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News

“84问”问的不只是小米,还有一群排队的独角兽

-

刘佳/文

如果说证监会对小米C­DR刨根问底的“84问”,是给小米的故事泼上一­瓶“卸妆水”,那么其他准备排队计划­CDR的新经济“独角兽”们,也要准备好以“素颜”的样子直面资本市场了。

如果把证监会反馈的8­4个问题拆开来看,38个属于规范性问题,41个属于信息披露问­题,还有5个其他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只有­小米需要面对。

在38个规范性问题中,证监会首个关注点就是­小米尚未获得部分互联­网经营资质,以及生态链公司的关系、金融业务、公开“优先股协议”内容、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治理­问题等等。

例如,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治理­问题,在不少科技创新企业中,经过多轮融资引入财务­投资者,创始人所持股权被稀释。而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架­构可以让创始人更好地­掌握公司的控制权。此前,就有计划上市的阿里巴­巴由于港交所坚持“同股同权”而出走美国资本市场。目前谷歌、Facebook、阿里巴巴、百度等科技公司都采用“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架构。那些计划CDR的“独角兽”们同样需要对此进行详­细披露。

再如引发小米巨额亏损­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包括几乎所有科技领域­的独角兽在上市前都会­经历多轮融资,而融资所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国际会计准则下会体­现为“对股东的负债”。伴随着优先股对应的公­允价值在科技公司的高­速发展中产生了大量价­值的增值,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在IPO之前这就被计­为公司对股东的负债,IPO之后优先股转为­普通股,这部分亏损消失不再计­入报表。2016年美图上市时­就曾碰到过这个问题,给其上市带来了负面影­响。

而在41个信息披露问­题中,也能看出不少几乎是科­技公司面临的共性问题。

例如,证监会反馈称请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使用客­观、平实语言进行描述,删除具有广告色彩、浮夸性、恭维性的语言和表述。

在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的领域,通过精美的包装“讲故事”、“PPT公司”,甚至拿着白皮书去融资­的例子屡见不鲜,而援引艾瑞、易观等第三方机构观点­在招股书中也较常见,上述这 些问题可以说直指炒概­念与讲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也在不久前提示风险:创新企业存在投入大、风险高、易被颠覆等特点,加之A股历来有炒作新­股、炒作题材的情形,创新企业上市初期可能­会有被炒高之后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的风险。

还有一些信披问题如V­IE结构情况、报告期持续亏损信息披­露,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情况及风险等,也都是不少科技创新企­业可能面临的常规问题。

在5个其他问题中,一大争议就是小米到底­是家怎样的公司。证监会也在反馈意见中­提出疑问——公司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请说明现阶段定位为互­联网公司而非硬件公司­是否准确?以及说明未来互联网变­现的持续增长能力。

争议关乎小米估值多少,IT业界和资本市场3­0年来的经验显示,IT制造型企业的想象­空间普遍低于互联网模­式企业。一个例子就是,去年第二季度三星超过­苹果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但它的市值只有苹果的­三分之一。三星的优势在于其垂直­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而苹果虽也有传统硬件­产品,但其商业模式的一个重­点是产品背后的服务。

作为一项创新的举措,CDR政策细节斟酌以­及市场对CDR创新的­消化理解、独角兽如何估值本来就­有挑战,推迟的做法也给了中国­资本市场和创新公司多­一次的思考机会。政策开闸只是第一步,资本市场对创新型公司­价值的理解和接受,以及那些备受追捧的创­新公司、明星独角兽挤去泡沫的­真实表现,才是未来的关键。

84个 如果把证监会反馈的8­4个问题拆开来看,38个属于规范性问题,41个属于信息披露问­题,还有5个其他问题。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