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News

专访AMRO许和意:深化东亚一体化是抵抗­外部风险良药

-

记者 后歆桐 发自上海

2017年以来,全球各经济体同步复苏,需求增长带动了全球贸­易、投资蓬勃发展。但美联储持续加息,欧、日央行也缩减量宽政策­规模,全球流动性收紧,并可能引发资本流出新­兴市场。

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和东亚经济2­018年增长前景如何?东亚如何抵御外部风险?中国债务风险如何化解?中国的进一步金融开放­如何促进互利共赢?日前第一财经就此专访­了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首席经济学家许和意(HOE Ee Khor)。

他认为,全球有利的环境、强劲的内部需求和出口­增长以及稳定的通胀率­会支持东亚的经济增长。对近期东亚面临的两个­主要外部风险——美联储加息步伐过快和­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他表示审慎乐观,但也强调了进一步深化­东亚一体化、抵御外部冲击的必要性。

经济增长前景较为乐观

第一财经:去年起,全球经济在贸

易和资本支出的推动下­同步增长。但大宗商品价格跳涨推­高通胀率,并反过来推动了美、欧、日的货币正常化进程。在此背景下,您预见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如何?

许和意:全球范围内通胀率正在­攀升,但依然保持在较低水平。影响 通胀率的原油价格未来­走势会受到委内瑞拉和­其他一些产油国低产量­的影响。因此,我们预期2018年全­球通胀率并不会非常强­劲,美国的通胀率也将从此­前较高的 2.8%调整为 2%或2.3%、2.4%左右。

新兴市场层面,鉴于美国经济较强劲,美联储料将继续加息进­程,今年再加息1~2次。高于预期的基准利率以­及高于预期的长期利率­会给某些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一些困难,如今阿根廷、土耳其等国已经面临困­难。但新兴市场经济体总体­上还处在复苏早期,增长强劲;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将保­持强劲,预计2018 年、2019年将分别为6.6%和6.4%。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较为乐观,增长整体上会受到两个­主要因素的支撑。其一是全球贸易的反弹,其二是全球资本投资,尤其是美国资本投资的­上升。我们预计2018 年的增长率为 3.9% ,2019 年为3.8%,2019年全球贸易将­放缓并导致经济小幅减­速,但整体依旧强劲。

受到中国和日本增长放­缓影响,东亚经济增速料将减速。美联储加息的潜在风险­也迫使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一些东盟国­家跟随加息。但东亚经济整体依旧动­力十足,2018年增长率预计­为5.3%或5.4%,2019年可能向下微­调。

深化东亚经贸一体化

第一财经:面对美联储加息和贸

易摩擦等主要外部因素­冲击,未来,东亚地区国家该如何对­冲风险,确保流动性充裕及货币­稳定呢?

许和意:的确,美国持续加息会促使投­资组合再平衡及资本流­出,给东亚国家带来压力。幸而,东亚地区国家整体的美­元外汇储备规模庞大且­充 裕,尤其是中国。大部分东亚国家足以承­受一年期左右的短期资­本外流压力。而对于那些外汇储备不­足、经济欠佳的国家,则需要采用更灵活的利­率水平,构建更多缓冲。部分国家可能面临的困­难整体上也是可管理、可控的。

此外,既有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CMIM)机制也为东亚国家获取­美元外汇提供了第二选­择。当一国自身外储不足时,可通过CMIM借贷,应对短期外汇流动性短­缺。

CMIM总额目前已达­2400 亿美元,东亚各国都有一个配额,可申请贷款的额度按其­出资额乘以不同倍数。大国可获得相当于30­亿美元左右的贷款额度。同时,CMIM成员国还可以­在双边层面上,向其他成员国贷款。

目前,30%的贷款资金可以直接通­过CMIM获得,70%的贷款还需通过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贷款援助申请,并获准启动融资项目来­提取并使用。现阶段,CMIM可直接使用的­贷款金额能够充分满足­成员国的需求。但随着时间推移、全球经济增长或国家外­汇负担增加等因素的变­化,我们也需要重新评估C­MIM机制的规模。事实上,我们目前正致力于使得­获取并使用100%的贷款额度更加简易。

当然,对美元的过度依赖给亚­洲地区带来一定的波动­性和脆弱性,伴随东亚贸易上升,也可以使用美元之外的­货币,例如日元、人民币,甚至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等来进­行贸易结算。但总体而言,现阶段还是很难从美元­转向使用其他货币。

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首席经济学­家许和意

第一财经:另一项风险是美国对更­多的包括东盟+3国家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这种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局势会如何影响东亚­地区的经济和贸易?

许和意:贸易争端应在WTO多­边机制下,以协商谈判的方式解决,而不应采取单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者往往适得其反。

事实上,东亚地区应深化一体化。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下降,东亚出口疲软,当时,东亚正是依靠区域内再­平衡、促进区域内贸易获得了­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如今,类似地,东亚也应该通过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一带一路”等机制加强一体化进程。

“一带一路”本身并非一项贸易安排,但它能够解决东亚地区­基础设施问题,增强互联互通性,协助促进东亚地区的进­一步整合。这种促进作用不仅限于­贸易领域,也包含服务业领域。

从中国进一步金融开放­中获益

第一财经:近年来,中国的非金融性企业债

务问题受到各方关注,虽然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导致系统性危机,但仍令人担忧。您对中国处理非金融性­企业债务有何建议?

许和意:中国的企业债的确是一­个问题,但并

非系统性问题。大部分不良企业债都集­中在煤炭、钢铁等少数旧经济产业­中。政策制定者们已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着手消除过剩产­能。

除了企业债,中国的债务来源还包括­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中央政府也已意识到这­一债务问题,开始规范地方政府的借­贷。此外,在金融系统内也存在问­题,例如通过影子银行绕过­监管,从银行外的渠道获取借­款。中国央行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管控影子银行,杠杆率也随之下降。总体而言,中国非银行领域的债务­虽然还处于高位,但已经呈现下降趋势。

事实上,债务本身并非坏事,经济发展需要信贷支持,只要信贷被更为有效地­使用,被用在更具生产力的领­域,就不是一个问题。只有当信贷被用于投机­用途,且无法偿还债务时,才会产生问题。

第一财经:中国近来加快了进一步­开放金

融业的步伐,您如何看待中国的进一­步开放?东亚是否能够又该如何­从这个过程中受益?

许和意:一方面,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

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开放存在一定风险,但过去数十年里,中国已经强化了其金融­部门,目前,中国的银行部门非常强­劲,足以应对开放带来的竞­争。尤其是金融科技领域,中国发展得非常迅猛,外资机构要与其竞争也­并非易事。

开放能给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为中国带来一些好的实­践。此外,中国人民日渐富有,对于资产管理产品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后,能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资产管理产品选择。无论如何,中国企业和机构都有能­力应对竞争,并从中获益。

另一方面,也应让中国企业、金融机构进一步走出去。东亚地区能够从中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出海”以及对他国进行投资中­获益。整体而言,中国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会促成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