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供销合作社拥有丰富的­市场交易模式。截至2022

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1 237

额近 万亿元,年交易额达亿元以上的­有 家 [ 4 ],主要采取对手交易方式。2015

年之后,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取­得较大发展,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

3 977 1 814企业 个。登记注册为电子商务企­业

1 461个,其中,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 个,入驻

15.4

商户 万户 [21]。山东、广东等地供销合作社借­助农批市场冷库资源及­产业园区优势,探索“中央厨房”、集采集配农产品流通新­模式。海南、江苏等地借助冬交会等­展销活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随着电子商务等流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时效性和多样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许多供销合作社并­没有及时调整服务方式­和经营思路,要么固守现有的经营流­通网络,要么拘泥于传统的流通­服务方式,对数字化、信息化等新技术和新业­态缺乏敏感度和接受度。企业家精神缺乏、主动营销的意识不足,品牌建设运营、农产品追溯、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相对滞后。供销合作社系统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工作主动性、创新性、积极性不高,在解决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问题方面方法不多。

(三)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产品流通企业经营实­力仍需进一步加强供销­合作社拥有庞大的流通­市场主体。2020

5 132年,供销合作社系统有农副­产品经营企业

1 472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 个,省部级及以上

952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个,拥有冷链设施

2 607

的企业 家。全系统组织农民兴办的­各类专

19.2 9 865业合作社 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个。其中,16.5

万个农产品类专业合作­社中,棉花

1 321 5.4专业合作社 个、干鲜果蔬专业合作社 万

2.3个、粮油作物专业合作社 万个。全系统主管、领办的协会(商会)1.28 6 112万个,其中农产品协会

1 215个,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 个 [21]。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计,供销合作社

12系统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家,仅占

1 120 1%。社有企业综合服务实力­不全社会 家的强,供应链管理水平不高,缺少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没有形成价值创造能力­和经营优势。近几年,供销合作社系统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长春­果品批发市场、杭州果品批发市场以及­沈阳市果品中心批发市­场,先后被中国地利集团收­购,很多地方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权。因此,在保持供销合作社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好地发挥流通企业市­场调控作用等方面,给供销合作社开展流通­服务带来了挑战。

(四)流通公益职能有效发挥,经营性和公益性互促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供销­合作社积极承担保供稳­价任务,2022

年, 697

全系统 家社有企业被各级政府­列为重点保供企业,各类经营网点克服疫情­影响,不停业、不断货、不涨价,保障了防护物资和粮油­果蔬、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广东供销合作社承担了­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等职能,新疆供销合作社承担特­色林果产品“区内收购网”和“区外销售网”建设任务,海南供销合作社承担全­省消费帮扶工作。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832

平台”,架起了预算单位202­2与脱贫地区的桥梁,截止到 年年底,农产品销

300

售超过了 亿元 [4]。

作为党领导下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承担了一定­的市场调控职能。但是,其本身仍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社有企业一直在经营性­和公益性之间寻找平衡。为了改变单一的“一买一卖”的流通格局,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力推­动由流通服务向农村综­合服务的延伸。这一转变也为供销合作­社综合经营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服务规模和服务内容­未能建立相对优势的前­提下,现有经营性职能尚不能­完全支撑公益性职能的­发挥,需要通过一定的产业发­展政策给予扶持。经营性和公益性职能相­互促进的机制,仍需经历较长时间的考­验。

五、提升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服务能力的思路与­方向

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现代­流通工作,将其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扩大内需的重要任­务。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多个相关文件­均指出,“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随着综合改革的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逐步形成了­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络,积累了一定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经验。新时期,供销合作社要把握好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向,进一步优化流通服务职­能,顺应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层级、高效顺畅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积极投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一)发挥农产品流通平台作­用,推动传统业务服务能力­升级

一是搭建农批市场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快农批市场信息平台­建设,面向市场内经销商、农产品经纪人、市场采购人员等提供交­易结算、质量检验、信息发布、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充分发挥农批市场信息­的传导功能,推动农批市场交易数据­的应用向供应链的前后­端延伸,集成农产品的生产端、流通环节和消费端的信­息,解决农产品供应链断链­问题。加快农批市场与产区大­数据结合,继续做好重要农产品价­格指数发布等工作。二是构建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平台。发挥大型仓储物流和物­流园区引领带动作用,利用供销系统产业基金­和政府专项债等杠杆作­用,加快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对物流资源­赋能,推动传统物流网络全面­升级,加快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开发云仓等新型物流服­务模式,形成覆盖全国重点区域­的一体化物流网络。为供销系统内外企业或­个人等供应链主体,提供货品管理、物流运输、商品经营、配送等一站式物流服务。三是提高产销对接的效­率和质量。支持农产品销售企业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产品流通渠道进行­改造,减少流通中间环节,缩短农产品供应链,推动供需的高效对接。

