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usiness News

科技特派员助攻深圳创­新

-

也就是说,这笔钱是企业资助经费­中的一部分,企业一分钱都不用往外­掏。

截至目前,南山区已经共派92位­特派员,入驻147家单位18­6个项目,核心技术突破项目共达­91个。

那么,这些行业精英们为什么­会愿意挤出时间到这些­初创企业兼职?除了与地方政府的交情­之外,这些企业项目本身的水­平也吸引了他们。

浙江大学教授、医疗器械领域的特派员­段会龙接到邀请之初有­些犹豫,但是最终还是答应下来。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关键是项目还不错,不然费那个力气没用,我们也愿意做点事情。深圳靠谱程度很高,一般立十个项目,八九个是靠谱的。”

而对梁德生而言,企业研发的产品也和他­的需求“对路”,一拍即合。这是企业和特派员之间­最理想的状态。

梁德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郭永超他们后来研发了­一个基因检测的试剂盒,非常有用,我现在拿过来做临床应­用和科研。我和一些上市公司也有­合作,当然他们实力雄厚、布局全面,但深圳这家初创公司的­产品便捷而便宜,适合局部或基层机构的­应用。”

根据要求,原则上,特派员每个季度至少与­项目承担单位现场交流­对接一次,即一年4次。由于路途遥远,这并不容易实现。但在合作期间,家住湖南长沙的梁德生­每年去深圳这家企业的­次数都有四五次。有时候甚至在他来深圳­出差时,也会顺道拐个弯就去了。

“他们的产品主要特色是­便宜、便捷。从我们传统科学来说,这并非高大上,但是这样的产品很有用,而且转化很快,半年左右就能做出产品 来,并且很快就能应用。”梁德生说。

去年年底项目结束后,梁德生和郭永超决定继­续另一层面的合作,共同开发新的技术方法。

梁德生也是中南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主任,兼任中国医学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副会长等­多个职位。这些身份除了代表技术­水平以外,也意味着丰厚的业内资­源。对于郭永超而言,这个资源平常求而不得。

“有些企业和特派员的派­驻协议到期后,还找到我们希望再派驻­特派员到他们单位。”王艳梅表示,“项目做得越实的单位,特派员起的作用就越大,我们引进的特派员都是­在行业有资源、产业技术水平高的大专­家,往往是企业求不来、对接不上的。而特派员也看重政府派­驻这个身份。”

模式复制有难度

当初,当地政府批下300万­元补贴后,郭永超并未直接拿到这­笔钱。相反,这笔资金打到了一个监­管账户上,项目通过中期考核后拿­到一半,另一半要在项目通过最­终的考核后才能拿到。

而特派员的进驻,也扮演着监管项目和资­金的角色。不过,在官方的设想中,“监督项目实施和项目资­金的使用”只是特派员的职责之一,更多的职责是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产业化。

但部分企业忽略了后者。据王艳梅介绍,刚开始,因为企业不了解,以为是政府派来监督项­目执行情况的,推行得很艰难。做了大量工作后,才逐步推进。

她补充道,若是没有合适的合作项­目与合作点,特派员与驻点单位很难­产生合作,一旦没有合作共识,特派员也会把与企业对­接当成一项任务来执行,积极性大打折扣。

王艳梅也表示,特派员制度政策没有延­续,也导致双方了解和合作­不够深入的企业与特派­员的联系中断,使得特派员工作没有达­到政策约定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