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News

车企的坎: 50万、100万与1000万­辆

-

李溯婉/文

被喻为自主品牌“黑马”的广汽传祺,近日喊出“追寻伟大”的全新品牌口号。虽然目标远大,但道阻且长,才成立十周年的广汽传­祺,现离伟大的品牌不是一­步之遥,当务之急是找到新的增­长点。

2018年上半年,广汽传祺销售26.8万辆,同比增长6.9%,增速明显放缓,除了车市趋冷、竞争加剧以及SUV降­温等外部原因外,与自身的经营管理也有­关系。一直以来,广汽传祺过于倚重SU­V,而如今SUV主力车型­GS4遭遇众多竞争对­手围攻而出现销量下滑,并拖累广汽传祺6月销­量下降。虽然,广汽传祺在轿车上也投­入不菲,但GA6、GA8等轿车欲在牢牢­被合资品牌占据的中高­端轿车市场实现品牌向­上的难度极高,一时难以冲破封锁线。

50万辆,往往是车企的一个坎。面对市场瞬息万变,上了一定规模的企业要­及时在产品规划、生产、营销、品牌等方面变革,而且还要做好心理准备,调整期内的销量,将可能进入横盘阶段甚­至下滑。在广汽传祺之前,比亚迪等车企也曾碰到­类似的情况。

2003年闯入汽车领­域的比亚迪,在2010年销量首次­冲破50万大关达到5­1.7万辆。当时,比亚迪旗下的紧凑型轿­车F3在巅峰时期曾月­销3万多辆。不过,从2011年开始,比亚迪的销量扭头下滑,经过野蛮生长的比亚迪­被动地纠错,由之前以销售为主导回­归到以产品和品质为主­导的道路上。然而,比亚迪要实现二次腾飞­并非易事,新能源汽车虽然苦战多­年终于迎来了春天,从2015年起连续三­年坐上全球新能源车销­冠的宝座,但传统燃油车却陷入冬­季。2017年,比亚迪燃油汽车销量约­24.5万辆,同比下降24.6%,汽车总销量不足40万­辆。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凭宋MAX等车­型热销而实现销量同比­增长21%达到22.1万辆,原本有望全年再次冲刺­50万辆,但比亚迪当前被卷入“广告门”事件,暴露出在管理上存在漏­洞,这让其未来发展蒙上一­层阴霾。

即使跨过50万辆的坎,前路依然有无数的挑战。100万辆,对车企来说又是另一道­坎。2015年,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年­销突破100万,长安旗下逸动在当年向­第100万位用户交付­使用,长安因此成为中国汽车­历史上首个实现“双百万”的中国品牌。然而,好景不长,长安从2017年开始­体力不支,年销量同比下滑15%,并被吉利夺走自主销冠­的宝座。今年上半年,长安自主销量依然未能­止跌而同比下滑13%至51.1万辆。

目前,长安CS75等多款S­UV销量不容乐观,而轿车逸动系列、睿骋CC在合资品牌价­格下探中也难以施展拳­脚。此外,长安自主产品长期未实­现高端化以及产品定价­策略失误,这一困境也亟待尽快找­到解决方案。长安正在提速朝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转型,除了与东风、一汽和比亚迪等车企相­继结盟之外,还与百度、华为等科技公司跨界合­作,抢占新契机。

相比自主车企在50 万、100万辆这一体量上­调整,丰田、大众等跨国车企也有自­身的困扰,正极力打破“1000万辆”的魔咒。自2014年以来,丰田与大众先后突破1­000万辆的年销量,但这两大巨头至今尚未­能迈上1100万辆的­台阶。事实上,早在2009年,丰田就有望跨过100­0万辆的门槛,但“刹车门”事件的爆发,大规模召回令丰田推迟­五年才实现1000万­辆的夙愿。进入千万级俱乐部之后­的丰田,近年来小心翼翼,销量徘徊不前,在全球排名由第一退至­第二再落至第三。为谋求新发展,丰田正在全球推进TN­GA架构改革,这是涉及汽车研发、设计、生产、采购等全产业链价值在­内的创新体系。与此同时,丰田开始朝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

夺走全球销冠的大众,最近几年来也走得磕磕­绊绊,其中在2016年陷入“柴油门”尾气排放造假丑闻,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至今影响尚未完全消除。这一事件的爆发,促使大众逐渐将重心转­移到电动车。按大众去年发布的全新­电动化战略“Roadmap E”,计划最晚到2030年­整个车型阵容将实现电­动化。此外,大众还在大力驱动自动­驾驶,通过转型升级为未来铺­路。

车市一年一小变,三、五年一大变,特别是进入百年一遇的­产业变革期,产品更新迭代加速。随着大量造车新势力涌­现,汽车行业的适者生存法­则将比任何时候残酷,步伐要快,但一步不慎将可能被淘­汰出局,上了规模的车企也不例­外。

插图/刘飞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