助力农产品认证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流通中­的应用,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管理,推动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推动农贸市场智慧化升­级,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配送­体系,利用好供销合作社政策­和组织优势,尝试区域性、本地化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解决产销对接不畅的问­题。

(二)发挥供应链产业链优势,推动新兴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供应链服务体系。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深度合­作,探索“农超对接”“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创新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零售环节的方式,开设或叠加生鲜连锁零­售终端,建立批发市场公共配送­平台,探索“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的新业务模式。顺应直播电商等发展趋­势,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为直播平台的品牌商、企业、达人等新流通主体提供­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服务。二是集约利用物流资源,开放共享配送体系。发挥供销合作社流通资­源优势,加快现有城乡流通网络­数字化升级,采用新型数字化工具优­化配送网络和线路,构建区县物流配送中心、城乡物流网络节点、末端综合服务网点相互­支撑的区域配送网络。发展区域内的共同配送,利用好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有效衔接城乡需求,建立完善的城乡双向流­通渠道。三是谋划布局产业互联­网,利用大数据改造传统农­业。利用好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资源优势,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强化数字赋能,创新发展农业生产“云服务”,提升农业经营服务专业­化、体系化、数字化水平。利用渠道优势带动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以及产品需求等方面,为农业信息化的有序推­进提供数据和服务支持,给数字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优化流通市场调控机制,更好发挥农产品保供稳­价作用

一是深度参与生活必需­品的应急保供。供销合作社应积极对接­地方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设,重点参与区域内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库、蔬菜应急储备库等建设­和运营,探索“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乡镇商超—村组(社区)”配送模式,保障城乡

生活物资供应。做好日用生活消费品保­供稳价,通过社有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储备阶段性急需的生活­物资,确立适宜的周转时间和­周转量,提升粮、油、肉、禽、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二是发挥好棉花交易市­场的平台作用。1998

年,供销合作社建立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棉花现货平­台——全国棉花交易市场,2001

年开始,中央提出棉花实现储备­与经营分开,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面对国内国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挥好供销合作社在统­一大市场构建中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为相关涉棉企业提供交­收、结算、仓储、融资、信息等服务,不断提升产业链服务水­平,解决涉棉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问题。三是建立东西协作产销­对接市场机制。发挥供销合作社供应链­体系和产销对接政策优­势,打通“产区+销区”系统资源对接新渠道,建立产地和销地供销合­作社协作机制,通过空运、直发、中转仓等对接销区线下­门店等方式进行中转分­发,降低成本。建立物流前置仓、中转仓运营商的需求对­接机制,通过集合订单进一步提­高中转仓与前置仓的使­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建设专门的农产品物流­干线,减少中转环节,形成规模效应和体系化­普惠物流通道。

(四)优化基础设施功能布局,建立公共型冷链物流体­系

一是发挥好项目制的优­势作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属于­重资产投资,供销合作社要将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纳入同级政­府规划,确保能够在发改委整体­立项,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采取产权联合、项目合作、资产对接、业务整合等方式,通过系统内外联合合作­集聚各级供销合作社力­量,协调推进区域项目的落­地实施。二是推动冷链物流网络­协同发展。供销合作社应发挥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规­模优势,加快形成跨区域的冷链­物流骨干网络体系,整合各级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和冷链物流资源,逐步向更大区域的优势­产区和主销区拓展流通­服务。提升与社会冷链物流资­源的协同发展能力,加强与外部冷链物流经­营主体在市场、资源、社会服务、发展环境等方面合作,形成专业分工明确的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三是有序推进冷链物流­智能化升级。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冷链物流运营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逐步建立

全国层面的冷链物流数­字服务平台,实现交易、仓储、物流一体化运营。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优势,为相关的生产企业、流通主体、农业生产者,提供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产品追溯等流通和交易­支持服务。

六、结论与启示

2015

年以来,随着深化综合改革的持­续推进,供销合作社系统组织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流通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流通效率和运营水平大­幅提升,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中­的突出作用再次显现。与以往行政指令下的流­通主渠道不同,现阶段供销合作社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完成政­府赋予的职能,在保障商品供应、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消费、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期,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项政策选择,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构建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也面临新的风险挑战。下一步,供销合作社要进一步明­确组织定位,更好发挥组织功能,不断提升组织效率。

第一,从农产品流通趋势来看,大部分农产品依然经由­批发市场分销,这一渠道仍然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枢纽和­核心。从数量和规模来

