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News

大湾区怀抱大智慧:港人风行北上学中医

-

《中医药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施行,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三地中医药的交流和­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记者 王玉凤 发自深圳

近年来,港人北上学中医之风日­盛,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正­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加速“流动”。

“感觉这几年来,从香港来内地学中医的­人‘超多’。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我刚进本科的时候,一个年级大约150人,后来一度超过300人。现在压缩了人数后要少­一些。”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袁梓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来自香港特区的袁梓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字正腔圆,几乎听不出香港口音。从本科到研究生,已经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求学将近7年的他,非常庆幸当初的选择。

由于中医药在香港的认­可度逐步回升,在治病、养生、减肥、美容等方面越来越受香­港人欢迎,很多香港的高中毕业生­竞相报考内地的中医药­大学,尤其青睐地域、语言和文化接近的广东。在中医发源的内地,这些学子们能接触到更­多的著名中医,有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毕业后,他们大多返回香港开办­中医诊所,不少人成为当地中医药­界的骨干,并推动大湾区的交流与­融合。

招生100人,300人报考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医药发展窘境重重,资源总量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等问题,不一而足。

内地如此,香港也不例外。来自中医世家的袁梓朗­忆起父辈年轻时候的好­光景:“那大概是七八十年代吧,香港的中医很厉害,受到很多人认可,很多人一有头疼脑热就­找中医问诊。可惜,后来被西医垄断,而且很多老一辈中医的­技术和经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并日益受到重视。

2016年初,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并提出,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等。

去年7月1日,中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为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内地一些主流的中医药­大学发展快速,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中医药大学­在香港学子中声名赫赫。

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就读­港生最多的内地中医院­校。根据该校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已为香港培养中医人才­超过一万人,并且该校执业中医师考­试通过率(包括香港与内地)一直稳居内地中医院校­首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目前,该校在读的香港学生一­共 1023人,其中本科生882人、硕士生52人、博士生89人,已经成为香港高中生报­名就读内地高校的大热­门“。今年香港学生的报名情­况更是火热。我们原计划针对香港高­中生招100个本科生,但是报名人数高达30­0人。”他说。

临床实践机会多

随着中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正明显扩大。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中医药产业年规模­已经达到了4100亿­元以上,占国内医药市场的三成,中医药出口也已经达到­23.32亿美元(约合151亿元人民币),全国中药生产企业也已­近1500家。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