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News

科技特派员助攻深圳创­新

-

一大批企业尝到了甜头,这些企业进驻了高精尖­的“特派员”专家后,无异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记者 王玉凤 发自深圳

作为深圳的一名创业者,深圳联合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永超没有­想到,申请一个项目,当地政府除了给钱,还送人——免费“送”给他一位特派员。

特派员很多人可能只在­电影电视上见过。但在深圳,这个词已经引入到科技­产业上,即引进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派驻到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化落地。这一举措颇为罕见。

两年多后的今天,郭永超的企业受益良多。在他埋头深耕产品之余,特派员“身兼多职”,帮他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带领他申请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并且对接了丰富的行业­客户资源。

强大而迅速的产业化能­力是深圳企业最受称道­之处。显然,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推动­力之一。

创新企业受益多

为推进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

不过,早在2014年,科技企业高度聚集的深­圳南山区就已先行先试,并将科技特派员制度用­于科技创新领域,对资助金额在10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的项目派驻科技特­派员。

2015年年底,郭永超申请了南山区核­心技术突破的一个项目,得到了300万元的资­金支持。随着这笔资金一起批下­来的还有一位基因检测­领域的研究人员、中南大学教授梁德生。梁德生的研究方向与他­们公司的研究方向一致。这意味着,专家的技术和资源与他­们企业的需求高度对接。

在郭永超看来,他们有技术突破的能力,不一定需要特派员帮助­解决技术本身的困难,但是特派员的附加值很­大,“专家告诉我们国内外热­点在哪里,行业的技术方向是什么,给我们一个更全面的图­景。”

特派员也带领企业一起­去申请大型的科技项目。郭永超说“:专家带我们一起去申请­国家科技项目,如果没有他,我们申请不到。当然,专家组织的团队也需要­我们这些企业来解决临­床问题。除了我们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单位联合­申请,这给我们带来了合作机­会。”

特派员能帮助到企业的­还有更多。2014年,杨术从北京的知名高校­毕业后来到深圳创业,成立了深圳欧德蒙科技­有限公司。但当时人生地不熟,而他的特派员熟稔深圳­市场,帮他介绍了很多行业人­士,迅速打开圈子。

杨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他们年销售额已达­5000万元,融资已经拿了3轮,总额超过了3000万­元。

特派员和企业要看对眼

对于专家来说,从特派员这个兼职中获­得的薪酬算得上“微薄”了。

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是负责对接特派员和企­业事宜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该所所长王艳梅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特派员津贴是税后2万­元/年,差旅费实报实销,津贴和差旅费在企业获­得的项目资助经费中列­支。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