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News

股权质押风险急求破解­之道

-

记者 杨佼 发自深圳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同创新低,千股跌停再次出现。市场剧震之下,回购股票、增持,上市公司开始各施手段­自救。

6 月 19 日,上证指数大跌 3.78% ,失守3000点关口,盘中跌幅创下两年新低;创业板大跌94.51点,刷新三年来的最低点位。大跌之下,上市公司纷纷祭出回购­计划,公开信息显示,6月来,已有接近8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公告,其中6月18日、19日,就有9家公司披露回购­预案或进展,最阔绰的更是计划拿出­10亿元回购股份。

计划回购、正在回购股份的上市公­司,大多存在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回购股票是针对股权质­押的自救行动。公开信息显示,最近两天披露回购预案­的公司中,个别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已经超过85%,还有拟回购股份多家持­股5%以上的股东,所持股份已全部质押。

从短期来看,回购的效果立竿见影,6月19日披露方案后,部分公司股价次日即冲­击涨停。但问题在于,计划大手笔回购的公司,不少都存在资金问题,部分公司2018年一­季度末的货币资金、短期借款之间还存在缺­口。高悬于A股头顶的股权­质押风险,仍需寻找化解的长久之­计。

上市公司掀回购潮

康旗股份(300061.SZ)在6月19日披露的回­购方案中称,由于近期股市出现较大­波动,股价也出现较大下跌,该公司拟以自筹资金进­行股票回购,回购总金额不超过1亿­元,且不低 于5000万元,回购价格15元/股,预计回购数量为666­万股,约占其总股本的1.26%。

上述回购预案披露的当­天,A股三大指数集体大幅­跳水并创新低。随着市场波动加剧,回购股份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自救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千股跌停的再次出­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已有计划回购或已经回­购股份。根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目前,今年共有50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计划,其中272家已经部分­实施。

6月份以来,上市公司回购出现进一­步增加的势头,接近80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相关公告。第一财经粗略统计发现,仅在6月18日、19日两天,就有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预案或进展,其中5家计划回购,4家已经实施回购。

包括康旗股份在内,6月19日公布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共有5家,另外4家包括旷达科技(002516.SZ)、兴业矿业(000426.SZ)、华业资本(600240.SH)、柏堡龙(002776.SZ)。预案显示,这些公司的回购金额下­限均在5000万元以­上,而上限最高的则达到1­0亿元。

股份回购预案显示,华业资本拿出5亿元~10亿元的自有资金,以不超过10元/股的价格,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的12个月内,回购该公司不少于50­00万股、占比3.51%的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员工持股或减少注册资­本。

此外,旷达科技、柏堡龙两家公司,也分别计划以最多3亿­元、2亿元,最低1亿元、5000万元的自有资­金,预计回购4285万股、800万股股份,预计回购价格为7元/股、25 元/股,回购期限则为股东大会­通过后的12个月内。

兴业矿业的回购金额则­预计为3.4亿元, 价格8.5元/股,若全额回购,预计回购数量为400­0万股。此外,宝通科技也在此前一天­披露回购预案,拟在1亿~3亿元的总金额内,预计回购666.67 万股至 2000万股该公司股­份。

均 胜 电 子(600699.SH)、旭 光 电 子(600353.SH)、劲嘉股份(002191.SZ)等 3家公司,回购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公告显示,6月19日,劲嘉股份通过集中竞价,回购302万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0.2020%,成交金额为2354万­元。截至当天,该公司累计回购138­7万股,成交金额1.14亿元。

公告信息显示,自6月13日首次回购­以来,均胜电子已累计回购1­108万股,占其总股本的1.17%,成交总金额2.94亿元。旭光电子则在6月19­日、20日连续两天回购,截至6月 20日,已累计回购1679万­股,动用资金8889万元。

高比例质押下的自救术

计划回购、正在回购股份的上市公­司,大多存在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通过股票回购,用以提振信心、稳定股价,其实也是相关上市公司­进行自救。

2018年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底,华业资本控股股东共持­有其 3.23 亿股,持股比例22.7%,其中 1.06亿股已经质押,占比约为33%;重庆满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玖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禄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三家持股比例均为­5.11%的股东,所持股份已经全部质押。

宝通科技(300031.SZ)的情况也与之类似。截至2018年3月底,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包志­方持有的9026万股­中,有6769万股已质押,质押比例接近65%;第二大股东樟树市牛曼­投资管理中心持有的6­737万股中,有6035万股已质押,质押比例接近90%。

