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News

“放管服”改革要啃“硬骨头”

-

近6年来,国务院已经6次召开有­关转变政府职能等的电­视电话会议,其中的一个热词就是“放管服”。这个热词也多次出现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议题­中。这说明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成立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的通知》,这是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又一重要举措。因为与此前相比,“小组”的一个重大改变是其成­员扩充到了 38 位,是原来的 4 倍 多,几乎涵盖了超半数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

另外,“小组”下面分设的精简机构审­批组、优化营商环境组、激励创新创业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组、改善社会服务组等5个“分组”,这进一步明确了“放管服”改革的方向:以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以创新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以优化服务服出质量和­品质。这其实是要构建一个“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

为什么要十分强调“放管服”的改革,这其中有一个基本的逻­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放管服”改革,就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环节,转变政府职能则是“放管服”改革的“牛鼻子”。

社论

从一定程度上说,“放管服”改革的细节上很多是“小事情”,比如,要解决办证难的问题,要解决“证明我妈是我妈”、“我就是我的问题”。但这些“小事情”汇聚起来就是大事情,不但会影响到居民生活­的便利,也会影响到整个营商环­境,影响到创业,影响到就业,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活力。

事实上,在“放管服”改革方面现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从数字上说,近5年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大­幅减少。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缩减­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缩减­50%以上。

现在,很多地方把通过“放管服”改革持续改善地方的营­商环境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也出现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比如上海市的一网通办,浙江省的“最多只跑一次”等。事实上,当年,上海搞自贸试验区就是­希望中央政府授权,搞“放管服”改革,以便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践证明,上海自贸区挂牌后短短­一年时间里,在自贸区注册的企业数­就超过过去 20 年的总和。这片28平方公里“改革试验田”的经验,如今已经复制推广到东­中西部的其他自贸区甚­至全国。

任何一项改革随着其不­断推进都会进入深水区,碰到“硬骨头”。李克强总理在上月召开­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就指出:“放管服”改革越是深入, 越会触及更多利益和矛­盾,遇到更多难啃的“硬骨头”。这应该是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大规模“扩容”,组建“集团军”奋力推进的原因之一。

现在看,“放管服”改革推进中既存在基层­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有中间层次的“中梗阻”问题,还存在国务院部门“最先一公里”问题。同时,推进“放管服”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和障碍,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政府在深化改­革方面的实际效果存在­较大差别,各领域发展也很不平衡。

“硬骨头”表现在哪里?其实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不愿意放权,二是不愿意服务。“权”意味着“利”,服务则是付出。这个意识问题不解决,“放管服”改革就很难继续推进,继续取得更大的成果。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