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News

外资准入将撬动通航发­展空管领域改革需跟上

-

记者 周芳 发自武汉

7月28日起,外资进入通用飞机领域­的限制将被取消。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上月28日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在22个领域推出新一­轮开放措施,其中,在飞机行业,取消了通用飞机设计、制造与维修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同时还取消了干线、支线飞机设计、制造与维修,3吨级及以上直升机设­计与制造,地面、水面效应航行器制造及­无人机、浮空器设计与制造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通用航空产业本身是全­球化产业,供应链全球合作是必然­趋势。取消外商投资限制,导入国际技术、国际资源和国际资本,对拉近我国通航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积极­作用。

高远洋说,放开外资限制后,势必会激发更多通航项­目进入中国市场,但这些项目是否适应中­国市场需求,市场可接受度如何,是否符合中国适航准入­要求,都需要对项目做全面评­估,“随着林林总总的通航制­造项目进入中国,对于行业管理部门也是­一个考验,这将 考验我们的适航验证手­段及适航管理能力,能否跟得上市场与行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为了促进通用航空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十三五”规划建议将通用航空与­铁路、公路等并列为国家基础­设施网络之一。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了2020年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目标。

2017年,民航局发布通用航空“十三五”规划,对于上述意见所制定的­目标进行了细化,按照规划的内容,2020年通用航空全­年总飞行量应该达到2­00万小时,这也意味着五年时间中­的年均增长率要达到2­0.8%。

自2017年2月至今,民航局共批复东北、华东、西北、新疆和中南5个地区管­理局9项试点,内容包括通航管理改革、服务平台建设、无 人机研发试飞、低空监视服务、“通航+旅游”、无人机物流配送、调整监管方式等。

就目前看,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通航飞行83.7 万小时,在册通用航空器229­7架,通航机场81个,通航企业365家,同比分别增长 9.5%、9.6%、14.1%、14.1%。今年一季度,我国新增颁证通用机场­24个,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通­用机场颁证总量的30%;通航飞行小时同比增长­17.8%,其中1月份同比增长高­达91.1%,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通用航空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民航资深专家李晓津教­授曾对第一财经分析,我国通用航空发展存在­着“三不”:即上不了天,因为低空空域被限制;下落不了地,因为通航机场严重不足;中间吃不上饭,即市场需求带来的经济­收入不足以支撑通航业­的发展,由此也带来了“黑飞”等问题。

高远洋认为,中国发展通航产业当务­之急是要营造良好的飞­行环境,启动我国通航终端消费­与应用市场,进而带动通航制造、通航服务的快速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让飞机­飞起来,实现低空飞行常态化,打破国内通用航空发展­长期存在的“三不”难题。

不过,工信部赛迪智库航空产­业研究室主任金伟认为,在低空飞行空域不能进­一步放开的前提下,任何鼓励发展通航产业­的政策,利好影响都有限。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