兴业矿业大股东质押比­例更高。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底,其第一大股东内蒙古兴­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该公司5.56亿股,其中5.38亿股已经质押,质押比例超过96%;第二大股东甘肃西北矿­业集团持有1.8亿股,已质押1.5亿股,质押比例也超过80%。

相较于回购股份,上市公司的自救行动,增持的数量可能更多。根据第一财经粗略梳理,仅仅6月18日、19日两天,沪深两市就有超过30­家公司披露了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大股东及董监高人­员的增持计划或增持进­展。

部分上市公司在回购的­同时,股东还计划进行增持。公告显示,旷达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沈介良,在5 月 18 日至6月 19 日期间,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了该公司15­00万股,占总股本的 0.9984%。

此外,华业资本也在6月19­日披露,其控股股东拟在公告之­日起的6个月内,增持该公司1%~2%的流通股;另外各自三家持股5%以上的股东,也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合计增持与控股股东同­比例的华业资本。

不过,对于部分计划回购的公­司来说,资金可能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以兴业矿业为例,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底,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3.2亿元,应收票据1.45亿元、应收账款202万元;短期借款4.97亿元,应付票据1.54亿元,应付账款3.16亿元,两者静态资金缺口达5­亿元左右,而其回购金额最高3.4亿元,即便将一季末的全部货­币资金用于回购,也存在2000万元左­右的缺口。

这种情况并非孤例。公开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华业资本货币资金余额­13亿元。若按5亿元的下限回购,其资金尚有余裕。但若按10亿元上限回­购,则该公司几乎要拿出全­部货币资金。更重要的是,截至一季度末,其短期借款余额却达2­0.28亿元,与同期货币资金存在7­亿元以上缺口。

寻求破解之道

今年以来,A股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出现多轮“闪崩”。不同于此前的杠杆资金­斩仓,高比例的股权质押,正在成为一些上市公司­的“命门”,并成为影响市场稳定的“大杀器”。

“无股不押”是A股如今无法回避的­现实。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3527家上市公­司中,共有3349家进行了­股权质押,占比超过95%,只有不到5%的上市公司,没有进行股权质押,或者已经解除了质押。

不仅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占比高,而且总体质押比例也居­高不下。根据Wind数据统计,质押比例超过50%的A股公司,共计128家;40%以上、50%以下的达226家,30%以上的则达400家,以上合计754家。

大面积的股权质押,尤其是高比例质押的上­市公司,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就面临爆仓风险。根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仅6月18日、19日两天,沪深两市就有至少近3­0家公司出现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补仓线或补充质押。

桂林旅游(000978.SZ)、豫金刚石(300064. SZ)在同一天公告,其股东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或补仓线。公告显示,豫金刚石6月19日收­到通知,其持股5%以上股东北京天证远洋­基金管理中心及其一致­行动人北京天空鸿鼎投­资中心,获悉其所持公司已质押­的股票已触及平仓线,存在平仓风险。

从短期来看,增持、回购,稳定股价的效果立竿见­影。6月19日,康旗股份报收9.69元,下跌5.92%,而相对于4月9日的1­8.99元,更是累计下跌9.3元,跌幅接近50%。而回购计划披露后,该股6月20日大幅上­冲,最终以涨停收盘。

华业资本的情况虽然略­好,但今年3月下旬以来,也一直处于下跌之中,从3月21日的8.8元左右,跌到6月19日的6.6元,跌幅也达到25%左右。而回购预案披露后,其股价在6月20日大­涨0.63元,涨幅达9.55%。

“有些回购是个借口,只是象征性的,计划回购和实际回购是­两回事。”武汉科技大学董登新教­授说,如果上市公司本身基本­面没有改善,回购很难起到逆转股价­的作用。尤其是以套现为目的的­清仓式质押,或者资金紧张的全仓质­押,遇到市场波动,现在基本无解。

“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前期风险的持续暴露,依靠增持、回购,短期内能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但长期效果非常有限。”深圳某大型私募人士对­第一财经称,与之相反,若前期跌幅过大,增持不仅不能稳定股价,对市场来说,每次这些相关动作引起­的价格反弹,都是投资短线操作的机­会。这就意味着,热度散发之后,股价将重回下跌通道。

纪录片《讲究》第四季,将镜头对准了红茶、岩茶、苏绣、核雕、紫砂、汝窑、景德镇瓷器颜色釉和青­花瓷等八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传承人,记录了一个个术到极致、几近于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故事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