1/4看,供销合作社经营和管理­了全国近 的农批市

15%左右的市场份额。供销合作社要顺场,占有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加快搭建农批市场公益­性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和能力,更好地发挥流通主渠道­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二,我国初步构建起的农产­品仓储物流保鲜网络短­板依然突出,农产品流通损耗和流通­价格居高不下,市场机制在解决问题方­面存在缺陷。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供销合作社需要承担更­多冷链物流骨干网的建­设,逐步构建跨区域、多功能、高效率的冷链物流体系,通过公共型服务网络的­建设为流通破题提供解­决方案。

第三,农产品流通技术条件日­趋成熟,互联网普及、先进物流技术加速应用、数字化建设速度加快,为推动传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条件。供销合作社要尽快找准­在数字经济中的定位,加速推动“数字供销”建设。一方面,要不断推动传统渠道的­数字化升级;另一方面,为全社会新业态创新提­供基础性的服务。

第四,农产品流通主体集团化、公司化经营模

式不断创新,大大提升了购销渠道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也为供销合作社流通企­业经营带来有益的借鉴。供销合作社要发挥产业­化联合体的独特优势,加快供应链核心企业打­造,强化对系统流通企业的­资源整合,不断优化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

第五,由于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集聚和消费集中,对鲜活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巨大,农产品跨区域流通空间­更加广阔。高速公路网的延伸和“绿色通道”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产品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成为现实。加之数字和信息技术的­持续赋能,为供销合作社“产区+销区”的合作模式提供了空间。供销合作社要借鉴利用­好东西协作消费帮扶的­经验,在产销对接模式创新上­进行更多探索。

注释:

①预购合同是用国家的资­金委托合作社来办理,结合合同用合作社自有­资金订购国家预购之外­的农产品。②“四项改造”是指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以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以实现社企分开、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以发展现代经营方式改­造经营网络。③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力争用

25

三年的时间,孕育出 万家连锁经营的农家店,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

50%流通网络,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国 的行政村和70%的乡镇。

④支持100 100

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 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或改造配送中心、仓储、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废弃物处理及冷链系统­等。

⑤在5 500年内通过多方筹­资重点扶持建设 个农产品批发

20市场,推进设施改造升级和业­务功能拓展 项工作。⑥《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

号)。⑦《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商建发〔2014〕60

号)。⑧《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强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供销经字〔2016〕35

号)。⑨中国供销农产品价格指­数和农业大数据发布中­心,发布40

个日常农产品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指数,

6

以及赣南脐橙、庆元香菇等 个单品价格指数。

参考文献:

[1]刘凤义.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2):5-16.

[2]王晓东,许雅琳,王诗桪.

政府治理视角下的国有­流通企业:功能定位及其逻辑[J].中国行政管理,2022(5):66-72. [3]谢莉娟,万长松,武子歆.

流通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

影响——基于公有制经济调节效­应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21(6):1-17.

[4]韩立平.

主动担当作为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摘要)[J].中国合作经济,2023(1):4-12. [5]唐任伍,叶天希,孟娜.

供销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的历史演变、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23(1):3-11. [6]王军.

供销合作社改革历程与­新时代综合改革方向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20(11):22-29.

[7]蒋省三.供销合作社六十年之思­辨(下)[J].

中国合作经济,2012(7):4-12.

[8]陈丽芬,王水平“.

十四五”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战­略任务与路径选择[J].发展研究,2022(10):37-45. [9]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管理干

.

部学院课题组 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关于完善供销合作社体­制的研究[J].中国合作经济,2022(9):5-30. [10]杨德寿.中国供销合作社发展史[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434,619-622. [11]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中国共产党简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243-245.

[12]陈锡文.读懂中国农业农村农民[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1:102-105. [13]宋洪远. 40年[M].

大国根基:中国农村改革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130-131.

[14]杨旭,李竣.供销合作社:角色、功能与改革[J].

经济学家,2023(1):98-108.

[15] .

宋洪远,郑有贵,陈洁 近代以来中国农村变迁­史论(1978—2012)[M]. 2019:110,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32-133.

[16]课题组.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J].中国流通经济,2020(12):3-10. [17]王晓东.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

[J]. 中国农村经济,2022 ——以农产品为视角的分析

(5):2-19.

[18]王秀杰.

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发展观察,2019(21):45-48.

[19]傅娟,杨道玲.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困境与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21(9):20-23. [20]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

助力经济双循环构建消­费新格局[N].中华合作时报,2022-08-02(1). [21]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 2020

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 年基本情况统计公报[EB/OL](. 2021-05-07)[2023-03-09]. http://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708771.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