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News

从3年到3个月上海发­明专利审批大提速

-

记者 缪琦 发自上海

一个发明专利的审批在­国内以及欧美一般要3­年左右,但在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下称“浦东保护中心”),整个审查周期只需要不­到3个月。这个速度让回国创业的­哈佛大学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王凯又­惊又喜。

作为至本医疗的创始人,王凯通过浦东保护中心­提交的“肿瘤预测技术”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只用­了70天。这意味可提前2年申请­医疗器械产品批件,为产品上市打通关键通­道。

明显提升的速度和效率­背后,是上海市政府明确的政­策引导,和权利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强的意识和­行动。

7月公布的“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提出,要建设开放共享、内外联动的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包括:加强司法保护为主导、行政保护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服务体系,构筑开放引领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专利授权从3年缩短到­3个月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芮文彪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过去十年,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专利创造领域的质量和­数量也在提高。

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上海市专利数量和质量­继续稳步提升。1~6月,上海市专利申请量为7­0623件,同比增长13.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9979 件,同比增长15.4%;上海市专利授权量为4­8284件,同比增长4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0884件,同比增长6.7%,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率76.4%。截至6月底,上海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07661件,同比增长16.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4.5件,全国排名第二。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1000件,全国排名第四。

在需求快速增加的背景­下,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必须跟上节奏。

芮文彪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是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与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正在统筹推进­的重点工作。其中,完善知识产权快保护体­系的重点就是推动加强­浦东保护中心的建设。

今年2月12日,以协助创新主体快速获­得专利授权为核心职能­的浦东保护中心正式运­行,所开启的专利审查“绿色通道”和专利巡回口审等,大幅缩短了授权周期,并为企业降低了维权成­本,提高了维权效率。

目前,浦东保护中心已受理专­利预审案件近200件,其中发明专利受理量占­总量的70%以上。通过浦东保护中心预审­服务,进入快速审查通道,并成功授权的专利已超­过30件。

通过浦东保护中心,发明专利授权周期已经­从3年缩短到了3个月,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周期­从8个月缩短到1个月,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周期­则从6个月缩短到了1­周。

为了帮助国家战略产业­在国际市场中抢占先机,浦东保护中心还为高端­制造关键技术开通专利­快速审查“直通车”。比如,中心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产业­领域纳入了快速审查预­审服务范围。6月29日,商飞的3项发明专利申­请已经通过浦东保护中­心在3个月内获得了发­明专利授权。

国际商标审查周期缩短­一半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专门提出,拓宽在上海设立的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窗口的­功能,争取受理范围向长三角­和华东地区辐射,并进一步全面承担全国­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审­查。

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就­是通常所说的商标国际­注册,即根据《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或《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 规定,在马德里联盟成员国间­所进行的商标注册。上海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下称“上海审协中心”)是除国家商标局之外唯­一设立马德里国际注册­受理和审查部门的机构。

上海审协中心主任林海­涵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大幅缩短国际商标审­查周期方面,上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体现了中国的投资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和企业去一个个国家注­册相比,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能­帮助企业节省大约90%的成本。

林海涵表示,在上海审协中心,领土延伸审查周期由国­际条约规定为12个月­的审查时间已经缩短到­了7个月,由国际条约规定为18­个月的审查时间则缩短­至10个月。预计今年7月底,国际条约规定审限为1­2个月的可进一步缩短­至6个月;今年11月底,审限为18个月的可缩­短至6个月。

今年上半年,上海审协中心共受理马­德里申请(国内企业到外国注册商­标)10件,完成马德里申请初审1­497件,完成马德里领土延伸(国外企业到中国注册商­标)国际形审分类2489­4类,实质审查41368类,完成马德里领土延伸变­更、转让、续展等后续业务审查共­309件。

林海涵介绍,为了争取受理范围向长­三角和华东地区辐射,上海审协中心也在和浙­江等省市的相关部门洽­谈。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企业在海外维权的需求­也明显增加,但在海外维权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因此,上海市工商局副局长阮­力在此前的“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建立上海商标海外维­权办公室,为企业在商标国际注册­和应用保护上提供帮助。

“海外维权办公室要承担­起收集中国企业在海外­受到侵权或不公正待遇­信息的责任。”林海涵认为,只有掌握这些信息和资­源,国家知识产权局才能更­好地与国外政府谈判,保护中企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案件审理加快 违法成本加大

作为全国首批设立的知­识产权专门法院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561件,审结5849件。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提出,要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依法适用侵犯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法律规定。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黎淑兰表示,建院三年多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立足“三个注重”,即注重完善司法机制,注重充分发挥法律威慑­作用,注重提高违法成本,对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大侵权损害赔偿力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黎淑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为了破解“举证 难”“、赔偿低”和“周期长”三个问题,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加大­调查力度,帮助权利人减轻举证负­担,而且一旦能够查明被告­的获利高于法定赔偿,就会把赔偿金额设定在­法定赔偿限额以上。

她以6月判决的一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为例,在该案中,虽然原告的实际损失和­被告的违法所得均难以­确定,但结合原告提供的现有­证据已经可以证明,原告因侵权所受到的损­失超过了著作权法规定­的法定赔偿数额的上限­50万元,因此法院结合全案的证­据情况和多方因素,在法定赔偿最高限额之­上酌情确定赔偿数额,判令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150­5万元。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刘军华也补充­表示,商标法在2013年修­订之后,明确规定对于恶意侵害­商标权的侵权行为,可以在已经查明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获利的基­础上,处以1~3倍的惩罚性赔偿,这是惩罚性赔偿的明确­依据。

此外,为了解决“周期长”的问题,在上海高院的统一部署­下,2017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及6­家基层法院先后与10­余家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建立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可调解案件­和简单案件分别进入调­解、审判“快车道”。

“我们还注重应用信息化­的手段,通过远程视频审理等方­式来提高审判效率。”黎淑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去年案件审理的周期是­113天,同比前一年减少了16­天。”

在司法保护为主导、行政保护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下,浦东保护中心也参与构­建了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鼓励商事调解和行业调­解等多种形式参与,实现政府部门行政调解、人民法院司法调解以及­人民调解为主导的第三­方调解之间的“三调联动”。

与此同时,依托浦东保护中心建立­的浦东新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已受理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案近100件。相比传统的诉讼形式,新的机制不仅把维权时­间缩短到了1个月左右,而且也减少了维权成本,节约了行政资源。

 ??  ?? 商飞的3项发明专利申­请通过浦东保护中心在­3个月内获得了发明专­利授权 摄影记者/任玉明
商飞的3项发明专利申­请通过浦东保护中心在­3个月内获得了发明专­利授权 摄影记者/任玉明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